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 位置:>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二學習方法>高二歷史>《高二歷史考試分析…》正文
請輸入關(guān)鍵詞搜索
搜索
高二歷史考試分析
【高二歷史】 編輯:淑航 發(fā)布時間:2016-02-24
在歷史考試之后,除了要對正確的答案,還要進行試卷的分析。下面是小編網(wǎng)絡整理的高二歷史考試分析以供大家學習。
高二歷史考試分析(一)
一、命題思路
本次高二歷史期中考試考查形式為閉卷考試,考試時間為90分鐘,試題分值為100分。試題題型為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部分。選擇題部分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非選擇題分值為52分,整套試卷難度適中。
二、命題立意
以考查基礎(chǔ)內(nèi)容為主,兼顧能力考查。以會考說明為參照,突出強化基礎(chǔ)知識的運用,通過一些考查遷移能力試題的設(shè)計,引領(lǐng)學生未來學習的方向,以適應高中階段歷史學科的整體安排。
三、 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問題的能力偏弱。在材料解析題中,很多學生不會尋找關(guān)鍵詞。
(2)答案中缺少關(guān)鍵字。有的同學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塊,可是有很多是無關(guān)緊要的話,在有限的時間里要老師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關(guān)鍵語句、關(guān)鍵詞。
(3)基礎(chǔ)知識不扎實。有的選擇題和書本上一樣的語句表述,可學生仍然做錯,可見基礎(chǔ)知識非常不扎實。
(4)答題不規(guī)范,沒有格式。歷史答案一般是應分點分段回答,列出序號,條理化,讓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從頭到尾沒有序號,語言表述不規(guī)范,語言表達口語化嚴重;書寫潦草;邏輯思想混亂。
四、學生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由于是理科學生,從學生的整體看,考試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由于初中歷史學科的考試形式是開卷考試,故學生對高中考試形式缺乏清醒認識,雖考前有過說明,但有些同學只是在課上聽聽而已,有的更是應付了事。二是對學習要求不重視。大部分學生仍停留在初中學習思維,認為學習歷史不需要記憶,只要知道就行了。不能整理相關(guān)問題,雖課堂教學給學生們一些強調(diào),特別是重難點問題,但沒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五、應對措施
(1)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平時應注重與學生們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及學習動態(tài),以更好地促進教學雙方的交流學習。
(2)提供學習與考試的方法,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相關(guān)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思路。增強知識的趣味性,以提高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3)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注重練習的有效性。單元檢測試題應精選,覆蓋面盡量寬廣,讓學生在檢測后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并形成遷移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順利通過高中學業(yè)考試。
高二歷史考試分析(二)
一、成績分析
本次參與的聯(lián)合體期中考試,我校高二年級歷史期中考試成績在聯(lián)合體中排名第四,十堰市二中排名第七,再次于二中。校內(nèi)高二年級歷史考試成績。
二、試卷評估
問題方面。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知識點的考察嚴重不均衡。本次考試范圍是必修三4個單元。第1單元,選擇題11道,第2單元8道,第3、4單元各3道。材料題第26題,26分,又是第1單元,第一單元分值48分,將近一半。二是難度大。9道第1單元的選擇題的題干全是引用文言文,學生對文言文的解讀能力不到位,有的甚至完全不理解,有2道創(chuàng)新題,數(shù)字連線和畫圖結(jié)構(gòu),學生無從解析。
優(yōu)點方面。也是兩個方面。一是能力立意明顯。二是貼近生活。如26題第3問,概括傳統(tǒng)中國家庭與近代以來西方家庭的不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7題第2問,概括西方群體性休閑文化興起的背景,第3問,談如何理解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世界潮流“要處理好安全和發(fā)展的關(guān)系”?學生不陌生,基本都能夠找到一定的答題語言。
三、從考試中發(fā)現(xiàn)的教學和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很好把握好政治史、經(jīng)濟史、社會生活史及科技文化史的關(guān)系,講課,有時只見樹木,跟時間有限,不宜展開有關(guān)系。
2、是吸收學術(shù)研究的新成果不夠。近些年來,史學研究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首先,從宏觀方面看,當代史學逐漸確立了“由下而上”的研究價值取向,歷史研究的對象不再局限于宏大敘事社會各界的“精英”,而是把目光投向普通人、社會底層蕓蕓眾生和民生。研究領(lǐng)域也從政治史、制度史拓展到社會史、經(jīng)濟史、城市史、家庭生活史以及一些被傳統(tǒng)史學所忽視的領(lǐng)域。其次,近年來在史學界,對一些具體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研究,亦有重大突破。如,對“明清社會衰落論”的新認識,對頗有爭議的政治人物等人的再研究,等等。有些問題雖然史學界仍有不同意見,但是畢竟推陳出新,促使歷史研究的深化??傊@些研究成果應該吸收到高中歷史課程中來。
3、傳統(tǒng)的講授法仍然居于主導地位,注重知識灌輸,留給學生思考、體驗與感悟的空間較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四、下一步打算
1、課程目標上和課程結(jié)構(gòu)上,貫徹講述不超過25分鐘,站立誦讀5分鐘,回答問題5分鐘,鞏固練習5分鐘。
2、每節(jié)課、每星期,都要有計劃,按照計劃去做,要始終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學生,把規(guī)范當作一種習慣。
3、對學生多精神鼓勵。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耐性對待學生??隙▽W生對的地方,以引導性的語言提示學生,以鼓勵性的語氣引導學生。點燃學生自信,自己也要把樂觀自信帶進每一節(jié)課堂。
請輸入關(guān)鍵詞搜索
搜索
高二歷史考試分析
【高二歷史】 編輯:淑航 發(fā)布時間:2016-02-24
在歷史考試之后,除了要對正確的答案,還要進行試卷的分析。下面是小編網(wǎng)絡整理的高二歷史考試分析以供大家學習。
高二歷史考試分析(一)
一、命題思路
本次高二歷史期中考試考查形式為閉卷考試,考試時間為90分鐘,試題分值為100分。試題題型為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部分。選擇題部分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非選擇題分值為52分,整套試卷難度適中。
二、命題立意
以考查基礎(chǔ)內(nèi)容為主,兼顧能力考查。以會考說明為參照,突出強化基礎(chǔ)知識的運用,通過一些考查遷移能力試題的設(shè)計,引領(lǐng)學生未來學習的方向,以適應高中階段歷史學科的整體安排。
三、 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問題的能力偏弱。在材料解析題中,很多學生不會尋找關(guān)鍵詞。
(2)答案中缺少關(guān)鍵字。有的同學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塊,可是有很多是無關(guān)緊要的話,在有限的時間里要老師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關(guān)鍵語句、關(guān)鍵詞。
(3)基礎(chǔ)知識不扎實。有的選擇題和書本上一樣的語句表述,可學生仍然做錯,可見基礎(chǔ)知識非常不扎實。
(4)答題不規(guī)范,沒有格式。歷史答案一般是應分點分段回答,列出序號,條理化,讓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從頭到尾沒有序號,語言表述不規(guī)范,語言表達口語化嚴重;書寫潦草;邏輯思想混亂。
四、學生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由于是理科學生,從學生的整體看,考試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由于初中歷史學科的考試形式是開卷考試,故學生對高中考試形式缺乏清醒認識,雖考前有過說明,但有些同學只是在課上聽聽而已,有的更是應付了事。二是對學習要求不重視。大部分學生仍停留在初中學習思維,認為學習歷史不需要記憶,只要知道就行了。不能整理相關(guān)問題,雖課堂教學給學生們一些強調(diào),特別是重難點問題,但沒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五、應對措施
(1)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平時應注重與學生們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及學習動態(tài),以更好地促進教學雙方的交流學習。
(2)提供學習與考試的方法,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相關(guān)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思路。增強知識的趣味性,以提高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3)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注重練習的有效性。單元檢測試題應精選,覆蓋面盡量寬廣,讓學生在檢測后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并形成遷移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順利通過高中學業(yè)考試。
高二歷史考試分析(二)
一、成績分析
本次參與的聯(lián)合體期中考試,我校高二年級歷史期中考試成績在聯(lián)合體中排名第四,十堰市二中排名第七,再次于二中。校內(nèi)高二年級歷史考試成績。
二、試卷評估
問題方面。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知識點的考察嚴重不均衡。本次考試范圍是必修三4個單元。第1單元,選擇題11道,第2單元8道,第3、4單元各3道。材料題第26題,26分,又是第1單元,第一單元分值48分,將近一半。二是難度大。9道第1單元的選擇題的題干全是引用文言文,學生對文言文的解讀能力不到位,有的甚至完全不理解,有2道創(chuàng)新題,數(shù)字連線和畫圖結(jié)構(gòu),學生無從解析。
優(yōu)點方面。也是兩個方面。一是能力立意明顯。二是貼近生活。如26題第3問,概括傳統(tǒng)中國家庭與近代以來西方家庭的不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7題第2問,概括西方群體性休閑文化興起的背景,第3問,談如何理解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世界潮流“要處理好安全和發(fā)展的關(guān)系”?學生不陌生,基本都能夠找到一定的答題語言。
三、從考試中發(fā)現(xiàn)的教學和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很好把握好政治史、經(jīng)濟史、社會生活史及科技文化史的關(guān)系,講課,有時只見樹木,跟時間有限,不宜展開有關(guān)系。
2、是吸收學術(shù)研究的新成果不夠。近些年來,史學研究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首先,從宏觀方面看,當代史學逐漸確立了“由下而上”的研究價值取向,歷史研究的對象不再局限于宏大敘事社會各界的“精英”,而是把目光投向普通人、社會底層蕓蕓眾生和民生。研究領(lǐng)域也從政治史、制度史拓展到社會史、經(jīng)濟史、城市史、家庭生活史以及一些被傳統(tǒng)史學所忽視的領(lǐng)域。其次,近年來在史學界,對一些具體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研究,亦有重大突破。如,對“明清社會衰落論”的新認識,對頗有爭議的政治人物等人的再研究,等等。有些問題雖然史學界仍有不同意見,但是畢竟推陳出新,促使歷史研究的深化??傊@些研究成果應該吸收到高中歷史課程中來。
3、傳統(tǒng)的講授法仍然居于主導地位,注重知識灌輸,留給學生思考、體驗與感悟的空間較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四、下一步打算
1、課程目標上和課程結(jié)構(gòu)上,貫徹講述不超過25分鐘,站立誦讀5分鐘,回答問題5分鐘,鞏固練習5分鐘。
2、每節(jié)課、每星期,都要有計劃,按照計劃去做,要始終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學生,把規(guī)范當作一種習慣。
3、對學生多精神鼓勵。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耐性對待學生??隙▽W生對的地方,以引導性的語言提示學生,以鼓勵性的語氣引導學生。點燃學生自信,自己也要把樂觀自信帶進每一節(ji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