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讀大學是我們迫不得已的選擇。聽說富人把孩子送海外留學,哪有窮人也送孩子出去的,但這就是現(xiàn)實。”
章冬翠,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人,因為自己孩子在北京上學的眾多難處,2005年開始關(guān)注北京流動人口子女上學難,并展開了長達數(shù)年的調(diào)查?,F(xiàn)在是北 京“好媽媽”協(xié)會會長的她主要工作就是幫助流動人口的子女聯(lián)系在京上學。2008年末,章冬翠推出的《關(guān)于北京新市民現(xiàn)狀調(diào)研報告》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關(guān) 注。
“有北京戶口,還是沒有北京戶口,這不是一個問題,而是兩個世界。”章冬翠說,即便將來女兒真的出國留學了,幫助外地孩子爭取平等入學等權(quán)利,她會一直做下去。
“都是要出國留學,只是我們更窮”
章冬翠位于東城區(qū)辛安里胡同租住的“家”中狹小陰暗,剛剛屋外刺眼的陽光讓人定睛半天才能看清屋里大概,摞滿了幾個破舊簡易架子的書是最多的家什,已看不清本來面目的舊書桌邊,一人多高的托福和SAT考試(相當于美國的高考)用書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很扎眼。
“5月8日丁璇剛剛從香港參加完SAT考試,要考幾次。”章冬翠說,因為當年北京22中校長的開明,16歲讀高二的女兒丁璇才得以在北京繼續(xù)“借 讀”。“北京不能參加高考,老家早已回不去,出國留學成了唯一的出路??偛荒茏屗咧挟厴I(yè)就走向社會,重復我的打工人生吧。”面對驚人的出國留學費用,章 冬翠只能無奈表示,“借吧,慢慢還,只有這一條路了。”
丁璇2012年將面臨無法參加高考,她在北京有(臨時)學籍無戶口,在溫州有戶口無學籍。數(shù)據(jù)顯示,北京市中小學借讀的非京籍流動人員子女有40余萬。他們都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困境。
章冬翠說送女兒去香港考試時,在北京國際機場見得最多的同樣是無法在北京參加高考而轉(zhuǎn)道留學之路的外地家長和學生,“都一樣去考試,只是我們比他們更窮”。
從母女倆決定出國留學那一刻起,各種補習班、考試已經(jīng)讓這個本就非常拮據(jù)的家庭又花費了至少四五萬元。“沒辦法,老家的房子什么的都賣光了,下面只 有借了。”去年,因為聽說出國留學要花一筆昂貴的費用,章冬翠的丈夫老丁突發(fā)中風,“到現(xiàn)在還欠著人家8萬元的醫(yī)藥費,他是嚇的、嚇從1985年開始,章冬翠來北京已經(jīng)26年了。用她的話說,她早已不是什么流動人口了。做過電梯工、小時工、保潔員,也開過眼鏡店,賣過小百貨,她自己掙的錢只夠全家伙食費。丈夫老丁白天蹬三輪,晚上看護一家食品店,一個月兩千來塊錢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