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的書籍,并將其中的思想和觀點內化為自己的。那么,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可以從整體上對所讀內容進行一個簡明扼要的概括,包括書籍的基本情節(jié)、主要人物、故事背景等等。接下來,可以選擇其中的幾個關鍵點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比如書中的某一個主題、某一個人物形象等。在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引用書中的語句和段落,用以支持自己的觀點和理解。此外,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考,對書中的內容進行個人的感悟和評論,給予書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以自己的解讀和理解。最后,可以總結自己的讀后感,表達書籍給自己帶來的收獲和感受,以及對讀后續(xù)篇的期待和建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⑹尽?BR>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一
福報、惡報,這點小時候就已經(jīng)知道的事,現(xiàn)在又發(fā)現(xiàn)人之所以會出現(xiàn),是為了學習。
施與、信心、希望、愛。
這些并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學會的,而需要一生又一生。
看看現(xiàn)在這個殘缺不堪的自己,不知道應該是喜還是悲。我有太多的東西要去學習了。
耐心,人生是急不得的,我們不曾真正的死去,也未曾真的出生。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二
1948年,中央大學在全世界大學排名進入了前50名!比當時的東京帝國大學(現(xiàn)東京大學)更強。非??上У氖?,1954年,教育部把這所世界級的著名大學化整為零了。國立中央大學不愧是中國歷史上最強悍的大學,中國第一學府。“西南聯(lián)大(包括現(xiàn)在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和“中央大學”比,都差了一截!盡管被弄成這么多部分,還都保持著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要是保留到現(xiàn)在,絕對是世界頂尖大學!以下是中央大學的家譜。
一、1949遷臺。
中央大學(臺灣)。
二、大陸--建國后院系調整如下:
留駐南京:
1.文,理--南京大學。
2.工學院--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
3.水利學院--河海大學。
4.化工學院--南京化工學院--南京化工大學--南京工業(yè)大學。
5.師范學院--南京師范大學。
6.農(nóng)學院--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10.航空學院--華東航空學院--西北工業(yè)大學。
11.醫(yī)學院--第五軍醫(yī)大學--第四軍醫(yī)大學。
12.食品工業(yè)學院--無錫輕工業(yè)學院--無錫輕工業(yè)大學--江南大學。
13.農(nóng)業(yè)機械學院--江蘇工學院--江蘇理工大學--江蘇大學。
14.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
15.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6.金陵大學影音部---中央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
17.中央大學醫(yī)學院--上海醫(yī)學院--上海醫(yī)科大學--復旦大學醫(yī)學院。
18.工學院電子工程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
19.國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
民國時的中央大學執(zhí)中國高等教育之牛耳,為當然不讓的民國第一學府,當時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與中央大學都不是一個檔次的,即使合并后的西南聯(lián)大也與中央大學有相當大的差距。而就算是今天的南京大學與是全國排名前5,根據(jù)上海交大給出的排名,南大是排在全國第二(清華第一,北大第三),據(jù)教育部國家公派留學基金委員會副秘書長楊新育介紹,上交給出的這份排名是國外高校來中國招生的重要參考標準;然而合并了當時國內國外一流的燕京大學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及北京師范大學今天也還是排不到世界前百強,北大清華的辦學,實在是值得懷疑!
---為一貫低調的前中央大學做一次宣傳[轉]。
曾經(jīng)是國立中央大學,這就是她的原罪。南京大學被國家拆成十幾份----國立中央大學的殘余。
永遠無法忘記,那一年風雪交加的元旦之夜。前校長曲欽岳先生在校廣播里致新年賀詞和辭職聲明:“國家對教育口惠而實不至,我已身心疲憊,萬難繼續(xù)校長的工作?!?BR> 1.1956年,北大北師大成為全國重點大學時,這所學校不是重點大學。
2.1960年,連合肥工業(yè)大學等60所高校成為全國重點大學時,這所學校依然不是重點大學。直到1978年,這所大學才成為80余所重點大學之一。
3.這所大學的老校長在國家教委門前的雪地里坐了一夜,才僥幸與北大北師大一起辦起了研究生院。
4.這所大學不是第一批16所副部級高校之一,確切的說,第二批也不是,只是后來增補的而已。
5.這所大學黨委書記直到2003年開始才由中組部任命,至于中央直接任命,那還差得遠.6.霍金訪華的時候沒有去過這所大學,盡管他的論文中曾經(jīng)數(shù)十次引用過這所大學天文、物理系發(fā)表在《science》、《nature》上的論文。
7.聯(lián)合國秘書長曾經(jīng)到過這所大學,但是百年校慶的時候誰也沒有提醒他應該發(fā)個賀電過來。
8.人民日報十年刊登的關于這所大學的新聞不超過十條。而且多數(shù)都是一筆帶過或者偶爾提到。
9.這所大學的學生不能確定自己的母校是不是被國人尊敬的大學。
10.這所大學得師生從來不敢在外面說自己是中國最杰出的大學之一。
11.1990年代,這所大學的校長因為學校日益困難窘迫,憤而辭職。這所學校的黨委書記因為全校帳上只剩下5萬塊錢不得不四處借款給老師發(fā)工資。
12.1997年,這所學校為了籌措經(jīng)費,曾經(jīng)萬不得已,打算賣掉有著百年歷史的老校區(qū),賣掉自己的根,甚至打算把象征學校精神的老建筑出租給酒店。
13.這所學校20年前動工興建的新校區(qū)到前幾年還沒有圖書館,只有一個用建筑工棚組成的閱覽室。新校區(qū)里的很多建筑和景觀都是歷屆師生義務勞動建設起來的,里面的一草一木,國家沒有投資一分錢。
在建國后,南京大學忍受著國家對其規(guī)模的和投資的嚴格限制,在91年-98年以區(qū)區(qū)300位教授和不到北大五分之一的撥款,連續(xù)8年sci收錄、引用全國第一,至今其引用指標依然獨占鰲頭,令有千余位教授的北大汗顏不止。
從民國部聘教授看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民國五大名校。
本帖最后由黃金元老于2010-4-415:40編輯。
民國部聘教授被譽為教授中的教授,皆為大師級人物,是最能反映各校高端師資的指標。
國立中央大學除工學、醫(yī)學部分沒有部聘教授外,文、理、法學部分擁有多達10位部聘教授,占全國的24%。如此強的師資奠定了院系調整后南京大學雄厚的實力基礎。
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從南京大學分出的工學、醫(yī)學、農(nóng)學部分僅有1位部聘教授,實力與強大的文、理、法部分相比可以忽略。
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由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三校臨時在云南短暫組建,其部聘教授分布于文、理、工三大學科。三校返京津后經(jīng)過52年的院系調整后文理部分多達6位部聘教授(占全國的14%)最終奠定了院系調整后北京大學雄厚的實力基礎。
徐悲鴻(藝術,國立中央大學)。
胡小石(國學,國立中央大學)。
樓光來(外文,國立中央大學)。
柳詒徵(歷史,國立中央大學)。
艾偉(心理,國立中央大學)。
潘淑(中央大學前校長,心理學界泰斗,中國及中央大學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后調任中科院心理所所長)。
葉圣陶(教育,國立中央大學)。
茅以升(橋梁,國立中央大學)。
呂淑湘(語言,國立中央大學)。
孫本文(社會,國立中央大學)。
戴修瓚(法律,國立中央大學)。
高濟宇(化學,國立中央大學)。
胡煥庸(地理,國立中央大學)。
蔡翹(生理,國立中央大學)梁希(林學,國立中央大學)。
陳寅恪(歷史,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湯用彤(哲學,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吳宓(外文,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饒毓泰(物理,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曾昭掄(化學,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張景鉞(生物,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吳有訓(物理,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劉仙洲(機械,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莊前鼎(機械,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
蘇步青(數(shù)學,國立浙江大學)陳建功(數(shù)學,國立浙江大學)王琎(化學,國立浙江大學)張其昀(地理,國立浙江大學)吳耕民(農(nóng)學,國立浙江大學)。
劉秉麟(經(jīng)濟,國立武漢大學)楊端六(經(jīng)濟,國立武漢大學)周鯁生(法律,國立武漢大學)。
胡元義(法律,國立西北大學)蕭一山(歷史,國立西北大學)。
李四光(地質,國立中央研究院)。
茅以升(土木,國立交通大學)。
何杰(地質,國立中山大學)。
何魯(數(shù)學,國立重慶大學)。
楊佑之(經(jīng)濟,國立四川大學)。
黎錦熙(國文,國立西北師范學院)。
楊樹達(國文,國立湖南大學)。
胡敦復(數(shù)學,大同大學)。
洪式閭(病理,國立江蘇醫(yī)學院)。
李鳳蓀(農(nóng)學,湖北省立農(nóng)學院)。
余謙六(電機,國立西北工學院)。
孟憲承(教育,湖南國立師范學院)。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三
《前世今生》給我最深的印象是無論處于何世,人的命運、喜怒哀樂都與兩個要素相關:
1.不可抗拒的自然與社會歷史原因。
2.自己可以控制的強烈的情感/情緒。
前者指的是自然災難,如地震、饑荒、瘟疫、戰(zhàn)爭等,后者指人本身像一面鏡子似的對外界在情感/情緒上的反應。后者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對自然及人類社會強加的災難所做的痛苦的直覺反應。其二是自身人格在不斷成長、成熟、求真求善過程中不可避免所要經(jīng)歷的痛苦。
任何一個人,他/她最平常又最深刻的痛苦始終源于一個字——愛。
掩上《前世今生》這本書,書中凱瑟琳回憶每段人世時,“痛啊,痛!”的呻吟仍猶在耳,從而印證了佛教中的苦苦人生,當年釋迦佛祖曾在菩提樹下靜坐終日,經(jīng)歷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開悟,為眾生找到了一種解脫痛苦的方法,包含如何正確擺正各種愛的位置。
《前世今生》這本書叫我著迷,相比許多糾結于書中某些細節(jié)是否真實的讀者,我更愿意從宏觀上來把握自己對它的理解。昨天我與父親談到此書,父親是個易經(jīng)迷,已經(jīng)根據(jù)他本人的生辰八字算出大限之日,大致在15年之后。我笑著請他答應我,那一天來臨時,請務必提前通知我們后人回家,我愿意守在他床前,等待他最后的時刻,并讓他到時略微施加“法術”,讓我感受到往生與輪回的`力量。
嗚呼,雖然開朗的父親一口應承,亦有可能是我在先呢,同樣,我想我也會給他人留下印記。
如果生命真有輪回,那么今生的壓力應該能夠減少,今生盡管去好好努力,但也完全沒有必要執(zhí)著并煩惱于任何不如心愿的東西:名利、財富、子嗣。今生沒有得到心中的完滿,來世再去爭取。最重要的是在兩世之間的中間帶,遵循大師(書中的masters)的指導,反思前世,在來世做更圓滿的自己。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四
魏斯博士的著作,寫了凱瑟琳如何接受催眠而回憶起前世的`種種,其實和佛經(jīng)里講述的大部分是對應的。聯(lián)結這個詞,今年已經(jīng)無數(shù)次出現(xiàn)在我眼前,瑜伽這個詞在梵文里的本義就是聯(lián)結,初初到中國時,被翻譯做相應。
凱瑟琳累生累世的故事,被她自己用腦波的一部分記住。很多今生糾纏的人們,就是前世的相識。怨憎會、愛別離。
既然人是累生累世的,那就更要過好今生。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五
耶魯大學醫(yī)學博士---布賴恩.魏斯教授專攻生物精神醫(yī)學和藥物濫用,在他多年的臨床工作過程中,碰到了上門求診的凱瑟琳,讓魏斯教授經(jīng)歷了一場難以置信的經(jīng)驗,從而改變了魏斯博士對于前生、輪回轉世的觀念。
凱瑟琳求診于魏斯大夫,主要是她患了相當嚴重的焦慮癥候群與恐懼癥。她曾接受傳統(tǒng)心理治療十八個月,也吃了抗焦慮劑,但醫(yī)石罔效。于是魏斯決定采用催眠法,希望把她的“兒童期創(chuàng)傷”找出來。催眠法雖然使凱瑟琳說了一些童年受傷害經(jīng)驗,可是病情并沒有改善的跡象。
魏斯心想,大概是催眠治療進行得還不夠深入,就讓她回到更早的階段,沒想到凱瑟琳居熟越過了今生,跑到“前世”去了:在公元前一八六三年的一個市場里,她是一個十八歲的女孩,名叫”阿朗達”。后來洪水淹沒了市井,她和她的嬰兒溺死在洪流之中。這一開端使得以后每次催眠治療,凱瑟琳就回到“前世”,前前后后十二個世代。而她的癥狀看來好像是這些前世的”業(yè)障”所造成的,在這林林總總的記憶里,凱瑟琳至少活了八十六次。
魏斯發(fā)現(xiàn),有時凱瑟琳并不是由她的”靈視”來看事情,而是由一個更遼闊的視野;換句話說,讓她說話的可能不是凱瑟琳,而是來自更大的靈體。果然,“靈性大師”說話了,“守護天使”也說話了,告訴魏斯許多“人”聽不太懂的話。
輪回真的存在嗎?當看完這本書,我不由得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其實,許多現(xiàn)象都從正面或側面驗證了輪回轉世的觀點。即使我本來并不怎么相信,現(xiàn)在也猶豫了。
**轉世制度是西藏宗教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最廣為人知的轉世經(jīng)歷。它是以靈魂轉世說為根據(jù),為解決宗教首領繼承問題而產(chǎn)生的宗教制度。它初創(chuàng)于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噶瑪支派。該支派的首領都松欽巴公元1193年逝世時,遺囑弟子“將轉世再來”。弟子們認定噶瑪拔希為其師的轉世靈童,經(jīng)寺廟10年培養(yǎng),正式以該派首領身份活動,成為西藏第一位轉世**。
轉世的那份玄妙,是藏傳佛教神秘色彩中最濃重的一筆。那里面有他們的生死觀,而他們的生死觀在整個世界的生死觀之外,另辟蹊徑。他們認為,生是精神附著肉體的過程,死是精神逃離肉體的過程,是因為這具百病叢生的肉體已經(jīng)不能繼續(xù)馱載精神的靈魂了。人體是精神的外殼,是一種不朽靈魂的物質被覆,逃離了精神的肉體,也就是尸體,其價值還不如一套舊衣服,舊衣服尚可以為人遮風擋雨,而空殼之軀則百無一用,只能棄置。精神去了哪里呢?去輪回了,在三界六道之中輪回,輪回的規(guī)律是以生前的善惡行為為標準,可以轉生天界、人間,也可轉生為畜生、下地獄。這種輪回是誰也擺脫不了的。而這恰恰與魏斯的發(fā)現(xiàn)不謀而合。
我曾經(jīng)認為這只是一些比較奇葩的巧合,可是看完《前世今生》再特意關注了一下關于這方面的資料,我不得不說:這并不僅僅是巧合!
波柏力斯-安東哥夫醫(yī)生觀察后認為,在這個年齡的嬰兒通常只能發(fā)出簡單的聲音,絕對不能象索菲婭一樣沒經(jīng)過任何學習就能純熟地運用多種外語說話。蘇聯(lián)莫斯科“再生說學會”的力高利亞-托夫斯先生用“智慧遺傳密碼”觀點對此解釋,受到不少學者的支持,也有一些專家反對,但人們又難以圓滿回答這一事實的挑戰(zhàn)。只有用前世她就是一個通曉多國語言的人,而今世投生后仍能保持繼承這一輪回轉世的學說才能解釋圓滿。
這種帶著前世知識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這已經(jīng)完全超出科學解釋的范疇了,除了用靈魂轉世說來解釋別無他法。
從前我認為我只是一個個體,這一世走完就會變成分子消失在這個宇宙中,然而現(xiàn)在我開始相信會有下輩子,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相信“有緣千里來相會”。我越來越相信,在這個宇宙科技并不是萬能的,一定有某種力量還未被我們發(fā)現(xiàn)。
讀完《前世今生》,給我印象最深的既不是凱瑟琳拿匪夷所思的輪回之旅,也不是維斯教授對于現(xiàn)代科學體系的挑戰(zhàn),而是靈性大師的話:“我們的目標就是學習,透過知識而成為像神靈一樣的存在。我們知道的是這么少。你在此是我的老師我有好多要學的。我們藉由知識接近神靈,然后可以休息接著我們回來,幫助其他人。”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從而進化,假設靈魂說真的成立,這或許是進化之路的必經(jīng)之處。就像學生們學習從而累積能力與知識,一步步走向終端,而我,現(xiàn)在正在這條路上前進、前進。
“在別人償完他的業(yè)障前,我們沒有權利突然中斷他們的生命而我們卻做了。我們沒這個權利。當他們死掉而到別度空間時,就在那里受苦,他們會不得安寧。而再投胎時,他們的命運會很艱苦。而殺人的人會得到業(yè)報,因為他們沒權利這么做。只有上帝才能懲罰人,不是我們。”如果世人都能理解大師話中的真意,也許犯罪率也能減少部分吧,因為所謂的業(yè)障并不能隨著肉體的消亡而消失,他會如影隨形。然而所謂的“天下大同”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吧,至少在這百年內。
我覺得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不必過多的關注各種負面力量,因為悠悠百年之后不過一抷黃土,曾經(jīng)我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動怒、發(fā)愁,現(xiàn)在看過凱瑟琳的神奇經(jīng)歷后突然覺得我所糾結的根本不值一提。
正所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焙煤眠^完自己的一生,或許是我們最大也是最終的目的吧。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六
看《前世今生》這本書,有種新奇而又親切的感覺。以前每每遇到關于生命輪回的文章或視頻,總能撥到心底的那根弦,有種莫名的感覺。尤其在看完這本書,更加激發(fā)了我對自己的前世的好奇和遐想。讀凱瑟琳催眠狀態(tài)下道出的語言整理成的文字,有時涕淚連連,有時感同身受,有時醍醐灌頂,有時思緒萬千。讀著她的經(jīng)歷,我也浮想聯(lián)翩,跟隨直覺去追尋曾經(jīng)的足跡。
跟著凱瑟琳催眠狀態(tài)下穿梭在一世又一世的輪回里,梳理著里面的一些關系,發(fā)現(xiàn):
她某世的女兒,成為今生的侄女。
她某世的父親,又成了今生的爺爺。
她某世的父親,還是今生的父親。
她某世的母親,仍是今生的母親。
她某世的女兒,成為今生的一個好友。
她某世的父親,成為今生的一個朋友。
某世里割斷她喉嚨的敵人,成了她今生的一個情人。
魏斯醫(yī)生指出:“很多研究宣稱,一群靈魂會一次又一次地降生在一起,以許多世的時間清償彼此的相欠?!?BR> 所以,我在想,我身邊的親人、朋友、幫助過我的人、傷害過我的人,乃至夢中的眾生,應該也是與我有甚深的緣分,也是為了償還彼此的債務或恩怨而相遇的吧。這或許就是人們口中常常說的“緣分”吧。
我想,除了償還彼此的債務或恩怨,有些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因為在死亡后、下一世輪回前的“中間狀態(tài)”中的凱瑟琳還透露,魏斯醫(yī)生的父親和兒子也在那里,并告訴他“你兒子的心臟不好,是反過來長的,像雞心。他因非常愛你而為你做出重大犧牲。他的靈魂是很進化的……他的死償了父母的債。同時他想讓你知道,醫(yī)藥只能做到這個地步,它的范圍是很有限的?!边@是魏斯醫(yī)生的第一個兒子,確實僅活了23天就夭折了。確實因為先天心臟里有毛病,即便動了重大的心臟手術也沒有挽回生命。這讓他們難過消沉了好幾個月。
孩子真的是來幫助他的,正如魏斯醫(yī)生所說:“在亞當(他這個兒子)出生的那期間,我正對是否選擇精神醫(yī)療而舉棋不定。我在內科實習期做得十分愉快,又有一個住院醫(yī)生的空缺等著我。亞當?shù)囊馔馐刮覉远ㄟx擇心理治療做終身職業(yè)。因為現(xiàn)代醫(yī)學以其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竟不能挽回一個小嬰兒的生命,令我憤慨?!?BR> 看到這里,我又回憶起我兒子2017年12月11日在泰安兒童醫(yī)院住進重癥監(jiān)護室的情形。當決定要把他放進去的時候,我的直覺告訴我:他沒事,他不需要住進去??墒茄矍八吹降幕瀳蟾骘@示:他確實必須住進去。有股無形的力量非要推著我把他送進去。我的心如刀割,就像凱瑟琳在那一世在洪水中救她孩子的心情,整整難過了兩三個小時。
因為當時已經(jīng)接觸金剛智慧,所以在這段時間里,我向好友冀謙求助,訴說了此刻的心情和感悟。我說我總覺得孩子是為了幫我才生病的。他一語點醒我,說這是我內心鏡像的呈現(xiàn),一切人所遇到的一切境緣都是他內心的呈現(xiàn),我一定也有這方面的種子。如果我能去負起100%的責任,一切就都會過去。并看了他給我發(fā)的文章《所遇一切不如意的人事皆為自身業(yè)障從記憶中的播放》。
說來也怪,我在重癥監(jiān)護室外樓道里的信號很差,幾乎微信接收不到信息也發(fā)送不出去,得跑到很遠的窗邊才可以。而他給我發(fā)的那個文章很順利就收到了,讓我很意外。不管怎么樣,那文章就像救命稻草一般,我很快看完,反復思考我的相關種子在哪里,我需要負責的地方在哪里。
直覺告訴我,我之前忽視健康因素太厲害了,飲食不健康,作息時間不健康,我對自己的健康不關注,也不關注家人的健康,所以兒子就以他的生病來提醒我。再加上玉霞姐、田華姐對我的幫助,為我放生,然后啟發(fā)我祈禱獲取菩薩和上師的加持,然后我就在窗前不停地虔誠祈禱。
也就在那時,第一次我理解了為什么《地藏經(jīng)》里把人間形容為“火宅”,就是因為生活在其間的人們痛苦萬分。第一次理解了地藏菩薩為何立弘愿,理解了他“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偉大決心。第一次理解了人生無常,無常大鬼不期而至,修行如此重要。第一次理解了何為真正的菩提心,心甘情愿地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不僅僅為了自己的兒子。
另外,我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不斷地在醫(yī)院做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很真誠、盡心努力地做。那幾天里,我所做的好事比出生以來的三十多年都多。單是放生就一次性放了五千元。這對于一直收入不高、生活簡樸、一毛不拔的我來說,的確不是個小數(shù)目。
第二天,兒子開始拉肚子。我知道這是在排毒,是好轉反應,所以并沒有過多驚慌。到第三天的時候,兒子就出院了。
這件事也給了我極大的信心。我終于認識到:當人的真誠心發(fā)出來,對自己當下的境遇負起百分之百的全責,把自己“豁出去”的時候,感應真的是會快速的現(xiàn)前!古人說的“至誠感通”是真實不虛的!
所以,在兒子進重癥監(jiān)護室時,我就覺得孩子來到我身邊一定有他的目的和意義,必定是讓我從中領悟到些什么。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七
初看到這本書名的你,如果以為這是某類不入流的言情小說之類的話,那么就大錯特錯了。
這本《前世今生》描寫的是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真實事例。作者布萊恩。魏斯博士是一位美國著名科學家、心里醫(yī)生,他將治療女病人凱瑟琳的神奇過程記錄下來創(chuàng)作出了此本書。凱瑟琳因焦慮、恐懼和痛苦的折磨而去進行心理催眠治療,通過治療發(fā)現(xiàn)前世的86次生命輪回,由對前世的記憶慢慢解除現(xiàn)世的心里恐懼。
我看了這本書,對生命輪回肯定是不認定的、也是不認為這是可信的。但我們能從作者通過對凱瑟琳的治療過程中,慢慢悟出了一些道理。
如:人生是急不得的,不能像許多人希望的時間表一樣。我們必須接受凡事來臨的時間,不要強求。它除了講前世今生的輪回外,還講述了面對未知的恐懼、親人的離別、生活中的無奈、憤怒以及貪戀等種種危機時,我們要如何有效的控制自身情緒,并教授自己關于愛與希望、信心與善意、耐心與時機、信任與寬恕的人生建議,讓我們打開心靈,以一顆坦然的心迎接廣闊的未來。
看完這本書后,本來對這個宇宙充滿好奇的我更加覺得宇宙的神奇,同時也不那么害怕死亡了。書中,凱瑟琳80多次輪回中提到:人死后,靈魂脫離肉身浮在明亮的光中,靈魂在光中獲得能量,并等待進入下一次的"旅行"。人生是無盡的,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未真的出生。我們只是度過不同的階段,沒有終點。人有許多階段,時間不是我們所看的時間,而是一節(jié)節(jié)待學的課程。
由此我想到了媽媽以及最近離世的一些人們,他們并未曾真的離我們而去,只是完成了這一世的'功課,也許開始修行到下一世功課罷了。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為了學會些什么,懂得些什么道理,當我們該懂得都了解以后,就離開這世界的時候。
當我不再畏懼死亡,也就知曉生命的意義,不會再像過去一樣只知道一味抱怨世間的不公平、東西難吃、長的不好看、衣服太丑、別人太啰嗦,過去的我被一切膚淺瑣碎的事物羈絆,過于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名譽帶來的虛榮。
現(xiàn)在的我知道,生命不會終止,死亡雖是事實,但死亡不是我生命最后時刻。我會隨著時間發(fā)展,靜候各類事物的到來,享受這一世的美好??纯次邓{的天空、嬌艷的花朵;與朋友同事愉快的進餐、周末窩在家里看一本好書、陪孩子到戶外郊游;漫步在江邊,品味腳下踩著落葉發(fā)出的沙沙聲,欣賞秋日風景;扶起路邊倒下的共享單車、捐贈出家里多余的衣物、給辛苦工作的環(huán)衛(wèi)工人送出一杯熱飲、雨天路過行人時放慢車速、買下傍晚擺攤菜農(nóng)的余菜等等等等……余生我會發(fā)善心、做善事,讓自己有價值的活著。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八
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未真的出生,不朽的生命——布萊恩.魏斯前世今生讀后感。我們只是度過不同的階段,沒有終點。時間不是我們所看到的時間,而是一節(jié)節(jié)待學的課。
我們的肉體一生只為學習而來,存在于一世的意義在于在這一世,我們有需要我們用真我去學習的'東西。也許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學會奮斗,也許是在復雜的社會中學會生存。也許是學會潛心研究,也許是學會與人交往。而無論是什么,都是我們這一世所必須修好的課程。完成了,才有機會進入下一生。而這一生的長短由上一世終結時的選擇所決定,對于已逝的人,是因為他們修完了今生所修的課程,而在世人的留戀則劃歸到在世人的所修所學之中。因此,不必為身邊已逝的人悲傷,如若緣分未盡,來生必定相遇。他的離開,只是因為他已經(jīng)完成今生所學,我們的尚在也只是因為我們有更多的需要在今生完成的課程。
人生在世是一場還不完的債,還完了,這一生便結束了,而這一世未能還完的債,需要帶到來世。這債務親情友情愛情有之,羨慕嫉妒恨也有之。而人和靈魂在還債和接受別人還債的過程中會得到進步。倘若這一生你榮華富貴,不必欣喜上帝的厚愛,那只是因為上一世或上幾世別人所欠你太多,而倘若這一生你勞碌悲苦,也不必悲傷絕望,那是因為上一世你想要的太多或欠了別人太多。而還完了這一世的債務,下世才能求得真正的解脫和平安喜樂。人一生的一切皆有命數(shù),因命運而起,唯命運而終。因此無論是幸福安康或者命運多舛,都應該帶著淡定的心境,過好這唯今這一世可以把握的人生。
人生而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相同的開始。但是很多人抱怨說人生而并不平等,我們出生以來便沒有相同的家世,沒有同樣的物質條件,沒有相同的精神基礎等等。是的,那是因為從那最初以后我們都各自經(jīng)歷了太多的輪回。每個輪回開始前,我們都帶著特性進入到這一個輪回。在這個過程中,選擇的數(shù)量和種類決定了這一生將如何生存。多個輪回可以分攤這些難過的特性,并可以讓人生更簡單更輕松,而倘若盡力減少輪回的期限,每個人生開始的時候,都會比別人負擔的更多。但是我們大不必為了自己的選擇而耿耿于懷,也更不必困惑和疑慮,因為我們的終點是相同的。當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或者認為人生的意義變得模糊,或者人生賦予了太多的辛苦和疼痛冷漠,不必介懷,那不過是因為你想要更快的走到最終的終點而已。
生命是不朽的,所以不必恐懼,不必擔憂,不必不滿也不必抱怨。不必害怕生命會到盡頭,不必擔心死亡,因為并沒有真正的死亡。生命真的是一條太長太長的河流,它經(jīng)過高山,經(jīng)過低谷,從雪山上來,終于匯入大海。我們可以把握的東西真的太少,但是,這些卻又都是我們的選擇。如果真的有什么可以做的,那就是努力的生活,不去管前世,也不眺望來生。好好地過好今天,用淡泊的心態(tài)出世入世。做好今生的自己,就是對前世最好的慰藉對來世對虔誠的祈愿。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九
一些人,很喜歡,第一眼。
一些人,很討厭,第一眼。
我以為,只是個人喜好,偶然因素導致。
原來,前世今生,也是有關系的。
上世的情愫誘導了今生的喜惡。
既然如此,就不必刻意勉強自己,去取悅討厭的人,疏遠喜歡的人,隨性,隨著前世今生的路線,自然前行。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
《前世今生》是本非常好讀的書,讀的過程中還意外的讓人內心平靜。
至少,輪回的存在這一設定,使得生命在想象中變的.更有廣度和深度了,而且更加具有可期待性,也更具有希望了。也使得死亡不那么可怕了。
《前世今生》里提到的所有人最后都會到達一個維度,這就像《金剛經(jīng)》里說的“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又說“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若以佛經(jīng)論,佛要度一切眾生,但佛又說其實他沒有度一人。為什么呢?因為眾生自性清凈,實非佛度之,而是自己度之。
正如六祖說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薄W孕跃褪乔鍍舯究盏?,所以其實無需他度。
但人們往往總需要一個“他度”,需要或者是一個老師,或者是一個醫(yī)生,總之需要一個能幫助我們的人,正如《前世今生》中的凱瑟琳一樣。
而凱瑟琳作為求助者卻實際上也是施助者。凱瑟琳獲得了治愈,而她的醫(yī)生其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他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凱瑟琳遇到醫(yī)生,醫(yī)生遇到凱瑟琳,凱瑟琳和醫(yī)生的經(jīng)歷其實是很難復制的。凱瑟琳與醫(yī)生的經(jīng)歷,也說明了,不要吝嗇于施與,付出與回報總是相伴的,以大愛發(fā)心,終究以愛回向。這和佛經(jīng)提到的放下“我相”是很像的,聚焦于自我小我的感受時,其實是極其痛苦的。而目光放眼時間維度上,或者大愛的高度上,會讓人舒服很多,好過很多。
在難得“他度”的情況下,也不要放棄自我更不要心灰意冷,很多事情很多道理,自己如果肯尋找其實也是可以找到的,也許它就在某一本書里,某一個經(jīng)典里。
《金剛經(jīng)》說過“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BR> 意思就是,佛說法其實就像一個竹筏。就是說,佛法也只是一個方法一個工具。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就是說,到了彼岸,這個工具或者方法就該放下了,佛法都要放下,何況是與佛法違背的呢!
《前世今生》就像是一個方法,或者說書本也好,修為方法也好,其實都是一個方法,一個幫助自我療愈自我剖析自我進步自我修行的方法,一個不斷接近圓滿達成圓滿的方法。
圓滿的樣子,我不知道,沒見過,但我還是想《次第花開》說的沒錯,何不嘗試著相信其存在呢!
《次第花開》我沒讀完,我想或許在我可以借著《前世今生》的熱乎勁兒,可以再試試。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一
1.不可抗拒的自然與社會歷史原因。2.自己可以控制的強烈的情感/情緒。
前者指的是自然災難,如地震、饑荒、瘟疫、戰(zhàn)爭等,后者指人本身像一面鏡子似的對外界在情感/情緒上的反應。后者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對自然及人類社會強加的災難所做的痛苦的直覺反應。其二是自身人格在不斷成長、成熟、求真求善過程中不可避免所要經(jīng)歷的痛苦。
任何一個人,他/她最平常又最深刻的痛苦始終源于一個字——愛。
掩上《前世今生》這本書,書中凱瑟琳回憶每段人世時,“痛啊,痛!”的呻吟仍猶在耳,從而印證了佛教中的苦苦人生,當年釋迦摩尼佛祖曾在菩提樹下靜坐終日,經(jīng)歷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開悟,為眾生找到了一種解脫痛苦的方法,包含如何正確擺正各種愛的位置。
《前世今生》這本書叫我著迷,相比許多糾結于書中某些細節(jié)是否真實的讀者,我更愿意從宏觀上來把握自己對它的理解。昨天我與父親談到此書,父親是個易經(jīng)迷,已經(jīng)根據(jù)他本人的生辰八字算出大限之日,大致在之后。我笑著請他答應我,那一天來臨時,請務必提前通知我們后人回家,我愿意守在他床前,等待他最后的時刻,并讓他到時略微施加“法術”,讓我感受到往生與輪回的力量。
嗚呼,雖然開朗的父親一口應承,亦有可能是我在先呢,同樣,我想我也會給他人留下印記。
如果生命真有輪回,那么今生的壓力應該能夠減少,今生盡管去好好努力,但也完全沒有必要執(zhí)著并煩惱于任何不如心愿的東西:名利、財富、子嗣。今生沒有得到心中的完滿,來世再去爭取。最重要的是在兩世之間的中間帶,遵循大師(書中的masters)的指導,反思前世,在來世做更圓滿的自己。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二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又出發(fā)。啦……啦……”嗯?這歌似乎很熟悉?對了是西游記里的。他們師徒四人自從成了神仙后,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說,孫悟空肯定回花果山當大王,豬八戒肯定去了高老莊,唐僧也回了大唐,至于沙和尚嘛他又回到了天庭上當卷簾大將。
師徒就是師徒,緣分就是多,就連死也在同一天。取到經(jīng)的n年后,花果山一帶遇到了10.0的地震,幾乎所有的猴子都完了(包括孫悟空)就剩下幾只猴子在茍延殘喘;豬八戒不知去哪里喝了許多酒,醉醺醺的,誰知,他不小心跌落了山崖;唐僧自然死;沙僧又觸犯了天條,被處死了。
他們四人的靈魂飄飄悠悠到了閻王的面前。閻王說:“你們師徒果然有緣分,死都死在同一天。我決定,我讓你們轉世投胎后成為一家!孫悟空,你將投胎到2000年!沙僧,你將投胎到1947年!唐僧,你將投胎到1976年!豬八戒,你將投胎到1977年!好了,你們去喝孟婆湯后過奈何橋吧!”他們投胎完了新的生活又開始了。
前世是豬八戒的人長大后一見鐘情地愛上了前世是唐僧的密珍小姐,生下了前世是孫悟空的兒子,取名林秋旺。前世是沙僧的人是前世是唐僧的人的爸爸??墒墙揭赘?,本性難移,前世是豬八戒的人就愛好吃懶做,前世是唐僧的人就愛嘮叨,前世是孫悟空的人就很淘氣,前世是沙僧的人很樸實。這一家人的特點就是走多遠的路都不怕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三
元元原本是一棵直插云端的大樹??墒且惶欤荒切┛硺涔と擞秒婁徔沉讼聛?,“好痛啊!”元元痛苦地大叫一聲,直直地倒了下去。
等元元蘇醒過來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待在一個鐵盒子里。“怎么辦?我怎么變成這樣了?”元元急得哇哇大哭起來,“別害怕!我們都是從山上被砍下來的,我們的名字叫筷子?!币蝗嚎曜蛹泵Π参恐鼈冇指嬖V了元元筷子的作用。漸漸地,元元和這些筷子呆久了,名字都叫得出來。
元元可驕傲了!它逢人就說:“我是筷子,天天在飯桌上跳來跳去,可開心了!主人還特別寵我,每天讓我嘗盡人間美味,然后還給我按摩、洗冷水澡、蒸桑拿?!?BR> 有一次,主人在元元的腰上貼了一個標簽,上面寫著“公筷”。晚餐時,元元被主人和客人們不停地拿起來夾菜,但再也沒有進過人們的.嘴里?!拔疑砩鲜遣皇怯胁《?,會不會要被主人拋棄了?”元元難過極了。晚餐結束后,元元趁洗冷水澡的時候問勺子兄弟:“勺哥,我怎么不能到客人的嘴里去了?”勺子兄拍拍元元的肩膀,笑著說:“別擔心,你升級為公筷了?!薄笆裁词枪辏俊薄熬褪枪玫膴A菜筷子,有了你啊,細菌再也不能搭著筷子的順風車,從一位客人嘴里偷偷溜進另一位客人的嘴里了,你能被選中,就是因為你的身體非常棒!”元元聽了勺子的話,頓時高興得蹦了起來。
從此,元元可愛講清潔衛(wèi)生了,不管什么時候見到它都是锃亮锃亮的。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四
2.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萬事萬物都逃不出“因果”二字,須知:事事有佛理,處處有因緣。
3.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矛盾都是從傲慢中來的;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高明,比別人更有見識,比別人更正確,于是相互輕視,矛盾也就逐漸生起了。
4.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靜心體味生活的悲與喜,笑看起起落落。
5.今日脫下鞋與襪,不知明日穿不穿。
6.客來一句問候,客去一句祝福,不分張王李趙,都是善緣;境生一份喜悅,境滅一份清靜,莫辨真妄,無非心造。
7.真正聰明的人,只長智慧,不長心眼。
8.心若簡單,生活就簡單;心若復雜,生活就充滿痛苦。
9.有智慧的人,寧可做心靈的貴族,不愿做物質的貴族。
10.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11.昨日事尚使你煩惱,通什么宿命;夢中鬼尚使你俱怕,開什么天眼。
12.能舍才能得,菩薩因能舍盡一切,施予眾生,故能得大成就。
13.欲打破人與人之間的“柏林圍墻”,先得由自己做起,進一步掌握將心比心的人生哲學。
14.生而為人,活著,活出風度,風采,風格。這些皆為外表,而氣度則是內涵,是質地,是根本。
15.真正的絕癥是哀莫大于心死。
16.甜酸苦辣嘗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萬水千山走過,才見本地風光絕佳。
17.吃虧是??谥心睿袔兹苏婵铣蕴?難得糊涂墻上掛,有哪個甘心糊涂?
18.莫隨意看輕任何人,須知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
19.如果抱怨成習慣,心靈就像上了枷鎖,沒有一刻解脫。唯有放下抱怨,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自在與幸福。
20.未成佛果,先結善緣。
21.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22.看重了錢財,你圍著錢財轉;看淡了錢財,財神圍著你轉。
23.夢想是一個幸福的念想,想著想著就快樂了,它執(zhí)著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個界標,代表著活力與向上。
24.幸福也許曾經(jīng)擦身而過,但,春天的美,仍然會為有心的人,重新綻放它的風采。
25.真正的成就是戰(zhàn)勝自己,而不是打敗別人。
拓展閱讀。
前緣。
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碰到你,我落下一顆愁悶的淚。
佛說:我因無愛而成佛,你貪戀凡塵,如何成佛?
我懊悔。
佛說:懊悔無用。你有未了的前緣,去吧,往斷你的姻緣,我等你回來。
為此,我在菩提樹下求了五百年。
你說:自你在佛前供與我相遇的那一刻起,我整整失眠了五百年。
我問:冥冥之中,你是否是我為緣而多少經(jīng)循環(huán)的那個人?
你說:是的,五百年前的那一天,你無意中經(jīng)由了有我的路,我始終等你,來名現(xiàn)這場抹肩而過的緣。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我苦苦乞求佛祖,讓咱們再結一段塵緣,相戀相陪走過月月年年。
佛說:除非??菔癄€、桑田變桑田。
于是我求佛祖,來世把我變成一只填海的燕,歷盡千辛直到把大海填滿,換你我的今生緣。
因此佛部署了今生的相見,讓我與你盡這一段未了的前緣。
今生。
我倚著空中樓閣,吐吶著千年的風。我看見,在心的橫切面上,長睡著一朵蓮花。
佛說:你要靜靜等候,等候花開的時刻,期盼風拂過花萼,以喚醒前世種下的夢。
我于是忠誠地禱告,愿你,能盛開最溫順的鼓露滄桑的回眸一笑。
但花兒只是悄悄的綻開,恍如這就是它性命的全體。我走過大山,那巍峨的山峰令我熟習莫名,難道這就是我前生的舊居,因此才有這今生的魂牽夢縈?但大山依然如千年前般的沉寂,似乎在說世事但是如是,一切皆空,不是風動而是心動!
而你,亦是那樣地緘默,我才發(fā)明,促擺脫我緊握的手的,哪里有什么回眸,也許是咱們的緣分,修的還太淺、太淺!
佛說:五百年前結緣來,前生注定非本日。
我叩首:若非本日是何日?我決議上山,用整整一天的時光聚精會神的想你,而后下山時候全忘記。
于是我看釋迦牟僧時想你,看十八羅漢時想你,看千手觀音時想你,盼望找出讓你永遙愛我的寶貝,而不是終極的分開。
腦海里你最初的蜜意反重復復地證實,你以前給過我這塵世間最暖和的情懷。
我嘆氣。
你問我為何總是嘆息?
哦,別怪我的眷瞻,別怪我的如影隨行,別怪我用千百次守看,換你一個寒冷的輕瞥。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果果。
那你我的相逢又是前生怎樣的緣分?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五
用3天的空余讀完《前世今生》因為學習nlp的關系,書中內容很多都可接受,也更多從身心互動方面去理解,反而不會認為本書太過神密。以nlp理解層次的角度,影響人的行為以環(huán)境-行為-能力-信念-身份-靈性6個層次逐步強化,當去到靈性層面的影響就會發(fā)生很多現(xiàn)代科學無法探究的事情。我們末知的不等于不存在,用包容的態(tài)度去面對末知才是客觀的態(tài)度。
書中提出,人必須在每一世去學習應該學習的功課,然后才能向上一層進化,如果在這一世末能完成學習,那他將繼續(xù)在下一世學習。因此世人就會有太多的不公平,有人富貴有人貧,有人平安有人苦,這都是在修本世該修之功課。當你清楚別人的功課別人修,自己的功課自己做的時候,你就能更接納當下,接納自己,滿足當下,不作強求。所以當作者不斷地為主人公在崔眠的過程中學會面對,學習時,主人公的病也日漸好轉。
當陷入困境時,我們要學會用更高的視角來看事件,而不是深陷其中去尋找問題。書中提到一次作者與兒子去看球賽,遇上堵車,在之前他必定會因為錯過開場而暴燥。當他能從更高的視角來看事件,他就清楚與兒子看球賽遇到堵車是問題,問題背后的目標是想按時到賽場,目標背后的目標其實是想要與兒子共度一個快樂的下午。所以當他清楚目標背后的目標時,他就能從容接納環(huán)境,而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書中很受感悟的是,前世緣、今世續(xù)的部分。關系無所不在,所有出現(xiàn)在自己生命中的人、事、物都不會無緣無故,一定是與自己有這樣那樣的關系。從佛家的角度我們當下的每一個意念都包含了過去、現(xiàn)在、末來,現(xiàn)在是之前的果,也是將來的因,訓練一個人維持一種清醒的狀態(tài),能關注想法、感受、情緒、身體、環(huán)境,當能時刻擁有這份覺察,你就能知因果,擁有佛性。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六
我是菩提樹下。
一襲白衣的女子。
你是佛塔前。
一片靈心的書生。
我手挽一串佛珠。
指尖縈柔。
墨染幽香。
你手捧一缽緣夢。
佛前叩拜。
那一天。
紅塵陌上。
初次相遇。
墨茵情種。
那一夜。
凝眸入心。
墨開香艷。
情花盛放。
這一世。
與你。
執(zhí)子之手。
相依相暖。
這一世。
與你。
靈魂相悅。
安然老去。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七
小柳河畔。
她緊緊靠在他衣肩,嘴角不自覺上揚。
“卿哥哥,我好想你?!?BR> “我也想你啊……”
這是她的前世記憶嗎?
“小姐,您醒了?!?BR> “小姐,老爺夫人正等著你用膳呢。”
如今的她,是賀蘭府的大小姐,賀蘭璃玥。
翌日。
她來到依舊繁華一片的.京城大街,打折最心疼的小丫鬟“雅姿”。雅姿是個可憐的女孩,從小跟著賀蘭璃玥長大,情同姐妹。
“砰!”
“??!對不起?!?BR> 怎么了,賀蘭璃玥微微督眉,不過短短一會,這丫頭又闖禍了。
賀蘭璃玥走到雅姿身旁時,卻被眼前的男人驚呆了,那、那不是前世殺害她的人嗎?
“對不起姑娘,再見。”男人起身離開,賀蘭璃玥一把抓住他的手臂,說:“你是什么人?”
男子不悅的皺眉,只留下一句話:“歐陽府大少爺,歐陽卿?!?BR> 卿?還是他嗎?
三年后。
她一襲紅衣,站立在懸崖,身上是深淺不一的傷痕。
她暮然回首,望見的只是一片荒涼。
她一襲紅衣,轉身墜入崖底,不帶一絲眷戀。
那鮮紅的衣裳,暗卻艷,就像血一樣……。
前世,今生,她都不能與他在一起了……。
既然如此,那,就來世再見吧……。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八
人類是群居動物,天性喜歡聚集扎堆兒,這樣才有安全感。而凝聚人們在一起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文化。
不同的文化將人們分開,又將人們聚攏,這樣才有了四大古國,有了現(xiàn)代社會,有了異彩紛呈的文化差異。一個文化中的“文化偶像”可以有很多,因為文化的分支就有很多,他可以是唱歌的、跳舞的、寫書的、彈琴的、打球的、下棋的,只要他的身上具備文化的內涵與氣質,那么他就是一名合格的“文化偶像”。
論起“文化偶像”的前世今生,我想即使說上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因為自有文化起,他便存在。這個人更像是一位導師,引領著人們學習文化、適應文化、規(guī)范文化;當文化出現(xiàn)崩潰的情況時,他還要負責拯救和重建。在遙遠的古時候,這樣的角色可能只能由祭司或者精神領袖去充當。在遙遠的古時候,人們還很純潔質樸;而在如今這樣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社會,“文化偶像”需要承擔的責任更多,更重。從根本上來說,人們尋找確立“文化偶像”更像是一種集體性的'文化尋根,當自身的文化體系出現(xiàn)裂痕時,便需要尋找這樣一種“文化偶像”,進而在他身上尋找到共同的文化價值觀,重新確認“群”的存在。
這是一種好的現(xiàn)象,也是一種不好的現(xiàn)象:“文化偶像”的確立代表著社會文化的運轉正常;而如果還在尋找,那么很可能,你和你的民族將要面臨重大的文化危機。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九
有了微信,點贊開始流行。
“贊”的本義是進財貨以求謁見,常用義是稱頌,贊美?!包c贊”中使用的便是“贊”的常用義。在微信、微博、貼吧、qq空間等社交軟件或網(wǎng)頁中,設計者加入了“贊”的功能。“贊”一般為一個桃心形狀的按鈕,點擊一下,即對一條微博、微信或一篇帖子、文章“點贊”,也即對此內容表示贊同、支持和喜愛。
微信上發(fā)出一篇文章,不自覺地對點贊就有了心理期待。
有些人和你的關系僅僅是點贊之交。所謂點贊之交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不管你有任何動態(tài),日志、狀態(tài)、照片等等,哪怕是你分享了一堆臭狗屎,他都會在下面默默的點個贊。
網(wǎng)友晴朗李寒說,點“贊”和“喜歡”真是愚蠢的設計啊,得到越多的贊和喜歡,反倒越覺出人情的冷漠,你們覺得呢?誰在這下面點贊,我祝ta光棍的仍然光棍,剩女者仍然剩女,夫婦反目,兄弟成仇,閨蜜成恨,以至永遠。
晴朗李寒說得沒錯,點贊只是淺社交,表明對方有注意到你,關注到你而已,沒有更多含義。
但是,從實際應用來看,“贊”并非只包含正能量。朋友的糗事、傷心事甚至是一些災難新聞,也常有大量的“贊”,讓人費解甚至憤怒。這都是緣于一些人過分熱衷“點贊”,消解了“贊”的“贊同義”。那些活躍在社交網(wǎng)絡,熱衷于“點贊”的人群,被戲稱為“贊士”、“點贊黨”或“點贊狂魔”。
此前,有很多商家把微信作為品牌的根據(jù)地,為了吸引更多網(wǎng)友成為粉絲,紛紛推出公眾號,通過各種微信體驗式營銷活動,為粉絲提供獎品。一些微信用戶看好這一商機,千方百計拉朋友點贊。更有專職“點贊黨”,月累計獎品價值高達三四萬元。一些弄虛作假的“禮品吃家”,擾亂公平競爭秩序,誤導消費者,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關注。6月6日,騰訊微信平臺公布了微信整頓公眾號集贊行為處理機制,微信公眾號累計發(fā)現(xiàn)一次有集贊行為的,將被封號7天;累計發(fā)現(xiàn)兩次有集贊行為的,將封號15天;累計發(fā)現(xiàn)三次有集贊行為的,將封號30天;累計發(fā)現(xiàn)四次有集贊行為的.,永久封號。
商家的“集攢”行為,從此沒有了市場。
不得不說,“點贊”的走紅,緣于這一功能的推出給社交帶來了方便,迎合了人們表達情感的欲望。人們使用社交軟件,原本就是為了進行網(wǎng)絡社交活動,無論是發(fā)布自己當下的狀態(tài),還是分享別人的文章,曬的都是自己的情緒和生活態(tài)度,總是渴望別人予以關注。給他人的狀態(tài)或分享“點贊”,相當于傳達給對方一個信息:我關注你的生活,贊同你的看法。這便簡單而有效地拉近了雙方的距離。“點贊”給了大家一個情緒的出口,不必長篇大論,也可以為朋友送去關懷。
其實,發(fā)自內心的點贊是充滿正能量的。比如,一篇微博說,“看到周圍有餐館免費為環(huán)衛(wèi)工提供早餐,很受觸動,鄭州一飯店老板周先生毅然決定,每天中午為轄區(qū)的20多名環(huán)衛(wèi)工免費提供黃燜雞飯,算下來一個月就少收1萬元?!碍h(huán)衛(wèi)工工作辛苦,只要我的店開下去,就會一直送下去?!边@這樣的溫暖,不少人點贊!
可以說,有了微博微信,我們的人生離不開點贊了。真誠的點贊也是贊,虛情假意的點贊也是贊,點贊人生中,我們都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假。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二十
1980年,27歲的凱瑟琳莫名焦慮、恐懼,生活一團糟。無奈之下,她求助于著名心理醫(yī)生布萊恩魏斯。因為她的內心充滿了恐懼,沒有安全感,她怕水甚至怕藥丸卡到喉嚨,所以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鼓起勇氣去看醫(yī)生。在魏斯和她聊天的過程中,他知道她的內心充滿了恐懼,非常希望得到安全感。魏斯打算讓凱瑟琳從她的童年談起,以便找出問題的根源,他認為她的童年可能帶給她很大的心靈的創(chuàng)傷,但是她對童年的記憶已經(jīng)不記得多少,因此魏斯考慮用催眠的方法來了解和追蹤。在此過程中她記起了一些零碎的片段。有過一段時間凱瑟琳認識了一個已婚的猶太人——史都華,并且被他深深地吸引,不過逐漸地,她覺得生命越來越失控,最終在朋友愛德華的推薦和堅持要求下,她來到了魏斯的診室內。魏斯花了18個月給凱瑟琳做傳統(tǒng)心理治療,想減輕她的恐懼癥狀。在那段時間里,他們探討了她的感情、思想和夢境,并且也已經(jīng)使她記起了很多過去重要的細節(jié)。多數(shù)人經(jīng)過這么多都會進步很多,但凱瑟琳并沒有,她仍然受痛苦的折磨。最終他決定嘗試用催眠療法,先讓她回溯到從前,記起童年的事在此之中魏斯明白了她和父親的關系為什么疏遠。一個星期后凱瑟琳說什么也沒有改進,這讓魏斯很驚訝,不知道是哪個地方出了錯,因此他決定讓她進行進一步的回憶。終于在一連串的催眠治療狀態(tài)下,凱瑟琳竟然記起引發(fā)她癥狀的“前世”記憶。逐漸地,在這段為凱瑟琳治病的時間里,魏斯也簡單地了解了她的前八十六世。
公元前1863年,她是一個18歲的金發(fā)女孩阿朗達。后來,洪水淹沒了鄉(xiāng)村,她溺死在洪流中。公元1756年,她是西班牙妓女露伊莎。19世紀,她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奴隸艾比。二戰(zhàn)時,他是德國飛行員艾力克,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最后在戰(zhàn)爭中喪生??這些都是凱瑟琳的前世,而她的癥狀似乎也是這些前世導致的結果。而這一次催眠結束后凱瑟琳說她的恐懼感減少了,因此她渴望再次接受催眠。突然有一次令人震驚的是,催眠狀態(tài)下的凱瑟琳會向魏斯轉達一些高度進化的“大師們”的訊息——有關生與死、愛與希望、信心與善意等。而這些訊息對現(xiàn)代社會是十分有用的。
在這個世界上死亡對于人類來說是最為恐懼的事情之一。也許人們都想知道我們?yōu)槭裁磿ε滤劳??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人們并不指導和了解死亡之后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生活中人經(jīng)常對沒有看清楚的事物感到恐懼。例如,晚上一個人在家,月光下映在窗戶上的樹影好像一個人在飄動,非常害怕,開燈之后發(fā)現(xiàn)不過是窗外的樹枝,就不覺得害怕了。在黑暗中,由于無法確定,所以會不由自主地把那樹影想象成一個壞人、甚至一個鬼魂,人們的大腦里總是有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零件,所以常常我們都是自己嚇唬自己,但是又不能說這沒有道理,因為人類害怕面對死亡或與死亡相關的事情和某件東西。所以人對死亡的恐懼,大概也就是因為不知道死亡之后到底是什么狀態(tài),因而會不由自主會往最壞的方面去想,最終產(chǎn)生恐懼的感覺。
但是今天我通過讀了《前世今生》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原來死亡之后似乎也可能是個很好的狀態(tài)。書中曾描述:我感到一道明亮的光。感覺很好,我可以從光里獲得能量。從中我了解到人類的死亡也是一種解脫,不再有任何的痛苦,而且能達到一個更加明亮的地方并獲得人世間沒有過的能量,其實這樣的死亡后的描述可能給人們帶來對死亡不一樣的認識。那么,我們對于死亡的恐懼感應該也會減輕一些了。我認為在我們所接受的教育之中,缺少了對于死亡的教育,而這種教育,對人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人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和領悟。死亡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人的一輩子有很多事情是無法確定的,但每個人都一定會死,這是確定無誤的。如果我們對于死亡有著清晰的認知,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或是負面的,但至少我們能夠從年少時就學會了關注死亡、了解死亡、認清死亡,那么我想我們的生活就會過得更為豁達、樂觀,從容自在。
人類自身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要經(jīng)歷痛苦。往往只有痛苦才能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所以凱瑟琳每次進行催眠時,都能回憶起曾經(jīng)令她痛苦的記憶。
看過了《前世今生》我想起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過有關前世輪回的事件。歷史上記載:明朝王陽明先生一日出巡時路過一座寺廟,舉目一看,似曾相識之感油然而生。走到后院一個封閉的房間,覺得更加熟悉,便問住持,后來得知此屋是五十年前住持過世后被封閉的;王陽明非常好奇,堅持要開門一探究竟,進屋后發(fā)現(xiàn)前住持留下的一首詩,詩的大意是說五十年后,開門入內者就是住持投胎轉世之人,王陽明先生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前世原來是一位出家和尚。在臺灣有一對夫妻,先生很年輕就去世了,太太在先生死后每年生日都煮面祭他。多年以后,一位年輕軍官每年生日都夢到有人煮面給他吃,一天路過此地,仿如夢中吃面的地方,進屋拜訪之后,赫然發(fā)現(xiàn)自已與墻上年輕先生的照片長得一模一樣,年老的太太也認識他,說:“你終于回來了?!彼胖栏暗睦咸亲砸亚笆赖钠拮樱不腥淮笪虺3粢妱e人煮面給他吃的原因。記得當時看到這兩個事例的時候我肯定地認為這只是某個人編纂的故事,這樣的事情怎么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但《前世今生》讓我相信了它們可能真的發(fā)生過。所以我認為我們不應該以一種迷信的態(tài)度來看待前世輪回,前世輪回不是宗教迷信的產(chǎn)物,它確實存在,雖然目前未能以科學證實,但我們不能否認,應該嘗試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它。
我是一個不相信迷信的人,以前我知道“前世、來世??”只不過是人們口中常用來承諾或說明時使用的詞語,不存在真實性,因為沒有人能說出某個人的前世或來世是怎樣的。但看過魏斯的這本《前世今生》我竟然相信可能真的有前世和輪回,并且有一個長時間以來我無法找到答案的問題現(xiàn)在看來好像也跟輪回有關吧。在日常生活中我時常會發(fā)現(xiàn)某一個場景和事件仿佛在以前碰到過,而且是一模一樣,以前我總認為這也許是在夢中遇到過,而現(xiàn)在想起,我突然想知道這是否與輪回相關呢?不光是這個,我相信我們都曾經(jīng)有過,看到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卻有著很熟悉的感覺,仿佛在哪個時刻見到過。有很多很多的經(jīng)歷在現(xiàn)在看來好像都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答案。
記得我的一個高中同學是個易經(jīng)迷,經(jīng)常根據(jù)別人的生辰八字算出大限之日,有的人算完后哈哈大笑,而有的人卻露出一副緊張而又不相信的表情。而現(xiàn)在我突然覺得與其知道了大限之日后計算這日子活著不如像平常人一樣沒有負擔地快樂地活著。這本書就是為了告訴我們死亡并不可怕,它也可能是一種痛苦的解脫。因為不再害怕死亡,因為了解了前世與輪回的存在,從此便能無憂無慮地過著平凡的日子。就像書中說過的“人生是沒有盡頭的,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未真的出生。我們只是度過不同的階段,沒有終點。人有許多階段,時間不是我們所看的時間,而是一節(jié)節(jié)待學的課”。
書中曾提到過,一個人在前世所擁有的也會延續(xù)到下一世。“如果你過完的每一生若沒有償清這些債,下一生就變得更難;要是完成了,就會有容易的來世。所以等于是你自己選擇會過什么樣的人生。在每一個階段,自己過的生活是自己選的要自己負責”。因此我們若想從前世輪回上獲得益處,就應該把精力集中在今生,我們如果想要有一個更好的后世,今生就應該多做善事多積德,使得今生變得圓滿,那后世自然也會美滿。
福報、惡報,這點小時候就已經(jīng)知道的事,現(xiàn)在又發(fā)現(xiàn)人之所以會出現(xiàn),是為了學習。
施與、信心、希望、愛。
這些并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學會的,而需要一生又一生。
看看現(xiàn)在這個殘缺不堪的自己,不知道應該是喜還是悲。我有太多的東西要去學習了。
耐心,人生是急不得的,我們不曾真正的死去,也未曾真的出生。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二
1948年,中央大學在全世界大學排名進入了前50名!比當時的東京帝國大學(現(xiàn)東京大學)更強。非??上У氖?,1954年,教育部把這所世界級的著名大學化整為零了。國立中央大學不愧是中國歷史上最強悍的大學,中國第一學府。“西南聯(lián)大(包括現(xiàn)在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和“中央大學”比,都差了一截!盡管被弄成這么多部分,還都保持著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要是保留到現(xiàn)在,絕對是世界頂尖大學!以下是中央大學的家譜。
一、1949遷臺。
中央大學(臺灣)。
二、大陸--建國后院系調整如下:
留駐南京:
1.文,理--南京大學。
2.工學院--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
3.水利學院--河海大學。
4.化工學院--南京化工學院--南京化工大學--南京工業(yè)大學。
5.師范學院--南京師范大學。
6.農(nóng)學院--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10.航空學院--華東航空學院--西北工業(yè)大學。
11.醫(yī)學院--第五軍醫(yī)大學--第四軍醫(yī)大學。
12.食品工業(yè)學院--無錫輕工業(yè)學院--無錫輕工業(yè)大學--江南大學。
13.農(nóng)業(yè)機械學院--江蘇工學院--江蘇理工大學--江蘇大學。
14.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
15.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6.金陵大學影音部---中央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
17.中央大學醫(yī)學院--上海醫(yī)學院--上海醫(yī)科大學--復旦大學醫(yī)學院。
18.工學院電子工程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
19.國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
民國時的中央大學執(zhí)中國高等教育之牛耳,為當然不讓的民國第一學府,當時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與中央大學都不是一個檔次的,即使合并后的西南聯(lián)大也與中央大學有相當大的差距。而就算是今天的南京大學與是全國排名前5,根據(jù)上海交大給出的排名,南大是排在全國第二(清華第一,北大第三),據(jù)教育部國家公派留學基金委員會副秘書長楊新育介紹,上交給出的這份排名是國外高校來中國招生的重要參考標準;然而合并了當時國內國外一流的燕京大學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及北京師范大學今天也還是排不到世界前百強,北大清華的辦學,實在是值得懷疑!
---為一貫低調的前中央大學做一次宣傳[轉]。
曾經(jīng)是國立中央大學,這就是她的原罪。南京大學被國家拆成十幾份----國立中央大學的殘余。
永遠無法忘記,那一年風雪交加的元旦之夜。前校長曲欽岳先生在校廣播里致新年賀詞和辭職聲明:“國家對教育口惠而實不至,我已身心疲憊,萬難繼續(xù)校長的工作?!?BR> 1.1956年,北大北師大成為全國重點大學時,這所學校不是重點大學。
2.1960年,連合肥工業(yè)大學等60所高校成為全國重點大學時,這所學校依然不是重點大學。直到1978年,這所大學才成為80余所重點大學之一。
3.這所大學的老校長在國家教委門前的雪地里坐了一夜,才僥幸與北大北師大一起辦起了研究生院。
4.這所大學不是第一批16所副部級高校之一,確切的說,第二批也不是,只是后來增補的而已。
5.這所大學黨委書記直到2003年開始才由中組部任命,至于中央直接任命,那還差得遠.6.霍金訪華的時候沒有去過這所大學,盡管他的論文中曾經(jīng)數(shù)十次引用過這所大學天文、物理系發(fā)表在《science》、《nature》上的論文。
7.聯(lián)合國秘書長曾經(jīng)到過這所大學,但是百年校慶的時候誰也沒有提醒他應該發(fā)個賀電過來。
8.人民日報十年刊登的關于這所大學的新聞不超過十條。而且多數(shù)都是一筆帶過或者偶爾提到。
9.這所大學的學生不能確定自己的母校是不是被國人尊敬的大學。
10.這所大學得師生從來不敢在外面說自己是中國最杰出的大學之一。
11.1990年代,這所大學的校長因為學校日益困難窘迫,憤而辭職。這所學校的黨委書記因為全校帳上只剩下5萬塊錢不得不四處借款給老師發(fā)工資。
12.1997年,這所學校為了籌措經(jīng)費,曾經(jīng)萬不得已,打算賣掉有著百年歷史的老校區(qū),賣掉自己的根,甚至打算把象征學校精神的老建筑出租給酒店。
13.這所學校20年前動工興建的新校區(qū)到前幾年還沒有圖書館,只有一個用建筑工棚組成的閱覽室。新校區(qū)里的很多建筑和景觀都是歷屆師生義務勞動建設起來的,里面的一草一木,國家沒有投資一分錢。
在建國后,南京大學忍受著國家對其規(guī)模的和投資的嚴格限制,在91年-98年以區(qū)區(qū)300位教授和不到北大五分之一的撥款,連續(xù)8年sci收錄、引用全國第一,至今其引用指標依然獨占鰲頭,令有千余位教授的北大汗顏不止。
從民國部聘教授看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民國五大名校。
本帖最后由黃金元老于2010-4-415:40編輯。
民國部聘教授被譽為教授中的教授,皆為大師級人物,是最能反映各校高端師資的指標。
國立中央大學除工學、醫(yī)學部分沒有部聘教授外,文、理、法學部分擁有多達10位部聘教授,占全國的24%。如此強的師資奠定了院系調整后南京大學雄厚的實力基礎。
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從南京大學分出的工學、醫(yī)學、農(nóng)學部分僅有1位部聘教授,實力與強大的文、理、法部分相比可以忽略。
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由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三校臨時在云南短暫組建,其部聘教授分布于文、理、工三大學科。三校返京津后經(jīng)過52年的院系調整后文理部分多達6位部聘教授(占全國的14%)最終奠定了院系調整后北京大學雄厚的實力基礎。
徐悲鴻(藝術,國立中央大學)。
胡小石(國學,國立中央大學)。
樓光來(外文,國立中央大學)。
柳詒徵(歷史,國立中央大學)。
艾偉(心理,國立中央大學)。
潘淑(中央大學前校長,心理學界泰斗,中國及中央大學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后調任中科院心理所所長)。
葉圣陶(教育,國立中央大學)。
茅以升(橋梁,國立中央大學)。
呂淑湘(語言,國立中央大學)。
孫本文(社會,國立中央大學)。
戴修瓚(法律,國立中央大學)。
高濟宇(化學,國立中央大學)。
胡煥庸(地理,國立中央大學)。
蔡翹(生理,國立中央大學)梁希(林學,國立中央大學)。
陳寅恪(歷史,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湯用彤(哲學,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吳宓(外文,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饒毓泰(物理,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曾昭掄(化學,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張景鉞(生物,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吳有訓(物理,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劉仙洲(機械,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莊前鼎(機械,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
蘇步青(數(shù)學,國立浙江大學)陳建功(數(shù)學,國立浙江大學)王琎(化學,國立浙江大學)張其昀(地理,國立浙江大學)吳耕民(農(nóng)學,國立浙江大學)。
劉秉麟(經(jīng)濟,國立武漢大學)楊端六(經(jīng)濟,國立武漢大學)周鯁生(法律,國立武漢大學)。
胡元義(法律,國立西北大學)蕭一山(歷史,國立西北大學)。
李四光(地質,國立中央研究院)。
茅以升(土木,國立交通大學)。
何杰(地質,國立中山大學)。
何魯(數(shù)學,國立重慶大學)。
楊佑之(經(jīng)濟,國立四川大學)。
黎錦熙(國文,國立西北師范學院)。
楊樹達(國文,國立湖南大學)。
胡敦復(數(shù)學,大同大學)。
洪式閭(病理,國立江蘇醫(yī)學院)。
李鳳蓀(農(nóng)學,湖北省立農(nóng)學院)。
余謙六(電機,國立西北工學院)。
孟憲承(教育,湖南國立師范學院)。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三
《前世今生》給我最深的印象是無論處于何世,人的命運、喜怒哀樂都與兩個要素相關:
1.不可抗拒的自然與社會歷史原因。
2.自己可以控制的強烈的情感/情緒。
前者指的是自然災難,如地震、饑荒、瘟疫、戰(zhàn)爭等,后者指人本身像一面鏡子似的對外界在情感/情緒上的反應。后者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對自然及人類社會強加的災難所做的痛苦的直覺反應。其二是自身人格在不斷成長、成熟、求真求善過程中不可避免所要經(jīng)歷的痛苦。
任何一個人,他/她最平常又最深刻的痛苦始終源于一個字——愛。
掩上《前世今生》這本書,書中凱瑟琳回憶每段人世時,“痛啊,痛!”的呻吟仍猶在耳,從而印證了佛教中的苦苦人生,當年釋迦佛祖曾在菩提樹下靜坐終日,經(jīng)歷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開悟,為眾生找到了一種解脫痛苦的方法,包含如何正確擺正各種愛的位置。
《前世今生》這本書叫我著迷,相比許多糾結于書中某些細節(jié)是否真實的讀者,我更愿意從宏觀上來把握自己對它的理解。昨天我與父親談到此書,父親是個易經(jīng)迷,已經(jīng)根據(jù)他本人的生辰八字算出大限之日,大致在15年之后。我笑著請他答應我,那一天來臨時,請務必提前通知我們后人回家,我愿意守在他床前,等待他最后的時刻,并讓他到時略微施加“法術”,讓我感受到往生與輪回的`力量。
嗚呼,雖然開朗的父親一口應承,亦有可能是我在先呢,同樣,我想我也會給他人留下印記。
如果生命真有輪回,那么今生的壓力應該能夠減少,今生盡管去好好努力,但也完全沒有必要執(zhí)著并煩惱于任何不如心愿的東西:名利、財富、子嗣。今生沒有得到心中的完滿,來世再去爭取。最重要的是在兩世之間的中間帶,遵循大師(書中的masters)的指導,反思前世,在來世做更圓滿的自己。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四
魏斯博士的著作,寫了凱瑟琳如何接受催眠而回憶起前世的`種種,其實和佛經(jīng)里講述的大部分是對應的。聯(lián)結這個詞,今年已經(jīng)無數(shù)次出現(xiàn)在我眼前,瑜伽這個詞在梵文里的本義就是聯(lián)結,初初到中國時,被翻譯做相應。
凱瑟琳累生累世的故事,被她自己用腦波的一部分記住。很多今生糾纏的人們,就是前世的相識。怨憎會、愛別離。
既然人是累生累世的,那就更要過好今生。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五
耶魯大學醫(yī)學博士---布賴恩.魏斯教授專攻生物精神醫(yī)學和藥物濫用,在他多年的臨床工作過程中,碰到了上門求診的凱瑟琳,讓魏斯教授經(jīng)歷了一場難以置信的經(jīng)驗,從而改變了魏斯博士對于前生、輪回轉世的觀念。
凱瑟琳求診于魏斯大夫,主要是她患了相當嚴重的焦慮癥候群與恐懼癥。她曾接受傳統(tǒng)心理治療十八個月,也吃了抗焦慮劑,但醫(yī)石罔效。于是魏斯決定采用催眠法,希望把她的“兒童期創(chuàng)傷”找出來。催眠法雖然使凱瑟琳說了一些童年受傷害經(jīng)驗,可是病情并沒有改善的跡象。
魏斯心想,大概是催眠治療進行得還不夠深入,就讓她回到更早的階段,沒想到凱瑟琳居熟越過了今生,跑到“前世”去了:在公元前一八六三年的一個市場里,她是一個十八歲的女孩,名叫”阿朗達”。后來洪水淹沒了市井,她和她的嬰兒溺死在洪流之中。這一開端使得以后每次催眠治療,凱瑟琳就回到“前世”,前前后后十二個世代。而她的癥狀看來好像是這些前世的”業(yè)障”所造成的,在這林林總總的記憶里,凱瑟琳至少活了八十六次。
魏斯發(fā)現(xiàn),有時凱瑟琳并不是由她的”靈視”來看事情,而是由一個更遼闊的視野;換句話說,讓她說話的可能不是凱瑟琳,而是來自更大的靈體。果然,“靈性大師”說話了,“守護天使”也說話了,告訴魏斯許多“人”聽不太懂的話。
輪回真的存在嗎?當看完這本書,我不由得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其實,許多現(xiàn)象都從正面或側面驗證了輪回轉世的觀點。即使我本來并不怎么相信,現(xiàn)在也猶豫了。
**轉世制度是西藏宗教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最廣為人知的轉世經(jīng)歷。它是以靈魂轉世說為根據(jù),為解決宗教首領繼承問題而產(chǎn)生的宗教制度。它初創(chuàng)于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噶瑪支派。該支派的首領都松欽巴公元1193年逝世時,遺囑弟子“將轉世再來”。弟子們認定噶瑪拔希為其師的轉世靈童,經(jīng)寺廟10年培養(yǎng),正式以該派首領身份活動,成為西藏第一位轉世**。
轉世的那份玄妙,是藏傳佛教神秘色彩中最濃重的一筆。那里面有他們的生死觀,而他們的生死觀在整個世界的生死觀之外,另辟蹊徑。他們認為,生是精神附著肉體的過程,死是精神逃離肉體的過程,是因為這具百病叢生的肉體已經(jīng)不能繼續(xù)馱載精神的靈魂了。人體是精神的外殼,是一種不朽靈魂的物質被覆,逃離了精神的肉體,也就是尸體,其價值還不如一套舊衣服,舊衣服尚可以為人遮風擋雨,而空殼之軀則百無一用,只能棄置。精神去了哪里呢?去輪回了,在三界六道之中輪回,輪回的規(guī)律是以生前的善惡行為為標準,可以轉生天界、人間,也可轉生為畜生、下地獄。這種輪回是誰也擺脫不了的。而這恰恰與魏斯的發(fā)現(xiàn)不謀而合。
我曾經(jīng)認為這只是一些比較奇葩的巧合,可是看完《前世今生》再特意關注了一下關于這方面的資料,我不得不說:這并不僅僅是巧合!
波柏力斯-安東哥夫醫(yī)生觀察后認為,在這個年齡的嬰兒通常只能發(fā)出簡單的聲音,絕對不能象索菲婭一樣沒經(jīng)過任何學習就能純熟地運用多種外語說話。蘇聯(lián)莫斯科“再生說學會”的力高利亞-托夫斯先生用“智慧遺傳密碼”觀點對此解釋,受到不少學者的支持,也有一些專家反對,但人們又難以圓滿回答這一事實的挑戰(zhàn)。只有用前世她就是一個通曉多國語言的人,而今世投生后仍能保持繼承這一輪回轉世的學說才能解釋圓滿。
這種帶著前世知識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這已經(jīng)完全超出科學解釋的范疇了,除了用靈魂轉世說來解釋別無他法。
從前我認為我只是一個個體,這一世走完就會變成分子消失在這個宇宙中,然而現(xiàn)在我開始相信會有下輩子,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相信“有緣千里來相會”。我越來越相信,在這個宇宙科技并不是萬能的,一定有某種力量還未被我們發(fā)現(xiàn)。
讀完《前世今生》,給我印象最深的既不是凱瑟琳拿匪夷所思的輪回之旅,也不是維斯教授對于現(xiàn)代科學體系的挑戰(zhàn),而是靈性大師的話:“我們的目標就是學習,透過知識而成為像神靈一樣的存在。我們知道的是這么少。你在此是我的老師我有好多要學的。我們藉由知識接近神靈,然后可以休息接著我們回來,幫助其他人。”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從而進化,假設靈魂說真的成立,這或許是進化之路的必經(jīng)之處。就像學生們學習從而累積能力與知識,一步步走向終端,而我,現(xiàn)在正在這條路上前進、前進。
“在別人償完他的業(yè)障前,我們沒有權利突然中斷他們的生命而我們卻做了。我們沒這個權利。當他們死掉而到別度空間時,就在那里受苦,他們會不得安寧。而再投胎時,他們的命運會很艱苦。而殺人的人會得到業(yè)報,因為他們沒權利這么做。只有上帝才能懲罰人,不是我們。”如果世人都能理解大師話中的真意,也許犯罪率也能減少部分吧,因為所謂的業(yè)障并不能隨著肉體的消亡而消失,他會如影隨形。然而所謂的“天下大同”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吧,至少在這百年內。
我覺得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不必過多的關注各種負面力量,因為悠悠百年之后不過一抷黃土,曾經(jīng)我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動怒、發(fā)愁,現(xiàn)在看過凱瑟琳的神奇經(jīng)歷后突然覺得我所糾結的根本不值一提。
正所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焙煤眠^完自己的一生,或許是我們最大也是最終的目的吧。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六
看《前世今生》這本書,有種新奇而又親切的感覺。以前每每遇到關于生命輪回的文章或視頻,總能撥到心底的那根弦,有種莫名的感覺。尤其在看完這本書,更加激發(fā)了我對自己的前世的好奇和遐想。讀凱瑟琳催眠狀態(tài)下道出的語言整理成的文字,有時涕淚連連,有時感同身受,有時醍醐灌頂,有時思緒萬千。讀著她的經(jīng)歷,我也浮想聯(lián)翩,跟隨直覺去追尋曾經(jīng)的足跡。
跟著凱瑟琳催眠狀態(tài)下穿梭在一世又一世的輪回里,梳理著里面的一些關系,發(fā)現(xiàn):
她某世的女兒,成為今生的侄女。
她某世的父親,又成了今生的爺爺。
她某世的父親,還是今生的父親。
她某世的母親,仍是今生的母親。
她某世的女兒,成為今生的一個好友。
她某世的父親,成為今生的一個朋友。
某世里割斷她喉嚨的敵人,成了她今生的一個情人。
魏斯醫(yī)生指出:“很多研究宣稱,一群靈魂會一次又一次地降生在一起,以許多世的時間清償彼此的相欠?!?BR> 所以,我在想,我身邊的親人、朋友、幫助過我的人、傷害過我的人,乃至夢中的眾生,應該也是與我有甚深的緣分,也是為了償還彼此的債務或恩怨而相遇的吧。這或許就是人們口中常常說的“緣分”吧。
我想,除了償還彼此的債務或恩怨,有些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因為在死亡后、下一世輪回前的“中間狀態(tài)”中的凱瑟琳還透露,魏斯醫(yī)生的父親和兒子也在那里,并告訴他“你兒子的心臟不好,是反過來長的,像雞心。他因非常愛你而為你做出重大犧牲。他的靈魂是很進化的……他的死償了父母的債。同時他想讓你知道,醫(yī)藥只能做到這個地步,它的范圍是很有限的?!边@是魏斯醫(yī)生的第一個兒子,確實僅活了23天就夭折了。確實因為先天心臟里有毛病,即便動了重大的心臟手術也沒有挽回生命。這讓他們難過消沉了好幾個月。
孩子真的是來幫助他的,正如魏斯醫(yī)生所說:“在亞當(他這個兒子)出生的那期間,我正對是否選擇精神醫(yī)療而舉棋不定。我在內科實習期做得十分愉快,又有一個住院醫(yī)生的空缺等著我。亞當?shù)囊馔馐刮覉远ㄟx擇心理治療做終身職業(yè)。因為現(xiàn)代醫(yī)學以其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竟不能挽回一個小嬰兒的生命,令我憤慨?!?BR> 看到這里,我又回憶起我兒子2017年12月11日在泰安兒童醫(yī)院住進重癥監(jiān)護室的情形。當決定要把他放進去的時候,我的直覺告訴我:他沒事,他不需要住進去??墒茄矍八吹降幕瀳蟾骘@示:他確實必須住進去。有股無形的力量非要推著我把他送進去。我的心如刀割,就像凱瑟琳在那一世在洪水中救她孩子的心情,整整難過了兩三個小時。
因為當時已經(jīng)接觸金剛智慧,所以在這段時間里,我向好友冀謙求助,訴說了此刻的心情和感悟。我說我總覺得孩子是為了幫我才生病的。他一語點醒我,說這是我內心鏡像的呈現(xiàn),一切人所遇到的一切境緣都是他內心的呈現(xiàn),我一定也有這方面的種子。如果我能去負起100%的責任,一切就都會過去。并看了他給我發(fā)的文章《所遇一切不如意的人事皆為自身業(yè)障從記憶中的播放》。
說來也怪,我在重癥監(jiān)護室外樓道里的信號很差,幾乎微信接收不到信息也發(fā)送不出去,得跑到很遠的窗邊才可以。而他給我發(fā)的那個文章很順利就收到了,讓我很意外。不管怎么樣,那文章就像救命稻草一般,我很快看完,反復思考我的相關種子在哪里,我需要負責的地方在哪里。
直覺告訴我,我之前忽視健康因素太厲害了,飲食不健康,作息時間不健康,我對自己的健康不關注,也不關注家人的健康,所以兒子就以他的生病來提醒我。再加上玉霞姐、田華姐對我的幫助,為我放生,然后啟發(fā)我祈禱獲取菩薩和上師的加持,然后我就在窗前不停地虔誠祈禱。
也就在那時,第一次我理解了為什么《地藏經(jīng)》里把人間形容為“火宅”,就是因為生活在其間的人們痛苦萬分。第一次理解了地藏菩薩為何立弘愿,理解了他“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偉大決心。第一次理解了人生無常,無常大鬼不期而至,修行如此重要。第一次理解了何為真正的菩提心,心甘情愿地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不僅僅為了自己的兒子。
另外,我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不斷地在醫(yī)院做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很真誠、盡心努力地做。那幾天里,我所做的好事比出生以來的三十多年都多。單是放生就一次性放了五千元。這對于一直收入不高、生活簡樸、一毛不拔的我來說,的確不是個小數(shù)目。
第二天,兒子開始拉肚子。我知道這是在排毒,是好轉反應,所以并沒有過多驚慌。到第三天的時候,兒子就出院了。
這件事也給了我極大的信心。我終于認識到:當人的真誠心發(fā)出來,對自己當下的境遇負起百分之百的全責,把自己“豁出去”的時候,感應真的是會快速的現(xiàn)前!古人說的“至誠感通”是真實不虛的!
所以,在兒子進重癥監(jiān)護室時,我就覺得孩子來到我身邊一定有他的目的和意義,必定是讓我從中領悟到些什么。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七
初看到這本書名的你,如果以為這是某類不入流的言情小說之類的話,那么就大錯特錯了。
這本《前世今生》描寫的是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真實事例。作者布萊恩。魏斯博士是一位美國著名科學家、心里醫(yī)生,他將治療女病人凱瑟琳的神奇過程記錄下來創(chuàng)作出了此本書。凱瑟琳因焦慮、恐懼和痛苦的折磨而去進行心理催眠治療,通過治療發(fā)現(xiàn)前世的86次生命輪回,由對前世的記憶慢慢解除現(xiàn)世的心里恐懼。
我看了這本書,對生命輪回肯定是不認定的、也是不認為這是可信的。但我們能從作者通過對凱瑟琳的治療過程中,慢慢悟出了一些道理。
如:人生是急不得的,不能像許多人希望的時間表一樣。我們必須接受凡事來臨的時間,不要強求。它除了講前世今生的輪回外,還講述了面對未知的恐懼、親人的離別、生活中的無奈、憤怒以及貪戀等種種危機時,我們要如何有效的控制自身情緒,并教授自己關于愛與希望、信心與善意、耐心與時機、信任與寬恕的人生建議,讓我們打開心靈,以一顆坦然的心迎接廣闊的未來。
看完這本書后,本來對這個宇宙充滿好奇的我更加覺得宇宙的神奇,同時也不那么害怕死亡了。書中,凱瑟琳80多次輪回中提到:人死后,靈魂脫離肉身浮在明亮的光中,靈魂在光中獲得能量,并等待進入下一次的"旅行"。人生是無盡的,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未真的出生。我們只是度過不同的階段,沒有終點。人有許多階段,時間不是我們所看的時間,而是一節(jié)節(jié)待學的課程。
由此我想到了媽媽以及最近離世的一些人們,他們并未曾真的離我們而去,只是完成了這一世的'功課,也許開始修行到下一世功課罷了。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為了學會些什么,懂得些什么道理,當我們該懂得都了解以后,就離開這世界的時候。
當我不再畏懼死亡,也就知曉生命的意義,不會再像過去一樣只知道一味抱怨世間的不公平、東西難吃、長的不好看、衣服太丑、別人太啰嗦,過去的我被一切膚淺瑣碎的事物羈絆,過于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名譽帶來的虛榮。
現(xiàn)在的我知道,生命不會終止,死亡雖是事實,但死亡不是我生命最后時刻。我會隨著時間發(fā)展,靜候各類事物的到來,享受這一世的美好??纯次邓{的天空、嬌艷的花朵;與朋友同事愉快的進餐、周末窩在家里看一本好書、陪孩子到戶外郊游;漫步在江邊,品味腳下踩著落葉發(fā)出的沙沙聲,欣賞秋日風景;扶起路邊倒下的共享單車、捐贈出家里多余的衣物、給辛苦工作的環(huán)衛(wèi)工人送出一杯熱飲、雨天路過行人時放慢車速、買下傍晚擺攤菜農(nóng)的余菜等等等等……余生我會發(fā)善心、做善事,讓自己有價值的活著。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八
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未真的出生,不朽的生命——布萊恩.魏斯前世今生讀后感。我們只是度過不同的階段,沒有終點。時間不是我們所看到的時間,而是一節(jié)節(jié)待學的課。
我們的肉體一生只為學習而來,存在于一世的意義在于在這一世,我們有需要我們用真我去學習的'東西。也許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學會奮斗,也許是在復雜的社會中學會生存。也許是學會潛心研究,也許是學會與人交往。而無論是什么,都是我們這一世所必須修好的課程。完成了,才有機會進入下一生。而這一生的長短由上一世終結時的選擇所決定,對于已逝的人,是因為他們修完了今生所修的課程,而在世人的留戀則劃歸到在世人的所修所學之中。因此,不必為身邊已逝的人悲傷,如若緣分未盡,來生必定相遇。他的離開,只是因為他已經(jīng)完成今生所學,我們的尚在也只是因為我們有更多的需要在今生完成的課程。
人生在世是一場還不完的債,還完了,這一生便結束了,而這一世未能還完的債,需要帶到來世。這債務親情友情愛情有之,羨慕嫉妒恨也有之。而人和靈魂在還債和接受別人還債的過程中會得到進步。倘若這一生你榮華富貴,不必欣喜上帝的厚愛,那只是因為上一世或上幾世別人所欠你太多,而倘若這一生你勞碌悲苦,也不必悲傷絕望,那是因為上一世你想要的太多或欠了別人太多。而還完了這一世的債務,下世才能求得真正的解脫和平安喜樂。人一生的一切皆有命數(shù),因命運而起,唯命運而終。因此無論是幸福安康或者命運多舛,都應該帶著淡定的心境,過好這唯今這一世可以把握的人生。
人生而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相同的開始。但是很多人抱怨說人生而并不平等,我們出生以來便沒有相同的家世,沒有同樣的物質條件,沒有相同的精神基礎等等。是的,那是因為從那最初以后我們都各自經(jīng)歷了太多的輪回。每個輪回開始前,我們都帶著特性進入到這一個輪回。在這個過程中,選擇的數(shù)量和種類決定了這一生將如何生存。多個輪回可以分攤這些難過的特性,并可以讓人生更簡單更輕松,而倘若盡力減少輪回的期限,每個人生開始的時候,都會比別人負擔的更多。但是我們大不必為了自己的選擇而耿耿于懷,也更不必困惑和疑慮,因為我們的終點是相同的。當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或者認為人生的意義變得模糊,或者人生賦予了太多的辛苦和疼痛冷漠,不必介懷,那不過是因為你想要更快的走到最終的終點而已。
生命是不朽的,所以不必恐懼,不必擔憂,不必不滿也不必抱怨。不必害怕生命會到盡頭,不必擔心死亡,因為并沒有真正的死亡。生命真的是一條太長太長的河流,它經(jīng)過高山,經(jīng)過低谷,從雪山上來,終于匯入大海。我們可以把握的東西真的太少,但是,這些卻又都是我們的選擇。如果真的有什么可以做的,那就是努力的生活,不去管前世,也不眺望來生。好好地過好今天,用淡泊的心態(tài)出世入世。做好今生的自己,就是對前世最好的慰藉對來世對虔誠的祈愿。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九
一些人,很喜歡,第一眼。
一些人,很討厭,第一眼。
我以為,只是個人喜好,偶然因素導致。
原來,前世今生,也是有關系的。
上世的情愫誘導了今生的喜惡。
既然如此,就不必刻意勉強自己,去取悅討厭的人,疏遠喜歡的人,隨性,隨著前世今生的路線,自然前行。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
《前世今生》是本非常好讀的書,讀的過程中還意外的讓人內心平靜。
至少,輪回的存在這一設定,使得生命在想象中變的.更有廣度和深度了,而且更加具有可期待性,也更具有希望了。也使得死亡不那么可怕了。
《前世今生》里提到的所有人最后都會到達一個維度,這就像《金剛經(jīng)》里說的“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又說“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若以佛經(jīng)論,佛要度一切眾生,但佛又說其實他沒有度一人。為什么呢?因為眾生自性清凈,實非佛度之,而是自己度之。
正如六祖說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薄W孕跃褪乔鍍舯究盏?,所以其實無需他度。
但人們往往總需要一個“他度”,需要或者是一個老師,或者是一個醫(yī)生,總之需要一個能幫助我們的人,正如《前世今生》中的凱瑟琳一樣。
而凱瑟琳作為求助者卻實際上也是施助者。凱瑟琳獲得了治愈,而她的醫(yī)生其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他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凱瑟琳遇到醫(yī)生,醫(yī)生遇到凱瑟琳,凱瑟琳和醫(yī)生的經(jīng)歷其實是很難復制的。凱瑟琳與醫(yī)生的經(jīng)歷,也說明了,不要吝嗇于施與,付出與回報總是相伴的,以大愛發(fā)心,終究以愛回向。這和佛經(jīng)提到的放下“我相”是很像的,聚焦于自我小我的感受時,其實是極其痛苦的。而目光放眼時間維度上,或者大愛的高度上,會讓人舒服很多,好過很多。
在難得“他度”的情況下,也不要放棄自我更不要心灰意冷,很多事情很多道理,自己如果肯尋找其實也是可以找到的,也許它就在某一本書里,某一個經(jīng)典里。
《金剛經(jīng)》說過“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BR> 意思就是,佛說法其實就像一個竹筏。就是說,佛法也只是一個方法一個工具。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就是說,到了彼岸,這個工具或者方法就該放下了,佛法都要放下,何況是與佛法違背的呢!
《前世今生》就像是一個方法,或者說書本也好,修為方法也好,其實都是一個方法,一個幫助自我療愈自我剖析自我進步自我修行的方法,一個不斷接近圓滿達成圓滿的方法。
圓滿的樣子,我不知道,沒見過,但我還是想《次第花開》說的沒錯,何不嘗試著相信其存在呢!
《次第花開》我沒讀完,我想或許在我可以借著《前世今生》的熱乎勁兒,可以再試試。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一
1.不可抗拒的自然與社會歷史原因。2.自己可以控制的強烈的情感/情緒。
前者指的是自然災難,如地震、饑荒、瘟疫、戰(zhàn)爭等,后者指人本身像一面鏡子似的對外界在情感/情緒上的反應。后者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對自然及人類社會強加的災難所做的痛苦的直覺反應。其二是自身人格在不斷成長、成熟、求真求善過程中不可避免所要經(jīng)歷的痛苦。
任何一個人,他/她最平常又最深刻的痛苦始終源于一個字——愛。
掩上《前世今生》這本書,書中凱瑟琳回憶每段人世時,“痛啊,痛!”的呻吟仍猶在耳,從而印證了佛教中的苦苦人生,當年釋迦摩尼佛祖曾在菩提樹下靜坐終日,經(jīng)歷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開悟,為眾生找到了一種解脫痛苦的方法,包含如何正確擺正各種愛的位置。
《前世今生》這本書叫我著迷,相比許多糾結于書中某些細節(jié)是否真實的讀者,我更愿意從宏觀上來把握自己對它的理解。昨天我與父親談到此書,父親是個易經(jīng)迷,已經(jīng)根據(jù)他本人的生辰八字算出大限之日,大致在之后。我笑著請他答應我,那一天來臨時,請務必提前通知我們后人回家,我愿意守在他床前,等待他最后的時刻,并讓他到時略微施加“法術”,讓我感受到往生與輪回的力量。
嗚呼,雖然開朗的父親一口應承,亦有可能是我在先呢,同樣,我想我也會給他人留下印記。
如果生命真有輪回,那么今生的壓力應該能夠減少,今生盡管去好好努力,但也完全沒有必要執(zhí)著并煩惱于任何不如心愿的東西:名利、財富、子嗣。今生沒有得到心中的完滿,來世再去爭取。最重要的是在兩世之間的中間帶,遵循大師(書中的masters)的指導,反思前世,在來世做更圓滿的自己。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二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又出發(fā)。啦……啦……”嗯?這歌似乎很熟悉?對了是西游記里的。他們師徒四人自從成了神仙后,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說,孫悟空肯定回花果山當大王,豬八戒肯定去了高老莊,唐僧也回了大唐,至于沙和尚嘛他又回到了天庭上當卷簾大將。
師徒就是師徒,緣分就是多,就連死也在同一天。取到經(jīng)的n年后,花果山一帶遇到了10.0的地震,幾乎所有的猴子都完了(包括孫悟空)就剩下幾只猴子在茍延殘喘;豬八戒不知去哪里喝了許多酒,醉醺醺的,誰知,他不小心跌落了山崖;唐僧自然死;沙僧又觸犯了天條,被處死了。
他們四人的靈魂飄飄悠悠到了閻王的面前。閻王說:“你們師徒果然有緣分,死都死在同一天。我決定,我讓你們轉世投胎后成為一家!孫悟空,你將投胎到2000年!沙僧,你將投胎到1947年!唐僧,你將投胎到1976年!豬八戒,你將投胎到1977年!好了,你們去喝孟婆湯后過奈何橋吧!”他們投胎完了新的生活又開始了。
前世是豬八戒的人長大后一見鐘情地愛上了前世是唐僧的密珍小姐,生下了前世是孫悟空的兒子,取名林秋旺。前世是沙僧的人是前世是唐僧的人的爸爸??墒墙揭赘?,本性難移,前世是豬八戒的人就愛好吃懶做,前世是唐僧的人就愛嘮叨,前世是孫悟空的人就很淘氣,前世是沙僧的人很樸實。這一家人的特點就是走多遠的路都不怕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三
元元原本是一棵直插云端的大樹??墒且惶欤荒切┛硺涔と擞秒婁徔沉讼聛?,“好痛啊!”元元痛苦地大叫一聲,直直地倒了下去。
等元元蘇醒過來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待在一個鐵盒子里。“怎么辦?我怎么變成這樣了?”元元急得哇哇大哭起來,“別害怕!我們都是從山上被砍下來的,我們的名字叫筷子?!币蝗嚎曜蛹泵Π参恐鼈冇指嬖V了元元筷子的作用。漸漸地,元元和這些筷子呆久了,名字都叫得出來。
元元可驕傲了!它逢人就說:“我是筷子,天天在飯桌上跳來跳去,可開心了!主人還特別寵我,每天讓我嘗盡人間美味,然后還給我按摩、洗冷水澡、蒸桑拿?!?BR> 有一次,主人在元元的腰上貼了一個標簽,上面寫著“公筷”。晚餐時,元元被主人和客人們不停地拿起來夾菜,但再也沒有進過人們的.嘴里?!拔疑砩鲜遣皇怯胁《?,會不會要被主人拋棄了?”元元難過極了。晚餐結束后,元元趁洗冷水澡的時候問勺子兄弟:“勺哥,我怎么不能到客人的嘴里去了?”勺子兄拍拍元元的肩膀,笑著說:“別擔心,你升級為公筷了?!薄笆裁词枪辏俊薄熬褪枪玫膴A菜筷子,有了你啊,細菌再也不能搭著筷子的順風車,從一位客人嘴里偷偷溜進另一位客人的嘴里了,你能被選中,就是因為你的身體非常棒!”元元聽了勺子的話,頓時高興得蹦了起來。
從此,元元可愛講清潔衛(wèi)生了,不管什么時候見到它都是锃亮锃亮的。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四
2.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萬事萬物都逃不出“因果”二字,須知:事事有佛理,處處有因緣。
3.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矛盾都是從傲慢中來的;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高明,比別人更有見識,比別人更正確,于是相互輕視,矛盾也就逐漸生起了。
4.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靜心體味生活的悲與喜,笑看起起落落。
5.今日脫下鞋與襪,不知明日穿不穿。
6.客來一句問候,客去一句祝福,不分張王李趙,都是善緣;境生一份喜悅,境滅一份清靜,莫辨真妄,無非心造。
7.真正聰明的人,只長智慧,不長心眼。
8.心若簡單,生活就簡單;心若復雜,生活就充滿痛苦。
9.有智慧的人,寧可做心靈的貴族,不愿做物質的貴族。
10.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11.昨日事尚使你煩惱,通什么宿命;夢中鬼尚使你俱怕,開什么天眼。
12.能舍才能得,菩薩因能舍盡一切,施予眾生,故能得大成就。
13.欲打破人與人之間的“柏林圍墻”,先得由自己做起,進一步掌握將心比心的人生哲學。
14.生而為人,活著,活出風度,風采,風格。這些皆為外表,而氣度則是內涵,是質地,是根本。
15.真正的絕癥是哀莫大于心死。
16.甜酸苦辣嘗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萬水千山走過,才見本地風光絕佳。
17.吃虧是??谥心睿袔兹苏婵铣蕴?難得糊涂墻上掛,有哪個甘心糊涂?
18.莫隨意看輕任何人,須知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
19.如果抱怨成習慣,心靈就像上了枷鎖,沒有一刻解脫。唯有放下抱怨,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自在與幸福。
20.未成佛果,先結善緣。
21.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22.看重了錢財,你圍著錢財轉;看淡了錢財,財神圍著你轉。
23.夢想是一個幸福的念想,想著想著就快樂了,它執(zhí)著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個界標,代表著活力與向上。
24.幸福也許曾經(jīng)擦身而過,但,春天的美,仍然會為有心的人,重新綻放它的風采。
25.真正的成就是戰(zhàn)勝自己,而不是打敗別人。
拓展閱讀。
前緣。
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碰到你,我落下一顆愁悶的淚。
佛說:我因無愛而成佛,你貪戀凡塵,如何成佛?
我懊悔。
佛說:懊悔無用。你有未了的前緣,去吧,往斷你的姻緣,我等你回來。
為此,我在菩提樹下求了五百年。
你說:自你在佛前供與我相遇的那一刻起,我整整失眠了五百年。
我問:冥冥之中,你是否是我為緣而多少經(jīng)循環(huán)的那個人?
你說:是的,五百年前的那一天,你無意中經(jīng)由了有我的路,我始終等你,來名現(xiàn)這場抹肩而過的緣。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我苦苦乞求佛祖,讓咱們再結一段塵緣,相戀相陪走過月月年年。
佛說:除非??菔癄€、桑田變桑田。
于是我求佛祖,來世把我變成一只填海的燕,歷盡千辛直到把大海填滿,換你我的今生緣。
因此佛部署了今生的相見,讓我與你盡這一段未了的前緣。
今生。
我倚著空中樓閣,吐吶著千年的風。我看見,在心的橫切面上,長睡著一朵蓮花。
佛說:你要靜靜等候,等候花開的時刻,期盼風拂過花萼,以喚醒前世種下的夢。
我于是忠誠地禱告,愿你,能盛開最溫順的鼓露滄桑的回眸一笑。
但花兒只是悄悄的綻開,恍如這就是它性命的全體。我走過大山,那巍峨的山峰令我熟習莫名,難道這就是我前生的舊居,因此才有這今生的魂牽夢縈?但大山依然如千年前般的沉寂,似乎在說世事但是如是,一切皆空,不是風動而是心動!
而你,亦是那樣地緘默,我才發(fā)明,促擺脫我緊握的手的,哪里有什么回眸,也許是咱們的緣分,修的還太淺、太淺!
佛說:五百年前結緣來,前生注定非本日。
我叩首:若非本日是何日?我決議上山,用整整一天的時光聚精會神的想你,而后下山時候全忘記。
于是我看釋迦牟僧時想你,看十八羅漢時想你,看千手觀音時想你,盼望找出讓你永遙愛我的寶貝,而不是終極的分開。
腦海里你最初的蜜意反重復復地證實,你以前給過我這塵世間最暖和的情懷。
我嘆氣。
你問我為何總是嘆息?
哦,別怪我的眷瞻,別怪我的如影隨行,別怪我用千百次守看,換你一個寒冷的輕瞥。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果果。
那你我的相逢又是前生怎樣的緣分?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五
用3天的空余讀完《前世今生》因為學習nlp的關系,書中內容很多都可接受,也更多從身心互動方面去理解,反而不會認為本書太過神密。以nlp理解層次的角度,影響人的行為以環(huán)境-行為-能力-信念-身份-靈性6個層次逐步強化,當去到靈性層面的影響就會發(fā)生很多現(xiàn)代科學無法探究的事情。我們末知的不等于不存在,用包容的態(tài)度去面對末知才是客觀的態(tài)度。
書中提出,人必須在每一世去學習應該學習的功課,然后才能向上一層進化,如果在這一世末能完成學習,那他將繼續(xù)在下一世學習。因此世人就會有太多的不公平,有人富貴有人貧,有人平安有人苦,這都是在修本世該修之功課。當你清楚別人的功課別人修,自己的功課自己做的時候,你就能更接納當下,接納自己,滿足當下,不作強求。所以當作者不斷地為主人公在崔眠的過程中學會面對,學習時,主人公的病也日漸好轉。
當陷入困境時,我們要學會用更高的視角來看事件,而不是深陷其中去尋找問題。書中提到一次作者與兒子去看球賽,遇上堵車,在之前他必定會因為錯過開場而暴燥。當他能從更高的視角來看事件,他就清楚與兒子看球賽遇到堵車是問題,問題背后的目標是想按時到賽場,目標背后的目標其實是想要與兒子共度一個快樂的下午。所以當他清楚目標背后的目標時,他就能從容接納環(huán)境,而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書中很受感悟的是,前世緣、今世續(xù)的部分。關系無所不在,所有出現(xiàn)在自己生命中的人、事、物都不會無緣無故,一定是與自己有這樣那樣的關系。從佛家的角度我們當下的每一個意念都包含了過去、現(xiàn)在、末來,現(xiàn)在是之前的果,也是將來的因,訓練一個人維持一種清醒的狀態(tài),能關注想法、感受、情緒、身體、環(huán)境,當能時刻擁有這份覺察,你就能知因果,擁有佛性。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六
我是菩提樹下。
一襲白衣的女子。
你是佛塔前。
一片靈心的書生。
我手挽一串佛珠。
指尖縈柔。
墨染幽香。
你手捧一缽緣夢。
佛前叩拜。
那一天。
紅塵陌上。
初次相遇。
墨茵情種。
那一夜。
凝眸入心。
墨開香艷。
情花盛放。
這一世。
與你。
執(zhí)子之手。
相依相暖。
這一世。
與你。
靈魂相悅。
安然老去。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七
小柳河畔。
她緊緊靠在他衣肩,嘴角不自覺上揚。
“卿哥哥,我好想你?!?BR> “我也想你啊……”
這是她的前世記憶嗎?
“小姐,您醒了?!?BR> “小姐,老爺夫人正等著你用膳呢。”
如今的她,是賀蘭府的大小姐,賀蘭璃玥。
翌日。
她來到依舊繁華一片的.京城大街,打折最心疼的小丫鬟“雅姿”。雅姿是個可憐的女孩,從小跟著賀蘭璃玥長大,情同姐妹。
“砰!”
“??!對不起?!?BR> 怎么了,賀蘭璃玥微微督眉,不過短短一會,這丫頭又闖禍了。
賀蘭璃玥走到雅姿身旁時,卻被眼前的男人驚呆了,那、那不是前世殺害她的人嗎?
“對不起姑娘,再見。”男人起身離開,賀蘭璃玥一把抓住他的手臂,說:“你是什么人?”
男子不悅的皺眉,只留下一句話:“歐陽府大少爺,歐陽卿?!?BR> 卿?還是他嗎?
三年后。
她一襲紅衣,站立在懸崖,身上是深淺不一的傷痕。
她暮然回首,望見的只是一片荒涼。
她一襲紅衣,轉身墜入崖底,不帶一絲眷戀。
那鮮紅的衣裳,暗卻艷,就像血一樣……。
前世,今生,她都不能與他在一起了……。
既然如此,那,就來世再見吧……。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八
人類是群居動物,天性喜歡聚集扎堆兒,這樣才有安全感。而凝聚人們在一起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文化。
不同的文化將人們分開,又將人們聚攏,這樣才有了四大古國,有了現(xiàn)代社會,有了異彩紛呈的文化差異。一個文化中的“文化偶像”可以有很多,因為文化的分支就有很多,他可以是唱歌的、跳舞的、寫書的、彈琴的、打球的、下棋的,只要他的身上具備文化的內涵與氣質,那么他就是一名合格的“文化偶像”。
論起“文化偶像”的前世今生,我想即使說上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因為自有文化起,他便存在。這個人更像是一位導師,引領著人們學習文化、適應文化、規(guī)范文化;當文化出現(xiàn)崩潰的情況時,他還要負責拯救和重建。在遙遠的古時候,這樣的角色可能只能由祭司或者精神領袖去充當。在遙遠的古時候,人們還很純潔質樸;而在如今這樣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社會,“文化偶像”需要承擔的責任更多,更重。從根本上來說,人們尋找確立“文化偶像”更像是一種集體性的'文化尋根,當自身的文化體系出現(xiàn)裂痕時,便需要尋找這樣一種“文化偶像”,進而在他身上尋找到共同的文化價值觀,重新確認“群”的存在。
這是一種好的現(xiàn)象,也是一種不好的現(xiàn)象:“文化偶像”的確立代表著社會文化的運轉正常;而如果還在尋找,那么很可能,你和你的民族將要面臨重大的文化危機。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十九
有了微信,點贊開始流行。
“贊”的本義是進財貨以求謁見,常用義是稱頌,贊美?!包c贊”中使用的便是“贊”的常用義。在微信、微博、貼吧、qq空間等社交軟件或網(wǎng)頁中,設計者加入了“贊”的功能。“贊”一般為一個桃心形狀的按鈕,點擊一下,即對一條微博、微信或一篇帖子、文章“點贊”,也即對此內容表示贊同、支持和喜愛。
微信上發(fā)出一篇文章,不自覺地對點贊就有了心理期待。
有些人和你的關系僅僅是點贊之交。所謂點贊之交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不管你有任何動態(tài),日志、狀態(tài)、照片等等,哪怕是你分享了一堆臭狗屎,他都會在下面默默的點個贊。
網(wǎng)友晴朗李寒說,點“贊”和“喜歡”真是愚蠢的設計啊,得到越多的贊和喜歡,反倒越覺出人情的冷漠,你們覺得呢?誰在這下面點贊,我祝ta光棍的仍然光棍,剩女者仍然剩女,夫婦反目,兄弟成仇,閨蜜成恨,以至永遠。
晴朗李寒說得沒錯,點贊只是淺社交,表明對方有注意到你,關注到你而已,沒有更多含義。
但是,從實際應用來看,“贊”并非只包含正能量。朋友的糗事、傷心事甚至是一些災難新聞,也常有大量的“贊”,讓人費解甚至憤怒。這都是緣于一些人過分熱衷“點贊”,消解了“贊”的“贊同義”。那些活躍在社交網(wǎng)絡,熱衷于“點贊”的人群,被戲稱為“贊士”、“點贊黨”或“點贊狂魔”。
此前,有很多商家把微信作為品牌的根據(jù)地,為了吸引更多網(wǎng)友成為粉絲,紛紛推出公眾號,通過各種微信體驗式營銷活動,為粉絲提供獎品。一些微信用戶看好這一商機,千方百計拉朋友點贊。更有專職“點贊黨”,月累計獎品價值高達三四萬元。一些弄虛作假的“禮品吃家”,擾亂公平競爭秩序,誤導消費者,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關注。6月6日,騰訊微信平臺公布了微信整頓公眾號集贊行為處理機制,微信公眾號累計發(fā)現(xiàn)一次有集贊行為的,將被封號7天;累計發(fā)現(xiàn)兩次有集贊行為的,將封號15天;累計發(fā)現(xiàn)三次有集贊行為的,將封號30天;累計發(fā)現(xiàn)四次有集贊行為的.,永久封號。
商家的“集攢”行為,從此沒有了市場。
不得不說,“點贊”的走紅,緣于這一功能的推出給社交帶來了方便,迎合了人們表達情感的欲望。人們使用社交軟件,原本就是為了進行網(wǎng)絡社交活動,無論是發(fā)布自己當下的狀態(tài),還是分享別人的文章,曬的都是自己的情緒和生活態(tài)度,總是渴望別人予以關注。給他人的狀態(tài)或分享“點贊”,相當于傳達給對方一個信息:我關注你的生活,贊同你的看法。這便簡單而有效地拉近了雙方的距離。“點贊”給了大家一個情緒的出口,不必長篇大論,也可以為朋友送去關懷。
其實,發(fā)自內心的點贊是充滿正能量的。比如,一篇微博說,“看到周圍有餐館免費為環(huán)衛(wèi)工提供早餐,很受觸動,鄭州一飯店老板周先生毅然決定,每天中午為轄區(qū)的20多名環(huán)衛(wèi)工免費提供黃燜雞飯,算下來一個月就少收1萬元?!碍h(huán)衛(wèi)工工作辛苦,只要我的店開下去,就會一直送下去?!边@這樣的溫暖,不少人點贊!
可以說,有了微博微信,我們的人生離不開點贊了。真誠的點贊也是贊,虛情假意的點贊也是贊,點贊人生中,我們都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假。
前世今生讀后感篇二十
1980年,27歲的凱瑟琳莫名焦慮、恐懼,生活一團糟。無奈之下,她求助于著名心理醫(yī)生布萊恩魏斯。因為她的內心充滿了恐懼,沒有安全感,她怕水甚至怕藥丸卡到喉嚨,所以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鼓起勇氣去看醫(yī)生。在魏斯和她聊天的過程中,他知道她的內心充滿了恐懼,非常希望得到安全感。魏斯打算讓凱瑟琳從她的童年談起,以便找出問題的根源,他認為她的童年可能帶給她很大的心靈的創(chuàng)傷,但是她對童年的記憶已經(jīng)不記得多少,因此魏斯考慮用催眠的方法來了解和追蹤。在此過程中她記起了一些零碎的片段。有過一段時間凱瑟琳認識了一個已婚的猶太人——史都華,并且被他深深地吸引,不過逐漸地,她覺得生命越來越失控,最終在朋友愛德華的推薦和堅持要求下,她來到了魏斯的診室內。魏斯花了18個月給凱瑟琳做傳統(tǒng)心理治療,想減輕她的恐懼癥狀。在那段時間里,他們探討了她的感情、思想和夢境,并且也已經(jīng)使她記起了很多過去重要的細節(jié)。多數(shù)人經(jīng)過這么多都會進步很多,但凱瑟琳并沒有,她仍然受痛苦的折磨。最終他決定嘗試用催眠療法,先讓她回溯到從前,記起童年的事在此之中魏斯明白了她和父親的關系為什么疏遠。一個星期后凱瑟琳說什么也沒有改進,這讓魏斯很驚訝,不知道是哪個地方出了錯,因此他決定讓她進行進一步的回憶。終于在一連串的催眠治療狀態(tài)下,凱瑟琳竟然記起引發(fā)她癥狀的“前世”記憶。逐漸地,在這段為凱瑟琳治病的時間里,魏斯也簡單地了解了她的前八十六世。
公元前1863年,她是一個18歲的金發(fā)女孩阿朗達。后來,洪水淹沒了鄉(xiāng)村,她溺死在洪流中。公元1756年,她是西班牙妓女露伊莎。19世紀,她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奴隸艾比。二戰(zhàn)時,他是德國飛行員艾力克,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最后在戰(zhàn)爭中喪生??這些都是凱瑟琳的前世,而她的癥狀似乎也是這些前世導致的結果。而這一次催眠結束后凱瑟琳說她的恐懼感減少了,因此她渴望再次接受催眠。突然有一次令人震驚的是,催眠狀態(tài)下的凱瑟琳會向魏斯轉達一些高度進化的“大師們”的訊息——有關生與死、愛與希望、信心與善意等。而這些訊息對現(xiàn)代社會是十分有用的。
在這個世界上死亡對于人類來說是最為恐懼的事情之一。也許人們都想知道我們?yōu)槭裁磿ε滤劳??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人們并不指導和了解死亡之后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生活中人經(jīng)常對沒有看清楚的事物感到恐懼。例如,晚上一個人在家,月光下映在窗戶上的樹影好像一個人在飄動,非常害怕,開燈之后發(fā)現(xiàn)不過是窗外的樹枝,就不覺得害怕了。在黑暗中,由于無法確定,所以會不由自主地把那樹影想象成一個壞人、甚至一個鬼魂,人們的大腦里總是有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零件,所以常常我們都是自己嚇唬自己,但是又不能說這沒有道理,因為人類害怕面對死亡或與死亡相關的事情和某件東西。所以人對死亡的恐懼,大概也就是因為不知道死亡之后到底是什么狀態(tài),因而會不由自主會往最壞的方面去想,最終產(chǎn)生恐懼的感覺。
但是今天我通過讀了《前世今生》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原來死亡之后似乎也可能是個很好的狀態(tài)。書中曾描述:我感到一道明亮的光。感覺很好,我可以從光里獲得能量。從中我了解到人類的死亡也是一種解脫,不再有任何的痛苦,而且能達到一個更加明亮的地方并獲得人世間沒有過的能量,其實這樣的死亡后的描述可能給人們帶來對死亡不一樣的認識。那么,我們對于死亡的恐懼感應該也會減輕一些了。我認為在我們所接受的教育之中,缺少了對于死亡的教育,而這種教育,對人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人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和領悟。死亡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人的一輩子有很多事情是無法確定的,但每個人都一定會死,這是確定無誤的。如果我們對于死亡有著清晰的認知,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或是負面的,但至少我們能夠從年少時就學會了關注死亡、了解死亡、認清死亡,那么我想我們的生活就會過得更為豁達、樂觀,從容自在。
人類自身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要經(jīng)歷痛苦。往往只有痛苦才能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所以凱瑟琳每次進行催眠時,都能回憶起曾經(jīng)令她痛苦的記憶。
看過了《前世今生》我想起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過有關前世輪回的事件。歷史上記載:明朝王陽明先生一日出巡時路過一座寺廟,舉目一看,似曾相識之感油然而生。走到后院一個封閉的房間,覺得更加熟悉,便問住持,后來得知此屋是五十年前住持過世后被封閉的;王陽明非常好奇,堅持要開門一探究竟,進屋后發(fā)現(xiàn)前住持留下的一首詩,詩的大意是說五十年后,開門入內者就是住持投胎轉世之人,王陽明先生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前世原來是一位出家和尚。在臺灣有一對夫妻,先生很年輕就去世了,太太在先生死后每年生日都煮面祭他。多年以后,一位年輕軍官每年生日都夢到有人煮面給他吃,一天路過此地,仿如夢中吃面的地方,進屋拜訪之后,赫然發(fā)現(xiàn)自已與墻上年輕先生的照片長得一模一樣,年老的太太也認識他,說:“你終于回來了?!彼胖栏暗睦咸亲砸亚笆赖钠拮樱不腥淮笪虺3粢妱e人煮面給他吃的原因。記得當時看到這兩個事例的時候我肯定地認為這只是某個人編纂的故事,這樣的事情怎么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但《前世今生》讓我相信了它們可能真的發(fā)生過。所以我認為我們不應該以一種迷信的態(tài)度來看待前世輪回,前世輪回不是宗教迷信的產(chǎn)物,它確實存在,雖然目前未能以科學證實,但我們不能否認,應該嘗試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它。
我是一個不相信迷信的人,以前我知道“前世、來世??”只不過是人們口中常用來承諾或說明時使用的詞語,不存在真實性,因為沒有人能說出某個人的前世或來世是怎樣的。但看過魏斯的這本《前世今生》我竟然相信可能真的有前世和輪回,并且有一個長時間以來我無法找到答案的問題現(xiàn)在看來好像也跟輪回有關吧。在日常生活中我時常會發(fā)現(xiàn)某一個場景和事件仿佛在以前碰到過,而且是一模一樣,以前我總認為這也許是在夢中遇到過,而現(xiàn)在想起,我突然想知道這是否與輪回相關呢?不光是這個,我相信我們都曾經(jīng)有過,看到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卻有著很熟悉的感覺,仿佛在哪個時刻見到過。有很多很多的經(jīng)歷在現(xiàn)在看來好像都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答案。
記得我的一個高中同學是個易經(jīng)迷,經(jīng)常根據(jù)別人的生辰八字算出大限之日,有的人算完后哈哈大笑,而有的人卻露出一副緊張而又不相信的表情。而現(xiàn)在我突然覺得與其知道了大限之日后計算這日子活著不如像平常人一樣沒有負擔地快樂地活著。這本書就是為了告訴我們死亡并不可怕,它也可能是一種痛苦的解脫。因為不再害怕死亡,因為了解了前世與輪回的存在,從此便能無憂無慮地過著平凡的日子。就像書中說過的“人生是沒有盡頭的,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未真的出生。我們只是度過不同的階段,沒有終點。人有許多階段,時間不是我們所看的時間,而是一節(jié)節(jié)待學的課”。
書中曾提到過,一個人在前世所擁有的也會延續(xù)到下一世。“如果你過完的每一生若沒有償清這些債,下一生就變得更難;要是完成了,就會有容易的來世。所以等于是你自己選擇會過什么樣的人生。在每一個階段,自己過的生活是自己選的要自己負責”。因此我們若想從前世輪回上獲得益處,就應該把精力集中在今生,我們如果想要有一個更好的后世,今生就應該多做善事多積德,使得今生變得圓滿,那后世自然也會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