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大學始建于1472年,是德國歷史最悠久、文化氣息最濃郁的大學之一,其創(chuàng)始人為路德維希大公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學校在2006年10月13日與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慕尼黑理工大學(TUM)一起被評為德國官方首批三所“精英大學”。
慕尼黑大學共設有18個院系,150個專業(yè),其中幾個專業(yè)是整個德語區(qū)學校中絕無僅有的。目前共有約700名專職教授和2500名其他教學科研人員,另有近11000名非教學科研人員。成就較高的學院當屬企業(yè)經(jīng)濟學院、醫(yī)學院、法學院、社會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林學院和獸醫(yī)學院等。
據(jù)統(tǒng)計,慕尼黑大學2010-2011學年冬季學期注冊學生超過46000人,其中29151名女生,6828名外國留學生,成為規(guī)模僅次于柏林自由大學、位居德國第二位的大學。
學校特色:
1、眾多圖書館,館藏豐富。慕尼黑大學圖書館始建于1573年,目前除了位于校本部的中心圖書館外,還有分屬各研究所和各學院的分館共215個,藏書共440萬冊,可與巴伐利亞州圖書館相媲美,并且以每年約50000冊的數(shù)量遞增。
2、人文、理工學科共同發(fā)展。慕尼黑大學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其藝術和人文學科研究。但大學在機械和科學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如:大學的分子生物基因中心實驗室與慕尼黑技術大學聯(lián)合建立的加速器實驗室。
3、高水平研究。每年,慕尼黑大學師生獲得多項獎金和獎勵,如德國科學界最高榮譽Gottfied-Wilbelm-Leibniz Award.迄今為止,慕尼黑大學校友中已誕生了36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13位為在校期間獲得。
位置與氣候:
慕尼黑位于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伊薩爾河畔,是德國主要的經(jīng)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大學屬于沒有圍墻的大學,其大學主樓位于慕尼黑市中心北邊的路德維希大街上,而大部分建筑和學生宿舍都分布在慕尼黑城市各處。
慕尼黑屬于大陸性氣候,并且受到鄰近的阿爾卑斯山的強烈影響,降水量較大,晝夜及冬夏的溫差非常之大。冬季是從12月持續(xù)到3月,較為寒冷,但在冬季降雪并不多見。夏季則比較溫暖,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19℃。
學校聲譽:
2010年慕尼黑大學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的全球高校中排在第61名,2009年位列第98名。
2009年德國《經(jīng)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德國大學排行版綜合排名第4位。
慕尼黑大學共設有18個院系,150個專業(yè),其中幾個專業(yè)是整個德語區(qū)學校中絕無僅有的。目前共有約700名專職教授和2500名其他教學科研人員,另有近11000名非教學科研人員。成就較高的學院當屬企業(yè)經(jīng)濟學院、醫(yī)學院、法學院、社會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林學院和獸醫(yī)學院等。
據(jù)統(tǒng)計,慕尼黑大學2010-2011學年冬季學期注冊學生超過46000人,其中29151名女生,6828名外國留學生,成為規(guī)模僅次于柏林自由大學、位居德國第二位的大學。
學校特色:
1、眾多圖書館,館藏豐富。慕尼黑大學圖書館始建于1573年,目前除了位于校本部的中心圖書館外,還有分屬各研究所和各學院的分館共215個,藏書共440萬冊,可與巴伐利亞州圖書館相媲美,并且以每年約50000冊的數(shù)量遞增。
2、人文、理工學科共同發(fā)展。慕尼黑大學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其藝術和人文學科研究。但大學在機械和科學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如:大學的分子生物基因中心實驗室與慕尼黑技術大學聯(lián)合建立的加速器實驗室。
3、高水平研究。每年,慕尼黑大學師生獲得多項獎金和獎勵,如德國科學界最高榮譽Gottfied-Wilbelm-Leibniz Award.迄今為止,慕尼黑大學校友中已誕生了36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13位為在校期間獲得。
位置與氣候:
慕尼黑位于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伊薩爾河畔,是德國主要的經(jīng)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大學屬于沒有圍墻的大學,其大學主樓位于慕尼黑市中心北邊的路德維希大街上,而大部分建筑和學生宿舍都分布在慕尼黑城市各處。
慕尼黑屬于大陸性氣候,并且受到鄰近的阿爾卑斯山的強烈影響,降水量較大,晝夜及冬夏的溫差非常之大。冬季是從12月持續(xù)到3月,較為寒冷,但在冬季降雪并不多見。夏季則比較溫暖,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19℃。
學校聲譽:
2010年慕尼黑大學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的全球高校中排在第61名,2009年位列第98名。
2009年德國《經(jīng)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德國大學排行版綜合排名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