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門窗問題及解決篇一
第5頁例2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多媒體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生成問題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你能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情境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情境中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經(jīng)歷從生活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場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情境中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經(jīng)歷從生活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門窗問題及解決篇二
理解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能根據(jù)具體問題找到對應的轉化方法,從而解決問題,了解轉化思想在數(shù)學課程中普遍存在。
通過轉化比較兩個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提高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
在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大屏幕出示學習多邊形面積時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之前比較兩個圖形面積時,用到數(shù)方格、平移等方法。
教師指出前面接觸的圖形相對簡單,本節(jié)課進一步學習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引出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大屏幕出示教材圖片,并提問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一些?
學生根據(jù)之前學習經(jīng)驗,直觀的會提出數(shù)方格,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其中涉及不滿一格的情況,若按照前面數(shù)方格時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得到的結果不夠準確,并且較為繁瑣,引發(fā)學生思考更為確切的比較方法。
學生根據(jù)導入中的情境,能夠想到可以通過平移將不規(guī)則圖形轉化為規(guī)則圖形進行比較。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活動,5分鐘時間,探究圖片中的不規(guī)則圖形可否轉化為較為規(guī)則的圖形,若可以,思考如何轉化。小組代表做好討論記錄,探究結束找小組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巡視,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指導。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兩個圖形都可轉化為規(guī)則的矩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的方法得到。通過比較轉化后的圖形面積(數(shù)方格、數(shù)邊長)得到兩個圖形面積相等。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圖形多種變化過程。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上述圖形變換前后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總結圖形轉換的方法與特點,同桌之間交流分享。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
(2)圖形轉化可通過平移、旋轉、翻折、拼接等方法;
(3)經(jīng)過轉化之后將無解變得可解,將復雜問題變成簡單問題。
教師講解其為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即將未知事物轉化為已知事物,從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組織學生回憶學習過程中,哪些知識的學習中用到了轉化的策略,小組間進行交流總結。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探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時;代數(shù)領域學習異分母分數(shù)運算、小數(shù)乘法等。通過回憶學習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間的聯(lián)系。
算一算下列三個圖形中陰影部分面積占整個面積的幾分之幾。
小結: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作業(yè):課后練一練。
門窗問題及解決篇三
例5是“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單元的最后一個內容,主要討論乘、加兩級運算中常用的簡便計算。教材將簡便方法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方法應用于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從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測發(fā)現(xiàn),學生大多可以自主設計兩種以上的算法,包括“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數(shù)列式計算”的方法;部分同學具有初步的策略選擇意識。這表明學生有進行新學習的基礎和優(yōu)化算法的需要。
教材的例5較完整地展現(xiàn)了該類問題的思考、解決過程,甚至給出了兩種算法,壓縮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空間,也不全面。我們考慮,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引入本課以豐富學習材料,擴大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把“練習八”中的2、7兩題作為學生應用簡算知識、強化簡算意識的練習。
1、進一步鞏固關于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知識。
2、能運用所學的運算定律及相關知識,選擇合適的簡便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其中,對中上學生要求靈活掌握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對中下學生只要掌握一兩種即可,個別能模仿即可。
3、在情境中,通過觀察、思考、嘗試與交流,體會不同的簡便方法,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及數(shù)周數(shù)的方法。
3、月歷表:供學生研究問題時使用。
通過討論,明確第22次南極科考的起止時間。
自主探索“這次南極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簡便方法。
準確解釋自己的“研究成果”。
4、參與對多種方法的評價,優(yōu)選出“自己的”最簡方法。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
1、材料:課本p46第二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
1、材料:課本p47第七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和組合圖形(菜地)的分割、旋轉、拼接。
1、能通過對月歷表的觀察,策劃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向大家交流。
2、能理解“運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計算”、“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數(shù)列式計算”、“按周列式計算”等方法。
3、能按自己的尺度優(yōu)選出最簡方法。
門窗問題及解決篇四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當假設與實際結果發(fā)生矛盾時該如何進行調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1.直接出示你知道嗎?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的數(shù)學名題之一。它出自于我國古代的一部算書《孫子算經(jīng)》。書中的題目是這樣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師:你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嗎?學生回答。
2.師說明:解答雞兔同籠問題時,我們會用到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同時要用到以前的策略畫圖或列表。教師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
1.教師出示題目:雞和兔一共有8只,數(shù)一數(shù)腿有22條。你知道雞和兔各有多少只?教師邊出示邊說明:為了解答方便,老師適當?shù)母牧藥讉€數(shù)據(jù)。師:看到這個題目,是否覺得比較難?師:這樣吧,我們用以前的一種策略畫圖來解決。師讓學生上臺畫雞或兔,當學生有疑問時,問:這樣畫雞或兔是否很麻煩,能否用其他方法來代替?師應引導學生用圈來表示雞或兔,用2腳與4腳區(qū)分雞與兔。問:能不能馬上確定雞兔各有幾只?因此,我們畫圖時不能馬上畫出幾只兔幾只雞。師:這時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雞或兔了。
分別板書:假設都是雞 假設都是兔。師:我們先來假設都是兔,兔有幾條腿?我們就用短線段表示腳,請同學們把所有的腳都畫上。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條腿?為什么會多腿?(要求學生一定說出因為把雞當成是兔)了多幾只腿?一只兔比一只雞多幾條腿?師:因為每只雞比每只兔少2條腿,所以我們每次拿走2條腿。要拿走幾次,你是怎樣算的?師:現(xiàn)在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嗎? 現(xiàn)在兔有幾只?雞有幾只了?你能否把剛才的過程表述出來?請同桌互說把剛才的過程表述出來。
師:剛才的過程我們還可以用式子表示,誰來說明?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分別板書。84=32(條)
表示實際多畫了10條腿。4-2=2(條)
表示一只兔比一只雞多2條腿。102=5(只)
表示雞有5只。8-5=3(只)
表示兔有3只。教師重點多次提問要求學生回答出每句話的含義。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首先假設全部是兔,然后數(shù)出兔的腿與實際的腿的差距,因為一只兔比一只雞多2條腿,所以看這個差距里有幾個2,所求出的與假設相反的雞,最后求兔。
兔的只數(shù)
腿的條數(shù)
和22條腿比較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
4 4 42+44=24
多了2條在這里多了2條,表明什么?按照剛才的假設兔4只太多了還是太少了?如何調整?如果在這里少了4條,表明什么?該如何調整?師小結:此種方法我們首先假設各有一半,然后按照這種假設算出腿的總數(shù),根據(jù)與題意差距,合理地調整。
4、師:要知道我們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確,我們還應檢驗,如何檢驗?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檢驗。
5、小結:剛才我們用了三種方法解答了雞兔同籠問題,都是采用的假設法,可以假設一種全是,也可以假設另一種全是,還可以假設各有一半,在解答時,可以選擇你比較喜歡的一種來解答。
1、師:剛才我們采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我們回到剛才的你知道嗎。老師把題目轉化了。出示題目?,F(xiàn)在你會解決了嗎?這樣吧,行的話你們可以直接完成,不行的話半分鐘后會出現(xiàn)提示,還是不行的話一分鐘后可以兩人或四人商量商量。學生獨立解決,完成后要求學生檢驗。
2、交流時在實物轉換儀展示學生作業(yè),師提問學生每步的意義。
兔的只數(shù) 18 20 23
腿的條數(shù) 17 15 12
小結:對于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一種量,先求出另一種量,再求出一種量,也可以假設兩種量各一半,然后適當調整,到最后與題目相符。
1、師:剛才我們解答了兩道雞兔同籠問題,知道了此類題目的方法,接下去老師來考考你。(出示例題)全班51人去公園劃船,一共租了11條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幾只?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交流時要求學生說明理由。
2、師:現(xiàn)在你能歸納這種方法的解答過程嗎?小結:于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一種量,先求出另一種量,再求出一種量,也可以假設兩種量各一半,然后適當調整,到最后與題目相符。
門窗問題及解決篇五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方村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活動已進入對照檢查階段。這次學習教育活動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切實解決好農村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而要解決問題,首先得找準問題。搞好對照檢查,找準存在的問題,既是對前段學習培訓成果的深化和檢驗,也是下一步搞好整改提高的前提和基礎。抓好這一階段的工作,對于整個學習教育活動至關重要。廣大農民群眾對學習教育活動寄予很大期望。如果只是熱鬧一陣子,該解決的問題沒有引起重視,群眾就會感到失望。從全國范圍講,這次學習教育活動所要解決的,是影響農村經(jīng)濟發(fā)展、影響農民增收、影響農村穩(wěn)定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重點是干部思想作風方面的問題。但是,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存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因此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把問題找準。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照檢查,是找準問題的根本尺度?!叭齻€代表”是做好新時期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工作的指南,也是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必須遵循的準則。用這把尺子對照檢查和反思我們的工作,看看哪些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哪些不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堅持,不符合的就是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到群眾中去,真心實意聽取群眾的意見,是找準問題的基本途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的作風怎么樣,村里的工作怎么樣,他們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刻。聽取群眾的意見,既可以個別訪談、走訪農戶、召開座談會,面對面地交流,也可以采取設意見箱、發(fā)征求意見表等形式,讓群眾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征求群眾的意見,胸懷要坦蕩,態(tài)度要誠懇,用真心換真情。對群眾提出的意見,不管是對的還是不對的,都要讓人把話說完。不要光聽順耳的話,也要聽得進刺耳的話,特別要多聽那些平常聽不到或不愿聽的話。群眾的話有時可能不太好聽,但往往一針見血,良藥苦口,有助于我們把問題找得更準。開展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找準問題的重要方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搞好這次學習教育活動的有力武器。在認真學習、武裝思想、自我反思、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開好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把不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群眾意見最集中、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作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點。真正做到講黨性不講私情,講原則不講關系,講真理不講面子,正視問題,找準問題,不怕丑,不護短。村干部在一起共事,難免磕磕碰碰,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把話說開,把事講明,把矛盾捋清,以達到增進了解,溝通感情,促進團結,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對照檢查、查擺問題的過程中,各級黨委特別是縣鄉(xiāng)黨委和駐村指導組,務必切實加強指導。對那些干部自查的問題與群眾反映的問題不一致的村,幫助分析一下原因,引導干部群眾把查擺問題的立足點緊緊扣在“讓干部受到教育、使農民得到實惠”這一基本要求上。對那些征求意見有困難、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不起來的村,要穿針引線,協(xié)調指導,幫助打開局面。對那些群眾意見比較大、干部群眾對立情緒比較明顯的村,要做好思想工作,把群眾的注意力引導到農村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上來。對有些群眾提出的要求過高、過急的問題,要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群眾理解,把著力點放在那些大多數(shù)人關心、最需要解決而村里通過努力又能解決的事情上。
門窗問題及解決篇一
第5頁例2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多媒體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生成問題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你能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情境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情境中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經(jīng)歷從生活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場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情境中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經(jīng)歷從生活問題到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門窗問題及解決篇二
理解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能根據(jù)具體問題找到對應的轉化方法,從而解決問題,了解轉化思想在數(shù)學課程中普遍存在。
通過轉化比較兩個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提高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
在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大屏幕出示學習多邊形面積時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之前比較兩個圖形面積時,用到數(shù)方格、平移等方法。
教師指出前面接觸的圖形相對簡單,本節(jié)課進一步學習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引出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大屏幕出示教材圖片,并提問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一些?
學生根據(jù)之前學習經(jīng)驗,直觀的會提出數(shù)方格,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其中涉及不滿一格的情況,若按照前面數(shù)方格時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得到的結果不夠準確,并且較為繁瑣,引發(fā)學生思考更為確切的比較方法。
學生根據(jù)導入中的情境,能夠想到可以通過平移將不規(guī)則圖形轉化為規(guī)則圖形進行比較。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活動,5分鐘時間,探究圖片中的不規(guī)則圖形可否轉化為較為規(guī)則的圖形,若可以,思考如何轉化。小組代表做好討論記錄,探究結束找小組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巡視,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指導。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兩個圖形都可轉化為規(guī)則的矩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的方法得到。通過比較轉化后的圖形面積(數(shù)方格、數(shù)邊長)得到兩個圖形面積相等。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圖形多種變化過程。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上述圖形變換前后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總結圖形轉換的方法與特點,同桌之間交流分享。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
(2)圖形轉化可通過平移、旋轉、翻折、拼接等方法;
(3)經(jīng)過轉化之后將無解變得可解,將復雜問題變成簡單問題。
教師講解其為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即將未知事物轉化為已知事物,從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組織學生回憶學習過程中,哪些知識的學習中用到了轉化的策略,小組間進行交流總結。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探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時;代數(shù)領域學習異分母分數(shù)運算、小數(shù)乘法等。通過回憶學習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間的聯(lián)系。
算一算下列三個圖形中陰影部分面積占整個面積的幾分之幾。
小結: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作業(yè):課后練一練。
門窗問題及解決篇三
例5是“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單元的最后一個內容,主要討論乘、加兩級運算中常用的簡便計算。教材將簡便方法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方法應用于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從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測發(fā)現(xiàn),學生大多可以自主設計兩種以上的算法,包括“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數(shù)列式計算”的方法;部分同學具有初步的策略選擇意識。這表明學生有進行新學習的基礎和優(yōu)化算法的需要。
教材的例5較完整地展現(xiàn)了該類問題的思考、解決過程,甚至給出了兩種算法,壓縮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空間,也不全面。我們考慮,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引入本課以豐富學習材料,擴大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把“練習八”中的2、7兩題作為學生應用簡算知識、強化簡算意識的練習。
1、進一步鞏固關于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知識。
2、能運用所學的運算定律及相關知識,選擇合適的簡便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其中,對中上學生要求靈活掌握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對中下學生只要掌握一兩種即可,個別能模仿即可。
3、在情境中,通過觀察、思考、嘗試與交流,體會不同的簡便方法,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及數(shù)周數(shù)的方法。
3、月歷表:供學生研究問題時使用。
通過討論,明確第22次南極科考的起止時間。
自主探索“這次南極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簡便方法。
準確解釋自己的“研究成果”。
4、參與對多種方法的評價,優(yōu)選出“自己的”最簡方法。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
1、材料:課本p46第二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
1、材料:課本p47第七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和組合圖形(菜地)的分割、旋轉、拼接。
1、能通過對月歷表的觀察,策劃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向大家交流。
2、能理解“運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計算”、“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數(shù)列式計算”、“按周列式計算”等方法。
3、能按自己的尺度優(yōu)選出最簡方法。
門窗問題及解決篇四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當假設與實際結果發(fā)生矛盾時該如何進行調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1.直接出示你知道嗎?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的數(shù)學名題之一。它出自于我國古代的一部算書《孫子算經(jīng)》。書中的題目是這樣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師:你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嗎?學生回答。
2.師說明:解答雞兔同籠問題時,我們會用到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同時要用到以前的策略畫圖或列表。教師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
1.教師出示題目:雞和兔一共有8只,數(shù)一數(shù)腿有22條。你知道雞和兔各有多少只?教師邊出示邊說明:為了解答方便,老師適當?shù)母牧藥讉€數(shù)據(jù)。師:看到這個題目,是否覺得比較難?師:這樣吧,我們用以前的一種策略畫圖來解決。師讓學生上臺畫雞或兔,當學生有疑問時,問:這樣畫雞或兔是否很麻煩,能否用其他方法來代替?師應引導學生用圈來表示雞或兔,用2腳與4腳區(qū)分雞與兔。問:能不能馬上確定雞兔各有幾只?因此,我們畫圖時不能馬上畫出幾只兔幾只雞。師:這時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雞或兔了。
分別板書:假設都是雞 假設都是兔。師:我們先來假設都是兔,兔有幾條腿?我們就用短線段表示腳,請同學們把所有的腳都畫上。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條腿?為什么會多腿?(要求學生一定說出因為把雞當成是兔)了多幾只腿?一只兔比一只雞多幾條腿?師:因為每只雞比每只兔少2條腿,所以我們每次拿走2條腿。要拿走幾次,你是怎樣算的?師:現(xiàn)在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嗎? 現(xiàn)在兔有幾只?雞有幾只了?你能否把剛才的過程表述出來?請同桌互說把剛才的過程表述出來。
師:剛才的過程我們還可以用式子表示,誰來說明?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分別板書。84=32(條)
表示實際多畫了10條腿。4-2=2(條)
表示一只兔比一只雞多2條腿。102=5(只)
表示雞有5只。8-5=3(只)
表示兔有3只。教師重點多次提問要求學生回答出每句話的含義。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首先假設全部是兔,然后數(shù)出兔的腿與實際的腿的差距,因為一只兔比一只雞多2條腿,所以看這個差距里有幾個2,所求出的與假設相反的雞,最后求兔。
兔的只數(shù)
腿的條數(shù)
和22條腿比較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
4 4 42+44=24
多了2條在這里多了2條,表明什么?按照剛才的假設兔4只太多了還是太少了?如何調整?如果在這里少了4條,表明什么?該如何調整?師小結:此種方法我們首先假設各有一半,然后按照這種假設算出腿的總數(shù),根據(jù)與題意差距,合理地調整。
4、師:要知道我們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確,我們還應檢驗,如何檢驗?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檢驗。
5、小結:剛才我們用了三種方法解答了雞兔同籠問題,都是采用的假設法,可以假設一種全是,也可以假設另一種全是,還可以假設各有一半,在解答時,可以選擇你比較喜歡的一種來解答。
1、師:剛才我們采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我們回到剛才的你知道嗎。老師把題目轉化了。出示題目?,F(xiàn)在你會解決了嗎?這樣吧,行的話你們可以直接完成,不行的話半分鐘后會出現(xiàn)提示,還是不行的話一分鐘后可以兩人或四人商量商量。學生獨立解決,完成后要求學生檢驗。
2、交流時在實物轉換儀展示學生作業(yè),師提問學生每步的意義。
兔的只數(shù) 18 20 23
腿的條數(shù) 17 15 12
小結:對于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一種量,先求出另一種量,再求出一種量,也可以假設兩種量各一半,然后適當調整,到最后與題目相符。
1、師:剛才我們解答了兩道雞兔同籠問題,知道了此類題目的方法,接下去老師來考考你。(出示例題)全班51人去公園劃船,一共租了11條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幾只?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交流時要求學生說明理由。
2、師:現(xiàn)在你能歸納這種方法的解答過程嗎?小結:于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一種量,先求出另一種量,再求出一種量,也可以假設兩種量各一半,然后適當調整,到最后與題目相符。
門窗問題及解決篇五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方村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活動已進入對照檢查階段。這次學習教育活動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切實解決好農村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而要解決問題,首先得找準問題。搞好對照檢查,找準存在的問題,既是對前段學習培訓成果的深化和檢驗,也是下一步搞好整改提高的前提和基礎。抓好這一階段的工作,對于整個學習教育活動至關重要。廣大農民群眾對學習教育活動寄予很大期望。如果只是熱鬧一陣子,該解決的問題沒有引起重視,群眾就會感到失望。從全國范圍講,這次學習教育活動所要解決的,是影響農村經(jīng)濟發(fā)展、影響農民增收、影響農村穩(wěn)定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重點是干部思想作風方面的問題。但是,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存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因此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把問題找準。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照檢查,是找準問題的根本尺度?!叭齻€代表”是做好新時期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工作的指南,也是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必須遵循的準則。用這把尺子對照檢查和反思我們的工作,看看哪些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哪些不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堅持,不符合的就是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到群眾中去,真心實意聽取群眾的意見,是找準問題的基本途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的作風怎么樣,村里的工作怎么樣,他們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刻。聽取群眾的意見,既可以個別訪談、走訪農戶、召開座談會,面對面地交流,也可以采取設意見箱、發(fā)征求意見表等形式,讓群眾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征求群眾的意見,胸懷要坦蕩,態(tài)度要誠懇,用真心換真情。對群眾提出的意見,不管是對的還是不對的,都要讓人把話說完。不要光聽順耳的話,也要聽得進刺耳的話,特別要多聽那些平常聽不到或不愿聽的話。群眾的話有時可能不太好聽,但往往一針見血,良藥苦口,有助于我們把問題找得更準。開展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找準問題的重要方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搞好這次學習教育活動的有力武器。在認真學習、武裝思想、自我反思、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開好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把不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群眾意見最集中、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作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點。真正做到講黨性不講私情,講原則不講關系,講真理不講面子,正視問題,找準問題,不怕丑,不護短。村干部在一起共事,難免磕磕碰碰,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把話說開,把事講明,把矛盾捋清,以達到增進了解,溝通感情,促進團結,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對照檢查、查擺問題的過程中,各級黨委特別是縣鄉(xiāng)黨委和駐村指導組,務必切實加強指導。對那些干部自查的問題與群眾反映的問題不一致的村,幫助分析一下原因,引導干部群眾把查擺問題的立足點緊緊扣在“讓干部受到教育、使農民得到實惠”這一基本要求上。對那些征求意見有困難、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不起來的村,要穿針引線,協(xié)調指導,幫助打開局面。對那些群眾意見比較大、干部群眾對立情緒比較明顯的村,要做好思想工作,把群眾的注意力引導到農村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上來。對有些群眾提出的要求過高、過急的問題,要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群眾理解,把著力點放在那些大多數(shù)人關心、最需要解決而村里通過努力又能解決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