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材料的作文可以分為兩類,一旦寫偏了就完蛋,混淆就跑題。”這兩類一是材料作文,二是熱點作文。材料文要求考生在材料中找個角度,鋪陳開來。更多有關(guān)2014高考滿分作文的信息可登錄出國留學(xué)網(wǎng)作文頻道,歡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寫作提示】結(jié)合命題材料,尤其是材料第2段充滿智慧的點評,認(rèn)真審讀文題“靜的魅力”,可以體悟到,文題的中心語是“魅力”,關(guān)鍵的修飾語是“靜”,此篇作文要以“靜”為思維基點,以“靜的魅力”即“靜”所帶給人們的美的享受和凈化心靈、提升心靈為主旨下筆行文。
【寫作參考模板】
靜的魅力
靜水流深,不顯不露。靜,以外觀默默無聞的姿態(tài)隱藏著內(nèi)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個“靜”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禪意,富有魅力。
身靜,方可心無旁騖;專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禪宗似乎是最早領(lǐng)悟到這一要訣的。禪宗的必修課,也是入門功夫--坐禪,就要修行者身靜入定,誦經(jīng)冥想。雙目一閉,便將滾滾紅塵、污垢塵埃盡閉于心門之外;身靜入定,便不為外物所役而細(xì)品沉思。自印度蓮花大師始,不少僧人在喜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饑餐蕁麻,渴飲雪水,形容枯槁而終于“靜”思得佛門真諦,成為
一代高僧。面壁,或思過,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靜。身如靜水,不顯不露,方能讓思想縱橫千里。
心靜,方可遺世獨立,羽化登仙。單純的身靜,心中依然萬念錯雜,自然不可得道。身靜的同時,更要心靜。不去想那人間的紛雜,只將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靜的冰涼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層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舊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淵明“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感受,只因為他“心遠(yuǎn)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蘇東坡被貶黃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為他從不變的靜中,悟出了“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靜中修身悟道,在靜中羽化登仙,在靜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測的力量。但他們還是保留著那份靜,或許是習(xí)慣已成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們打破了沉默,你才驚訝他們的智慧與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感慨?!短忑埌瞬俊分械谝桓呤?,竟是少林一個默默無聞的掃地僧;助魏公子竊符救趙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門的一個守門人;智慧象征的諸葛亮,出茅廬之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陽的農(nóng)夫„„他們往日的靜正反襯出有朝一日力量爆發(fā)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靜,那不是單純的沉默,而是為了蓄積之后的爆發(fā)!
于是不難理解嵇康在面對前呼后擁,大講排場來拜見他的鐘會時,仍舊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爐火和鏗鏘的錘聲中默默忙碌的舉動。圣賢的靜,豈容俗世的嘈雜來打破?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千年前的智者從深邃的靜水中悟出了禪意。這禪意并非不可言傳,只是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去感悟呢?這也許是現(xiàn)代文明的悲哀。
【名師點評】本文作者審題準(zhǔn)確,文章的觀點比較深刻,特別是結(jié)尾的一段文字,把古圣先賢靜的心態(tài)與現(xiàn)代世俗之人浮躁庸俗的心態(tài)加以對比,巧妙發(fā)問,引人思考,使文章主旨得以深化和升華。
高考作文頻道精心推薦:
高考滿分優(yōu)秀作文范文匯總
2013全國各省市高考滿分作文匯總
2014年高考作文提分技巧匯總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大全
2014試題庫匯總 | ||
---|---|---|
5年高考3年模擬匯總 | 每日一練(72套含答案) | 2014高考語言運用匯總 |
2014近義詞匯總 | 2013高考閱讀理解練習(xí)匯總 | 2013語文試題分類匯總 |
2014閱讀測試匯總(含答案) | 2014語文限時訓(xùn)練匯總 | 2014語文古文匯總 |
2014成語測試匯總 |
2014語文名句默寫匯總 | 2014詩歌鑒賞解題方法匯總 |
出國留學(xué)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 |
高考作文題目 | 高考作文押題 | 高考作文預(yù)測 | 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英語作文 |
高考記敘文 | 高考議論文 | 高考滿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