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好的備考高考作文,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1高考語文作文素材:歷史典故四篇”,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1高考語文作文素材:歷史典故四篇【一】
子產放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出處】《孟子·萬章上》。
【釋義】子產:春秋時,鄭國人,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形容人心地善良。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鄭國有一個賢大夫公孫僑,字子產,心地仁厚。他常濟貧并救人于危難,喜歡行善,特別是從不殺生。
一天,一個朋友送給子產幾條活魚。這些魚很肥,做成菜肯定是一道美味。子產非常感激朋友的好意,高高興興地收下了禮物,然后吩咐仆人:“把這些魚放到院子里的魚池里?!彼钠腿苏f:“老爺,這種魚是鮮有的美味,如果將它們放到魚池中,池里的水又不像山間小溪那樣清澈,魚肉就會變得松軟,味道也就不會那么好了。您應該馬上吃掉它們?!弊赢a笑了:“這里我說了算,照我說的做。我怎么會因為貪圖美味就殺掉這些可憐無辜的魚呢?我是不忍心那樣做的?!逼腿酥坏米裾彰睢.斊腿税阳~倒回池中時,眼見魚兒悠游水中,浮沉其間,子產不禁感嘆說:“你們真幸運啊!如果你們被送給別人,那么你們現(xiàn)在已經在鍋中受煎熬了!”
【成長心語】
孔子稱贊子產:“有仁愛之德古遺風,敬事長上,體恤百姓?!弊赢a因其聰明和善良,而被人們傳誦至今?!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因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就不去做,也不要因為是一件很小的壞事就去做。因為生活其實就是由這些小事堆積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小善和小惡會成為日后那些大善和大惡的基礎。人人都應該存有善念,心中有善就會覺得生活很充實。人的行為都要符合道德的準則,要對的起自己的良知,這是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的前提條件,這也是一種人生的哲理。
2021高考語文作文素材:歷史典故四篇【二】
不食無主之梨:為原則而生的人
【出處】《元史·許衡傳》。
【釋義】不吃無人看管的梨。比喻一個人能排除外界的干擾和誘惑,恪守自己的行為和操守。
【歷史典故】
南宋末年有一個年輕人名叫許衡,因聰明勤奮而在當?shù)仡H為知名。一次,許衡獨自趕路,當時正是炎熱的夏天,烈日像火球一樣炙烤著大地。許衡由于長時間趕路而汗流浹背,口干舌燥。走著走著,他遇到了幾個商販在一棵大樹下乘涼,那幫商販也都又熱又渴,但卻沒有水。
這時,遠處走來一個人,他懷里捧著一堆梨子說:“前面有梨樹,大家快去摘來解渴?!鄙特渹円宦牐s忙收拾東西去摘梨,許衡卻沒動。
有個商販奇怪地問:“你為什么不去摘梨呢?”
許衡問道:“梨樹的主人在嗎?”
商販們都說:“梨樹的主人不在,但天氣這么熱,摘幾個梨解渴也沒什么大不了的?!?BR> 許衡認真地說:“梨樹現(xiàn)在雖然沒有主人看管,難道我們自己的心也沒有約束嗎?我心有約束,不是自己的東西,又沒經主人允許,我是絕不會去偷的。”
商販們不理會許衡,紛紛去摘梨。許衡見狀,只好無奈地獨自走了,他忍著炎熱和口渴繼續(xù)趕路。而那些吃到梨的商販們則紛紛譏笑他是個愚人,不懂得變通。
許衡恪守自己的原則,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能堅持刻苦學習,終于成為宋末元初著名的學者。
【成長心語】
人需要自律,需要有原則。一個沒有原則的人成不了大事。人只有時時檢討自己的行為,約束自己的欲望,才能在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中獲得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不斷提高。
2021高考語文作文素材:歷史典故四篇【三】
立木為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出處】《史記·商鞅列傳》。
【釋義】商鞅為推行新法而取信于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行。
【歷史典故】
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在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后。但自從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衛(wèi)國人商鞅變法強國,使秦國一躍成為七國之中最強者。
商鞅在變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難,為了讓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命人在京城南門立了一根三米長的木桿,發(fā)布公告,誰能把這根木桿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黃金。
這一舉動引來了許多老百姓,他們圍在一起議論紛紛。其中一個人說:“這根木桿誰都扛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黃金呢?這其中一定有問題!”另一個人說:“大概是跟我們開玩笑吧,不會是真的?!眹^的人都認為商鞅的立約不可信,所以無一人去扛木桿。
商鞅見狀,便把賞金加大,說道:“如果有人能把這根木桿扛到北門去,我就賞給他五十兩黃金?!鄙眺钡脑捯粑绰?,百姓又開始嘩然。有人嚷道:“大人真會開玩笑,這么簡單的事,哪會賞那么多黃金呢?”現(xiàn)在,人們反而更加懷疑了,誰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桿。
過了一會兒,人群中走出來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說:“我可以把這根木桿扛到北門去?!敝灰娔侨硕紫律碜樱钙鹉緱U,邁開大步,向北門走去。圍觀的人們也尾隨著他,想看個究竟。那人到達北門后,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兩黃金,交給了他。老百姓紛紛稱贊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國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頒布后,得到順利推行。
【成長心語】
商鞅變法重在誠信,所以立木為例取信于萬民,說明了他做事的決心和勇氣。其實,不只他變法如此,生活中凡是都應以信為重。信用是衡量一個人品格好壞的標準。信守承諾的人,會贏得眾人的信賴。古語有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弊鋈司鸵猿鲋厝缣┥剑粫p易改變,如果把說出的話當兒戲,說了不做,言出不行,則會失去很多人對自己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別人心中也將大打折扣。
2021高考語文作文素材:歷史典故四篇【四】
屈原發(fā)米:憫人為小愛,憫國為大愛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釋義】屈原把自家的大米送給貧苦的百姓。
【歷史典故】
詩人屈原在幼年時期就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當時正逢連年饑荒,屈原家鄉(xiāng)的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時有沿街乞討、啃樹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見之不禁傷心落淚。
一天,屈原家門前的大石頭縫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們見狀,紛紛拿來碗瓢、布袋接米,將米背回了家。
不久,屈原的父親便發(fā)現(xiàn)家中糧倉中的大米越來越少,他很是奇怪。
有一天夜里,他發(fā)現(xiàn)屈原正從糧倉里往外背米,便將屈原叫住,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進了石縫里。
父親沒有責備屈原,只是對他說:“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窮人,如果你長大后做官,把楚國管理好,天下的窮人不就有飯吃了嗎?”
自此屈原勤奮治學,成人后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為官,管理國家大事。他為國、為民盡心盡力,被后世之人稱頌,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轉為大善。
【成長心語】
屈原的悲天憫人情懷早已流傳千古。他自幼憐憫他人,此乃小愛,乃人之常情的愛;而他后來的愛國情懷,乃大愛。孟子曾經說:“存其心,養(yǎng)其性。”意思是保存赤子之心,修養(yǎng)善良之性。我們生來便有一顆赤子之心,不沾俗塵,不染污土。佛語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睘樗朔瞰I善心,為社會造福祉,他人和社會必定會以善回報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