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教育:澳大利亞小學生的輕松假期
與中國一個學年分為兩個學期只放寒暑假不同,澳大利亞的學年則分為四個學期,每個學期約10周時間,因而也有四個假期,只是中間春秋季兩個假期較短,為2至3周;年中和年末的假期較長,為一個多月。
假期對于澳大利亞小學生來說是輕松的。因為沒有假期要做的作業(yè),所以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家里跟兄弟姐妹或同學一起玩耍,要么走親戚,要么跟著父母出游,以及參加一些個人愛好的戶外體育活動。既使要看些書,也多由自己按興趣而定。
初來的華人有時會感到不適應(yīng),天天看著孩子沒什么“正經(jīng)”的作業(yè)做,每每要督促提醒一下,甚至會自己安排一些學習任務(wù),但有時不免也會“遭遇”孩子們的回擊:老師要我們過一個快樂的假期!
其實,不只在假期沒有“假期作業(yè)”,就是在平時上學期間,澳大利亞小學生的“家庭作業(yè)”也是很少的。既使有些作業(yè)要帶回家做,也大多不是當天就要完成,往往是一個星期的事情。除少數(shù)的記記英文單詞,更多的是要“寫文章”。所謂“寫文章”,也并不用真的寫出來,主要是通過讀一些相關(guān)的書,或者查找資料,組成一個話題,在課堂上“做講演”用。
記得剛來澳大利亞時頗有些不習慣,也曾詢問過一些家長,他們的孩子放學后回家都干些什么?有的回答得也很干脆:統(tǒng)統(tǒng)趕到院子里去玩唄!的確,不像我們現(xiàn)在只有一個孩子,澳大利亞人一般也總有兩三個孩子,或者更多,一到放學全回家,也頗有些“鬧得慌”。放到院子里曬曬太陽,不僅預防近視,也可讓孩子們放松一下在校一天的“緊張”心情。有研究認為,澳大利亞的孩子近視的少,與曬太陽多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
“快樂教育”幾乎是澳大利亞小學的主調(diào)。但外來者往往需要時間適應(yīng)。記得有一位美國外交官,初來不久,就開始忙著給孩子請家教。他說,沒有辦法,澳大利亞小學的內(nèi)容太淺,怕孩子回美國后跟不上。不過,現(xiàn)今在不同地區(qū)也逐漸顯現(xiàn)差異,特別是在悉尼和墨爾本這些大城市,人口多,壓力大,競爭也日顯激烈,各種語言班、技藝班、補習班、精英班等也火爆起來。
當然,輕松地玩也只是澳大利亞小學生們假期的其中一個內(nèi)容而已,當?shù)氐纳鐓^(qū)、圖書館、博物館、科技藝術(shù)中心等等,也會利用假期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如體育、藝術(shù)、手工、科學、野營乃至家務(wù)等等,吸引孩子們參與。有的是單場活動,有的則類似于一個短期的學習班,但大多是收費的。這些活動主要也是寓教于樂,著重于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既充實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又為雙職工減輕假期照顧孩子的負擔。
查理是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一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這個假期里,他就和同學一起去參加過一次與科學有關(guān)的活動,主要內(nèi)容是制作泡泡糖。組織單位由專人負責他們在一天里的活動安排,就如在學校一樣。查理說,組織者先給他們介紹相關(guān)的知識,以及制作泡泡糖的成份,然后由他們自己動手做,最后進行評比,看看誰做得更好。結(jié)果是各人做出來的差別很大,有的酸,有的甜,顏色各異,但他們玩得很開心,很有收獲。
開學了,背上大書包,孩子們重又走在上學的路上,臉上蕩漾著假期的快樂。不過,他們的大書包不同于國內(nèi)小學生的書包,在澳大利亞小學生的書包里,除了午飯和上午茶點,多數(shù)是沒有課本之類的東西的。在開學的第一天,他們也自然是不用背著“假期作業(yè)”的。
與中國一個學年分為兩個學期只放寒暑假不同,澳大利亞的學年則分為四個學期,每個學期約10周時間,因而也有四個假期,只是中間春秋季兩個假期較短,為2至3周;年中和年末的假期較長,為一個多月。
假期對于澳大利亞小學生來說是輕松的。因為沒有假期要做的作業(yè),所以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家里跟兄弟姐妹或同學一起玩耍,要么走親戚,要么跟著父母出游,以及參加一些個人愛好的戶外體育活動。既使要看些書,也多由自己按興趣而定。
初來的華人有時會感到不適應(yīng),天天看著孩子沒什么“正經(jīng)”的作業(yè)做,每每要督促提醒一下,甚至會自己安排一些學習任務(wù),但有時不免也會“遭遇”孩子們的回擊:老師要我們過一個快樂的假期!
其實,不只在假期沒有“假期作業(yè)”,就是在平時上學期間,澳大利亞小學生的“家庭作業(yè)”也是很少的。既使有些作業(yè)要帶回家做,也大多不是當天就要完成,往往是一個星期的事情。除少數(shù)的記記英文單詞,更多的是要“寫文章”。所謂“寫文章”,也并不用真的寫出來,主要是通過讀一些相關(guān)的書,或者查找資料,組成一個話題,在課堂上“做講演”用。
記得剛來澳大利亞時頗有些不習慣,也曾詢問過一些家長,他們的孩子放學后回家都干些什么?有的回答得也很干脆:統(tǒng)統(tǒng)趕到院子里去玩唄!的確,不像我們現(xiàn)在只有一個孩子,澳大利亞人一般也總有兩三個孩子,或者更多,一到放學全回家,也頗有些“鬧得慌”。放到院子里曬曬太陽,不僅預防近視,也可讓孩子們放松一下在校一天的“緊張”心情。有研究認為,澳大利亞的孩子近視的少,與曬太陽多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
“快樂教育”幾乎是澳大利亞小學的主調(diào)。但外來者往往需要時間適應(yīng)。記得有一位美國外交官,初來不久,就開始忙著給孩子請家教。他說,沒有辦法,澳大利亞小學的內(nèi)容太淺,怕孩子回美國后跟不上。不過,現(xiàn)今在不同地區(qū)也逐漸顯現(xiàn)差異,特別是在悉尼和墨爾本這些大城市,人口多,壓力大,競爭也日顯激烈,各種語言班、技藝班、補習班、精英班等也火爆起來。
當然,輕松地玩也只是澳大利亞小學生們假期的其中一個內(nèi)容而已,當?shù)氐纳鐓^(qū)、圖書館、博物館、科技藝術(shù)中心等等,也會利用假期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如體育、藝術(shù)、手工、科學、野營乃至家務(wù)等等,吸引孩子們參與。有的是單場活動,有的則類似于一個短期的學習班,但大多是收費的。這些活動主要也是寓教于樂,著重于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既充實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又為雙職工減輕假期照顧孩子的負擔。
查理是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一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這個假期里,他就和同學一起去參加過一次與科學有關(guān)的活動,主要內(nèi)容是制作泡泡糖。組織單位由專人負責他們在一天里的活動安排,就如在學校一樣。查理說,組織者先給他們介紹相關(guān)的知識,以及制作泡泡糖的成份,然后由他們自己動手做,最后進行評比,看看誰做得更好。結(jié)果是各人做出來的差別很大,有的酸,有的甜,顏色各異,但他們玩得很開心,很有收獲。
開學了,背上大書包,孩子們重又走在上學的路上,臉上蕩漾著假期的快樂。不過,他們的大書包不同于國內(nèi)小學生的書包,在澳大利亞小學生的書包里,除了午飯和上午茶點,多數(shù)是沒有課本之類的東西的。在開學的第一天,他們也自然是不用背著“假期作業(y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