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文摘》,美國雜志,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有發(fā)行。1922年創(chuàng)刊,現(xiàn)每月發(fā)行。這是一本能引起大眾廣泛興趣的內(nèi)容豐富的家庭雜志。它所涉及的故事文章涵蓋了健康、生態(tài)、政府、國際事務(wù)、體育、旅游、科學(xué)、商業(yè)、教育以及幽默笑話等多個領(lǐng)域。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您整理編輯讀者文摘讀后感,歡迎閱讀。
讀者文摘讀后感(一)
一本好書能陪伴你的一生,我最近讀的這本《讀者文摘》讓我深深的感悟出了“情”、“愛”、“義”。
古人有云:“沒有泉水澆灌的土地,注定會寸草不生,沒有感動滋潤的人,心靈注定是會干涸枯竭。”
也許,繁忙的生活節(jié)奏讓我們的感情愈來愈麻木,愈來愈讓人感覺你鐵石心腸。當(dāng)我們閉上眼睛可以看不見,我們堵上耳朵可以聽不見,閉上嘴巴可以不發(fā)聲,但我們的心靈總是有善良的一面,正可謂“人之初,性本善”。在這本書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真實故事的面前,我們能聽見心中的天使和惡魔的爭辯,因為總會有一份“情”、“愛”、“義”能感動你。
我認為,在人生中一個人最壞的處境,不是貧窮,不是厄運,而是當(dāng)你的心不再受感動的時候。
朋友,如果你好久沒有被感動過了,那就請你翻開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能讓你滿面流淚。
讀者文摘讀后感(二)
在自習(xí)室看到一本讀者文摘,大概是別人用來占座位的。信手翻開,卻看到一篇文章《讓“死”活下去》,是陳希米懷念她丈夫史鐵生的。文章處處縈繞的是思念和悲痛。史鐵生現(xiàn)在于我不算做遙遠了(我姑且大言不慚一回),只是自己變懶了,從來不愿把從他那獲得的一些零散的感受梳理到一塊,任它們流浪在筆記本的各個角落,彼此孤獨著。權(quán)且為看了這篇文章有感,也為讓我稍去一點懶人的惰性。
初識史鐵生應(yīng)歸功于五年級的那篇課文《秋天的懷念》,是一個實習(xí)老師給我們上的,隱約記得上完后讓我們寫了篇讀后感,至于什么內(nèi)容早就淡忘了,僅只記我得到了老師的好評。那時候總分不清霍金與史鐵生;再接觸史鐵生的作品便是高中的《我與地壇》,張老師講的,似乎也沒有過多的感觸;高三快高考了,老陳將一些可能的高考素材貼在專欄里讓我們?nèi)タ?,史鐵生是2010年12月31日逝世的,老陳覺得考的概率高,所以專欄里有好幾頁關(guān)于他的段子,那天體育課沒去玩到教室后面,剛好就看到了?,F(xiàn)在仍清楚的記得里面節(jié)選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里那頭老黑牛偷吃草的那一節(jié)和一些零散的其關(guān)于生死的看法,現(xiàn)在想想那時能將其記住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高考,或許正如別人所調(diào)侃的那樣,一到高考,屈原就無數(shù)次跳江,荊軻便又從易水出發(fā);但我不否認對他質(zhì)樸的滿含意趣的文字的欣賞。
現(xiàn)在在學(xué)80年代文學(xué),史鐵生也便再次拉入眼瞼。
第一次讀的是他的《命若琴弦》,讀后便有一種悲涼與無奈:為了能再看一眼世界,老瞎子用心彈斷了一千根線,換來的卻是一張無字的白紙,面對真相老瞎子不能再動彈,吸引著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消失了,就像一根拉緊的弦再難彈出賞心悅目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斷了,他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目的是空的,但他也只能告訴小瞎子用心去彈斷一千二百根弦。縱使目的雖然虛設(shè),可非得有才行。莽蒼蒼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無所謂到哪來,無所謂到哪去,也無所謂誰是誰……
我想史鐵生也是這樣鼓起他生活的勇氣的罷,對于他自己,生活的目的便是虛無,但為著他人傳承生命的希望,生活一如結(jié)尾說的那樣無所謂從哪來,到哪去,希望周而復(fù)始,只有活好過程,活出精彩,也便得到救贖。
而想一想現(xiàn)實生活,也便如此,有時候做一些事或許目的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處在未知狀態(tài),但我們卻也為之奮斗者,拷問不清楚的事努力去做,享受過程也便是好;生的那一瞬間也便開始了死的過程,這樣看來是悲觀的,但也應(yīng)如史鐵生一樣,虛無的目標(biāo)也必須有,為著活下去的勇氣,至死方休的行走!
其次是《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本應(yīng)歸入知青文學(xué),然而在我看來,史鐵生的文章與其它的知青文學(xué)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他以委婉清俊的筆觸寫出了知青與當(dāng)?shù)卮迕裣噱σ阅那檎x,知青生活不再是迷茫與憤慨,而是有那么多的記憶和眷戀。一個身處苦難的人,對別人抱有一顆悲憫之心,表達著對世界的愛和對生命的眷戀。這是多么難能可貴之處。
記得高中寫作文,遇到堅強等話題,史鐵生海倫等便被搬上了稿紙,但那時又能領(lǐng)略幾分他們的酸楚。
史鐵生說他經(jīng)常有這樣的一種感受:死神就坐在門前的過道里,坐在幽暗處,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的耐心等我。不知什么時候他會做起來說“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說,但不管什么時候,我覺得我大概仍會覺得有些倉促,但不會猶豫,不會拖延。這或許是一個頓悟了生與死的人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吧。正因為頓悟了自己,也便看別人真切了幾分,人性的高度也便升了一個層級,也便有了普世的悲憫之心。
有人說今年12月22日是世界末日,我也曾想假若今年真是世界末日,世界將會怎?而我又會怎樣?媽媽弟弟說若真如此,每個人便不會去工作,只是享受,社會是混亂的,而我則覺得每個人會坦然的從容生活,因為我與他,我們都有了一個最終的判定書,苦也罷喜也罷,它都在那里,大家都要死,大家也便不怕死,也便都沒有死?;蛟S媽媽的猜想是對的,我不得承。那天考完試一個人從桃園后面下來,那三個男生的話著實讓我毛骨悚然,大學(xué)生也有著如此粗鄙的思想,那時的混亂也便可想而知了,或許人性本惡。這般看來對存悲憫之心的人的敬畏要更上一層。www.liuxue86.com
老師說不同的階段看不同的作品感受是不一樣的。重讀《我與地壇》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史鐵生看穿了死是一件無需著急去做的事,是無論怎樣耽擱都不會錯過的事,因此他選擇了寫作去完結(jié)他生命的輝煌。
我曾假設(shè)史鐵生沒有承受住生命之重,那又怎樣呢?(這樣看我似乎是個無悲憫心的人)。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最難承受的也便是他的母親吧!兒子的不幸在她母親那里總是要加倍的。作為殘疾者的母親,她的生活是苦的,苦的太久以至于吃了甜也想不起這便就是糖。偌大的地壇,母親總會找到兒子,甚至連說話都小心翼翼。除了感動又能說些什么!
我總是易于被他人的故事感動的淚流滿面,對于眼前的幸福卻總是無動于衷,每次對媽媽為我做的事認為理所當(dāng)然,有時候心里裝著卻很少去表露,但無論如何那個人永遠與你最親。葉蓮子與吳為也便是永遠留在張潔身上的隱痛吧:我只是個朝圣的人|來到圣殿|獻上圣香|然后轉(zhuǎn)身離去|卻不是從來時的路返回原處|而是繼續(xù)前行|并且原諒了自己。老舍也曾說“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雖然還有色與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心里是安定的”史鐵生在沒有母親的日子一定是孤寂的,沒有人可以替代。
后一代對上一代是血緣關(guān)系呈幾何關(guān)系遞減的級數(shù),我也不便表明什么,只是經(jīng)常給爸媽打一個電話,與這陌生之地給他們一個我安好的訊息罷了,或許正如一同學(xué)所說有沒有能力讓他們幸福是我們的責(zé)任,我至少也可以找一個目標(biāo)奮斗著。
史鐵生喜歡去地壇,我猜想其一是源于一個殘疾者對世界的靜聽,另一個是他在尋找一個,可以讓靈魂棲息的地方。我也一直堅信人于喧囂時,自己是空虛的,唯有獨處時才可以找回本我,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內(nèi)在的寧靜,可以以逸待勞的整理一切外來印象,這樣人或許才有一種連續(xù)性和完整性,當(dāng)人被紛繁的外部生活攪的不安寧時,他也就斷裂破碎了,失去了消化吸收外來印象的能力,于獨處時人便會去消化世界。
然而人畢竟是社會屬性大于自然屬性,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鬧,不知想要干什么;有時候在獨處時倍感孤獨與害怕。似乎尋求這兩點之間的平衡支點永遠是那么困難。或許這也便是生活,矛盾,煩惱處處都在,每一階段都有,擺脫不掉,總在一步步消解煩惱中成長著。與史鐵生相比,我的也便是小巫見大巫了,但與每個人而言,煩惱有何所謂小大之辨,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情感激蕩。有些事難得糊涂,靜待船到橋頭自然直。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一個傻女子,面對生死之學(xué),面對生活,至少是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也唯有向史鐵生致敬,在他人的引領(lǐng)下,于生活中且觀且行!
讀者文摘讀后感(三)
“生活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不是沒有感動,而是缺少能夠感動的心靈。很多的感動,或許緣于瞬間的小事,而正是那么多的小事,讓我們的心中充滿感動。”是啊,如果說我們的生活是一片毫無波瀾的湖水,那么《讀者文摘》便是這片湖水里泛起的點點漣漪,它用真摯的情感串起我們的心,親情,友情,愛情,都在這一刻化成一葉葉小舟,駛向那片名叫“感動”的彼岸。
這本書給我?guī)砹藦奈从羞^的讀書經(jīng)歷。曾經(jīng),為那一篇篇美麗而真實的愛情童話深深震撼;曾經(jīng),為那一股股感動人心的親情力量止不住地流淚;曾經(jīng),為那一段段感性哲學(xué)的小故事思考人生……情感的交織,智慧的碰撞,人性的對比,就像一個個滿滿的包裹,充實著我的人生。在《颶風(fēng)中的兩個瞬間》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位偉大而又平凡的人在面對颶風(fēng)時,選擇犧牲自己換取其他8個人的生命,正如小說人物福爾摩斯所說:“為了公眾的利益,我會毫不猶豫的接受死亡。”而作者最后的點睛之筆更是全文的亮點,每場災(zāi)難都是對人類的嚴峻考驗,就在這些考驗中,我們往往會看到最光芒四射、最鏗鏘峻拔的魅力人性。在《一杯溫開水》中,我感受到了,一杯白開水都會蘊含著一份感動,蘊含著一份愛,它啟示了我,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細小的事物,也許它看上去普普通通,其貌不揚,但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它會成為一份盛滿感動的小禮盒,讓打開它的你流下幸福的眼淚。在《愛情的出口》中,我以一個特殊的視角見證了一段平凡卻感人至深的凄美愛情,還記得那句話“因為有愛情,這世上,就不會再有一個人的出口。”久久徘徊在我的耳畔,也許我沒有經(jīng)歷過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我明白了愛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甜美可人,一段真正的感情需要悉心的呵護,更需要能夠承擔(dān)那份責(zé)任的決心。
在這本書里,我讀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感人小故事,最大的收獲便是懂得了許多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與情感,明白了感動是需要去尋找,需要自己去感觸的,它一直都在你我的身邊。去留心身邊的那些人,那些事,也許我們就不會再抱怨命運的不公,取而待之的將會是會心而又燦爛的微笑,每當(dāng)陰霾籠罩之時,不要低頭埋怨,抬起頭仔細尋找,也許你就能找到那縷照亮心靈的希望之光。也許,這本書并沒有世界名著那么出名,那么深沉,那么偉大,但是它用樸實的文字和真摯的情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微觀的感動世界。如果說世界名著是正餐,每日必須,那么這本書就是甜點,它會在我們酒足飯飽之時再送上一份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甜。
讀者文摘讀后感(四)
讀過新一期<<讀者文摘>>中一篇叫做<<假如沒有遇到妳…>>的文章,我為妳寫了下面的感觸:
<<假如沒有遇到妳…>>
假如沒有遇到妳,那年我一定不會要求得到公司西南地區(qū)主管的位置,也就沒了來成都近百次的奇跡經(jīng)歷…當(dāng)然,公司也不可能再有人對成飛的項目那么執(zhí)著,也就不會有在90年代中國生產(chǎn)的戰(zhàn)斗機上裝載美國電子系統(tǒng)出口的歷史…;
假如沒有遇到妳,我可能不會堅持留在國內(nèi)工作,也許都已放棄了我的中國籍,變成為今天或許會感覺尷尬的”外國人”身份…那么,兒子也就不會留在國內(nèi)讀清華大學(xué)了…;
假如沒有遇到妳,我肯定沒那么大的興趣會在放下二十后,再去約小時的朋友打球,還堅持了十年.甚至在五十歲時還敢在球場上做魚躍…沒妳,排球?qū)τ谖襾碚f,早就是年輕時的回憶了…;
假如沒有遇到妳,我也許不必承擔(dān)很多家務(wù),沒有必要從保姆的工作中搶來每天買菜的任務(wù)…更不會天天走進菜場和超市.那其實并不是我的愛好…;
假如沒有遇到妳,我也許還不會熟練地發(fā)手機短信,因為手機那些個多余的功能對我不會有什么大用途…甚至,我在手機或計算機上寫中文的速度也一定沒有今天這么熟練…;
假如沒有遇到妳,我或許不需要了解醫(yī)藥這個行業(yè),除非是真到了我自己一定要吃藥的時候,恐怕也不至關(guān)心這離我太遠的行當(dāng)…;
假如沒有遇到妳,我肯定不會像現(xiàn)在一樣每天都會關(guān)注成都的天氣預(yù)報,使這已經(jīng)成了我多年的習(xí)慣了…;
假如沒有遇到妳,也許上帝能賜另一個女人給我來惦記…她或許會是我的,女兒.倘若真是如此,她今天也有十多歲了…;
假如沒有遇到妳,我可能還會四處飛來飛去地出差…結(jié)果呢?是否也會沉迷于大多出差在外的男人們的游戲中…以至可能敗壞了名聲,損失了金錢,危害了身體…;
……
假如沒有遇到妳,我真的想象不出過去的十幾年我又會是怎么走過的?
讀者文摘讀后感(五)
看《讀者》,其實已經(jīng)是我的一種習(xí)慣。每次晚飯后隨手翻閱,細讀,總會無數(shù)個靈光一現(xiàn)的瞬間。于是,對于親情,對于人生,對于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xué)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在物欲橫流的當(dāng)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凈化著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fā)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guān)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dǎo)和熏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火車6年不到站》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親的途中,弟弟剛下火車就被車撞了。在醫(yī)生的搶救下,弟弟終于醒了。可是醒來后的弟弟卻走不了路,記性也變差了。在醫(yī)院里,弟弟卻一直以為自己還在火車上,就快到家了。經(jīng)常一便又一便問哥哥:“哥哥,還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總是回答:“快了,快了。”弟弟在“火車”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邊陪著他。從哥哥25歲到現(xiàn)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醫(yī)院里。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淚留滿面了。我為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感到震撼!
就這樣,在無數(shù)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里,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蹲x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為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guān)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打開《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里有的是一片凈土、陽光和干凈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志,也是給人深刻教訓(xùn)的雜志。
讀者文摘讀后感(六)
“每一個感動都值得流淚。”
——題記
這是《讀者文摘十年精華全集》扉頁上的副標(biāo)題,一句簡單的話,卻道出十年來《讀者》的辦刊宗旨,而我們每一位真正的讀者正是帶著一顆單純的心去理解,感受,分享那份感動。
“生活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不是沒有感動,而是缺少能夠感動的心靈。很多的感動,或許緣于瞬間的小事,而正是那么多的小事,讓我們的心中充滿感動。”是啊,如果說我們的生活是一片毫無波瀾的湖水,那么《讀者》便是這片湖水里泛起的點點漣漪,它用真摯的情感串起我們的心,親情,友情,愛情,都在這一刻化成一葉葉小舟,駛向那片名叫“感動”的彼岸。
這本書給我?guī)砹藦奈从羞^的讀書經(jīng)歷。曾經(jīng),為那一篇篇美麗而真實的愛情童話深深震撼;曾經(jīng),為那一股股感動人心的親情力量止不住地流淚;曾經(jīng),為那一段段感性哲學(xué)的小故事思考人生……情感的交織,智慧的碰撞,人性的對比,就像一個個滿滿的包裹,充實著我的人生。在《颶風(fēng)中的兩個瞬間》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位偉大而又平凡的人在面對颶風(fēng)時,選擇犧牲自己換取其他8個人的生命,正如小說人物福爾摩斯所說:“為了公眾的利益,我會毫不猶豫的接受死亡。”而作者最后的點睛之筆更是全文的亮點,每場災(zāi)難都是對人類的嚴峻考驗,就在這些考驗中,我們往往會看到最光芒四射、最鏗鏘峻拔的魅力人性。在《一杯溫開水》中,我感受到了,一杯白開水都會蘊含著一份感動,蘊含著一份愛,它啟示了我,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細小的事物,也許它看上去普普通通,其貌不揚,但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它會成為一份盛滿感動的小禮盒,讓打開它的你流下幸福的眼淚。在《愛情的出口》中,我以一個特殊的視角見證了一段平凡卻感人至深的凄美愛情,還記得那句話“因為有愛情,這世上,就不會再有一個人的出口。”久久徘徊在我的耳畔,也許我沒有經(jīng)歷過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我明白了愛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甜美可人,一段真正的感情需要悉心的呵護,更需要能夠承擔(dān)那份責(zé)任的決心。
在這本書里,我讀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感人小故事,最大的收獲便是懂得了許多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與情感,明白了感動是需要去尋找,需要自己去感觸的,它一直都在你我的身邊。去留心身邊的那些人,那些事,也許我們就不會再抱怨命運的不公,取而待之的將會是會心而又燦爛的微笑,每當(dāng)陰霾籠罩之時,不要低頭埋怨,抬起頭仔細尋找,也許你就能找到那縷照亮心靈的希望之光。也許,這本書并沒有世界名著那么出名,那么深沉,那么偉大,但是它用樸實的文字和真摯的情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微觀的感動世界。如果說世界名著是正餐,每日必須,那么這本書就是甜點,它會在我們酒足飯飽之時再送上一份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甜。
《讀者文摘》已經(jīng)陪伴我走過十年歲月,每個月都暢游在《讀者》的世界里,用心去聆聽那份感動。而《讀者文摘十年精華全集》的出版,總結(jié)了十年來《讀者》收集的優(yōu)秀文章,在我看來,它是《讀者》十年的終點,更是新的起點!
讀者文摘讀后感(七)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書店買書,媽媽幫我挑了一本書,她跟我說,這本書很好,講了很多道理,我一看,上面寫著“讀者文摘”這幾個字,我又一看,什么,這么厚一本“媽,這么厚,我要看多久才看得完啊!”我看著媽媽,“沒事,慢慢看嘛,反正要讓你明白些道理。”······
后來,我就天天看,發(fā)現(xiàn),這本書真的不錯,寫了很多生活的道理,所以,我每天都要摘抄一些好的名人名言,和一些道理。它一共有八章:第一章放棄是一種選擇,第二章與真愛一起跳舞,第三章幸福就在不遠處,第四章理想的神秘花園,第五章人性的光輝,第六章機遇成就完美人生,第七章陽光燦爛的日子,第八章快樂就這么簡單。每一章里有許多故事,每一個故事里都有名人名言和道理。例如:第一章放棄是一種選擇的只用四種感覺,就是講:喬治·康貝爾患有雙眼先天性白內(nèi)障,小時候,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看不見,在六歲時,球就要擊中康貝爾了,另一個孩子提醒了他,可他還是被擊中了,他回家后問媽媽,為什么另一個孩子知道他將被球擊中,媽媽告訴了他實情,他媽媽說:“人的5根手指頭代表五種感覺,而你只有四種感覺,那你也要用這四種感覺抓住豐富而幸福的生活”康貝爾最終做到了。它寫了一句名人名言:只要抱著希望,死去的意志會在內(nèi)心復(fù)活。——羅曼·羅蘭,也告訴我了這則故事的道理: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愿,遇到任何傷心、失望的事情,也不要灰心喪氣。我們要抱著希望與失望決斗,當(dāng)勇氣與堅決的雙手握緊,勝利就已經(jīng)在我們的手中。
大家喜歡嗎?喜歡就去買來看吧!我推薦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