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wǎng)北京7月21日消息(安徽臺記者孫蓓玲 張建亞)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收到了蓋有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公章的預錄取通知書,本來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但是這個預錄取通知書真是不保險。
這個事發(fā)生在安徽的無為縣,無為中學的7名高分考生卻無一被錄取。怎么回事呢?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作為爭奪生源的重要手段,“預錄取”三個字已經(jīng)成為一個"潛規(guī)則"。不過由于這種新型的招生手段因為不被教育主管部門承認,個中隱患也開始逐漸顯露。
那么,潛規(guī)則之下,誰來保障考生利益?
和往年一樣,高考成績公布后,作為安徽省老牌省級示范高中的無為中學迎來了不少高校的招生老師。喻先生的女兒是安徽省無為中學高三理科班的學生,今年高考,她考了645分,分數(shù)出來之后,南京大學招生辦的老師就來到了無為中學,鼓勵部分高分考生報考南京大學。在填報高考志愿之前,喻先生的女兒和南京大學簽訂了一份預錄取協(xié)議,承諾第一批次A志愿填報南京大學,學校就能保證錄取她。這份協(xié)議一式兩份,蓋上了南京大學的公章。
喻先生:簽了一份,分為兩半,上半部分他帶回去了,下半部分留在我這里。
關于南京大學的預錄取,今年6月份,記者在合肥舉行的高招咨詢會上曾經(jīng)采訪過南京大學招生辦的梁老師,他曾信誓旦旦的告訴記者,簽了協(xié)議,就可以保證學生被錄取。
梁老師:我們今年首先預錄取分數(shù)理科是645分,全省八百多名到九百名,然后文科是180名是612分,這就是預錄取,你就可以直接跟我們簽協(xié)議,我們就能保證收你,然后我們三個專業(yè)中給你選一個。
但是,7月18號,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文理科一本批次的結果出來之后,喻先生的女兒卻得知,自己并沒有被南京大學錄取。而和喻先生的女兒有同樣遭遇的,在無為中學,有7名學生。
無為中學高三某班的班主任梅老師:我們有一個學生是在合肥和南大的招生辦簽的一個預錄取通知,聽說我們這邊我們學校今年考的非常好,所以南大在安徽這邊的招生辦的也到我們學校來了,和另外的六個學生全部簽訂了預錄取通知書,總共有七個,七個沒有一個錄取的。
據(jù)了解,今年,南京大學在安徽招生的最低投檔線是648分,這7名學生的成績都在645分到647分之間。因為當時已經(jīng)簽訂了預錄取的協(xié)議,南京大學的招生老師也給了承諾,因此,這7個孩子在填報B、C、D志愿以及專業(yè)的時候,都是隨手填的,如今,A志愿南京大學沒有錄取他們,不少孩子都被后面志愿的學校錄取,不是學校不滿意,就是專業(yè)和自己的想法差距太大。
喻先生:第一個志愿我們就認為是鐵板釘釘?shù)氖虑榱耍覀兒竺鎺讉€志愿都沒怎么認真填,就隨便填了,專業(yè)也是隨便找,看著順眼了就填上了,這樣錄取的學校還不錯,但是專業(yè)卻不怎么好。
如今,錄取結果出來之后,喻先生和其他幾名學生的家長都在焦急的尋找南京大學討說法,可是,當時和他們簽訂協(xié)議的招生老師手機已經(jīng)關機,他們打電話給南京大學招生辦,也依然得不到滿意的答復。
喻先生:打南京大學招生辦的電話打了幾次,他們主要領導都不跟我們說,就是搞一個接電話的人搪塞一下,就結束了,我們也找不到他們。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預錄取早就不是個例,也不是今年才出現(xiàn),它已經(jīng)儼然成為高校爭奪優(yōu)質生源的一個潛規(guī)則。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jù)安徽省的招生政策,考生只有達到高校在安徽的投檔線,他的檔案才能被投到該學校,然后大學才能在網(wǎng)上錄取這名學生,而預錄取是在志愿填報和投檔線公布之前進行的,從招生程序和政策上來說,預錄取的行為是不被教育部門承認的。安徽瑞正律師事務所的蓋曉峰律師表示,從法律上說,南京大學和學生簽訂的這個預錄取協(xié)議,是成立的,如果學校沒有履行協(xié)議,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蓋曉峰:從這個合同成立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合同顯然就已經(jīng)成立了,成立的合同你肯定雙方都要切實履行,我覺得無論是從法律效力上來說還是從誠信的角度上來說,大學都應當按照協(xié)議的內容來履行,否則的話你就構成一種違約。
但是對于南京大學的這種預錄取的操作方式,蓋律師表示,這種違背招生政策的方法,對于考生來說,是不負責任的。
蓋曉峰:攬人才主要還是靠學校的聲譽啊,和教學質量,不應當采取這種合同的方式把這些考生往自己懷里攬,也就是說你并不符合目前的這種高考的招生政策,我覺得有關的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這種行為還是予以限制或者叫停,這樣才有利于保護考生的合法權益。
這個事發(fā)生在安徽的無為縣,無為中學的7名高分考生卻無一被錄取。怎么回事呢?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作為爭奪生源的重要手段,“預錄取”三個字已經(jīng)成為一個"潛規(guī)則"。不過由于這種新型的招生手段因為不被教育主管部門承認,個中隱患也開始逐漸顯露。
那么,潛規(guī)則之下,誰來保障考生利益?
和往年一樣,高考成績公布后,作為安徽省老牌省級示范高中的無為中學迎來了不少高校的招生老師。喻先生的女兒是安徽省無為中學高三理科班的學生,今年高考,她考了645分,分數(shù)出來之后,南京大學招生辦的老師就來到了無為中學,鼓勵部分高分考生報考南京大學。在填報高考志愿之前,喻先生的女兒和南京大學簽訂了一份預錄取協(xié)議,承諾第一批次A志愿填報南京大學,學校就能保證錄取她。這份協(xié)議一式兩份,蓋上了南京大學的公章。
喻先生:簽了一份,分為兩半,上半部分他帶回去了,下半部分留在我這里。
關于南京大學的預錄取,今年6月份,記者在合肥舉行的高招咨詢會上曾經(jīng)采訪過南京大學招生辦的梁老師,他曾信誓旦旦的告訴記者,簽了協(xié)議,就可以保證學生被錄取。
梁老師:我們今年首先預錄取分數(shù)理科是645分,全省八百多名到九百名,然后文科是180名是612分,這就是預錄取,你就可以直接跟我們簽協(xié)議,我們就能保證收你,然后我們三個專業(yè)中給你選一個。
但是,7月18號,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文理科一本批次的結果出來之后,喻先生的女兒卻得知,自己并沒有被南京大學錄取。而和喻先生的女兒有同樣遭遇的,在無為中學,有7名學生。
無為中學高三某班的班主任梅老師:我們有一個學生是在合肥和南大的招生辦簽的一個預錄取通知,聽說我們這邊我們學校今年考的非常好,所以南大在安徽這邊的招生辦的也到我們學校來了,和另外的六個學生全部簽訂了預錄取通知書,總共有七個,七個沒有一個錄取的。
據(jù)了解,今年,南京大學在安徽招生的最低投檔線是648分,這7名學生的成績都在645分到647分之間。因為當時已經(jīng)簽訂了預錄取的協(xié)議,南京大學的招生老師也給了承諾,因此,這7個孩子在填報B、C、D志愿以及專業(yè)的時候,都是隨手填的,如今,A志愿南京大學沒有錄取他們,不少孩子都被后面志愿的學校錄取,不是學校不滿意,就是專業(yè)和自己的想法差距太大。
喻先生:第一個志愿我們就認為是鐵板釘釘?shù)氖虑榱耍覀兒竺鎺讉€志愿都沒怎么認真填,就隨便填了,專業(yè)也是隨便找,看著順眼了就填上了,這樣錄取的學校還不錯,但是專業(yè)卻不怎么好。
如今,錄取結果出來之后,喻先生和其他幾名學生的家長都在焦急的尋找南京大學討說法,可是,當時和他們簽訂協(xié)議的招生老師手機已經(jīng)關機,他們打電話給南京大學招生辦,也依然得不到滿意的答復。
喻先生:打南京大學招生辦的電話打了幾次,他們主要領導都不跟我們說,就是搞一個接電話的人搪塞一下,就結束了,我們也找不到他們。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預錄取早就不是個例,也不是今年才出現(xiàn),它已經(jīng)儼然成為高校爭奪優(yōu)質生源的一個潛規(guī)則。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jù)安徽省的招生政策,考生只有達到高校在安徽的投檔線,他的檔案才能被投到該學校,然后大學才能在網(wǎng)上錄取這名學生,而預錄取是在志愿填報和投檔線公布之前進行的,從招生程序和政策上來說,預錄取的行為是不被教育部門承認的。安徽瑞正律師事務所的蓋曉峰律師表示,從法律上說,南京大學和學生簽訂的這個預錄取協(xié)議,是成立的,如果學校沒有履行協(xié)議,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蓋曉峰:從這個合同成立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合同顯然就已經(jīng)成立了,成立的合同你肯定雙方都要切實履行,我覺得無論是從法律效力上來說還是從誠信的角度上來說,大學都應當按照協(xié)議的內容來履行,否則的話你就構成一種違約。
但是對于南京大學的這種預錄取的操作方式,蓋律師表示,這種違背招生政策的方法,對于考生來說,是不負責任的。
蓋曉峰:攬人才主要還是靠學校的聲譽啊,和教學質量,不應當采取這種合同的方式把這些考生往自己懷里攬,也就是說你并不符合目前的這種高考的招生政策,我覺得有關的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這種行為還是予以限制或者叫停,這樣才有利于保護考生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