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教學輔助設備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也可以通過對比創(chuàng)設情境?!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課件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并給一堂課確定基調的話,要恰到好處,形式活潑,吸引人,打動人,讓聽課者回味無窮。下面是整理分享的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件:《炎帝的傳說》,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1、識“炎、靠、集、充、饑、燦、谷、粒、植、稻、平、保、農(nóng)”13個生字;會寫“方、農(nóng)、平、給、金、食、谷、完”8個字。
2、一邊看圖,一邊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感受炎帝的美好品質,從中受到教育。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有關炎帝的資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隨文識字,學習自主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我們今天來學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炎帝的傳說》。
[出示課題,解“炎帝”一詞的同時學習生字“炎”。]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使學生對故事有初步的印象。
2、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遇到生字時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
[注意把課文讀通順,做到不增減字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設問:課文每個自然段說的是什么內容?
2、看圖讀讀,說說:
[齊讀第一自然段,看圖一。理解:傳說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看圖二。理解:莊稼、充饑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看圖三。理解:金燦燦、谷粒
齊讀第四自然段,看圖四。理解:稻穗
自由讀第五、六自然段,看圖六。理解:采集、收獲、食物、方法
齊讀第七自然段,看圖七。理解:保障“神農(nóng)”]
3、討論:人們?yōu)槭裁礃臃Q炎帝為“神農(nóng)”?
4、引導朗讀,組織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相機板書重點;后歸納答案。
[讀第三、四自然段,師生小結,板書:炎帝仔細觀察。
讀第五、六自然段,師生小結,板書:親自試種,有收獲教給種植方法。
反復讀第七自然段,師生小結,板書:人們生活有保障,尊稱炎帝為“神農(nóng)”。
引導歸納:炎帝仔細觀察鳥兒吃剩的稻粒,在地上結出了稻穗后,他便函親自試種,獲得了豐收。炎帝把種植方法教給大家,從此人們生活有了保障,所以尊敬地稱炎帝為“神農(nóng)”。]
五、總結拓展:
1、讀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么?
2、把炎帝的故事,說給小朋友聽一聽。
3、讀一讀:金燦燦金燦燦的陽光照亮了大地
第2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炎帝的傳說這一課,現(xiàn)在誰來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齊讀
炎帝傳說莊稼充饑谷粒收獲種植感激
2、開火車讀。
3、自由充分認讀生字,并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4、請同學用自己有把握的字來組詞并說一句話。
5、觀察幾個要求寫的字,讓學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老師在田字格中示范寫字,邊聽老師念筆順邊書空。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難寫的地方,后讓學生自己動筆寫)
7、學生練習寫字后,老師檢評。
三、布置作業(yè)
1、把喜歡的詞語寫在詞語花籃里。
2、回家后把課文所講的傳說說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聽。
3、再去問問、查查有關炎帝的傳說。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知道和了解我們現(xiàn)在吃的米飯是怎么來的。
4.理解和學習炎帝善觀察,勤思考,不怕困難,造福人類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知道和了解我們現(xiàn)在吃的米飯是怎么來的。
3.理解和學習炎帝善觀察,勤思考,不怕困難,造福人類的偉大精神。
教具準備:
白板課件
教學方法:
教授法、談論法、演示法、練習法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這篇課文,那誰來說說這篇課文的題目叫什么呀?(炎帝的傳說)那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這個很有意思的傳說-----《炎帝的傳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們一直再說炎帝,那么炎帝到底長什么樣子呢?那么我們來一起看看圖片。(原來炎帝長這個樣子?。。?BR> 2.聽配樂朗讀課文。
3.課文讀完了,那里面有好多生字看同學們記住他們了沒有。(做摘蘋果的游戲)老師先指同學們讀,然后請幾位同學把樹上的蘋果摘下來,后再再找?guī)孜煌瑢W把地下的蘋果放到籃子里去。
4.看到字寶寶玩的很開心,詞語寶寶也想來湊湊熱鬧,大家愿意讓他來嗎?(好的,和剛才的方法一樣)
5.我們把這些詞語和字寶寶放到課文中去讀一讀,看看你還會讀嗎?
三、整體感知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你來填一填。(炎帝)觀察到(鳥兒)吃剩的(稻粒)在地上結出了(稻穗),他便親自試種,獲得(豐收),并指導人們種植(五谷)造福人類的故事。
2.看來大家對課文理解的很好?。∧墙酉聛?,我們就來思考這樣的問題:
①炎帝為什么想到要種稻谷?(人們靠野果和打獵充饑。)
②炎帝是怎樣種植的?(炎帝看到鳥兒吃剩的谷粒后來發(fā)芽,長葉,結出稻粒。他想到了種稻谷。)
③炎帝種植稻谷辛苦嗎?(炎帝先采集谷粒,種到地里,澆水,鋤草等,辛苦!)
3.是啊!種地很辛苦,辛苦,炎帝那么辛苦的植把食物分給大家吃,還把種植方法告訴大家呢?
4.想一想:人們?yōu)槭裁捶Q炎帝為“神農(nóng)”?(因為炎帝把種植方法教給了大家,從此人們生活有了保障,所以尊敬地稱炎帝為“神農(nóng)”。)
四、總結
1.那下面我們來看看,我們吃的米飯是怎樣做成的。
看圖思考:
(1)香噴噴的米飯哪里來?
(2)白花花的大米哪里來?
(3)金燦燦的稻谷哪里來?
(4)農(nóng)民伯伯又是怎樣種出來的呢?
2.農(nóng)民伯伯種稻谷的步驟:
犁田—播種—插秧—治蟲—除草—成長—收割—曬稻谷—加工
(過程辛苦,吃的東西來之不易,所以我們不應該浪費)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
五、練習鞏固
1.我會區(qū)別形近字并組詞。
平()農(nóng)()饑()粒()
乎()衣()嘰()位()
2.復習學過的生字。
【教學目標】
1、識“炎、靠、集、充、饑、燦、谷、粒、植、稻、平、保、農(nóng)”13個生字;會寫“方、農(nóng)、平、給、金、食、谷、完”8個字。
2、一邊看圖,一邊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感受炎帝的美好品質,從中受到教育。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有關炎帝的資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隨文識字,學習自主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我們今天來學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炎帝的傳說》。
[出示課題,解“炎帝”一詞的同時學習生字“炎”。]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使學生對故事有初步的印象。
2、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遇到生字時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
[注意把課文讀通順,做到不增減字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設問:課文每個自然段說的是什么內容?
2、看圖讀讀,說說:
[齊讀第一自然段,看圖一。理解:傳說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看圖二。理解:莊稼、充饑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看圖三。理解:金燦燦、谷粒
齊讀第四自然段,看圖四。理解:稻穗
自由讀第五、六自然段,看圖六。理解:采集、收獲、食物、方法
齊讀第七自然段,看圖七。理解:保障“神農(nóng)”]
3、討論:人們?yōu)槭裁礃臃Q炎帝為“神農(nóng)”?
4、引導朗讀,組織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相機板書重點;后歸納答案。
[讀第三、四自然段,師生小結,板書:炎帝仔細觀察。
讀第五、六自然段,師生小結,板書:親自試種,有收獲教給種植方法。
反復讀第七自然段,師生小結,板書:人們生活有保障,尊稱炎帝為“神農(nóng)”。
引導歸納:炎帝仔細觀察鳥兒吃剩的稻粒,在地上結出了稻穗后,他便函親自試種,獲得了豐收。炎帝把種植方法教給大家,從此人們生活有了保障,所以尊敬地稱炎帝為“神農(nóng)”。]
五、總結拓展:
1、讀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么?
2、把炎帝的故事,說給小朋友聽一聽。
3、讀一讀:金燦燦金燦燦的陽光照亮了大地
第2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炎帝的傳說這一課,現(xiàn)在誰來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齊讀
炎帝傳說莊稼充饑谷粒收獲種植感激
2、開火車讀。
3、自由充分認讀生字,并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4、請同學用自己有把握的字來組詞并說一句話。
5、觀察幾個要求寫的字,讓學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老師在田字格中示范寫字,邊聽老師念筆順邊書空。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難寫的地方,后讓學生自己動筆寫)
7、學生練習寫字后,老師檢評。
三、布置作業(yè)
1、把喜歡的詞語寫在詞語花籃里。
2、回家后把課文所講的傳說說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聽。
3、再去問問、查查有關炎帝的傳說。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知道和了解我們現(xiàn)在吃的米飯是怎么來的。
4.理解和學習炎帝善觀察,勤思考,不怕困難,造福人類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知道和了解我們現(xiàn)在吃的米飯是怎么來的。
3.理解和學習炎帝善觀察,勤思考,不怕困難,造福人類的偉大精神。
教具準備:
白板課件
教學方法:
教授法、談論法、演示法、練習法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這篇課文,那誰來說說這篇課文的題目叫什么呀?(炎帝的傳說)那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這個很有意思的傳說-----《炎帝的傳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們一直再說炎帝,那么炎帝到底長什么樣子呢?那么我們來一起看看圖片。(原來炎帝長這個樣子?。。?BR> 2.聽配樂朗讀課文。
3.課文讀完了,那里面有好多生字看同學們記住他們了沒有。(做摘蘋果的游戲)老師先指同學們讀,然后請幾位同學把樹上的蘋果摘下來,后再再找?guī)孜煌瑢W把地下的蘋果放到籃子里去。
4.看到字寶寶玩的很開心,詞語寶寶也想來湊湊熱鬧,大家愿意讓他來嗎?(好的,和剛才的方法一樣)
5.我們把這些詞語和字寶寶放到課文中去讀一讀,看看你還會讀嗎?
三、整體感知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你來填一填。(炎帝)觀察到(鳥兒)吃剩的(稻粒)在地上結出了(稻穗),他便親自試種,獲得(豐收),并指導人們種植(五谷)造福人類的故事。
2.看來大家對課文理解的很好?。∧墙酉聛?,我們就來思考這樣的問題:
①炎帝為什么想到要種稻谷?(人們靠野果和打獵充饑。)
②炎帝是怎樣種植的?(炎帝看到鳥兒吃剩的谷粒后來發(fā)芽,長葉,結出稻粒。他想到了種稻谷。)
③炎帝種植稻谷辛苦嗎?(炎帝先采集谷粒,種到地里,澆水,鋤草等,辛苦!)
3.是啊!種地很辛苦,辛苦,炎帝那么辛苦的植把食物分給大家吃,還把種植方法告訴大家呢?
4.想一想:人們?yōu)槭裁捶Q炎帝為“神農(nóng)”?(因為炎帝把種植方法教給了大家,從此人們生活有了保障,所以尊敬地稱炎帝為“神農(nóng)”。)
四、總結
1.那下面我們來看看,我們吃的米飯是怎樣做成的。
看圖思考:
(1)香噴噴的米飯哪里來?
(2)白花花的大米哪里來?
(3)金燦燦的稻谷哪里來?
(4)農(nóng)民伯伯又是怎樣種出來的呢?
2.農(nóng)民伯伯種稻谷的步驟:
犁田—播種—插秧—治蟲—除草—成長—收割—曬稻谷—加工
(過程辛苦,吃的東西來之不易,所以我們不應該浪費)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
五、練習鞏固
1.我會區(qū)別形近字并組詞。
平()農(nóng)()饑()粒()
乎()衣()嘰()位()
2.復習學過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