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兩部分。第I卷1至4頁,第II卷5至12頁。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36分)
注意事項:
1. 答第I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用2B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 考試結(jié)束,將答題卡交回,本試卷不上交。
一. (18分,每小題3分)
1. 下面劃線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
A. 中肯( ) 胼手胝足( ) 燜飯( ) *( )
B. 勁敵( ) 心廣體胖( ) 殉情( ) 湯匙( )
C. 斐然( ) 相形見絀( ) 牽掣( ) 喪鐘( )
D. 角色( ) 果實累累( ) 腦髓( ) 祈褥( )
2.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綿垣 依馬可待 飲鳩止渴 針貶時弊
B. 通牒 矯揉造作 宵衣肝食 奴顏卑膝
C. 璀璨 越俎代皰 虛與委蛇 未雨綢繆
D. 累贅 聲名雀起 殺一敬百 隕身不恤
3. 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1)經(jīng)濟政策要按照人的全面發(fā)展來調(diào)整,要用稅收的杠桿增進不同利益團體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終身學(xué)習(xí)的社會,大學(xué)畢業(yè)生走上工作崗位,并不意味著學(xué)習(xí)的______________,為了適應(yīng)時代的需求,每個人必須不斷學(xué)習(xí)。
(3)聯(lián)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一致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徑。嚴重_______________了世界和平。
(4)針對這個反腐倡廉的報告內(nèi)容,紀檢書記說,魯迅先生那副的對聯(lián),請允許我大膽地_________________一下,叫“舒眉傲對貪夫指,俯首甘為孺子?!?。
A. 和諧 中止 妨礙 篡改
B. 和睦 終止 妨害 竄改
C. 和睦 中止 妨害 篡改
D. 和諧 終止 妨礙 竄改
4. 下列各句中,劃線的成語使用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 他們最初創(chuàng)業(yè)時手無寸鐵,窮得叮當(dāng)響,經(jīng)過兩年的奮斗,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走出了困境。
B. 最近,長江流域水災(zāi)嚴重,小陳又將奔赴災(zāi)區(qū)采訪,臨行前他有個不情之請,求我?guī)兔φ疹櫵〉哪赀~的母親。
C. 清明時節(jié),我們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四野風(fēng)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機。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風(fēng)的感覺。
D. 罪犯混雜在游客中,干警們投鼠忌器,一時無法實施抓捕。
5.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意義明確的一句是( )
A. 發(fā)展科學(xué)技術(shù),發(fā)展高科技產(chǎn)業(yè),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謀求發(fā)展的普遍做法。
B. 我們新聞出版部門更有責(zé)任做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增強規(guī)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
C. 建設(shè)部擬定了“九五”期間,我國將建成住宅12億平方米,屆時全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將達9平方米。
D. 分析和綜合不是相互孤立、截然分開的:分析要以對事物的整體認識為前提,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對事物整體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6. 下列各句適合填入文中橫線上的一項是( )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翩歸來,不久,布谷鳥出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啊子漸漸變黃,北雁南飛,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
A. 炎熱的夏季接著來了,植物在這里孕育果實。
B. 終于到了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
C. 于是轉(zhuǎn)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
D. 炎熱的夏季終于來到了,植物開始孕育果實。
二. (18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題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xué)術(shù),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張儀已學(xué),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惫矆?zhí)張儀,掠笞數(shù)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眱x曰:“足矣。”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后負,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dāng)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張儀于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shù)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shù)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敝x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
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睆垉x曰:“嗟乎,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張儀既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史記張儀列傳》節(jié)選)
7. 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是一項是( )
A. 已而楚相亡璧:丟失
B. 因而數(shù)讓之曰:謙讓
C. 始吾從若飲:你
D. 我顧且盜而城:你的
8. 下列各項劃線字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始速禍焉
B. 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C. 以子之材能/舉以與人
D. 張儀之來也/句讀之不知
9. 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
A.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xué)術(shù)
B. 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
C. 因而數(shù)讓之曰
D. 子毋讀書游說
10. 下列各項中劃線字指代正確的一項是( )
A. 安得此辱乎 此,掠笞數(shù)百。
B. 賴子得顯 子,蘇秦。
C. 子為我陰奉之 之,秦王。
D. 今君已用 君,秦王。
11. 下列各項中對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楚相懷疑張儀并拷打他,張儀并沒有懷恨在心,反而提醒他應(yīng)該注意防范秦國進攻他的國家。
B. 蘇秦和張儀是老同學(xué),最初蘇秦幫助張儀求得秦國的職位,是為了讓他幫助自己保住“合從”的結(jié)果。
C. 對于蘇秦的幫助,張儀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蘇秦在世的時候不取趙。
D. 張儀為人能屈能伸,明曉形勢,其才能并不象他自己謙虛的那樣在蘇秦之下。
12. 文中劃線句子的停頓合理的一項是( )
A.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B.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C.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D.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第II卷(共114分)
注意事項:
1. 第II卷共8頁,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答案直接寫在試題卷上。
2. 答卷前將密封線內(nèi)的項目填寫清楚。
三. (15分)
13. 翻譯上一段文言文中的下列兩句話:(5分)
(1)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1)、(2)題。(6分)
春興(唐)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詩人,洛陽人。
(1)對這首詩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 這首詩是一首七絕,前兩句寫景,觸景生情,后兩句借夢抒情。
B. 詩題為“春興”,通過對“柳”“雨”“花”“風(fēng)”的描寫構(gòu)成了一幅早春圖景。
C. 詩中“殘花落盡見流鶯”,詩人從視覺角度寫,卻使人如聞鶯語,與白居易詩中“鶯語花底滑”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D. 全詩以“春”貫穿始終,構(gòu)思巧妙。
(2)詩的后兩句既寫惜春之情,又有思鄉(xiāng)之意,請分析其寫作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橫線上填寫所引文章的句子。(4分)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有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蘇軾在《石鐘山記》中也曾發(f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的疑問,這些都體現(xiàn)出這兩位文學(xué)家在游覽探奇過程中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12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19題。
傳媒的被控制,是指國家對傳媒的控制;傳媒的控制,指的是傳媒作為國家權(quán)力的一種輿論工具對社會的控制。國家對傳媒的控制是對社會進行控制的前提,或者說傳媒的控制不過是國家對社會整體實施控制的一個手段而已。
必須承認,宣傳政府*的決策以及灌輸某種符合政府需要的意識形態(tài)是傳媒的重心之一,這從美英兩國媒體對美伊戰(zhàn)爭的所謂“正面”報道,并由此延伸出的政府要員、資深評論員等對伊拉克政府及薩達姆政權(quán)的a“全面”評論和分析中可見一斑。
促使傳媒這樣做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社會上層精英把持著媒體、輿論導(dǎo)向及其傳播渠道。在許多西方發(fā)達國家里,影響力較大的傳媒組織的領(lǐng)導(dǎo)委員會,通常被財團和銀行的董事所控制,新聞媒體因此也被納入了公司團體的價值體系。少數(shù)精英把持傳媒之后,強烈地誘導(dǎo)著大眾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是傳媒制造了世界的景象,所有的信息、意見和想象都首先被精英們“過濾”,然后再傳送給普通大眾,進一步形成“民意”。
政府通過對傳媒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各主要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控和管理,達到意識形態(tài)“大眾化”的目的。將抽象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轉(zhuǎn)化為大眾能夠接受的淺顯易懂的道理,傳媒的作用不可忽視。傳媒通過對內(nèi)容、語言和過程的操縱,最終達到意識形態(tài)一致化和思想規(guī)范化,即最終達到了操縱、控制的目的。b“一致化”和“規(guī)范化”,就是個人和社會承認既定意識形態(tài)的權(quán)威,并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服從于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不過,“服從”并不等于“同意”。但是,恰恰在這種意義上,傳媒才真正體現(xiàn)了它的意識形態(tài)威力,即它不僅能控制人的思想,而且能滲透進人的心理結(jié)構(gòu),改變?nèi)说乃季S方式和價值觀念,使人徹底失去內(nèi)心的獨立與自由,從而自愿地愉快地接受這種控制和操縱。
現(xiàn)代傳媒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之下,能夠在瞬間把消息傳遍整個文明世界,而且依靠傳媒來獲取信息資料的趨勢正愈演愈烈,故現(xiàn)代傳媒有c“第三只眼睛”的美稱。
總之,傳媒不僅是國家的“話筒”、權(quán)力的工具,它還是維護意識形態(tài)、傳遞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工具,甚至它本身就是意識形態(tài)。直接履行著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控制職能,維護著國家統(tǒng)治的合法性。
16. 下列對“國家對傳媒的控制是對社會進行控制的前提”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句是(3分)( )
A. 國家只有控制住媒體,才能對社會整體實施控制。
B. 國家只要掌握了媒體,就能維護統(tǒng)治的合法性。
C. 傳媒直接履行著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控制職能。
D. 國家通過操縱傳媒,確立和維護政府的統(tǒng)治。
17. 根據(jù)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傳媒的功能即是在國家上層精英控制下發(fā)揮的功能,它的力量就是國家的力量。
B.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社會上真正發(fā)生的問題與傳媒所報道的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C. 傳媒制造了與現(xiàn)實錯位的世界,是為了使大眾與政府保持一致,從而保證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規(guī)范化。
D. 現(xiàn)代意義上的傳媒在發(fā)揮作用時,除了政治因素的影響外,經(jīng)濟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18. 分析文中a、b、c三處引號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本文認為傳媒“本身就是意識形態(tài)”的根本原因是:(限15個字)(3分)
五. (18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20—23題
流浪的河流
吳夢川
(1)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從河流那兒學(xué)會了流浪;河流最終在大海里永生,人卻在死亡后寂滅。
(2)8年前,當(dāng)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戶古城流中[注]時,曾固執(zhí)地把自己稱為異鄉(xiāng)人。我在一個叫蘆家溝的地方,和一條喚做冷水的河流度過了兩年相依相親的幸福時光。
(3)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細細一脈,不堪一握。河上沒有浪花和漩渦,沒有驚濤拍岸,沒有虹橋臥波,也無扁舟自橫,它那么安祥,從不弄出一點聲響來;它更像一道無名的野水,有點荒涼,但卻是清澈的、快樂的、自由的、并由此顯出清秀和靈氣來。
(4)每當(dāng)黃昏來臨時。我便獨自一人越過校園的紅磚墻,繞過一塊塊碧綠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紅艷欲滴的夕陽正緩緩墜下,鴛鴦翩翩飛過平野田疇,薄薄的霧靄浮起來,罩住煙樹遠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彎弦月升起來,在湛藍的蒼穹撒下清涼的光輝……
(5)這異鄉(xiāng)的美景使我著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鄉(xiāng)愁。我想起了青綠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洶涌澎湃的濤聲。我在沙灘上久久地徘徊,這條異鄉(xiāng)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個異鄉(xiāng)人的孤獨和憂傷。
(6)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頭在哪里,我只聽說它發(fā)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憑著主觀臆想,認定它先經(jīng)蘆家溝流入漢江,然后匯入長江。最后經(jīng)東海融入太平洋。這是理論的路線,也是現(xiàn)實的途徑,嘉陵江走的也是這條路徑,它們在長江融為了一體,它們殊途同歸。
(7)這一結(jié)論卻讓我感到羞慚,異鄉(xiāng)人的稱謂立即變得矯情可笑。河流是一個整體,它拒絕人類用條塊劃割的方式把它們分解得支離破碎,它蔑視所謂的地域觀念和鄉(xiāng)土意識,那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強加給它的。
(8)事實上,水才是一個整體,河流只是水的一個成長階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樣,河流只有長到海洋那么強壯時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達海洋的那一瞬間才能完成它的生命運程,海洋也僅僅只是一種生命形態(tài)。
(9)水的成長方式從一開始便呈現(xiàn)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個體變成強大的整體。
(10)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內(nèi)核。
(11)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沒有見過像河流這樣把個體的生命意識和整體的生存信念如此緊密和諧統(tǒng)一起來的強大的存在了!
(12)我想,人類對于流浪的誘惑多半是源于遠方的誘惑,他們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遠方,遠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流浪,走向遠方。
(13)河流啟動了人類的流浪意識,遺憾的是他們只學(xué)會了流浪形式而非實質(zhì),他們便只能無謂地顛沛流離,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疲憊而艱辛,卻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復(fù)祖先的模樣叩問蒼天,問他們從哪兒來向哪兒去,可上蒼能解決什么問題?何不去問問河流,河流會用感性的流動方式告訴人類:強大的生命源自強大的精神內(nèi)力,內(nèi)心的虛弱貧瘠必然會導(dǎo)致生命的衰竭。
(14)人類常常太看重物質(zhì)的力量,當(dāng)然,這也不能全怪他們,誰也不能否定物質(zhì)的力量;而無形無蹤的精神總是無法給急功近利的人帶來直觀的好處,它只會潛藏在平凡的身軀和襤褸的衣衫里。
(15)我感謝河流,感謝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動的水。因為日夜奔騰而永遠不會腐爛的水,它們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從此掙脫世俗的枷鎖,奔向浩瀚真實的心靈。
(16)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鄉(xiāng)。
[注]流中:地名。
(選自2003年第4期《中華活頁文選》,選入時有改動)
20. 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 本文開篇點出河流和人類流浪的相似和不同,蘊藉含蓄;接下來引申出流浪的相關(guān)話題;最后指出人類只有徹底擺脫物質(zhì)力量的束縛,才能最終走出在流浪意識上的迷誤。
B. 本文把空間上的位移造成的流浪行為,提升到心理上的流浪感層面,并進一步升華了這種感覺,由對水的崇敬,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全文富有思辨色彩。
C. 本文將抒情、議論寓于敘述、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情理相通,確乎達到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藝術(shù)境界。
D. 本文第五段說“這異鄉(xiāng)的美景使我著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鄉(xiāng)愁?!边@里的“美景”主要是指冷水河,作者正是從冷水河的流浪上,感悟到了自己漂泊的身世,才引出了“淡淡的鄉(xiāng)愁”。
E. 結(jié)尾句“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鄉(xiāng)”中的“那里”從上文看,是指“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河流”和“流動的水”,因為正是這些“河流”和“水”,才使“我”獲得感悟和啟迪,并找到了最終的精神歸宿。
21. 本文第(3)段描寫冷水河,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有怎樣的作用?(5分)
答:
22. 在第(5)段中,為什么作者寫到“這異鄉(xiāng)的美景”“扯出”“我”“淡淡的鄉(xiāng)愁”?(4分)
答:
23. 本文第(13)段說“河流啟動了人類的流浪意識,遺憾的是他們只學(xué)會了流浪形式而非實質(zhì)”,從本文看,河流的流浪和人類流浪有何區(qū)別?(5分)
答:
六. (9分)
24. 請用一句話概括下面一則消息的主要信息。(不得超過30個字)(3分)
“沒有周密工作方案、安全保衛(wèi)方案和突發(fā)事件應(yīng)急預(yù)案的招聘洽談會,一律責(zé)令停止舉辦”,這是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昨天發(fā)布的緊急通知中規(guī)定的。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昨天發(fā)布的緊急通知規(guī)定,各區(qū)縣勞動保障局要對本轄區(qū)內(nèi)各類職業(yè)介紹機構(gòu)舉辦招聘洽談會的情況進行認真清理,對未經(jīng)過市勞動保障局批準(zhǔn),沒有周密工作方案、安全保衛(wèi)方案和突發(fā)事件應(yīng)急預(yù)定的招聘洽談會,一律責(zé)令停止舉辦,已經(jīng)批準(zhǔn)的招聘洽談會,要進一步完善完全保衛(wèi)方案和突發(fā)事件應(yīng)急預(yù)案,針對可能發(fā)生的各類突發(fā)事件,提出防火、防爆、防擁擠、防事故的急施。
25. 按照下面的句式仿寫。(6分)
例:高貴是一種風(fēng)骨,它不是香車寶馬或揮金如土,不是頤指氣使或目無下塵,而是用善良的傘遮蔽他人,用理性的鎖約束自己。
真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60分。)
26. 人生難免遭遇到失敗。有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有人說:“失敗是成功的墳?zāi)?。”請以“失敗”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作文評分表(供評卷人填寫)
崇文區(qū)2003—2004學(xué)年度第二學(xué)期統(tǒng)練(一)
高三語文試題答案及評分標(biāo)準(zhǔn)
2004.4
一. (18分,每小題3分)
1. A
(B. 勁 匙 C. 掣 喪 D. 累累 髓 )
2. C
(A. 垣——亙 依——倚 鳩——鴆 貶——砭 B. 肝——旰 卑——婢 雀——鵲 敬——儆 隕——殞)
3. D
(A. 和睦——相處融洽友愛,不爭吵。和諧——配合得適當(dāng)和勻稱。
B. 終止——結(jié)束、停止。中止——做事中途停止。
C.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阻礙。妨害——有害于。
D. 竄改——改動。篡改——用作偽的手段改動或曲解。)
4. D 5. A 6. C
二. (18分,每小題3分)
7. B 8. B 9. D 10. A 11. A 12. C
三. (15分)
13. (5分)(1)張儀(“之”取獨不譯)來,自己認為是(蘇秦的)舊朋友,求提拔(益,本義“增加”,意譯“提拔”),反而被(“見”,被)侮辱。
(2)只有秦國能使趙為難(“苦”,使動用法),于是(“乃”,于是)就進入秦國。
14. (6分)(1)B C(每答對一項1分,共2分)
(2)這兩句語言平易,但使用擬人手法,想象獨特。上句寫春風(fēng)吹拂思鄉(xiāng)的夢,下句寫夢追逐著風(fēng),一吹一逐,富有表現(xiàn)力,使人聯(lián)想到詩人家鄉(xiāng)也是春天。仿佛詩人在夢中伴隨春風(fēng),一起回到故鄉(xiāng),又仿佛詩人舍不得春天,而追隨春風(fēng)而去,形象的表達思鄉(xiāng)之意,惜春之情。(答出特點2分,分析正確2分,共4分)
15. (4分)略(每句1分,有錯別字不得分)
四. (12分)
16. (3分)A
17. (3分)D
18. (3分)a處是反語,表明并非真正的全面,而是符合*決策需要的;(1分)
b處表示引用,即引用上文提到的,在下文要進行具體說明和進一步闡述;(1分)
c處表示特殊稱謂,突出依靠現(xiàn)代傳媒獲取信息的趨勢愈演愈烈。(1分)
19. (3分)它能改變?nèi)说乃季S方式和價值觀念。
五. (18分)
20. (4分)AB(每個2分)
21. (5分)排比、擬人(一種1分)
作用要點;描寫冷水河細、清、靜、荒涼的特征;(意思對即可,1分)為后文作者探尋河流的歸宿和引出對河流流浪的感悟做鋪墊;(意思對即可,1分)表達作者對冷水河的喜愛和對河流的傾慕。(意思對即可,1分)
22. (4分)為引出下文反思,醒悟鄉(xiāng)土意識和地域觀念是人為的和狹隘可笑的作鋪墊。(4分)
23. (5分)河流的流浪是一種成長/一種生命過程/奔向成熟的;(1分)呈現(xiàn)出對如何使弱小的個體變成強大的整體的智慧的思考;(1分)把個體的生命意識和整體的生存信念如此緊密和諧統(tǒng)一起來。(1分)
人類的流浪多半源于遠方的誘惑,把遠方當(dāng)作幸福的象征/是無謂的、喪失目的和方向的;(1分)太看重物質(zhì)的力量而內(nèi)在精神虛弱貧瘠的。(1分)(以上回答意思對即可)
六. (9分)
24. (3分)市勞動保障局發(fā)出通知,招聘會沒安全預(yù)案一律停辦。
25. (6分)略(每句話3分)
七. (60分)
26. (60分)
作文評分標(biāo)準(zhǔn)
第I卷(選擇題共36分)
注意事項:
1. 答第I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用2B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 考試結(jié)束,將答題卡交回,本試卷不上交。
一. (18分,每小題3分)
1. 下面劃線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
A. 中肯( ) 胼手胝足( ) 燜飯( ) *( )
B. 勁敵( ) 心廣體胖( ) 殉情( ) 湯匙( )
C. 斐然( ) 相形見絀( ) 牽掣( ) 喪鐘( )
D. 角色( ) 果實累累( ) 腦髓( ) 祈褥( )
2.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綿垣 依馬可待 飲鳩止渴 針貶時弊
B. 通牒 矯揉造作 宵衣肝食 奴顏卑膝
C. 璀璨 越俎代皰 虛與委蛇 未雨綢繆
D. 累贅 聲名雀起 殺一敬百 隕身不恤
3. 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1)經(jīng)濟政策要按照人的全面發(fā)展來調(diào)整,要用稅收的杠桿增進不同利益團體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終身學(xué)習(xí)的社會,大學(xué)畢業(yè)生走上工作崗位,并不意味著學(xué)習(xí)的______________,為了適應(yīng)時代的需求,每個人必須不斷學(xué)習(xí)。
(3)聯(lián)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一致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徑。嚴重_______________了世界和平。
(4)針對這個反腐倡廉的報告內(nèi)容,紀檢書記說,魯迅先生那副的對聯(lián),請允許我大膽地_________________一下,叫“舒眉傲對貪夫指,俯首甘為孺子?!?。
A. 和諧 中止 妨礙 篡改
B. 和睦 終止 妨害 竄改
C. 和睦 中止 妨害 篡改
D. 和諧 終止 妨礙 竄改
4. 下列各句中,劃線的成語使用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 他們最初創(chuàng)業(yè)時手無寸鐵,窮得叮當(dāng)響,經(jīng)過兩年的奮斗,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走出了困境。
B. 最近,長江流域水災(zāi)嚴重,小陳又將奔赴災(zāi)區(qū)采訪,臨行前他有個不情之請,求我?guī)兔φ疹櫵〉哪赀~的母親。
C. 清明時節(jié),我們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四野風(fēng)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機。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風(fēng)的感覺。
D. 罪犯混雜在游客中,干警們投鼠忌器,一時無法實施抓捕。
5.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意義明確的一句是( )
A. 發(fā)展科學(xué)技術(shù),發(fā)展高科技產(chǎn)業(yè),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謀求發(fā)展的普遍做法。
B. 我們新聞出版部門更有責(zé)任做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增強規(guī)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
C. 建設(shè)部擬定了“九五”期間,我國將建成住宅12億平方米,屆時全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將達9平方米。
D. 分析和綜合不是相互孤立、截然分開的:分析要以對事物的整體認識為前提,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對事物整體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6. 下列各句適合填入文中橫線上的一項是( )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翩歸來,不久,布谷鳥出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啊子漸漸變黃,北雁南飛,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
A. 炎熱的夏季接著來了,植物在這里孕育果實。
B. 終于到了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
C. 于是轉(zhuǎn)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
D. 炎熱的夏季終于來到了,植物開始孕育果實。
二. (18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題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xué)術(shù),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張儀已學(xué),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惫矆?zhí)張儀,掠笞數(shù)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眱x曰:“足矣。”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后負,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dāng)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張儀于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shù)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shù)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敝x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
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睆垉x曰:“嗟乎,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張儀既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史記張儀列傳》節(jié)選)
7. 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是一項是( )
A. 已而楚相亡璧:丟失
B. 因而數(shù)讓之曰:謙讓
C. 始吾從若飲:你
D. 我顧且盜而城:你的
8. 下列各項劃線字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始速禍焉
B. 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C. 以子之材能/舉以與人
D. 張儀之來也/句讀之不知
9. 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
A.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xué)術(shù)
B. 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
C. 因而數(shù)讓之曰
D. 子毋讀書游說
10. 下列各項中劃線字指代正確的一項是( )
A. 安得此辱乎 此,掠笞數(shù)百。
B. 賴子得顯 子,蘇秦。
C. 子為我陰奉之 之,秦王。
D. 今君已用 君,秦王。
11. 下列各項中對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楚相懷疑張儀并拷打他,張儀并沒有懷恨在心,反而提醒他應(yīng)該注意防范秦國進攻他的國家。
B. 蘇秦和張儀是老同學(xué),最初蘇秦幫助張儀求得秦國的職位,是為了讓他幫助自己保住“合從”的結(jié)果。
C. 對于蘇秦的幫助,張儀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蘇秦在世的時候不取趙。
D. 張儀為人能屈能伸,明曉形勢,其才能并不象他自己謙虛的那樣在蘇秦之下。
12. 文中劃線句子的停頓合理的一項是( )
A.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B.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C.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D. 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
第II卷(共114分)
注意事項:
1. 第II卷共8頁,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答案直接寫在試題卷上。
2. 答卷前將密封線內(nèi)的項目填寫清楚。
三. (15分)
13. 翻譯上一段文言文中的下列兩句話:(5分)
(1)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1)、(2)題。(6分)
春興(唐)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詩人,洛陽人。
(1)對這首詩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 這首詩是一首七絕,前兩句寫景,觸景生情,后兩句借夢抒情。
B. 詩題為“春興”,通過對“柳”“雨”“花”“風(fēng)”的描寫構(gòu)成了一幅早春圖景。
C. 詩中“殘花落盡見流鶯”,詩人從視覺角度寫,卻使人如聞鶯語,與白居易詩中“鶯語花底滑”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D. 全詩以“春”貫穿始終,構(gòu)思巧妙。
(2)詩的后兩句既寫惜春之情,又有思鄉(xiāng)之意,請分析其寫作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橫線上填寫所引文章的句子。(4分)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有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蘇軾在《石鐘山記》中也曾發(f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的疑問,這些都體現(xiàn)出這兩位文學(xué)家在游覽探奇過程中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12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19題。
傳媒的被控制,是指國家對傳媒的控制;傳媒的控制,指的是傳媒作為國家權(quán)力的一種輿論工具對社會的控制。國家對傳媒的控制是對社會進行控制的前提,或者說傳媒的控制不過是國家對社會整體實施控制的一個手段而已。
必須承認,宣傳政府*的決策以及灌輸某種符合政府需要的意識形態(tài)是傳媒的重心之一,這從美英兩國媒體對美伊戰(zhàn)爭的所謂“正面”報道,并由此延伸出的政府要員、資深評論員等對伊拉克政府及薩達姆政權(quán)的a“全面”評論和分析中可見一斑。
促使傳媒這樣做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社會上層精英把持著媒體、輿論導(dǎo)向及其傳播渠道。在許多西方發(fā)達國家里,影響力較大的傳媒組織的領(lǐng)導(dǎo)委員會,通常被財團和銀行的董事所控制,新聞媒體因此也被納入了公司團體的價值體系。少數(shù)精英把持傳媒之后,強烈地誘導(dǎo)著大眾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是傳媒制造了世界的景象,所有的信息、意見和想象都首先被精英們“過濾”,然后再傳送給普通大眾,進一步形成“民意”。
政府通過對傳媒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各主要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控和管理,達到意識形態(tài)“大眾化”的目的。將抽象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轉(zhuǎn)化為大眾能夠接受的淺顯易懂的道理,傳媒的作用不可忽視。傳媒通過對內(nèi)容、語言和過程的操縱,最終達到意識形態(tài)一致化和思想規(guī)范化,即最終達到了操縱、控制的目的。b“一致化”和“規(guī)范化”,就是個人和社會承認既定意識形態(tài)的權(quán)威,并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服從于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不過,“服從”并不等于“同意”。但是,恰恰在這種意義上,傳媒才真正體現(xiàn)了它的意識形態(tài)威力,即它不僅能控制人的思想,而且能滲透進人的心理結(jié)構(gòu),改變?nèi)说乃季S方式和價值觀念,使人徹底失去內(nèi)心的獨立與自由,從而自愿地愉快地接受這種控制和操縱。
現(xiàn)代傳媒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之下,能夠在瞬間把消息傳遍整個文明世界,而且依靠傳媒來獲取信息資料的趨勢正愈演愈烈,故現(xiàn)代傳媒有c“第三只眼睛”的美稱。
總之,傳媒不僅是國家的“話筒”、權(quán)力的工具,它還是維護意識形態(tài)、傳遞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工具,甚至它本身就是意識形態(tài)。直接履行著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控制職能,維護著國家統(tǒng)治的合法性。
16. 下列對“國家對傳媒的控制是對社會進行控制的前提”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句是(3分)( )
A. 國家只有控制住媒體,才能對社會整體實施控制。
B. 國家只要掌握了媒體,就能維護統(tǒng)治的合法性。
C. 傳媒直接履行著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控制職能。
D. 國家通過操縱傳媒,確立和維護政府的統(tǒng)治。
17. 根據(jù)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傳媒的功能即是在國家上層精英控制下發(fā)揮的功能,它的力量就是國家的力量。
B.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社會上真正發(fā)生的問題與傳媒所報道的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C. 傳媒制造了與現(xiàn)實錯位的世界,是為了使大眾與政府保持一致,從而保證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規(guī)范化。
D. 現(xiàn)代意義上的傳媒在發(fā)揮作用時,除了政治因素的影響外,經(jīng)濟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18. 分析文中a、b、c三處引號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本文認為傳媒“本身就是意識形態(tài)”的根本原因是:(限15個字)(3分)
五. (18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20—23題
流浪的河流
吳夢川
(1)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從河流那兒學(xué)會了流浪;河流最終在大海里永生,人卻在死亡后寂滅。
(2)8年前,當(dāng)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戶古城流中[注]時,曾固執(zhí)地把自己稱為異鄉(xiāng)人。我在一個叫蘆家溝的地方,和一條喚做冷水的河流度過了兩年相依相親的幸福時光。
(3)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細細一脈,不堪一握。河上沒有浪花和漩渦,沒有驚濤拍岸,沒有虹橋臥波,也無扁舟自橫,它那么安祥,從不弄出一點聲響來;它更像一道無名的野水,有點荒涼,但卻是清澈的、快樂的、自由的、并由此顯出清秀和靈氣來。
(4)每當(dāng)黃昏來臨時。我便獨自一人越過校園的紅磚墻,繞過一塊塊碧綠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紅艷欲滴的夕陽正緩緩墜下,鴛鴦翩翩飛過平野田疇,薄薄的霧靄浮起來,罩住煙樹遠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彎弦月升起來,在湛藍的蒼穹撒下清涼的光輝……
(5)這異鄉(xiāng)的美景使我著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鄉(xiāng)愁。我想起了青綠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洶涌澎湃的濤聲。我在沙灘上久久地徘徊,這條異鄉(xiāng)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個異鄉(xiāng)人的孤獨和憂傷。
(6)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頭在哪里,我只聽說它發(fā)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憑著主觀臆想,認定它先經(jīng)蘆家溝流入漢江,然后匯入長江。最后經(jīng)東海融入太平洋。這是理論的路線,也是現(xiàn)實的途徑,嘉陵江走的也是這條路徑,它們在長江融為了一體,它們殊途同歸。
(7)這一結(jié)論卻讓我感到羞慚,異鄉(xiāng)人的稱謂立即變得矯情可笑。河流是一個整體,它拒絕人類用條塊劃割的方式把它們分解得支離破碎,它蔑視所謂的地域觀念和鄉(xiāng)土意識,那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強加給它的。
(8)事實上,水才是一個整體,河流只是水的一個成長階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樣,河流只有長到海洋那么強壯時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達海洋的那一瞬間才能完成它的生命運程,海洋也僅僅只是一種生命形態(tài)。
(9)水的成長方式從一開始便呈現(xiàn)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個體變成強大的整體。
(10)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內(nèi)核。
(11)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沒有見過像河流這樣把個體的生命意識和整體的生存信念如此緊密和諧統(tǒng)一起來的強大的存在了!
(12)我想,人類對于流浪的誘惑多半是源于遠方的誘惑,他們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遠方,遠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流浪,走向遠方。
(13)河流啟動了人類的流浪意識,遺憾的是他們只學(xué)會了流浪形式而非實質(zhì),他們便只能無謂地顛沛流離,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疲憊而艱辛,卻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復(fù)祖先的模樣叩問蒼天,問他們從哪兒來向哪兒去,可上蒼能解決什么問題?何不去問問河流,河流會用感性的流動方式告訴人類:強大的生命源自強大的精神內(nèi)力,內(nèi)心的虛弱貧瘠必然會導(dǎo)致生命的衰竭。
(14)人類常常太看重物質(zhì)的力量,當(dāng)然,這也不能全怪他們,誰也不能否定物質(zhì)的力量;而無形無蹤的精神總是無法給急功近利的人帶來直觀的好處,它只會潛藏在平凡的身軀和襤褸的衣衫里。
(15)我感謝河流,感謝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動的水。因為日夜奔騰而永遠不會腐爛的水,它們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從此掙脫世俗的枷鎖,奔向浩瀚真實的心靈。
(16)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鄉(xiāng)。
[注]流中:地名。
(選自2003年第4期《中華活頁文選》,選入時有改動)
20. 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 本文開篇點出河流和人類流浪的相似和不同,蘊藉含蓄;接下來引申出流浪的相關(guān)話題;最后指出人類只有徹底擺脫物質(zhì)力量的束縛,才能最終走出在流浪意識上的迷誤。
B. 本文把空間上的位移造成的流浪行為,提升到心理上的流浪感層面,并進一步升華了這種感覺,由對水的崇敬,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全文富有思辨色彩。
C. 本文將抒情、議論寓于敘述、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情理相通,確乎達到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藝術(shù)境界。
D. 本文第五段說“這異鄉(xiāng)的美景使我著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鄉(xiāng)愁?!边@里的“美景”主要是指冷水河,作者正是從冷水河的流浪上,感悟到了自己漂泊的身世,才引出了“淡淡的鄉(xiāng)愁”。
E. 結(jié)尾句“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鄉(xiāng)”中的“那里”從上文看,是指“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河流”和“流動的水”,因為正是這些“河流”和“水”,才使“我”獲得感悟和啟迪,并找到了最終的精神歸宿。
21. 本文第(3)段描寫冷水河,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有怎樣的作用?(5分)
答:
22. 在第(5)段中,為什么作者寫到“這異鄉(xiāng)的美景”“扯出”“我”“淡淡的鄉(xiāng)愁”?(4分)
答:
23. 本文第(13)段說“河流啟動了人類的流浪意識,遺憾的是他們只學(xué)會了流浪形式而非實質(zhì)”,從本文看,河流的流浪和人類流浪有何區(qū)別?(5分)
答:
六. (9分)
24. 請用一句話概括下面一則消息的主要信息。(不得超過30個字)(3分)
“沒有周密工作方案、安全保衛(wèi)方案和突發(fā)事件應(yīng)急預(yù)案的招聘洽談會,一律責(zé)令停止舉辦”,這是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昨天發(fā)布的緊急通知中規(guī)定的。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昨天發(fā)布的緊急通知規(guī)定,各區(qū)縣勞動保障局要對本轄區(qū)內(nèi)各類職業(yè)介紹機構(gòu)舉辦招聘洽談會的情況進行認真清理,對未經(jīng)過市勞動保障局批準(zhǔn),沒有周密工作方案、安全保衛(wèi)方案和突發(fā)事件應(yīng)急預(yù)定的招聘洽談會,一律責(zé)令停止舉辦,已經(jīng)批準(zhǔn)的招聘洽談會,要進一步完善完全保衛(wèi)方案和突發(fā)事件應(yīng)急預(yù)案,針對可能發(fā)生的各類突發(fā)事件,提出防火、防爆、防擁擠、防事故的急施。
25. 按照下面的句式仿寫。(6分)
例:高貴是一種風(fēng)骨,它不是香車寶馬或揮金如土,不是頤指氣使或目無下塵,而是用善良的傘遮蔽他人,用理性的鎖約束自己。
真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60分。)
26. 人生難免遭遇到失敗。有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有人說:“失敗是成功的墳?zāi)?。”請以“失敗”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作文評分表(供評卷人填寫)
崇文區(qū)2003—2004學(xué)年度第二學(xué)期統(tǒng)練(一)
高三語文試題答案及評分標(biāo)準(zhǔn)
2004.4
一. (18分,每小題3分)
1. A
(B. 勁 匙 C. 掣 喪 D. 累累 髓 )
2. C
(A. 垣——亙 依——倚 鳩——鴆 貶——砭 B. 肝——旰 卑——婢 雀——鵲 敬——儆 隕——殞)
3. D
(A. 和睦——相處融洽友愛,不爭吵。和諧——配合得適當(dāng)和勻稱。
B. 終止——結(jié)束、停止。中止——做事中途停止。
C.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阻礙。妨害——有害于。
D. 竄改——改動。篡改——用作偽的手段改動或曲解。)
4. D 5. A 6. C
二. (18分,每小題3分)
7. B 8. B 9. D 10. A 11. A 12. C
三. (15分)
13. (5分)(1)張儀(“之”取獨不譯)來,自己認為是(蘇秦的)舊朋友,求提拔(益,本義“增加”,意譯“提拔”),反而被(“見”,被)侮辱。
(2)只有秦國能使趙為難(“苦”,使動用法),于是(“乃”,于是)就進入秦國。
14. (6分)(1)B C(每答對一項1分,共2分)
(2)這兩句語言平易,但使用擬人手法,想象獨特。上句寫春風(fēng)吹拂思鄉(xiāng)的夢,下句寫夢追逐著風(fēng),一吹一逐,富有表現(xiàn)力,使人聯(lián)想到詩人家鄉(xiāng)也是春天。仿佛詩人在夢中伴隨春風(fēng),一起回到故鄉(xiāng),又仿佛詩人舍不得春天,而追隨春風(fēng)而去,形象的表達思鄉(xiāng)之意,惜春之情。(答出特點2分,分析正確2分,共4分)
15. (4分)略(每句1分,有錯別字不得分)
四. (12分)
16. (3分)A
17. (3分)D
18. (3分)a處是反語,表明并非真正的全面,而是符合*決策需要的;(1分)
b處表示引用,即引用上文提到的,在下文要進行具體說明和進一步闡述;(1分)
c處表示特殊稱謂,突出依靠現(xiàn)代傳媒獲取信息的趨勢愈演愈烈。(1分)
19. (3分)它能改變?nèi)说乃季S方式和價值觀念。
五. (18分)
20. (4分)AB(每個2分)
21. (5分)排比、擬人(一種1分)
作用要點;描寫冷水河細、清、靜、荒涼的特征;(意思對即可,1分)為后文作者探尋河流的歸宿和引出對河流流浪的感悟做鋪墊;(意思對即可,1分)表達作者對冷水河的喜愛和對河流的傾慕。(意思對即可,1分)
22. (4分)為引出下文反思,醒悟鄉(xiāng)土意識和地域觀念是人為的和狹隘可笑的作鋪墊。(4分)
23. (5分)河流的流浪是一種成長/一種生命過程/奔向成熟的;(1分)呈現(xiàn)出對如何使弱小的個體變成強大的整體的智慧的思考;(1分)把個體的生命意識和整體的生存信念如此緊密和諧統(tǒng)一起來。(1分)
人類的流浪多半源于遠方的誘惑,把遠方當(dāng)作幸福的象征/是無謂的、喪失目的和方向的;(1分)太看重物質(zhì)的力量而內(nèi)在精神虛弱貧瘠的。(1分)(以上回答意思對即可)
六. (9分)
24. (3分)市勞動保障局發(fā)出通知,招聘會沒安全預(yù)案一律停辦。
25. (6分)略(每句話3分)
七. (60分)
26. (60分)
作文評分標(biāo)準(zh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