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例題]
2007年12月1日,A公司與B租賃公司簽訂了一份租賃合同。合同主要條款及其他有關(guān)資料如下:
(1)租賃標的物:CF型數(shù)控車床。
(2)租賃期開始日:2007年12月31日。
(3)租賃期:2007年12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共計36個月。
(4)租金支付方式:自起租日起每6個月月末支付租金225 000元。
(5)該設(shè)備的保險、維護等費用均由A公司負擔,估計每年約15 000元。
(6)該設(shè)備在租賃開始日的公允價值均為1 050 000元。
(7)租賃合同規(guī)定6個月利率為7%。
(8)該設(shè)備的估計使用年限為9年,已使用4年,期滿無殘值,承租人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9)租賃期滿時,A公司享有優(yōu)惠購買選擇權(quán),購買價150元,估計期滿時的公允價值500 000元。
(10)2009年和2010年兩年,A公司每年按該設(shè)備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的年銷售收入的5%向B租賃公司支付經(jīng)營分享收入。A公司2009年和2010年銷售收入分別為350 000元、450 000元。此外,該設(shè)備不需安裝。
(11)承租人在租賃談判和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fā)生的,可歸屬于租賃項目的手續(xù)費、律師費、差旅費、印花稅等初始直接費用共計10 000元,以銀行存款支付。
[(P/A ,7%,6)=4.7665;(P/F,7%,6)=0.6663]
要求:
(1)判斷租賃類型。
(2)計算租賃開始日A公司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xiàn)值,確定租賃資產(chǎn)入賬價值并編制會計分錄。
(3)編制A公司2008年6月30日、12月31日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的會計分錄。
(4)編制A公司2008年12月31日按年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5)編制A公司2008年12月31日履約成本的會計分錄。
(6)編制A公司2009年和2010年有關(guān)或有租金的會計分錄。
(7)編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時留購租賃資產(chǎn)的會計分錄。
[例題答案]
(1)判斷租賃類型
①A公司享有優(yōu)惠購買選擇權(quán):150÷500 000=0.03%,所以判斷為融資租賃。
②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xiàn)值=225 000×(P/A ,6,7%)+150×(P/F,6,7%)=225 000×4.7665+150×0.6663=1 072 562.45(元)>1 050 000×90%,因此,A公司應當將該項租賃認定為融資租賃。
注:列出上面兩者之一足以判斷該項租賃屬于融資租賃。
(2)計算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xiàn)值,確定租賃資產(chǎn)入賬價值并編制會計分錄
由于A公司不知道出租人的租賃內(nèi)含利率,因此應選擇租賃合同規(guī)定的利率,即6個月利率7%作為最低租賃付款額的折現(xiàn)率。
①最低租賃付款額=225 000×6+150=1 350 150(元)
②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xiàn)值1 072 562.45元>1 050 000元
根據(jù)孰低原則,租賃資產(chǎn)的入賬價值應為公允價值1 050 000元。
③計算未確認融資費用=最低租賃付款額1 350 150-租賃資產(chǎn)的入賬價值1 050 000=300 150(元)。
④會計分錄。
2007年12月31日
借:固定資產(chǎn)—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 1 050 000
未確認融資費用 300 150
貸: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1 350 150
借:固定資產(chǎn)—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 10 000
貸:銀行存款 10 000
(3)編制2008年6月30日、12月31日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的會計分錄。
①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率的確定,由于租賃資產(chǎn)入賬價值為租賃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 應重新計算融資費用分攤率。
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付款的現(xiàn)值=租賃資產(chǎn)公允價值
225 000×(P/A,6,r)+150×(P/F,6,r)=1 050 000
融資費用分攤率r=7.7%
②計算并編制會計分錄。
2008年6月30日,支付第一期租金
本期確認的融資費用
=(1 350 150-300 150)×7.7%=80 850(元)
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225 000
貸:銀行存款 225 000
借:財務費用 80 850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80 850
②2008年12月31日,支付第二期租金。
本期確認的融資費用=[(1 350 150-225 000)-(300 150-80 850)]×7.7%=69 750.45(元)
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225 000
貸:銀行存款 225 000
借:財務費用 69 750.45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69 750.45
(4)編制2008年12月31日按年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由于A公司可以合理確定在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chǎn)的所有權(quán),因此,應當在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chǎn)尚可使用年限5年(9年-4年)期間內(nèi)計提折舊。
2008年12月31日折舊金額=1 060 000×1/5=212 000(元)
借:制造費用—折舊費 212 000
貸:累計折舊 212 000
(5)編制2008年12月31日履約成本的會計處理
支付該設(shè)備的保險、維護等費用15 000元
借:制造費用 15 000
貸:銀行存款 15 000
(6)編制2009年和2010年有關(guān)或有租金的會計分錄。
①2009年12月31日,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應向B租賃公司支付經(jīng)營分享收入
借:銷售費用 17 500(350 000 ×5%)
貸:其他應付款或銀行存款 17 500
②2010年12月31日,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應向B租賃公司支付經(jīng)營分享收入
借:銷售費用 22 500(450 000×5%)
貸:其他應付款或銀行存款 22 500
(7)編制2010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時留購租賃資產(chǎn)的會計分錄。
2010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時,A公司享有優(yōu)惠購買選擇權(quán),支付購買價150元
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150
貸:銀行存款 150
借:固定資產(chǎn)—生產(chǎn)經(jīng)營用固定資產(chǎn) 1 060 000
貸:固定資產(chǎn)—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 1 060 000
2007年12月1日,A公司與B租賃公司簽訂了一份租賃合同。合同主要條款及其他有關(guān)資料如下:
(1)租賃標的物:CF型數(shù)控車床。
(2)租賃期開始日:2007年12月31日。
(3)租賃期:2007年12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共計36個月。
(4)租金支付方式:自起租日起每6個月月末支付租金225 000元。
(5)該設(shè)備的保險、維護等費用均由A公司負擔,估計每年約15 000元。
(6)該設(shè)備在租賃開始日的公允價值均為1 050 000元。
(7)租賃合同規(guī)定6個月利率為7%。
(8)該設(shè)備的估計使用年限為9年,已使用4年,期滿無殘值,承租人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9)租賃期滿時,A公司享有優(yōu)惠購買選擇權(quán),購買價150元,估計期滿時的公允價值500 000元。
(10)2009年和2010年兩年,A公司每年按該設(shè)備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的年銷售收入的5%向B租賃公司支付經(jīng)營分享收入。A公司2009年和2010年銷售收入分別為350 000元、450 000元。此外,該設(shè)備不需安裝。
(11)承租人在租賃談判和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fā)生的,可歸屬于租賃項目的手續(xù)費、律師費、差旅費、印花稅等初始直接費用共計10 000元,以銀行存款支付。
[(P/A ,7%,6)=4.7665;(P/F,7%,6)=0.6663]
要求:
(1)判斷租賃類型。
(2)計算租賃開始日A公司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xiàn)值,確定租賃資產(chǎn)入賬價值并編制會計分錄。
(3)編制A公司2008年6月30日、12月31日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的會計分錄。
(4)編制A公司2008年12月31日按年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5)編制A公司2008年12月31日履約成本的會計分錄。
(6)編制A公司2009年和2010年有關(guān)或有租金的會計分錄。
(7)編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時留購租賃資產(chǎn)的會計分錄。
[例題答案]
(1)判斷租賃類型
①A公司享有優(yōu)惠購買選擇權(quán):150÷500 000=0.03%,所以判斷為融資租賃。
②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xiàn)值=225 000×(P/A ,6,7%)+150×(P/F,6,7%)=225 000×4.7665+150×0.6663=1 072 562.45(元)>1 050 000×90%,因此,A公司應當將該項租賃認定為融資租賃。
注:列出上面兩者之一足以判斷該項租賃屬于融資租賃。
(2)計算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xiàn)值,確定租賃資產(chǎn)入賬價值并編制會計分錄
由于A公司不知道出租人的租賃內(nèi)含利率,因此應選擇租賃合同規(guī)定的利率,即6個月利率7%作為最低租賃付款額的折現(xiàn)率。
①最低租賃付款額=225 000×6+150=1 350 150(元)
②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xiàn)值1 072 562.45元>1 050 000元
根據(jù)孰低原則,租賃資產(chǎn)的入賬價值應為公允價值1 050 000元。
③計算未確認融資費用=最低租賃付款額1 350 150-租賃資產(chǎn)的入賬價值1 050 000=300 150(元)。
④會計分錄。
2007年12月31日
借:固定資產(chǎn)—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 1 050 000
未確認融資費用 300 150
貸: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1 350 150
借:固定資產(chǎn)—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 10 000
貸:銀行存款 10 000
(3)編制2008年6月30日、12月31日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的會計分錄。
①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率的確定,由于租賃資產(chǎn)入賬價值為租賃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 應重新計算融資費用分攤率。
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付款的現(xiàn)值=租賃資產(chǎn)公允價值
225 000×(P/A,6,r)+150×(P/F,6,r)=1 050 000
融資費用分攤率r=7.7%
②計算并編制會計分錄。
2008年6月30日,支付第一期租金
本期確認的融資費用
=(1 350 150-300 150)×7.7%=80 850(元)
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225 000
貸:銀行存款 225 000
借:財務費用 80 850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80 850
②2008年12月31日,支付第二期租金。
本期確認的融資費用=[(1 350 150-225 000)-(300 150-80 850)]×7.7%=69 750.45(元)
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225 000
貸:銀行存款 225 000
借:財務費用 69 750.45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69 750.45
(4)編制2008年12月31日按年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由于A公司可以合理確定在租賃期屆滿時能夠取得租賃資產(chǎn)的所有權(quán),因此,應當在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chǎn)尚可使用年限5年(9年-4年)期間內(nèi)計提折舊。
2008年12月31日折舊金額=1 060 000×1/5=212 000(元)
借:制造費用—折舊費 212 000
貸:累計折舊 212 000
(5)編制2008年12月31日履約成本的會計處理
支付該設(shè)備的保險、維護等費用15 000元
借:制造費用 15 000
貸:銀行存款 15 000
(6)編制2009年和2010年有關(guān)或有租金的會計分錄。
①2009年12月31日,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應向B租賃公司支付經(jīng)營分享收入
借:銷售費用 17 500(350 000 ×5%)
貸:其他應付款或銀行存款 17 500
②2010年12月31日,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應向B租賃公司支付經(jīng)營分享收入
借:銷售費用 22 500(450 000×5%)
貸:其他應付款或銀行存款 22 500
(7)編制2010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時留購租賃資產(chǎn)的會計分錄。
2010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時,A公司享有優(yōu)惠購買選擇權(quán),支付購買價150元
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150
貸:銀行存款 150
借:固定資產(chǎn)—生產(chǎn)經(jīng)營用固定資產(chǎn) 1 060 000
貸:固定資產(chǎn)—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 1 06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