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考研網(wǎng)為大家提供2017考研政治時事政治熱點: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更多考研政治復習資料請關注我們網(wǎng)站的更新!
2017考研政治時事政治熱點: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南京市檔案館、廣州市檔案館計劃聯(lián)合舉辦《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檔案史料展》,該展將在南京、廣州兩地同步展出。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1929年6月1日,國民政府在南京中山陵舉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孫中山先生遺體由北京奉移南京安葬。南京市檔案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日,屆時將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檔案史料展》就是其中之一。
……(來源:新華網(wǎng)南京3月13日專電)
2016年是孫中同先生誕辰150周年,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qū)者,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下面都老師為大家總結(jié)了一些與考研政治有關的孫中山先生的事件,希望同學們一定要關注。
一、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
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和黃興、宋教仁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公舉為總理,黃興被任命為執(zhí)行部庶務,實際主持會內(nèi)日常工作。同盟會以《民報》為機關報,并確定了革命綱領。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是“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1905年11月,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fā)刊詞中,孫中山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quán)主義、民生主義,后被稱為三民主義。
二、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
1.武昌起義與封建帝制的覆滅
1906年12月,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發(fā)動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1910年2月至1911年4月,同盟會在廣州發(fā)動了兩次著名的起義:廣州新軍起義和黃花崗起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日)舉行的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是日,黃興率敢死隊120余人在廣州舉行起義,大部在激戰(zhàn)中犧牲。其中七十二烈士的遺骸被葬于黃花崗,故是役史稱“黃花崗起義”。
湖北新軍中的共進會和文學社兩個革命團體聯(lián)合在武昌舉行武裝起義。1911年10月10日晚,駐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起義第一槍,起義軍一夜之間就占領武昌,取得首義的勝利。
武昌起義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開了清王朝統(tǒng)治的缺口。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終于覆滅。
2.中華民國的建立
(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告成立
1911年底,孫中山從海外回到上海。“獨立”各省的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并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014年多選第27題)
1912年3月,臨時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zhì)的法典,它規(guī)定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國家、政府組織機構(gòu)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項民主權(quán)利。
《臨時約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廢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認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政治制度。《臨時約法》是革命的產(chǎn)物,帶有鮮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僅具有現(xiàn)實的進步意義,在中國憲政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南京臨時政府也有它的局限性。
3.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2011年多選第26題)
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fā)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tǒng)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
第二,辛亥革命結(jié)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jīng)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三、辛亥革命的失敗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辛亥革命失敗后,中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內(nèi)部也發(fā)生了分化,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繼續(xù)反對封建軍閥專制的統(tǒng)治,努力挽救共和制度。孫中山并沒有找到中國的真正出路。護法運動的失敗不僅是孫中山個人的失敗,也標志著整個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jié)。它表明,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經(jīng)陷入絕境,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再也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前進了。
2.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2015年單選第10題)
毛澤東指出,辛亥革命“有它勝利的地方,也有它失敗的地方。你們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趕跑,這不是勝利了嗎?說它失敗,是說辛亥革命只把一個皇帝趕跑,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
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
從主觀方面來說,在于它的領導者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本身存在著許多弱點和錯誤。主要是:
首先,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其次,不能充分發(fā)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最后,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jié)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
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這些弱點、錯誤,根源于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考研政治復習資料
考研時事政治匯總
考研政治大綱解析
考研政治歷年真題
考研政治歷年答案
2016年2月時事政治匯總?
2016年1月時事政治匯總?
2016年3月時事政治匯總
考研大綱 | 考研經(jīng)驗 | 考研真題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錄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