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專業(yè)里絕大部分都是美國人,一點身為中國人的優(yōu)勢都沒有。學院里呢,校友會不是沒有,但刻意不讓學生接觸這些資源;校園網(wǎng)上空位不是沒有,但投N份簡歷都不見一個回復;Career Center不是沒有,但只幫你改改簡歷;招聘會也不是沒有,但去的結果你懂的。。。所以在各種得不到資源的情況下找工作,只能劍走偏鋒了。我雖然被面的經(jīng)驗很少,但是informational interview做過近百個,結果是別人主動給我工作機會。我覺得找工作和寫文章一樣,都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所以把一些我一些正面反面的經(jīng)驗總結一下,希望對以后要找工作的人略有幫助。
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找工作靠networking”的說法。所有前輩和經(jīng)驗帖都在不斷強調要networking,但是沒什么人說過到底要怎樣networking,尤其是在本身沒有地緣人脈又沒校友資源的時候怎么networking.
更新:看到不少人的評論說比如太冒險,或者太耗時,或者經(jīng)濟代價大(因為有時候我是趁假期飛到其他城市去談的)云云——統(tǒng)統(tǒng)是為自己不做找借口!我只講一句關于為什么這個方法最好:因為你可以在開始工作前就了解那個職位、那個公司、那個行業(yè),比同期開始工作的人起點高很多,以后對你職業(yè)發(fā)展自然有利,況且你還可以選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是到了要用OPT找工作的時候將就地亂投一通。
1)預備工作
-在大二下、大三上的時候確定想了解的行業(yè),并加入這個行業(yè)的一個專業(yè)組織。
很多時候找不到工作是因為一種供求錯位。比如我讀傳媒會理所當然想進廣告公司,但廣告公司缺的是信息技術和金融的人才,而這兩類人才多半從來不考慮申廣告公司的職位。所以早一點開始了解行業(yè)和人才需求,可以提早準備相關的技能和經(jīng)驗。
加入一個組織的目的是可以從這個組織里開始networking. 而且以后和專業(yè)人士談的時候,他們多半會問你這個問題:“有沒有在哪個組織里啊?” 如果你說有,代表你很主動地想進這個行業(yè),有上進心。所謂專業(yè)組織,比如營銷的AMA,公共的PRSSA,廣告的AAAA和AAF等等。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做一個實習。
其實實習paid不paid無所謂,公司大小也無所謂,大的知名的當然好,但小的有很多鍛煉的機會,而且同事之間的關系也會更近。實習的好處除了可以放在簡歷上,更重要的時候以后和人networking的時候有談資。因為他們100%會問到你做了什么實習這個問題。
2)如何找人?
大四上,或者大三下是networking with professional的最佳時間。
我試下來最好的辦法是LinkedIn (可能不同行業(yè)情況不同,營銷公共的在LinkedIn上很活躍). 在“高級搜索”里輸想了解的公司和城市(用郵編),然后就會出現(xiàn)一大堆在那個公司工作的人。找VP那一層的人。因為——這是我導師告訴我的——CEO一般比較難約,VP以下的人太忙于做事了,也沒空和你談。我曾經(jīng)發(fā)郵件給一個CEO,直到兩個月以后他秘書回我說有空可以見面,我都快不記得這事了。
然后記下來名字,去公司主頁里找郵箱。一般美國公司有兩種郵箱地址,拿我的名字舉例,yiqi.chen@ XXX.com OR ychen@ XXX.com 。在contactus里能找到一個公關的郵箱地址,照那個人的郵箱格式改就可以了。
然后發(fā)郵件給想談的人。最佳發(fā)送時間是周二上午8-9點,或者下午2-3點——這個也是我導師告訴我的,因為周一周三一般人忙著回郵件。
郵件要1. 簡潔明了。據(jù)說一般工作的人每天收到200封郵件,沒人有空看大段大段的字。但是目的要說得明確,沒人有空猜你想干嘛。
2. 有禮貌。打學生牌的話,一般人還是挺愿意幫忙的。
以下是個我慣用的模板:
Dear XXX
My name is ___ and I am a Senior in (major) at (school). Ihave passion in (field of study) and career goals in (industry). I sawthat you have abundant experiences in (expertise). At this point, it would bevery helpful if I could ask you for some advice. I'm very interested inlearning more about what might be best to develop this experience.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speak with you - at your convenience -to ask a few specific questions? My schedule is very flexible.
In the meantime, thank you for being willing to share yourthoughts, experience and time.
Best regards,
XXX
有多少人會回呢?差不多我每周發(fā)十封,1-2個人回。但我會第二個星期二再 follow up(這詞一定要寫在標題里!)一下,至少5個人回,可以和3個人定下時間地點談。
約在哪里談?盡量讓對方定時間地點。因為你留給他的選擇余地越大,越有機會談。我的經(jīng)驗是,地方大部分在辦公室或者公司的會議室,偶爾會在Starbucks或者Panera喝咖啡??Х仁菍Ψ劫I的(大家都理解大學生窮)。但如果第一次見面就說吃午飯吃晚飯的話要小心一點。
3)談什么?
首先當然是你對他的個人經(jīng)歷和公司情況都要有了解,最好對行業(yè)也有了解——這時候之前的積累就派上用場了。然后準備十個問題。越寬泛越好,最好不要問太多公司的情況。目的其實不一定是要得到答案,而是要讓他多說。因為他說得越多,心理上對你越信任。
比如常見的:
1. How did you get started in (the area)?
2. What do you enjoy most about your job?
3. What 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you seen in the industry in thelast 5 years?
4. What do you think would be the coming trends in (field) infive years?
5. People in your position who haven't succeeded, what were someof the reasons that lead to their lack of success? (這個是我導師推薦的,特別aggressive,我一般不太敢問)
6. When you took this position, what was the biggest surpriseyou encountered?
同時還要穿插地講一些自己的情況,至少提到一點個性,一點經(jīng)歷和一點特長,這樣他比較容易記住你。
最后一定要問 Can I keep in touch with you/ addyou on LinkedIn? Any person you recommend me to talk to? 以及Can youput me into contact with him/her? 這三個就是networking的重點!
一次會面一般半小時左右。那些人平時工作很忙的,所以要盡量事先做足功課,對得起他花這半小時來和你談。
4)重中之重!
聊完一定要馬上回家寫 email 感謝(或者趁加LinkedIn的時候留言,一舉兩得),同時寄一張手寫的感謝卡!有時候我會自己做感謝卡寄。
(以防有人問感謝卡怎么寫,這個也是有模式滴~)
Dear XXX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meeting with me! I really enjoy theconversation with you. 然后寫兩句對話中的細節(jié),說你如何驚訝,或者之前沒意識到,或者恍然大悟云云。加上兩句你以后將會怎樣怎樣(說明他的建議你不但記住了,而且會有行動)。最后hope you have a wonderful day.
如果那人發(fā)郵件給你和他介紹的人,你的第一份新郵件一定要cc他。然后在和那個人見過面以后再回郵件感謝他的介紹。
這就是認識的人怎樣倍數(shù)級增長的方法。
5)隔一兩個月郵件問候一下,匯報下近況什么的,保持聯(lián)系。
6)關于為什么高層愿意和你談
其一,因為人總喜歡有人聽自己的經(jīng)歷,這是人之常情。只要你表現(xiàn)出聽的興趣,而且禮貌又得體,肯定印象分飆升。
其二,因為美國人認為懂得提攜小輩是作為leader的一個很重要的品質。他們希望多認識聰明能干的學生,招這樣的下屬。
其三,高層也會有前浪死在沙灘上的緊迫感,愿意和年輕人談表示他們時刻愿意學習新觀念新思想,很open-minded.
7)關于這么一次面談體現(xiàn)了你什么品質
很主動、有勇氣、做事積極、肯學習、會思考、勤奮努力、對這個行業(yè)有巨大的熱情、有規(guī)劃有目標。。。于是他不招你招誰呢?
8)最后說怎么樣讓人主動給你工作
這個是模板:
I hope all is well. Thank you for your thoughtful comments andsuggestions concerning my career. Attached you will find my resume, whichprovides details concerning my background. If you happen to come across anypotential job opportunities that you believe might be suitable for me (e.g.,internships, part-time or full-time employment),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letme know about them. I very much appreciate your time.
我曾經(jīng)收到過一家我沒申過的公司給我面試。導師說就是要這種效果 XD
有個理論我很認同:越不費精力的申請,HR拒你越容易。網(wǎng)申是最不挑戰(zhàn)膽量的,海投一般幾百封都沒什么回音。如果申完打電話跟進一下,效果可能會好一點。像這種面談,雖然一開始會很怕很緊張,但做多了也就習慣了。不可否認有時候會很僵或者尷尬,這種話不投機、氣場不合的情況在和人打交道的時候肯定會碰到的,但千萬不要因為一次有挫敗感就放棄。大部分談話還是很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