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6月至1998年5月,我們用中藥活血化瘀法治療消化道潰瘍58例,收到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58例中,住院18例,門診40例;男38例,女20例;年齡最小15歲,63歲,平均年齡36歲;病程最長者12年,最短3個月,平均6年1個月。根據(jù)臨床癥狀、體征及X線檢查確診,胃潰瘍24例,包括胃小彎潰瘍15例、胃體潰瘍5例、幽門前區(qū)潰瘍3例、幽門管潰瘍1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29例,其中球后潰瘍3例;復合潰瘍5例。
2 治療方法
基本方:乳香9g,沒藥9g,川芎12g,元胡12g,丹參30g,百合30g,五靈脂9g,砂仁6g,烏藥9g。辨證加減:虛寒者減丹參為20g,加高良姜9g,吳茱萸9g;氣滯者加香附9g,郁金9g;陰虛者加沙參12g,麥冬12g;血瘀重者加蒲黃9g,或莪術9g;胸悶泛惡,不欲飲食,便溏,脈濡加陳皮9g,半夏9g,云苓12g,木香6g;兩脅脹痛,情緒不佳喜長嘆者加柴胡9g,川楝子9g,白芍6g;大便色黑加茜草炭12g,生藕節(jié)15g。每日1劑,水煎服。急性期同時配合口服抗菌藥、胃動力藥、H2受體拮抗劑治療,15日為1療程,一般服用2個療程后考,試大網(wǎng)站收集行胃消化道造影檢查,評定療效。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根據(jù)臨床癥狀、體征及X線檢查制定,痊愈:臨床癥狀消失,胃消化道造影復查龕影愈合,蠕動正常,粘膜規(guī)則;有效:臨床癥狀改善,X線復查潰瘍變淺變小,炎癥透明帶消失,龕影四周粘膜紋靠攏,變細變尖,粗細距離相等,胃內(nèi)滯留液減少;無效:臨床癥狀加重或無變化,X線征象無改變。
3.2 治療結(jié)果:痊愈37例,有效1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6%。2例胃體部巨大潰瘍服用2個療程后,潰瘍面積縮小1/2,再服2個療程后,潰瘍縮小2/3,療效明顯;3例球后潰瘍,1例愈合,2例好轉(zhuǎn);幽門管潰瘍無明顯變化。隨訪2年,36例無復發(fā),20例在1年后復發(fā),但繼續(xù)服原方仍有效。
4 討論
消化道潰瘍屬中醫(yī)胃脘痛等病范疇,其發(fā)病原因和病理變化雖復雜多端,但其基本病機是氣滯血瘀,因而在考試,大網(wǎng)站收集治療上應掌握“通則不痛”、“六腑以通為順”的原則辨證施治。本方以乳香、沒藥為主藥,活血化瘀,消腫生肌,配以五靈脂入肝經(jīng)治血滯諸證;川芎、元胡開郁行氣,散瘀止痛;百合能補中益氣;丹參活血通經(jīng)入血分;烏藥溫腎散寒,調(diào)理三焦;砂仁行氣調(diào)中,和胃醒脾。諸藥配伍,行氣、活血、祛瘀、止痛,治療氣滯血瘀型胃脘痛療效顯著。
1 臨床資料
58例中,住院18例,門診40例;男38例,女20例;年齡最小15歲,63歲,平均年齡36歲;病程最長者12年,最短3個月,平均6年1個月。根據(jù)臨床癥狀、體征及X線檢查確診,胃潰瘍24例,包括胃小彎潰瘍15例、胃體潰瘍5例、幽門前區(qū)潰瘍3例、幽門管潰瘍1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29例,其中球后潰瘍3例;復合潰瘍5例。
2 治療方法
基本方:乳香9g,沒藥9g,川芎12g,元胡12g,丹參30g,百合30g,五靈脂9g,砂仁6g,烏藥9g。辨證加減:虛寒者減丹參為20g,加高良姜9g,吳茱萸9g;氣滯者加香附9g,郁金9g;陰虛者加沙參12g,麥冬12g;血瘀重者加蒲黃9g,或莪術9g;胸悶泛惡,不欲飲食,便溏,脈濡加陳皮9g,半夏9g,云苓12g,木香6g;兩脅脹痛,情緒不佳喜長嘆者加柴胡9g,川楝子9g,白芍6g;大便色黑加茜草炭12g,生藕節(jié)15g。每日1劑,水煎服。急性期同時配合口服抗菌藥、胃動力藥、H2受體拮抗劑治療,15日為1療程,一般服用2個療程后考,試大網(wǎng)站收集行胃消化道造影檢查,評定療效。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根據(jù)臨床癥狀、體征及X線檢查制定,痊愈:臨床癥狀消失,胃消化道造影復查龕影愈合,蠕動正常,粘膜規(guī)則;有效:臨床癥狀改善,X線復查潰瘍變淺變小,炎癥透明帶消失,龕影四周粘膜紋靠攏,變細變尖,粗細距離相等,胃內(nèi)滯留液減少;無效:臨床癥狀加重或無變化,X線征象無改變。
3.2 治療結(jié)果:痊愈37例,有效1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6%。2例胃體部巨大潰瘍服用2個療程后,潰瘍面積縮小1/2,再服2個療程后,潰瘍縮小2/3,療效明顯;3例球后潰瘍,1例愈合,2例好轉(zhuǎn);幽門管潰瘍無明顯變化。隨訪2年,36例無復發(fā),20例在1年后復發(fā),但繼續(xù)服原方仍有效。
4 討論
消化道潰瘍屬中醫(yī)胃脘痛等病范疇,其發(fā)病原因和病理變化雖復雜多端,但其基本病機是氣滯血瘀,因而在考試,大網(wǎng)站收集治療上應掌握“通則不痛”、“六腑以通為順”的原則辨證施治。本方以乳香、沒藥為主藥,活血化瘀,消腫生肌,配以五靈脂入肝經(jīng)治血滯諸證;川芎、元胡開郁行氣,散瘀止痛;百合能補中益氣;丹參活血通經(jīng)入血分;烏藥溫腎散寒,調(diào)理三焦;砂仁行氣調(diào)中,和胃醒脾。諸藥配伍,行氣、活血、祛瘀、止痛,治療氣滯血瘀型胃脘痛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