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A.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持之以恒(héng)
B.詰難(nán) 鍥而不舍(qiè) 味同嚼蠟(jiáo)
C.滯礙(zhì)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g)
D.誆騙(kuāng) 豁然貫通(huò) 袖手旁觀(guān)
2.多音多義字按所給讀音組詞有錯誤的是( )
A. 處chǔ 處分 處理 設身處地
B. 間jiàn 間斷 間接 親密無間
C. 模mó 模仿 模型 模棱兩可
D. 強qiáng 強調 強大 強詞奪理
3.下列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一帆風順 模式 地大物博 B.不知所措 創(chuàng)意 懷古傷今
C.孜孜不倦 靈感 前撲后繼 D.不言而喻 推敲 自欺欺人
4.根據句意依次填空最恰當?shù)囊豁検? )
(1)是否存在____________創(chuàng)造力和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區(qū)別呢
(2)不論是研究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科學,還是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tài)度,要靠實踐來____________事物的真相。
(3)我們今天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也應該____________虛心的態(tài)度。
A.富余 發(fā)現(xiàn) 拿 B.富有 發(fā)現(xiàn) 抱
C.富有 發(fā)明 拿 D.富余 發(fā)明 抱
5.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語言流暢是衡量文章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
B.我們要認真克服并隨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
C.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使他的成績有了很大進步。
D.只有堅持不懈的刻苦努力,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6.默寫
⑴ 雞聲茅月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躺皆缧小?BR> ⑵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恫匪阕印ぴ伱贰?BR> ⑶ 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蹲砘帯?BR> ⑷ 足蒸暑土氣,____________________?!队^刈麥》
⑸ 年少萬兜鍪,____________________。《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⑹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響繰車?!朵较场?BR> 7.根據你的理解,仿照加點的部分,將下面這段話補充完整。
見了大海的洶涌,沒見過大山的巍峨,真是遺憾;見了大山的巍峨,沒見過大海的浩瀚,仍然遺憾;見了大海的浩瀚, ,依舊遺憾; , ,還是遺憾。出發(fā)吧,永遠出發(fā)。世上有不絕的風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8.中央電視臺每天的開播語是“傳承文明,開拓創(chuàng)新”;山東衛(wèi)視的開播語是“泰山從這里崛起,黃河由這里人海,孔子在這里誕生”。請你為你們學校的電視臺擬一個開播語。
二、閱讀理解
(一)
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單據這一點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9.《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是____先生寫的一篇_____(議論文的一種類型),作者在文中要反駁的論點是____________
10.“如果單據這一點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薄斑@一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1.所選語段的第一自然段中采用了____的修辭手法,如把這段中“是事實”,“也是事實”,“卻也是事實”都去掉,在這一段結尾籠而統(tǒng)之加一上句“這些都是事實”,好不好?為什么?
12.文中加黑點的詞語,是最初發(fā)表在《太白》月刊時被國民黨書報機關刪去的,請問他們當初為何要刪去這些話?
13.“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睂@句話正確的理解是( )
A一些群眾憂國憂民,表現(xiàn)出對當時中國現(xiàn)狀的不安。
B一部分人在散布對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指責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實際上是為了混淆是非,掩蓋國民黨當局的罪責。
C那時的中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人人但求自保,民族的團結精神正迅速解體,因而有識之士發(fā)出了感慨。
D國民黨上層官僚無心抵抗,以此論調掩蓋自身罪責。
(二)
“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不知不覺地根深蒂固。事實上,若是某種數(shù)學問題的話,說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是對的。麻煩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數(shù)學問題那樣。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由于情況的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現(xiàn)在往往不靈了。正因為如此,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后,就會止步不前。因此,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然而,尋求第二種答案,或是解決問題的其他路徑和新的方法,有賴于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那么,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有人是這樣回答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從古代到現(xiàn)代技術,從數(shù)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chuàng)意。這種情況可能出現(xiàn)在六分鐘之后,也可能在六個月之后,六年之后。但當事人堅信它一定會出現(xiàn)。”
對此我完全贊同。知識是形成新創(chuàng)意的素材。但這并不是說,光憑知識就能擁有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14.根據文段內容,解釋下列文中加橫線的詞語。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15.作者為什么反對“‘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
16.“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敝小按恕敝复裁?
17.要想自己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你應該怎樣做?
(三) 讀書·養(yǎng)氣·寫作
①人究竟為什么讀書 讀書對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說讀書是為了升學,為了獲取知識,為了改變命運,為了做官,為了就業(yè),為了成名成家,為了報效祖國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見解。但我覺得,最根本的一條是,讀書可以養(yǎng)氣。
③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弊x書對于人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不可缺少,我們可以從書中汲取無盡的精神力量——一種激蕩在我們的血管,充盈于我們的周身,又從我們的每一個毛孔里散發(fā)出來的氣。同時,讀書也要像吃飯那樣,吃各種蔬果和五谷雜糧,攝取多種營養(yǎng)——閱讀各式各樣的書,汲取各種各樣的氣,以補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調。不過,血氣方剛的少男少女,不僅要雜學旁收,大量讀書,還要有目標、有選擇地讀書。讀不同的書,可以養(yǎng)不同的氣。豪氣,靈氣,平和之氣,浩然之氣,可以養(yǎng);邪氣,戾氣,迂腐之氣,狹隘之氣,也可以養(yǎng)。因此,在讀書時,要吸取精華,剔除糟粕,讀天下好書,養(yǎng)人間正氣。就像孟夫子所說的那樣: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④如果說讀書是養(yǎng)氣,是輸入,那么寫作則是釋放,是輸出。作者把氣注入文章,讀者通過讀書,感受到文章的氣,吸收了文章的氣。人們平時常說的“回腸蕩氣”,不正是說一種讀書的體驗,不就是說文氣在我們的胸腹之間流轉激蕩嗎 什么樣的人,讀了什么樣的書,便會寫出什么樣的文章來。氣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風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謂韓愈文風如潮,柳宗元文鳳如泉,歐陽修文風如瀾,蘇軾文風如海,就是指韓柳歐蘇四大文豪的稟賦、氣質、學養(yǎng),滲透于文章中的具體表現(xiàn)。
⑤曹丕說“文以氣為主”。韓愈也強調“氣盛宜言”——就是說,寫文章的人,只要氣足了,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讀書少的人,自身氣弱,器小力薄,容易被書拿住,成為死讀書的“兩腳書櫥”,作文時就會捉襟見肘、力不從心。讀書多的人,自身氣足,學養(yǎng)豐富,不僅讀書養(yǎng)氣,而且善于融會,善于吐納,作文時自然就會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⑥人雖有先天的稟賦、氣質上的差異,然而讀書可以養(yǎng)氣,則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莊子在《逍遙游》中說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讀書不足,養(yǎng)氣不夠,寫出文章來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就像游泳的人不會換氣,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蕩蕩,七魄悠悠,蹬小腿兒翻白眼兒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讀書多,養(yǎng)氣厚,厚積而薄發(fā)。
18.③段中加點詞“氣”具體指的是 。
19.第④段畫線句運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辭方法。你讀過“韓柳歐蘇”的作品嗎 請寫出其中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 ____________ (作者名);《 》(篇名)
20.作者在文中對學生的讀書提出了____ ________和__ __________的要求。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文的主旨: 。
21.第④段中說:“讀者通過讀書,感受到文章的氣,吸收了文章的氣?!闭埬銖恼n外閱讀中舉出一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寫作
閱讀下面的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議論文。
1930年,童第周留學比利時,當時,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卻無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地剝開,研究被迫停止。這時,童第周毅然站了出來,說:“我來試試!”許多人都笑他逞能。但童第周沒有退縮,憑著自己的膽識和才能,終于完成了青蛙卵的剝離手術,轟動了整個生物界,也為祖國爭了光。
第四單元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1.B(“難”注音應是“nàn”。)
2、D
3.C(“撲”應為“仆”。)
4.B
5.D
6.省略
7.(略)如,沒見過大漠的廣袤,見了大漠的廣袤,沒見過森林的神奇。內容合理,語言通順。
8.示例:“這兒有良師,這兒有益友,這兒是樂園”××中學電視臺。
二、閱讀理解
(一)9.魯迅寫的駁論文,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10.“這一點而論”指的是“兩年以前……卻也是事實”(第一段)
11.排比。不能去掉,不能起突出強調的作用。
12.答:這些話擊中了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要害。
13.選項是B
(二)14.難于或不能改變。 勤奮刻苦,毫不懈怠。
15.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
16.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
17. 汲取知識,運用知識,探求新事物,持之以恒地嘗試。(言之有理也可,能聯(lián)系自己情況來談)
(三)18.精神力量
19.排比 比喻 (后兩空答案略,作者名與篇品必須對應,否則不給分。)
20.多讀書 讀好書(或“雜學旁收,大量讀書”“有目標,有選擇地讀書”)
讀書可以養(yǎng)氣,養(yǎng)氣有利于寫作(或“讀書多,養(yǎng)氣厚,厚積而薄發(fā)”;如抄寫“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讀書多,養(yǎng)氣厚,厚積而薄發(fā)”,給分)
21.要點:(1)課外閱讀的篇名(書名)(2)從中的得益(3)表達完整(以上是三個得分點,如以課文為例,不給分)
三、寫作提示
給材料作文的關鍵是審題,就是分析一則材料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旨、意圖、和角度。首先是把握主旨。要把材料中有用的、精華的東西提煉出來,對全部材料的思想意義高度概括,對材料的內涵及本質正確開拓。二是明確角度。角度就是材料表現(xiàn)出來的看問題的出發(fā)點。有的材料只有一個角度,有的卻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度。如上述材料,從“童第周沒有退縮”,可以把材料理解為表現(xiàn)童第周的自信;從“為祖國爭了光”,可以把材料看成是表現(xiàn)童第周的民族自尊心。要注意正確把握角度和主旨的關系,不能曲解原材料的意思。文章寫作過程則按照一般議論文的寫法,不過,要注意照應原材料。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
?
語文試卷 | 數(shù)學試卷 | 英語試卷 | 政治試卷 | 物理試卷 | 化學試卷 | 歷史試卷 |
語文答案 | 數(shù)學答案 | 英語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學答案 | 歷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