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jié)氣到來,氣溫急降,對人體產生十分重大的影響:血壓、氣管、腸胃等方面都因為天氣寒冷而有所變化,這時,預防中風、心臟病、消化道潰瘍變得十分必要,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如何預防這三種高發(fā)疾病。
篇一:大雪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 注意預防三種高發(fā)疾病
一、防心臟病
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等。隆冬季節(jié)與冬末初春為急性肌梗塞的兩個發(fā)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氣溫偏低刺激人體交感神經,引起血管收縮外,寒冷還能增加血中纖維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導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狀血管。此外,病變的冠狀動脈對冷刺激特別敏感,遇冷收縮,甚至使血管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fā)心絞痛,重者發(fā)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應重視防寒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襲還要定期進行心血管系統(tǒng)體檢,在醫(yī)生指導下選用溶栓、降脂、擴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藥物。
二、防中風
對于血管彈性差的人,氣溫急劇變化會帶來血壓波動,引發(fā)中風。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經興奮、血液中的兒茶酚胺增多,導致全身血管收縮。同時,氣溫較低時,人體排汗減少,血容量相對增多,這些原因都可使血壓升高,促發(fā)腦溢血。因此,首先要重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原發(fā)疾病的治療,其次注意發(fā)現中風先兆,如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
三、防消化道潰瘍
這時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增高,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處于緊張狀態(tài),在副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腸凋節(jié)功能發(fā)生紊亂,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粘膜或潰瘍面,使胃產生痙攣性收縮,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從而引起胃病復發(fā)。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飲食調養(yǎng),日常膳食應以溫軟淡素、易消化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忌食生冷,戒煙戒酒,還可選服一些溫胃暖脾的中成藥。
篇二:大雪節(jié)氣養(yǎng)生攻略 多喝水食溫補早睡晚起
大雪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
一、飲食養(yǎng)生:多喝水、食溫補、多吃苦、常喝粥
1、天越冷越要多喝水。多喝水則有利于氧氣的供給,呼吸順暢,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因此,冬天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體力消耗大的人尤其要多喝。另外,冬季以飲溫熱水為宜,堅持在起床后和臨睡前喝杯白開水。
2、吃一些溫補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肉類,還要多吃一些益腎類的食物,如腰果、芡實、山藥、白果、核桃等。此外,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們不僅可以補養(yǎng)腎氣還可抵抗寒冷,且能潤肺生津。
3、多吃富含維生素C食物,代表食物有鮮棗、獼猴桃。研究顯示,攝取大量維生素C能明顯減少因寒冷而導致的直腸溫度下降,并可緩解腎上腺的過度應激反應,增強身體對寒冷的耐受性。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菜以及柑橘、檸檬等水果中也富含維生素C。
4、多吃苦味解熱去火。不少人都有冬季進補的習慣,易導致肺火、胃火等內火旺盛。為此,可多吃蘿卜、梨等具有潤肺清熱、養(yǎng)陰生津等作用的食物。“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辔段镔|有解熱去火、清熱潤燥、消除疲勞的作用。在大雪時節(jié),可選擇的苦味食物有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
5、喝粥調養(yǎng)。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yǎng)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jié)食,以養(yǎng)胃氣。感冒時也建議多喝熱粥,因為喝粥有助人體發(fā)汗、散熱、祛風寒,能夠有效促進感冒的治愈。此外,有些藥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同時要注意,大雪時節(jié)要注意不吃涼性食物、忌食辛辣香燥的食物、飲食不宜過咸。
二、起居調養(yǎng):保暖、早睡晚起、常通風、室內保濕
1、保暖護陽氣。大雪節(jié)氣的特點是干燥,空氣濕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泄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fā)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2、宜早睡晚起。大雪時節(jié),起居調養(yǎng)宜早睡晚起,并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人們最佳的作息時間應是晚上十點至第二天早上六點,冬季早睡晚起也只是在此基礎上微調而已。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3、天冷也通風。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huán)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huán)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虛弱、患病的人夜晚要特別注意。
4、注意關節(jié)保暖。由于關節(jié)附近多是肌腱、韌帶等血管分布較少的組織,溫度本來就比較低,而且四肢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溫度,使關節(jié)僵硬,血液循環(huán)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關節(jié)炎患者在寒冬須加強保暖。若能在冬季臨睡前溫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絡有益關節(jié),并可安神寧志,促進睡眠。
5、室內要保濕。房間溫度太高而濕度太低,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fā)生疾病。冬季室內保濕除每日向地上灑些水,或用濕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濕度外也可在散熱設施附近放一盆水,讓水慢慢蒸發(fā),以保持室內空氣濕潤。此外,在居室內養(yǎng)幾盆花草或是購買加濕器,也可調節(jié)室內濕度,使居室內充滿清新空氣。
立春 | 雨水 | 驚蟄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滿 | 芒種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立秋 | 處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