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工作還是學(xué)習(xí),總結(jié)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效率和質(zhì)量。如何運用邏輯和結(jié)構(gòu)來組織一篇有條理的總結(jié)?總結(jié)范文中的精彩觀點和獨到見解,能夠幫助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一
看完了妻子給我借回來的王躍文先生寫于20xx年的《大清相國》,因為書中的主人翁是山西300年前非常著名的入仕53年、歷任經(jīng)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的陳廷敬,我又于20xx年去參觀過他家的私宅皇城相府,所以看完一半時就迫不及待地寫了一篇《大清相國讀中感》,上周全部讀完后,頓時覺得醍醐灌頂,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對人生也突然有了好多新的認知和看法。看看當今官場,一個個落馬的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有德無才或有才無德者比比皆是,但能做到像陳廷敬那樣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很好地把握"等、忍、穩(wěn)、狠、隱"的幾乎少之又少。全書的內(nèi)容其實就是圍著"等、忍、穩(wěn)、狠、隱"五個字展開的。
"等"——即厚積薄發(fā),相機而動。陳廷敬的老師、山西老鄉(xiāng)衛(wèi)向東大人告老還鄉(xiāng)之時送給陳廷敬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等".結(jié)合當時的形勢和陳廷敬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其實我們不難理解。陳廷敬作為當時的青年才俊,可謂少年得志,在學(xué)業(yè)上一路高歌猛進,深受皇帝欣賞。但是,當時的制度環(huán)境下,就是中了進士,也得在翰林院繼續(xù)學(xué)習(xí)幾年。此時,如果陳廷敬守不住清貧、耐不住寂寞,過于急功近利的話,那估計也不會有后期的發(fā)展。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領(lǐng)導(dǎo)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在得意之時千萬不能忘形,在機會不好時也千萬不要強求,而要充分利用等待的這段時間,加強學(xué)習(xí),從而做到厚積薄發(fā)、相機而動,等到機會到來的時候我們早已做好準備。
"忍"——即心胸豁達,顧全大局。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陳廷敬的老丈人李祖望老先生送他一個"忍"字大概就是要告訴他這個道理。事實上,陳廷敬在日后的為人處事過程中也是這么做的。官做得越大,他理解得越深。高士奇屢次拿假的古玩、字畫哄騙皇上,他雖心知肚明,但考慮到對國家、對君王不會有什么大害,就一直沒有揭穿。像這樣的例子書中還有很多。"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身在官場,特別是身處陳廷敬這樣的高位,天天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活動,如果不能做到一個"忍"字,今天參這個,明天參那個,四面樹敵,那最終等待他的恐怕也只能是殺頭或流放。就算你再忠,皇上恐怕也愛莫能助。因為,"一把手"得顧全大局,很多時候他得綜合考慮、綜合權(quán)衡。泱泱大國,穩(wěn)定與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作為干部,特別是領(lǐng)導(dǎo)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以大局為重,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宰相肚里能撐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穩(wěn)"——即遇事沉著,處事嚴謹。"穩(wěn)"并不是說該說的話不說,該做的事不做,而是在說話與做事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處事原則,不能毫無主見、人云亦云。山西鄉(xiāng)試,當學(xué)子們因考場腐敗而怒砸孔子像的時候,陳廷敬就感覺到了其中的不妥而未盲目參與;了解到老友張汧想帶暗藏機關(guān)的硯臺上考場,他極力勸阻,勸阻不成,就暗中拿走了機關(guān)中所藏之物,不但維護了張汧的面子,也暗中救了老友一命;山東奏報全省糧食豐收,群眾為感激皇恩,自愿捐建龍亭,正當康熙皇帝欲全國推廣的時候,陳廷敬卻提出了"大凡提群眾自愿者未必真實"的觀點,后經(jīng)查核果然發(fā)現(xiàn)問題,避免了一次全國性的決策失誤。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包括身在官場中的他從不輕易站隊等,無不體現(xiàn)了他的老成、智慧與穩(wěn)重。當然,穩(wěn)重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在豐富的實踐中加以歷練,經(jīng)歷多了自然也就成熟了。我想這也是為什么當前用干部要注重干部基層工作經(jīng)歷、多崗位鍛煉的重要原因吧!
"狠"——即意志堅定,行為果斷。一旦看準了,就得堅持不懈。遇山開路,遇河架橋。這才是英雄當有的氣魄與擔當。陳廷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后期康熙南巡期間,在幕后組織的那場連環(huán)參,皇上身邊的大臣彼此間幾乎被參了個遍,包括太子也未能幸免,但誰能想到幕后的指使者和組織者卻是這個老謀深算的陳相國。對于"狠",可能我們理解起來會有所偏差,總認為這樣做似乎不太地道,有點背后捅刀子的味道。但實際上,我理解這恰恰體現(xiàn)了一個官員的執(zhí)行力,有了前期的"穩(wěn)",必須要有后期的"狠",它體現(xiàn)的恰恰是一種敢于擔當、勇于碰硬的膽量和一往無前、一抓到底的氣魄。
"隱"——即審時度勢,急流勇退。能夠在風(fēng)華正茂的年齡不斷追求、積極向上,成就一番事業(yè),固然令人欣喜;人到暮年,能夠?qū)彆r度勢、急流勇退,愉快地將接力棒交給后人,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其實說實話,書中的明珠大人同樣是一個比較厲害的人物,他的智、他的謀絲毫不遜于陳廷敬,但他在"隱"字上的功力卻顯然比陳廷敬差了很多,位高權(quán)重卻不能正確定位,終于落得一個老來深陷圇圄的下場。反而,陳廷敬70高齡時的裝聾賣傻讓他得到了一個完美的收場。身在官場,善始者未必能善終,如何把握好一個度,掛好前進擋,踩好急剎車,確實是當前很多官員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二
最近抽空閱讀了王躍文先生的長篇歷史小說《大清相國》一書,讀后放下厚厚地這本小說,心情很是有一種沖動的欲望。沖動的是我很景仰這樣的作家這樣的水平,因為他寫出了那個時代的權(quán)利和官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和猥瑣,以及為官為人為文為事的紛紜復(fù)雜。
《大清相國》塑造了以陳廷敬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個特定歷史境遇中官場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為的艱難選擇,再現(xiàn)三百多年前的官場風(fēng)云。當然這是一篇官場顯形記的真實寫照。我想,我作為一名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我為什么不能夠?qū)懗鲞@樣的作品呢?因為我太浮躁和年輕了。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靜下心來創(chuàng)作的時間,沒有這樣深厚的歷史知識和駕馭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的能力。所以才沒有能夠?qū)懗鲞@樣偉大的宏篇巨著。
先從王躍文說起吧!王躍文,男,湖南省溆浦縣人。出版有長篇小說《國畫》、《梅次故事》、《西州月》、《亡魂鳥》、《龍票》,中篇小說集《漫天蘆花》、《官場春秋》、《沒這回事》,短篇小說集《天氣不好》,隨筆散文集《有人騙你》、《胡思亂想的日子》等?,F(xiàn)任職于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王躍文是以寫官場而成名,這篇寫的還是官場,不過是從現(xiàn)實的官場寫到了歷史的官場,《大清相國》以清朝康熙時代的名相陳廷敬為敘述主人公,再現(xiàn)了康熙皇帝當政的五十年間清代官場的人生百態(tài)。王躍文以一部《國畫》沖入文壇迄今十余年,此后他便以寫當代官場生活而著稱起來。雖然中國遍地官場,當代中國其他不同類型的作者及其作品也都會程度不同地涉及到官場生活,但似乎都不如王躍文來得地道來得徹底。如果可以做一些庸俗但并不夸張的比較,那么,王躍文之于“官場小說”,大約等同于金庸之于武俠,瓊瑤之于“言情”,二月河之于“帝王系列”……其地位不可謂不顯赫。
據(jù)很多書評,說《大清相國》不能算是很嚴格的歷史小說。但是我認為應(yīng)該算是歸屬歷史類的小說。盡管在文學(xué)分類上很難確切地定義歷史小說的邊界,但是考諸《東周列國志》以及河南省的著名作家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創(chuàng)作,還是可以大概知道,在遵循歷史線索、敘述歷史情節(jié)、描寫歷史人物等方面,歷史小說更為偏重對歷史事實的尊重和依賴。歷史寫作所看重所感興趣的事實,并不一定就是小說的事實。比如圍繞康熙去世雍正即位這個歷史事件所發(fā)生的種。種,史學(xué)家肯定會在歷史事實的考訂上正本清源斤斤計較,而一個小說家管不了那么多,或者說他沒有義務(wù)管那么多。所以在《大清相國》里面,王躍文對敘述歷史并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一個人及其官場生涯的成功秘訣。
陳廷敬遭逢滿清盛世,順治、康熙兩帝都是對滿清政權(quán)長治久安貢獻巨大的有為的君王。順治入關(guān)后奠定了清朝的基本國策,完成了從“馬上得天下”到“馬下治之”的轉(zhuǎn)型,康熙平三藩、穩(wěn)西藏、收臺灣、平定準噶爾,文治武功卓然,但縱然如此,他們?nèi)匀粺o法戰(zhàn)勝“官場”。
“等、穩(wěn)、忍、狠、隱”,是陳廷敬官場折沖的五字真經(jīng)。也是時下社會上有些為官者流行的潛規(guī)則和游戲規(guī)則一樣。是對世風(fēng)日下的貶低。小說寫主人翁陳廷敬靠了這個,陳廷敬熬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并且“修成正果”:君王高深莫測,官場風(fēng)流云轉(zhuǎn),他目送了明珠、索額圖、徐乾學(xué)、高士奇等等超級演員的登臺與下場,自己總算是善始善終了。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會從負面的意義上去看待這五個字,對此我能夠理解。但我同時還想說,脂硯齋讀《紅樓夢》有“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钡淖敌钠?,事實上,陳廷敬的“官場五字經(jīng)”也可作如是觀!他用了自己的一生,耗費了青春、理想和志向,也耗費了所有的心機所得到的這五個字的真正的核心精神,一言以蔽之曰無非是兩個字:“自保”。
為了這五個字,王躍文寫了將近50萬字,陳廷敬用了整整一生,中國歷史則用了兩千年。與此相比,我不可能說得更多。這里我只說一個等字。等,正面理解是為了能做事而等待機會,但在理論上完全有可能什么都等不到,正所謂“青春作賦,皓首窮經(jīng)”,一個人的一生就這么白白地消耗掉了。假設(shè)一個社會結(jié)構(gòu)導(dǎo)致它的社會成員做人的成本如此之高,那么你除了鍛煉好身體之外,能夠做的事情就實在有限了。不做事就不犯錯或者少犯錯,這個結(jié)論的另一面則是那些“逞匹夫之勇”的壯士魯莽行事,最后通常是死無葬身之地。當然,你還可以說假話、虛與委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是這跟死掉區(qū)別并不很大。
陳廷敬從二十歲考上進士起,在朝廷做了五十年官,深得康熙皇帝的賞識,善始善終地走完了自己的官宦歷程。康熙是古代一位開明君主,為社稷黎民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他幾十年間重用陳廷敬,并高度贊譽陳廷敬是“寬大老成,幾近完人”,可以想見,陳廷敬在康熙皇帝身邊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有意思的是,這么一個被康熙皇帝看重的大官,卻在過去大量的清宮戲中不見蹤影。那些任意刪改歷史的戲說作品可以不去說它,只是像類似于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等一些比較嚴格遵循歷史真相的歷史小說也讓陳廷敬從康熙的身邊消失,卻讓我覺得有幾分奇怪。二月河本人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后來解釋說,當時他創(chuàng)作時匆匆瀏覽清史資料,只記重要人物,也就把陳廷敬給忽略了。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悖論,一個被皇帝重用了幾十年的、占據(jù)著朝廷重要位置的大官,卻在一個對歷史相當熟悉的、致力于清宮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作家心目中不是一個“重要人物”。
王躍文對這位清代的大官產(chǎn)生興趣,我猜想一定是他發(fā)現(xiàn)這個悖論折射在陳廷敬身上的光斑,他想通過這些光斑追溯到傳統(tǒng)政治權(quán)力機制和官吏文化的本質(zhì)特征。因此我認為千萬不要把《大清相國》當成一本為一名清官、好官樹碑立傳、歌功頌德的書來讀。陳廷敬生活和為官的康熙年代是一個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的年代,是我們所說的“盛世”,這大概就是出現(xiàn)以上悖論的重要原因。盛世不會像亂世那樣充滿動蕩,充滿變數(shù),充滿危機,盛世經(jīng)歷了亂世的大破壞之后逐步建立起社會的秩序,當然更包括官場的秩序。對于一名身處權(quán)重的朝廷官員來說,他所要做的就是維持秩序的良好運行。這樣的工作看上去就沒有那些企圖破壞這一秩序的貪官、壞官那樣富有戲劇性和故事性,但其重要性則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中國古代的政治秩序建立在封建帝王專制的基礎(chǔ)之上,這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秩序,甚至帝王的一個噴嚏都會讓其四分五裂,這就需要有人比帝王更加智慧,能夠牽著帝王的思路朝著秩序演進的方向發(fā)展。陳廷敬應(yīng)該就是這樣一位智慧的大官。
王躍文在《大清相國》中形象地描述了這樣一種維持秩序的工作是何等的艱難和微妙,它不僅需要智慧也需要人格的保證。陳廷敬在入仕之前,衛(wèi)向書大人就教他做官秘訣的一個字:等,陳廷敬的義父則送他一個字:忍。等和忍顯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消極地求生存,而是一個敬畏秩序愿意遵循秩序的人對待秩序的靈活方式。小說通過一系列生動細節(jié)描述了陳廷敬是如何在等和忍的過程中抓住秩序中的最佳機遇的,在與明珠、高士奇、索額圖、徐乾學(xué)等一批貪官污吏的周旋爭斗中不僅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也維護了秩序的正常運行,更重要的是,他以此方式頑強地影響了康熙皇帝的決策。
小說基本上圍繞著官員之間的爭寵、爭權(quán)、爭利而展開,閱讀中我始終排遣不開“權(quán)術(shù)”這個詞?!洞笄逑鄧纷屛腋鼒孕胚@一點:在中國這種政治專制的機制下,權(quán)術(shù)應(yīng)該是一個中性詞。在秩序良好的盛世年代,同樣少不了權(quán)術(shù),無論好官壞官還是清官貪官,都在秩序的平臺上通過各自的權(quán)術(shù)斗智斗勇。陳廷敬也許可以說是一名大贏家。但權(quán)術(shù)說到底只是秩序制衡的手段,從制衡的角度看,就沒有真正的贏家,所以陳廷敬盡管在他晚年借別人之手巧妙地“參”掉了他的幾個對手,被康熙呼為“老相國”,但此刻的他也悟到了自己的危險,裝成耳聾而獲準解職回鄉(xiāng)。所以在陳廷敬的官場秘訣中必須加上一個“隱”字。也就是說,盡管陳廷敬一生在為秩序的良好運行而努力,但他本人也處在秩序制衡的漩渦中,秩序不在乎你是清官還是貪官,而在乎你是否滿足了專制的意志。
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對于富有現(xiàn)實精神的王躍文作家來說更是如此。是值得我們這些小作家學(xué)習(xí)的。當然,事實上,我也可以把《大清相國》理解為王躍文以現(xiàn)實官場的經(jīng)驗去回望官場的歷史場景。因此,我在閱讀這部小說時,一點也不會感到陌生。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當今聯(lián)想今天的社會應(yīng)該杜絕這種偽的東西。講究和諧社會應(yīng)該有和諧的積極的人生以及為官的正直,為民的謀利。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三
近日,看歷史小說《大清相國》,其中有一段我印象非常深刻,云南巡撫王繼文如期如數(shù)征收餉銀、餉糧,速度及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其它的省份,康熙皇帝十分高興,要封賞,可當時的陳廷敬卻說:“臣以為,國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愛護百姓。如果只顧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臣說這話并非評說王繼文。”康熙這時非常不高興,覺得陳廷敬和王繼文有過節(jié),陳廷敬是故意詆毀王繼文。而事實證明,王繼文為了升遷,耍了陰招,他把省里國庫的銀子充當餉銀及時上交,并不按國家政策收稅私自許諾減免了百姓商人應(yīng)交的稅賦,這樣一來,在康熙那里覺得他是一個能及時征收稅賦有才干的官員,在百姓商人眼里他又是一個減免稅賦的青天大老爺、大好人,這種不向百姓收稅賦、挪用庫銀辦協(xié)餉只顧眼前利益的事情,雖然會讓王繼文得到一時之利,讓地方群眾感恩戴德,讓皇帝欣賞提拔重用并博得青天大老爺?shù)暮霉俾?,但是長此以往,害處極大。原因在于,其他省份看到王繼文通過這種方式升遷,必定也會糊弄康熙,國庫的虧空必定會越積越大,到最后,損害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地方的利益,一任一任的惡性循環(huán)下去,給這個地方留下的就是一堆亂攤子,到時就誰也不好處理,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裝糊涂,這樣日積月累到紙包不住火的時候就會“崩盤”,長此以往最終吃虧的還是群眾。到最后,就會出現(xiàn)官逼民反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國家就離改朝換代不遠了。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還不在此,當陳廷敬押著王繼文要離開云南的時候,那么多的群眾擁上街頭,哭著喊著不讓王繼文離開,并這樣對陳廷敬說道:“你就是欽差嗎?你憑什么要抓走我們的父母官?王大人可是云南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好官哪!”可以說,這種場景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為官者誰不希望在離任時是這種場景!如果不明就里,只看表面,王繼文就是傳頌千古的好官,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王繼文糊弄了皇帝,糊弄了群眾,可見只看眼前的場景往往是不真實的,對于官員的評價真是要向陳廷敬學(xué)習(xí),從細處入手,從深處挖掘,才能真正找到這個地方官員為政的好壞。
古今的官場果然都能夠引誘人們?nèi)ヌ骄浚驗閷嵲谟泻芏嗪芏嘤腥さ娜撕褪?,只是到了筆下,到了書中,人也變了,事也變了,要么更加有趣,要么更加險惡,真的如何,誰還去管他。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四
近日借出差深圳的機會,終于把《大清相國》第二遍閱讀完成了。
近兩年刻意讓自己多讀一些書,充實自己,讀了一些書,但是讀完之后沒有寫下感想,久了之后也忘了讀過了什么,因此,想以本書作為一個開端,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xí)慣。
這些年來,除了《曾國潘》外,這是第二本我讀了兩次的書。第一次閱讀是的11月,第二次閱讀是今年的七八月份。時隔一年九個月的時間,第二次閱讀的感受確實更加深刻,與內(nèi)容熟悉有關(guān),也與中間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
本書講述的是主人翁陳廷敬的故事,陳廷敬原名陳敬,順治十五年陳敬會試點了會員,順治帝賜字廷,因此改名陳廷敬。本書講述陳廷敬在官場的起起落落,從一個普通書生變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期間遭受各種陷害、排擠和刁難,幾次成為皇上權(quán)力游戲中的犧牲品,但最后都能化險為夷,從一個滿腔熱血的憤青變成了城府幽深、處事圓滑的老相國,叫人感嘆。
一直在想,讀書筆記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一些感想比較零散,不知道該怎么組織起來,后來決定,就以主人翁陳廷敬信奉的五字訣作為主線進行闡述吧:等,忍,穩(wěn),狠,隱。
等
這個“等”字,是陳廷敬的恩師衛(wèi)向書傳授的。陳廷敬的仕途坎坷,是從公務(wù)員考試就開始了,真是命途多舛。鄉(xiāng)試就被人抓進了冤獄,會試又因陰差陽錯聽到了不該聽的事情,卷入了科場貪污案,被陷害殺人,雖然最后都轉(zhuǎn)危為安,但是心臟不好的真承受不了,好不容易剩點血底熬到殿試,本來屬于他的狀元卻被安排給了別人。這樣還沒結(jié)束,因為科場貪污案莊親王的兒子為問斬,莊親王懷恨在心,按時索尼和鰲拜設(shè)計借刀殺了衛(wèi)向書、陳廷敬和明珠,陳廷敬差點又在鬼門關(guān)走了一圈?;噬蠟榱似较⑹聭B(tài),又不想任王爺肆意妄為,只能暫時犧牲時任左都御史(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長職務(wù))的衛(wèi)向書,讓他回家休養(yǎng),保住了陳廷敬和明珠。
在衛(wèi)向書準備離京回鄉(xiāng)時,陳廷敬前來送行。衛(wèi)向書借機向陳廷敬說了鄉(xiāng)試時救他出冤獄的前因后果以及不點他狀元的原因,同時,也向他傳授了一個“等”字。衛(wèi)向書告訴陳廷敬,宦海沉浮難料,他少年得志并不是好事,宦海無涯,要慢慢熬。
這個“等”字,其實就是想告訴陳廷敬,你確實能力很強,但是少年得志并不是好事,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太過出眾,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官場復(fù)雜,并不是簡簡單單地有能力者居之,展示出過于強大潛力的人,容易被人扼殺在搖籃里,空有能力,沒了性命也是空。所以,要經(jīng)得起耐心等待,不要過于心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看清了環(huán)境和敵人,看準了時機再發(fā)作,會更加安全。衛(wèi)向書為官幾十年,看得比較透徹,可惜以陳廷敬的閱歷是很難去理解的。
這個等字,在現(xiàn)在的職場依然十分實用。我并沒有去過很多公司,但是我確信,許多公司現(xiàn)在身居高位的人,都不是最有能力的人,而是最有耐心“等”的人。因為經(jīng)得起等,許多內(nèi)部原來的競爭對手,都已經(jīng)離職了,最后機會來臨時,就是那個等了最久、資歷最深的人上位?;蛟S許多人會對此覺得不齒,以前我也這么認為,但是現(xiàn)在我覺得,經(jīng)得起等,其實也是一種能力。等的過程會遇到很多事情,等不是簡單地站著不動,而是一邊解決遇到的事情,一邊保證自己能安全地活下去,這也并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我的領(lǐng)導(dǎo)也曾跟我說過要有耐心等,當時的我是不能理解的,現(xiàn)在漸漸有點懂了。
忍
“忍”字是陳廷敬的岳父李祖望教給他的。也就在衛(wèi)向書離京不就之后的一次閑聊當中,李老先生對自己的女婿說道:“少年得志自是可喜,但隱憂亦在,須得時時警醒。盯著你的人多,少不得招來嫉妒,反是禍害。官場上沒有一番歷練,難成大器。所謂歷練,即是經(jīng)事見世,乍看起來就是熬日子。世人常說任勞任怨,想您二位都不是疏懶之人,任勞是不怕的,要緊的是能夠任怨。那就得有忍功啊!”
好一個任勞又任怨。衛(wèi)向書看來是深諳此道,在皇帝犧牲他來平衡與王爺之間的關(guān)系時,他也坦然接受,看來就是十分任怨。
職場上存在很多政治,就像宮廷的政治。我們很多人都很吃苦耐勞,但是卻很難受得委屈,尤其是冤屈。許多人和我以前一樣,認為很多事情都有是非黑白清清楚楚,是我的責(zé)任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該是我來承擔,當然這個認知是沒有錯的,但是更高層的管理者考慮的不僅僅是責(zé)任歸屬問題而已,有時更多地是考慮效率、結(jié)果影響這些因素,所謂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有時候是誰的責(zé)任就變得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事情能夠順利地解決。
我覺得這個有點難以被現(xiàn)在的人接受,尤其是一些自認為有個性的年輕人。
穩(wěn)
穩(wěn),即交人要穩(wěn),辦事要穩(wěn),看風(fēng)向尤其要穩(wěn)。受了恩師和岳父的等字和忍字,陳廷敬在官場又走了十幾年,漸漸地自己又悟出了一個“穩(wěn)”字。陳廷敬不站隊,不結(jié)黨營私,辦事查案也求以真實的證據(jù)還原事實的真相。但是像他在查山東巡撫富倫時,雖然查出了罪證,但是他知道由于富倫的母親就是皇帝的奶娘,皇帝并不想動富倫,因此陳廷敬把所有罪名都安在了富倫的師爺身上,還讓富倫自己寫奏折認錯,還教他呈上賦稅的新法以及革除國家義糧下發(fā)的弊病將功抵過,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因為他看清楚了風(fēng)向。再有就是之后的鑄錢案,陳廷敬查明了真相后,深知皇帝目的只是希望能夠解決鑄錢的問題,并不想真的去追究誰的責(zé)任,因為涉案人員大多已官至高位,國家不可能一下子處置那么多大臣,因此陳廷敬也只是重點解決鑄錢的問題,同時幫皇帝找了幾個替罪羔羊了結(jié)了案件。再來看明珠的慘淡收場,可以說明珠和陳廷敬是一路一起成長起來的,只是明珠要更加順利一些。順治駕崩之后,康熙即位,明珠得以扶搖直上,位極人臣,皇帝十分信任。陳廷敬一路深知明珠的底細,卻是等到了幾十年后才去參明珠令其失去官職。陳廷敬為什么敢參明珠?首先他進講《君子小人章》試探皇帝的意思,認為時機到了。否則,他亦不敢貿(mào)然行動,畢竟,在過去過于直言已經(jīng)多次讓皇帝惱怒于他了??梢钥吹?,在不斷地歷練之后,陳廷敬變成更加老謀深算,更加地穩(wěn)了。
同樣的,我們深知每家公司都存在很多問題,和很多有問題的人。但是,很多時候這些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因為決策層不想那么快去解決,或者是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優(yōu)先解決。做為中層管理者,要懂得揣摩這種心思,了解怎么既能解決問題,又能避免讓決策層難堪,解決問題才是目的,不要為了整人而做事。
狠
一個人狠,很多時候是被逼出來的,陳廷敬就是這樣,各種機緣巧合,逼出了他的狠。有一年康熙決定南巡,派陳廷敬先行暗訪地方是否借機巧立名目苛捐雜稅或鋪張浪費。陳廷敬果然又暗訪出了一系列案件,牽涉人數(shù)多到他知道皇帝肯定不愿意處理的案件,于是他暗中布置,借他人之口讓幾個臣子互參,讓這些有罪的人跳出來互相指認,氣得皇帝差點吐血。最后導(dǎo)致索額圖、徐乾學(xué)、高士奇等皇帝身邊的大臣全部被免,皇帝并不知道陳廷敬在此次案件背后的手段,清除掉了所有恨不得陳廷敬死的官場對手,陳廷敬突然搖身一變成為了首輔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當年陳廷敬想?yún)⒌裘髦闀r曾試探過皇帝,稱明珠為相國,皇帝惱怒道:“大清朝何來的相國!?”而后來,皇帝竟然當著所有朝廷大臣稱陳廷敬為大清相國,可以看出,后來康熙對于陳廷敬是信任有加。
陳廷敬起起落落幾十年,可謂厚積薄發(fā),幾十年的政治智慧和演技超常發(fā)揮,在幕后導(dǎo)演了一出殺人不見血的大劇,足見一個“狠”字。但是如果沒有前面幾十年的等、忍、穩(wěn),光一個狠字是無法幫助陳廷敬除去朝廷的害蟲的,所以此處雖然光說一個狠字,但是卻離不開前面等、忍、穩(wěn)的積累和智慧,缺一不可。
關(guān)于這個狠字,在于現(xiàn)如今應(yīng)該有不同的解讀,我認為更多的應(yīng)該是解讀為當機立斷?;趯χ車h(huán)境因素的客觀考量后,迅速權(quán)衡利弊,做出利益最大化的處理方式,即使需要犧牲某些人或事,也不過多糾結(jié),即為狠。
隱
隱字是陳廷敬的第二夫人月媛提醒他的。陳廷敬位極人臣,康熙對其信任有加,不僅稱其為老相國,甚至連密奏都給他看,陳廷敬慢慢變得更加直言不畏,甚至開始失去了穩(wěn)字決。月媛覺得自己的丈夫似乎越來越像當年的明珠,十分擔心,于是多次提醒陳廷敬要多加注意,離皇帝越近,越容易死??墒顷愅⒕磪s聽不進去,在早朝上與皇帝爭論官員的俸祿過低導(dǎo)致貪污,甚至用紅透的棗可能有爛透的心來做比喻當今的朝政,皇帝氣道罵陳廷敬是老糊涂,陳廷敬當即暈倒在地。后來陳廷敬經(jīng)常裝病不上朝,有次真的牙痛后,卻突然變成了“聾子“,最后他向皇帝提出了告老還鄉(xiāng)的要求,皇帝也恩準了。離開了京城回到鄉(xiāng)下后,家人才發(fā)現(xiàn)其實陳廷敬并沒有聾,而只是裝聾,借此申請了退休,至此,隱字決煉成。
激流勇退,確實也需要很大的勇氣。位極人臣,權(quán)力的味道肯定是讓人迷戀的。權(quán)力本身并不帶有好或壞的屬性,壞的人用權(quán)力做壞事,好的人用權(quán)力做好事,因為權(quán)力可以幫助實現(xiàn)自己的追求,所以,不管是好人壞人,對于權(quán)力,都是會舍不得的。世間萬物皆有兩面性,權(quán)力也是如此,權(quán)力越大,其實危險也越大,過于迷戀權(quán)力,最后可能就會迷失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觸動了這位老相國,夫人多次規(guī)勸,他都反駁,最后卻突然裝聾歸隱。不過還是讓人慶幸,終究這位老相國得以全身以退,并沒有落得個不好的下場,還是讓人欣慰的。
我很喜歡曾國藩先生的一句話:花未全開月未圓。其實陳廷敬這個隱字,和這句話是十分相似的。萬事留個遺憾,好過最后變成絕望。
讀完這本書,確實對我有很大的啟示,更多的是在職場上的。初次讀的時候,那時候剛剛無所事事了九個月回到錦龍不久,準備開始南沙的新工作。那時候的我,并還沒有真正成為一個管理者,甚至那時候的工作態(tài)度有點消極?,F(xiàn)在也不記得當時的感悟了,不過很肯定的是,當時的感悟肯定沒有現(xiàn)在的深刻,因為那時候的視野看到的東西很有限。后來自己成為了管理者,慢慢接觸的東西多了,層面更高了,開始了解到行業(yè)、企業(yè)的各式各樣的面,現(xiàn)在再來讀這本書,大有一種“噢!原來如此!“的感悟。以前不理解的東西突然一下子變得通透了,終于理解了為什么一些人和事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原來一切都與政治那么近。
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很大,等忍穩(wěn)很隱五字訣也對我?guī)椭艽螅悄壳拔乙仓皇翘幱诶斫獾臓顟B(tài),完全融會貫通還需要更多的歷練。
讀書是一種緣分,讀到一本適合自己的書更是如此,很感謝這本書能夠在這個階段帶給我這樣的啟發(fā),確實是我很需要的東西。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五
花了一天的時間,把吳伯凡老師隨口推薦的一本書《大清相國》讀完。
讀過后心中有些唏噓,在古代當朝為官伴君左右,得道朝堂之后能平穩(wěn)著陸的,少之又少。我的認知里,春秋有個范蠡、漢初勉強有個張良、唐朝有個郭子儀,今天,清相陳廷敬算又占得一席。
統(tǒng)觀全文,陳廷敬之所以能做到伴康熙左右五十年直至七旬拜相而后得以卸甲安度晚年,五個字就可以概括:忍、等、穩(wěn)、狠、隱。
這是陳廷敬為官五十多年的要訣。
陳廷敬一生,由初入官場的魯莽武斷,到最后被康熙金口直斷“幾近圣人”,正是隨著年月累積,一點點踐行領(lǐng)悟這五個字的過程。
初入京師赴考的他一身書生正氣,因為對主考官貪臟一事深惡痛絕而直口受牽連下獄,險遭殺身之禍。如若不是當時巧遇的順治皇帝頗為賞識,恐怕早已在青史除名。
那時,未來的岳丈告誡他要忍。
殿試已過,本被點中狀元的他因為主監(jiān)大人擔憂其鋒芒太勝徒惹災(zāi)禍,而與順治皇帝相商,將狀元之名替換為二甲第一名。
陳廷敬不理解,后來十分賞識他的主監(jiān)告誡他,混官場要等。
入翰林不久,皇宮爆發(fā)天花,順治為平民心讓位于年僅8歲的玄燁,由鰲拜索尼等大臣輔佐。
陳廷敬入宮為帝王師,伴君左右。
隨康熙帝年歲漸長,殺鰲拜平三番,陳廷敬已經(jīng)成為康熙的左膀右臂。
與他同時受寵的,同有當年順治皇帝提拔的明珠、索額圖、高士奇等。
而后,陳廷敬開始了他穩(wěn)字決的幾十年。
官場深不見底,陳廷敬作為官場上位居最頂尖的那一批人中的一個,更是深有體會。
索額圖與明珠明爭暗斗,都想拉攏陳廷敬為黨羽,可陳廷敬一心只忠心于國家和帝皇,對兩面都冷顏拒之。
于是在雙方眼里,他便都成了對方的人,是敵人,一時間被推上風(fēng)口浪尖。
索額圖大敗,明珠掌權(quán),陳廷敬依然穩(wěn)穩(wěn)在皇帝左右做一個進讀老師。
期間,陳廷敬經(jīng)歷很多官場之事,知道了一些潛規(guī)則并接受,更知道何事可說,何事不可說。
但是因為有時候的莽撞愚忠勁兒上來,不顧皇帝心情的諫言,往往會得到一些小教訓(xùn)。
于是這為官幾十年就在這些小事之中一點點明白如何揣摩圣意,如何斡旋時勢。
他做為欽差到地方查案多次,每次都能巧妙處理其中的官、民、朝的關(guān)系。
直到近七詢的他,才在穩(wěn)、忍、等后,得到了自己的人生第四個字狠。
在皇帝下游江南途中,他終于找到機會,用計將皇帝身邊一應(yīng)奸臣一舉清除,而后被皇帝尊為老相國。
陳廷敬自此風(fēng)頭一時無兩。
朝堂大臣中大奸臣的肅清一時使陳廷敬與康熙爺君臣更近更相知,康熙已經(jīng)恩寵到讓陳廷敬看密信的程度。
七旬老陳開始忽略了自己的忍字決,隨著康熙帝的倚重,他越來越仿佛回到當初那個初入京的舉人,不懂圣意魯莽直言,而后在一次康熙帝的不滿怒喝中清醒過來。
陳廷敬忽然聾了,他不得不向皇帝請辭歸隱。
一應(yīng)家人與他回到老家后,原本老眼昏花的陳廷敬忽然對妻子說道“知道那樹枝上叫的是什么鳥兒么?”
七旬之后,陳廷敬悟得隱字決,以裝聾得以善終。
他的這種生涯并不適合我們。
在清代以前,天下文人盡入帝皇之手,他們唯一的機會就是苦讀數(shù)十載,盼得一朝中得功名,可入帝皇側(cè)。
這幾乎是他們生命中最終極的也是唯一的目標。
但是如今不同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選擇生活的權(quán)力,可以不入朝而入商,亦可當個獨具匠心的手藝人。
但是如果我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兒,并打算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做,那么這個故事,對我來說就是很受啟迪的。
陳廷敬中年之所以能在兩大首輔大臣索額圖和明珠明暗迫害之下不倒的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心正。
他一心只為朝廷只為帝皇天下著想。
這一點就可以使他獲得皇帝的完全的信任,我想現(xiàn)在也沒有人會拒絕一個全心全意為自己著想的下屬。
而他一生之所以坎坷,正也是因為他太過正直忠誠,將本來帝皇盼望得到的不世英明之聲納入己身,使帝皇多妒,從而使他幾度起落。
因而如果想綁在一個人身側(cè),一定的把柄或者缺點是必須的,只有這個非完人的狀態(tài)才是真實的,才會使老板覺得你是可以把控的,才會把自己的全部信任交托與你。
而后來他安穩(wěn)著陸的裝聾更是神來之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如何在東家與自己徹底翻臉之前安然離開還能君臣隔空繼續(xù)曖昧絕對是一種能力,這一點可能需要我們在發(fā)現(xiàn)局勢無法挽回時去采用。
當然,學(xué)習(xí)最多的,是他即使對整個大清貪腐的風(fēng)氣深惡痛絕,但依舊淡然處之,并曾說:“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去做,但做不到的,我不會強求?!?BR> 是的,能做到的一定要去做,但做不到的,又何必強求自己?
這恐怕是一個人認清時勢之后,對整個時代的屈服,對整個游戲規(guī)則的屈服。
而陳廷敬,正是從屈服于大清游戲規(guī)則之后,一點點摸清游戲規(guī)則,并最終從局盤內(nèi)棋子之位殺出,成為了那個制作規(guī)則的一分子,從而完成自己著想天下的大愿。
對于我來說,強出頭與好面子這些做不到而硬去做的事兒,就是值得反思的,是否真做到了表里如一,是否真的具備將局勢一點點向好的方向扳回的能力。
如果不具有,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我就應(yīng)該對游戲規(guī)則屈服,消除自己所有的抱怨,從而在適應(yīng)規(guī)則的條件下做到最好,在去成為那個制定規(guī)則的人。
這幾乎是想逆襲的必經(jīng)之途。
而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第一感受,分享出來,卻當不得真,笑。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六
《大清相國》中陳廷敬的形象,已經(jīng)影響到不少公職人員?!坝行┦煜さ呐笥颜业轿?,跟我探討陳廷敬的從政經(jīng)歷。”不僅如此,在小說的影響之下,史學(xué)界也對陳廷敬其人其事給予了更多關(guān)注?!半m然描寫的是一位我所敬重的古人,但也表達了我對當代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生活不斷往前走,我相信歷史中有很多值得現(xiàn)代人借鑒的好東西?!蓖踯S文說。為人之德,就是要宅心仁厚。中央組織部印發(fā)了《關(guān)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具體從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細化了干部“德”的考評標準。要做好干部,首在為人,俗話說“立業(yè)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來,對人的要求,無不以做人為本。
且不論書中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爭權(quán)奪利,只看隨著科考腐敗窩案、山東百姓自愿捐糧案、官匪勾結(jié)霸占民宅案、陽曲百姓捐建龍亭案、銅錢短缺錢法重理案、云南庫銀虧空案、皇上微服私訪杭州連環(huán)事等等,一代名相的光輝形象逐步樹立并熠熠生輝,而其如何待人、處事、言談的道理也緩緩道出。
如何做人、待人,一直是一門深奧的學(xué)問;也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在《大清相國》里的主人公陳廷敬,就是值得我們當代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首先待人不可太絕。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待人不可太絕,對人對己都適用。畢竟是以人為本、以天下蒼生為念。對人,能幫人處多幫人,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個人,可能是友人、親人、故人,可能是敵人、仇人、小人,也可能是好人、壞人、陌生人。能幫助的人越多,說明你的能力越大。幫助他人的過程也是積累正能量的過程,內(nèi)含一個反饋循環(huán),如同福報。一個人一個人地去幫,那是點對點的應(yīng)對,正能量的積累如同加減乘除,畢竟有限;取仕之路,為官一任,若能造福一方,那是點對面的輻射。官做得越大,能福澤的區(qū)域越廣,正能量的積累是指數(shù)或者階乘。內(nèi)含的福報就像一個光環(huán),光照當代,輝映千秋。能饒恕的人越多,說明你的境界越高。饒恕的前提是有錯,而這種錯又不在律法懲戒的范疇之內(nèi)。有些錯,說是錯,卻又似乎在情理之中,角度和立場不同,得出的結(jié)論也往往不一樣。在人治的朝廷當中更是如此。如果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而把不同于自己的觀點就歸入錯類,那么就無法與他人形成合力,自然也辦不成大事。正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想來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對己,能嚴格處多從嚴,須寬容時亦寬容。事前多嚴格,我們可以修身;事后多寬容,我們可以立世。
處事也是現(xiàn)代人一個重要的修為課程。在《大清相國》里的陳廷敬也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他的基本理念是,不必太盡,物極必反,過猶不及,事做得太盡了,不但讓自己筋疲力盡,也讓他人少了發(fā)揮的空間。即便是自己能力所及,也需要留有余地。尤其是作為領(lǐng)導(dǎo),更應(yīng)如此。即便領(lǐng)導(dǎo)再能干,也需要留給下屬成長的空間。如是,事不必太盡,至少應(yīng)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事本身不盡,而人精力有限。其二是指做事的程度,不必太盡。尤其是在資源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更是我們做成事情的一種有效法則。二八定律很好地用科學(xué)解釋了這個道理。而如陳廷敬所言:我只能做我做得到的事,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都做不了!
另外在言談上面,《大清相國》的陳廷敬也給出了不少啟示:言不論多寡。遇到志同道合的好友,我們可以暢談通宵;碰上話不投機的人士,我們可以閉口不言;生氣的時候大罵,抑郁的時候緘默,含冤的時候辯解,委屈的時候訴說。如是,我們就只有甘心平凡。人在官場,其實是言不論多寡的,有的時候是言多必失,有的時候言少冷場。道一千,說一萬,我們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用氣話傷害自己,不要用惡語毀謗他人,讓自己成為更加完美的人。
最后,不可不道的官場五字訣——等忍穩(wěn)狠隱,五個字總結(jié)了陳廷敬50年的官場生涯,可謂十年一字。沒有前人傳授的等和忍,悟不出穩(wěn)的要義;沒有穩(wěn)的定力,做不了狠的事情;倘若狠而不隱,終將引火燒身,而不能全身而退。書雖小說,但確有其人,書中描述的很多事情也是真實發(fā)生的。當然,亦古亦今,亦真亦假,如疑如信,任君斷奪。
暑假里學(xué)校下發(fā)了一本《大清相國》,供黨員同志學(xué)習(xí)。抽空閱讀了王躍文先生的這篇長篇歷史小說《大清相國》一書,心情很是有一種沖動的欲望。沖動的是我很景仰這樣的作家這樣的水平,因為他寫出了那個時代的權(quán)利和官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和猥瑣,以及為官為人為文為事的紛紜復(fù)雜,《大清相國》這本書的封頁上有這樣一段話:康熙朝名臣輩出,但都大起大落:明珠被罷官,索額圖痛死囹圄,高士奇最終被貶回原籍,徐乾學(xué)去官早逝,滿朝重臣中,但見陳廷敬馳騁官場五十余年,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最終成為文淵閣大學(xué)士,乞歸后仍被招回,最后老死相位。
王躍文集中筆墨來寫陳廷敬為官的一生,寫他如何從一個擁有正義感的青年舉子,逐步成長為胸有城府、老練沉穩(wěn)的官僚。晚年回到家鄉(xiāng),他總結(jié)自己近50年的官華考宦生涯,記得小說的最后又有這樣一段話:“當年衛(wèi)大人告訴他一個等字,岳父告訴他一個忍字,自己悟出一個穩(wěn)字,最后又被逼出一個狠字,虧得月媛又點醒他一個隱字。若不是這一隱字,他哪能全身而退?”這段話是小說的點睛之筆,也算是全書的文眼。等、忍、穩(wěn)、狠、隱,陳廷敬的一生幾乎就是這5個字的形象寫照,總結(jié)起來,“等、穩(wěn)、忍、狠、隱”與“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是陳廷敬馳騁官場的真經(jīng)秘訣。陳廷敬能夠耐得住寂寞,一步步做到了“等、穩(wěn)、忍、狠、隱”,不參與派系與集團斗爭,有自己的道德操守,講究政治謀略又不去害人,能夠更新觀念、迅速轉(zhuǎn)變角色,從錯誤的思想中走出來,識時務(wù)、處處小心謹慎、避免鋒芒畢露。用自己的方式報效朝廷、造福子民。這些都是很可貴的??滴趸实鄯Q其:“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七
《大清相國》被媒體形容為"充滿正能量",寫的是清代名臣陳廷敬在特定的歷史境遇中,在官場上所作的人格、道德和行為的艱難選擇。他入仕五十三年,歷任康熙帝師,工、吏、戶、刑四部尚書,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最后老死相位。
在康熙朝名臣輩出,"宦海"沉浮的年代,明珠罷相削權(quán),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xué)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榮卻被斥退回藉。為何唯陳廷敬獨善其身?王躍文認為,這并不是說陳如何工于心計,或是如何狡猾,他這樣評價《大清相國》中的主人公: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干;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
《大清相國》中陳廷敬的形象,已經(jīng)影響到不少公職人員。"有些熟悉的朋友找到我,跟我探討陳廷敬的從政經(jīng)歷。"不僅如此,在小說的影響之下,史學(xué)界也對陳廷敬其人其事給予了更多關(guān)注。"雖然描寫的是一位我所敬重的古人,但也表達了我對當代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生活不斷往前走,我相信歷史中有很多值得現(xiàn)代人借鑒的好東西。"王躍文說。為人之德,就是要宅心仁厚。2011年中央組織部印發(fā)了《關(guān)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具體從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細化了干部"德"的考評標準。要做好干部,首在為人,俗話說"立業(yè)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來,對人的要求,無不以做人為本。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八
主角陳廷敬看起來仿佛幾近完人。年輕時考場得意,差點連中三元。中年雖有得失,卻無大錯。老了更是性子成精,做事幾乎圓滑。但觀其一生,基本上都是一個擔驚受怕。捺著性子等了大半輩子,硬著頭皮忍了無數(shù)不平,才終得裝病歸引,告老還鄉(xiāng)。這難道就是一個臣子幸福的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無用,后天下之樂而樂不得。
文章最后,陳廷敬坐在回家馬車上,一路不語,多半是醒著的,但有時也是真睡著了,醒著的時候回想他自己近五十年的官宦生涯,卻只得兩個字:“無趣”。
想來也是無趣。士人抱著一顆懷天下的心,卻總要言不由衷,行不達意?;实墼谏厦孀徊恍⌒木褪菤㈩^的罪名,因言稱罪,也只能小心翼翼。
值得嗎?對于鰲拜來說,可能不值,他一心想做皇上,追求極高的權(quán)利,但小皇帝太聰明,功虧一簣。對于納蘭明珠來說,可能也不值,位極人臣,玩弄權(quán)術(shù),想要富貴終身,也得差之毫厘。對于索額圖來說,也許也不值,一屆莽夫,仗著父親索尼的開國元勛身份作威作福,不把人當人看,終得慘死獄中。可是對于主人公陳廷敬來說,難道這一輩子就值得嗎?為天下人做官的理想磕磕絆絆,與其說為了天下人,不如說最終是為了康熙勤懇一生。不過生于集權(quán)之下,陳也算是老百姓心中的一曲贊歌了。
世上事情大多都是這樣: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
不過說來說去,還是無趣。
少年時期的陳,一腔熱血,有不平則鳴,可還沒等鳴響,就已經(jīng)被一連串的現(xiàn)實打趴下了。科舉舞弊案,歷練的是一顆少年的火熱之心,熬過去了,學(xué)會一個等,也就不是之前的自己了。
“所謂歷練,自是經(jīng)事見世,咋看起來就是熬日子?!?。
熬來熬去數(shù)十年,又學(xué)會一個“忍“字。
說到底,每個人都不想太過圓滑,但人在朝堂,身不由己。一上來就一連串勾魂索命,不長大就要你命,你變還是不變?等還是不等?忍還是不忍?順著性子來,終究是在這個有趣的社會中活不長久的。
陳等啊等,等到了中年,等出了魚尾紋,等的都換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終于覺得自己應(yīng)該要做些什么了。于是在天子面前全然忘了自己辛辛苦苦悟出來的“穩(wěn)“字。德州捐糧、陽曲建龍亭、寶泉局銅料虧空案、云南盜庫銀協(xié)餉案,一樁一件都是小事,卻每每都觸的龍顏大怒,幾近人頭落地。但在作者筆下,件件都像劇本一般,起承轉(zhuǎn)合紛紛落落,作者有些刻意去表現(xiàn)陳的性格特征,但卻有些過猶不及,刻意營造一個完人,反而顯得有些刻板化了。
其實據(jù)山西學(xué)人的研究史料來看,陳的中年起起落落,在朝任職五十四年,二十八次升遷,確實是小說一般的精彩。他有著山西人的大精明,說話時候總是知道什么時候該閉嘴,每次感覺就差那么一丁點就要性命不保,但卻總是化險為夷。如果說陳的少年還是少年心性,人到中年,則顯得過分老成了。
康熙南巡杭州時,陳似乎已經(jīng)年近70.,整本書的高潮也是這里的連環(huán)參。老都老了,在官場做事還是避免不了心狠手辣。書中的陳穩(wěn)了大半輩子,不站隊,不弄權(quán),不結(jié)黨,不貪婪,但結(jié)果卻是所有人都視他為眼中釘。這個官場,人人皆為利益所向,表面上陳什么都不貪,但實際陳貪得是天下蒼生,重的是君臣情誼。你獲得了皇上的恩寵,就算你什么都沒有,大家還是要恨你的。場面來往,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不能指望別人都對你雪中送炭,嘴皮子功夫雖不動刀動槍,卻殺人不見血。
這時候陳與其說是悟出一個“狠“字,不如說是終于想清楚該如何自保。所有的勢力都覺得他是那個該最先死的人,他若不狠,早就命喪黃泉。
還有最后的“隱“,裝傻充愣,還不是被逼無奈。
觀整本書下來,皇帝不殺他不是他太能干,而是他最不爭。但正如老子所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九
海的女兒主要講的是大海里的一條小人魚,她與其他的人魚一樣,可以在水晶宮般的海底世界里逍遙自在地度過漫長的三百年,隨后化為泡沫。小人魚在深藍色的大海里幸福,快樂地生活著??墒?,她越來越覺得孤獨,開始向往神奇的人間。
當小人魚在十五歲生日那天夜晚,游到海面看見王子,并救了這位遇難的王子,同時也不這位王子迷住了。為了與王子生活在人類里,小人魚不惜犧牲她的舌頭,放棄她甜美的聲音來與海底女巫交換,讓她的魚尾變成人類的雙腿,并且還有忍受雙腿帶來的劇痛,但小人魚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為了心愛的王子,所有的付出,犧牲以及承受的劇痛都是值得的。
忘不了,當王子要和另一個漂亮女郎結(jié)婚了,小人魚的希望頓時化為烏有,并且在王子結(jié)婚的第二天早晨化為海上的泡沫。而小人魚的姐姐為了救她,剪掉她們飄逸的長發(fā),從女巫那兒要了一把刀子,只要小人魚將刀子刺進王子的心里。讓血滴在自己的腳上,她就會再次變回人魚,但她卻將刀子拋向潔白的浪花,自己跳進湛藍的大海里。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
陳廷敬一生編著多部書籍,個人文集有《午亭文編》、“河上集”、《說巖詩集》等,主持編撰的國家典籍有《世祖章皇帝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鑒古輯覽》、《康熙字典》等等。
陳廷敬為人所稱道的還有他的臺閣體詩。臺閣即是古代的內(nèi)閣和翰林院,所謂臺閣體,指的是一種特殊詩體,詩文內(nèi)容多為館閣文臣應(yīng)制,題贈,應(yīng)酬而作,題材常是“頌圣德,歌太平”,藝術(shù)上追求平正典雅。
仙禁云深簇仗低,午朝簾下報班齊。
侍臣密列名王右,使者曾過大夏西。
安石種栽紅豆蔻,火珠光迸赤玻璃。
風(fēng)霜歷后含苞實,只有丹心老不迷。
——《賜石榴子恭紀》。
《清史稿》記載:“廷敬初以賜石榴子詩受知圣祖。后進所著詩集,上稱其清雅醇厚,賜詩題卷端?!边@首《賜石榴子恭紀》雖是在寫石榴,但實際上卻是歌頌的皇家氣象,末句又以“丹心老不迷”向康熙表明自己的赤膽忠心,故康熙尤喜結(jié)尾兩句,“誦之至再”。
可見,在陳廷敬這里,詩詞里也透著政治家的氣象。
作者:曉露風(fēng)荷。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一
近日再讀王躍文的《大清相國》,感觸頗深。在20__年底,時任北京市長的上調(diào)中央前向同僚們告別之際,推薦了《大清相國》一書。我在20__年4月偶然購得此書,通讀了一遍。此書的主人公陳敬(清順治皇帝賜名陳廷敬),他21歲中進士,晉身官場后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乞歸后仍被康熙帝召回,72歲后主動全身而退,康熙評價他“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縱觀陳廷敬的一生,如履薄冰半輩子、慢慢悟透官場秘訣,終于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他總結(jié)的官場五字訣:等(要沉得住氣),忍(要能經(jīng)受起磨練),穩(wěn)(要謹慎且低調(diào)),狠(要堅決徹底),隱(要會急流勇退)。他的人格、道德和行為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清廷多酷,他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他是好官,卻精明強干;能官多專,他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儒,他是德官,卻不乏鐵腕。這與習(xí)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wù)、勤政務(wù)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20字好干部標準有一定重合。就今天的現(xiàn)狀而言,《大清相國》強調(diào)了干部的四種“德”:為人之德,就是要宅心仁厚;職業(yè)道德,就是要精明強干;社會公德,就是要從善如流;從政之德,就是要儒雅鐵腕。在《大清相國》中,康熙反反復(fù)復(fù)對陳廷敬說的一句話是:當官,就要吃苦;不想吃苦,就別當官。所以說:要做好干部,首在為人,即“立業(yè)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來,對人的要求,無不以做人為根本。
“陳廷敬的品格有許多值得現(xiàn)代官員學(xué)習(xí)的地方?!敝貞c市社科院研究員鄧平表示:現(xiàn)在對于官員的考察也需多方面進行考慮,廉政和勤政只是最基本的方面,還需考慮群眾對他的評價,從而讓官員成為真正的好官。
作家樊家勤也說:“陳廷敬一生主張清廉,為好官善始善終,這幾乎成為古代官場的一個奇跡,而正是這個奇跡,在今天具有了許多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dǎo)意義?!?BR> 陳廷敬在屢次涉險、多次犯上的情況下仍能保全自己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這緣于以下四點:一是才學(xué)。才學(xué)是支撐,是基礎(chǔ),是動力,是叩門磚,無才即滅為官之途也;二是公心。辦差時時發(fā)自公心,讓人抓不到把柄,找不到誣陷理由,無私心自然強大,無公心必不久長;三是理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陳廷敬也做了不少。當然,你看那件不妥之事能定他的罪?能定罪的,他絕對不干;四才是隱忍而耿直。他是在官場打拼多年的理想形象,他的成功之路是百姓心中好官唯一應(yīng)該走,也是唯一能走的最佳路線。
“陳廷敬的主要功績之一是整頓吏治,他個人很剛正和清廉,處理案件鐵面無私,同時很注重策略?!薄洞笄逑鄧纷髡咄踯S文曾告訴《第一財經(jīng)日報》記者,“總體而言,就是自身過硬,對待問題也敢于碰硬?!贝蜩F還需自身硬,要解決自身問題。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quán)力關(guān)進制度的牢籠里”反腐再掀新風(fēng)暴。
作者王躍文表示,“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康熙初年,金融秩序很混亂,康熙任命陳廷敬“督理錢法”,用今天的話就是整頓金融秩序、理順貨幣關(guān)系。再比如,后人所稱的“康乾盛世”,在康熙中葉后,國家逐漸富裕起來,社會的奢靡之風(fēng)開始盛行,陳廷敬就提出整頓禮儀制度的建議,得到皇帝贊譽?!?BR> 陳廷敬能得到完人的評價:一是堅持理想,二是清官,三是有能力。習(xí)近平1988年在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市時因干部私建住宅問題曾說過:“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不要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熊掌和魚不可兼得,從政就不要想發(fā)財,你既要從政,又要發(fā)財,就只能去當讓人指脊梁骨的貪官、贓官,既名聲不好、又膽戰(zhàn)心驚,總怕被人捉住,最后落個不好的下場”。試想,在一個人治的封建社會里,陳廷敬尚且能夠清正廉明,一心為朝廷;如今在一個講法制的社會主義時代,我們黨員干部更應(yīng)該廉潔奉公、勤政為民,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二
陳廷敬(1639年-1712年),清代澤州府陽城人(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原名陳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名字中間加了一個“廷”,取效忠朝廷之意。
小說自然都是加了一些演繹,頗具一點傳奇色彩的?!洞笄逑鄧防?,陳廷敬的一生,主要由幾件大事串聯(lián)起來。少年時的陳敬雖然早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老成持重的氣質(zhì),但畢竟還是有些書生意氣,其實每個人都是在經(jīng)歷過人生的風(fēng)雨之后才不斷成熟起來的。
少年時,陳敬參加鄉(xiāng)試,本該是妥妥的第一名,不曾想,一位不學(xué)無術(shù)的富家公子朱錫貴卻買通了考官中了頭名,相信賄賂事件不在少數(shù),所以陳敬成了第二十八名。很多名落孫山的書生不服氣,便抬著孔子圣像游街,陳敬本想勸解別人不要參與游街,卻稀里糊涂的和鬧事的書生一塊兒被官兵抓走下了大獄。那時入獄對于陳敬這樣的讀書人來說,無異于毀了前程。這時,陳敬生命中的貴人——欽差衛(wèi)向書出現(xiàn)了,本著愛才之心,衛(wèi)向書設(shè)計救出了陳敬。
經(jīng)歷了牢獄之災(zāi),陳廷敬參加京城會試,所謂好事多磨吧。這次,他攤上了更大的事??荚嚽跋Γ惥礋o意中撞見考官賄賂之事,遭人誣陷背負殺人罪之名。百家筆記網(wǎng)所幸,由于皇帝立志要查清案件,陳敬最后不僅洗清冤屈,還在考試中拔得頭籌。衛(wèi)向東大人出于愛惜保護人才,向皇帝提議不要將陳敬點為狀元,免得少年成名,樹大招風(fēng),反倒不利于棟梁成才,皇帝聽從了衛(wèi)大人建議,定了陳敬為二甲頭名。
陳敬后來得順治帝賜名陳廷敬,官場多年,其先后任職于禮部、吏部、戶部、刑部等重要部門,長期擔任皇帝侍讀、侍講學(xué)士,直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一生得皇帝另眼相待,最后平安退休,可謂政壇不倒翁。中間一次因親家公出事,陳廷敬主動請辭,后再次被康熙帝召回。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三
人到中年,才突然發(fā)現(xiàn)讀書讀的太少了,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要多讀書。老公從單位帶回來一本《大清相國》,推薦我看看,說寫的很好。一開始我并不想看,因為這本書很厚,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耐心讀完。但轉(zhuǎn)念一想,不是決心從現(xiàn)在開始多讀書嗎?此時不看更待何時。一開始每天看一頁,后來有空就看一頁,再后來只要有空就看幾十頁。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快看完了,還挺有成就感的。尷尬的是,剛開始看的時候,感覺陳敬這個名字有點熟,月媛這個名字也有點熟,看著看著感覺這個故事也有點熟,后來突然想起來,這本書我看過……上次看好像也是老公推薦的。唉,我居然全忘了,看來上次看白看了,完全沒有進腦子。幸好這次真看進去了,不光看完了還想寫點什么,雖然長久不鍛煉已經(jīng)不知道該怎么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反正也是自己看,胡亂寫吧,免得過段時間又忘了自己看過了。
主人公陳廷敬,原名陳敬,因同期貢士有兩個陳敬,被皇上賜了一個廷字,從此改名陳廷敬。他在順治皇帝在位時入朝,輔佐康熙皇帝五十年,經(jīng)歷了被打壓、被陷害、被重用、被失信、罷官、起復(fù)等各種跌宕起伏,最后功成身退,可謂之圓滿。他的成功經(jīng)驗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等、忍、穩(wěn)、狠、隱。這五個字既是他從政不同階段的處事風(fēng)格,又是他成功立業(yè)、名垂青史的法寶。
“等”字是對他有知遇之恩的衛(wèi)向書大人教給他的。年輕的時候,少年得志,容易急功近利,鋒芒畢露,但宦海無涯,須時時警醒,因而要耐著性子等,有“慢慢熬”的準備。衛(wèi)大人向皇上諫言,將陳廷敬原本的“狀元”改為二甲進士,既有心避免使其成為眾矢之的,又有意打磨他的棱角,可謂用心良苦。好在陳廷敬也確實爭氣,理解了師傅的用心,在“等”的過程中磨練出強大的耐性。
“忍”是對他有救命之恩的后來成為岳父的李老先生告訴他的。官場上不經(jīng)歷練,難成大器,要經(jīng)事見世,任勞任怨。任勞容易,任怨難。親家張汧被參入獄,陳廷敬遭人陷害被指受賄,此時他若強行辯解,無論皇上怎樣處理,他都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風(fēng)暴正猛之時,處于風(fēng)暴中心的陳廷敬,唯有忍,才能保護自己。果不其然,三年后,陳廷敬守得云開見月明,被重新重用,且更加被皇上信任。曾國藩曾說:“決定成敗的,不在高處,在洼處,不在隆處,在平處。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處,耐得住煩?!?BR> “穩(wěn)”字是他自己后來悟出來的。交人要穩(wěn),辦事要穩(wěn),看風(fēng)向尤其要穩(wěn)。官場中人免不了各有門庭,可投人門下又難免榮損與共,復(fù)活難料,陳廷敬不投任何門庭,是穩(wěn)中要義。以陳廷敬的才氣和正氣,他是不屑與庸人為伍的,更不屑獻媚于權(quán)臣,而真正像他一樣的人,同樣也是不會站隊的。這是他的明哲保身之道。
“狠”是最后被逼出來的。等、忍、穩(wěn)固然使陳廷敬穩(wěn)居君側(cè),但若只一味地等、忍、穩(wěn),那么他就只能是一個好官,而不是一個濟世的官。明珠權(quán)傾朝野,專橫營私,索額圖飛揚跋扈,老謀深算,徐乾學(xué)沽名釣譽,首鼠兩端,高士奇欺上瞞下,中飽私囊,這些人其身不正,帶壞朝廷風(fēng)氣,沆瀣一氣,民聲上不達天聽,逼的陳廷敬使出連環(huán)參,一舉參掉這幾個為官不為民的大臣。這才是陳廷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勇氣和擔當。
“隱”是被皇帝稱為“相國”后夫人月媛點醒他的。陳廷敬固然想為大清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別人不這么想。官做到極致,事做到極致,必然招致別人的嫉恨,如果讓皇上也感覺是貪權(quán)戀位,一手遮天,那必不得善終。所謂“反者道之動”,所以,陳廷敬突然醒悟,及時隱退,才成就了一代名相的名垂青史。
如同本書最后的書評中所總結(jié),陳廷敬一生秉承“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儒生典訓(xùn)。正是帶著這種對國家和人民的擔當,才能在“等”和“忍”中逆流而上,在“穩(wěn)”中潔身自好,用“狠”來作為自己的武器,完成自己的使命。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四
古人云:“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惫鳎?。廉潔是人類正義的化身,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的有力保障。
最近拜讀了王岐山書記推薦我們每個黨員應(yīng)好好讀讀《大清相國》這本書,感受頗深,使心靈上感受到了廉潔的震撼,結(jié)合工作實際也談?wù)勛约旱囊恍└惺堋?BR> 康熙帝師、一代名相陳廷敬是出自于我省的一位歷史名人,他是輔佐康熙大帝的重臣,也是忠丞,為官清廉,政績卓著,為國之能臣,吏之楷模,備受后人敬仰。書中再現(xiàn)了三百多年前康熙王朝官場風(fēng)云,并塑造了以陳廷敬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書中不但對官場人物的人格、道德細致刻畫,同時也描繪出不同人物代表所欲所感,以及其性格、行為,并伴隨著人生軌跡的`轉(zhuǎn)變,有的人墮落至萬劫不復(fù),有的則堅持原則至功成名就。
初入官場的陳廷敬學(xué)識淵博,見解獨到,為許多人賞識,但其正直,倔強的性格也為其惹下了諸多麻煩,多次險遭殺生之禍。通過父親的告誡,岳父的勸誡和自身的感悟得出了“等、忍、穩(wěn)”的行為準則,逐漸在官場站穩(wěn)了腳跟,后又被逼出了“狠”,得以參倒政敵,一展抱負,最后借助夫人的“隱”得以全身而退。這些為官之道讓人不得不感嘆他的韜略過人也對當時的官場生態(tài)唏噓不已。
作為康熙王朝五十多年的政壇不倒翁,陳廷敬曾說過:“我只能做我做到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也做不了”,可見做個好人難,做個有作為的好官更難。好人正直善良,注重名節(jié),不愿被非議,可很多的時候,人不做違心的事,很難做成大事造福百姓的事;往往做大事時遇到的對手都是陰險狡詐之人,所以需要同時具備高絕的政治智慧,遼闊的城府,強硬的手腕,忍受常人不能忍耐,處理問題恰到好處。
目前山西處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發(fā)展時期,怎樣掃除社會霧霾,凈化山西政治生態(tài),是每一位基層黨員應(yīng)當思考政治問題,樹立“弊革風(fēng)清,廉潔為民”的責(zé)任擔當意識,是每一位三晉兒女家國情懷的具體體現(xiàn),只有筑牢廉潔的思想防線,黨員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才能引領(lǐng)社會健康發(fā)展。而讀書學(xué)習(xí)恰是凈化心靈,洗滌生態(tài)霧霾,釋放正能量的有力作為。
作為檢察系統(tǒng)黨組織,更是承擔著司法部門內(nèi)部黨建橋頭堡的作用,責(zé)任重于泰山,我們要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真正使黨員干部敬畏法律,敬畏權(quán)力,樹立正確的權(quán)力觀,做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真正做到執(zhí)法為民,廉潔為公。
以司法公正,執(zhí)法為民促進富民強省,實現(xiàn)弊革風(fēng)清是途徑。因為,只有實現(xiàn)弊革風(fēng)清,才能依法確定權(quán)力、科學(xué)配置權(quán)力、制度約束權(quán)力、陽光行使權(quán)力、合力監(jiān)督權(quán)力、嚴懲濫用權(quán)力,真正把權(quán)力關(guān)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確保權(quán)力規(guī)范運行,為促進富民強省提供路徑。
以公正廉潔,執(zhí)法為民促進富民強省,重塑山西形象是支撐。重塑山西形象,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是關(guān)鍵。只有徹底消除精神不振、畏縮不前的消極狀態(tài),徹底糾正不敢擔當、為官不為的錯誤行為,徹底根除違背規(guī)律、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才能使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通過重塑山西形象的淬火鍛鑄,在促進富民強省的偉大實踐中有所作為、有大作為。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五
清朝的歷史在人們的視覺上和聽覺上已不再新鮮,即使不學(xué)史的人也能評說一二,如果還按老套路出牌,終覺無滋味。作者挖掘新意,此相國聽為初次——陳廷敬,以康熙朝為背景,著重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是是非非,影射現(xiàn)今,不失是一部好作品。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貪,在歷朝歷代皆為本色,不貪反而為特色,只是清朝更為突出。陳廷敬這方面潔身自好,一是家里出身殷實,另一個就是自律較好。兩者雖說都很重要,但后者更為突出,有多大的胸懷能成多大的事,自律為本。書中陳廷敬的弟弟兩次收錢也是因為交際之用,也并不本質(zhì)上的問題。從這一點看來,當官者是不是也能從家庭資產(chǎn)考慮,見過錢和沒見過錢的反映出來是不一樣的。人到四十就有所考慮了,就會為以后著想。我以前不承認,現(xiàn)今還沒到四十,就開始準備養(yǎng)老的錢了。不信你試試看,人到中年你做事情就不會激進了。
人生只要努力總是有機會的。陳廷敬的發(fā)跡是因為個人的優(yōu)秀才干,而且兩次化險為夷都與此有關(guān)。再加上以后衛(wèi)相書告訴他要學(xué)會“等”都有關(guān)系。你要想生命不白白度過,就要在上學(xué)期間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當然這是有普遍性的,也不否認沒上過學(xué)能有好的發(fā)展——只是少數(shù)。你要有與眾不同的東西在身,隨時提供脫穎而出的力量。可以說如果你能為別人帶來利益或者其他什么的,你才有可能出人頭地,生命才可能綻放光彩。這就是說“等”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的,這個機會是有條件的。陳廷敬是有此基礎(chǔ)的,各種條件具備齊全,只差東風(fēng)了。
不站隊。面對各種的利益團伙,陳廷敬始終不與為伍。螯拜一伙爭取陳廷敬,索尼也在爭取,陳廷敬看的清楚,要想能長久就要那邊都不涉及。我覺得索尼有句話說得好“皇帝最不可信”。皇帝終究是個人,是人就有缺陷,就有偏好。終究不如制度,即使制度也是靠人來執(zhí)行的,還有薄彼,何況一個人。說起來簡單說起來難了,這是一輩子的功夫,堅持下來不容易?;噬显u價“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踏實做事。不徇私,不枉法,本色做事是陳廷敬的特色。而且在各種事上能獨立思考不忍云亦云,是相國之料。現(xiàn)在講過——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作為文人出身,能明察秋毫,果斷從事,有強人風(fēng)格。剛?cè)嵯酀?,方可有成。剛者易斷,柔者不成事。陳廷敬恰到好處,拿捏準確,佩服佩服!
至于到后來玩弄權(quán)術(shù)引發(fā)互相彈劾,也是那些人罪有應(yīng)得。老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在社會能做到如此地步,且是一輩子,真是不容易。
以前我總是認為,置身一個大的權(quán)力場,不是哪一個人能抵擋的住的。誰在那個權(quán)力中心都回貪占枉法,是凡人都躲不過,看過這本書就有新的認識了,凡人也可以做到。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六
近日,看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該書其中有很多很多具體現(xiàn)實的借鑒意義,我作為一名一直扎根在基層的領(lǐng)導(dǎo)干部,更是從中體會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情感。作為出賣國家利益、出賣人民利益而來換取自己職務(wù)的升遷、滿足自己的貪欲,最后都是要受到黨紀國法懲罰的。下面我將通讀此書的一點體會談?wù)?,與大家共勉。
其中有一段我印象非常深刻,陳廷敬押著王繼文要離開云南的時候,那么多的群眾擁上街頭,哭著喊著不讓王繼文離開,并這樣對陳廷敬說道:“你就是欽差嗎?你憑什么要抓走我們的父母官?王大人可是云南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好官哪!”可以說,這種場景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為官者誰不希望在離任時是這種場景!如果不明就里,只看表面,王繼文就是傳頌千古的好官,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王繼文糊弄了皇帝,糊弄了群眾,可見只看眼前的場景往往是不真實的,對于官員的評價真是要向陳廷敬學(xué)習(xí),從細處入手,從深處挖掘,才能真正找到這個地方官員為政的好壞。從這個史實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不是陳廷敬明察秋毫,康熙就被王繼文給糊弄了,可見,選人用人,關(guān)鍵還在考察干部。如果考察失真,不僅僅損害的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會形成連鎖反應(yīng),最終,損害的還是國家和群眾。而政績的體現(xiàn),也正像陳廷敬所說的:“國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愛護百姓。如果只顧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這也正是習(xí)近平總書記近日提出的:“領(lǐng)導(dǎo)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BR> 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真正維護好群眾的利益,真正把工作做到實處,做到群眾心坎上去。所以,各級黨政領(lǐng)導(dǎo)干部,在工作中要把“功成不必在我”作為為政之基、謀事之本、做事之源,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不唯gdp論英雄,多看長遠,多打基礎(chǔ)。而在干部考察任用中,更應(yīng)該從細微處著手,不能僅聽群眾說好就好,不能僅看“表面文章”,更要從平時基礎(chǔ)工作上、從長遠打算上、從“內(nèi)部文章”上多方面入手細致考察,才能真正把那些注重打基礎(chǔ)、謀長遠、堅持原則不謀私利的好干部選拔出來。另外對于干部考察組也要落實責(zé)任制,責(zé)任到人,層層套上“緊箍咒”,確??疾熘松朴?、不走樣,不失真,才能確保選人用人不出紕漏,才能選出像陳廷敬這樣的清官、好官、能官、德官。
“兩學(xué)一做”活動剛剛開始,這既是基礎(chǔ),也是關(guān)鍵,更要通過此次活動活動,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結(jié)合起來,真正讓基層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從根本上轉(zhuǎn)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使政績觀體現(xiàn)在平時基礎(chǔ)工作上,體現(xiàn)在長遠謀劃上,體現(xiàn)在內(nèi)部文章上,體現(xiàn)在為民服務(wù)上,體現(xiàn)在真抓實干上。只有這樣,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夠被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才會夢想成真。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一
看完了妻子給我借回來的王躍文先生寫于20xx年的《大清相國》,因為書中的主人翁是山西300年前非常著名的入仕53年、歷任經(jīng)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的陳廷敬,我又于20xx年去參觀過他家的私宅皇城相府,所以看完一半時就迫不及待地寫了一篇《大清相國讀中感》,上周全部讀完后,頓時覺得醍醐灌頂,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對人生也突然有了好多新的認知和看法。看看當今官場,一個個落馬的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有德無才或有才無德者比比皆是,但能做到像陳廷敬那樣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很好地把握"等、忍、穩(wěn)、狠、隱"的幾乎少之又少。全書的內(nèi)容其實就是圍著"等、忍、穩(wěn)、狠、隱"五個字展開的。
"等"——即厚積薄發(fā),相機而動。陳廷敬的老師、山西老鄉(xiāng)衛(wèi)向東大人告老還鄉(xiāng)之時送給陳廷敬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等".結(jié)合當時的形勢和陳廷敬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其實我們不難理解。陳廷敬作為當時的青年才俊,可謂少年得志,在學(xué)業(yè)上一路高歌猛進,深受皇帝欣賞。但是,當時的制度環(huán)境下,就是中了進士,也得在翰林院繼續(xù)學(xué)習(xí)幾年。此時,如果陳廷敬守不住清貧、耐不住寂寞,過于急功近利的話,那估計也不會有后期的發(fā)展。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領(lǐng)導(dǎo)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在得意之時千萬不能忘形,在機會不好時也千萬不要強求,而要充分利用等待的這段時間,加強學(xué)習(xí),從而做到厚積薄發(fā)、相機而動,等到機會到來的時候我們早已做好準備。
"忍"——即心胸豁達,顧全大局。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陳廷敬的老丈人李祖望老先生送他一個"忍"字大概就是要告訴他這個道理。事實上,陳廷敬在日后的為人處事過程中也是這么做的。官做得越大,他理解得越深。高士奇屢次拿假的古玩、字畫哄騙皇上,他雖心知肚明,但考慮到對國家、對君王不會有什么大害,就一直沒有揭穿。像這樣的例子書中還有很多。"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身在官場,特別是身處陳廷敬這樣的高位,天天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活動,如果不能做到一個"忍"字,今天參這個,明天參那個,四面樹敵,那最終等待他的恐怕也只能是殺頭或流放。就算你再忠,皇上恐怕也愛莫能助。因為,"一把手"得顧全大局,很多時候他得綜合考慮、綜合權(quán)衡。泱泱大國,穩(wěn)定與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作為干部,特別是領(lǐng)導(dǎo)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以大局為重,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宰相肚里能撐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穩(wěn)"——即遇事沉著,處事嚴謹。"穩(wěn)"并不是說該說的話不說,該做的事不做,而是在說話與做事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處事原則,不能毫無主見、人云亦云。山西鄉(xiāng)試,當學(xué)子們因考場腐敗而怒砸孔子像的時候,陳廷敬就感覺到了其中的不妥而未盲目參與;了解到老友張汧想帶暗藏機關(guān)的硯臺上考場,他極力勸阻,勸阻不成,就暗中拿走了機關(guān)中所藏之物,不但維護了張汧的面子,也暗中救了老友一命;山東奏報全省糧食豐收,群眾為感激皇恩,自愿捐建龍亭,正當康熙皇帝欲全國推廣的時候,陳廷敬卻提出了"大凡提群眾自愿者未必真實"的觀點,后經(jīng)查核果然發(fā)現(xiàn)問題,避免了一次全國性的決策失誤。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包括身在官場中的他從不輕易站隊等,無不體現(xiàn)了他的老成、智慧與穩(wěn)重。當然,穩(wěn)重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在豐富的實踐中加以歷練,經(jīng)歷多了自然也就成熟了。我想這也是為什么當前用干部要注重干部基層工作經(jīng)歷、多崗位鍛煉的重要原因吧!
"狠"——即意志堅定,行為果斷。一旦看準了,就得堅持不懈。遇山開路,遇河架橋。這才是英雄當有的氣魄與擔當。陳廷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后期康熙南巡期間,在幕后組織的那場連環(huán)參,皇上身邊的大臣彼此間幾乎被參了個遍,包括太子也未能幸免,但誰能想到幕后的指使者和組織者卻是這個老謀深算的陳相國。對于"狠",可能我們理解起來會有所偏差,總認為這樣做似乎不太地道,有點背后捅刀子的味道。但實際上,我理解這恰恰體現(xiàn)了一個官員的執(zhí)行力,有了前期的"穩(wěn)",必須要有后期的"狠",它體現(xiàn)的恰恰是一種敢于擔當、勇于碰硬的膽量和一往無前、一抓到底的氣魄。
"隱"——即審時度勢,急流勇退。能夠在風(fēng)華正茂的年齡不斷追求、積極向上,成就一番事業(yè),固然令人欣喜;人到暮年,能夠?qū)彆r度勢、急流勇退,愉快地將接力棒交給后人,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其實說實話,書中的明珠大人同樣是一個比較厲害的人物,他的智、他的謀絲毫不遜于陳廷敬,但他在"隱"字上的功力卻顯然比陳廷敬差了很多,位高權(quán)重卻不能正確定位,終于落得一個老來深陷圇圄的下場。反而,陳廷敬70高齡時的裝聾賣傻讓他得到了一個完美的收場。身在官場,善始者未必能善終,如何把握好一個度,掛好前進擋,踩好急剎車,確實是當前很多官員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二
最近抽空閱讀了王躍文先生的長篇歷史小說《大清相國》一書,讀后放下厚厚地這本小說,心情很是有一種沖動的欲望。沖動的是我很景仰這樣的作家這樣的水平,因為他寫出了那個時代的權(quán)利和官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和猥瑣,以及為官為人為文為事的紛紜復(fù)雜。
《大清相國》塑造了以陳廷敬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個特定歷史境遇中官場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為的艱難選擇,再現(xiàn)三百多年前的官場風(fēng)云。當然這是一篇官場顯形記的真實寫照。我想,我作為一名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我為什么不能夠?qū)懗鲞@樣的作品呢?因為我太浮躁和年輕了。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靜下心來創(chuàng)作的時間,沒有這樣深厚的歷史知識和駕馭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的能力。所以才沒有能夠?qū)懗鲞@樣偉大的宏篇巨著。
先從王躍文說起吧!王躍文,男,湖南省溆浦縣人。出版有長篇小說《國畫》、《梅次故事》、《西州月》、《亡魂鳥》、《龍票》,中篇小說集《漫天蘆花》、《官場春秋》、《沒這回事》,短篇小說集《天氣不好》,隨筆散文集《有人騙你》、《胡思亂想的日子》等?,F(xiàn)任職于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王躍文是以寫官場而成名,這篇寫的還是官場,不過是從現(xiàn)實的官場寫到了歷史的官場,《大清相國》以清朝康熙時代的名相陳廷敬為敘述主人公,再現(xiàn)了康熙皇帝當政的五十年間清代官場的人生百態(tài)。王躍文以一部《國畫》沖入文壇迄今十余年,此后他便以寫當代官場生活而著稱起來。雖然中國遍地官場,當代中國其他不同類型的作者及其作品也都會程度不同地涉及到官場生活,但似乎都不如王躍文來得地道來得徹底。如果可以做一些庸俗但并不夸張的比較,那么,王躍文之于“官場小說”,大約等同于金庸之于武俠,瓊瑤之于“言情”,二月河之于“帝王系列”……其地位不可謂不顯赫。
據(jù)很多書評,說《大清相國》不能算是很嚴格的歷史小說。但是我認為應(yīng)該算是歸屬歷史類的小說。盡管在文學(xué)分類上很難確切地定義歷史小說的邊界,但是考諸《東周列國志》以及河南省的著名作家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創(chuàng)作,還是可以大概知道,在遵循歷史線索、敘述歷史情節(jié)、描寫歷史人物等方面,歷史小說更為偏重對歷史事實的尊重和依賴。歷史寫作所看重所感興趣的事實,并不一定就是小說的事實。比如圍繞康熙去世雍正即位這個歷史事件所發(fā)生的種。種,史學(xué)家肯定會在歷史事實的考訂上正本清源斤斤計較,而一個小說家管不了那么多,或者說他沒有義務(wù)管那么多。所以在《大清相國》里面,王躍文對敘述歷史并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一個人及其官場生涯的成功秘訣。
陳廷敬遭逢滿清盛世,順治、康熙兩帝都是對滿清政權(quán)長治久安貢獻巨大的有為的君王。順治入關(guān)后奠定了清朝的基本國策,完成了從“馬上得天下”到“馬下治之”的轉(zhuǎn)型,康熙平三藩、穩(wěn)西藏、收臺灣、平定準噶爾,文治武功卓然,但縱然如此,他們?nèi)匀粺o法戰(zhàn)勝“官場”。
“等、穩(wěn)、忍、狠、隱”,是陳廷敬官場折沖的五字真經(jīng)。也是時下社會上有些為官者流行的潛規(guī)則和游戲規(guī)則一樣。是對世風(fēng)日下的貶低。小說寫主人翁陳廷敬靠了這個,陳廷敬熬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并且“修成正果”:君王高深莫測,官場風(fēng)流云轉(zhuǎn),他目送了明珠、索額圖、徐乾學(xué)、高士奇等等超級演員的登臺與下場,自己總算是善始善終了。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會從負面的意義上去看待這五個字,對此我能夠理解。但我同時還想說,脂硯齋讀《紅樓夢》有“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钡淖敌钠?,事實上,陳廷敬的“官場五字經(jīng)”也可作如是觀!他用了自己的一生,耗費了青春、理想和志向,也耗費了所有的心機所得到的這五個字的真正的核心精神,一言以蔽之曰無非是兩個字:“自保”。
為了這五個字,王躍文寫了將近50萬字,陳廷敬用了整整一生,中國歷史則用了兩千年。與此相比,我不可能說得更多。這里我只說一個等字。等,正面理解是為了能做事而等待機會,但在理論上完全有可能什么都等不到,正所謂“青春作賦,皓首窮經(jīng)”,一個人的一生就這么白白地消耗掉了。假設(shè)一個社會結(jié)構(gòu)導(dǎo)致它的社會成員做人的成本如此之高,那么你除了鍛煉好身體之外,能夠做的事情就實在有限了。不做事就不犯錯或者少犯錯,這個結(jié)論的另一面則是那些“逞匹夫之勇”的壯士魯莽行事,最后通常是死無葬身之地。當然,你還可以說假話、虛與委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是這跟死掉區(qū)別并不很大。
陳廷敬從二十歲考上進士起,在朝廷做了五十年官,深得康熙皇帝的賞識,善始善終地走完了自己的官宦歷程。康熙是古代一位開明君主,為社稷黎民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他幾十年間重用陳廷敬,并高度贊譽陳廷敬是“寬大老成,幾近完人”,可以想見,陳廷敬在康熙皇帝身邊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有意思的是,這么一個被康熙皇帝看重的大官,卻在過去大量的清宮戲中不見蹤影。那些任意刪改歷史的戲說作品可以不去說它,只是像類似于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等一些比較嚴格遵循歷史真相的歷史小說也讓陳廷敬從康熙的身邊消失,卻讓我覺得有幾分奇怪。二月河本人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后來解釋說,當時他創(chuàng)作時匆匆瀏覽清史資料,只記重要人物,也就把陳廷敬給忽略了。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悖論,一個被皇帝重用了幾十年的、占據(jù)著朝廷重要位置的大官,卻在一個對歷史相當熟悉的、致力于清宮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作家心目中不是一個“重要人物”。
王躍文對這位清代的大官產(chǎn)生興趣,我猜想一定是他發(fā)現(xiàn)這個悖論折射在陳廷敬身上的光斑,他想通過這些光斑追溯到傳統(tǒng)政治權(quán)力機制和官吏文化的本質(zhì)特征。因此我認為千萬不要把《大清相國》當成一本為一名清官、好官樹碑立傳、歌功頌德的書來讀。陳廷敬生活和為官的康熙年代是一個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的年代,是我們所說的“盛世”,這大概就是出現(xiàn)以上悖論的重要原因。盛世不會像亂世那樣充滿動蕩,充滿變數(shù),充滿危機,盛世經(jīng)歷了亂世的大破壞之后逐步建立起社會的秩序,當然更包括官場的秩序。對于一名身處權(quán)重的朝廷官員來說,他所要做的就是維持秩序的良好運行。這樣的工作看上去就沒有那些企圖破壞這一秩序的貪官、壞官那樣富有戲劇性和故事性,但其重要性則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中國古代的政治秩序建立在封建帝王專制的基礎(chǔ)之上,這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秩序,甚至帝王的一個噴嚏都會讓其四分五裂,這就需要有人比帝王更加智慧,能夠牽著帝王的思路朝著秩序演進的方向發(fā)展。陳廷敬應(yīng)該就是這樣一位智慧的大官。
王躍文在《大清相國》中形象地描述了這樣一種維持秩序的工作是何等的艱難和微妙,它不僅需要智慧也需要人格的保證。陳廷敬在入仕之前,衛(wèi)向書大人就教他做官秘訣的一個字:等,陳廷敬的義父則送他一個字:忍。等和忍顯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消極地求生存,而是一個敬畏秩序愿意遵循秩序的人對待秩序的靈活方式。小說通過一系列生動細節(jié)描述了陳廷敬是如何在等和忍的過程中抓住秩序中的最佳機遇的,在與明珠、高士奇、索額圖、徐乾學(xué)等一批貪官污吏的周旋爭斗中不僅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也維護了秩序的正常運行,更重要的是,他以此方式頑強地影響了康熙皇帝的決策。
小說基本上圍繞著官員之間的爭寵、爭權(quán)、爭利而展開,閱讀中我始終排遣不開“權(quán)術(shù)”這個詞?!洞笄逑鄧纷屛腋鼒孕胚@一點:在中國這種政治專制的機制下,權(quán)術(shù)應(yīng)該是一個中性詞。在秩序良好的盛世年代,同樣少不了權(quán)術(shù),無論好官壞官還是清官貪官,都在秩序的平臺上通過各自的權(quán)術(shù)斗智斗勇。陳廷敬也許可以說是一名大贏家。但權(quán)術(shù)說到底只是秩序制衡的手段,從制衡的角度看,就沒有真正的贏家,所以陳廷敬盡管在他晚年借別人之手巧妙地“參”掉了他的幾個對手,被康熙呼為“老相國”,但此刻的他也悟到了自己的危險,裝成耳聾而獲準解職回鄉(xiāng)。所以在陳廷敬的官場秘訣中必須加上一個“隱”字。也就是說,盡管陳廷敬一生在為秩序的良好運行而努力,但他本人也處在秩序制衡的漩渦中,秩序不在乎你是清官還是貪官,而在乎你是否滿足了專制的意志。
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對于富有現(xiàn)實精神的王躍文作家來說更是如此。是值得我們這些小作家學(xué)習(xí)的。當然,事實上,我也可以把《大清相國》理解為王躍文以現(xiàn)實官場的經(jīng)驗去回望官場的歷史場景。因此,我在閱讀這部小說時,一點也不會感到陌生。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當今聯(lián)想今天的社會應(yīng)該杜絕這種偽的東西。講究和諧社會應(yīng)該有和諧的積極的人生以及為官的正直,為民的謀利。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三
近日,看歷史小說《大清相國》,其中有一段我印象非常深刻,云南巡撫王繼文如期如數(shù)征收餉銀、餉糧,速度及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其它的省份,康熙皇帝十分高興,要封賞,可當時的陳廷敬卻說:“臣以為,國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愛護百姓。如果只顧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臣說這話并非評說王繼文。”康熙這時非常不高興,覺得陳廷敬和王繼文有過節(jié),陳廷敬是故意詆毀王繼文。而事實證明,王繼文為了升遷,耍了陰招,他把省里國庫的銀子充當餉銀及時上交,并不按國家政策收稅私自許諾減免了百姓商人應(yīng)交的稅賦,這樣一來,在康熙那里覺得他是一個能及時征收稅賦有才干的官員,在百姓商人眼里他又是一個減免稅賦的青天大老爺、大好人,這種不向百姓收稅賦、挪用庫銀辦協(xié)餉只顧眼前利益的事情,雖然會讓王繼文得到一時之利,讓地方群眾感恩戴德,讓皇帝欣賞提拔重用并博得青天大老爺?shù)暮霉俾?,但是長此以往,害處極大。原因在于,其他省份看到王繼文通過這種方式升遷,必定也會糊弄康熙,國庫的虧空必定會越積越大,到最后,損害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地方的利益,一任一任的惡性循環(huán)下去,給這個地方留下的就是一堆亂攤子,到時就誰也不好處理,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裝糊涂,這樣日積月累到紙包不住火的時候就會“崩盤”,長此以往最終吃虧的還是群眾。到最后,就會出現(xiàn)官逼民反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國家就離改朝換代不遠了。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還不在此,當陳廷敬押著王繼文要離開云南的時候,那么多的群眾擁上街頭,哭著喊著不讓王繼文離開,并這樣對陳廷敬說道:“你就是欽差嗎?你憑什么要抓走我們的父母官?王大人可是云南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好官哪!”可以說,這種場景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為官者誰不希望在離任時是這種場景!如果不明就里,只看表面,王繼文就是傳頌千古的好官,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王繼文糊弄了皇帝,糊弄了群眾,可見只看眼前的場景往往是不真實的,對于官員的評價真是要向陳廷敬學(xué)習(xí),從細處入手,從深處挖掘,才能真正找到這個地方官員為政的好壞。
古今的官場果然都能夠引誘人們?nèi)ヌ骄浚驗閷嵲谟泻芏嗪芏嘤腥さ娜撕褪?,只是到了筆下,到了書中,人也變了,事也變了,要么更加有趣,要么更加險惡,真的如何,誰還去管他。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四
近日借出差深圳的機會,終于把《大清相國》第二遍閱讀完成了。
近兩年刻意讓自己多讀一些書,充實自己,讀了一些書,但是讀完之后沒有寫下感想,久了之后也忘了讀過了什么,因此,想以本書作為一個開端,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xí)慣。
這些年來,除了《曾國潘》外,這是第二本我讀了兩次的書。第一次閱讀是的11月,第二次閱讀是今年的七八月份。時隔一年九個月的時間,第二次閱讀的感受確實更加深刻,與內(nèi)容熟悉有關(guān),也與中間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
本書講述的是主人翁陳廷敬的故事,陳廷敬原名陳敬,順治十五年陳敬會試點了會員,順治帝賜字廷,因此改名陳廷敬。本書講述陳廷敬在官場的起起落落,從一個普通書生變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期間遭受各種陷害、排擠和刁難,幾次成為皇上權(quán)力游戲中的犧牲品,但最后都能化險為夷,從一個滿腔熱血的憤青變成了城府幽深、處事圓滑的老相國,叫人感嘆。
一直在想,讀書筆記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一些感想比較零散,不知道該怎么組織起來,后來決定,就以主人翁陳廷敬信奉的五字訣作為主線進行闡述吧:等,忍,穩(wěn),狠,隱。
等
這個“等”字,是陳廷敬的恩師衛(wèi)向書傳授的。陳廷敬的仕途坎坷,是從公務(wù)員考試就開始了,真是命途多舛。鄉(xiāng)試就被人抓進了冤獄,會試又因陰差陽錯聽到了不該聽的事情,卷入了科場貪污案,被陷害殺人,雖然最后都轉(zhuǎn)危為安,但是心臟不好的真承受不了,好不容易剩點血底熬到殿試,本來屬于他的狀元卻被安排給了別人。這樣還沒結(jié)束,因為科場貪污案莊親王的兒子為問斬,莊親王懷恨在心,按時索尼和鰲拜設(shè)計借刀殺了衛(wèi)向書、陳廷敬和明珠,陳廷敬差點又在鬼門關(guān)走了一圈?;噬蠟榱似较⑹聭B(tài),又不想任王爺肆意妄為,只能暫時犧牲時任左都御史(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長職務(wù))的衛(wèi)向書,讓他回家休養(yǎng),保住了陳廷敬和明珠。
在衛(wèi)向書準備離京回鄉(xiāng)時,陳廷敬前來送行。衛(wèi)向書借機向陳廷敬說了鄉(xiāng)試時救他出冤獄的前因后果以及不點他狀元的原因,同時,也向他傳授了一個“等”字。衛(wèi)向書告訴陳廷敬,宦海沉浮難料,他少年得志并不是好事,宦海無涯,要慢慢熬。
這個“等”字,其實就是想告訴陳廷敬,你確實能力很強,但是少年得志并不是好事,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太過出眾,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官場復(fù)雜,并不是簡簡單單地有能力者居之,展示出過于強大潛力的人,容易被人扼殺在搖籃里,空有能力,沒了性命也是空。所以,要經(jīng)得起耐心等待,不要過于心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看清了環(huán)境和敵人,看準了時機再發(fā)作,會更加安全。衛(wèi)向書為官幾十年,看得比較透徹,可惜以陳廷敬的閱歷是很難去理解的。
這個等字,在現(xiàn)在的職場依然十分實用。我并沒有去過很多公司,但是我確信,許多公司現(xiàn)在身居高位的人,都不是最有能力的人,而是最有耐心“等”的人。因為經(jīng)得起等,許多內(nèi)部原來的競爭對手,都已經(jīng)離職了,最后機會來臨時,就是那個等了最久、資歷最深的人上位?;蛟S許多人會對此覺得不齒,以前我也這么認為,但是現(xiàn)在我覺得,經(jīng)得起等,其實也是一種能力。等的過程會遇到很多事情,等不是簡單地站著不動,而是一邊解決遇到的事情,一邊保證自己能安全地活下去,這也并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我的領(lǐng)導(dǎo)也曾跟我說過要有耐心等,當時的我是不能理解的,現(xiàn)在漸漸有點懂了。
忍
“忍”字是陳廷敬的岳父李祖望教給他的。也就在衛(wèi)向書離京不就之后的一次閑聊當中,李老先生對自己的女婿說道:“少年得志自是可喜,但隱憂亦在,須得時時警醒。盯著你的人多,少不得招來嫉妒,反是禍害。官場上沒有一番歷練,難成大器。所謂歷練,即是經(jīng)事見世,乍看起來就是熬日子。世人常說任勞任怨,想您二位都不是疏懶之人,任勞是不怕的,要緊的是能夠任怨。那就得有忍功啊!”
好一個任勞又任怨。衛(wèi)向書看來是深諳此道,在皇帝犧牲他來平衡與王爺之間的關(guān)系時,他也坦然接受,看來就是十分任怨。
職場上存在很多政治,就像宮廷的政治。我們很多人都很吃苦耐勞,但是卻很難受得委屈,尤其是冤屈。許多人和我以前一樣,認為很多事情都有是非黑白清清楚楚,是我的責(zé)任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該是我來承擔,當然這個認知是沒有錯的,但是更高層的管理者考慮的不僅僅是責(zé)任歸屬問題而已,有時更多地是考慮效率、結(jié)果影響這些因素,所謂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有時候是誰的責(zé)任就變得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事情能夠順利地解決。
我覺得這個有點難以被現(xiàn)在的人接受,尤其是一些自認為有個性的年輕人。
穩(wěn)
穩(wěn),即交人要穩(wěn),辦事要穩(wěn),看風(fēng)向尤其要穩(wěn)。受了恩師和岳父的等字和忍字,陳廷敬在官場又走了十幾年,漸漸地自己又悟出了一個“穩(wěn)”字。陳廷敬不站隊,不結(jié)黨營私,辦事查案也求以真實的證據(jù)還原事實的真相。但是像他在查山東巡撫富倫時,雖然查出了罪證,但是他知道由于富倫的母親就是皇帝的奶娘,皇帝并不想動富倫,因此陳廷敬把所有罪名都安在了富倫的師爺身上,還讓富倫自己寫奏折認錯,還教他呈上賦稅的新法以及革除國家義糧下發(fā)的弊病將功抵過,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因為他看清楚了風(fēng)向。再有就是之后的鑄錢案,陳廷敬查明了真相后,深知皇帝目的只是希望能夠解決鑄錢的問題,并不想真的去追究誰的責(zé)任,因為涉案人員大多已官至高位,國家不可能一下子處置那么多大臣,因此陳廷敬也只是重點解決鑄錢的問題,同時幫皇帝找了幾個替罪羔羊了結(jié)了案件。再來看明珠的慘淡收場,可以說明珠和陳廷敬是一路一起成長起來的,只是明珠要更加順利一些。順治駕崩之后,康熙即位,明珠得以扶搖直上,位極人臣,皇帝十分信任。陳廷敬一路深知明珠的底細,卻是等到了幾十年后才去參明珠令其失去官職。陳廷敬為什么敢參明珠?首先他進講《君子小人章》試探皇帝的意思,認為時機到了。否則,他亦不敢貿(mào)然行動,畢竟,在過去過于直言已經(jīng)多次讓皇帝惱怒于他了??梢钥吹?,在不斷地歷練之后,陳廷敬變成更加老謀深算,更加地穩(wěn)了。
同樣的,我們深知每家公司都存在很多問題,和很多有問題的人。但是,很多時候這些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因為決策層不想那么快去解決,或者是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優(yōu)先解決。做為中層管理者,要懂得揣摩這種心思,了解怎么既能解決問題,又能避免讓決策層難堪,解決問題才是目的,不要為了整人而做事。
狠
一個人狠,很多時候是被逼出來的,陳廷敬就是這樣,各種機緣巧合,逼出了他的狠。有一年康熙決定南巡,派陳廷敬先行暗訪地方是否借機巧立名目苛捐雜稅或鋪張浪費。陳廷敬果然又暗訪出了一系列案件,牽涉人數(shù)多到他知道皇帝肯定不愿意處理的案件,于是他暗中布置,借他人之口讓幾個臣子互參,讓這些有罪的人跳出來互相指認,氣得皇帝差點吐血。最后導(dǎo)致索額圖、徐乾學(xué)、高士奇等皇帝身邊的大臣全部被免,皇帝并不知道陳廷敬在此次案件背后的手段,清除掉了所有恨不得陳廷敬死的官場對手,陳廷敬突然搖身一變成為了首輔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當年陳廷敬想?yún)⒌裘髦闀r曾試探過皇帝,稱明珠為相國,皇帝惱怒道:“大清朝何來的相國!?”而后來,皇帝竟然當著所有朝廷大臣稱陳廷敬為大清相國,可以看出,后來康熙對于陳廷敬是信任有加。
陳廷敬起起落落幾十年,可謂厚積薄發(fā),幾十年的政治智慧和演技超常發(fā)揮,在幕后導(dǎo)演了一出殺人不見血的大劇,足見一個“狠”字。但是如果沒有前面幾十年的等、忍、穩(wěn),光一個狠字是無法幫助陳廷敬除去朝廷的害蟲的,所以此處雖然光說一個狠字,但是卻離不開前面等、忍、穩(wěn)的積累和智慧,缺一不可。
關(guān)于這個狠字,在于現(xiàn)如今應(yīng)該有不同的解讀,我認為更多的應(yīng)該是解讀為當機立斷?;趯χ車h(huán)境因素的客觀考量后,迅速權(quán)衡利弊,做出利益最大化的處理方式,即使需要犧牲某些人或事,也不過多糾結(jié),即為狠。
隱
隱字是陳廷敬的第二夫人月媛提醒他的。陳廷敬位極人臣,康熙對其信任有加,不僅稱其為老相國,甚至連密奏都給他看,陳廷敬慢慢變得更加直言不畏,甚至開始失去了穩(wěn)字決。月媛覺得自己的丈夫似乎越來越像當年的明珠,十分擔心,于是多次提醒陳廷敬要多加注意,離皇帝越近,越容易死??墒顷愅⒕磪s聽不進去,在早朝上與皇帝爭論官員的俸祿過低導(dǎo)致貪污,甚至用紅透的棗可能有爛透的心來做比喻當今的朝政,皇帝氣道罵陳廷敬是老糊涂,陳廷敬當即暈倒在地。后來陳廷敬經(jīng)常裝病不上朝,有次真的牙痛后,卻突然變成了“聾子“,最后他向皇帝提出了告老還鄉(xiāng)的要求,皇帝也恩準了。離開了京城回到鄉(xiāng)下后,家人才發(fā)現(xiàn)其實陳廷敬并沒有聾,而只是裝聾,借此申請了退休,至此,隱字決煉成。
激流勇退,確實也需要很大的勇氣。位極人臣,權(quán)力的味道肯定是讓人迷戀的。權(quán)力本身并不帶有好或壞的屬性,壞的人用權(quán)力做壞事,好的人用權(quán)力做好事,因為權(quán)力可以幫助實現(xiàn)自己的追求,所以,不管是好人壞人,對于權(quán)力,都是會舍不得的。世間萬物皆有兩面性,權(quán)力也是如此,權(quán)力越大,其實危險也越大,過于迷戀權(quán)力,最后可能就會迷失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觸動了這位老相國,夫人多次規(guī)勸,他都反駁,最后卻突然裝聾歸隱。不過還是讓人慶幸,終究這位老相國得以全身以退,并沒有落得個不好的下場,還是讓人欣慰的。
我很喜歡曾國藩先生的一句話:花未全開月未圓。其實陳廷敬這個隱字,和這句話是十分相似的。萬事留個遺憾,好過最后變成絕望。
讀完這本書,確實對我有很大的啟示,更多的是在職場上的。初次讀的時候,那時候剛剛無所事事了九個月回到錦龍不久,準備開始南沙的新工作。那時候的我,并還沒有真正成為一個管理者,甚至那時候的工作態(tài)度有點消極?,F(xiàn)在也不記得當時的感悟了,不過很肯定的是,當時的感悟肯定沒有現(xiàn)在的深刻,因為那時候的視野看到的東西很有限。后來自己成為了管理者,慢慢接觸的東西多了,層面更高了,開始了解到行業(yè)、企業(yè)的各式各樣的面,現(xiàn)在再來讀這本書,大有一種“噢!原來如此!“的感悟。以前不理解的東西突然一下子變得通透了,終于理解了為什么一些人和事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原來一切都與政治那么近。
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很大,等忍穩(wěn)很隱五字訣也對我?guī)椭艽螅悄壳拔乙仓皇翘幱诶斫獾臓顟B(tài),完全融會貫通還需要更多的歷練。
讀書是一種緣分,讀到一本適合自己的書更是如此,很感謝這本書能夠在這個階段帶給我這樣的啟發(fā),確實是我很需要的東西。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五
花了一天的時間,把吳伯凡老師隨口推薦的一本書《大清相國》讀完。
讀過后心中有些唏噓,在古代當朝為官伴君左右,得道朝堂之后能平穩(wěn)著陸的,少之又少。我的認知里,春秋有個范蠡、漢初勉強有個張良、唐朝有個郭子儀,今天,清相陳廷敬算又占得一席。
統(tǒng)觀全文,陳廷敬之所以能做到伴康熙左右五十年直至七旬拜相而后得以卸甲安度晚年,五個字就可以概括:忍、等、穩(wěn)、狠、隱。
這是陳廷敬為官五十多年的要訣。
陳廷敬一生,由初入官場的魯莽武斷,到最后被康熙金口直斷“幾近圣人”,正是隨著年月累積,一點點踐行領(lǐng)悟這五個字的過程。
初入京師赴考的他一身書生正氣,因為對主考官貪臟一事深惡痛絕而直口受牽連下獄,險遭殺身之禍。如若不是當時巧遇的順治皇帝頗為賞識,恐怕早已在青史除名。
那時,未來的岳丈告誡他要忍。
殿試已過,本被點中狀元的他因為主監(jiān)大人擔憂其鋒芒太勝徒惹災(zāi)禍,而與順治皇帝相商,將狀元之名替換為二甲第一名。
陳廷敬不理解,后來十分賞識他的主監(jiān)告誡他,混官場要等。
入翰林不久,皇宮爆發(fā)天花,順治為平民心讓位于年僅8歲的玄燁,由鰲拜索尼等大臣輔佐。
陳廷敬入宮為帝王師,伴君左右。
隨康熙帝年歲漸長,殺鰲拜平三番,陳廷敬已經(jīng)成為康熙的左膀右臂。
與他同時受寵的,同有當年順治皇帝提拔的明珠、索額圖、高士奇等。
而后,陳廷敬開始了他穩(wěn)字決的幾十年。
官場深不見底,陳廷敬作為官場上位居最頂尖的那一批人中的一個,更是深有體會。
索額圖與明珠明爭暗斗,都想拉攏陳廷敬為黨羽,可陳廷敬一心只忠心于國家和帝皇,對兩面都冷顏拒之。
于是在雙方眼里,他便都成了對方的人,是敵人,一時間被推上風(fēng)口浪尖。
索額圖大敗,明珠掌權(quán),陳廷敬依然穩(wěn)穩(wěn)在皇帝左右做一個進讀老師。
期間,陳廷敬經(jīng)歷很多官場之事,知道了一些潛規(guī)則并接受,更知道何事可說,何事不可說。
但是因為有時候的莽撞愚忠勁兒上來,不顧皇帝心情的諫言,往往會得到一些小教訓(xùn)。
于是這為官幾十年就在這些小事之中一點點明白如何揣摩圣意,如何斡旋時勢。
他做為欽差到地方查案多次,每次都能巧妙處理其中的官、民、朝的關(guān)系。
直到近七詢的他,才在穩(wěn)、忍、等后,得到了自己的人生第四個字狠。
在皇帝下游江南途中,他終于找到機會,用計將皇帝身邊一應(yīng)奸臣一舉清除,而后被皇帝尊為老相國。
陳廷敬自此風(fēng)頭一時無兩。
朝堂大臣中大奸臣的肅清一時使陳廷敬與康熙爺君臣更近更相知,康熙已經(jīng)恩寵到讓陳廷敬看密信的程度。
七旬老陳開始忽略了自己的忍字決,隨著康熙帝的倚重,他越來越仿佛回到當初那個初入京的舉人,不懂圣意魯莽直言,而后在一次康熙帝的不滿怒喝中清醒過來。
陳廷敬忽然聾了,他不得不向皇帝請辭歸隱。
一應(yīng)家人與他回到老家后,原本老眼昏花的陳廷敬忽然對妻子說道“知道那樹枝上叫的是什么鳥兒么?”
七旬之后,陳廷敬悟得隱字決,以裝聾得以善終。
他的這種生涯并不適合我們。
在清代以前,天下文人盡入帝皇之手,他們唯一的機會就是苦讀數(shù)十載,盼得一朝中得功名,可入帝皇側(cè)。
這幾乎是他們生命中最終極的也是唯一的目標。
但是如今不同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選擇生活的權(quán)力,可以不入朝而入商,亦可當個獨具匠心的手藝人。
但是如果我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兒,并打算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做,那么這個故事,對我來說就是很受啟迪的。
陳廷敬中年之所以能在兩大首輔大臣索額圖和明珠明暗迫害之下不倒的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心正。
他一心只為朝廷只為帝皇天下著想。
這一點就可以使他獲得皇帝的完全的信任,我想現(xiàn)在也沒有人會拒絕一個全心全意為自己著想的下屬。
而他一生之所以坎坷,正也是因為他太過正直忠誠,將本來帝皇盼望得到的不世英明之聲納入己身,使帝皇多妒,從而使他幾度起落。
因而如果想綁在一個人身側(cè),一定的把柄或者缺點是必須的,只有這個非完人的狀態(tài)才是真實的,才會使老板覺得你是可以把控的,才會把自己的全部信任交托與你。
而后來他安穩(wěn)著陸的裝聾更是神來之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如何在東家與自己徹底翻臉之前安然離開還能君臣隔空繼續(xù)曖昧絕對是一種能力,這一點可能需要我們在發(fā)現(xiàn)局勢無法挽回時去采用。
當然,學(xué)習(xí)最多的,是他即使對整個大清貪腐的風(fēng)氣深惡痛絕,但依舊淡然處之,并曾說:“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去做,但做不到的,我不會強求?!?BR> 是的,能做到的一定要去做,但做不到的,又何必強求自己?
這恐怕是一個人認清時勢之后,對整個時代的屈服,對整個游戲規(guī)則的屈服。
而陳廷敬,正是從屈服于大清游戲規(guī)則之后,一點點摸清游戲規(guī)則,并最終從局盤內(nèi)棋子之位殺出,成為了那個制作規(guī)則的一分子,從而完成自己著想天下的大愿。
對于我來說,強出頭與好面子這些做不到而硬去做的事兒,就是值得反思的,是否真做到了表里如一,是否真的具備將局勢一點點向好的方向扳回的能力。
如果不具有,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我就應(yīng)該對游戲規(guī)則屈服,消除自己所有的抱怨,從而在適應(yīng)規(guī)則的條件下做到最好,在去成為那個制定規(guī)則的人。
這幾乎是想逆襲的必經(jīng)之途。
而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第一感受,分享出來,卻當不得真,笑。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六
《大清相國》中陳廷敬的形象,已經(jīng)影響到不少公職人員?!坝行┦煜さ呐笥颜业轿?,跟我探討陳廷敬的從政經(jīng)歷。”不僅如此,在小說的影響之下,史學(xué)界也對陳廷敬其人其事給予了更多關(guān)注?!半m然描寫的是一位我所敬重的古人,但也表達了我對當代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生活不斷往前走,我相信歷史中有很多值得現(xiàn)代人借鑒的好東西?!蓖踯S文說。為人之德,就是要宅心仁厚。中央組織部印發(fā)了《關(guān)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具體從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細化了干部“德”的考評標準。要做好干部,首在為人,俗話說“立業(yè)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來,對人的要求,無不以做人為本。
且不論書中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爭權(quán)奪利,只看隨著科考腐敗窩案、山東百姓自愿捐糧案、官匪勾結(jié)霸占民宅案、陽曲百姓捐建龍亭案、銅錢短缺錢法重理案、云南庫銀虧空案、皇上微服私訪杭州連環(huán)事等等,一代名相的光輝形象逐步樹立并熠熠生輝,而其如何待人、處事、言談的道理也緩緩道出。
如何做人、待人,一直是一門深奧的學(xué)問;也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在《大清相國》里的主人公陳廷敬,就是值得我們當代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首先待人不可太絕。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待人不可太絕,對人對己都適用。畢竟是以人為本、以天下蒼生為念。對人,能幫人處多幫人,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個人,可能是友人、親人、故人,可能是敵人、仇人、小人,也可能是好人、壞人、陌生人。能幫助的人越多,說明你的能力越大。幫助他人的過程也是積累正能量的過程,內(nèi)含一個反饋循環(huán),如同福報。一個人一個人地去幫,那是點對點的應(yīng)對,正能量的積累如同加減乘除,畢竟有限;取仕之路,為官一任,若能造福一方,那是點對面的輻射。官做得越大,能福澤的區(qū)域越廣,正能量的積累是指數(shù)或者階乘。內(nèi)含的福報就像一個光環(huán),光照當代,輝映千秋。能饒恕的人越多,說明你的境界越高。饒恕的前提是有錯,而這種錯又不在律法懲戒的范疇之內(nèi)。有些錯,說是錯,卻又似乎在情理之中,角度和立場不同,得出的結(jié)論也往往不一樣。在人治的朝廷當中更是如此。如果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而把不同于自己的觀點就歸入錯類,那么就無法與他人形成合力,自然也辦不成大事。正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想來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對己,能嚴格處多從嚴,須寬容時亦寬容。事前多嚴格,我們可以修身;事后多寬容,我們可以立世。
處事也是現(xiàn)代人一個重要的修為課程。在《大清相國》里的陳廷敬也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他的基本理念是,不必太盡,物極必反,過猶不及,事做得太盡了,不但讓自己筋疲力盡,也讓他人少了發(fā)揮的空間。即便是自己能力所及,也需要留有余地。尤其是作為領(lǐng)導(dǎo),更應(yīng)如此。即便領(lǐng)導(dǎo)再能干,也需要留給下屬成長的空間。如是,事不必太盡,至少應(yīng)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事本身不盡,而人精力有限。其二是指做事的程度,不必太盡。尤其是在資源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更是我們做成事情的一種有效法則。二八定律很好地用科學(xué)解釋了這個道理。而如陳廷敬所言:我只能做我做得到的事,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都做不了!
另外在言談上面,《大清相國》的陳廷敬也給出了不少啟示:言不論多寡。遇到志同道合的好友,我們可以暢談通宵;碰上話不投機的人士,我們可以閉口不言;生氣的時候大罵,抑郁的時候緘默,含冤的時候辯解,委屈的時候訴說。如是,我們就只有甘心平凡。人在官場,其實是言不論多寡的,有的時候是言多必失,有的時候言少冷場。道一千,說一萬,我們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用氣話傷害自己,不要用惡語毀謗他人,讓自己成為更加完美的人。
最后,不可不道的官場五字訣——等忍穩(wěn)狠隱,五個字總結(jié)了陳廷敬50年的官場生涯,可謂十年一字。沒有前人傳授的等和忍,悟不出穩(wěn)的要義;沒有穩(wěn)的定力,做不了狠的事情;倘若狠而不隱,終將引火燒身,而不能全身而退。書雖小說,但確有其人,書中描述的很多事情也是真實發(fā)生的。當然,亦古亦今,亦真亦假,如疑如信,任君斷奪。
暑假里學(xué)校下發(fā)了一本《大清相國》,供黨員同志學(xué)習(xí)。抽空閱讀了王躍文先生的這篇長篇歷史小說《大清相國》一書,心情很是有一種沖動的欲望。沖動的是我很景仰這樣的作家這樣的水平,因為他寫出了那個時代的權(quán)利和官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和猥瑣,以及為官為人為文為事的紛紜復(fù)雜,《大清相國》這本書的封頁上有這樣一段話:康熙朝名臣輩出,但都大起大落:明珠被罷官,索額圖痛死囹圄,高士奇最終被貶回原籍,徐乾學(xué)去官早逝,滿朝重臣中,但見陳廷敬馳騁官場五十余年,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最終成為文淵閣大學(xué)士,乞歸后仍被招回,最后老死相位。
王躍文集中筆墨來寫陳廷敬為官的一生,寫他如何從一個擁有正義感的青年舉子,逐步成長為胸有城府、老練沉穩(wěn)的官僚。晚年回到家鄉(xiāng),他總結(jié)自己近50年的官華考宦生涯,記得小說的最后又有這樣一段話:“當年衛(wèi)大人告訴他一個等字,岳父告訴他一個忍字,自己悟出一個穩(wěn)字,最后又被逼出一個狠字,虧得月媛又點醒他一個隱字。若不是這一隱字,他哪能全身而退?”這段話是小說的點睛之筆,也算是全書的文眼。等、忍、穩(wěn)、狠、隱,陳廷敬的一生幾乎就是這5個字的形象寫照,總結(jié)起來,“等、穩(wěn)、忍、狠、隱”與“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是陳廷敬馳騁官場的真經(jīng)秘訣。陳廷敬能夠耐得住寂寞,一步步做到了“等、穩(wěn)、忍、狠、隱”,不參與派系與集團斗爭,有自己的道德操守,講究政治謀略又不去害人,能夠更新觀念、迅速轉(zhuǎn)變角色,從錯誤的思想中走出來,識時務(wù)、處處小心謹慎、避免鋒芒畢露。用自己的方式報效朝廷、造福子民。這些都是很可貴的??滴趸实鄯Q其:“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七
《大清相國》被媒體形容為"充滿正能量",寫的是清代名臣陳廷敬在特定的歷史境遇中,在官場上所作的人格、道德和行為的艱難選擇。他入仕五十三年,歷任康熙帝師,工、吏、戶、刑四部尚書,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最后老死相位。
在康熙朝名臣輩出,"宦海"沉浮的年代,明珠罷相削權(quán),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xué)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榮卻被斥退回藉。為何唯陳廷敬獨善其身?王躍文認為,這并不是說陳如何工于心計,或是如何狡猾,他這樣評價《大清相國》中的主人公: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干;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
《大清相國》中陳廷敬的形象,已經(jīng)影響到不少公職人員。"有些熟悉的朋友找到我,跟我探討陳廷敬的從政經(jīng)歷。"不僅如此,在小說的影響之下,史學(xué)界也對陳廷敬其人其事給予了更多關(guān)注。"雖然描寫的是一位我所敬重的古人,但也表達了我對當代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生活不斷往前走,我相信歷史中有很多值得現(xiàn)代人借鑒的好東西。"王躍文說。為人之德,就是要宅心仁厚。2011年中央組織部印發(fā)了《關(guān)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具體從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細化了干部"德"的考評標準。要做好干部,首在為人,俗話說"立業(yè)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來,對人的要求,無不以做人為本。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八
主角陳廷敬看起來仿佛幾近完人。年輕時考場得意,差點連中三元。中年雖有得失,卻無大錯。老了更是性子成精,做事幾乎圓滑。但觀其一生,基本上都是一個擔驚受怕。捺著性子等了大半輩子,硬著頭皮忍了無數(shù)不平,才終得裝病歸引,告老還鄉(xiāng)。這難道就是一個臣子幸福的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無用,后天下之樂而樂不得。
文章最后,陳廷敬坐在回家馬車上,一路不語,多半是醒著的,但有時也是真睡著了,醒著的時候回想他自己近五十年的官宦生涯,卻只得兩個字:“無趣”。
想來也是無趣。士人抱著一顆懷天下的心,卻總要言不由衷,行不達意?;实墼谏厦孀徊恍⌒木褪菤㈩^的罪名,因言稱罪,也只能小心翼翼。
值得嗎?對于鰲拜來說,可能不值,他一心想做皇上,追求極高的權(quán)利,但小皇帝太聰明,功虧一簣。對于納蘭明珠來說,可能也不值,位極人臣,玩弄權(quán)術(shù),想要富貴終身,也得差之毫厘。對于索額圖來說,也許也不值,一屆莽夫,仗著父親索尼的開國元勛身份作威作福,不把人當人看,終得慘死獄中。可是對于主人公陳廷敬來說,難道這一輩子就值得嗎?為天下人做官的理想磕磕絆絆,與其說為了天下人,不如說最終是為了康熙勤懇一生。不過生于集權(quán)之下,陳也算是老百姓心中的一曲贊歌了。
世上事情大多都是這樣: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
不過說來說去,還是無趣。
少年時期的陳,一腔熱血,有不平則鳴,可還沒等鳴響,就已經(jīng)被一連串的現(xiàn)實打趴下了。科舉舞弊案,歷練的是一顆少年的火熱之心,熬過去了,學(xué)會一個等,也就不是之前的自己了。
“所謂歷練,自是經(jīng)事見世,咋看起來就是熬日子?!?。
熬來熬去數(shù)十年,又學(xué)會一個“忍“字。
說到底,每個人都不想太過圓滑,但人在朝堂,身不由己。一上來就一連串勾魂索命,不長大就要你命,你變還是不變?等還是不等?忍還是不忍?順著性子來,終究是在這個有趣的社會中活不長久的。
陳等啊等,等到了中年,等出了魚尾紋,等的都換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終于覺得自己應(yīng)該要做些什么了。于是在天子面前全然忘了自己辛辛苦苦悟出來的“穩(wěn)“字。德州捐糧、陽曲建龍亭、寶泉局銅料虧空案、云南盜庫銀協(xié)餉案,一樁一件都是小事,卻每每都觸的龍顏大怒,幾近人頭落地。但在作者筆下,件件都像劇本一般,起承轉(zhuǎn)合紛紛落落,作者有些刻意去表現(xiàn)陳的性格特征,但卻有些過猶不及,刻意營造一個完人,反而顯得有些刻板化了。
其實據(jù)山西學(xué)人的研究史料來看,陳的中年起起落落,在朝任職五十四年,二十八次升遷,確實是小說一般的精彩。他有著山西人的大精明,說話時候總是知道什么時候該閉嘴,每次感覺就差那么一丁點就要性命不保,但卻總是化險為夷。如果說陳的少年還是少年心性,人到中年,則顯得過分老成了。
康熙南巡杭州時,陳似乎已經(jīng)年近70.,整本書的高潮也是這里的連環(huán)參。老都老了,在官場做事還是避免不了心狠手辣。書中的陳穩(wěn)了大半輩子,不站隊,不弄權(quán),不結(jié)黨,不貪婪,但結(jié)果卻是所有人都視他為眼中釘。這個官場,人人皆為利益所向,表面上陳什么都不貪,但實際陳貪得是天下蒼生,重的是君臣情誼。你獲得了皇上的恩寵,就算你什么都沒有,大家還是要恨你的。場面來往,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不能指望別人都對你雪中送炭,嘴皮子功夫雖不動刀動槍,卻殺人不見血。
這時候陳與其說是悟出一個“狠“字,不如說是終于想清楚該如何自保。所有的勢力都覺得他是那個該最先死的人,他若不狠,早就命喪黃泉。
還有最后的“隱“,裝傻充愣,還不是被逼無奈。
觀整本書下來,皇帝不殺他不是他太能干,而是他最不爭。但正如老子所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九
海的女兒主要講的是大海里的一條小人魚,她與其他的人魚一樣,可以在水晶宮般的海底世界里逍遙自在地度過漫長的三百年,隨后化為泡沫。小人魚在深藍色的大海里幸福,快樂地生活著??墒?,她越來越覺得孤獨,開始向往神奇的人間。
當小人魚在十五歲生日那天夜晚,游到海面看見王子,并救了這位遇難的王子,同時也不這位王子迷住了。為了與王子生活在人類里,小人魚不惜犧牲她的舌頭,放棄她甜美的聲音來與海底女巫交換,讓她的魚尾變成人類的雙腿,并且還有忍受雙腿帶來的劇痛,但小人魚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為了心愛的王子,所有的付出,犧牲以及承受的劇痛都是值得的。
忘不了,當王子要和另一個漂亮女郎結(jié)婚了,小人魚的希望頓時化為烏有,并且在王子結(jié)婚的第二天早晨化為海上的泡沫。而小人魚的姐姐為了救她,剪掉她們飄逸的長發(fā),從女巫那兒要了一把刀子,只要小人魚將刀子刺進王子的心里。讓血滴在自己的腳上,她就會再次變回人魚,但她卻將刀子拋向潔白的浪花,自己跳進湛藍的大海里。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
陳廷敬一生編著多部書籍,個人文集有《午亭文編》、“河上集”、《說巖詩集》等,主持編撰的國家典籍有《世祖章皇帝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鑒古輯覽》、《康熙字典》等等。
陳廷敬為人所稱道的還有他的臺閣體詩。臺閣即是古代的內(nèi)閣和翰林院,所謂臺閣體,指的是一種特殊詩體,詩文內(nèi)容多為館閣文臣應(yīng)制,題贈,應(yīng)酬而作,題材常是“頌圣德,歌太平”,藝術(shù)上追求平正典雅。
仙禁云深簇仗低,午朝簾下報班齊。
侍臣密列名王右,使者曾過大夏西。
安石種栽紅豆蔻,火珠光迸赤玻璃。
風(fēng)霜歷后含苞實,只有丹心老不迷。
——《賜石榴子恭紀》。
《清史稿》記載:“廷敬初以賜石榴子詩受知圣祖。后進所著詩集,上稱其清雅醇厚,賜詩題卷端?!边@首《賜石榴子恭紀》雖是在寫石榴,但實際上卻是歌頌的皇家氣象,末句又以“丹心老不迷”向康熙表明自己的赤膽忠心,故康熙尤喜結(jié)尾兩句,“誦之至再”。
可見,在陳廷敬這里,詩詞里也透著政治家的氣象。
作者:曉露風(fēng)荷。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一
近日再讀王躍文的《大清相國》,感觸頗深。在20__年底,時任北京市長的上調(diào)中央前向同僚們告別之際,推薦了《大清相國》一書。我在20__年4月偶然購得此書,通讀了一遍。此書的主人公陳敬(清順治皇帝賜名陳廷敬),他21歲中進士,晉身官場后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乞歸后仍被康熙帝召回,72歲后主動全身而退,康熙評價他“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縱觀陳廷敬的一生,如履薄冰半輩子、慢慢悟透官場秘訣,終于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他總結(jié)的官場五字訣:等(要沉得住氣),忍(要能經(jīng)受起磨練),穩(wěn)(要謹慎且低調(diào)),狠(要堅決徹底),隱(要會急流勇退)。他的人格、道德和行為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清廷多酷,他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他是好官,卻精明強干;能官多專,他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儒,他是德官,卻不乏鐵腕。這與習(xí)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wù)、勤政務(wù)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20字好干部標準有一定重合。就今天的現(xiàn)狀而言,《大清相國》強調(diào)了干部的四種“德”:為人之德,就是要宅心仁厚;職業(yè)道德,就是要精明強干;社會公德,就是要從善如流;從政之德,就是要儒雅鐵腕。在《大清相國》中,康熙反反復(fù)復(fù)對陳廷敬說的一句話是:當官,就要吃苦;不想吃苦,就別當官。所以說:要做好干部,首在為人,即“立業(yè)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來,對人的要求,無不以做人為根本。
“陳廷敬的品格有許多值得現(xiàn)代官員學(xué)習(xí)的地方?!敝貞c市社科院研究員鄧平表示:現(xiàn)在對于官員的考察也需多方面進行考慮,廉政和勤政只是最基本的方面,還需考慮群眾對他的評價,從而讓官員成為真正的好官。
作家樊家勤也說:“陳廷敬一生主張清廉,為好官善始善終,這幾乎成為古代官場的一個奇跡,而正是這個奇跡,在今天具有了許多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dǎo)意義?!?BR> 陳廷敬在屢次涉險、多次犯上的情況下仍能保全自己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這緣于以下四點:一是才學(xué)。才學(xué)是支撐,是基礎(chǔ),是動力,是叩門磚,無才即滅為官之途也;二是公心。辦差時時發(fā)自公心,讓人抓不到把柄,找不到誣陷理由,無私心自然強大,無公心必不久長;三是理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陳廷敬也做了不少。當然,你看那件不妥之事能定他的罪?能定罪的,他絕對不干;四才是隱忍而耿直。他是在官場打拼多年的理想形象,他的成功之路是百姓心中好官唯一應(yīng)該走,也是唯一能走的最佳路線。
“陳廷敬的主要功績之一是整頓吏治,他個人很剛正和清廉,處理案件鐵面無私,同時很注重策略?!薄洞笄逑鄧纷髡咄踯S文曾告訴《第一財經(jīng)日報》記者,“總體而言,就是自身過硬,對待問題也敢于碰硬?!贝蜩F還需自身硬,要解決自身問題。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quán)力關(guān)進制度的牢籠里”反腐再掀新風(fēng)暴。
作者王躍文表示,“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康熙初年,金融秩序很混亂,康熙任命陳廷敬“督理錢法”,用今天的話就是整頓金融秩序、理順貨幣關(guān)系。再比如,后人所稱的“康乾盛世”,在康熙中葉后,國家逐漸富裕起來,社會的奢靡之風(fēng)開始盛行,陳廷敬就提出整頓禮儀制度的建議,得到皇帝贊譽?!?BR> 陳廷敬能得到完人的評價:一是堅持理想,二是清官,三是有能力。習(xí)近平1988年在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市時因干部私建住宅問題曾說過:“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不要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熊掌和魚不可兼得,從政就不要想發(fā)財,你既要從政,又要發(fā)財,就只能去當讓人指脊梁骨的貪官、贓官,既名聲不好、又膽戰(zhàn)心驚,總怕被人捉住,最后落個不好的下場”。試想,在一個人治的封建社會里,陳廷敬尚且能夠清正廉明,一心為朝廷;如今在一個講法制的社會主義時代,我們黨員干部更應(yīng)該廉潔奉公、勤政為民,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二
陳廷敬(1639年-1712年),清代澤州府陽城人(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原名陳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名字中間加了一個“廷”,取效忠朝廷之意。
小說自然都是加了一些演繹,頗具一點傳奇色彩的?!洞笄逑鄧防?,陳廷敬的一生,主要由幾件大事串聯(lián)起來。少年時的陳敬雖然早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老成持重的氣質(zhì),但畢竟還是有些書生意氣,其實每個人都是在經(jīng)歷過人生的風(fēng)雨之后才不斷成熟起來的。
少年時,陳敬參加鄉(xiāng)試,本該是妥妥的第一名,不曾想,一位不學(xué)無術(shù)的富家公子朱錫貴卻買通了考官中了頭名,相信賄賂事件不在少數(shù),所以陳敬成了第二十八名。很多名落孫山的書生不服氣,便抬著孔子圣像游街,陳敬本想勸解別人不要參與游街,卻稀里糊涂的和鬧事的書生一塊兒被官兵抓走下了大獄。那時入獄對于陳敬這樣的讀書人來說,無異于毀了前程。這時,陳敬生命中的貴人——欽差衛(wèi)向書出現(xiàn)了,本著愛才之心,衛(wèi)向書設(shè)計救出了陳敬。
經(jīng)歷了牢獄之災(zāi),陳廷敬參加京城會試,所謂好事多磨吧。這次,他攤上了更大的事??荚嚽跋Γ惥礋o意中撞見考官賄賂之事,遭人誣陷背負殺人罪之名。百家筆記網(wǎng)所幸,由于皇帝立志要查清案件,陳敬最后不僅洗清冤屈,還在考試中拔得頭籌。衛(wèi)向東大人出于愛惜保護人才,向皇帝提議不要將陳敬點為狀元,免得少年成名,樹大招風(fēng),反倒不利于棟梁成才,皇帝聽從了衛(wèi)大人建議,定了陳敬為二甲頭名。
陳敬后來得順治帝賜名陳廷敬,官場多年,其先后任職于禮部、吏部、戶部、刑部等重要部門,長期擔任皇帝侍讀、侍講學(xué)士,直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一生得皇帝另眼相待,最后平安退休,可謂政壇不倒翁。中間一次因親家公出事,陳廷敬主動請辭,后再次被康熙帝召回。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三
人到中年,才突然發(fā)現(xiàn)讀書讀的太少了,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要多讀書。老公從單位帶回來一本《大清相國》,推薦我看看,說寫的很好。一開始我并不想看,因為這本書很厚,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耐心讀完。但轉(zhuǎn)念一想,不是決心從現(xiàn)在開始多讀書嗎?此時不看更待何時。一開始每天看一頁,后來有空就看一頁,再后來只要有空就看幾十頁。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快看完了,還挺有成就感的。尷尬的是,剛開始看的時候,感覺陳敬這個名字有點熟,月媛這個名字也有點熟,看著看著感覺這個故事也有點熟,后來突然想起來,這本書我看過……上次看好像也是老公推薦的。唉,我居然全忘了,看來上次看白看了,完全沒有進腦子。幸好這次真看進去了,不光看完了還想寫點什么,雖然長久不鍛煉已經(jīng)不知道該怎么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反正也是自己看,胡亂寫吧,免得過段時間又忘了自己看過了。
主人公陳廷敬,原名陳敬,因同期貢士有兩個陳敬,被皇上賜了一個廷字,從此改名陳廷敬。他在順治皇帝在位時入朝,輔佐康熙皇帝五十年,經(jīng)歷了被打壓、被陷害、被重用、被失信、罷官、起復(fù)等各種跌宕起伏,最后功成身退,可謂之圓滿。他的成功經(jīng)驗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等、忍、穩(wěn)、狠、隱。這五個字既是他從政不同階段的處事風(fēng)格,又是他成功立業(yè)、名垂青史的法寶。
“等”字是對他有知遇之恩的衛(wèi)向書大人教給他的。年輕的時候,少年得志,容易急功近利,鋒芒畢露,但宦海無涯,須時時警醒,因而要耐著性子等,有“慢慢熬”的準備。衛(wèi)大人向皇上諫言,將陳廷敬原本的“狀元”改為二甲進士,既有心避免使其成為眾矢之的,又有意打磨他的棱角,可謂用心良苦。好在陳廷敬也確實爭氣,理解了師傅的用心,在“等”的過程中磨練出強大的耐性。
“忍”是對他有救命之恩的后來成為岳父的李老先生告訴他的。官場上不經(jīng)歷練,難成大器,要經(jīng)事見世,任勞任怨。任勞容易,任怨難。親家張汧被參入獄,陳廷敬遭人陷害被指受賄,此時他若強行辯解,無論皇上怎樣處理,他都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風(fēng)暴正猛之時,處于風(fēng)暴中心的陳廷敬,唯有忍,才能保護自己。果不其然,三年后,陳廷敬守得云開見月明,被重新重用,且更加被皇上信任。曾國藩曾說:“決定成敗的,不在高處,在洼處,不在隆處,在平處。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處,耐得住煩?!?BR> “穩(wěn)”字是他自己后來悟出來的。交人要穩(wěn),辦事要穩(wěn),看風(fēng)向尤其要穩(wěn)。官場中人免不了各有門庭,可投人門下又難免榮損與共,復(fù)活難料,陳廷敬不投任何門庭,是穩(wěn)中要義。以陳廷敬的才氣和正氣,他是不屑與庸人為伍的,更不屑獻媚于權(quán)臣,而真正像他一樣的人,同樣也是不會站隊的。這是他的明哲保身之道。
“狠”是最后被逼出來的。等、忍、穩(wěn)固然使陳廷敬穩(wěn)居君側(cè),但若只一味地等、忍、穩(wěn),那么他就只能是一個好官,而不是一個濟世的官。明珠權(quán)傾朝野,專橫營私,索額圖飛揚跋扈,老謀深算,徐乾學(xué)沽名釣譽,首鼠兩端,高士奇欺上瞞下,中飽私囊,這些人其身不正,帶壞朝廷風(fēng)氣,沆瀣一氣,民聲上不達天聽,逼的陳廷敬使出連環(huán)參,一舉參掉這幾個為官不為民的大臣。這才是陳廷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勇氣和擔當。
“隱”是被皇帝稱為“相國”后夫人月媛點醒他的。陳廷敬固然想為大清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別人不這么想。官做到極致,事做到極致,必然招致別人的嫉恨,如果讓皇上也感覺是貪權(quán)戀位,一手遮天,那必不得善終。所謂“反者道之動”,所以,陳廷敬突然醒悟,及時隱退,才成就了一代名相的名垂青史。
如同本書最后的書評中所總結(jié),陳廷敬一生秉承“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儒生典訓(xùn)。正是帶著這種對國家和人民的擔當,才能在“等”和“忍”中逆流而上,在“穩(wěn)”中潔身自好,用“狠”來作為自己的武器,完成自己的使命。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四
古人云:“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惫鳎?。廉潔是人類正義的化身,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的有力保障。
最近拜讀了王岐山書記推薦我們每個黨員應(yīng)好好讀讀《大清相國》這本書,感受頗深,使心靈上感受到了廉潔的震撼,結(jié)合工作實際也談?wù)勛约旱囊恍└惺堋?BR> 康熙帝師、一代名相陳廷敬是出自于我省的一位歷史名人,他是輔佐康熙大帝的重臣,也是忠丞,為官清廉,政績卓著,為國之能臣,吏之楷模,備受后人敬仰。書中再現(xiàn)了三百多年前康熙王朝官場風(fēng)云,并塑造了以陳廷敬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書中不但對官場人物的人格、道德細致刻畫,同時也描繪出不同人物代表所欲所感,以及其性格、行為,并伴隨著人生軌跡的`轉(zhuǎn)變,有的人墮落至萬劫不復(fù),有的則堅持原則至功成名就。
初入官場的陳廷敬學(xué)識淵博,見解獨到,為許多人賞識,但其正直,倔強的性格也為其惹下了諸多麻煩,多次險遭殺生之禍。通過父親的告誡,岳父的勸誡和自身的感悟得出了“等、忍、穩(wěn)”的行為準則,逐漸在官場站穩(wěn)了腳跟,后又被逼出了“狠”,得以參倒政敵,一展抱負,最后借助夫人的“隱”得以全身而退。這些為官之道讓人不得不感嘆他的韜略過人也對當時的官場生態(tài)唏噓不已。
作為康熙王朝五十多年的政壇不倒翁,陳廷敬曾說過:“我只能做我做到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也做不了”,可見做個好人難,做個有作為的好官更難。好人正直善良,注重名節(jié),不愿被非議,可很多的時候,人不做違心的事,很難做成大事造福百姓的事;往往做大事時遇到的對手都是陰險狡詐之人,所以需要同時具備高絕的政治智慧,遼闊的城府,強硬的手腕,忍受常人不能忍耐,處理問題恰到好處。
目前山西處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發(fā)展時期,怎樣掃除社會霧霾,凈化山西政治生態(tài),是每一位基層黨員應(yīng)當思考政治問題,樹立“弊革風(fēng)清,廉潔為民”的責(zé)任擔當意識,是每一位三晉兒女家國情懷的具體體現(xiàn),只有筑牢廉潔的思想防線,黨員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才能引領(lǐng)社會健康發(fā)展。而讀書學(xué)習(xí)恰是凈化心靈,洗滌生態(tài)霧霾,釋放正能量的有力作為。
作為檢察系統(tǒng)黨組織,更是承擔著司法部門內(nèi)部黨建橋頭堡的作用,責(zé)任重于泰山,我們要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真正使黨員干部敬畏法律,敬畏權(quán)力,樹立正確的權(quán)力觀,做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真正做到執(zhí)法為民,廉潔為公。
以司法公正,執(zhí)法為民促進富民強省,實現(xiàn)弊革風(fēng)清是途徑。因為,只有實現(xiàn)弊革風(fēng)清,才能依法確定權(quán)力、科學(xué)配置權(quán)力、制度約束權(quán)力、陽光行使權(quán)力、合力監(jiān)督權(quán)力、嚴懲濫用權(quán)力,真正把權(quán)力關(guān)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確保權(quán)力規(guī)范運行,為促進富民強省提供路徑。
以公正廉潔,執(zhí)法為民促進富民強省,重塑山西形象是支撐。重塑山西形象,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是關(guān)鍵。只有徹底消除精神不振、畏縮不前的消極狀態(tài),徹底糾正不敢擔當、為官不為的錯誤行為,徹底根除違背規(guī)律、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才能使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通過重塑山西形象的淬火鍛鑄,在促進富民強省的偉大實踐中有所作為、有大作為。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五
清朝的歷史在人們的視覺上和聽覺上已不再新鮮,即使不學(xué)史的人也能評說一二,如果還按老套路出牌,終覺無滋味。作者挖掘新意,此相國聽為初次——陳廷敬,以康熙朝為背景,著重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是是非非,影射現(xiàn)今,不失是一部好作品。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貪,在歷朝歷代皆為本色,不貪反而為特色,只是清朝更為突出。陳廷敬這方面潔身自好,一是家里出身殷實,另一個就是自律較好。兩者雖說都很重要,但后者更為突出,有多大的胸懷能成多大的事,自律為本。書中陳廷敬的弟弟兩次收錢也是因為交際之用,也并不本質(zhì)上的問題。從這一點看來,當官者是不是也能從家庭資產(chǎn)考慮,見過錢和沒見過錢的反映出來是不一樣的。人到四十就有所考慮了,就會為以后著想。我以前不承認,現(xiàn)今還沒到四十,就開始準備養(yǎng)老的錢了。不信你試試看,人到中年你做事情就不會激進了。
人生只要努力總是有機會的。陳廷敬的發(fā)跡是因為個人的優(yōu)秀才干,而且兩次化險為夷都與此有關(guān)。再加上以后衛(wèi)相書告訴他要學(xué)會“等”都有關(guān)系。你要想生命不白白度過,就要在上學(xué)期間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當然這是有普遍性的,也不否認沒上過學(xué)能有好的發(fā)展——只是少數(shù)。你要有與眾不同的東西在身,隨時提供脫穎而出的力量。可以說如果你能為別人帶來利益或者其他什么的,你才有可能出人頭地,生命才可能綻放光彩。這就是說“等”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的,這個機會是有條件的。陳廷敬是有此基礎(chǔ)的,各種條件具備齊全,只差東風(fēng)了。
不站隊。面對各種的利益團伙,陳廷敬始終不與為伍。螯拜一伙爭取陳廷敬,索尼也在爭取,陳廷敬看的清楚,要想能長久就要那邊都不涉及。我覺得索尼有句話說得好“皇帝最不可信”。皇帝終究是個人,是人就有缺陷,就有偏好。終究不如制度,即使制度也是靠人來執(zhí)行的,還有薄彼,何況一個人。說起來簡單說起來難了,這是一輩子的功夫,堅持下來不容易?;噬显u價“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踏實做事。不徇私,不枉法,本色做事是陳廷敬的特色。而且在各種事上能獨立思考不忍云亦云,是相國之料。現(xiàn)在講過——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作為文人出身,能明察秋毫,果斷從事,有強人風(fēng)格。剛?cè)嵯酀?,方可有成。剛者易斷,柔者不成事。陳廷敬恰到好處,拿捏準確,佩服佩服!
至于到后來玩弄權(quán)術(shù)引發(fā)互相彈劾,也是那些人罪有應(yīng)得。老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在社會能做到如此地步,且是一輩子,真是不容易。
以前我總是認為,置身一個大的權(quán)力場,不是哪一個人能抵擋的住的。誰在那個權(quán)力中心都回貪占枉法,是凡人都躲不過,看過這本書就有新的認識了,凡人也可以做到。
讀書心得大清相國篇十六
近日,看歷史小說《大清相國》,該書其中有很多很多具體現(xiàn)實的借鑒意義,我作為一名一直扎根在基層的領(lǐng)導(dǎo)干部,更是從中體會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情感。作為出賣國家利益、出賣人民利益而來換取自己職務(wù)的升遷、滿足自己的貪欲,最后都是要受到黨紀國法懲罰的。下面我將通讀此書的一點體會談?wù)?,與大家共勉。
其中有一段我印象非常深刻,陳廷敬押著王繼文要離開云南的時候,那么多的群眾擁上街頭,哭著喊著不讓王繼文離開,并這樣對陳廷敬說道:“你就是欽差嗎?你憑什么要抓走我們的父母官?王大人可是云南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好官哪!”可以說,這種場景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為官者誰不希望在離任時是這種場景!如果不明就里,只看表面,王繼文就是傳頌千古的好官,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王繼文糊弄了皇帝,糊弄了群眾,可見只看眼前的場景往往是不真實的,對于官員的評價真是要向陳廷敬學(xué)習(xí),從細處入手,從深處挖掘,才能真正找到這個地方官員為政的好壞。從這個史實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不是陳廷敬明察秋毫,康熙就被王繼文給糊弄了,可見,選人用人,關(guān)鍵還在考察干部。如果考察失真,不僅僅損害的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會形成連鎖反應(yīng),最終,損害的還是國家和群眾。而政績的體現(xiàn),也正像陳廷敬所說的:“國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愛護百姓。如果只顧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這也正是習(xí)近平總書記近日提出的:“領(lǐng)導(dǎo)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BR> 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真正維護好群眾的利益,真正把工作做到實處,做到群眾心坎上去。所以,各級黨政領(lǐng)導(dǎo)干部,在工作中要把“功成不必在我”作為為政之基、謀事之本、做事之源,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不唯gdp論英雄,多看長遠,多打基礎(chǔ)。而在干部考察任用中,更應(yīng)該從細微處著手,不能僅聽群眾說好就好,不能僅看“表面文章”,更要從平時基礎(chǔ)工作上、從長遠打算上、從“內(nèi)部文章”上多方面入手細致考察,才能真正把那些注重打基礎(chǔ)、謀長遠、堅持原則不謀私利的好干部選拔出來。另外對于干部考察組也要落實責(zé)任制,責(zé)任到人,層層套上“緊箍咒”,確??疾熘松朴?、不走樣,不失真,才能確保選人用人不出紕漏,才能選出像陳廷敬這樣的清官、好官、能官、德官。
“兩學(xué)一做”活動剛剛開始,這既是基礎(chǔ),也是關(guān)鍵,更要通過此次活動活動,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結(jié)合起來,真正讓基層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從根本上轉(zhuǎn)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使政績觀體現(xiàn)在平時基礎(chǔ)工作上,體現(xiàn)在長遠謀劃上,體現(xiàn)在內(nèi)部文章上,體現(xiàn)在為民服務(wù)上,體現(xiàn)在真抓實干上。只有這樣,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夠被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才會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