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古流芳
周文王是中國歷每一個朝代都在歌頌的偉大人物,他對于中華民族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他撰(zhuàn)寫《周易》一書,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另一個方面,他奠定了周朝的根基,開創(chuàng)了一個偉大的新時代。
周文王是黃帝的后代,姓姬(jī),名叫昌。他因為是周朝的奠基人,他死后后人給他的謚(shì)號為“文”,所以后代都把他稱作“周文王”。
在古代,帝王、后妃(fēi)、諸侯和人物死后,人們根據他生前的事跡和品德,都要給他選一個詞,作為他的謚號,或是褒(bāo)獎,或是斥責。比如姬昌,他生前建立了許多豐功偉績,有經天緯地之才,后人給他的謚號為“文”,就是經緯天地,能把天和地都管理好的意思;我們上文提到的夏朝最后一個國王姒(sì)癸(guǐ),壞事干盡,丟了天下,死后人們給他的謚號是“桀(jié)”,桀字本來的意思是一只站在木樁上的公雞,傲慢無禮,用在姒癸身上就指他一生驕傲自大,狂妄放縱。后人對于古人,只說謚號,很少說他們的名字,這就往往讓人們忘記了他們的本來的姓名,只記住了謚號,比如夏桀,再比如周文王。
這種給古人謚號的做法,不只中國有,亞洲國家日本、朝鮮、越南都有這樣的傳統(tǒng)。
姬昌是商朝時期,居住在現(xiàn)在的陜西省西部岐(qí)山腳下一個國家的王子,這個國家叫做“周”。
姬昌的爺爺叫做姬亶(dǎn)父,是周國的國王,爸爸叫做姬歷。姬昌小的時候,聰明,愛學習,很有愛心,能孝敬長輩,又能關心小朋友,爺爺姬亶父就很喜歡他。爺爺姬亶父就想,將來周國要想發(fā)展壯大,就要依靠姬昌這個孩子了,他就想把王位傳給姬昌的爸爸姬歷,等姬歷死了,再傳給姬昌。但是,姬歷是周王姬亶父的第三個兒子,按當時的規(guī)矩,應該傳給大兒子。姬歷的兩個哥哥看出了父親的心思,就主動給季歷和姬昌讓路,他們就給自己身上刺上紋身,并剪短頭發(fā),跑到荊(jīng)蠻(mán)之地去了,后來,他們在太湖周圍建立了另一個國家吳國。
姬歷在姬亶父去世后,當上了周國國王。那時候,周國的文化和經濟都比較落后,姬歷就主動向商朝學習文化,而且和商朝通婚,他帶領人民,修水利,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又訓練軍隊,周國慢慢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
季歷帶領軍隊,打敗了許多游牧的部落,繳(jiǎo)獲了大量的財物,抓獲了許多俘虜,許多國家國王都前來歸順,使周國成為商朝西部一個強大的國家。
周國強大了,商朝國王就擔心周國有一天會向自己發(fā)起進攻。商王文丁就把姬歷叫到商朝的國都,關進監(jiān)獄,姬歷脾氣倔(jué)強(jiàng),就絕食*,最后竟然餓死在監(jiān)獄里。
姬歷死了,姬昌繼承王位,做了周國的國王。
二、實行仁政
姬昌當了周王,就開始管理周國。他實行的政策叫做“懷保小民”,就是國家要安撫好每一個百姓。姬昌把田地劃成一個個“井”字形,把周圍的八塊都分給百姓,只留中間一塊田地,由老百姓替國家耕種,人民得到土地,都努力生產勞動,慢慢地都富裕起來了。姬昌規(guī)定,所有做生意的商人,都不收稅,于是,來周國的商人越來越多,帶來大量財富。
姬昌又要求全國人民都要做到相親相愛,互相禮讓,要敬愛老人,愛護兒童,對有才能的人要尊敬,對孤兒、寡婦和無子女的老人要安撫贍(shàn)養(yǎng)。他還把刑法中丈夫犯罪,妻子一起受刑的刑法取消了。有人犯罪了,姬昌也不主張把他關進監(jiān)獄,而是在地上劃一圈,讓犯人站在圈里服刑,叫做“畫地為牢”。
有一次,有個叫做武吉的人,打了一擔柴,到城里去賣,武吉路過城門洞的時候,挑柴的扁擔一頭的柴突然掉了,扁擔就從肩膀上翻飛出去,正好打在守門的軍士王相頭上,把王相一下子打死了。這時候,姬昌的車正好路過這里,就派人抓住武吉,姬昌說:“武吉打死王相,按照法律就要抵命?!彼钊嗽谀祥T的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在圈子里。
三天后,姬昌手下的大(dà)夫散宜生路過南門,看見武吉坐在圈子里放聲大哭,散宜生就過去問他,武吉說:“我殺人應該償命,但是我的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老母親孤身一人,我如果被關在這里,她恐怕就餓死了!”散宜生很同情他,就跑到城里見姬昌,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安排好母親的生活,再來抵命。”姬昌同情武吉是一個孝子,就答應把他放了。
姬昌對各地來的有品德和學問的人非常尊敬,就有許多人才跑來投奔他。
姬昌自己生活非常勤儉,他穿著老百姓的粗布衣服,還親自到田間勞動,兢(jīng)兢業(yè)業(yè)治理自己的國家。周國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三、商朝*
這時候,商朝的國王名字叫做帝辛,他天生非常聰明,讀書過目不忘,而且力氣很大,能夠把幾頭牛拉得朝后退,也能把房梁用肩膀扛著,用手換下房子的柱子。他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好國王,領導農民,抓緊農業(yè)生產,但是,后來,他卻驕傲自大起來,認為天下的人都不如他聰明,也不如他能干,就變成了一個壞國王。
帝辛和所有壞皇帝、壞國王、貪官污吏一樣,都喜歡財寶,都喜歡美女,都不愛惜人民。他也像夏朝的夏桀一樣,修造宮殿,修造酒池,懸掛肉林,整天和美女一起吃喝玩樂,不管國家大事,如果有人反對他,他就派兵把反對的人殺掉。為了嚇唬反對他的人,他發(fā)明了一種刑法,叫做“炮烙(luò)之刑”,就是在地上挖一個大坑,在坑里燒上火,再在火上放上一根銅柱,而且給銅柱上抹上油,命令犯人從涂滿油的銅柱上走,那銅柱因為抹了油,非常光滑,再加上在火上燒,很燙,人一走上去,就會滑倒,掉在火坑里,頓時燒得皮焦肉爛。但是,帝辛就喜歡看人被火燒,在火里拼命掙扎的樣子。
帝辛在各地進貢來的美女中,最喜歡一個叫做妲(dá)己的美女,妲己長得很漂亮,帝辛很喜歡,就很聽妲己的話,妲己心底歹毒,喜歡殺人,而且也喜歡看別人受炮烙之刑,每一次,看到有人在火里掙扎,她就會高興得拍手大笑,于是,帝辛為了讓妲己高興,就經常讓人受炮烙之刑。
帝辛做的這些壞事,傳到周國,周王姬昌聽了,就非常傷心,他嘆了口氣,搖搖頭。
周王姬昌的這個舉動,讓另一個叫做崇(chóng)國的國王崇侯虎知道了,他就向帝辛報告,說:“周王姬昌,對你很不忠心,他聽見你用炮烙之刑殺人,就搖頭嘆息,他在自己國家,實行好的政策,收買人心,將來對你會非常不利!遲早有一天,他會造反?!?BR> 帝辛知道了,就派人,把姬昌叫到商朝的國都朝歌,就把他押到一個叫做羑(yǒu)里的地方,關起來。
四、演繹(yì)《周易》
周王姬昌被關在羑里,他為了安穩(wěn)自己的心靈,也為了把自己的思想學問傳給后代,他就依托對陰陽八卦的研究和解釋,寫出了《周易》這部中國歷最偉大的書。
《周易》根據天地宇宙以及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告訴人們,處在不同情況下,人們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
《周易》說,太陽每天升起,日月交替運行,四季不斷更替,人要學習天的精神,不斷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大地容納萬物,養(yǎng)育生命,人要學習大地的精神,養(yǎng)成好的品德,包容萬物。
人在最困難的時候,要想到美好的前景,不管身處怎樣的困境,只要努力堅持,最后都會迎來光明。
人在快樂和順利的時候,一定要想著災難就會降臨,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不可驕傲自滿。
《周易》告訴我們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幾千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們中國人,它是偉大的姬昌在監(jiān)獄中的作品,而姬昌自己卻在監(jiān)獄中承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
姬昌的大兒子姬考,也叫做伯邑考,為了救爸爸,就主動來到商朝的都城朝歌,為商王帝辛當車夫,他請求帝辛放了自己的爸爸,但是,狠毒的帝辛和妲己就下令把姬考殺了,把他的肉放在大鍋里煮熟,端給姬昌吃,姬昌為了能出去給兒子和千千萬萬被帝辛殺害的人報仇,他含著眼淚吃下了兒子的肉,姬昌心中的痛苦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此后,他大病一場。
周王姬昌在羑里被關押八年,他的第二個兒子姬發(fā)和大臣閎(hóng)夭(yāo),一直在設法營救他,他們從有莘國買來美女,從驪(lí)戎(róng)買來帶花紋的駿馬,還從別的地方買來許多奇珍異寶送給帝辛和他手下的大臣,求他們釋放姬昌。帝辛看見美女,非常高興,說:“這么一點小事,送美女就行了,不用送這么多東西。”于是,帝辛釋放了姬昌。帝辛召見姬昌說:“都是崇候虎告狀,要不然我還不會關你?!彼p賜給姬昌弓箭和斧鉞(yuè),讓姬昌替他攻打西戎國。
姬昌依然沒有忘記解救可憐的受苦人,他對帝辛說,他可以把周國的一塊土地給商朝,來換取帝辛不再對人實施炮烙之刑。帝辛也答應了。
五、選賢任能
周王姬昌出獄回到周國,他決心要消滅商朝,他一方面整頓軍馬,一方面尋找善于帶兵打仗的將領。
有一年,姬昌打獵回來,路過渭河邊,看見一個老人戴著斗笠,穿著蓑(suō)衣在河邊釣魚,奇怪的是,這個老人釣魚的魚鉤不是彎的,而是直的,那魚鉤上也沒有掛魚餌,這就根本不可能釣上魚來。姬昌就覺得很奇怪,就過去詢問,原來老人叫姜子牙,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姬昌就向姜子牙詢問治國的方法,姜子牙說:“治國沒有別的好辦法,要堅持用人才,國王要不斷尋求優(yōu)秀人才,當官的要不斷任用優(yōu)秀人才,國民都要尊重優(yōu)秀人才?!奔Р娊友勒f得很好,就親自把姜子牙扶上車,一起回到王宮,并把姜子牙拜為老師。
姜子牙幫著姬昌治理周國,周國人民很有禮貌,人和人從來都不爭搶東西,而且,夜里不用關門,路上丟了東西也沒有人去撿,都能找回來。
在東面有兩個國家,一個叫做虞(yú)國,一個叫做芮(ruì)國,這兩個國家經常為爭奪土地打仗,最后,兩國國王商量,不要打架了,一起去找周王姬昌給評評理,看看誰對誰錯。于是,他們一起來到周國,他們看見周國的人民,土地的界限都互相推讓,人們走在路上,都友好地打招呼讓路,老年人也不用別人攙扶,都很健康地走在路上,大家對老人都十分尊敬。虞國國王和芮國國王看在眼里,心里覺得十分羞愧,他們就沒有再去找姬昌,而是回去,把雙方邊界的土地都放棄了,誰都不種,讓給對方。
姬昌和姜子牙商量,要消滅帝辛,必須先消滅支持帝辛的各個國家,他們帶兵消滅了犬戎、黎國、邗(hán)國等國家,最后,消滅了當年告狀的崇候虎。
消滅了崇候虎,姬昌在崇國修建了新的都城灃邑,崇國在今天陜西戶縣境內。
姬昌正準備和姜子牙帶兵消滅商王帝辛,但是,姬昌卻因為勞累過度而得病了,他臨死前,叮囑自己的兒子姬發(fā),要像尊重自己的父親一樣尊重姜子牙,要消滅商朝,給天下帶來一個太平世界。
姬昌死后,安葬在今天陜西省咸陽市以北的畢原上,他的陵叫做周陵。
他的第二個兒子姬發(fā)登上周王之位,后來,姬發(fā)和姜子牙等人一起,率領軍隊,打敗了商朝帝辛的軍隊,帝辛*而死。
姬發(fā)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周朝,他實行仁政,對人民有愛心,從此天下安定,人民生活幸??鞓?。
姬發(fā)給姬昌的謚號是文王,所以,千百年來,人們都把姬昌稱為周文王,意思就是周代能夠精通天地之道的偉大君王。而給帝辛的謚號是紂王,意思是殘暴的壞國王。
周文王是中國歷每一個朝代都在歌頌的偉大人物,他對于中華民族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他撰(zhuàn)寫《周易》一書,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另一個方面,他奠定了周朝的根基,開創(chuàng)了一個偉大的新時代。
周文王是黃帝的后代,姓姬(jī),名叫昌。他因為是周朝的奠基人,他死后后人給他的謚(shì)號為“文”,所以后代都把他稱作“周文王”。
在古代,帝王、后妃(fēi)、諸侯和人物死后,人們根據他生前的事跡和品德,都要給他選一個詞,作為他的謚號,或是褒(bāo)獎,或是斥責。比如姬昌,他生前建立了許多豐功偉績,有經天緯地之才,后人給他的謚號為“文”,就是經緯天地,能把天和地都管理好的意思;我們上文提到的夏朝最后一個國王姒(sì)癸(guǐ),壞事干盡,丟了天下,死后人們給他的謚號是“桀(jié)”,桀字本來的意思是一只站在木樁上的公雞,傲慢無禮,用在姒癸身上就指他一生驕傲自大,狂妄放縱。后人對于古人,只說謚號,很少說他們的名字,這就往往讓人們忘記了他們的本來的姓名,只記住了謚號,比如夏桀,再比如周文王。
這種給古人謚號的做法,不只中國有,亞洲國家日本、朝鮮、越南都有這樣的傳統(tǒng)。
姬昌是商朝時期,居住在現(xiàn)在的陜西省西部岐(qí)山腳下一個國家的王子,這個國家叫做“周”。
姬昌的爺爺叫做姬亶(dǎn)父,是周國的國王,爸爸叫做姬歷。姬昌小的時候,聰明,愛學習,很有愛心,能孝敬長輩,又能關心小朋友,爺爺姬亶父就很喜歡他。爺爺姬亶父就想,將來周國要想發(fā)展壯大,就要依靠姬昌這個孩子了,他就想把王位傳給姬昌的爸爸姬歷,等姬歷死了,再傳給姬昌。但是,姬歷是周王姬亶父的第三個兒子,按當時的規(guī)矩,應該傳給大兒子。姬歷的兩個哥哥看出了父親的心思,就主動給季歷和姬昌讓路,他們就給自己身上刺上紋身,并剪短頭發(fā),跑到荊(jīng)蠻(mán)之地去了,后來,他們在太湖周圍建立了另一個國家吳國。
姬歷在姬亶父去世后,當上了周國國王。那時候,周國的文化和經濟都比較落后,姬歷就主動向商朝學習文化,而且和商朝通婚,他帶領人民,修水利,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又訓練軍隊,周國慢慢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
季歷帶領軍隊,打敗了許多游牧的部落,繳(jiǎo)獲了大量的財物,抓獲了許多俘虜,許多國家國王都前來歸順,使周國成為商朝西部一個強大的國家。
周國強大了,商朝國王就擔心周國有一天會向自己發(fā)起進攻。商王文丁就把姬歷叫到商朝的國都,關進監(jiān)獄,姬歷脾氣倔(jué)強(jiàng),就絕食*,最后竟然餓死在監(jiān)獄里。
姬歷死了,姬昌繼承王位,做了周國的國王。
二、實行仁政
姬昌當了周王,就開始管理周國。他實行的政策叫做“懷保小民”,就是國家要安撫好每一個百姓。姬昌把田地劃成一個個“井”字形,把周圍的八塊都分給百姓,只留中間一塊田地,由老百姓替國家耕種,人民得到土地,都努力生產勞動,慢慢地都富裕起來了。姬昌規(guī)定,所有做生意的商人,都不收稅,于是,來周國的商人越來越多,帶來大量財富。
姬昌又要求全國人民都要做到相親相愛,互相禮讓,要敬愛老人,愛護兒童,對有才能的人要尊敬,對孤兒、寡婦和無子女的老人要安撫贍(shàn)養(yǎng)。他還把刑法中丈夫犯罪,妻子一起受刑的刑法取消了。有人犯罪了,姬昌也不主張把他關進監(jiān)獄,而是在地上劃一圈,讓犯人站在圈里服刑,叫做“畫地為牢”。
有一次,有個叫做武吉的人,打了一擔柴,到城里去賣,武吉路過城門洞的時候,挑柴的扁擔一頭的柴突然掉了,扁擔就從肩膀上翻飛出去,正好打在守門的軍士王相頭上,把王相一下子打死了。這時候,姬昌的車正好路過這里,就派人抓住武吉,姬昌說:“武吉打死王相,按照法律就要抵命?!彼钊嗽谀祥T的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在圈子里。
三天后,姬昌手下的大(dà)夫散宜生路過南門,看見武吉坐在圈子里放聲大哭,散宜生就過去問他,武吉說:“我殺人應該償命,但是我的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老母親孤身一人,我如果被關在這里,她恐怕就餓死了!”散宜生很同情他,就跑到城里見姬昌,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安排好母親的生活,再來抵命。”姬昌同情武吉是一個孝子,就答應把他放了。
姬昌對各地來的有品德和學問的人非常尊敬,就有許多人才跑來投奔他。
姬昌自己生活非常勤儉,他穿著老百姓的粗布衣服,還親自到田間勞動,兢(jīng)兢業(yè)業(yè)治理自己的國家。周國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三、商朝*
這時候,商朝的國王名字叫做帝辛,他天生非常聰明,讀書過目不忘,而且力氣很大,能夠把幾頭牛拉得朝后退,也能把房梁用肩膀扛著,用手換下房子的柱子。他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好國王,領導農民,抓緊農業(yè)生產,但是,后來,他卻驕傲自大起來,認為天下的人都不如他聰明,也不如他能干,就變成了一個壞國王。
帝辛和所有壞皇帝、壞國王、貪官污吏一樣,都喜歡財寶,都喜歡美女,都不愛惜人民。他也像夏朝的夏桀一樣,修造宮殿,修造酒池,懸掛肉林,整天和美女一起吃喝玩樂,不管國家大事,如果有人反對他,他就派兵把反對的人殺掉。為了嚇唬反對他的人,他發(fā)明了一種刑法,叫做“炮烙(luò)之刑”,就是在地上挖一個大坑,在坑里燒上火,再在火上放上一根銅柱,而且給銅柱上抹上油,命令犯人從涂滿油的銅柱上走,那銅柱因為抹了油,非常光滑,再加上在火上燒,很燙,人一走上去,就會滑倒,掉在火坑里,頓時燒得皮焦肉爛。但是,帝辛就喜歡看人被火燒,在火里拼命掙扎的樣子。
帝辛在各地進貢來的美女中,最喜歡一個叫做妲(dá)己的美女,妲己長得很漂亮,帝辛很喜歡,就很聽妲己的話,妲己心底歹毒,喜歡殺人,而且也喜歡看別人受炮烙之刑,每一次,看到有人在火里掙扎,她就會高興得拍手大笑,于是,帝辛為了讓妲己高興,就經常讓人受炮烙之刑。
帝辛做的這些壞事,傳到周國,周王姬昌聽了,就非常傷心,他嘆了口氣,搖搖頭。
周王姬昌的這個舉動,讓另一個叫做崇(chóng)國的國王崇侯虎知道了,他就向帝辛報告,說:“周王姬昌,對你很不忠心,他聽見你用炮烙之刑殺人,就搖頭嘆息,他在自己國家,實行好的政策,收買人心,將來對你會非常不利!遲早有一天,他會造反?!?BR> 帝辛知道了,就派人,把姬昌叫到商朝的國都朝歌,就把他押到一個叫做羑(yǒu)里的地方,關起來。
四、演繹(yì)《周易》
周王姬昌被關在羑里,他為了安穩(wěn)自己的心靈,也為了把自己的思想學問傳給后代,他就依托對陰陽八卦的研究和解釋,寫出了《周易》這部中國歷最偉大的書。
《周易》根據天地宇宙以及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告訴人們,處在不同情況下,人們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
《周易》說,太陽每天升起,日月交替運行,四季不斷更替,人要學習天的精神,不斷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大地容納萬物,養(yǎng)育生命,人要學習大地的精神,養(yǎng)成好的品德,包容萬物。
人在最困難的時候,要想到美好的前景,不管身處怎樣的困境,只要努力堅持,最后都會迎來光明。
人在快樂和順利的時候,一定要想著災難就會降臨,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不可驕傲自滿。
《周易》告訴我們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幾千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們中國人,它是偉大的姬昌在監(jiān)獄中的作品,而姬昌自己卻在監(jiān)獄中承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
姬昌的大兒子姬考,也叫做伯邑考,為了救爸爸,就主動來到商朝的都城朝歌,為商王帝辛當車夫,他請求帝辛放了自己的爸爸,但是,狠毒的帝辛和妲己就下令把姬考殺了,把他的肉放在大鍋里煮熟,端給姬昌吃,姬昌為了能出去給兒子和千千萬萬被帝辛殺害的人報仇,他含著眼淚吃下了兒子的肉,姬昌心中的痛苦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此后,他大病一場。
周王姬昌在羑里被關押八年,他的第二個兒子姬發(fā)和大臣閎(hóng)夭(yāo),一直在設法營救他,他們從有莘國買來美女,從驪(lí)戎(róng)買來帶花紋的駿馬,還從別的地方買來許多奇珍異寶送給帝辛和他手下的大臣,求他們釋放姬昌。帝辛看見美女,非常高興,說:“這么一點小事,送美女就行了,不用送這么多東西。”于是,帝辛釋放了姬昌。帝辛召見姬昌說:“都是崇候虎告狀,要不然我還不會關你?!彼p賜給姬昌弓箭和斧鉞(yuè),讓姬昌替他攻打西戎國。
姬昌依然沒有忘記解救可憐的受苦人,他對帝辛說,他可以把周國的一塊土地給商朝,來換取帝辛不再對人實施炮烙之刑。帝辛也答應了。
五、選賢任能
周王姬昌出獄回到周國,他決心要消滅商朝,他一方面整頓軍馬,一方面尋找善于帶兵打仗的將領。
有一年,姬昌打獵回來,路過渭河邊,看見一個老人戴著斗笠,穿著蓑(suō)衣在河邊釣魚,奇怪的是,這個老人釣魚的魚鉤不是彎的,而是直的,那魚鉤上也沒有掛魚餌,這就根本不可能釣上魚來。姬昌就覺得很奇怪,就過去詢問,原來老人叫姜子牙,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姬昌就向姜子牙詢問治國的方法,姜子牙說:“治國沒有別的好辦法,要堅持用人才,國王要不斷尋求優(yōu)秀人才,當官的要不斷任用優(yōu)秀人才,國民都要尊重優(yōu)秀人才?!奔Р娊友勒f得很好,就親自把姜子牙扶上車,一起回到王宮,并把姜子牙拜為老師。
姜子牙幫著姬昌治理周國,周國人民很有禮貌,人和人從來都不爭搶東西,而且,夜里不用關門,路上丟了東西也沒有人去撿,都能找回來。
在東面有兩個國家,一個叫做虞(yú)國,一個叫做芮(ruì)國,這兩個國家經常為爭奪土地打仗,最后,兩國國王商量,不要打架了,一起去找周王姬昌給評評理,看看誰對誰錯。于是,他們一起來到周國,他們看見周國的人民,土地的界限都互相推讓,人們走在路上,都友好地打招呼讓路,老年人也不用別人攙扶,都很健康地走在路上,大家對老人都十分尊敬。虞國國王和芮國國王看在眼里,心里覺得十分羞愧,他們就沒有再去找姬昌,而是回去,把雙方邊界的土地都放棄了,誰都不種,讓給對方。
姬昌和姜子牙商量,要消滅帝辛,必須先消滅支持帝辛的各個國家,他們帶兵消滅了犬戎、黎國、邗(hán)國等國家,最后,消滅了當年告狀的崇候虎。
消滅了崇候虎,姬昌在崇國修建了新的都城灃邑,崇國在今天陜西戶縣境內。
姬昌正準備和姜子牙帶兵消滅商王帝辛,但是,姬昌卻因為勞累過度而得病了,他臨死前,叮囑自己的兒子姬發(fā),要像尊重自己的父親一樣尊重姜子牙,要消滅商朝,給天下帶來一個太平世界。
姬昌死后,安葬在今天陜西省咸陽市以北的畢原上,他的陵叫做周陵。
他的第二個兒子姬發(fā)登上周王之位,后來,姬發(fā)和姜子牙等人一起,率領軍隊,打敗了商朝帝辛的軍隊,帝辛*而死。
姬發(fā)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周朝,他實行仁政,對人民有愛心,從此天下安定,人民生活幸??鞓?。
姬發(fā)給姬昌的謚號是文王,所以,千百年來,人們都把姬昌稱為周文王,意思就是周代能夠精通天地之道的偉大君王。而給帝辛的謚號是紂王,意思是殘暴的壞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