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師大附中2016屆高三月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 提傳統(tǒng),就只講民族本位;一講創(chuàng)新,就只提西洋東洋。我總覺得這是個天大的誤會。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傳統(tǒng),也有各自的創(chuàng)新;它們發(fā)生碰撞,互相影 響,彼此融合,就會形成一個大傳統(tǒng)。當然,這中間有一個“體用”問題:立足民族之體,巧取東西洋為用。作為一個中國畫家不應該顧此失彼,而應該從容對待, 既不畫地為牢,也不盲目追隨。我的這一思路既是對時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對自己創(chuàng)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為筆痕。基于此,必須沉潛下來,埋頭虛心,力求在 “大傳統(tǒng)”中獲得滋養(yǎng)。準確地說,是想在東西方不同的傳統(tǒng)中探求相同的規(guī)律、彼此的契合點。
中 國畫,至少是中國工筆畫,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西方繪畫相通的。當然,這里大體上是指晉唐畫風。晉唐畫風能達到造型飽滿、氣勢磅礴、高 逸充盈、樸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氣、學養(yǎng)、心態(tài),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覺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晉唐人所創(chuàng)立的藝術范式是從切身的感受中生發(fā) 的,其間一定經(jīng)歷了反復觀察、審視、理解和提煉的艱苦過程。明清時期,工筆人物畫都與晉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變得纖弱而萎靡。我們有—個偉大的傳統(tǒng), 卻被輕棄;我們還有一個惰性的“傳統(tǒng)”,卻被繼承。惰性的傳統(tǒng)使我們把晉唐的傳統(tǒng)簡化為一個形式套路,一個抽去了內涵的外殼,這真荒謬。所以一定要回歸, 回到晉唐,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
其 實,我們對西畫傳統(tǒng)的“借鑒”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門的“主義”,莫名其妙的“觀念”,都被“拿來”。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實質問題,這不正是惰性的表現(xiàn) 嗎?所以,我覺得與其接受那些大而無當?shù)挠^念,不如借鑒些具體方法解決問題,西畫的觀察、審視、理解與提煉和晉唐傳統(tǒng)并無二致,可對應、契合。很多西畫作 品能更直觀地給予我們實踐上的參照,并很實在地啟悟心智。
而 上述兩者,單靠把玩套路或借鑒“主義”是意識不到的,相應的問題也解決不了,而有一個大傳統(tǒng)的價值支撐則很容易在本質上把握,從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墮入 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兩個傳統(tǒng),本質上則是一個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響、融合中逐漸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實充分而非僵化。 不囿于一個狹窄的視點,使眼光擴大;不拘于一個狹隘的觀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發(fā)現(xiàn);不空談花哨的“主義”,而腳踏實地。在比照中思 考,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就能深入本質而引導實踐,就會使工筆人物畫開出新生面,獲得新境界。
(節(jié)選自《談藝論文》,有刪改)
1.關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中西不同的傳統(tǒng)發(fā)生碰撞、影響、融合,就會形成一個有利于實踐的大傳統(tǒng)。
B.在繪畫領域,應權衡中西傳統(tǒng),著眼于相通之處,力求獲得滋養(yǎng)。
C.“衡”與“融”強調的重點,就是在中國繪畫中更多地體現(xiàn)西畫的藝術范式。
D.觀察和比照中西傳統(tǒng),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共同的規(guī)律,從而深入本質,引導實踐。
2.對晉唐畫風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造型飽滿、氣勢磅礴、高逸充盈、樸素自然是晉唐畫風的特點,也影響到了西洋畫風。
B.晉唐畫風達到的高度取決于畫家才氣、學養(yǎng)、心態(tài)以及畫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覺感受。
C.觀察、審視、理解和提煉在晉唐畫風的形成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西方繪畫中也同樣重要。
D.“惰性”使晉唐的傳統(tǒng)簡化為一個形式套路,所以,中國畫一定要回歸,繼承優(yōu)良的傳統(tǒng)。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立足民族為“體”,巧取東西洋為“用”,兩者交融契合就能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B.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實質問題,是在繼承晉唐繪畫傳統(tǒng)或借鑒西畫傳統(tǒng)時表現(xiàn)出來的“惰性”。
C.明清時期工筆人物畫對傳統(tǒng)不能很好地繼承和發(fā)展,變得纖弱而萎靡。
D.單靠把玩套路或借鑒“主義”是狹隘的,它完全背離了晉唐以后中國畫的偉大傳統(tǒng)。
另外關于哈師大附中一模試題答案的相關文章,小編向您推薦:
黑龍江哈師大附中2016屆高三期中考化學試題及答案
黑龍江哈師大附中2016屆高三期中考地理試題及答案
黑龍江哈師大附中2016屆高三期中考政治試題
黑龍江哈師大附中2016屆高三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
黑龍江哈師大附中2016屆高三期中考試英語試題及答案
二、古代詩文閱讀(38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裴谞,字士明,擢明 經(jīng),調河南參軍事。性通綽,舉止不煩。累遷京兆倉曹參軍。會史思明亂,逃山谷間。思明故為谞父寬將,德寬舊恩,且聞詣名,遣捕騎跡獲之,喜甚,呼為“郎 君”,偽授御史中丞。賊殘殺宗室,谞陰緩之,全活者數(shù)百人。又嘗疏賊虛實于朝,事泄,思明恨罵,危死而免。賊平,除太子中允,遷考功郎中,數(shù)燕見奏事。
代宗幸陜,谞徒步挾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風知勁草,果可信?!卑莺訓|租庸、鹽鐵使。時關輔旱,谞入計,帝召至便殿,問榷酤①利歲出內幾何,谞久不對。帝復問,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東來,涉三百里,而農(nóng)人愁嘆,谷菽未種。誠謂陛下顧念元元,先訪疾苦,而乃責臣以利。孟子曰:‘治國者,仁義而已,何以利為?’故未敢即對。”帝曰:“微公言,朕不聞此。”拜左司郎中,數(shù)訪政事。元載忌之,出為虔州刺史,歷饒、盧、亳三州,除右金吾將軍。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時大行將蕆陵事②,禁屠殺,尚父郭子儀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謂不畏強御,善之?;蛟唬骸吧懈赣猩琊⒐Α⒇M不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貴盛,上新即位,必謂黨附者眾。今發(fā)其細過,以明不恃權耳。吾上以盡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時朝堂別置三司決庶獄,辨爭者輒擊登聞鼓。谞上疏曰:“諫鼓、謗木之設,所以達幽枉,延直言。今詭猾之人,輕動天聽,爭纖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歸有司。谞惡法吏舞文,或挾宿怨為重輕,因獻《獄官箴》以諷。坐所善誅,貶閬州司馬。俄召為太子右庶子,進兵部侍郎,至河南尹、東都副留守。凡五世為河南,谞視事未嘗敢當正處。卒,年七十五,贈禮部尚書。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業(yè)。②大行將蕆陵事:大行,剛去世的皇帝;蕆(chǎn),完成。此句意為唐代宗的喪事行將結束。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遣捕騎跡獲之 跡:痕跡 B.微公害,聯(lián)不聞此 微:如果沒有
C.必謂黨附者眾 黨:結黨 D.所以達幽枉,延直言 延:引進采納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明經(jīng),漢朝出現(xiàn)之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jīng)學,故以“明經(jīng)”為名。
B.行在,也稱行在所。第一釋義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釋義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處是第二種釋義。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
D.視事,視察、巡視政事。舊時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視政事,考核官員。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裴谞性格豁達寬厚,沉穩(wěn)而不急躁。安史之亂時被史思明抓獲,迫受偽職。但他能暗中保護唐宗室并向朝廷匯報叛賊虛實,事情泄露,險些被殺。平定叛賊后朝廷授予他官職。
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深得皇帝信任。關中大旱,唐代宗一見面就問他制酒業(yè)全年的收支情況,裴谞沒有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來,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為感動。
C.裴谞做事機警變通,智保郭子儀。在代宗喪事禁屠期間,裴谞向德宗舉報尚父郭子儀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責怪他為小事而彈劾功臣,裴谞解釋了其中良苦用心:對上解除德宗對尚父的猜疑,使皇帝安心;對下維護了大臣的安全。
D.裴谞反對集中辦案,建議取消擊登聞鼓。他認為諫鼓、謗木之類的設置本就沒有什么益處,只會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議發(fā)揮各級官吏的作用,民間訴訟交由各有關部門處理。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誠謂陛下顧念元元,先訪疾苦,而乃責臣以利。(5分)
(2)谞惡法吏舞文,或挾宿怨為重輕,因獻《獄官箴》以諷。(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鷓鴣天 代人賦①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5分)
9.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8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每至晴初霜旦, ,常有高猿長嘯,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酈道元《三峽》)
(2)韓愈在《師說》中引用孔子的話“ , ”來論述要虛心向每一個人學習的道理。
(3)莊生曉夢迷蝴蝶, ,滄海月明珠有淚, 。(李商隱《錦瑟》)
(4)蘇軾在《赤壁賦》中用“,”勾畫出曹操的形象,顯得格外飽滿,有立體感。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周恩來:識見高超,理境澄徹
1913年2月,周恩來隨四伯父周貽賡從沈陽來到天津,考入南開學校就讀。從15歲到19歲,正是一個年輕人思想、性格、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從考入南開開始,周恩 來就陷入物質生活清貧、苦寒的窘境,其求學費用主要靠四伯父供給,常有不濟。但他以艱苦樸素為榮,一心向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贏得師長的喜愛、同學的尊敬。畢 業(yè)時,同學為他寫下這樣的評語:“君家貧,處境最艱,學費時不濟,而獨能萬苦千難中多才多藝,造成斯績?!睍r任南開校長的張伯苓先生更稱贊周恩來“是南開 的學生”。
1916年5月6日, 在有260名同學參加的作文比賽中,周恩來以一篇《誠能動物論》榮獲第一名。在這篇文章中,周恩來開宗明義,指出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必須崇誠信、棄詐偽。在 列舉了中外歷一些名人政績后,深刻地闡明:“一人之智慧有限,萬民之督察極嚴,期以一人之手欲掩天下目者,實不營作法自斃,以詐為利,以偽為真,卒至 自覆自敗,與人以可譏可恥之據(jù)”。文章結尾,他將矛頭對準當時的反動統(tǒng)治者:“虛偽可惑少數(shù)人,惑人類一時,不能惑人類最長時期”,統(tǒng)治者欲驅使人民的 “生命腦力以供一二私人之指揮,其智可憫,其愚不可及也”。閱卷的所有老師對此文激賞不已,批語道:“識見高超,理境澄徹”,“用筆之遒勁,布局之綿密” 殊為罕見!作為南開創(chuàng)辦人和校董的嚴修欣然題匾額“含英咀華”以示嘉獎。
周恩來曾在南開??献?,論述好文章的三條標準:“全篇主意須具有識遠超群之處;章法筆致須緊密完備;事實或議論應有關世道民俗。”這也正是他中學作文所具備的文風。
周恩來在南開學習的4 年中,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處在最危急的時刻。他將內心的悲憤凝聚在筆端,寫下了《或多難以固邦國論》《中國現(xiàn)實之危機》等多篇作文。在文中,他歷數(shù)帝國主 義列強的侵略事實,大聲疾呼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砥柱伊誰?弱冠請纓,聞雞起舞,吾甚望國人之勿負是期也?!闭衩@發(fā)聵的語言表達 了他拯救民族危亡的愛國革命思想。
1915年1月,日本 在強占山東膠州灣后,又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2月11日,中國留日學生千余人舉行*活動。在此歷史背景下,周恩來在《尚志論》中,發(fā)出“是而人者, 使之立國于二十世紀競爭潮流中,烏得使神州不陸沉耶”的感嘆!文中運用古今中外大量典故,論述立志對于每個人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抒發(fā)了獻身國家民族建功立 業(yè)的豪情壯志?!跋M吆?志是也!”他在文中寫道:“志在金錢者,其終身恒樂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計鉆營不以為恥,此志卑之害也?!薄傲⒅菊撸斢?其大舍其細,則所成之事業(yè)當不至限于一隅,私于個人也?!彼鲝埖摹坝嬈浯蟆本褪前褌€人志向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前途緊密聯(lián)系起來。全篇旁征博引,縱橫捭 闔,氣象磅礴。國文老師的評語是“詞腴氣暢,生發(fā)不穹”,即語言豐富,文氣通暢。
1915年3月所作的 《論名譽》一文,最能反映青年周恩來的偉大人格和高尚情操。在700多字的文章中,周恩來不僅對于名譽的發(fā)生、演變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提出自己的見解, 而且對于如何對待名譽發(fā)表了正氣磅礴的議論。文章慨嘆:“智者遇之頓失其智,愚者當之益增其愚,顛倒世人,盡入殼中”。他列舉孔子作《春秋》等事例,論述 了輿論與名譽、名譽與氣節(jié)之間的關系,主張有識之士珍惜自己的名譽,鄙視那些只謀求名譽,不計及實事,欺世盜名之徒:“若夫汲汲于利之徒,日惟名譽之是 謀,不遑計及實事,虛聲盜世,眩世眩俗,以淆亂風氣者,是名譽之罪人也?!彼嬲]世人,要以正義為準繩決定如何行動,不要“幸存邀名之心”,相信“千載之 下”歷史會作出公正的結論。這不是周恩來偉大一生的真實寫照嗎?
1917年6月,周恩來優(yōu)異的成績從南開學校畢業(yè),并獲得“國文者”特別獎。
(選自2013年2月27日《光明日報》)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
A.物質生活的清貧影響了青年周恩來的人生觀,使他養(yǎng)成了以艱苦樸素為榮的優(yōu)良品質,一心向學,埋頭苦讀,深受贊譽。
B.《誠能動物論》思路縝密,用中外歷史名人政績?yōu)槔?,闡明了必須崇誠信、棄詐偽的觀點,并指斥當時反動統(tǒng)治者的愚蠢。
C.周恩來所寫文章被老師激賞,并獲得嚴修先生的盛贊,因為他面對民族危機敢于大聲疾呼,影響了周圍的許多青年同學。
D.周恩來在年輕時就立志為國家民族建功立業(yè),把個人志向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前途聯(lián)系起來,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個人榮辱。
E.本文按照時間的順序,選取了周恩來在南開讀書時寫文章激勵人們的事跡,表現(xiàn)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人格和崇高追求。
(2)文中大量引用周恩來文章的原文和老師的相關評價,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說明。(6分)
(3) 周恩來所寫文章“識見高超,理境澄沏”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6分)
(4)年輕的周恩來在思想、性格、人生觀三個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偉大與高尚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請選擇其中一個方面結合全文、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達題
四、語言文字運用(18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①在這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他 ,為他的朋友——一個搶劫犯罪嫌疑人開脫罪責。
②在《魂斷藍橋》中,羅伊和馬拉在前往教堂婚禮的路上,才互相問了名字。一切貌似那么 ,但卻是那么合情合理。
③歷確有商人為了一己私利而向官府 ,以此來獲取政治上的支持。
A.徇私舞弊 荒誕無稽 眉目傳情 B.徇私舞弊 荒誕不經(jīng) 暗送秋波
C.營私舞弊 荒誕無稽 眉目傳情 D.營私舞弊 荒誕不經(jīng) 暗送秋波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①有的人本來準備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可最后只是 。
②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 ,并不實行,那么,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③奮斗是頭上冒著熱氣、額上流著汗水的辛勤勞作,不是海闊天空的 。
A.改頭換面 束之高閣 夸夸其談 B.改頭換面 置之不理 侃侃而談
C.改弦易轍 束之高閣 振振有詞 D.改弦易轍 置之不理 娓娓而談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這部由第六代導演執(zhí)導的青春片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表現(xiàn)了主人公拒絕平庸、堅守夢想的成長故事,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動了觀眾。
B.雖然2014年匆匆而過,但那些既有意義又充滿著正能量的故事與片段一定會給自己、家人甚至陌生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跡。
C.比喻在議論文中,小而言之,可作為論證方法使用,以句為單位出現(xiàn);大而言之,可作為修辭方法運用,以段或篇為單位出現(xiàn)。
D.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蘇繡,以其圖案秀麗、色彩典雅、線條明快、繡工精細的特色聞名于世,一直是備受新老顧客青睞的手工藝品。
1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針對親子觀眾推出“故宮親子數(shù)碼藝術展”在臺北市華山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區(qū)開幕,以趣味互動的方式吸引家長與孩子,讓家長與孩子在游戲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B.國際法庭因認定日本在南極海的“調查捕鯨”實質為“商業(yè)捕鯨”,判定其違反了國際公約,于3月31日頒布判決書,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極海停止以任何名義捕鯨。
C.過去一年里,中國媒體一直展現(xiàn)出習近平主席生活化的一面,老百姓給他的昵稱“XXX”,更是傳達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親近的信息。
D.12月17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白宮發(fā)表講話說,美國將終止過去半個多世紀對古巴執(zhí)行的業(yè)已過時的政策,試圖通過實施一系列新政策尋求實現(xiàn)兩國關系正?;?。
16.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中國茶有紅、綠、青、黃、白、黑六大類2000多種,外形千姿百態(tài),香氣各具特點,滋味風格迥異,效能各不相同。不管差別多大,選擇茶葉的方法是相同的,都離不開看外形、評內質。 , 。 , 。 。 。
①香氣高、滋味醇、葉底勻、湯色清,是好茶,反之則劣
②條索緊、嫩度好、鋒苗多、色澤潤,是好茶,反之則劣
③所謂外形是指干茶的芽葉比例,有元鋒苗以及老嫩、松緊、整碎、凈雜、光潤等的程度
④所謂內質是指香氣的高低、純雜、長短,滋味的濃淡、強弱、鮮淳、苦澀,葉底的嫩度、色澤、凈勻度,湯色的鮮活、明亮程度
⑤它是茶葉品質的綜合表現(xiàn)
⑥它是茶葉品質的綜合反映
A.③⑥④⑤②① B.③⑤④⑥②① C.④⑥③⑤①② D.②①③⑥④⑤
17.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深,刻毒) ②客喜而笑,洗盞更酌(更,更換)
③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中,合乎) ④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恥,以……為恥)
⑤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負,辜負)⑥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厚,交好)
⑦景翳翳以將入(景,日光) ⑧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與,參與)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⑦ D.③④⑤⑦⑧
五、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屢屢通過一些違規(guī)甚至違法的手段展開競爭,每每成為被告。幾年來,已經(jīng)連敗十幾場官司。然而,該公司仍然接連違規(guī)。
該公司私下里認為,雖然做錯了,但是對提高公司的社會關注度有利,有關注度就有點擊量,就有效益。
有營銷專家指出,打官司也不失為一種提高公司知名度的手段。
而社會學者認為,公司競爭不能只考慮利弊,還要看對錯。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哈師大附中2016屆高三月考語文試題答案
1.C項中“在中國繪畫中更多地體現(xiàn)西畫的藝術范式”錯,根據(jù)第三自然段結尾表述,應是“在東西方不同的傳統(tǒng)中探求相同的規(guī)律、彼此的契合點”。
2. A (在原文第二段開頭及三、四段相關內容可以看出,晉唐畫風與西畫是“相通”而非“ 影響”)
3. D(是“背離了晉唐時期”,而不是“背離了晉唐以后”。)
4.A.跡:追蹤行跡。動詞。
5.D.視事,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多指政事言。
6.D(原文“諫鼓、謗木之設,所以達幽枉,延直言”是說裴谞認為設置諫鼓、謗木本是用來洗雪沉冤、引進采納正直的話,選項說“本就沒有什么益處”和原文矛盾)
7. (1)(5分)本以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見臣后必定首先問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卻拿營利多少詢問我。(“元元”1分,“訪”1分,“責臣以利”中 “責”1分,介狀后置句式1分,句意順暢1分)(2)(5分)裴谞憎恨各級執(zhí)法官員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帶著舊怨隨意判定刑罪的輕重,于是獻上 《獄官箴》來諷勸。(“惡”1分,“舞文”1分,“重輕”1分,“諷”1分,句意順暢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裴 谞,字士明,明經(jīng)科及第,調任河南參軍事。他性格豁達寬厚,沉穩(wěn)而不急躁。多次升官做到京兆倉曹參軍。適逢史思明叛亂,裴谞逃到山谷里躲藏。史思明曾是裴 谞父親裴寬的部將,因感念裴寬舊日的恩德,并且早就聽聞裴谞名聲,于是派出騎兵追蹤行跡,找到之后,高興得連呼“郎君”,授以偽職御史中丞。叛賊在洛陽大 肆殘害唐室宗親,裴谞暗中予以寬解拖延,使數(shù)百人賴以保全性命。他曾向朝廷報告叛賊內部虛實,事情泄漏后,史思明憤恨得連聲責罵,幾乎要把他殺死。安史叛 亂平定后,官拜太子中允,又升為考功郎中,多次被唐肅宗設宴召見。
唐 代宗避亂陜州,裴谞帶上考功南曹的印鑒徒步奔赴皇帝行營,代宗感嘆地說:“疾風知勁草,果然值得信賴?!惫侔莺訓|租庸、鹽鐵使。當時關中大旱,裴谞入朝議 事,皇帝把他叫到便殿,問他制酒業(yè)全年的利潤和收支情況,裴谞遲遲未予回答。唐代宗又問,裴谞說:“我正在想問題?!碧拼趩栒f:“想什么?”裴谞答道: “我從河東到京師,行經(jīng)的三百里之內,農(nóng)民們愁苦憂嘆,莊稼全部未能種上。本以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見臣后必定首先問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卻拿營利多少 詢問我。孟子說過:‘治理國家,講仁義就可以了,干嘛還談論利字’。所以我沒敢馬上回答。”代宗說:“如果沒有你這番話,我也聽不到這樣的道理?!笔诠僮?司郎中,代宗多次向他征詢關于政事的意見。由于元載的忌恨,外調做虔州刺史,歷任饒、盧、亳三州刺史,后調回做右金吾將軍。
唐 德宗剛剛登基,用嚴刑峻法治理天下,滿朝文武震恐順服。當時,唐代宗的喪事行將結束,而禁屠殺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儀的家奴卻在家宰羊,裴谞將此事向 皇帝陳奏,唐德宗認為他不畏強權,對他很有好感。有人責問裴谞說:“尚父郭子儀為江山社稷建立功勛,難道你連一點小過也不肯庇護他?”裴谞笑道:“這里的 奧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處功高位尊、隆盛無比之時,天子初即位,一定以為結黨親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錯我即舉發(fā),恰好證明了尚父并不恃權仗勢。對上我 盡了為臣之道,對下則維護了大臣的安全,這何樂而不為呢?”
當 時特地在朝堂之上設置了一個三司合議機構,審決民間獄訟,凡有爭辯不服者就來擊登聞鼓。裴谞上奏說:“諫鼓、謗木的設置,本是用來洗雪沉冤、引進采納正直 的話。如今詭譎狡猾之徒隨隨便便就來驚動皇帝,所爭不過是一些細微小事,這樣下去,還要各級官吏干什么?”德宗認為他說得對,于是各類案件又復歸于有關機 構處理。裴谞憎恨各級執(zhí)法官員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帶著舊怨隨意判定刑罪的輕重,于是獻上《獄官箴》來諷勸警戒。因為朋友受罰受到牽連,被貶為閬 州司馬。不久即召還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尹、東都副留守。裴谞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擔任過河南尹這個職務,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 上處理公務。去世時,年七十五,追贈禮部尚書。
8.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2分)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3分)
9.運用了對照(或對比)的寫作手法。(2分)城里的桃李愁風畏雨,而鄉(xiāng)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自由自在,兩者形成鮮明的對照(2分);作者借景抒情
,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2分)
10.(1)林寒澗肅 屬引凄異(2)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BR> (3)望帝春心托杜鵑 藍田日暖玉生煙(4)釃酒臨江 橫槊賦詩
11.(1)B2分 D3分 C1分, A、 E不給分。(A是“周恩來就陷入物質生活清貧、苦寒的窘境”更不是物質生活的清貧使周恩來養(yǎng)成優(yōu)良品質。注意原文中的“但”。C原文沒“影響了周圍的許多青年同學” 。E“時間順序”錯。)
(2)①引用周恩來文 章的原文直接表現(xiàn)了周恩來重誠信,棄詐偽,拯救民族的愛國思想,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人格。②引用老師的相關評價側面表現(xiàn)了周恩來樸素好學的品質及文章深 刻、語言豐富的才華。③二者結合使文章真實可信,為作者評述提供依據(jù),有助于讀者全面深刻了解周恩來的偉大人格及思想,提升閱讀價值。(“直接表現(xiàn)”“側 面表現(xiàn)”“周恩來品質”“真實可信”“作者評述”“讀者了解”各1分)
(3)①指出在社會政 治生活中必須崇誠信、棄詐偽,將矛頭對準當時的反動統(tǒng)治者,揭露了他們的虛偽愚蠢。②在中華民族處在最危急的時刻,他將內心的悲憤凝聚在筆端,用振聾發(fā)聵 的語言表達了他拯救民族危亡的愛國革命思想。③日本在強占山東膠州灣后,他發(fā)出立志的論述,把個人志向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前途緊密聯(lián)系起來,抒發(fā)了獻身國家 民族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④面對名利,他發(fā)表了正氣磅礴的議論,主張有識之士珍惜自己的名譽,鄙視沽名釣譽,要以正義為準繩。(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滿分 6分)
(4)示例一:一、觀點:我們應像周恩來一樣有拯救民族的愛國思想。(2分)
①在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處在最危急的時刻,周恩來大聲疾呼,發(fā)出力挽狂瀾狂瀾、中流砥柱、振聾發(fā)聵的語言,表達了他拯救民族危亡的愛國革命思想。(2分)
②在日本在強占山東膠州灣又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后,周恩來主張“計其大”,就是把個人志向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前途緊密聯(lián)系起來。(2分)
③“歸家興旺,匹夫有責”現(xiàn)在我國雖處在和平、安定時期,但為了我國能在世界強國之林立穩(wěn)腳跟,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分發(fā)有為,以愛國之心建設祖國,以大局為重捍衛(wèi)祖國的利益。(2分)所以,無論何時、何處都應該始終保持一顆愛國愛民的思想。
示例二:一、觀點:我們應該學習周恩來以艱苦樸素為榮,一心向學的品格。
理解的采分點同上。
示例三:一、觀點:我們應該學習周恩來淡泊名利的人生觀。
理解的采分點同上。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A項“表現(xiàn)……成長故事”不搭配;B項介詞使用不當,“給”改為“在”;C語序不當,將前后分句中“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后的內容互換一下。)
15.答案:C(A項,句式雜糅,在“推出”后面加“的”;B不合邏輯,去掉“停止”;D.成分殘缺,“尋求”缺賓語。)
16.答案:B 17.答案:C.②重新,更替;⑤違背;⑧許可,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