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成長和收獲。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內容豐富、深入的讀后感呢?寫讀后感要先進行整體把握,概括出作品的主題和核心思想。在寫讀后感時,要注重個人情感和主觀評價,但也要有明確的理由和依據。讀后感要有條理,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進行選擇性的分析和評價,但要確保邏輯清晰,銜接自然。寫讀后感時要注意語言的精練和準確表達,盡量用簡潔明了的詞句,避免過多的廢話。讀后感可以借鑒他人的觀點和評論,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個人見解。在寫讀后感時,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和背景,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分析。寫讀后感時要注意適度展示作品的內容和情節(jié),但不要劇透太多,以防影響他人的閱讀體驗。我們?yōu)榇蠹覝蕚淞艘恍╇y忘的讀后感摘抄,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一
讀著此書時,想到這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墒侨魶]有生命,又何談自由呢。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正當青春爛漫的好年華,正是對萬事萬物好奇,好動而又貪玩的年紀,卻為了能夠在納粹的鐵蹄下存活,在密室里度過了兩年暗無天日的時光。不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還得忍受著隨時被發(fā)現(xiàn)的恐懼。還好,安妮有著樂觀的心態(tài),她向往著美麗的大自然,享受著偶爾陽光的恩賜,憧憬著得到自由時的幸福生活。
雖然密室里的生活單調的乏味,但是安妮有書做陪,有日記這個不離不棄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么死板而苦悶,還有彼德——這個似朋友又似戀人的相知相守,讓失去自由的她偶爾能夠開心快樂。
一場沒來由的戰(zhàn)爭,讓很多無辜的猶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對活著的向往讓他們忍受著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卻也難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親人還是失去了她們寶貴的生命。
人類的野心和欲望一旦膨脹,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價,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有權利去剝奪別人的生命。
但愿人世間不再風起云涌,永保太平,永少殺戮。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二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
從1933年法西斯證券執(zhí)政后,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占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
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里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們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
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fā)現(xiàn),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xiàn)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zhàn)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fā)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
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三
周日去了一趟圖書館,在書架上發(fā)現(xiàn)了安妮日記。對其有興趣,于是寫了一篇讀后感。
安妮是猶太人,在她13歲那年,由于納粹對猶太人的清剿,隨著家人開始了躲藏的生活。一開始,由于食物豐富,資源旺盛。安妮對這躲藏生活有點興奮。
但是,隨著德國與英國的戰(zhàn)爭,食物開始少的可憐。安妮的保護人有的不幸被抓,此時此刻,安妮是多么需要一位傾訴者。于是她與有點自閉的男孩彼得開始聊天,最后,他們開始有了感情。當然,在安妮以前的生活中追求者有許多,但在躲藏生活中只有彼得一位年輕男孩,自然也就有了感情。
安妮日記的真實是它獨有的吸引力,它講述著一位少女的心。最終,安妮沒有成功脫險,但她用日記獲得了永生。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四
這星期,我閱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安妮日記》。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安妮?;弗蘭克的女孩,她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安妮和她的家人朋友們躲進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間密室里。他們在密室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五個月,期間安妮把她在密室中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在了她的日記本上。通過她的日記,我看到了一位純潔、樂觀、堅強、富有理想的少女形象,她對戰(zhàn)爭、宗教、生活的種種思考,無不令我為之佩服。
安妮在日記中無數(shù)次提問:“戰(zhàn)爭有什么意義?人為什么不能和平相處?這一切破壞到底為了什么?這樣的生活什么時候能結束?”從她的言語中,我深刻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能夠活著是多么的不容易。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安妮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絕望,她不斷地鼓勵自己要堅持,要堅強。
我最喜歡安妮說的:“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彪m然密室的生活令人時刻提心吊膽,雖然安妮和她的家人時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但是安妮從不放棄希望。她溫暖而樂觀,堅持自己的愛好,她渴望能接觸外面的世界,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記者或作家,她不斷在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著,與命運和困境作不懈的斗爭。
相比安妮,我們現(xiàn)在小朋友的生活真是命運多了。我們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時代,可以嘗試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在陽光下自由地呼吸。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xiàn)有的和平歲月,好好學習,積極向上,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五
安妮是一個猶太女孩,為了躲避德國人的抓捕,她們一家人只能藏在密室里,暗無天日的生活了很多年。
反觀安妮,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歲月里,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依然沒有放棄學習,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又是多么令人敬佩,多么令人羞慚?。∽畛醢材菀膊粫懭沼?,父母送給她一本日記本,她就克服困難,由不會到會,一直堅持寫了下去,并給日記本取了一個名字:《吉蒂》。
安妮的日記里記錄著一些平凡小事,然而這些平凡小事也足以令我們深刻反思。當我們在挑三揀四,浪費著食物的時候,她們每天卻只能吃爛豆子。在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也充滿著人性的光輝,飽嘗戰(zhàn)爭之苦的人們抱成一團,互相幫助,共同度過了難關。
《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內心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所以這本書很值得我們一看。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六
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深有感觸。安妮身在比較富裕的家庭,她原本可以過著安寧的生活,可是在那個年代里就因為她是猶太人,所以她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到處躲避納粹黨的殺害,由此開始了一直隱居在公司大樓后面的一些隱蔽的房屋里面。
在安妮生活的時代里,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膽的過著,而我們卻不用,我們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顧,只需要舒舒服服沒心沒肺的生活著。不論做什么安妮永遠都是輕手輕腳,更別談大聲喧嘩了,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們,與她比我們過的是多么的令人羨慕,自由,安逸我們都擁有。
從安妮的日記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將居住的房屋稱作“密室”,就這個詞我們就馬上會聯(lián)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處都不透風沒有一點陽光的,住在這種地方她該有多么難過。和我們差不多的年紀,我們經歷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她的那種害怕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是什么樣的感覺。她天天必須悶在家里不可以出門,隨著夜晚的降臨,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膽戰(zhàn)心驚的事,可我們做事完全隨心所欲,出家門是最基本的,我們還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動,相比較我們便會對自己的生活感覺很滿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們統(tǒng)統(tǒng)都敢,她要是活在我們這個時候,她該會多么開心,我想她肯定會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會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覺想做又有意義的事情,絕不會糟蹋這些時光——不過這些想象僅僅只是我們強加給她的,她不可能會享有這些假如,她永遠都只是生活在戰(zhàn)爭時代的女孩。她不能擁有這些假如,可是我們卻可以,也許是我們的生活太過安逸,我們身邊有那么多虛度光陰的人。
讀完安妮的故事我開始反省,我們不該這樣的,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現(xiàn)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不該為了一點點的小事就和同學朋友發(fā)生矛盾,做事也不該永遠拖拖拉拉的浪費時間?!栋材萑沼洝?,這本書真的讓我收獲了很多,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享受所有的美好時光,帶著快樂感恩的心學習成長。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七
我很少讀書,好書更是少之又少,但我卻堅信著《安妮日記》是一本好書?;蛟S作者不是著名的作家,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感人肺腑的友情,但是我依然這樣相信。
作者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人,她不幸地生活在一個充滿動蕩的時期——二戰(zhàn)時期。那一段歲月令所有人難忘,更何況是一名猶太人。安妮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姐姐,名叫瑪戈,故事就從瑪戈被傳訊開始,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六,讓人感覺充滿了活力,沒有人感覺到將會發(fā)生什么不幸的事,就在這個日子中,瑪戈接到了傳訊通知,弗蘭克一家立即決定逃走,找一個地方隱藏起來,于是便有了被安妮稱之“密室”的地方。那時的安妮才13歲,和我一樣大,但她的經歷是我無法想象的。
她才13歲,對于一名向往自由的女孩子來說,密室生活是很殘酷的。每天都得提心吊膽,每天得得保持絕對安靜,每天都必須吃難吃的食物,這些,安妮都曾一次又一次在她的日記中提起,其中的艱苦我無法用蒼白無力的文字形容,但有句話卻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災難、抑郁,什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第二天你是否還活著。”連天的炮聲,滿街的哭聲,任何一樣都足以使安妮崩潰,但她都忍受住了,只為了一個“活下去”的信念。
簡評:讀后感需要的是讀后敢想,富有真情實感,本文小作者對所讀內容的描述簡練,感想敘寫具體,有自己的理解。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八
還原一個最真實的安妮,呈現(xiàn)一場最殘酷的戰(zhàn)爭。
所有認為人類在無數(shù)次大災難與迷失中會有尊嚴地挨下去的人,皆可以以安妮日記作為最有力的證明。
這本書以一個猶太小女孩的角度,為我們解析二戰(zhàn),不,為我們感受自己,感謝家人,充滿信心,擁抱明天!就在這次大戰(zhàn)中,安妮一家為了躲避戰(zhàn)火,全家一齊逃到了一個密室中去,躲了起來,在這里,安妮興奮過,傷心過,生氣過,開心過,羞澀過,她為媽媽的偏心傷心過,為自己與皮特的聊天興奮過,為凡。丹太太的愚蠢生氣過,為大家對自己的態(tài)度無奈過,可是,她仍然是那個安妮,她也希望在聽過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后改變自己,她努力了,但最后她發(fā)現(xiàn),無論自己怎么改變,她始終無法滿足所有人,她愿意做那個真實的安妮,那個周圍全是批評的聲音,驚愕的表情,嘲諷的面孔,不喜歡她的人!她自己也知道,這全是因為她不聽好的一面的忠告,她也希望自己變得更完美,但是大家卻都不相信她,以為她在變什么戲法,哦!真是太好笑了!
“我總是家里的小丑和淘氣包,做錯事總是要受到雙倍的懲罰;不僅要受到父母的責罵,還要受到感情上的傷害?!蔽液苣芾斫獍材?,的確,世上怎么可能有令孩子百分百開心的父母呢?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學校,我都是大家眼中的小丑,無論干什么,都不會有人相信我,他們就是這么偏心!
安妮是個好女孩,她敢做敢當,有勇氣,有個性,有主見,她渴望的當父母的愛,不是因為她是他們的孩子,而是因為,她是安妮,她希望變得更優(yōu)秀,她會更反省自己。她緊握理想,不讓它失去,因為她堅信,終有一天,她的理想就會實現(xiàn)!
她就是她,一個真實的,有無數(shù)缺點但是很快樂的安妮!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九
在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寫日記嗎?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述二戰(zhàn)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它主要講的是: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他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內,她用她的筆記錄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長經歷,并對戰(zhàn)爭、反猶太人主義、與父母的關系、自然、宗教等問題進行了反思。
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這天,納粹警察沖進密室,逮捕了安妮他們,把他們投入了集中營。在戰(zhàn)爭結束的前夕、在黑暗即將過去的時候,安妮和她的媽媽、姐姐都慘死在集中營里,彼得一家和杜瑟爾醫(yī)生也慘遭不幸,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里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沒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只有日記本陪伴著她。她向它訴說心中的苦悶,講述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描寫各種感受和情感。他以少女特有的清純的語言,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與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動與期待。同時,她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zhàn)爭,譴責了毫無人性的種族歧視,描述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的災難。從中,我也感悟到了安妮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閱讀和學習的人生態(tài)度,永遠滿懷著理想,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我們還要學習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
《安妮日記》這本書不僅讓我讀到了歷史、戰(zhàn)爭、種族迫害,還讀到了期盼、成長與困惑。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
今日無事,便翻起了《安妮的日記》。一打開書,我便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住了。這本書寫的是二戰(zhàn)時猶太人受德國的壓迫,過的艱苦生活。這本書內容與題目相符,寫的是猶太女孩—13歲的安妮在“秘密小屋”中的真實日記??赐旰?,我感觸很深。
在這樣一個艱苦的戰(zhàn)爭歲月,每一個人都艱難地生活著。先不說猶太人,就連安妮躲藏之國荷蘭那兒生活是人們,也都天天月月伴隨著戰(zhàn)火硝煙與滅頂之災。這一切的一切,又何況猶太人呢?猶太人雖然生活富裕,可卻遭受著抓捕與屠殺。
在荷蘭,有多少多少猶太人的生命毀在了希特勒手里。他們的危險隨處可及,可想而知。統(tǒng)統(tǒng)都是,又何況一個13歲的猶太女孩。她從小就因為血統(tǒng)和種族的原因而生活在一片危險和歧視中??墒?,小安妮卻不為此而傷感自卑,從不為此埋怨,而是堅強的面對社會的不公平,頑強的同殘忍的做斗爭。她雖然只是一個沒有成熟起來的小女孩,卻從不害怕與驚惶。從容不迫,使全家人在“秘密小屋”里生活了三年。
聯(lián)想起我們,都是家中的小公子和小公主。大家都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在他們的過分溺愛之下,我們都經不起挫折和磨難。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是不是在父母面前,手曾破了皮,頭碰一下,就會流出眼淚。連這么一點點挫折都經受不起,如果我們處于戰(zhàn)爭中,后果將慘不忍睹!
同學們,讓我們也堅強起來,也勇敢起來吧!其實,逆境可以使人堅強許多。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一
“只要我還活著,能從滿布灰塵的舊窗簾布縫里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樣樂觀、堅強而又令人辛酸的話語出自安妮弗蘭克的筆?!栋材萑沼洝匪皇且徊刻摌嫷男≌f,它是一個女孩最真實的手筆寫下的一部日記,一部感動世界的日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萌生了一種從前閱讀時從未有過的感受,這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寫的一本日記,一本普通的日記,是有怎樣的力量,感動了世界呢?我?guī)е闷媾c期盼進入了這個故事。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她在13歲生日時,得到了一份別致的禮物:一個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她稱她為“吉蒂”,與吉蒂分享心事,當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為了躲過納粹的破害,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里還有同樣患難的其他4個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wèi)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里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xiàn)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著心中不可泯滅的希望。
安妮幾十萬字的日記,就是在這間荷蘭阿姆斯特丹263號的密室中寫成的,對吉蒂這個密友,她毫無隱瞞的坦露,對饑餓的嘲弄,恐懼的傾訴,對于自己的樂觀與一閃而過的悲傷和失望,對愛的渴望,對青春期母女的沖突……對,《安妮日記》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個少女的眼光,觀察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帶來的創(chuàng)傷。
最終,安妮在密室里的八個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關進集中營,安妮和姐姐瑪戈因傳染上斑疹傷寒而悲慘的死去,她沒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雖然長久的閉上了雙眼,而我們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記了,但她的樂觀、勇氣、感恩于愛,長活在億萬世人的心中!
《安妮日記》,它寄托了一個少女的美好愿望,記錄她對自己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二
《安妮日記》里的小主人公安妮·弗蘭克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為什么呢?那就跟我來吧!
《安妮日記》講述的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和人在密室里的真實記錄。安妮原來是居住德國的法蘭克福,由于有外來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從這時開始她把日記本當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且把它取了個名字——吉蔕。也從這時開始,她用她的筆以一個作家的夢想記錄下了在密室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寫下了關于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種種問題。
他們從1942年7月6日躲進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這漫長的25個月里,安妮也用日記恢復了原來的鎮(zhèn)定。雖然她寫的每一篇日記非常簡短,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復自由。
我想:在密室里那么泛味、苦悶,安妮也面對著種種恐懼、不安,可是她怎樣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寫日記來消除這些呢?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記》里的日記很簡短,但是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這本書之所以可以選為世界名著,也因為它的真實和樸素,而也是它的真實、樸素,安妮的堅強自信把我給感動了。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三
看完《安妮日記》,我本來平靜的心情變得此起彼伏,仿佛就有熱浪在我心中翻滾。
《安妮日記》是由出生在德國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粹迫害猶太人期間寫的。安妮一家人和范達恩一家以及一個牙科醫(yī)生迪塞爾在安妮父親辦公樓房的“秘密后屋”里面艱難度過了長達兩年的避難時光。在那么長的時間里,整天都可能會有竊賊和空襲警報、飛機轟炸的驚嚇,讓他們“避難大家庭”里本來文質彬彬的人們都變得敏感、自私并且你爭我吵。但是在這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惡劣環(huán)境里,安妮仍然不屈向上,依舊整天學習,并且寫日記,和世界大戰(zhàn)之前一樣,頑強而堅定地生活著。
安妮給自己的日記本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姬蒂,她把日記本“姬蒂”當作朋友,是她可以傾訴的對象。安妮在日記中記錄了八個人組成的“避難大家庭”在“秘密后屋”里相處的種種細節(jié),并且記錄了自己的感受與思考、自己的喜怒與哀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當時猶太人在納粹迫害下遭受的苦難和殘害,以及當時的人們對世界和平的極度的期盼和渴望。
安妮一直沒有被戰(zhàn)爭、苦難和屈辱擊垮,她還夢想著成為一名作家和記者,盼著有一天能在一個和平的世界里面施展自己的才能,能為人類社會做出一點貢獻。她甚至希望自己即便死后仍然活著。“安妮日記”的后記介紹,16歲的安妮最后還是沒有逃脫納粹的魔爪,病死在貝爾森集中營里。但是她的日記本“姬蒂”幫助她實現(xiàn)了“死后依然活著”的愿望。
我們都和安妮一樣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我們要努力學習、保家衛(wèi)國,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F(xiàn)在的我們在和平年代里衣食無憂,不愁穿戴不愁吃住的,已經是非常幸福了,所以更應該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精彩與美好。我認為,大家都應該去看看這本書,才會懂得現(xiàn)在的生活是那么美好、那么快樂,才會去珍惜我們的生活。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四
初涉《安妮日記》在上個學期,我花了很長時間在這本書上。好奇的我與一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一番心靈上的溝通。
為什么文明不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像蒙大奇一樣,像烏托邦也罷,至少沒有硝煙,沒有戰(zhàn)爭,男女老少其樂融融,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里,怎們就不能呢?是的,或許我覺得可能。因此,我希望,希望時間停止戰(zhàn)爭,希望白色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放下橄欖枝,希望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
看看周圍人,一切都是多么的祥和,盲童也不焦躁了,老人他們嘴上也洋溢著彩虹弧度的微笑。每一樣事物,每一個人,甚至每個微生物都是那么自在,看起來是那么幸福。
讓我們停止戰(zhàn)爭,愛護生命吧,讓和平永遠伴隨我們左右,讓世間沒有那么多痛苦與不幸,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吧!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五
19xx年7月,13歲的安妮和家人為逃離納粹恐怖統(tǒng)治,躲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一間倉庫里,從此展開兩年多的密室生活。19xx年6月12日,13歲的安妮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
剛見到這本書,知道這是二戰(zhàn)期間安妮在密室中寫的日記時,我很驚訝又有些懷疑,不相信在那種環(huán)境下,還會有人靜下心來寫日記??僧斘也殚嗁Y料確認這本日記是真的時,我就感動了,為安妮的勇氣、為她那一顆不懼的心。
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fā)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岸?zhàn)后我想出版一本書,叫做《密室日記》……”“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里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與浪漫情事,并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我日記更豐富的材料。”19xx年4月5日安妮在日記里寫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边@便是安妮那強大的內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并把他們在密室中艱辛的生活和她通過廣播知道的外面納粹殘酷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這些事情,都作為了她日記的材料。那是一種怎樣的樂觀與淡定??!
《安妮日記》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歷史,但卻仍然能給我們帶來啟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難,我們也應該靜下心來,不要因為困難而亂了腳步。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六
安妮是一個善良的女孩,下面小編整理了《安妮。
日記。
》讀后感400字,歡迎閱讀!
我非常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青少版的美繪本《安妮日記》。內容是德國人殺猶太人,一提到這里,我覺得奇怪了,德國人為什么要殺猶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德國納粹覺得日耳曼人是高貴的種族卻沒有應得的財富,猶太人的血統(tǒng)低劣卻掌更多。
我非常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青少版的美繪本《安妮日記》。內容是德國人殺猶太人,一提到這里,我覺得奇怪了,德國人為什么要殺猶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德國納粹覺得日耳曼人是高貴的種族卻沒有應得的財富,猶太人的血統(tǒng)低劣卻掌握了太多的財富。我認為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世界應該是和平的,沒有戰(zhàn)爭的,請不要傷害自己的同類。
日記中的小女孩是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個性率直,同時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見,愛思考,不會輕易受別人影響;她堅強,有毅力,在受到責備和委屈后,仍以微笑面對生活。她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應該向她學習。
去年暑假,我讀了世界名著《安妮日記》這本書,它的作者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安妮·弗蘭克曾被世界人民稱作——永遠的天使。她也是我最崇拜的作家。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十三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窄的空間里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zhàn)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大家為了紀念這位永遠的天使——安妮·弗蘭克,特意拍了《安妮日記》這本書,《安妮日記》這部電影,造了安妮·弗蘭克的紀念館。
安妮·弗蘭克在寫完《安妮日記》這本書后,留下了一句話,她說:“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到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边@句話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一生受用不盡。
這本書令人的淚水流個不停,但卻讓我有了對生命的感悟。
這是一本精妙絕倫的書。由一個年輕的。勇于揭露事實的女孩子所寫。是我所讀過的有關戰(zhàn)爭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書。
安妮。弗蘭克介紹了納粹期間,即荷蘭被德國占領的那兩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個人的各種變化。他們生活在恐懼,與世界隔離以及被監(jiān)禁中,而這些不僅僅來自于外界可怕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也來自于他們自身。這讓我非常真切地體會到戰(zhàn)爭造成的巨大邪惡——人類的精神的墜落。
同時,安妮在日記中尖銳而清晰地寫到了人類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貴的閃光點。盡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恐懼與羞辱,但這些人都沒有放棄。安妮自己的個性在這本書中也被生動地刻畫出來了。她在兩年的時間里快速的成熟起來,在人生至關重要的青春期時改變,那么迅速而艱難。憑借她自身的熱情和智慧。她的聰明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很長的時間里,安妮都在思索著與青少年成長有關的敏感問題。她還寫道了與父母的關系,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以及成長中的問題。
這些就是生活在特殊環(huán)境下的一個少女的思想與感情,她的日記更多地向我們講述了我們自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感到我們與安妮的經歷如此貼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暫的一生以及整個世界里。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七
日記本,隨處可見。
我曾經因為覺得好玩而下定決心開始寫日記,但不到一個月就停止了。安妮的日記本是她13歲的禮物,她從那時就開始寫日記,直到傷寒奪去她的生命為止。
我不知道是因為我的生活平淡如水,家、學校兩點一線,每天往往復復,還是因為安妮的生活發(fā)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使她不得不把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記錄下來。安妮過的是隱蔽式的生活,但她的日記中記錄的卻幾乎是密室外發(fā)生的事。我不想知道安妮是怎么知道的,我甚至在想,如果安妮一直不去了解這些事,或許她就更會像一個普通的少女。
但我清楚的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在二戰(zhàn)時,猶太人是被排斥的,被認為是出賣耶穌的人。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尊,當你的自尊、你整個家族的自尊被別人踐踏在腳下時,那種憤怒、那種不甘,那種拼了命都要和對方爭個你死我活的情緒,從安妮的日記中就能感受到,但我卻遲遲不能完全體會。
這種痛,沒有經歷過,又有誰會知道,會去關心?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八
可惡的納粹,竟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無可比擬的優(yōu)秀種族!殘酷地掠人國土、屠戮生命、踐踏靈魂,甚至連孩子都不放過,這就是優(yōu)秀種族之所為!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
納粹的無道,殘酷地剪斷了安妮充滿幻想的翅膀,花季年華的她再也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帶著無比的恐懼和遺憾化作煙塵。
我不得不開始思考,戰(zhàn)爭到底有什么意義?人為什么無法和平相處?為什么直至現(xiàn)在戰(zhàn)爭的硝煙仍然存在?我絞盡腦汁,卻無法作出解釋來說服自己?;蛟S是人的欲望吧!倘若沒有人性中的野心勃勃,你爭我奪,天空將會無比蔚藍。
這些深奧的問題使我窒息。人類歷史上血與火的戰(zhàn)爭屢屢爆發(fā),鮮血讓歷史變得沉重。到底是誰的錯?領袖?我無法判斷。但我深知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和平的人,正在那里慵懶地躺著,睜著朦朧的雙眼窺視著,我相信他有一天定會覺醒,站出來,用犀利的目光盯著“戰(zhàn)爭,刺穿他,成為世界的主宰。我堅信,世界有朝一日定會鑄劍為犁,消滅戰(zhàn)爭,讓硝煙徹底消失,世界再不會有安妮似的悲劇,和平將綻放迷人光彩。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九
前些天,我在書攤上買了一本《安妮日記》,回家后就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其中,我被安妮憤怒地吶喊和痛苦的掙扎深深地震撼了。
他們不準出現(xiàn)在公共場合,不許使用交通工具,還必須佩帶小黃星。在后屋里,安妮的日子也不好過:首先,她只能吃過期腐爛的食物。因為她在不斷長大,所以衣服都逐漸小了,令她苦不堪言。更糟糕的是,長久不進行戶外鍛煉的她手腳開始僵硬和麻木。她曾在夜晚偷偷仰望星空,希望能早日獲得自由。她對未來充滿希望。可命運并沒有向她伸出橄欖枝。
1944年,因有人告密安妮全家及親友被捕,1945年3月初,安妮帶著遺憾因病死在集中營。只有安妮父親一人活了下來。他回到荷蘭,找到了安妮的日記,并將它出版,從而使日記留了下來。使我們能從她的日記當中了解到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了多么大的創(chuàng)傷。
比起安妮那是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和平和諧的社會,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和滿足啊!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時光,學習安妮刻苦,堅強的精神,好好學習,樂觀向上,強身健體,長大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二十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安妮日記》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安妮短暫的一生,從那天下著淅瀝瀝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門,走向那個讓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開始了,但同時也注定了她命運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但是她留給我們的作品卻讓我們深刻的記住了,這是個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輕生命,卻正如她日記里寫的那樣“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記錄了仿佛發(fā)生在一個美麗天使身上的故事。記住了一個天使一樣的少女,踏著凡間的塵埃,撫摸著戰(zhàn)爭的傷口,在痛苦和絕望的世界里種下星星點點的種子,漫浸希望的火種,灌注勃發(fā)的力量,儲蓄著對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設想,對于未來世界的無限展望和期許。靜靜地躺在那本泛黃的日記里,淌在后人對于這段歲月無盡的沉思里。
讀完了全本書,我有很多的感嘆,為這個美麗感性的女孩。同時也深深觸動了內心的和平,珍視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fā)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郁,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xiàn)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向往和祝愿,對戰(zhàn)爭、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zhàn)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著人心。她在見證著戰(zhàn)爭與迫害。1947年,幸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fā)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薄白呷胧澜纾瑸槿祟惐M一份力量?!?BR> 戰(zhàn)爭是一個令人聽到會感到毛骨悚然的詞。
戰(zhàn)爭讓《柑橘與檸檬啊》的小托失去了他的哥哥,戰(zhàn)爭同樣也讓安妮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她如花般年輕的生命。
戰(zhàn)爭是無情的、痛苦的、絕望的,可是安妮面對戰(zhàn)爭依然存有的那顆樂觀的心如同星星的火種散落到每一個角落,溫暖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隱匿終日不見天日的生活、發(fā)了芽變黑的土豆午餐、寂寞難熬的時間、沒日沒夜的擔驚受怕讓每一個生活在小密室里人都給弄得神經兮兮的。雖然安妮同樣也感受到不安、恐懼,可是她卻用一顆樂觀的心去泰然處之,她常常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隱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開端。”。她的心靈一直保持著平靜與真摯,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去領略生活、感悟大自然、擁抱美麗的世界,她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記者并且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為全人類做出貢獻。一個如此天真浪漫樂觀的猶太小女孩,她的存在讓人在黑暗時看到燈光,在寒冷時感受到暖陽的溫暖。
可是戰(zhàn)爭是如此的殘酷,它毫無猶豫地帶走了安妮鮮活的生命。她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每當我想再次翻看《安妮日記》時,可是只要一想起戰(zhàn)爭所帶的悲劇、帶來的傷痛,顫動的雙手卻再也無法翻動書本,久久地停滯在書的頁角。唯有再次想起安妮所說的:“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那句話時,安妮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邊,她那嬌小的身影似乎再一次的在我腦海里浮現(xiàn),她那樂觀的精神又再一次地鼓舞著我繼續(xù)前進。
戰(zhàn)爭是寒冷的,可是安妮的存在讓戰(zhàn)爭不再那么的冰冷……。
后來,安妮被抓到了集中營,但是她依然是那樣的樂觀,那樣的充滿希望……但是,在安妮16歲生日的前3個月,她卻去世了,帶著絕望……不,帶著那么一定點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
戰(zhàn)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蛟S,在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后,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
一本好書不在于詞組有多么華麗優(yōu)美,而是在樸實的語言中讓你看到了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
生命,本來就是一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我們一直在心安理得地接受著生命帶來的快樂,盡情揮霍這這寶貴的分分秒秒。如果有一天,我們意識到生命的珍貴,也許我們就會虔誠地、帶著感恩的心來感受這個世界。
《安妮日記》是二戰(zhàn)期間一位受納粹迫害的猶太少女的戰(zhàn)爭生活記錄。在兩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記錄了對家庭成員的感受、與密室伙伴的相處、對愛情與戰(zhàn)爭的看法以及對大自然的向往,一個成長期少女求知的過程與自我意識的覺醒讓這本戰(zhàn)時日記閃耀著熠熠光輝,一個早已歷經世事的成年人都要為之感動。
安妮日記記錄了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但是從她的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成長,她的感悟,她的反思。從她的眼中看到了世界的樣子,看到了法西斯的壓迫,看到了熱心幫助他們的荷蘭人,也看到了即使生活在在危險之中也仍然樂觀向上的家庭。磕磕絆絆,爭爭吵吵,他們仍然快樂地生活著。
密室中除安妮一家外,還有其友人凡·丹一家以及后來同住的牙醫(yī)迪塞爾先生。安妮在密室里最小,難免要跟這些大人發(fā)生矛盾,安妮在日記中記錄了兩個家庭之間因為食物、生活習慣的爭吵,大人之間談論政治與生活的言論,在這些平常的相處中安妮只有在日記里才能談論對他們的看法,這個小大人對大人的態(tài)度可真有自己的意見。對于威脅他們生命的戰(zhàn)爭,每次密室險些被陌生人發(fā)現(xiàn),每次外面槍林彈雨的聲音持續(xù)不斷,安妮與其他密室成員都陷入了驚恐,而安妮也深刻地體會了死亡的威脅。當安妮看到窗外的猶太小孩,心中愧疚難當,這種“發(fā)現(xiàn)”仿佛是一種“舉報”。在恐懼之外,安妮也在認真思考戰(zhàn)爭問題。
也許這就是生活最純粹的意義,拋開一切地物質,名譽,權利,最后只剩自己內心的初衷。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
從1933年法西斯證券執(zhí)政后,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占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
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里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們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
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fā)現(xiàn),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xiàn)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zhàn)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fā)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
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二十一
一本好書不在于詞組有多么華麗優(yōu)美,而是在樸實的語言中讓你看到了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
生命,本來就是一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我們一直在心安理得地接受著生命帶來的快樂,盡情揮霍這這寶貴的分分秒秒。如果有一天,我們意識到生命的珍貴,也許我們就會虔誠地、帶著感恩的心來感受這個世界。
《安妮日記》是二戰(zhàn)期間一位受納粹迫害的猶太少女的戰(zhàn)爭生活記錄。在兩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記錄了對家庭成員的感受、與密室伙伴的相處、對愛情與戰(zhàn)爭的看法以及對大自然的向往,一個成長期少女求知的過程與自我意識的覺醒讓這本戰(zhàn)時日記閃耀著熠熠光輝,一個早已歷經世事的成年人都要為之感動。
安妮日記記錄了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但是從她的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成長,她的感悟,她的反思。從她的眼中看到了世界的樣子,看到了法西斯的壓迫,看到了熱心幫助他們的荷蘭人,也看到了即使生活在在危險之中也仍然樂觀向上的家庭。磕磕絆絆,爭爭吵吵,他們仍然快樂地生活著。
密室中除安妮一家外,還有其友人凡·丹一家以及后來同住的牙醫(yī)迪塞爾先生。安妮在密室里最小,難免要跟這些大人發(fā)生矛盾,安妮在日記中記錄了兩個家庭之間因為食物、生活習慣的爭吵,大人之間談論政治與生活的言論,在這些平常的相處中安妮只有在日記里才能談論對他們的看法,這個小大人對大人的態(tài)度可真有自己的意見。對于威脅他們生命的戰(zhàn)爭,每次密室險些被陌生人發(fā)現(xiàn),每次外面槍林彈雨的聲音持續(xù)不斷,安妮與其他密室成員都陷入了驚恐,而安妮也深刻地體會了死亡的威脅。當安妮看到窗外的猶太小孩,心中愧疚難當,這種“發(fā)現(xiàn)”仿佛是一種“舉報”。在恐懼之外,安妮也在認真思考戰(zhàn)爭問題。
也許這就是生活最純粹的意義,拋開一切地物質,名譽,權利,最后只剩自己內心的初衷。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二十二
常常有猶太人被抓,有時會看到火光,有時會聽到槍聲,還有時會發(fā)生襲擊。
連安妮一共有8個藏匿者,是安妮、安妮的爸爸、安妮的'媽媽、范丹先生、范丹太太、瑪戈特、彼得,他們在1944年8月4日上午10點至10點30分之間被捕,沒過多久,庫格勒和克萊曼也被捕了,只有米普和貝普沒有捕到(這些是我從后記中知道的)。
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來,把安妮的日記編成了《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中另我最感人的一段是:安妮生前曾經說過:“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繼續(xù)活著。”她的愿望實現(xiàn)了。這個堅強的猶太小姑娘同她的作品一起長存不朽。
我相信,大家讀完以后也會覺得安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二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小的空間里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zhàn)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讓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們都表現(xiàn)出畏懼的情感。而她,卻依然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對愛情充滿了向往。書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學習是最好的狀態(tài)。啊,我們真的應該效仿她思想。
1944年8月,因為有人告密,隱匿的8個人被捕并關進了集中營。到戰(zhàn)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費蘭克一人得以還生。為此,在很長一段的時間里,費蘭克先生曾經十分消沉。后在周圍友人的幫助下,他最終鼓起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勇氣。他后半生致力于宣傳安妮的日記,希望能完成女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對世界作出貢獻的人”的愿望。也就是現(xiàn)在我看到的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戰(zhàn)爭的殘酷,它簡直是一輪太陽,燦爛千陽,照耀我們的成長。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一
讀著此書時,想到這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墒侨魶]有生命,又何談自由呢。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正當青春爛漫的好年華,正是對萬事萬物好奇,好動而又貪玩的年紀,卻為了能夠在納粹的鐵蹄下存活,在密室里度過了兩年暗無天日的時光。不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還得忍受著隨時被發(fā)現(xiàn)的恐懼。還好,安妮有著樂觀的心態(tài),她向往著美麗的大自然,享受著偶爾陽光的恩賜,憧憬著得到自由時的幸福生活。
雖然密室里的生活單調的乏味,但是安妮有書做陪,有日記這個不離不棄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么死板而苦悶,還有彼德——這個似朋友又似戀人的相知相守,讓失去自由的她偶爾能夠開心快樂。
一場沒來由的戰(zhàn)爭,讓很多無辜的猶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對活著的向往讓他們忍受著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卻也難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親人還是失去了她們寶貴的生命。
人類的野心和欲望一旦膨脹,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價,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有權利去剝奪別人的生命。
但愿人世間不再風起云涌,永保太平,永少殺戮。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二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
從1933年法西斯證券執(zhí)政后,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占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
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里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們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
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fā)現(xiàn),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xiàn)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zhàn)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fā)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
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三
周日去了一趟圖書館,在書架上發(fā)現(xiàn)了安妮日記。對其有興趣,于是寫了一篇讀后感。
安妮是猶太人,在她13歲那年,由于納粹對猶太人的清剿,隨著家人開始了躲藏的生活。一開始,由于食物豐富,資源旺盛。安妮對這躲藏生活有點興奮。
但是,隨著德國與英國的戰(zhàn)爭,食物開始少的可憐。安妮的保護人有的不幸被抓,此時此刻,安妮是多么需要一位傾訴者。于是她與有點自閉的男孩彼得開始聊天,最后,他們開始有了感情。當然,在安妮以前的生活中追求者有許多,但在躲藏生活中只有彼得一位年輕男孩,自然也就有了感情。
安妮日記的真實是它獨有的吸引力,它講述著一位少女的心。最終,安妮沒有成功脫險,但她用日記獲得了永生。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四
這星期,我閱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安妮日記》。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安妮?;弗蘭克的女孩,她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安妮和她的家人朋友們躲進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間密室里。他們在密室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五個月,期間安妮把她在密室中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在了她的日記本上。通過她的日記,我看到了一位純潔、樂觀、堅強、富有理想的少女形象,她對戰(zhàn)爭、宗教、生活的種種思考,無不令我為之佩服。
安妮在日記中無數(shù)次提問:“戰(zhàn)爭有什么意義?人為什么不能和平相處?這一切破壞到底為了什么?這樣的生活什么時候能結束?”從她的言語中,我深刻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能夠活著是多么的不容易。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安妮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絕望,她不斷地鼓勵自己要堅持,要堅強。
我最喜歡安妮說的:“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彪m然密室的生活令人時刻提心吊膽,雖然安妮和她的家人時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但是安妮從不放棄希望。她溫暖而樂觀,堅持自己的愛好,她渴望能接觸外面的世界,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記者或作家,她不斷在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著,與命運和困境作不懈的斗爭。
相比安妮,我們現(xiàn)在小朋友的生活真是命運多了。我們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時代,可以嘗試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在陽光下自由地呼吸。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xiàn)有的和平歲月,好好學習,積極向上,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五
安妮是一個猶太女孩,為了躲避德國人的抓捕,她們一家人只能藏在密室里,暗無天日的生活了很多年。
反觀安妮,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歲月里,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依然沒有放棄學習,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又是多么令人敬佩,多么令人羞慚?。∽畛醢材菀膊粫懭沼?,父母送給她一本日記本,她就克服困難,由不會到會,一直堅持寫了下去,并給日記本取了一個名字:《吉蒂》。
安妮的日記里記錄著一些平凡小事,然而這些平凡小事也足以令我們深刻反思。當我們在挑三揀四,浪費著食物的時候,她們每天卻只能吃爛豆子。在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也充滿著人性的光輝,飽嘗戰(zhàn)爭之苦的人們抱成一團,互相幫助,共同度過了難關。
《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內心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所以這本書很值得我們一看。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六
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深有感觸。安妮身在比較富裕的家庭,她原本可以過著安寧的生活,可是在那個年代里就因為她是猶太人,所以她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到處躲避納粹黨的殺害,由此開始了一直隱居在公司大樓后面的一些隱蔽的房屋里面。
在安妮生活的時代里,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膽的過著,而我們卻不用,我們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顧,只需要舒舒服服沒心沒肺的生活著。不論做什么安妮永遠都是輕手輕腳,更別談大聲喧嘩了,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們,與她比我們過的是多么的令人羨慕,自由,安逸我們都擁有。
從安妮的日記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將居住的房屋稱作“密室”,就這個詞我們就馬上會聯(lián)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處都不透風沒有一點陽光的,住在這種地方她該有多么難過。和我們差不多的年紀,我們經歷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她的那種害怕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是什么樣的感覺。她天天必須悶在家里不可以出門,隨著夜晚的降臨,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膽戰(zhàn)心驚的事,可我們做事完全隨心所欲,出家門是最基本的,我們還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動,相比較我們便會對自己的生活感覺很滿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們統(tǒng)統(tǒng)都敢,她要是活在我們這個時候,她該會多么開心,我想她肯定會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會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覺想做又有意義的事情,絕不會糟蹋這些時光——不過這些想象僅僅只是我們強加給她的,她不可能會享有這些假如,她永遠都只是生活在戰(zhàn)爭時代的女孩。她不能擁有這些假如,可是我們卻可以,也許是我們的生活太過安逸,我們身邊有那么多虛度光陰的人。
讀完安妮的故事我開始反省,我們不該這樣的,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現(xiàn)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不該為了一點點的小事就和同學朋友發(fā)生矛盾,做事也不該永遠拖拖拉拉的浪費時間?!栋材萑沼洝?,這本書真的讓我收獲了很多,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享受所有的美好時光,帶著快樂感恩的心學習成長。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七
我很少讀書,好書更是少之又少,但我卻堅信著《安妮日記》是一本好書?;蛟S作者不是著名的作家,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感人肺腑的友情,但是我依然這樣相信。
作者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人,她不幸地生活在一個充滿動蕩的時期——二戰(zhàn)時期。那一段歲月令所有人難忘,更何況是一名猶太人。安妮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姐姐,名叫瑪戈,故事就從瑪戈被傳訊開始,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六,讓人感覺充滿了活力,沒有人感覺到將會發(fā)生什么不幸的事,就在這個日子中,瑪戈接到了傳訊通知,弗蘭克一家立即決定逃走,找一個地方隱藏起來,于是便有了被安妮稱之“密室”的地方。那時的安妮才13歲,和我一樣大,但她的經歷是我無法想象的。
她才13歲,對于一名向往自由的女孩子來說,密室生活是很殘酷的。每天都得提心吊膽,每天得得保持絕對安靜,每天都必須吃難吃的食物,這些,安妮都曾一次又一次在她的日記中提起,其中的艱苦我無法用蒼白無力的文字形容,但有句話卻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災難、抑郁,什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第二天你是否還活著。”連天的炮聲,滿街的哭聲,任何一樣都足以使安妮崩潰,但她都忍受住了,只為了一個“活下去”的信念。
簡評:讀后感需要的是讀后敢想,富有真情實感,本文小作者對所讀內容的描述簡練,感想敘寫具體,有自己的理解。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八
還原一個最真實的安妮,呈現(xiàn)一場最殘酷的戰(zhàn)爭。
所有認為人類在無數(shù)次大災難與迷失中會有尊嚴地挨下去的人,皆可以以安妮日記作為最有力的證明。
這本書以一個猶太小女孩的角度,為我們解析二戰(zhàn),不,為我們感受自己,感謝家人,充滿信心,擁抱明天!就在這次大戰(zhàn)中,安妮一家為了躲避戰(zhàn)火,全家一齊逃到了一個密室中去,躲了起來,在這里,安妮興奮過,傷心過,生氣過,開心過,羞澀過,她為媽媽的偏心傷心過,為自己與皮特的聊天興奮過,為凡。丹太太的愚蠢生氣過,為大家對自己的態(tài)度無奈過,可是,她仍然是那個安妮,她也希望在聽過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后改變自己,她努力了,但最后她發(fā)現(xiàn),無論自己怎么改變,她始終無法滿足所有人,她愿意做那個真實的安妮,那個周圍全是批評的聲音,驚愕的表情,嘲諷的面孔,不喜歡她的人!她自己也知道,這全是因為她不聽好的一面的忠告,她也希望自己變得更完美,但是大家卻都不相信她,以為她在變什么戲法,哦!真是太好笑了!
“我總是家里的小丑和淘氣包,做錯事總是要受到雙倍的懲罰;不僅要受到父母的責罵,還要受到感情上的傷害?!蔽液苣芾斫獍材?,的確,世上怎么可能有令孩子百分百開心的父母呢?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學校,我都是大家眼中的小丑,無論干什么,都不會有人相信我,他們就是這么偏心!
安妮是個好女孩,她敢做敢當,有勇氣,有個性,有主見,她渴望的當父母的愛,不是因為她是他們的孩子,而是因為,她是安妮,她希望變得更優(yōu)秀,她會更反省自己。她緊握理想,不讓它失去,因為她堅信,終有一天,她的理想就會實現(xiàn)!
她就是她,一個真實的,有無數(shù)缺點但是很快樂的安妮!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九
在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寫日記嗎?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述二戰(zhàn)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它主要講的是: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他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內,她用她的筆記錄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長經歷,并對戰(zhàn)爭、反猶太人主義、與父母的關系、自然、宗教等問題進行了反思。
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這天,納粹警察沖進密室,逮捕了安妮他們,把他們投入了集中營。在戰(zhàn)爭結束的前夕、在黑暗即將過去的時候,安妮和她的媽媽、姐姐都慘死在集中營里,彼得一家和杜瑟爾醫(yī)生也慘遭不幸,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里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沒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只有日記本陪伴著她。她向它訴說心中的苦悶,講述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描寫各種感受和情感。他以少女特有的清純的語言,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與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動與期待。同時,她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zhàn)爭,譴責了毫無人性的種族歧視,描述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的災難。從中,我也感悟到了安妮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閱讀和學習的人生態(tài)度,永遠滿懷著理想,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我們還要學習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
《安妮日記》這本書不僅讓我讀到了歷史、戰(zhàn)爭、種族迫害,還讀到了期盼、成長與困惑。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
今日無事,便翻起了《安妮的日記》。一打開書,我便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住了。這本書寫的是二戰(zhàn)時猶太人受德國的壓迫,過的艱苦生活。這本書內容與題目相符,寫的是猶太女孩—13歲的安妮在“秘密小屋”中的真實日記??赐旰?,我感觸很深。
在這樣一個艱苦的戰(zhàn)爭歲月,每一個人都艱難地生活著。先不說猶太人,就連安妮躲藏之國荷蘭那兒生活是人們,也都天天月月伴隨著戰(zhàn)火硝煙與滅頂之災。這一切的一切,又何況猶太人呢?猶太人雖然生活富裕,可卻遭受著抓捕與屠殺。
在荷蘭,有多少多少猶太人的生命毀在了希特勒手里。他們的危險隨處可及,可想而知。統(tǒng)統(tǒng)都是,又何況一個13歲的猶太女孩。她從小就因為血統(tǒng)和種族的原因而生活在一片危險和歧視中??墒?,小安妮卻不為此而傷感自卑,從不為此埋怨,而是堅強的面對社會的不公平,頑強的同殘忍的做斗爭。她雖然只是一個沒有成熟起來的小女孩,卻從不害怕與驚惶。從容不迫,使全家人在“秘密小屋”里生活了三年。
聯(lián)想起我們,都是家中的小公子和小公主。大家都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在他們的過分溺愛之下,我們都經不起挫折和磨難。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是不是在父母面前,手曾破了皮,頭碰一下,就會流出眼淚。連這么一點點挫折都經受不起,如果我們處于戰(zhàn)爭中,后果將慘不忍睹!
同學們,讓我們也堅強起來,也勇敢起來吧!其實,逆境可以使人堅強許多。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一
“只要我還活著,能從滿布灰塵的舊窗簾布縫里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樣樂觀、堅強而又令人辛酸的話語出自安妮弗蘭克的筆?!栋材萑沼洝匪皇且徊刻摌嫷男≌f,它是一個女孩最真實的手筆寫下的一部日記,一部感動世界的日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萌生了一種從前閱讀時從未有過的感受,這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寫的一本日記,一本普通的日記,是有怎樣的力量,感動了世界呢?我?guī)е闷媾c期盼進入了這個故事。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她在13歲生日時,得到了一份別致的禮物:一個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她稱她為“吉蒂”,與吉蒂分享心事,當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為了躲過納粹的破害,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里還有同樣患難的其他4個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wèi)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里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xiàn)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著心中不可泯滅的希望。
安妮幾十萬字的日記,就是在這間荷蘭阿姆斯特丹263號的密室中寫成的,對吉蒂這個密友,她毫無隱瞞的坦露,對饑餓的嘲弄,恐懼的傾訴,對于自己的樂觀與一閃而過的悲傷和失望,對愛的渴望,對青春期母女的沖突……對,《安妮日記》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個少女的眼光,觀察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帶來的創(chuàng)傷。
最終,安妮在密室里的八個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關進集中營,安妮和姐姐瑪戈因傳染上斑疹傷寒而悲慘的死去,她沒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雖然長久的閉上了雙眼,而我們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記了,但她的樂觀、勇氣、感恩于愛,長活在億萬世人的心中!
《安妮日記》,它寄托了一個少女的美好愿望,記錄她對自己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二
《安妮日記》里的小主人公安妮·弗蘭克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為什么呢?那就跟我來吧!
《安妮日記》講述的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和人在密室里的真實記錄。安妮原來是居住德國的法蘭克福,由于有外來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從這時開始她把日記本當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且把它取了個名字——吉蔕。也從這時開始,她用她的筆以一個作家的夢想記錄下了在密室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寫下了關于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種種問題。
他們從1942年7月6日躲進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這漫長的25個月里,安妮也用日記恢復了原來的鎮(zhèn)定。雖然她寫的每一篇日記非常簡短,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復自由。
我想:在密室里那么泛味、苦悶,安妮也面對著種種恐懼、不安,可是她怎樣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寫日記來消除這些呢?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記》里的日記很簡短,但是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這本書之所以可以選為世界名著,也因為它的真實和樸素,而也是它的真實、樸素,安妮的堅強自信把我給感動了。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三
看完《安妮日記》,我本來平靜的心情變得此起彼伏,仿佛就有熱浪在我心中翻滾。
《安妮日記》是由出生在德國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粹迫害猶太人期間寫的。安妮一家人和范達恩一家以及一個牙科醫(yī)生迪塞爾在安妮父親辦公樓房的“秘密后屋”里面艱難度過了長達兩年的避難時光。在那么長的時間里,整天都可能會有竊賊和空襲警報、飛機轟炸的驚嚇,讓他們“避難大家庭”里本來文質彬彬的人們都變得敏感、自私并且你爭我吵。但是在這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惡劣環(huán)境里,安妮仍然不屈向上,依舊整天學習,并且寫日記,和世界大戰(zhàn)之前一樣,頑強而堅定地生活著。
安妮給自己的日記本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姬蒂,她把日記本“姬蒂”當作朋友,是她可以傾訴的對象。安妮在日記中記錄了八個人組成的“避難大家庭”在“秘密后屋”里相處的種種細節(jié),并且記錄了自己的感受與思考、自己的喜怒與哀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當時猶太人在納粹迫害下遭受的苦難和殘害,以及當時的人們對世界和平的極度的期盼和渴望。
安妮一直沒有被戰(zhàn)爭、苦難和屈辱擊垮,她還夢想著成為一名作家和記者,盼著有一天能在一個和平的世界里面施展自己的才能,能為人類社會做出一點貢獻。她甚至希望自己即便死后仍然活著。“安妮日記”的后記介紹,16歲的安妮最后還是沒有逃脫納粹的魔爪,病死在貝爾森集中營里。但是她的日記本“姬蒂”幫助她實現(xiàn)了“死后依然活著”的愿望。
我們都和安妮一樣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我們要努力學習、保家衛(wèi)國,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F(xiàn)在的我們在和平年代里衣食無憂,不愁穿戴不愁吃住的,已經是非常幸福了,所以更應該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精彩與美好。我認為,大家都應該去看看這本書,才會懂得現(xiàn)在的生活是那么美好、那么快樂,才會去珍惜我們的生活。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四
初涉《安妮日記》在上個學期,我花了很長時間在這本書上。好奇的我與一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一番心靈上的溝通。
為什么文明不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像蒙大奇一樣,像烏托邦也罷,至少沒有硝煙,沒有戰(zhàn)爭,男女老少其樂融融,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里,怎們就不能呢?是的,或許我覺得可能。因此,我希望,希望時間停止戰(zhàn)爭,希望白色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放下橄欖枝,希望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
看看周圍人,一切都是多么的祥和,盲童也不焦躁了,老人他們嘴上也洋溢著彩虹弧度的微笑。每一樣事物,每一個人,甚至每個微生物都是那么自在,看起來是那么幸福。
讓我們停止戰(zhàn)爭,愛護生命吧,讓和平永遠伴隨我們左右,讓世間沒有那么多痛苦與不幸,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吧!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五
19xx年7月,13歲的安妮和家人為逃離納粹恐怖統(tǒng)治,躲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一間倉庫里,從此展開兩年多的密室生活。19xx年6月12日,13歲的安妮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
剛見到這本書,知道這是二戰(zhàn)期間安妮在密室中寫的日記時,我很驚訝又有些懷疑,不相信在那種環(huán)境下,還會有人靜下心來寫日記??僧斘也殚嗁Y料確認這本日記是真的時,我就感動了,為安妮的勇氣、為她那一顆不懼的心。
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fā)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岸?zhàn)后我想出版一本書,叫做《密室日記》……”“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里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與浪漫情事,并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我日記更豐富的材料。”19xx年4月5日安妮在日記里寫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边@便是安妮那強大的內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并把他們在密室中艱辛的生活和她通過廣播知道的外面納粹殘酷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這些事情,都作為了她日記的材料。那是一種怎樣的樂觀與淡定??!
《安妮日記》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歷史,但卻仍然能給我們帶來啟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難,我們也應該靜下心來,不要因為困難而亂了腳步。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六
安妮是一個善良的女孩,下面小編整理了《安妮。
日記。
》讀后感400字,歡迎閱讀!
我非常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青少版的美繪本《安妮日記》。內容是德國人殺猶太人,一提到這里,我覺得奇怪了,德國人為什么要殺猶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德國納粹覺得日耳曼人是高貴的種族卻沒有應得的財富,猶太人的血統(tǒng)低劣卻掌更多。
我非常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青少版的美繪本《安妮日記》。內容是德國人殺猶太人,一提到這里,我覺得奇怪了,德國人為什么要殺猶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德國納粹覺得日耳曼人是高貴的種族卻沒有應得的財富,猶太人的血統(tǒng)低劣卻掌握了太多的財富。我認為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世界應該是和平的,沒有戰(zhàn)爭的,請不要傷害自己的同類。
日記中的小女孩是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個性率直,同時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見,愛思考,不會輕易受別人影響;她堅強,有毅力,在受到責備和委屈后,仍以微笑面對生活。她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應該向她學習。
去年暑假,我讀了世界名著《安妮日記》這本書,它的作者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安妮·弗蘭克曾被世界人民稱作——永遠的天使。她也是我最崇拜的作家。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十三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窄的空間里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zhàn)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大家為了紀念這位永遠的天使——安妮·弗蘭克,特意拍了《安妮日記》這本書,《安妮日記》這部電影,造了安妮·弗蘭克的紀念館。
安妮·弗蘭克在寫完《安妮日記》這本書后,留下了一句話,她說:“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到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边@句話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一生受用不盡。
這本書令人的淚水流個不停,但卻讓我有了對生命的感悟。
這是一本精妙絕倫的書。由一個年輕的。勇于揭露事實的女孩子所寫。是我所讀過的有關戰(zhàn)爭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中最明智感人的一本書。
安妮。弗蘭克介紹了納粹期間,即荷蘭被德國占領的那兩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個人的各種變化。他們生活在恐懼,與世界隔離以及被監(jiān)禁中,而這些不僅僅來自于外界可怕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也來自于他們自身。這讓我非常真切地體會到戰(zhàn)爭造成的巨大邪惡——人類的精神的墜落。
同時,安妮在日記中尖銳而清晰地寫到了人類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貴的閃光點。盡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恐懼與羞辱,但這些人都沒有放棄。安妮自己的個性在這本書中也被生動地刻畫出來了。她在兩年的時間里快速的成熟起來,在人生至關重要的青春期時改變,那么迅速而艱難。憑借她自身的熱情和智慧。她的聰明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很長的時間里,安妮都在思索著與青少年成長有關的敏感問題。她還寫道了與父母的關系,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以及成長中的問題。
這些就是生活在特殊環(huán)境下的一個少女的思想與感情,她的日記更多地向我們講述了我們自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感到我們與安妮的經歷如此貼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暫的一生以及整個世界里。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七
日記本,隨處可見。
我曾經因為覺得好玩而下定決心開始寫日記,但不到一個月就停止了。安妮的日記本是她13歲的禮物,她從那時就開始寫日記,直到傷寒奪去她的生命為止。
我不知道是因為我的生活平淡如水,家、學校兩點一線,每天往往復復,還是因為安妮的生活發(fā)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使她不得不把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記錄下來。安妮過的是隱蔽式的生活,但她的日記中記錄的卻幾乎是密室外發(fā)生的事。我不想知道安妮是怎么知道的,我甚至在想,如果安妮一直不去了解這些事,或許她就更會像一個普通的少女。
但我清楚的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在二戰(zhàn)時,猶太人是被排斥的,被認為是出賣耶穌的人。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尊,當你的自尊、你整個家族的自尊被別人踐踏在腳下時,那種憤怒、那種不甘,那種拼了命都要和對方爭個你死我活的情緒,從安妮的日記中就能感受到,但我卻遲遲不能完全體會。
這種痛,沒有經歷過,又有誰會知道,會去關心?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八
可惡的納粹,竟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無可比擬的優(yōu)秀種族!殘酷地掠人國土、屠戮生命、踐踏靈魂,甚至連孩子都不放過,這就是優(yōu)秀種族之所為!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
納粹的無道,殘酷地剪斷了安妮充滿幻想的翅膀,花季年華的她再也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帶著無比的恐懼和遺憾化作煙塵。
我不得不開始思考,戰(zhàn)爭到底有什么意義?人為什么無法和平相處?為什么直至現(xiàn)在戰(zhàn)爭的硝煙仍然存在?我絞盡腦汁,卻無法作出解釋來說服自己?;蛟S是人的欲望吧!倘若沒有人性中的野心勃勃,你爭我奪,天空將會無比蔚藍。
這些深奧的問題使我窒息。人類歷史上血與火的戰(zhàn)爭屢屢爆發(fā),鮮血讓歷史變得沉重。到底是誰的錯?領袖?我無法判斷。但我深知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和平的人,正在那里慵懶地躺著,睜著朦朧的雙眼窺視著,我相信他有一天定會覺醒,站出來,用犀利的目光盯著“戰(zhàn)爭,刺穿他,成為世界的主宰。我堅信,世界有朝一日定會鑄劍為犁,消滅戰(zhàn)爭,讓硝煙徹底消失,世界再不會有安妮似的悲劇,和平將綻放迷人光彩。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十九
前些天,我在書攤上買了一本《安妮日記》,回家后就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其中,我被安妮憤怒地吶喊和痛苦的掙扎深深地震撼了。
他們不準出現(xiàn)在公共場合,不許使用交通工具,還必須佩帶小黃星。在后屋里,安妮的日子也不好過:首先,她只能吃過期腐爛的食物。因為她在不斷長大,所以衣服都逐漸小了,令她苦不堪言。更糟糕的是,長久不進行戶外鍛煉的她手腳開始僵硬和麻木。她曾在夜晚偷偷仰望星空,希望能早日獲得自由。她對未來充滿希望。可命運并沒有向她伸出橄欖枝。
1944年,因有人告密安妮全家及親友被捕,1945年3月初,安妮帶著遺憾因病死在集中營。只有安妮父親一人活了下來。他回到荷蘭,找到了安妮的日記,并將它出版,從而使日記留了下來。使我們能從她的日記當中了解到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了多么大的創(chuàng)傷。
比起安妮那是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和平和諧的社會,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和滿足啊!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時光,學習安妮刻苦,堅強的精神,好好學習,樂觀向上,強身健體,長大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二十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安妮日記》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安妮短暫的一生,從那天下著淅瀝瀝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門,走向那個讓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開始了,但同時也注定了她命運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但是她留給我們的作品卻讓我們深刻的記住了,這是個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輕生命,卻正如她日記里寫的那樣“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記錄了仿佛發(fā)生在一個美麗天使身上的故事。記住了一個天使一樣的少女,踏著凡間的塵埃,撫摸著戰(zhàn)爭的傷口,在痛苦和絕望的世界里種下星星點點的種子,漫浸希望的火種,灌注勃發(fā)的力量,儲蓄著對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設想,對于未來世界的無限展望和期許。靜靜地躺在那本泛黃的日記里,淌在后人對于這段歲月無盡的沉思里。
讀完了全本書,我有很多的感嘆,為這個美麗感性的女孩。同時也深深觸動了內心的和平,珍視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fā)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郁,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xiàn)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向往和祝愿,對戰(zhàn)爭、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zhàn)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著人心。她在見證著戰(zhàn)爭與迫害。1947年,幸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fā)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薄白呷胧澜纾瑸槿祟惐M一份力量?!?BR> 戰(zhàn)爭是一個令人聽到會感到毛骨悚然的詞。
戰(zhàn)爭讓《柑橘與檸檬啊》的小托失去了他的哥哥,戰(zhàn)爭同樣也讓安妮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她如花般年輕的生命。
戰(zhàn)爭是無情的、痛苦的、絕望的,可是安妮面對戰(zhàn)爭依然存有的那顆樂觀的心如同星星的火種散落到每一個角落,溫暖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隱匿終日不見天日的生活、發(fā)了芽變黑的土豆午餐、寂寞難熬的時間、沒日沒夜的擔驚受怕讓每一個生活在小密室里人都給弄得神經兮兮的。雖然安妮同樣也感受到不安、恐懼,可是她卻用一顆樂觀的心去泰然處之,她常常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隱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開端。”。她的心靈一直保持著平靜與真摯,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去領略生活、感悟大自然、擁抱美麗的世界,她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記者并且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為全人類做出貢獻。一個如此天真浪漫樂觀的猶太小女孩,她的存在讓人在黑暗時看到燈光,在寒冷時感受到暖陽的溫暖。
可是戰(zhàn)爭是如此的殘酷,它毫無猶豫地帶走了安妮鮮活的生命。她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每當我想再次翻看《安妮日記》時,可是只要一想起戰(zhàn)爭所帶的悲劇、帶來的傷痛,顫動的雙手卻再也無法翻動書本,久久地停滯在書的頁角。唯有再次想起安妮所說的:“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那句話時,安妮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邊,她那嬌小的身影似乎再一次的在我腦海里浮現(xiàn),她那樂觀的精神又再一次地鼓舞著我繼續(xù)前進。
戰(zhàn)爭是寒冷的,可是安妮的存在讓戰(zhàn)爭不再那么的冰冷……。
后來,安妮被抓到了集中營,但是她依然是那樣的樂觀,那樣的充滿希望……但是,在安妮16歲生日的前3個月,她卻去世了,帶著絕望……不,帶著那么一定點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
戰(zhàn)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蛟S,在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后,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
一本好書不在于詞組有多么華麗優(yōu)美,而是在樸實的語言中讓你看到了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
生命,本來就是一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我們一直在心安理得地接受著生命帶來的快樂,盡情揮霍這這寶貴的分分秒秒。如果有一天,我們意識到生命的珍貴,也許我們就會虔誠地、帶著感恩的心來感受這個世界。
《安妮日記》是二戰(zhàn)期間一位受納粹迫害的猶太少女的戰(zhàn)爭生活記錄。在兩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記錄了對家庭成員的感受、與密室伙伴的相處、對愛情與戰(zhàn)爭的看法以及對大自然的向往,一個成長期少女求知的過程與自我意識的覺醒讓這本戰(zhàn)時日記閃耀著熠熠光輝,一個早已歷經世事的成年人都要為之感動。
安妮日記記錄了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但是從她的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成長,她的感悟,她的反思。從她的眼中看到了世界的樣子,看到了法西斯的壓迫,看到了熱心幫助他們的荷蘭人,也看到了即使生活在在危險之中也仍然樂觀向上的家庭。磕磕絆絆,爭爭吵吵,他們仍然快樂地生活著。
密室中除安妮一家外,還有其友人凡·丹一家以及后來同住的牙醫(yī)迪塞爾先生。安妮在密室里最小,難免要跟這些大人發(fā)生矛盾,安妮在日記中記錄了兩個家庭之間因為食物、生活習慣的爭吵,大人之間談論政治與生活的言論,在這些平常的相處中安妮只有在日記里才能談論對他們的看法,這個小大人對大人的態(tài)度可真有自己的意見。對于威脅他們生命的戰(zhàn)爭,每次密室險些被陌生人發(fā)現(xiàn),每次外面槍林彈雨的聲音持續(xù)不斷,安妮與其他密室成員都陷入了驚恐,而安妮也深刻地體會了死亡的威脅。當安妮看到窗外的猶太小孩,心中愧疚難當,這種“發(fā)現(xiàn)”仿佛是一種“舉報”。在恐懼之外,安妮也在認真思考戰(zhàn)爭問題。
也許這就是生活最純粹的意義,拋開一切地物質,名譽,權利,最后只剩自己內心的初衷。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著富裕安寧的生活。
從1933年法西斯證券執(zhí)政后,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占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
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里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們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
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fā)現(xiàn),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xiàn)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zhàn)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fā)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
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二十一
一本好書不在于詞組有多么華麗優(yōu)美,而是在樸實的語言中讓你看到了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
生命,本來就是一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我們一直在心安理得地接受著生命帶來的快樂,盡情揮霍這這寶貴的分分秒秒。如果有一天,我們意識到生命的珍貴,也許我們就會虔誠地、帶著感恩的心來感受這個世界。
《安妮日記》是二戰(zhàn)期間一位受納粹迫害的猶太少女的戰(zhàn)爭生活記錄。在兩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記錄了對家庭成員的感受、與密室伙伴的相處、對愛情與戰(zhàn)爭的看法以及對大自然的向往,一個成長期少女求知的過程與自我意識的覺醒讓這本戰(zhàn)時日記閃耀著熠熠光輝,一個早已歷經世事的成年人都要為之感動。
安妮日記記錄了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但是從她的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成長,她的感悟,她的反思。從她的眼中看到了世界的樣子,看到了法西斯的壓迫,看到了熱心幫助他們的荷蘭人,也看到了即使生活在在危險之中也仍然樂觀向上的家庭。磕磕絆絆,爭爭吵吵,他們仍然快樂地生活著。
密室中除安妮一家外,還有其友人凡·丹一家以及后來同住的牙醫(yī)迪塞爾先生。安妮在密室里最小,難免要跟這些大人發(fā)生矛盾,安妮在日記中記錄了兩個家庭之間因為食物、生活習慣的爭吵,大人之間談論政治與生活的言論,在這些平常的相處中安妮只有在日記里才能談論對他們的看法,這個小大人對大人的態(tài)度可真有自己的意見。對于威脅他們生命的戰(zhàn)爭,每次密室險些被陌生人發(fā)現(xiàn),每次外面槍林彈雨的聲音持續(xù)不斷,安妮與其他密室成員都陷入了驚恐,而安妮也深刻地體會了死亡的威脅。當安妮看到窗外的猶太小孩,心中愧疚難當,這種“發(fā)現(xiàn)”仿佛是一種“舉報”。在恐懼之外,安妮也在認真思考戰(zhàn)爭問題。
也許這就是生活最純粹的意義,拋開一切地物質,名譽,權利,最后只剩自己內心的初衷。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二十二
常常有猶太人被抓,有時會看到火光,有時會聽到槍聲,還有時會發(fā)生襲擊。
連安妮一共有8個藏匿者,是安妮、安妮的爸爸、安妮的'媽媽、范丹先生、范丹太太、瑪戈特、彼得,他們在1944年8月4日上午10點至10點30分之間被捕,沒過多久,庫格勒和克萊曼也被捕了,只有米普和貝普沒有捕到(這些是我從后記中知道的)。
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來,把安妮的日記編成了《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中另我最感人的一段是:安妮生前曾經說過:“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繼續(xù)活著。”她的愿望實現(xiàn)了。這個堅強的猶太小姑娘同她的作品一起長存不朽。
我相信,大家讀完以后也會覺得安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安妮日記第三章讀后感篇二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小的空間里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zhàn)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讓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們都表現(xiàn)出畏懼的情感。而她,卻依然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對愛情充滿了向往。書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學習是最好的狀態(tài)。啊,我們真的應該效仿她思想。
1944年8月,因為有人告密,隱匿的8個人被捕并關進了集中營。到戰(zhàn)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費蘭克一人得以還生。為此,在很長一段的時間里,費蘭克先生曾經十分消沉。后在周圍友人的幫助下,他最終鼓起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勇氣。他后半生致力于宣傳安妮的日記,希望能完成女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對世界作出貢獻的人”的愿望。也就是現(xiàn)在我看到的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戰(zhàn)爭的殘酷,它簡直是一輪太陽,燦爛千陽,照耀我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