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唐詩三百首全集:宴梅道士山房》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duì)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作品簡(jiǎn)介】
《宴梅道士山房》由孟浩然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吟詠道士山房中的景物,反映了作者失意之余的離俗之感。詩的前半部分寫作者在賞玩春景時(shí),忽然被邀到梅道士家。詩的后半部分熱情贊嘆梅道士的生涯。詩中用仙家典故和道家術(shù)語,涉筆成趣。雖為一般應(yīng)酬之作,但語出自然,妙句天成。
【原文】
《宴梅道士山房》
作者: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搴帷見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開火,仙桃正發(fā)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注解】
1、梅道士:生平不詳。孟浩然有《尋梅道士》、《梅道士水亭》等詩,可見梅道士當(dāng)是隱居近鄰。詩題或作《清明宴梅道士山房》
2、林臥:林下高臥,指隱居。搴?。合崎_帷幕。物華:風(fēng)光。
3、青鳥: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這里指梅道士。據(jù)《漢武故事》載,西王母欲見漢武帝,先有青鳥飛來,后以青鳥比喻使者。《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 ,三青鳥居之?!?郭璞注:“三青鳥主為 西 王母 取食者,別自棲息于此山也?!边@里指梅道士派人來請(qǐng)?jiān)娙烁把纭?
4、赤松: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這里也指梅道士。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名?!读邢蓚鳌分^:“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shí)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自燒。往往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fēng)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xí)r復(fù)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漢書·張良傳》:“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游耳。”這里指梅道士。
5、金灶:指道家煉丹的爐灶。王勃《秋日仙游觀贈(zèng)道士》:“霧濃金灶靜,云暗玉壇空?!?BR> 6、仙桃:傳說西王母曾以仙桃贈(zèng)漢武帝,稱此桃三千年才結(jié)實(shí)?!稘h武帝內(nèi)傳》稱西王母曾以玉盤承仙桃送漢武帝:“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边@里借指梅道士家的桃樹。
7、童顏:像兒童一樣的容顏,例:鶴發(fā)~。
8、流霞:仙酒。《論衡》:河?xùn)|項(xiàng)曼斯好道,去鄉(xiāng)三年而反,曰:“去時(shí),有數(shù)仙人將上天,離月數(shù)里而止,月之旁甚寒凄愴。饑欲食,輒飲我流霞一杯,每飲輒數(shù)月不饑。”這里借指梅道士宴上的酒。
9、童顏兩句:意謂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顏不老,那就不惜一醉。流霞:仙酒名。李商隱《武夷山詩》:“只得流霞酒一杯。”這里也指醉顏。
【翻譯】
隱居林中憂愁春天就要過去,拉開帳簾觀賞野外景物。忽然遇到青鳥使者,邀請(qǐng)我去赤松子仙人家作客。煉丹的爐子剛剛生火,仙桃花正在開放。如果青春的容顏可以永駐,又何必珍惜醉人的流霞酒。
【韻譯】
高臥林下正愁著春光將盡,掀開簾幕觀賞景物的光華。
忽然遇見傳遞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訪問他家。
煉丹的金爐灶剛剛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開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顏,何惜醉飲返老還童的流霞。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長(zhǎng)安,應(yīng)進(jìn)士不第,返襄陽。在長(zhǎng)安時(shí),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在此前后,他還曾游歷揚(yáng)州以及湘、贛、蜀的一些地方,也曾滯留洛陽。開元二十二年(734) ,襄州刺史韓朝宗約其同去長(zhǎng)安,為其延譽(yù)。但孟浩然不慕榮名,竟至期未去。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zhǎng)史,招致幕府,不足一年而返鄉(xiāng)。二十八年,他病疹發(fā)背,醫(yī)治將愈,適王昌齡來襄陽,相見甚歡,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而亡。
孟浩然生當(dāng)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
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nèi)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他和王維并稱王孟,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shù)上有獨(dú)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yùn)、謝眺之后 ,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者。其詩不事雕飾,清淡簡(jiǎn)樸,感受親切真實(shí),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自然渾成,韻致飄逸,意境清迥,空靈蘊(yùn)藉,挹之不盡。
詩以清曠 沖澹為 基調(diào) ,但“ 沖澹中有壯逸之氣 ”(《吟譜》) 。如《望洞庭湖贈(zèng)張丞相》“ 氣蒸云夢(mèng)澤 ,波撼岳陽城”一聯(lián),為摹寫洞庭壯觀的名句。但這類詩在孟詩中畢竟不多見。總的說來,孟詩內(nèi)容單薄,不免窘于篇幅 。
【作品簡(jiǎn)介】
《宴梅道士山房》由孟浩然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吟詠道士山房中的景物,反映了作者失意之余的離俗之感。詩的前半部分寫作者在賞玩春景時(shí),忽然被邀到梅道士家。詩的后半部分熱情贊嘆梅道士的生涯。詩中用仙家典故和道家術(shù)語,涉筆成趣。雖為一般應(yīng)酬之作,但語出自然,妙句天成。
【原文】
《宴梅道士山房》
作者: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搴帷見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開火,仙桃正發(fā)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注解】
1、梅道士:生平不詳。孟浩然有《尋梅道士》、《梅道士水亭》等詩,可見梅道士當(dāng)是隱居近鄰。詩題或作《清明宴梅道士山房》
2、林臥:林下高臥,指隱居。搴?。合崎_帷幕。物華:風(fēng)光。
3、青鳥: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這里指梅道士。據(jù)《漢武故事》載,西王母欲見漢武帝,先有青鳥飛來,后以青鳥比喻使者。《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 ,三青鳥居之?!?郭璞注:“三青鳥主為 西 王母 取食者,別自棲息于此山也?!边@里指梅道士派人來請(qǐng)?jiān)娙烁把纭?
4、赤松: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這里也指梅道士。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名?!读邢蓚鳌分^:“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shí)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自燒。往往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fēng)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xí)r復(fù)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漢書·張良傳》:“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游耳。”這里指梅道士。
5、金灶:指道家煉丹的爐灶。王勃《秋日仙游觀贈(zèng)道士》:“霧濃金灶靜,云暗玉壇空?!?BR> 6、仙桃:傳說西王母曾以仙桃贈(zèng)漢武帝,稱此桃三千年才結(jié)實(shí)?!稘h武帝內(nèi)傳》稱西王母曾以玉盤承仙桃送漢武帝:“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边@里借指梅道士家的桃樹。
7、童顏:像兒童一樣的容顏,例:鶴發(fā)~。
8、流霞:仙酒。《論衡》:河?xùn)|項(xiàng)曼斯好道,去鄉(xiāng)三年而反,曰:“去時(shí),有數(shù)仙人將上天,離月數(shù)里而止,月之旁甚寒凄愴。饑欲食,輒飲我流霞一杯,每飲輒數(shù)月不饑。”這里借指梅道士宴上的酒。
9、童顏兩句:意謂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顏不老,那就不惜一醉。流霞:仙酒名。李商隱《武夷山詩》:“只得流霞酒一杯。”這里也指醉顏。
【翻譯】
隱居林中憂愁春天就要過去,拉開帳簾觀賞野外景物。忽然遇到青鳥使者,邀請(qǐng)我去赤松子仙人家作客。煉丹的爐子剛剛生火,仙桃花正在開放。如果青春的容顏可以永駐,又何必珍惜醉人的流霞酒。
【韻譯】
高臥林下正愁著春光將盡,掀開簾幕觀賞景物的光華。
忽然遇見傳遞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訪問他家。
煉丹的金爐灶剛剛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開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顏,何惜醉飲返老還童的流霞。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長(zhǎng)安,應(yīng)進(jìn)士不第,返襄陽。在長(zhǎng)安時(shí),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在此前后,他還曾游歷揚(yáng)州以及湘、贛、蜀的一些地方,也曾滯留洛陽。開元二十二年(734) ,襄州刺史韓朝宗約其同去長(zhǎng)安,為其延譽(yù)。但孟浩然不慕榮名,竟至期未去。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zhǎng)史,招致幕府,不足一年而返鄉(xiāng)。二十八年,他病疹發(fā)背,醫(yī)治將愈,適王昌齡來襄陽,相見甚歡,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而亡。
孟浩然生當(dāng)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
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nèi)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他和王維并稱王孟,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shù)上有獨(dú)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yùn)、謝眺之后 ,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者。其詩不事雕飾,清淡簡(jiǎn)樸,感受親切真實(shí),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自然渾成,韻致飄逸,意境清迥,空靈蘊(yùn)藉,挹之不盡。
詩以清曠 沖澹為 基調(diào) ,但“ 沖澹中有壯逸之氣 ”(《吟譜》) 。如《望洞庭湖贈(zèng)張丞相》“ 氣蒸云夢(mèng)澤 ,波撼岳陽城”一聯(lián),為摹寫洞庭壯觀的名句。但這類詩在孟詩中畢竟不多見。總的說來,孟詩內(nèi)容單薄,不免窘于篇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