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題: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4 ~ 38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50 分 )
34.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自美國爆發(fā)的“次貸”危機近日終于演變成了一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本月 6 日,巴黎股指暴跌 9 %;德國法蘭克福指數下跌 7 %;倫敦股市跌幅高達 7.29 %;加拿大股市跌 11% ;俄羅斯股市狂跌 19% ;奧地利、挪威、丹麥股市跌幅約為 10% ;而個別發(fā)展中國家更因為短時間連續(xù)暴跌而不得不數次強行停盤。本周,全球都籠罩在可怕的金融恐怖之中……
人民網 2008 年 10 月 10 日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1) 源于美國的金融風暴迅速蔓延到全球說明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什么特點?
(2) 結合哲學相關原理加以論述。
35.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
2009 年 3 月 2 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表《西藏民主改革 50 年》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發(fā)表的第 8 個有關西藏的白皮書,全文約 2.1 萬字,分為前言、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波瀾壯闊的西藏民主改革、半個世紀西藏的歷史性巨變、結束語等 5 個部分。回顧西藏實行民主改革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和 50 年來西藏廣泛深刻的歷史巨變。
白皮書說, 50 年滄桑巨變,西藏經歷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光輝歷程。當前,西藏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生改善、民族團結、政通人和,正處于歷的發(fā)展時期。
白皮書說,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59 年之前的西藏是一個比歐洲中世紀還要黑暗、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長期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統(tǒng)治窒息了西藏社會的生機和活力,使西藏社會日益走向沒落和衰敗。在帝國主義勢力策動支持下,西藏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一些人面對人民日益高漲的民主改革要求,根本反對改革,頑固堅持“長期不改,永遠不改”,企圖永遠保持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于 1959 年 3 月 10 日公開撕毀《十七條協議》,悍然發(fā)動了全面武裝叛亂。
材料 2
烏魯木齊 7 月 6 日電: 7 月 5 日 20 時左右,新疆烏魯木齊市發(fā)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截止到 23 時 30 分,已有多名無辜群眾和一名武警被殺害。據了解,以民族分裂分子熱比婭為首的“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近日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煽動鬧事“要勇敢一點”、“要出點大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指出,事實表明,這是一起由境外遙控指揮、煽動,境內具體組織實施,有預謀、有組織的暴力犯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及時調集警力處置。
——摘自新華網
材料 3
2009 年 9 月 21 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表《新疆的發(fā)展與進步》白皮書。白皮書稱,新疆的發(fā)展與進步,是新疆各族人民高舉民族團結大旗共同奮斗的結果,也是中國民族政策的成功實踐。
白皮書指出,新疆的發(fā)展與進步有目共睹。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有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的關懷和支持,有新疆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斗,伴隨國家的發(fā)展與進步,新疆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白皮書說,新疆經濟快速發(fā)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結構逐漸優(yōu)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現代工業(yè)體系逐步形成,礦產資源有效開發(fā),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
白皮書說,新中國成立后,新疆形成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大好局面,但是從舊中國延續(xù)下來的“東突”勢力依舊存在?!皷|突”勢力嚴重侵害新疆各族人民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人權。嚴重干擾破壞新疆的經濟發(fā)展,還對地區(qū)安全與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
白皮書表示,“東突”勢力對新疆各族人民實施的暴力恐怖活動,是對中國憲法和法律的公開挑戰(zhàn),是嚴重的反社會、*的暴力犯罪行為。
結合材料回答:
(1) 根據材料 2 、 3 分析“東突”勢力的破壞性。
(2) 根據材料,從歷史和現實分析如何看待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3) 根據材料分析我國實現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科學性。
36.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
1911 年 10 月 10 日 ( 夏歷辛亥年八月十九日 ) ,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全面爆發(fā),譜寫了資產階級革命奪取全國勝利的新篇章。自從 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隨著帝國主義各國侵略的進一步加深,中國淪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劇;腐朽的清朝統(tǒng)治者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橫征暴斂,促使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眾奮起反抗,斗爭風起云涌。但是這些斗爭都是自發(fā)的,缺少組織和領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宣傳革命理論,組織革命政黨,先后發(fā)動過十次武裝起義,雖然遭到了失敗,但每次起義都起到了宣傳革命、振奮人心的作用。
——材料來源:人民網
材料 2
中華民國締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臨時大總統(tǒng)之任,夙夜戒懼,慮無以副國民之望。夫中國專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來而滋甚,一旦以國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過數旬,光復已十余行省,自有歷史以來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國民以為于內無統(tǒng)一之機關,于外無對待之主體,建設之事更不容緩,于是以組織臨時政府之責相屬。自推功讓能之觀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務盡責之觀念以言,則文所不敢辭也。是用黽勉從國民之后,能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瀝肝膽,為國民告: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侨彰褡逯y(tǒng)一。夫民國新建,外交內政百緒繁生,文自顧何人,而克勝此?然而臨時之政府,革命時代之政府也。十余年來從事于革命者,皆以誠摯純潔之精神戰(zhàn)勝所遇之艱難。即使后此之艱難遠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華民國之基礎確定于大地,然后臨時政府之職務始盡,而吾人始可告無罪于國民也。今以與我國民初相見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萬萬之同胞共鑒之。
——摘自 1911 年《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孫文宣言書》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 結合上述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 簡述辛亥革命的失敗及其原因。
37.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原告丟失一個提包,內有現金 2 萬元,各種票據等共計款項 9 萬余元。原告發(fā)現其錢物丟失以后,立即在電視臺和廣播電臺播發(fā)尋物啟事,聲稱,誰拾得提包并歸還,則付給拾得者 5000 元酬金以示謝意。被告拾到提包,并準備將提包、錢物交給原告。經聯系,被告提出原告應按尋物啟事的內容償付 5000 元酬金,然后才歸還錢物。原告則只愿給 2000 元酬金。雙方因未達成一致意見,被告遂拒絕交付錢物。后原告請有關部門出面做協調工作,并同意支付 3000 元酬金,被告仍堅持應實現許諾的 5000 元,否則不交錢物。原告遂向法院起訴,請求被告交出拾得物。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1) 被告應否返還拾得物?為什么?
(2) 失主自愿支付酬金的行為,是否合法?
(3) 怎么看待原告在電視臺和廣播電臺播發(fā)的尋物啟事?
(4) 原告起訴被告,被告應該怎么做?
38. 本題為選做題,請在Ⅰ、Ⅱ兩道試題中選取其中一道作答,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試題的成績計入總分。
選做題Ⅰ:
某省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每年春節(jié)前后,因為放假和過節(jié)的關系,給公交運輸部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此, 2006 年 12 月 8 日,某省物價局主持舉行 2007 年春節(jié)期間公交價格聽證會。此次聽證會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及《政府價格決策聽證暫行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邀請聽證會到會的人員。此外,還邀請了 64 名社會人士。聽證會在民主的基礎上聽取了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春運前、中、后 3 個不同階段價格上浮的比例的情況說明。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 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角度,說明公交價格上浮制定的原因并簡要分析。
(2) 聽證會以及價格上浮的制定的哲學依據是什么 ?
(3) 上述材料體現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中哪些知識 ?
選做題Ⅱ:
以下是關于中俄關系發(fā)展的一段材料:
蘇聯解體后, 1991 年 12 月 27 日,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署《會談紀要》,解決了兩國關系的繼承問題。 1996 年 4 月,中俄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俄聯合聲明》,宣布發(fā)展平等信任、面向 21 世紀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 2001 年 7 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俄羅斯,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堅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確定,為兩國關系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礎。 2005 年 6 月底至 7 月初,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簽署《中俄關于 21 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 2008 年 5 月 23 日,胡錦濤在同來訪的俄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會談時就更好更快地發(fā)展中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提出四點建議:第一,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加強相互支持。雙方要遵循《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宗旨和原則,全面貫徹世代友好、攜手并進的思想,充分利用兩國高層會晤及其他各級別磋商機制,及時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交換意見,在涉及對方主權、領土完整、國家安全、穩(wěn)定和發(fā)展等重大問題上繼續(xù)相互堅定支持。第二,深化務實合作,提高合作層次和水平。雙方要穩(wěn)步擴大雙邊貿易,改善貿易結構,提高機電產品貿易比例;加快推進油氣能源、經濟技術和大項目合作,促進相互投資;加強科技、環(huán)保和地方合作,積極推動科技成果產業(yè)化,保護好跨界水資源,促進兩國毗鄰地區(qū)振興和發(fā)展。第三,全面推進人文合作,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雙方要充分發(fā)揮兩國政府人文合作委員會的作用,落實好互辦“國家年”框架下的機制化活動。設計并辦好“俄語年”和“漢語年”。第四,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和地區(qū)事務中的戰(zhàn)略協作。雙方要密切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內,以及在重大國際和地區(qū)問題上的協調與配合,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繁榮的和諧世界。
多年來,中俄兩國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協作、相互支持的精神,政治互信不斷加強,各領域合作機制有效運轉,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誼日益加深,雙邊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已進人第二個 10 年。隨著中俄兩國的政治交往日漸增多,兩國建立了元首每年互訪、總理定期會晤、外長經常磋商等機制,高層領導人互訪不斷。兩國在維護各自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方面相互支持。中俄兩國政治關系的健康發(fā)展,推動了雙方在科技、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雙方在能源資源開發(fā)、航空航天、核能、機械制造、高技術產業(yè)等優(yōu)勢行業(yè)領域合作良好。中俄貿易連續(xù) 8 年保持快速增長,兩國領導人確定了雙邊貿易額到 2010 年達到 600 億至 800 億美元的目標。
中俄雙方以有關兩國邊界的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經過多年談判,分別于 1991 年 5 月 16 日、 1994 年 9 月 3 日和 2004 年 10 月 14 日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中俄國界西段協定》和《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上述三個協定一起將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 2008 年 7 月 21 日,中俄外長共同簽署兩國政府關于中俄國界線東段的補充敘述議定書及其附圖,這標志著中俄 4300 公里的邊界全線勘定。
根據材料論述中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特點。
三、分析題
34. 【參考答案】
(1) 源于美國的金融風暴迅速蔓延到全球,說明當今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了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不斷發(fā)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qū)的范圍而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一體化過程。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化大生產發(fā)展的客觀結果。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多種多樣性。最主要的表現有:其一,生產的全球化;其二,貿易的全球化;其三,金融的全球化;其四,企業(yè)經營的全球化。
(2)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系。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聯系的特點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源于美國的金融風暴迅速蔓延到全球,再一次用事實證明了該原理的正確性。
馬克思主義關于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人們在分析事物、處理問題時,應當確立整體性、開放性觀念和原則。應對金融危機,也必須實行廣泛的國際合作,采取綜合治理的舉措。
35. 【參考答案】
(1) 第一,“東突”勢力對地區(qū)安全與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第二,“東突”勢力對新疆的發(fā)展穩(wěn)定構成嚴重威脅:“東突”勢力嚴重侵害新疆各族人民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人權;“東突”勢力嚴重干擾破壞新疆的經濟發(fā)展;“東突”勢力對新疆各族人民實施的暴力恐怖活動,是對中國憲法和法律的公開挑戰(zhàn),是嚴重的反社會、*的暴力犯罪行為。第三,“東突”勢力還對周邊地區(qū)安全與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
(2) 民族區(qū)域自治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體現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是我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重大貢獻。
確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對我國國情和民族問題實際的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第一,幾千年來,我國各民族都把國家統(tǒng)一作為的價值追求,統(tǒng)一理念深入人心。第二,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體格局,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了祖國遼闊的疆域,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捍衛(wèi)了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共同推動了社會發(fā)展和歷史進步。這樣的民族關系格局,為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第三,我國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同時各地區(qū)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各不相同,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這樣的民族分布和發(fā)展狀況,為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現實條件。
(3) 民族區(qū)域自治,體現了民族因素與區(qū)域因素、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歷史因素與現實因素、制度因素與法律因素的統(tǒng)一,有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tǒng)一與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有利于把黨和國家總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36. 【參考答案】
(1)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了統(tǒng)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臺。
其次,辛亥革命*了“洋人的朝廷” , 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2) 關于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可以從兩種角度去認識:一種是從主客觀方面去認識,一種是從具體原因方面去認識。從主客觀方面來看,一是由于資產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具體原因是:
①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帝綱領。三民主義沒有提出反對中華民族的主要敵人帝國主義。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還幻想得到帝國主義的支持。
②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封建綱領。三民主義沒有徹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資產階級革命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因此得不到農民的支持。
③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力量。
④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黨也是松散的。同盟會建立后缺乏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武昌起義爆發(fā)前實際上已名存實亡,沒有一個堅強的革命政黨,就不能使革命者緊密地團結起來形成堅強的戰(zhàn)斗力。
37. 【參考答案】
(1) 從我國民法現行規(guī)定來看,任何人拾得遺失物都應當歸還失主。遺失物并不是無主物,也不是所有人拋棄所有權的物,而是所有人因不慎而喪失占有的動產。拾得者有義務及時歸還拾得物,否則視為對他人所有權的侵犯。所有人也有權請求拾得者返還原物。可見,返還拾得物既是道德上的義務,也是法律規(guī)定必須履行的強制性義務。因此,被告應當返還拾得物。
(2) 《民法通則》雖然沒有明確提到向拾得者支付報酬的問題,但如果失主愿意向拾得人支付報酬,法律也不應對此行為加以干涉。自愿支付報酬的行為本身是合法的,應受法律保護。
(3) 原告播發(fā)尋物啟事,其中承諾誰拾到提包并歸還失主,將支付 5000 元作為酬金,顯然這一尋物啟事完全符合懸賞廣告的條件。懸賞廣告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廣告人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單方面負有支付報酬的義務,而不需要完成行為人做出承諾,從而極大地減輕了相對人在求償時的舉證責任。
(4) 原告拒不履行其諾言,被告不得采取非法的手段維護其利益,而應采取合法補救措施。被告可以反訴原告,要求原告依法履行支付報酬的義務,并可以請求法院強制執(zhí)行。
38. 選做題Ⅰ:
【參考答案】
(1) ①根據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影響。春節(jié)期間公交運輸平均成本增加,乘客劇增,造成供不應求,價格高于價值。②國家運用宏觀調控對國家經濟進行控制和調節(jié)。此次聽證運用國家價格杠桿調節(jié)經營者與消費者的經濟利益。③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2) 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起促進作用,它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fā),樹立正確的意識。此次聽證會,根據某省的實際,實行票價上浮,分散旅客,避免集中。②矛盾有其特殊性,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此次聽證會,根據春節(jié)前、中、后客運量的大小,確定了不同階段上浮的比例,有效地分流客源。③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認識不斷地深化發(fā)展,根據現實的實踐的變化發(fā)展,認識也必然發(fā)展。
(3) ①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此次聽證會邀請各方面人士,充分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真實反映了我國民主制度化、科學化不斷完善。②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此次聽證會,在民主的基礎上,政府有關部門制定了價格上浮的指導價。③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此次聽證會,政府有關部門履行協調、社會管理等有關職能。④此次聽證會體現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國。⑤此次聽證會也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選做題Ⅱ:
【參考答案】
中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特點主要有:
(1) 基礎牢固。雙方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堅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確定。
(2) 水平高。中俄兩國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協作、相互支持的精神,政治互信不斷加強,各領域合作機制有效運轉,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誼日益加深,雙邊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3) 交往頻繁而且實現了機制化。中俄兩國的政治交往日漸增多,兩國建立了元首每年互訪、總理定期會晤、外長經常磋商等機制,高層領導人互訪不斷。
(4) 合作領域廣泛。中俄兩國政治關系的健康發(fā)展,推動了雙方在科技、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雙方在能源資源開發(fā)、航空航天、核能、機械制造、高技術產業(yè)等優(yōu)勢行業(yè)領域合作良好。中俄貿易連續(xù) 8 年保持快速增長。
(5) 解決了邊界劃線的難題。兩國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經過多年談判,分別于 1991 年 5 月 16 日 、 1994 年 9 月 3 日 和 2004 年 10 月 14 日 答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中俄國界西段協定》和《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上述三個協定一起將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
中俄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是大國關系的典范。它不僅有利于兩國,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
34.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自美國爆發(fā)的“次貸”危機近日終于演變成了一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本月 6 日,巴黎股指暴跌 9 %;德國法蘭克福指數下跌 7 %;倫敦股市跌幅高達 7.29 %;加拿大股市跌 11% ;俄羅斯股市狂跌 19% ;奧地利、挪威、丹麥股市跌幅約為 10% ;而個別發(fā)展中國家更因為短時間連續(xù)暴跌而不得不數次強行停盤。本周,全球都籠罩在可怕的金融恐怖之中……
人民網 2008 年 10 月 10 日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1) 源于美國的金融風暴迅速蔓延到全球說明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什么特點?
(2) 結合哲學相關原理加以論述。
35.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
2009 年 3 月 2 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表《西藏民主改革 50 年》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發(fā)表的第 8 個有關西藏的白皮書,全文約 2.1 萬字,分為前言、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波瀾壯闊的西藏民主改革、半個世紀西藏的歷史性巨變、結束語等 5 個部分。回顧西藏實行民主改革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和 50 年來西藏廣泛深刻的歷史巨變。
白皮書說, 50 年滄桑巨變,西藏經歷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光輝歷程。當前,西藏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生改善、民族團結、政通人和,正處于歷的發(fā)展時期。
白皮書說,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59 年之前的西藏是一個比歐洲中世紀還要黑暗、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長期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統(tǒng)治窒息了西藏社會的生機和活力,使西藏社會日益走向沒落和衰敗。在帝國主義勢力策動支持下,西藏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一些人面對人民日益高漲的民主改革要求,根本反對改革,頑固堅持“長期不改,永遠不改”,企圖永遠保持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于 1959 年 3 月 10 日公開撕毀《十七條協議》,悍然發(fā)動了全面武裝叛亂。
材料 2
烏魯木齊 7 月 6 日電: 7 月 5 日 20 時左右,新疆烏魯木齊市發(fā)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截止到 23 時 30 分,已有多名無辜群眾和一名武警被殺害。據了解,以民族分裂分子熱比婭為首的“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近日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煽動鬧事“要勇敢一點”、“要出點大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指出,事實表明,這是一起由境外遙控指揮、煽動,境內具體組織實施,有預謀、有組織的暴力犯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及時調集警力處置。
——摘自新華網
材料 3
2009 年 9 月 21 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表《新疆的發(fā)展與進步》白皮書。白皮書稱,新疆的發(fā)展與進步,是新疆各族人民高舉民族團結大旗共同奮斗的結果,也是中國民族政策的成功實踐。
白皮書指出,新疆的發(fā)展與進步有目共睹。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有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的關懷和支持,有新疆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斗,伴隨國家的發(fā)展與進步,新疆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白皮書說,新疆經濟快速發(fā)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結構逐漸優(yōu)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現代工業(yè)體系逐步形成,礦產資源有效開發(fā),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
白皮書說,新中國成立后,新疆形成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大好局面,但是從舊中國延續(xù)下來的“東突”勢力依舊存在?!皷|突”勢力嚴重侵害新疆各族人民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人權。嚴重干擾破壞新疆的經濟發(fā)展,還對地區(qū)安全與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
白皮書表示,“東突”勢力對新疆各族人民實施的暴力恐怖活動,是對中國憲法和法律的公開挑戰(zhàn),是嚴重的反社會、*的暴力犯罪行為。
結合材料回答:
(1) 根據材料 2 、 3 分析“東突”勢力的破壞性。
(2) 根據材料,從歷史和現實分析如何看待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3) 根據材料分析我國實現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科學性。
36.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
1911 年 10 月 10 日 ( 夏歷辛亥年八月十九日 ) ,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全面爆發(fā),譜寫了資產階級革命奪取全國勝利的新篇章。自從 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隨著帝國主義各國侵略的進一步加深,中國淪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劇;腐朽的清朝統(tǒng)治者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橫征暴斂,促使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眾奮起反抗,斗爭風起云涌。但是這些斗爭都是自發(fā)的,缺少組織和領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宣傳革命理論,組織革命政黨,先后發(fā)動過十次武裝起義,雖然遭到了失敗,但每次起義都起到了宣傳革命、振奮人心的作用。
——材料來源:人民網
材料 2
中華民國締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臨時大總統(tǒng)之任,夙夜戒懼,慮無以副國民之望。夫中國專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來而滋甚,一旦以國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過數旬,光復已十余行省,自有歷史以來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國民以為于內無統(tǒng)一之機關,于外無對待之主體,建設之事更不容緩,于是以組織臨時政府之責相屬。自推功讓能之觀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務盡責之觀念以言,則文所不敢辭也。是用黽勉從國民之后,能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瀝肝膽,為國民告: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侨彰褡逯y(tǒng)一。夫民國新建,外交內政百緒繁生,文自顧何人,而克勝此?然而臨時之政府,革命時代之政府也。十余年來從事于革命者,皆以誠摯純潔之精神戰(zhàn)勝所遇之艱難。即使后此之艱難遠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華民國之基礎確定于大地,然后臨時政府之職務始盡,而吾人始可告無罪于國民也。今以與我國民初相見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萬萬之同胞共鑒之。
——摘自 1911 年《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孫文宣言書》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 結合上述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 簡述辛亥革命的失敗及其原因。
37.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原告丟失一個提包,內有現金 2 萬元,各種票據等共計款項 9 萬余元。原告發(fā)現其錢物丟失以后,立即在電視臺和廣播電臺播發(fā)尋物啟事,聲稱,誰拾得提包并歸還,則付給拾得者 5000 元酬金以示謝意。被告拾到提包,并準備將提包、錢物交給原告。經聯系,被告提出原告應按尋物啟事的內容償付 5000 元酬金,然后才歸還錢物。原告則只愿給 2000 元酬金。雙方因未達成一致意見,被告遂拒絕交付錢物。后原告請有關部門出面做協調工作,并同意支付 3000 元酬金,被告仍堅持應實現許諾的 5000 元,否則不交錢物。原告遂向法院起訴,請求被告交出拾得物。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1) 被告應否返還拾得物?為什么?
(2) 失主自愿支付酬金的行為,是否合法?
(3) 怎么看待原告在電視臺和廣播電臺播發(fā)的尋物啟事?
(4) 原告起訴被告,被告應該怎么做?
38. 本題為選做題,請在Ⅰ、Ⅱ兩道試題中選取其中一道作答,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試題的成績計入總分。
選做題Ⅰ:
某省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每年春節(jié)前后,因為放假和過節(jié)的關系,給公交運輸部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此, 2006 年 12 月 8 日,某省物價局主持舉行 2007 年春節(jié)期間公交價格聽證會。此次聽證會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及《政府價格決策聽證暫行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邀請聽證會到會的人員。此外,還邀請了 64 名社會人士。聽證會在民主的基礎上聽取了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春運前、中、后 3 個不同階段價格上浮的比例的情況說明。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 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角度,說明公交價格上浮制定的原因并簡要分析。
(2) 聽證會以及價格上浮的制定的哲學依據是什么 ?
(3) 上述材料體現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中哪些知識 ?
選做題Ⅱ:
以下是關于中俄關系發(fā)展的一段材料:
蘇聯解體后, 1991 年 12 月 27 日,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署《會談紀要》,解決了兩國關系的繼承問題。 1996 年 4 月,中俄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俄聯合聲明》,宣布發(fā)展平等信任、面向 21 世紀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 2001 年 7 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俄羅斯,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堅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確定,為兩國關系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礎。 2005 年 6 月底至 7 月初,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簽署《中俄關于 21 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 2008 年 5 月 23 日,胡錦濤在同來訪的俄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會談時就更好更快地發(fā)展中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提出四點建議:第一,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加強相互支持。雙方要遵循《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宗旨和原則,全面貫徹世代友好、攜手并進的思想,充分利用兩國高層會晤及其他各級別磋商機制,及時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交換意見,在涉及對方主權、領土完整、國家安全、穩(wěn)定和發(fā)展等重大問題上繼續(xù)相互堅定支持。第二,深化務實合作,提高合作層次和水平。雙方要穩(wěn)步擴大雙邊貿易,改善貿易結構,提高機電產品貿易比例;加快推進油氣能源、經濟技術和大項目合作,促進相互投資;加強科技、環(huán)保和地方合作,積極推動科技成果產業(yè)化,保護好跨界水資源,促進兩國毗鄰地區(qū)振興和發(fā)展。第三,全面推進人文合作,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雙方要充分發(fā)揮兩國政府人文合作委員會的作用,落實好互辦“國家年”框架下的機制化活動。設計并辦好“俄語年”和“漢語年”。第四,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和地區(qū)事務中的戰(zhàn)略協作。雙方要密切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內,以及在重大國際和地區(qū)問題上的協調與配合,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繁榮的和諧世界。
多年來,中俄兩國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協作、相互支持的精神,政治互信不斷加強,各領域合作機制有效運轉,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誼日益加深,雙邊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已進人第二個 10 年。隨著中俄兩國的政治交往日漸增多,兩國建立了元首每年互訪、總理定期會晤、外長經常磋商等機制,高層領導人互訪不斷。兩國在維護各自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方面相互支持。中俄兩國政治關系的健康發(fā)展,推動了雙方在科技、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雙方在能源資源開發(fā)、航空航天、核能、機械制造、高技術產業(yè)等優(yōu)勢行業(yè)領域合作良好。中俄貿易連續(xù) 8 年保持快速增長,兩國領導人確定了雙邊貿易額到 2010 年達到 600 億至 800 億美元的目標。
中俄雙方以有關兩國邊界的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經過多年談判,分別于 1991 年 5 月 16 日、 1994 年 9 月 3 日和 2004 年 10 月 14 日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中俄國界西段協定》和《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上述三個協定一起將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 2008 年 7 月 21 日,中俄外長共同簽署兩國政府關于中俄國界線東段的補充敘述議定書及其附圖,這標志著中俄 4300 公里的邊界全線勘定。
根據材料論述中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特點。
三、分析題
34. 【參考答案】
(1) 源于美國的金融風暴迅速蔓延到全球,說明當今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了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不斷發(fā)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qū)的范圍而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一體化過程。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化大生產發(fā)展的客觀結果。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多種多樣性。最主要的表現有:其一,生產的全球化;其二,貿易的全球化;其三,金融的全球化;其四,企業(yè)經營的全球化。
(2)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系。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聯系的特點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源于美國的金融風暴迅速蔓延到全球,再一次用事實證明了該原理的正確性。
馬克思主義關于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人們在分析事物、處理問題時,應當確立整體性、開放性觀念和原則。應對金融危機,也必須實行廣泛的國際合作,采取綜合治理的舉措。
35. 【參考答案】
(1) 第一,“東突”勢力對地區(qū)安全與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第二,“東突”勢力對新疆的發(fā)展穩(wěn)定構成嚴重威脅:“東突”勢力嚴重侵害新疆各族人民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人權;“東突”勢力嚴重干擾破壞新疆的經濟發(fā)展;“東突”勢力對新疆各族人民實施的暴力恐怖活動,是對中國憲法和法律的公開挑戰(zhàn),是嚴重的反社會、*的暴力犯罪行為。第三,“東突”勢力還對周邊地區(qū)安全與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
(2) 民族區(qū)域自治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體現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是我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重大貢獻。
確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對我國國情和民族問題實際的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第一,幾千年來,我國各民族都把國家統(tǒng)一作為的價值追求,統(tǒng)一理念深入人心。第二,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體格局,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了祖國遼闊的疆域,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捍衛(wèi)了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共同推動了社會發(fā)展和歷史進步。這樣的民族關系格局,為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第三,我國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同時各地區(qū)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各不相同,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這樣的民族分布和發(fā)展狀況,為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現實條件。
(3) 民族區(qū)域自治,體現了民族因素與區(qū)域因素、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歷史因素與現實因素、制度因素與法律因素的統(tǒng)一,有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tǒng)一與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有利于把黨和國家總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36. 【參考答案】
(1)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了統(tǒng)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臺。
其次,辛亥革命*了“洋人的朝廷” , 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2) 關于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可以從兩種角度去認識:一種是從主客觀方面去認識,一種是從具體原因方面去認識。從主客觀方面來看,一是由于資產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具體原因是:
①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帝綱領。三民主義沒有提出反對中華民族的主要敵人帝國主義。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還幻想得到帝國主義的支持。
②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封建綱領。三民主義沒有徹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資產階級革命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因此得不到農民的支持。
③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力量。
④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黨也是松散的。同盟會建立后缺乏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武昌起義爆發(fā)前實際上已名存實亡,沒有一個堅強的革命政黨,就不能使革命者緊密地團結起來形成堅強的戰(zhàn)斗力。
37. 【參考答案】
(1) 從我國民法現行規(guī)定來看,任何人拾得遺失物都應當歸還失主。遺失物并不是無主物,也不是所有人拋棄所有權的物,而是所有人因不慎而喪失占有的動產。拾得者有義務及時歸還拾得物,否則視為對他人所有權的侵犯。所有人也有權請求拾得者返還原物。可見,返還拾得物既是道德上的義務,也是法律規(guī)定必須履行的強制性義務。因此,被告應當返還拾得物。
(2) 《民法通則》雖然沒有明確提到向拾得者支付報酬的問題,但如果失主愿意向拾得人支付報酬,法律也不應對此行為加以干涉。自愿支付報酬的行為本身是合法的,應受法律保護。
(3) 原告播發(fā)尋物啟事,其中承諾誰拾到提包并歸還失主,將支付 5000 元作為酬金,顯然這一尋物啟事完全符合懸賞廣告的條件。懸賞廣告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廣告人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單方面負有支付報酬的義務,而不需要完成行為人做出承諾,從而極大地減輕了相對人在求償時的舉證責任。
(4) 原告拒不履行其諾言,被告不得采取非法的手段維護其利益,而應采取合法補救措施。被告可以反訴原告,要求原告依法履行支付報酬的義務,并可以請求法院強制執(zhí)行。
38. 選做題Ⅰ:
【參考答案】
(1) ①根據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影響。春節(jié)期間公交運輸平均成本增加,乘客劇增,造成供不應求,價格高于價值。②國家運用宏觀調控對國家經濟進行控制和調節(jié)。此次聽證運用國家價格杠桿調節(jié)經營者與消費者的經濟利益。③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2) 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起促進作用,它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fā),樹立正確的意識。此次聽證會,根據某省的實際,實行票價上浮,分散旅客,避免集中。②矛盾有其特殊性,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此次聽證會,根據春節(jié)前、中、后客運量的大小,確定了不同階段上浮的比例,有效地分流客源。③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認識不斷地深化發(fā)展,根據現實的實踐的變化發(fā)展,認識也必然發(fā)展。
(3) ①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此次聽證會邀請各方面人士,充分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真實反映了我國民主制度化、科學化不斷完善。②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此次聽證會,在民主的基礎上,政府有關部門制定了價格上浮的指導價。③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此次聽證會,政府有關部門履行協調、社會管理等有關職能。④此次聽證會體現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國。⑤此次聽證會也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選做題Ⅱ:
【參考答案】
中俄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特點主要有:
(1) 基礎牢固。雙方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堅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確定。
(2) 水平高。中俄兩國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協作、相互支持的精神,政治互信不斷加強,各領域合作機制有效運轉,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誼日益加深,雙邊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3) 交往頻繁而且實現了機制化。中俄兩國的政治交往日漸增多,兩國建立了元首每年互訪、總理定期會晤、外長經常磋商等機制,高層領導人互訪不斷。
(4) 合作領域廣泛。中俄兩國政治關系的健康發(fā)展,推動了雙方在科技、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雙方在能源資源開發(fā)、航空航天、核能、機械制造、高技術產業(yè)等優(yōu)勢行業(yè)領域合作良好。中俄貿易連續(xù) 8 年保持快速增長。
(5) 解決了邊界劃線的難題。兩國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經過多年談判,分別于 1991 年 5 月 16 日 、 1994 年 9 月 3 日 和 2004 年 10 月 14 日 答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中俄國界西段協定》和《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上述三個協定一起將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
中俄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是大國關系的典范。它不僅有利于兩國,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