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史記》比較廣泛地傳播流行,大約是在東漢中期以后。成為司馬遷著作的專稱,也開始于這個時候。據(jù)現(xiàn)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桓帝時寫的《東海廟碑》。在這以前,《史記》都稱為《太史公書》、《太史公記》或簡稱《太史公》。
十表·惠景間侯者年表
太史公讀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長沙王者,著令甲,稱其忠焉。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國。至孝惠帝時,唯獨(dú)長沙全,禪五世,以無嗣絕,竟無過,為籓守職,信矣。故其澤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數(shù)人。及孝惠訖孝景間五十載,追修高祖時遺功臣,及從代來,吳楚之勞,諸侯子若肺腑,外國歸義,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終,當(dāng)世仁義成功之著者也。
(表略)
惠景之際,天下已平。諸呂構(gòu)禍,吳楚連兵。條侯出討,壯武奉迎。薄竇恩澤,張趙忠貞。本枝分蔭,肺腑歸誠。新市死事,建陵勛榮。咸開青社,俱受丹旌。旋窺甲令,吳便有聲。
十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太史公曰:匈奴絕和親,攻當(dāng)路塞;閩越擅伐,東甌請降。二夷交侵,當(dāng)盛漢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於祖考矣。何者?自《詩》、《書》稱三代“戎狄是膺,荊荼是征”,齊桓越燕伐山戎,武靈王以區(qū)區(qū)趙服單于,秦繆用百里霸西戎,吳楚之君以諸侯役百越。況乃以中國一統(tǒng),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內(nèi)輯億萬之眾,豈以晏然不為連境征伐哉!自是後,遂出師北討強(qiáng)胡,南誅勁越,將卒以次封矣。
(表略)
孝武之代,天下多虞。南討甌越,北擊單于。長平鞠旅,冠軍前驅(qū)。術(shù)陽銜璧,臨蔡破禺。博陸上宰,平津巨儒。金章且佩,紫綬行紆。昭帝已後,勛寵不殊。惜哉絕筆,褚氏補(bǔ)諸。
十表·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
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BR> 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慶,天下賴之。
(表略)
漢世之初,矯枉過正。欲大本枝,先封同姓。建元已后,籓翰克盛。主父上言,推恩下令。長沙濟(jì)北,中山趙敬。分邑廣封。振振在詠。捍城御侮,曄曄輝映。百足不僵,一人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