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一部作品時,已經(jīng)是人們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好作品會在人心中留下深深的余韻。很多優(yōu)秀的觀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實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認真回味。觀后感可以幫我們有效的梳理電影里的情節(jié),更好的表達自身觀點。您一定在思考如何去寫河西走廊的觀后感吧!考慮到你的需要,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特地編輯了“{河西走廊觀后感范文簡短(精選5篇)}”,請馬上收藏本頁,以方便再次閱讀!
河西走廊觀后感范文簡短(篇一)
看完《河西走廊》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輩子一定要走一遍大西北!這部紀錄片放棄了通常紀錄片的模式,沒有學者專家訪談,完全用解說與音畫牽引,用電影化的手法再現(xiàn)歷史場景,故事發(fā)生在河西走廊,從漢至今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十集紀錄片里一瞬而過。
無論從畫面、服裝、表演、配樂或任何一個角度看,《河西走廊》都要高出其他所有歷史紀錄片一個檔次。
本片從漢武帝開拓西域開始,一直講到了共和國時代的鐵人王進喜之所以起名“河西走廊”,而不是“絲綢之路”,因為那片地方只有漢唐才稱得上絲綢之路,而河西走廊在其他歷史階段也都充滿了故事。
沒有冷冰冰的復述歷史,而是把歷史人物一個個鮮活的演了出來。既展現(xiàn)了先人們?yōu)榱耸姑磺粨系囊幻?,也展現(xiàn)了他們作為人的一面。張騫出逃時對妻子的不舍、少年霍去病的意氣風發(fā)、年老漢武帝的回憶和恐懼...除了漢武、隋煬、左宗棠、林則徐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也講述了很多小人物的故事,他們在歷史上也許沒有留下過姓名,卻留下了足跡。
觀眾評論:只有親身走在河西走廊,體會這蒼茫大地,巍峨雪山,丹霞戈壁,大漠草原!才能感受霍去病將軍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情壯言是何等的悲壯!泱泱華夏,惟有這西部廣闊的大地能帶給我如此強烈的認同感。三千年絲綢之路的興衰,河西走廊——這絲路的搖籃,如今又將沐浴著復興的朝陽!
河西走廊觀后感范文簡短(篇二)
一周看完了河西走廊,這種幾天之內(nèi)看一段幾千年的歷史的感覺,很震撼。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歷代皇帝也是有功有過,沒有完人。如隋煬帝楊廣這般的雄心大志開創(chuàng)了史上第一次中外博覽會, 開鑿隋唐大運河,改革管制,均田制,為以后唐的興盛奠定了基礎。但是楊廣的大力發(fā)展基建與征戰(zhàn)苦了農(nóng)民,以至于矛盾激化不可調(diào)和而隋朝迅速滅亡。這其中給我的感悟頗深:隋的各種發(fā)展為以后的唐興盛奠定了基礎,但卻讓自己走向滅亡。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選擇,但是平衡之道卻是關鍵。應用到我們普通人亦是如此,把握平衡是個大智慧。歷代君王無不亡之于平衡,就如天平,我們要不斷的調(diào)整兩側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若是任由一側重量加下去將永遠失去平衡而墜入深淵。
延伸到生活中亦是如此:工作生活學習的平衡要把握,若是覺察自己陷入了某一個執(zhí)念里面,要及時抽身,切不可沉迷進去。所有的沉迷必有其害。
從中學到的幾點:
1.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王朝的興盛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前人做了對的決策,但是決策需要幾十年才能看到作用,這也叫戰(zhàn)略規(guī)劃。所以看看歷史可以讓自己學到什么是遠見,歷史讓我們學會了拉長時間看到分析一件事。
2.平衡之道
從中看到平衡很重要,度很難把握,以后慢慢學習這點。
3.要開放自己,封閉讓國家走向滅亡,也讓一個人走向滅亡。
漢、隋、唐、宋支持對外貿(mào)易,到明之后開始閉關鎖國直到清朝,長期的封閉導致國家經(jīng)濟衰退,人也是如此吧。
4.人無完人,歷代皇帝都有功過,犯錯不要苛責有功也不要炫耀,無愧于心就好
河西走廊觀后感范文簡短(篇三)
《河西走廊》,一部值得推薦的紀錄片,結構和細節(jié)都非常完美。熱淚盈眶,十分虔誠得看完了。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本是開疆擴土、安定邊境,未曾想造就了一個個奇跡,誕生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在這部影片中,細細道出了一個個了不起的人物的故事?!胺饫蔷玉恪睊叱倥f出“何以家為”的霍去病,為漢帝國解憂遠嫁的解憂公主,陪同蘇武出使卻默默無聞的?;?,為傳播儒家經(jīng)典傳承根脈堅守一生的郭荷、郭瑀、劉昞三師徒,致力翻譯佛經(jīng)的鳩摩羅什,西巡河西走廊過雪山的隋文帝,歷經(jīng)隋唐兩朝的重臣裴矩,來自吐蕃的薩班、八思巴師徒,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意大利傳教徒利瑪竇,“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抬著自己的棺材保衛(wèi)新疆的戰(zhàn)士左公左宗棠……是他們,讓河西走廊更加絢麗奪目。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些歷史留下來的名字仍舊熠熠生輝,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有幸在大學畢業(yè)的時候來了一次“環(huán)游大西北”的旅行,敦煌石窟、沙漠駱駝、丹霞山、魔鬼城、扁都口油菜花等等,那時候的驚喜與感慨仍不能忘記,那也是我一生中最美的回憶之一。
河西走廊,已不僅僅是一個地名,更是一個歷史的代名詞。這里的盛衰枯榮,亦是中華自古至今的縮影。
河西走廊觀后感范文簡短(篇四)
看完此紀錄片,我心中有兩大感受。
一是此紀錄片的制作精良,恢弘大氣,文辭解說優(yōu)美,邏輯流暢,有趣易懂,對于像我這樣喜歡歷史的朋友,這無疑是一部十分佳作。
二是對中華民族歷史的沉醉,被片中所記錄的西北疆域無限向往和憧憬,被我國從古至今萬千驍勇開疆闊土所感動,更是被那一位位英勇帝王作出的功在千秋的偉績所感懷,萬千思緒縈繞心中。
此片中講述了從漢武帝劉徹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到現(xiàn)在在河西走廊上發(fā)生的一系列歷史變革以及繁盛過往,興衰榮辱,起起伏伏,河西走廊用它寬容的姿態(tài)和胸襟見證了中國這一古老美麗國家的滄桑變化,見證了千年興衰,也見證了中華兒女復興抗爭的不屈精神。
以河西走廊發(fā)展為主題,以朝代跟迭時間為主線,詳細講述了各個朝代帝王以及杰出謀略的政治家和文人墨客能工巧匠對河西走廊的發(fā)展,我也在影片中見證了曾經(jīng)漢朝張騫的堅韌不拔,為絲綢之路的開創(chuàng)立下了不朽的功績;見證了驍勇善戰(zhàn)的霍去病大戰(zhàn)匈奴王,最后收服投降的渾邪王,從而將河西走廊的版圖納入中原,見證了中原鼎盛萬國朝和之景,也見證了河西走廊的包容與豐富多彩,儒道佛三種文化并存,來自西域的商人絡繹不絕,空前繁華,見證了大唐盛世,同時也和河西走廊一起經(jīng)歷了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他就像一位長者,經(jīng)歷了歷史的滄桑巨變之后,仍然屹立于那片廣袤深邃的土地,寬容而博學,身上蘊藏著在歷史的變遷中人類留下的文化瑰寶。
紀錄片雖然只有短短十集內(nèi)容,但其內(nèi)容貫穿了從漢代到新中國河西走廊的演變,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文化、一種使命,從漢到新中國,從出使、戰(zhàn)爭、文化、交流、經(jīng)貿(mào),到工業(yè)化浪潮,再到如今的和平、富饒、“一帶一路”,我想河西走廊貫穿的,不僅僅是這一段歷史,更是對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對經(jīng)濟貿(mào)易的促進和進步。毫無疑問,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著一種歷史、一種文化和一種使命,它是絲綢之路的象征和縮影。
在見證歷史的過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到,即使是從前萬國朝和的中央帝國,閉關鎖國,故步自封,也會使先輩基業(yè)開拓的江土被人侵占割據(jù),因此無論何時,吾輩應當自強;但同時我又感懷祖國從1949年建國,從零開始,至今不足百年,便已得今日之泱泱大國風貌,可見我們中國人韌勁是多么強大,開拓創(chuàng)新是多么快速?;⒏笩o犬子,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千古基業(yè)何其強大,相信不久的未來,我國必能實現(xiàn)宏偉構想,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河西走廊觀后感范文簡短(篇五)
最近先后看完《覺醒年代》《天道》,又陪孩子一起看完紀錄片《河西走廊》, 心中熱血沸騰, 感慨萬千, 想要寫點什么, 摩拳擦掌, 即便輸出水平有限, 也湊合兩三字說說自己的感受.
今天便先來說說《河西走廊》, 以前對大西北的印象非常少, 看完這部紀錄片, 整體了解了河西走廊從漢朝到如今的一個歷史變遷的過程, 紀錄片重點講述了有關河西走廊有關的重要歷史人物. 從最開始, 張賽出使西域, 中途兩次被匈奴人扣留先后9年, 又歷時2年時間逃回大漢, 其所見所聞, 對西域的了解給當時正一籌莫展對付西北匈奴的漢武帝注入一劑良藥, 可謂是及時雨. 張騫出賽可以說對中國國家版圖的開拓, 對西北歷史的布局猶如盤古開天辟地之同等的作用. 此后, 漢武帝, 衛(wèi)青, 霍去病征服河西走廊, 設置自己的郡縣. 隨后的兩位漢朝皇帝,漢昭帝, 漢宣帝用和親的方式鞏固了河西走廊的格局和地位. 漢朝之后直到隋朝期間, 河西走廊不斷經(jīng)歷朝代的更迭, 確實當時繼后晉時期避免最好的世外桃源之地, 為逃避戰(zhàn)亂, 許多文人大家相繼來到河西走廊避難, 當時的文人大家熱衷推廣儒家思想, 同時苦心研究儒家和當時他們帶過去的經(jīng)典著作. 因此儒家思想在河西走廊在隋朝統(tǒng)一全國之前的戰(zhàn)亂的300年得到廣泛的推廣.
后隋煬帝楊廣統(tǒng)一全國, 他意識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在祁連山腳下舉辦歷史上首次的萬國盛會. 可謂使東西方的商貿(mào)得到空前的繁榮, 后唐朝入住中原, 成吉思汗橫掃整個中亞和歐洲地區(qū), 隨后的幾十年里, 當時蒙古國統(tǒng)領闊端和藏族部落首領的班智達進行和談, 從此藏族歸于元朝版圖.
縱觀歷史變遷, 漢朝開拓, 元朝, 隋朝, 唐朝得到發(fā)展的鼎盛時期, 而在明朝和清朝時, 因政府閉關鎖國政策, 河西走廊進入了最為蕭條的幾百年. 而這幾百年的歷史, 中國從過了文藝復興, 也錯過了歐洲的工業(yè)革命. 即便是當時開放國門, 沒有當時很好的國民基礎和卓越的領導統(tǒng)治, 中國即便知道文藝復興, 估計也是hold不住的.
到新中國建立初期, 國家需要石油和大量的原材料進行工業(yè)改革, 而祁連山, 這座寶山, 給中國源源不斷的輸出了石油, 鎳, 鐵, 玉石, 水晶等重要的核心國家戰(zhàn)略資源. 為新中國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和力量.
直至今日, 內(nèi)陸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為振興中國的重要要塞.
讀畢, 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感嘆歷史風云人物變幻, 感嘆祖國的打好山河, 感嘆歷史先賢為這片土地注入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感嘆這塊巨大寶藏之地帶給我國人民的用之不竭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