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美國留學打工:餐廳工作需要技術(shù)》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其實我對于打工這件事情還是做好了思想準備的。2000年我就快要出國的時候,電視里面正在熱火朝天的播放《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我就把這部片子當說明片來看了。我印象為深刻的是有個留學生打工打到耳朵都聽不見了,回家一開門就倒地上。后來生活再怎么艱難,我都能承受下來,就是因為我總是想起那個鏡頭,我告訴自己總還沒有苦到失聰失明的地步。另外一個啟發(fā)我的鏡頭是一留學生吃豬肉蘸醬油吃得津津有味,現(xiàn)在我總在群里說什么吃醬油白飯之類的東西就是從此處而來。當然我是不吃豬肉蘸醬油的,豬肉多貴啊,我吃嗆蓮花白。蓮花白北方叫做包菜,英文叫做Cabbage。這東西不像其它的菜什么一大捆只能炒出一小盤,蓮花白是個好東西,它不怎么縮水,切一小塊可以炒出一大盤。嗆蓮花白易炒,好吃,主要是省錢。我不打工的時候我就天天炒嗆蓮花白。我炒嗆蓮花白的水平爐火純青。
還是說回打工吧。我上一篇里把我的老本營“來來中餐館”介紹了一下。來來是我的衣食父母,我的絕大部分學費生活費都是從那里掙回來的。我還在Panda Buffet(熊貓自助餐??),綠園珍珠奶茶店,紫盒子珍珠奶茶店,金碗自助餐,湖南自助餐打過工,當然這些都是非法的。美國的法律是留學生可以在校內(nèi)每星期打少于二十個小時的工。合法的工作我在學校里面打過漢堡王(一個像麥當勞一樣的快餐連鎖店),心理咨詢部的接待,IT部的學生助理。那些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個人簡歷好看的義工我就不算進去了。我一般來說都是同時打兩三份工,平均大概每星期六十個小時打工,十二個小時讀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來來中餐館的經(jīng)理們都以為我的成績不好。他們說我看上去嬉皮笑臉,不務(wù)正業(yè)??墒莿谫YGPA 3.95,專業(yè)課總成績滿分4.0。勞資的工打得比誰都多,勞資的成績比誰都好。后來餐館的人知道了他們說我是天才神童,后他們把我炒了魷魚。
被來來中餐館炒魷魚這件事情是我心中永遠的痛,我先不說這件事情。我想回顧一下打工時的技術(shù)問題。我想在美國打餐館和在國內(nèi)打餐館大的區(qū)別就是我們是靠小費吃飯的。我們幾乎沒有底薪,如果客人不給小費,我們就只能喝西北風。這種性質(zhì)注定了我們比穩(wěn)定月薪的藍領(lǐng)階層更計較,更不安。我們眼中看到的往往不是客人,而是這個客人代表的幾塊小費。比如說,我們會如此交談:“那個五塊錢的雞炒面老太太來了”——這老太太出手很大方,五塊小費,而且每次都點雞炒面?!斑@桌是鐵匠,別理他們”——“鐵匠”是內(nèi)行話,意思是不給小費的人。類推,“打鐵”就是不給小費的動詞。我至今不知道為什么會把不給小費叫做“打鐵”,但是此行話似乎全美國通用。來來中餐館是“打共產(chǎn)”的,就是沒有個人區(qū)域,幾個服務(wù)生小費平分。每一桌客人走了過后我們就會派一個人去收桌子,然后滿懷期待的看著他的手勢。一塊錢,兩塊錢,還是沒有錢。一客一元小費是正常的,超過了就是好人,少了就是壞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恨的人是印度人和小日本。我們把這兩個種族不給小費的普遍性上升為了他們民族劣根性和階級仇恨。記得有快關(guān)門的時候進來幾個學生。我一看就看出來是日本人就跟同事嘀咕。那天的同事L是個特計較小費的人。她掄起一把掃帚就說把小日本打出去。后來我們還是沒有這個膽子,幾個服務(wù)生就看著那一桌人一邊看一邊罵。后,小日本居然給了好幾塊小費。L立馬滿臉堆笑對已經(jīng)走遠的小日本高呼“謝謝你們,歡迎下次再來!”我們七孔噴血。
像這種冤枉好人的事件其實經(jīng)常發(fā)生。因為我們太熟悉???,或者很多時候不給小費的人會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拿L的話來講,不給小費的人她“化成灰都認得出來”。所以很多人一踏進餐館門我們就已經(jīng)定位了對他的服務(wù)態(tài)度。打工都成老油條了,誰還為了服務(wù)客人來服務(wù)他啊,你給多少小費我給多少服務(wù),你不給小費我就不給你服務(wù)。我還記得剛剛打工的時候跟著一個馬來西亞男生學習,他提著水壺飄過一桌客人,客人舉著喝干的水杯問他“你可以給我加點水嗎”?馬來西亞男生頭一揚,嘴巴里面高傲的吐出一個字:“不”。這個還是不錯的了。以前一起打工的一個馬來妹更損,她會高高興興的把鐵匠的水杯拿回來,高高興興的加滿水,再高高興興的把我們擦了幾十張桌子的烏七八黑的抹布放進水杯里泡一會兒。據(jù)說紐約唐人街的福建人是會往水杯里吐口水甚至會把鐵匠拉回來強逼給小費的。有的客人喜歡把小費藏在糖包里啊鹽罐子下面啊,我時常為他們捏一把冷汗。他們簡直不知道此舉的后果有多嚴重。還是比爾布萊森的那句話說得對,你得罪誰都行,你千萬別得罪餐館里面的服務(wù)生。
在餐館打工五年我各方面的素質(zhì)都得到了顯著提高。第一是吃得好,因為打的是自助餐,吃飯的時候就去餐臺隨便拿。我們大魚大肉,滿嘴流油,有效彌補了我平日頓頓嗆蓮花白的營養(yǎng)不良。來來中餐館的炸春卷曾經(jīng)真的水平一流,因為太多油了,人家淑女都先用餐巾紙把春卷的油給擠出來了再吃。我比較彪悍,從來都是狼吞虎咽,任那個春卷里面的油流了一下巴甚至流到胳膊肘都不管。他們總是說我吃春卷的鏡頭可以拿去拍個廣告,貌似很好吃似的。我說我在中餐館吃飯的秘訣是我從來不去想這個食物是怎么來的。比如說我比誰都清楚這個春卷餡是墨西哥人用腳踩出來的,這個炸春卷的油是幾個禮拜沒有換過的,更不要說這個肉是放了多少個月的。我們服務(wù)生每個班要做兩盆果凍,當用熱水沖好果凍粉過后要把上面的泡沫打掉。正常人是用干凈的保鮮膜把泡沫粘掉的,我看廚房的師傅是用那臟得我連手都不愿碰的抹布粘的。我打的另外一個中餐館,衛(wèi)生局突擊時,老板是個新手,慌張得拿殺蟲劑到處噴,結(jié)果一屋子的蟑螂被趕了出來,場面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