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廬山如琴湖!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從牯嶺街的`街心公園出發(fā)沿大林路西行,便到如琴湖,因湖形如琴而得名。湖中有曲橋、亭榭、花徑,花徑又稱“白司馬花徑”,以白居易曾循徑賞花而得名。是一個山中公園,園門有楹聯:“花開山寺,詠留詩人”,門上為“花徑”二字。園內有花徑亭,亭中有“花徑”二字刻石,相傳為白居易所書。還有“景白亭”、“紫莉亭”、“花徑人工湖”、“花展室”、“動物園”等諸景。園中遍植桃花和各種名花,白居易的名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就指此地。湖東大林路旁,有著名的冰川遺跡:“飛來石”。
如琴湖座落西谷,峰嶺圍抱,森林蓊蔚,環(huán)境幽雅。湖心立島,島內有許多人工飼養(yǎng)的孔雀,所以名為孔雀島,曲橋連接,上綴水榭,形成綠水青山,相映成趣,臨立島上縱覽四周妙處橫生。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二
錦繡谷春夏看花和云,秋冬觀石和樹。錦繡谷中奇花繁多,四季不斷。山谷中最富傳奇色彩的花,首推”瑞香花“。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瑞香產于廬山,原名”睡香“。相傳古代有一僧人晝寢巖下,夢中但聞異香酷烈,覺而尋之,故名。后人驚奇,認為是瑞祥之兆,改名”瑞香“。錦繡谷中花的分布數量最多的花是”云錦杜鵑“。”云繡杜鵑“是石楠科常灌木,花呈淡紅色,桃紅色等。春暖花開時,花紅巧舞,燦爛若錦,取宋代詩人黃庭堅的詩句”錦上添花“之意,亦稱”云錦花“。在《廬山志植物目》,正式稱之為”云錦杜鵑“。天上有竹林,地上有少林。地上的少林寺,我們可以見到。可天上的竹林寺,有誰見過?真是有心難見竹林寺,無意常遇仙客來。相傳竹林寺就隱藏在這山谷之中,每當風云變幻的時候,還能聞聽到從竹林寺中傳出的鐘鼓之聲,也有機會看見云端的影子。據說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大戰(zhàn)陳友諒和身患疾病時都會得到廬山竹林寺的神仙和尚周巔仙的幫助,多次化險為夷。為感謝救命恩人,朱元璋得天下后,派人到廬山來尋找竹林寺,可每次來人除了找到這崖壁上高高刻著的”竹林寺“三個大字外,。別無所獲,為此,后人就把”竹林寺“稱為”天上的寺院“。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三
朋友們,我們不知不覺來到譽海內外的仙人洞。仙人洞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巖石洞,洞高七米,深達一十四米,由于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逐漸形成的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亦稱佛手巖。仙人洞的洞底有一泉水,分左右兩眼,俗稱“雌雄泉”。不管洞頂上掛有多少水珠,他始終象有人在調度一樣,兩泉同時一滴一滴往下滴,終年不斷,清澈甘甜,這便是《后漢書》記載的“一滴泉”。仙人洞的飛巖可棲身,清泉可洗心。俯視山外白云茫茫,江水蒼蒼,頗有遠離塵世之感,所以,這里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洞中修煉,直至成仙,所以洞內有一石制殿閣--純陽殿。殿內立呂純陽(洞賓)身背寶劍石雕像。仙人洞的左側是一座道觀--老君殿,香火頗為為旺盛。由老君殿往上行,有一巨石凌空兀立,名“蟾蜍石”。石前方與石上上方分別刻有“縱覽云飛”、“豁然貫通”八個大字。石隙中一棵蒼勁挺拔的松樹,撥云破霧,這就是著名的廬山石松。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四
杭州有秀麗的西湖,無錫能看到浩瀚的太湖,在我家鄉(xiāng)的土地上也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廬山西海,它被譽為江西的“千島湖”。廬山西海是我們武寧人的驕傲,也是武寧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
清晨,我隨著晨練的人們沿湖濱路來到武寧大橋南端,向東遠眺廬山西海。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露出了太陽的半邊笑臉,這時霞光朦朧,水霧繚繞,給廬山西海增添了無比神秘的色彩,宛如仙女們穿著乳白色的紗裙隨風飄舞。過了一會兒,太陽跳出水面,霞光萬道,仙女們紛紛躲得無影無蹤,迷霧也散開了,湖面上微波蕩漾,這時的廬山西海就像是一面巨大的明鏡。
中午,太陽高照,湖面上鳶飛魚躍,波光粼粼,使人感覺到它的柔美。漁民們駕著小舟,在湖里捕魚,他們一邊撒網一邊唱歌,歌聲飄蕩在青山綠水之間。廬山西海美就美在它的水,湖水清得就像一面大明鏡,映著四周的青山綠樹;廬山西海的水特別藍,可以媲美蔚藍的大海和瓦藍的天空;廬山西海的水特別柔,湖面上常常泛起微波,就像媽媽笑臉上的皺紋。湖中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島上的樹木郁郁蔥蔥,遠遠望去就像鑲嵌在廬山西海上的綠寶石。其中,觀音島上有一尊五洲最高的觀音石像,每逢節(jié)假日,來仰望觀音石像的游客絡繹不絕。
廬山西海盛產淡水魚,有鯽魚、雄魚、鰱魚、棍子魚、銀魚、紅梢魚、翹嘴白、烏魚……這里的魚多得數不清,不僅品種多,而且味道美。我最喜歡家鄉(xiāng)的淡水魚,來這兒的游客都要到魚館去嘗嘗魚的鮮美,離開武寧時也要帶些魚蝦回去。
傍晚的廬山西海更富詩情畫意,黃昏時,絢爛的夕陽照在湖面上,金光閃閃。這時,三三兩兩的人群來到湖邊散步,盡情享受這迷人的夜色。
廬山西海不僅風光秀麗,而且物產豐富,是家鄉(xiāng)的寶湖。我愛山水園林式的武寧,更愛美麗無比的廬山西海。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五
廬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廬山早在十八億年以前的“前震旦紀”時,就開始在江南古陸上隆起。在距今六億至四億年間的古生代寒武紀和志留紀的整個時期,廬山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志留紀未期,廬山逐漸得以抬升。在距今3.5億至2.8億年間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廬山又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再度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中期,廬山又得以緩慢抬升......。
在距今六千多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廬山先后受“燕山造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多次強烈影響,突兀而出,呈現出地壘式斷塊隆起,生成了一山飛峙的壯觀秀姿。
廬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廬山的山體最高點,是海拔1474米的大漢陽峰。廬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個分界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頂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懸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東南及西北地區(qū)較為典型。山中具有峰巒、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懸崖、絕谷等多種地貌。自古廬山有名子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間散布著山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之多。廬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質斷裂點處,形成急流和瀑布。廬山之中有22處著名瀑布,18條溪澗。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獨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氣候環(huán)境。在長江、鄱陽湖環(huán)繞中的廬山,由于隨時得到長江、鄱陽湖送來的大量強冷曖濕氣流,使廬山成了多霧多雨的地方。這里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域,它年平均降水達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霧的日子也達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每逢盛夏的時節(jié),在廬山山下各地氣溫高達攝氏38至40度之時,山中的氣溫通常在攝氏20至28度之間徘徊,真是一個“清涼世界”。在近百年間,廬山最高氣溫記錄是1966年8月18日出現的攝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氣溫記錄是1970年1月5日出現的零下攝氏16.8度....舒適的氣候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可能是廬山自古就受到人類關愛原故吧!。
匡廬奇秀甲天下,然而廬山之奇卻莫若云。廬山的云和霧,姿態(tài)萬千、變幻莫測,是廬山神奇神秘之源...,人們方才低頭談笑間還是云開天現,此刻回頭之時卻又云綣霧迷,仿佛“山”活了....,廬山就是這樣一座充滿動感秀美的山。
廬山云奇,廬山的霧迷,廬山的雨也富有詩情畫意。在朦朧的霧中,廬山的雨亦朦朧...,正是如此多變多幻的云、霧、雨之間相互襯映變化,讓廬山演化出許多圣賢追尋多時的真趣靈境。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六
各位旅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廬山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唐導?,F在我們已經到了廬山風景區(qū)的入口處。請大家在下車前檢查自己的隨身物品有無遺失,我們待會兒要排隊點名。
現在我們站在這座木橋上。大家請往下看,是不是萬丈深淵?深谷下云霧繚繞,神妙莫測?,F在我們再眺望遠處連綿不斷地山巒,是否想起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呢?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是一處不可多得的世界遺產。它的北部有波濤滾滾的長江,南有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邊走邊看,我們來到一個有趣的景點??矗沁吷窖律嫌幸恢豢s頭的大烏龜,四腳只露出一點點,仿佛還可以看到腳上的小爪兒。怎么樣?是不是栩栩如生?穿過這個巖洞,看,那邊還有個巖洞,黑洞洞的。這個叫蝙蝠洞。相傳有個縣令抓捕一名殺人犯,一直沒有抓到,殺人犯逃進山中。當那個殺人犯鉆進這個洞時,驚出許多蝙蝠,追逃官兵根據蝙蝠盤旋的位置抓住了殺人犯,將他繩之以法。此洞因此得名。好,故事講到這里,口干舌燥。請大家品嘗一下這甘甜的井水吧!這是一口古井,據說是清朝乾隆年間打的,至今綿綿不斷。
最后,我們來到有名的三疊泉。三疊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一百五十五米。三疊泉每疊各有特色,一疊直垂,水從二十多米的背上一傾而二;二疊彎曲,直入潭中;站在第三疊抬頭仰望,三疊泉拋珠濺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又如百副冰綃,抖騰長空,萬斛明珠,九天飛灑。游客們,你們一定會想起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吧!
好,我?guī)Т蠹乙呀泤⒂^完畢,大家先欣賞,照相留念。待會兒另一位劉導過來帶大家繼續(xù)參觀廬山其他外圍景點和景德鎮(zhèn),祝大家玩得開心,再見!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七
朋友們:
你知道在廬山眾多的古橋中有那座橋,曾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贊嘆為廬山二大絕美風景之一的!?。。。對了,是位于廬山南麓棲賢谷中的觀音橋?,F在我們就要去游觀音橋吧。觀音橋是廬山中保存最完好的古老石拱橋。
它始建于九百九拾多年前的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因石拱橋架在三峽澗上就叫三峽橋。后來到了清代末年,當地的老百姓在三峽橋橋南頭修建起供奉觀音的觀音廟,從此后當地的人習慣叫三峽橋為觀音橋了。觀音橋景區(qū)是廬山自古以來就出名的好去處,現在的景區(qū)是由南大門,服務區(qū)、水碓房、十二生肖園、天下第六泉、三峽澗、觀音橋、觀音廟、夫妻樹、棺材石、浴仙池、望仙臺、送子潭、臥瀑、柞盆潭、天生觀音崖畫、玉淵潭、棲賢寺諸景組成。
當我們走進掛著”金井舊傳三峽曉,玉澗今帶五峰秋“對聯景區(qū)大門時,一股帶著青草的清鮮味道就撲面而來。他仿佛是在說,終于又看見你了,歡迎歡迎!走過百余步的田中小道,首先看到的是三峽澗上的古老的水碓房。在水碓房的前面是景區(qū)在新建設的十二生肖園,這個園中的十二生肖很特別的,他們都是用經過第四冰川洗禮的廬山自然山石的天然外形,加少許的人工點綴而成的石雕群。
在觀音橋的橋東有一口好泉水。這泉的大名叫”招隱泉“,唐代的茶圣陸羽在當年評定天下二十名泉時,將這口”招隱泉“定為天下第六泉。從此后這口好泉啦,就被人們叫做第六泉、陸羽泉、觀音泉了。觀音橋橫跨在由新元古代觀音橋片麻狀花崗巖構成的三峽澗上。
他是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由江州的造橋匠人陳智福、陳智汪、陳智洪兄弟三人設計建造的單拱石橋。觀音橋的橋拱是七行獨立的石拱并聯而成,橋上每個石拱中的石塊上下立都呈公母卯榫相聯,而構成全橋的七組單石拱的上部相聯處,陳氏兄弟采用呈x字形鐵卡子緊緊卡在相臨的石拱券上,讓全橋變成了堅固的一體。
觀音橋七組單石券拱中的第一。二。四。六。七行石拱券均由15塊花崗巖石組成,而第三。五行石拱券卻是由16塊花崗巖石組成的。這107塊重達二千斤的花崗巖石組成了全橋的單拱券。古人記載觀音橋長約90尺,寬有12尺,高達60尺以上。而現代人丈量的數據是橋長25米,寬4。5米,高10。7米。觀音橋是中國橋梁史上的杰作之一,也是江西省內已知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石橋。在廬山的眾多古橋之中,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都是廬山第一古橋。觀音橋的石拱是一道優(yōu)美的飛虹,他與三峽澗中奔騰的澗水以及被水沖皺的花崗巖的狂燥之態(tài)相比,顯的有些柔順雅致,更有和諧穩(wěn)定的情趣。
我們走到橋下,仰看橋中第四組拱石那自東向西刻有”維皇宋大中祥符七年歲次甲寅二月丁已朔建此橋。上愿皇帝萬歲,法輪常轉,風調雨順,天下民安謹題“,在此刻的右側(南邊)刻著”福州僧德朗勾當造橋“左側(南邊)刻著”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橋“(南邊)”江州匠陳智福、弟智汪、智洪“的字來。不由離感嘆乘我們先人的高超的技藝來。棲賢谷是廬山中最寬大的山谷,山谷是南北走向的,從東邊的五老峰。團山,經北邊的含鄱嶺、太乙峰,至西邊的大小漢陽峰。
一路上呈扇面展開,而來自東、北、西三面山嶺上的眾多山中小溪流匯集成四條主要的山溪后,象成四條大水龍一樣,齊聚在三峽澗中,滿山的溪流水在這里會師后,競相奪路而下,一路驚雷噴雪,震山撼岳,演義出二十四潭爭一橋的大氣勢,真似長江三峽一樣,所以自古來這個山澗被人叫作三峽澗。北宋大詩人蘇東坡在元豐七年四月下旬游廬山時曾說到:廬山奇勝處不可勝紀,獨開先漱玉亭,棲賢三峽橋為二勝。
三峽澗的地表巖層是廬山也是江西最古老的花崗巖地區(qū)了,這里的花崗巖多是新元古代觀音橋片麻狀花崗巖?;◢弾r雖然很堅硬,也經不起天長日久的山洪關愛,山溪挖出的廿四個水潭,潭潭不同,水化石頭萬般形態(tài)。三峽澗中石或坐或立。。。在觀音橋下的深潭,就是著名的”金井“。在溪水少的時候,從上游潭沖出的小白石子,競能在陽光的照映下發(fā)出五色的光來。溪水來時,我們站在橋下,依靠著石欄看金井上下的溪水奔騰,你會有蘇轍同樣的感受:水行石間,其聲如雷霆,如千乘之車,雖三峽之險,不是過也。度橋而東,水平如白練,橫觸巨石,匯為大車輪,流轉洶涌,窮水之變。
觀音橋雖然經歷了九佰九拾多年的廬山風雨,至今仍然堅固如初。只是橋下的金井又被歲月向下挖深了許多。歲月讓自北宋以來的歷代的雅士文人紛至踏來。在三峽澗中古老的花崗巖石上就有許多名流的舒情之作。宋代黃庭堅曾為棲賢橋作銘,并在橋南的澗中巨石上于書”三峽澗“,大教育家朱熹也為此橋賦詩:兩岸蒼壁對,直下成陡絕。一水從中來,蕩譎知幾折。。。。。。。
明朝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冬,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方才從南昌”寧王府“中逃了出來,驚魂來定的唐伯虎來到棲賢谷的三峽橋上,面對橋下景色,多有離感染。在他舟至安慶后,他的心平靜下來后,在安慶揮筆畫出了《三峽橋圖》,唐伯虎在畫上以工筆寫意,只見畫上山寒石冷,古樹蕭肅搖曳,在畫的右下角小橋依壁,橋下水流湍急有奪之態(tài)。橋上的一個小童正在拼命的趕著負重的瘦驢子。給人一種好壓抑的冰涼之離感。
畫出的三峽橋上萬水爭流的意境,也說出了他自已的心境,真是:匡廬山前三峽橋,懸流濺撲魚龍?zhí)挠^音橋緣三峽澗向北百余米的澗水東岸有一塊長方形的巨石,就似一口棺材樣,在石頭上還依??梢娨粋€好大的鞋印。當地人相傳這是當年造橋時,這里的棺材精想借此作怪,誰知觀音菩薩路過這里,用腳踏了一下棺材石,讓它永不能翻身。
據說這棺材石上的那個大鞋印子,就是觀音菩薩的留下的腳印。傳說總是美的,這塊形似棺材的巨石應該是造橋時的輔助工程,當年的工匠們將這塊巨大的長方石塊橫擋在激流之中,用來減緩上流溪水對建橋工地的直接沖擊,讓急流在這里放慢腳步,是可以讓石拱橋更安穩(wěn)些,在棺材石的北面就刻有”回瀾“的石刻。
從棺材石向北沿澗水前行是傳說中天上的仙女沭浴的地方,叫浴仙潭,這個潭比較狹長,在此潭外還有--望仙臺,靜潭,臥瀑。
走過臥瀑就是送子潭和柞盆潭。玉淵潭是三峽澗二十四中的最美最峻最險的一個潭。因為潭的上游澗中大面積的石頭被水沖刷成白白的,顏色象玉一般。本地人說這些白石形狀如羊一般,方言中的”如羊“就諧音成了”玉淵“。玉淵潭上那一片石頭真像一群自由的羊,而穿流而下的水就只能懸射潭里了。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八
今天將由我?guī)銈內ビ斡[美麗的廬山。我姓陸,大家可以叫我“陸導”。廬山東臨鄱陽湖,西靠京九鐵路,南臨南昌藤王閣,北枕滔滔長江。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F在我們來到了廬山腳下,大家抬頭向上看,廬山的壯觀是否能讓我們想起宋代大詞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焙茫埓蠹译S我一起登上美麗的廬山。
這里是廬山最著名的三疊泉,它是廬山眾多瀑布中氣魄最雄偉,姿態(tài)秀麗的奇景。三疊泉又稱三級泉,位于五老峰以東的山谷中。它匯集了五老峰和大月山的溪水,沿山折成三疊,飛流而下,三級總落差長達300余米,依著山勢分下、中、上三級,是廬山第一奇觀。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贊美三疊泉的雄偉氣勢。人們常說“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大家可以在三疊泉拍照留念。(拍完照后)爬了這么長時間的山路,大家可能會有些累,我們到前面的亭子休息一會兒???,那塊石頭是冰川石,它是被第四紀冰川推到廬山來的,所以被稱為“冰川石”,這里有冰川石的簡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九
三寶樹是因三株特殊的古樹而得名的,兩棵柳杉,一棵銀杏。因這三樹在黃龍寺山門前,有“廟堂之寶”的稱譽,故名“三寶樹”。
據樹下巨巖上所刻“婆羅寶樹,僧曇詵手桿“十字來看,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曇詵為大林寺創(chuàng)始人,東林寺高僧慧遠的弟子。
柳杉原名“婆羅”,是從西域引來的樹種,銀杏名為“白果”,為第四紀冰川的遺留植物,有“活化石”之稱,因為祖輩植樹,孫輩才能結果,故名“公孫果”。三樹凌空,高約四十米,粗約四人合抱。
三棵大樹都是百年古樹,為廬山樹木之王,也被譽稱鎮(zhèn)山之寶,因而后人又稱樹不無憂樹。
廬山三寶樹另一說法,三寶樹得名于徐霞客行記,載有:“溪上樹大三人圍,非檜非杉,枝頭著子累累”。指樹粗需三人合抱,由“三抱樹”演化而來。前史上三寶樹并非指三棵樹,據清康熙年間記載,黃龍?zhí)多徑耙还冉陨?,大者十余抱”。實?8棵,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被和尚經學以整修古剎為名,采伐變賣,僅留下這兩棵柳杉。一棵銀杏。
1974年8月。南京林業(yè)學院教授。葉培忠先生,帶學生來此實習,用生長錐測得楊柳樹齡大約為6。測得銀杏樹樹齡,大約為1500年。最大一棵直徑為2.8米、高34米。
相傳神宗皇帝在黃龍寺設臨時行宮,想用三樹樁天然賀桌舉行宴會,命百匠砍鋸。百名匠怎么砍也沒用,鋸拉不進,皇帝發(fā)怒下旨要殺工匠,眾工匠只得轉樹哭泣。三寶樹感動開口教長匠如何砍鋸自己,從匠為之感動,認為樹有情,人豈可無義。眾匠抱著寧死不伐三樹之心,皇帝獲悉,贊賞樹有情人有義勇,收回圣命“三寶樹”從此保存至今。
徐霞客行記記載:并非指黃寺三寶樹,“還出佛手巖,由大道東抵大林寺。寺四面峰環(huán),前抱一溪。溪上樹大三人圍,非檜非杉、枝頭著子累累,傳為寶樹,來自西域。向有二株,為風雨拔去其一矣?!庇衷掠涊d清嘉慶年上大林寺著火藥味,另一株“寶樹”未能幸免,一起燒毀。
全國很多的黃龍寺,皆為禪宗臨濟宗門下的分枝。是北宋中期慧南在隆興(今南昌)黃龍山開法創(chuàng)建。故稱黃龍派,黃龍派在前史上曾非常昌盛,有才調的弟子多達數百人,分分創(chuàng)始基業(yè),枝葉茂盛。黃龍寺還建到了日本、東南亞一帶。
黃龍寺為什么有這么大的柳杉。而別處沒有。有一說是黃龍寺這塊寺方相傳曾是朱元璋后代,在廬山設的家廟。不遠處和尚存“賜經亭”。因皇室的厚愛,威望地維護下了這些古樹。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廬山如琴湖!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從牯嶺街的`街心公園出發(fā)沿大林路西行,便到如琴湖,因湖形如琴而得名。湖中有曲橋、亭榭、花徑,花徑又稱“白司馬花徑”,以白居易曾循徑賞花而得名。是一個山中公園,園門有楹聯:“花開山寺,詠留詩人”,門上為“花徑”二字。園內有花徑亭,亭中有“花徑”二字刻石,相傳為白居易所書。還有“景白亭”、“紫莉亭”、“花徑人工湖”、“花展室”、“動物園”等諸景。園中遍植桃花和各種名花,白居易的名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就指此地。湖東大林路旁,有著名的冰川遺跡:“飛來石”。
如琴湖座落西谷,峰嶺圍抱,森林蓊蔚,環(huán)境幽雅。湖心立島,島內有許多人工飼養(yǎng)的孔雀,所以名為孔雀島,曲橋連接,上綴水榭,形成綠水青山,相映成趣,臨立島上縱覽四周妙處橫生。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二
錦繡谷春夏看花和云,秋冬觀石和樹。錦繡谷中奇花繁多,四季不斷。山谷中最富傳奇色彩的花,首推”瑞香花“。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瑞香產于廬山,原名”睡香“。相傳古代有一僧人晝寢巖下,夢中但聞異香酷烈,覺而尋之,故名。后人驚奇,認為是瑞祥之兆,改名”瑞香“。錦繡谷中花的分布數量最多的花是”云錦杜鵑“。”云繡杜鵑“是石楠科常灌木,花呈淡紅色,桃紅色等。春暖花開時,花紅巧舞,燦爛若錦,取宋代詩人黃庭堅的詩句”錦上添花“之意,亦稱”云錦花“。在《廬山志植物目》,正式稱之為”云錦杜鵑“。天上有竹林,地上有少林。地上的少林寺,我們可以見到。可天上的竹林寺,有誰見過?真是有心難見竹林寺,無意常遇仙客來。相傳竹林寺就隱藏在這山谷之中,每當風云變幻的時候,還能聞聽到從竹林寺中傳出的鐘鼓之聲,也有機會看見云端的影子。據說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大戰(zhàn)陳友諒和身患疾病時都會得到廬山竹林寺的神仙和尚周巔仙的幫助,多次化險為夷。為感謝救命恩人,朱元璋得天下后,派人到廬山來尋找竹林寺,可每次來人除了找到這崖壁上高高刻著的”竹林寺“三個大字外,。別無所獲,為此,后人就把”竹林寺“稱為”天上的寺院“。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三
朋友們,我們不知不覺來到譽海內外的仙人洞。仙人洞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巖石洞,洞高七米,深達一十四米,由于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逐漸形成的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亦稱佛手巖。仙人洞的洞底有一泉水,分左右兩眼,俗稱“雌雄泉”。不管洞頂上掛有多少水珠,他始終象有人在調度一樣,兩泉同時一滴一滴往下滴,終年不斷,清澈甘甜,這便是《后漢書》記載的“一滴泉”。仙人洞的飛巖可棲身,清泉可洗心。俯視山外白云茫茫,江水蒼蒼,頗有遠離塵世之感,所以,這里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洞中修煉,直至成仙,所以洞內有一石制殿閣--純陽殿。殿內立呂純陽(洞賓)身背寶劍石雕像。仙人洞的左側是一座道觀--老君殿,香火頗為為旺盛。由老君殿往上行,有一巨石凌空兀立,名“蟾蜍石”。石前方與石上上方分別刻有“縱覽云飛”、“豁然貫通”八個大字。石隙中一棵蒼勁挺拔的松樹,撥云破霧,這就是著名的廬山石松。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四
杭州有秀麗的西湖,無錫能看到浩瀚的太湖,在我家鄉(xiāng)的土地上也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廬山西海,它被譽為江西的“千島湖”。廬山西海是我們武寧人的驕傲,也是武寧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
清晨,我隨著晨練的人們沿湖濱路來到武寧大橋南端,向東遠眺廬山西海。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露出了太陽的半邊笑臉,這時霞光朦朧,水霧繚繞,給廬山西海增添了無比神秘的色彩,宛如仙女們穿著乳白色的紗裙隨風飄舞。過了一會兒,太陽跳出水面,霞光萬道,仙女們紛紛躲得無影無蹤,迷霧也散開了,湖面上微波蕩漾,這時的廬山西海就像是一面巨大的明鏡。
中午,太陽高照,湖面上鳶飛魚躍,波光粼粼,使人感覺到它的柔美。漁民們駕著小舟,在湖里捕魚,他們一邊撒網一邊唱歌,歌聲飄蕩在青山綠水之間。廬山西海美就美在它的水,湖水清得就像一面大明鏡,映著四周的青山綠樹;廬山西海的水特別藍,可以媲美蔚藍的大海和瓦藍的天空;廬山西海的水特別柔,湖面上常常泛起微波,就像媽媽笑臉上的皺紋。湖中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島上的樹木郁郁蔥蔥,遠遠望去就像鑲嵌在廬山西海上的綠寶石。其中,觀音島上有一尊五洲最高的觀音石像,每逢節(jié)假日,來仰望觀音石像的游客絡繹不絕。
廬山西海盛產淡水魚,有鯽魚、雄魚、鰱魚、棍子魚、銀魚、紅梢魚、翹嘴白、烏魚……這里的魚多得數不清,不僅品種多,而且味道美。我最喜歡家鄉(xiāng)的淡水魚,來這兒的游客都要到魚館去嘗嘗魚的鮮美,離開武寧時也要帶些魚蝦回去。
傍晚的廬山西海更富詩情畫意,黃昏時,絢爛的夕陽照在湖面上,金光閃閃。這時,三三兩兩的人群來到湖邊散步,盡情享受這迷人的夜色。
廬山西海不僅風光秀麗,而且物產豐富,是家鄉(xiāng)的寶湖。我愛山水園林式的武寧,更愛美麗無比的廬山西海。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五
廬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廬山早在十八億年以前的“前震旦紀”時,就開始在江南古陸上隆起。在距今六億至四億年間的古生代寒武紀和志留紀的整個時期,廬山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志留紀未期,廬山逐漸得以抬升。在距今3.5億至2.8億年間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廬山又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再度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中期,廬山又得以緩慢抬升......。
在距今六千多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廬山先后受“燕山造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多次強烈影響,突兀而出,呈現出地壘式斷塊隆起,生成了一山飛峙的壯觀秀姿。
廬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廬山的山體最高點,是海拔1474米的大漢陽峰。廬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個分界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頂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懸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東南及西北地區(qū)較為典型。山中具有峰巒、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懸崖、絕谷等多種地貌。自古廬山有名子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間散布著山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之多。廬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質斷裂點處,形成急流和瀑布。廬山之中有22處著名瀑布,18條溪澗。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獨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氣候環(huán)境。在長江、鄱陽湖環(huán)繞中的廬山,由于隨時得到長江、鄱陽湖送來的大量強冷曖濕氣流,使廬山成了多霧多雨的地方。這里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域,它年平均降水達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霧的日子也達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每逢盛夏的時節(jié),在廬山山下各地氣溫高達攝氏38至40度之時,山中的氣溫通常在攝氏20至28度之間徘徊,真是一個“清涼世界”。在近百年間,廬山最高氣溫記錄是1966年8月18日出現的攝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氣溫記錄是1970年1月5日出現的零下攝氏16.8度....舒適的氣候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可能是廬山自古就受到人類關愛原故吧!。
匡廬奇秀甲天下,然而廬山之奇卻莫若云。廬山的云和霧,姿態(tài)萬千、變幻莫測,是廬山神奇神秘之源...,人們方才低頭談笑間還是云開天現,此刻回頭之時卻又云綣霧迷,仿佛“山”活了....,廬山就是這樣一座充滿動感秀美的山。
廬山云奇,廬山的霧迷,廬山的雨也富有詩情畫意。在朦朧的霧中,廬山的雨亦朦朧...,正是如此多變多幻的云、霧、雨之間相互襯映變化,讓廬山演化出許多圣賢追尋多時的真趣靈境。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六
各位旅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廬山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唐導?,F在我們已經到了廬山風景區(qū)的入口處。請大家在下車前檢查自己的隨身物品有無遺失,我們待會兒要排隊點名。
現在我們站在這座木橋上。大家請往下看,是不是萬丈深淵?深谷下云霧繚繞,神妙莫測?,F在我們再眺望遠處連綿不斷地山巒,是否想起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呢?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是一處不可多得的世界遺產。它的北部有波濤滾滾的長江,南有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邊走邊看,我們來到一個有趣的景點??矗沁吷窖律嫌幸恢豢s頭的大烏龜,四腳只露出一點點,仿佛還可以看到腳上的小爪兒。怎么樣?是不是栩栩如生?穿過這個巖洞,看,那邊還有個巖洞,黑洞洞的。這個叫蝙蝠洞。相傳有個縣令抓捕一名殺人犯,一直沒有抓到,殺人犯逃進山中。當那個殺人犯鉆進這個洞時,驚出許多蝙蝠,追逃官兵根據蝙蝠盤旋的位置抓住了殺人犯,將他繩之以法。此洞因此得名。好,故事講到這里,口干舌燥。請大家品嘗一下這甘甜的井水吧!這是一口古井,據說是清朝乾隆年間打的,至今綿綿不斷。
最后,我們來到有名的三疊泉。三疊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一百五十五米。三疊泉每疊各有特色,一疊直垂,水從二十多米的背上一傾而二;二疊彎曲,直入潭中;站在第三疊抬頭仰望,三疊泉拋珠濺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又如百副冰綃,抖騰長空,萬斛明珠,九天飛灑。游客們,你們一定會想起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吧!
好,我?guī)Т蠹乙呀泤⒂^完畢,大家先欣賞,照相留念。待會兒另一位劉導過來帶大家繼續(xù)參觀廬山其他外圍景點和景德鎮(zhèn),祝大家玩得開心,再見!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七
朋友們:
你知道在廬山眾多的古橋中有那座橋,曾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贊嘆為廬山二大絕美風景之一的!?。。。對了,是位于廬山南麓棲賢谷中的觀音橋?,F在我們就要去游觀音橋吧。觀音橋是廬山中保存最完好的古老石拱橋。
它始建于九百九拾多年前的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因石拱橋架在三峽澗上就叫三峽橋。后來到了清代末年,當地的老百姓在三峽橋橋南頭修建起供奉觀音的觀音廟,從此后當地的人習慣叫三峽橋為觀音橋了。觀音橋景區(qū)是廬山自古以來就出名的好去處,現在的景區(qū)是由南大門,服務區(qū)、水碓房、十二生肖園、天下第六泉、三峽澗、觀音橋、觀音廟、夫妻樹、棺材石、浴仙池、望仙臺、送子潭、臥瀑、柞盆潭、天生觀音崖畫、玉淵潭、棲賢寺諸景組成。
當我們走進掛著”金井舊傳三峽曉,玉澗今帶五峰秋“對聯景區(qū)大門時,一股帶著青草的清鮮味道就撲面而來。他仿佛是在說,終于又看見你了,歡迎歡迎!走過百余步的田中小道,首先看到的是三峽澗上的古老的水碓房。在水碓房的前面是景區(qū)在新建設的十二生肖園,這個園中的十二生肖很特別的,他們都是用經過第四冰川洗禮的廬山自然山石的天然外形,加少許的人工點綴而成的石雕群。
在觀音橋的橋東有一口好泉水。這泉的大名叫”招隱泉“,唐代的茶圣陸羽在當年評定天下二十名泉時,將這口”招隱泉“定為天下第六泉。從此后這口好泉啦,就被人們叫做第六泉、陸羽泉、觀音泉了。觀音橋橫跨在由新元古代觀音橋片麻狀花崗巖構成的三峽澗上。
他是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由江州的造橋匠人陳智福、陳智汪、陳智洪兄弟三人設計建造的單拱石橋。觀音橋的橋拱是七行獨立的石拱并聯而成,橋上每個石拱中的石塊上下立都呈公母卯榫相聯,而構成全橋的七組單石拱的上部相聯處,陳氏兄弟采用呈x字形鐵卡子緊緊卡在相臨的石拱券上,讓全橋變成了堅固的一體。
觀音橋七組單石券拱中的第一。二。四。六。七行石拱券均由15塊花崗巖石組成,而第三。五行石拱券卻是由16塊花崗巖石組成的。這107塊重達二千斤的花崗巖石組成了全橋的單拱券。古人記載觀音橋長約90尺,寬有12尺,高達60尺以上。而現代人丈量的數據是橋長25米,寬4。5米,高10。7米。觀音橋是中國橋梁史上的杰作之一,也是江西省內已知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石橋。在廬山的眾多古橋之中,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都是廬山第一古橋。觀音橋的石拱是一道優(yōu)美的飛虹,他與三峽澗中奔騰的澗水以及被水沖皺的花崗巖的狂燥之態(tài)相比,顯的有些柔順雅致,更有和諧穩(wěn)定的情趣。
我們走到橋下,仰看橋中第四組拱石那自東向西刻有”維皇宋大中祥符七年歲次甲寅二月丁已朔建此橋。上愿皇帝萬歲,法輪常轉,風調雨順,天下民安謹題“,在此刻的右側(南邊)刻著”福州僧德朗勾當造橋“左側(南邊)刻著”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橋“(南邊)”江州匠陳智福、弟智汪、智洪“的字來。不由離感嘆乘我們先人的高超的技藝來。棲賢谷是廬山中最寬大的山谷,山谷是南北走向的,從東邊的五老峰。團山,經北邊的含鄱嶺、太乙峰,至西邊的大小漢陽峰。
一路上呈扇面展開,而來自東、北、西三面山嶺上的眾多山中小溪流匯集成四條主要的山溪后,象成四條大水龍一樣,齊聚在三峽澗中,滿山的溪流水在這里會師后,競相奪路而下,一路驚雷噴雪,震山撼岳,演義出二十四潭爭一橋的大氣勢,真似長江三峽一樣,所以自古來這個山澗被人叫作三峽澗。北宋大詩人蘇東坡在元豐七年四月下旬游廬山時曾說到:廬山奇勝處不可勝紀,獨開先漱玉亭,棲賢三峽橋為二勝。
三峽澗的地表巖層是廬山也是江西最古老的花崗巖地區(qū)了,這里的花崗巖多是新元古代觀音橋片麻狀花崗巖?;◢弾r雖然很堅硬,也經不起天長日久的山洪關愛,山溪挖出的廿四個水潭,潭潭不同,水化石頭萬般形態(tài)。三峽澗中石或坐或立。。。在觀音橋下的深潭,就是著名的”金井“。在溪水少的時候,從上游潭沖出的小白石子,競能在陽光的照映下發(fā)出五色的光來。溪水來時,我們站在橋下,依靠著石欄看金井上下的溪水奔騰,你會有蘇轍同樣的感受:水行石間,其聲如雷霆,如千乘之車,雖三峽之險,不是過也。度橋而東,水平如白練,橫觸巨石,匯為大車輪,流轉洶涌,窮水之變。
觀音橋雖然經歷了九佰九拾多年的廬山風雨,至今仍然堅固如初。只是橋下的金井又被歲月向下挖深了許多。歲月讓自北宋以來的歷代的雅士文人紛至踏來。在三峽澗中古老的花崗巖石上就有許多名流的舒情之作。宋代黃庭堅曾為棲賢橋作銘,并在橋南的澗中巨石上于書”三峽澗“,大教育家朱熹也為此橋賦詩:兩岸蒼壁對,直下成陡絕。一水從中來,蕩譎知幾折。。。。。。。
明朝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冬,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方才從南昌”寧王府“中逃了出來,驚魂來定的唐伯虎來到棲賢谷的三峽橋上,面對橋下景色,多有離感染。在他舟至安慶后,他的心平靜下來后,在安慶揮筆畫出了《三峽橋圖》,唐伯虎在畫上以工筆寫意,只見畫上山寒石冷,古樹蕭肅搖曳,在畫的右下角小橋依壁,橋下水流湍急有奪之態(tài)。橋上的一個小童正在拼命的趕著負重的瘦驢子。給人一種好壓抑的冰涼之離感。
畫出的三峽橋上萬水爭流的意境,也說出了他自已的心境,真是:匡廬山前三峽橋,懸流濺撲魚龍?zhí)挠^音橋緣三峽澗向北百余米的澗水東岸有一塊長方形的巨石,就似一口棺材樣,在石頭上還依??梢娨粋€好大的鞋印。當地人相傳這是當年造橋時,這里的棺材精想借此作怪,誰知觀音菩薩路過這里,用腳踏了一下棺材石,讓它永不能翻身。
據說這棺材石上的那個大鞋印子,就是觀音菩薩的留下的腳印。傳說總是美的,這塊形似棺材的巨石應該是造橋時的輔助工程,當年的工匠們將這塊巨大的長方石塊橫擋在激流之中,用來減緩上流溪水對建橋工地的直接沖擊,讓急流在這里放慢腳步,是可以讓石拱橋更安穩(wěn)些,在棺材石的北面就刻有”回瀾“的石刻。
從棺材石向北沿澗水前行是傳說中天上的仙女沭浴的地方,叫浴仙潭,這個潭比較狹長,在此潭外還有--望仙臺,靜潭,臥瀑。
走過臥瀑就是送子潭和柞盆潭。玉淵潭是三峽澗二十四中的最美最峻最險的一個潭。因為潭的上游澗中大面積的石頭被水沖刷成白白的,顏色象玉一般。本地人說這些白石形狀如羊一般,方言中的”如羊“就諧音成了”玉淵“。玉淵潭上那一片石頭真像一群自由的羊,而穿流而下的水就只能懸射潭里了。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八
今天將由我?guī)銈內ビ斡[美麗的廬山。我姓陸,大家可以叫我“陸導”。廬山東臨鄱陽湖,西靠京九鐵路,南臨南昌藤王閣,北枕滔滔長江。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F在我們來到了廬山腳下,大家抬頭向上看,廬山的壯觀是否能讓我們想起宋代大詞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焙茫埓蠹译S我一起登上美麗的廬山。
這里是廬山最著名的三疊泉,它是廬山眾多瀑布中氣魄最雄偉,姿態(tài)秀麗的奇景。三疊泉又稱三級泉,位于五老峰以東的山谷中。它匯集了五老峰和大月山的溪水,沿山折成三疊,飛流而下,三級總落差長達300余米,依著山勢分下、中、上三級,是廬山第一奇觀。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贊美三疊泉的雄偉氣勢。人們常說“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大家可以在三疊泉拍照留念。(拍完照后)爬了這么長時間的山路,大家可能會有些累,我們到前面的亭子休息一會兒???,那塊石頭是冰川石,它是被第四紀冰川推到廬山來的,所以被稱為“冰川石”,這里有冰川石的簡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廬山景點導游詞篇九
三寶樹是因三株特殊的古樹而得名的,兩棵柳杉,一棵銀杏。因這三樹在黃龍寺山門前,有“廟堂之寶”的稱譽,故名“三寶樹”。
據樹下巨巖上所刻“婆羅寶樹,僧曇詵手桿“十字來看,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曇詵為大林寺創(chuàng)始人,東林寺高僧慧遠的弟子。
柳杉原名“婆羅”,是從西域引來的樹種,銀杏名為“白果”,為第四紀冰川的遺留植物,有“活化石”之稱,因為祖輩植樹,孫輩才能結果,故名“公孫果”。三樹凌空,高約四十米,粗約四人合抱。
三棵大樹都是百年古樹,為廬山樹木之王,也被譽稱鎮(zhèn)山之寶,因而后人又稱樹不無憂樹。
廬山三寶樹另一說法,三寶樹得名于徐霞客行記,載有:“溪上樹大三人圍,非檜非杉,枝頭著子累累”。指樹粗需三人合抱,由“三抱樹”演化而來。前史上三寶樹并非指三棵樹,據清康熙年間記載,黃龍?zhí)多徑耙还冉陨?,大者十余抱”。實?8棵,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被和尚經學以整修古剎為名,采伐變賣,僅留下這兩棵柳杉。一棵銀杏。
1974年8月。南京林業(yè)學院教授。葉培忠先生,帶學生來此實習,用生長錐測得楊柳樹齡大約為6。測得銀杏樹樹齡,大約為1500年。最大一棵直徑為2.8米、高34米。
相傳神宗皇帝在黃龍寺設臨時行宮,想用三樹樁天然賀桌舉行宴會,命百匠砍鋸。百名匠怎么砍也沒用,鋸拉不進,皇帝發(fā)怒下旨要殺工匠,眾工匠只得轉樹哭泣。三寶樹感動開口教長匠如何砍鋸自己,從匠為之感動,認為樹有情,人豈可無義。眾匠抱著寧死不伐三樹之心,皇帝獲悉,贊賞樹有情人有義勇,收回圣命“三寶樹”從此保存至今。
徐霞客行記記載:并非指黃寺三寶樹,“還出佛手巖,由大道東抵大林寺。寺四面峰環(huán),前抱一溪。溪上樹大三人圍,非檜非杉、枝頭著子累累,傳為寶樹,來自西域。向有二株,為風雨拔去其一矣?!庇衷掠涊d清嘉慶年上大林寺著火藥味,另一株“寶樹”未能幸免,一起燒毀。
全國很多的黃龍寺,皆為禪宗臨濟宗門下的分枝。是北宋中期慧南在隆興(今南昌)黃龍山開法創(chuàng)建。故稱黃龍派,黃龍派在前史上曾非常昌盛,有才調的弟子多達數百人,分分創(chuàng)始基業(yè),枝葉茂盛。黃龍寺還建到了日本、東南亞一帶。
黃龍寺為什么有這么大的柳杉。而別處沒有。有一說是黃龍寺這塊寺方相傳曾是朱元璋后代,在廬山設的家廟。不遠處和尚存“賜經亭”。因皇室的厚愛,威望地維護下了這些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