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階段,是打基礎階段,是將來決戰(zhàn)高考取勝的關鍵階段,今早進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學習和生活,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為你整理的《2019高一化學暑假作業(yè)試題》,學習路上,為你加油!
【篇一】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5分)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目前加碘食鹽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
B.日常生活中無水乙醇常用于殺菌消毒
C.綠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學物質(zhì)的食品
D.在空氣質(zhì)量日報中CO2含量屬于空氣污染指數(shù)
解析A項中加碘食鹽中就是添加了碘酸鉀,正確;B項中常用于殺菌消毒的乙醇,也就是醫(yī)用酒精,其質(zhì)量分數(shù)為75%,不是無水乙醇,錯誤;C項中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按照特定生產(chǎn)方式生產(chǎn),經(jīng)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無污染的安全、優(yōu)質(zhì)營養(yǎng)類食品的總稱。它是未來農(nóng)業(yè)和食品發(fā)展的一種新興主導食品。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學物質(zhì)組成的,錯誤;D項中空氣質(zhì)量日報中主要涉及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五種大氣污染物,其中不包括二氧化碳。
答案A
2.N2是空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科學家依據(jù)蒸汽機的原理,設計制造出液氮蒸汽機,即利用液態(tài)氮的蒸發(fā)來驅(qū)動機車,從而達到環(huán)境保護的目的,其原理主要依據(jù)是()
A.液氮的沸點為-195.8℃,遠低于常溫
B.N2在空氣中燃燒放熱
C.N2的化學性質(zhì)很穩(wěn)定
D.N2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shù)為78%
解析液態(tài)氮的沸點低,常溫下易汽化,體積膨脹對外做功。
答案A
3.能實現(xiàn)下列物質(zhì)間直接轉(zhuǎn)化的元素是()
單質(zhì)――→+O2氧化物――→+H2O酸或堿――→NaOH或HCl鹽
A.鎂B.硫
C.銅D.鐵
解析題給4種單質(zhì)都可與O2反應生成氧化物,所生成的氧化物中只有SO2能與H2O反應。
答案B
4.在下列物質(zhì)中,受熱能放出某氣體A,并將所得殘渣與鹽酸反應又能生成氣體A的化合物是()
A.NH4HCO3B.K2CO3
C.NaHCO3D.KClO3
解析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
答案C
5.3.2g銅與過量HNO3(8mol•L-1,30mL)充分反應,HNO3的還原產(chǎn)物為NO2和NO,反應后溶液中所含H+為amol,則此時溶液中所含的NO-3為()
A.amolB.(0.24-a)mol
C.(0.1+a)molD.(0.14+a)mol
解析反應后溶液中剩余H+amol,表明剩余HNO3amol,而生成Cu(NO3)2的NO-3為2×3.2g64g•mol-1=0.1mol,故此時溶液中所含的NO-3為(0.1+a)mol。
答案C
6.關于二氧化硫,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淡黃色的固體②易燃燒③能使溴水退色④具有氧化性和還原性⑤水溶液具有酸性⑥能使品紅溶液退色
A.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D(zhuǎn).③④⑤⑥
解析SO2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不能燃燒,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可被O2氧化成SO3,①②錯誤,其余正確。
答案D
7.將CO2通入100mL某濃度的石灰水中,所得沉淀質(zhì)量與通入CO2體積(標準狀況下)的關系如圖所示。則石灰水濃度為()
A.0.03mol•L-1B.0.015mol•L-1
C.0.025mol•L-1D.0.0125mol•L-1
解析當生成的CaCO3沉淀恰好溶解時,消耗CO256mL,此時恰好發(fā)生反應:Ca(OH)2+2CO2===Ca(HCO3)2,n[Ca(OH)2]=0.056L22.4L•mol-1×12=1.25×10-3mol,則該石灰水的濃度為:
c[Ca(OH)2]=1.25×10-3mol0.1L=0.0125mol•L-1。
答案D
8.為了檢驗Na2SO3中是否混有Na2SO4,應選用的試劑是()
A.BaCl2溶液B.BaCl2溶液和稀鹽酸
C.BaCl2溶液和稀硝酸D.BaCl2溶液和稀硫酸
解析A項中BaSO3也不溶于水;C項中HNO3會把BaSO3氧化生成BaSO4;D項中H2SO4和BaCl2反應生成BaSO4。
答案B
9.物質(zhì)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不僅與物質(zhì)的結構有關,還與物質(zhì)的濃度和反應溫度等有關。下列各組物質(zhì):
①Cu與HNO3溶液②Cu與FeCl3溶液③Zn與H2SO4溶液④Fe與HCl溶液
由于濃度不同而能發(fā)生不同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①③④
解析Cu與濃硝酸反應生成Cu(NO3)2、NO2和H2O,與稀硝酸反應生成Cu(NO3)2、NO和H2O;Cu與FeCl3反應時與濃度無關;Zn與濃硫酸反應時生成ZnSO4、SO2和水,與稀硫酸反應時生成ZnSO4和H2,F(xiàn)e與HCl溶液反應與濃度無關。
答案A
10.下列有關Cl、N、S等非金屬元素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為次氯酸鈣
B.實驗室可用濃硫酸干燥氨氣
C.實驗室可用NaOH溶液處理NO2和HCl廢氣
D.Al2(SO4)3可除去堿性廢水及酸性廢水中的懸浮顆粒
解析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和Ca(ClO)2等,有效成分是Ca(ClO)2,A項錯;硫酸能與NH3反應生成(NH4)2SO4,B項錯;Al2(SO4)3凈水是利用了其水解生成的Al(OH)3膠體的吸附性,堿性或酸性廢水均能溶解Al(OH)3膠體,因而達不到凈水的作用,D項錯。
答案C
11.下列符合化學實驗“綠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實驗中,將CCl4萃取溴水改為CCl4萃取碘水②在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中,將銅片改為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銅絲③將實驗室的廢酸與廢堿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化學實驗“綠色化”的含義是指節(jié)約試劑、操作簡便、安全實用、減少或避免有害物質(zhì)排放等,因此①②③都符合。
答案D
12.某溶液可能含有I-、Cl-、SO2-3。向該溶液中加入溴水發(fā)生反應后溶液呈無色,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Cl-
C.肯定含有Cl-D.肯定含SO2-3
解析SO2-3的還原性大于I-的還原性,故加入溴水先與SO2-3反應生成無色溶液,過量時才能與I-反應生成有顏色的單質(zhì)碘,本題沒有說明溴水的量,故無法確定是否含I-。
答案D
13.將相同質(zhì)量的銅分別和過量濃硝酸、稀硝酸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反應速率:兩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應生成氣體的顏色:前者淺,后者深
D.反應中轉(zhuǎn)移的電子總數(shù):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銅與濃硝酸、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由反應方程式可知,等質(zhì)量的銅分別與濃硝酸、稀硝酸完全反應時,耗酸量前者多;前者的還原產(chǎn)物NO2為紅棕色氣體,后者的還原產(chǎn)物NO為無色氣體;而氧化產(chǎn)物都為Cu(NO3)2,反應過程中兩者轉(zhuǎn)移的電子總數(shù)相等。故選B項。
答案B
14.空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資源,為改善空氣質(zhì)量而啟動的“藍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藍天工程”建設的是()
A.推廣使用燃煤脫硫技術,防治SO2污染
B.實施綠化工程,防治揚塵污染
C.研制開發(fā)燃料電池汽車,消除機動車尾氣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開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應量
解析城市空氣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碳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懸浮顆粒、含氯化合物、放射性物質(zhì)等。因此A、B、C項均有利于“藍天工程”。而D項加大石油、煤炭的開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應量,則會加劇大氣污染。
答案D
15.某同學為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見的四種無機離子,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其中檢驗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由該實驗能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離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離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離子
解析第一步引入了具有強氧化性的HNO3,因此無法通過后續(xù)實驗判斷是否一定含有SO2-4和Fe3+,也可能含有SO2-3和Fe2+,第一步引入了Cl-,無法判斷是否一定有Cl-,與堿反應能生成氣體的一定是NH+4。
答案B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道題,共55分)
16.(9分)在已經(jīng)提取氯化鈉、溴、鎂等化學物質(zhì)的富碘鹵水中,采用下圖所示的工藝流程生產(chǎn)單質(zhì)碘:
(1)步驟③加Fe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步驟④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生產(chǎn)流程中,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副產(chǎn)物是_______。
(4)操作⑤的名稱是________,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_。
解析反應原理為:I-――→AgNO3AgI――→FeFeI2――→Cl2I2――→CCl4萃取提純I2,整個過程中單質(zhì)Ag可以循環(huán)利用。
答案(1)使碘化銀轉(zhuǎn)化成碘化亞鐵(FeI2)和單質(zhì)銀(或?qū)㈦y溶的碘化銀轉(zhuǎn)化成可溶的碘化亞鐵)
(2)2Fe2++4I-+3Cl2===2I2+2Fe3++6Cl-
(3)Ag
(4)萃取、分液CCl4
17.(10分)下圖為各物質(zhì)的反應轉(zhuǎn)化關系圖,其中部分產(chǎn)物已略去。常溫下,G為固體單質(zhì),B、I為液體,其余都為氣體。A為化合物,I的濃溶液與G在加熱條件下生成F、B和C。H可用工業(yè)上冶煉金屬的還原劑。
請按要求填空: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寫出A→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G和I的濃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題意:固體單質(zhì)G與I的濃溶液,在加熱條件下生成F、B和C。猜測I為濃H2SO4或HNO3,而A+E――→催化劑加熱D,又D+E―→F,知D不可能為SO3,即I不為濃H2SO4,應為濃HNO3。
答案(1)NH3H2OCO2
(2)4NH3+5O2=====催化劑△4NO+6H2O
(3)C+4HNO3(濃)=====△CO2↑+4NO2↑+2H2O
18.(9分)將一支盛有amLNO和bmLNO2氣體的試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amLO2,問:
(1)若a=b,則充分反應后試管內(nèi)氣體體積為__________mL。
(2)若a
(3)若a>b,則充分反應后試管內(nèi)氣體體積為__________mL。
解析amLNO和bmLNO2溶于水后轉(zhuǎn)化成(a+b3)mLNO,通入amL氧氣反應為4NO+3O2+2H2O===4HNO3。
(1)a=b時,V(NO)=43a,V(O2)=a,反應后氣體為0mL。
(2)a
(3)a>b時,O2剩余,V(O2)剩余=a-a+b34×3=a-b4mL。
答案(1)0
(2)b-a3
(3)a-b4
19.(13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跟濃硫酸的反應,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有關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D中試管口放置的棉花應浸一種液體,這種液體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B的作用是貯存多余的氣體。當D處有明顯的現(xiàn)象后,關閉活塞K,移去酒精燈,但由于余熱的作用,A處仍有氣體產(chǎn)生,此時B中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應放置的液體是________(填選項字母)。
a.水b.酸性KMnO4溶液
c.濃溴水d.飽和NaHSO3溶液
(4)實驗中,取一定質(zhì)量的銅片和一定體積18mol•L-1的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直到反應完畢,發(fā)現(xiàn)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該小組學生根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認為還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銅片完全溶解,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藥品中能用來證明反應結束后的燒瓶中確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選項字母)。
a.鐵粉b.BaCl2溶液
c.銀d.Na2CO3溶液
解析(2)反應生成的SO2氣體,能污染空氣,棉花所浸液體是為了吸收SO2,應為堿液。
(3)B瓶起貯氣作用,故該試劑不能與SO2反應,選d,由于關閉K后,瓶內(nèi)氣壓增大,將瓶中液體壓入長頸漏斗,因此,瓶內(nèi)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
(4)①反應開始后,濃H2SO4逐漸消耗,后變稀,Cu與稀H2SO4不反應;②根據(jù)Fe或Na2CO3與稀H2SO4反應都有氣泡逸出判斷有硫酸剩余。
答案(1)Cu+2H2SO4(濃)=====△CuSO4+SO2↑+2H2O
(2)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氣
(3)試劑瓶中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d
(4)①反應過程中濃H2SO4被消耗,逐漸變稀,而Cu不與稀H2SO4反應②ad
20.(14分)取50.0mL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過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用過量稀硝酸處理后沉淀量減少到4.66g,并有氣體放出。
(1)用稀硝酸處理后的不溶物為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寫出整個過程中所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混合溶液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3)產(chǎn)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2)后剩余沉淀為BaSO4
n(Na2SO4)=n(BaSO4)=4.66g233g•mol=0.02mol
c(Na2SO4)=0.02mol0.05L=0.4mol•L-1
n(Na2CO3)=n(BaCO3)=14.51g-4.66g197g•mol-1=0.05mol
c(Na2CO3)=0.05mol0.05L=1mol•L-1
(3)V(CO2)=0.05mol×22.4L•mol-1=1.12L。
答案(1)BaSO4
CO2-3+Ba2+===BaCO3↓
SO2-4+Ba2+===BaSO4↓
BaCO3+2H+===Ba2++H2O+CO2↑
(2)0.4mol•L-1
1.0mol•L-1
(3)1.12L
【篇二】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2分,共16分)
1.在一些高檔茶葉、點心等食品的包裝盒中有一個小袋,將小袋打開,可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變成棕褐色.將灰黑色粉末溶于鹽酸,取上層清液,滴入幾滴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馬上出現(xiàn)血紅色.以下結論不正確的是
A.該灰黑色粉末作抗氧化劑
B.該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C.小袋中原來裝有鐵粉
D.小袋中原來裝有Fe2O3
2.人的胃液是一種強酸性液體,pH在0.9~1.5之間,氫氧化鋁是一種治療胃液過多的胃藥的主要成分.目前這種胃藥已不常用,原因主要是
A.長期攝人鋁元素不利于人體健康
B.它不能中和胃液
C.它不易溶于胃液
D.它的療效太差
3.向某溶液中投入鋁片后有大量H2放出,則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離子是
A.Cl-B.H+C.OH-D.HCO3-
4.將一小粒鈉投入下列溶液中,能產(chǎn)生氣體和沉淀的是
A.NaClB.BaCl2C.H2SO4D.CuCl2
5.將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A.有白色沉淀生成
B.有紅棕色沉淀生成
C.沒有沉淀生成
D.既有紅棕色沉淀生成又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
6.下列關于“焰色反應”的理解正確的是
A.只有金屬單質(zhì)才有焰色反應
B.只有金屬化合物才有焰色反應
C.只有某些金屬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應
D.只有金屬離子才有焰色反應
7.用下列材料制成的容器中,不能用來裝運濃H2SO4或濃HNO3的是
A.銅B.鐵C.陶瓷D.鋁
8.分別與FeCl2、CuSO4、NaCl、Fe2(SO4)3、MgSO4等溶液混合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各不相同的是
A.鹽酸B.氨水C.氯化鋇溶液D.硫酸鈉溶液
二、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2分,共20分)
9.相同條件下將干燥的88gCO2通過裝有Na2O2的干燥管后,氣體質(zhì)量變?yōu)?0g,則反應后的氣體中CO2的質(zhì)量為()
A.24gB.34gC.44gD.54g
10.某溶液由相同物質(zhì)的量的CuCl2、FeCl3、AlCl3混合而成,向該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攪拌后振蕩,鐵粉仍有剩余,則溶液中存在較多的陽離子是()
A.Fe3+、Cu2+B.Fe2+、Al3+
C.Fe3+、Al3+D.Fe2+、Fe3+
11.等體積、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放在甲、乙兩燒杯中,各加等質(zhì)量的鋁,生成氫氣的體積比為5︰6,則甲、乙兩燒杯中的反應情況可能分別是()
A.甲、乙中都是鋁過量
B.甲中鋁過量、乙中堿過量
C.甲中酸過量、乙中鋁過量
D.甲中酸過量、乙中堿過量
12.將物質(zhì)的量相等的硫酸鋁和硫酸銨溶于水,形成VmL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氫氧化鈉的溶液(其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混合溶液中兩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和),直至過量,下列表示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的體積(X)與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關系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13.由鋅、鐵、鋁、鎂四種金屬中的兩種組成的混合物10g,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產(chǎn)生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為11.2L,則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
A.鋅B.鐵C.鋁D.鎂
14.在硫酸鐵溶液中,加入ag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g鐵,充分反應后得到cg殘余固體,且a>c,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殘余固體可能為鐵和銅的混合物
B.后得到的溶液可能含有Fe3+
C.殘余固體是鐵,溶液中一定不含Cu2+
D.殘余固體全部是銅
15.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確定某化工廢液的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向少量樣品廢液中加入過量鹽酸時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過量氨水使溶液呈堿性時,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小蘇打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該廢液中可能含有的離子是()
A.Ag+、Ca2+、Mg2+B.AlO2-、Ba2+、Mg2+
C.Ag+、Mg2+、Na+D.Ag+、Na+、Ba2+
16.某學生用NaHCO3和KHCO3組成的某混合物進行實驗,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確的是()
50mL鹽酸50mL鹽酸50mL鹽酸
m(混合物)9.2g15.7g27.6g
V(CO2)2.24L3.36L3.36L
A.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3.0mol•L-1
B.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
C.加入混合物9.2g時鹽酸過量
D.15.7g混合物恰好與鹽酸完全反應
17.現(xiàn)有4mol鋁及足量稀鹽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若使鋁完全轉(zhuǎn)化為Al(OH)3,所需HCl和NaOH的物質(zhì)的量之和小的是()
A.4molB.6molC.8molD.16mol
18.完全溶解28.4g碳酸銅和氫氧化銅的混合物需要消耗1mol/L的鹽酸500mL.若灼燒相同質(zhì)量的上述混合物,能得到氧化銅的質(zhì)量為()
A.40gB.30gC.20gD.16g
三、填空題(10分),
19.Na2O是色固體,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制取Na2O通常采用的方法是2NaNO2+6Na4Na2O+N2↑,不采用鈉在氧氣中燃燒而采用此法是因為。新課標第一網(wǎng)
20.金屬鐵分別與單質(zhì)Cl2和Br2反應可制得無水氯化鐵和溴化鐵,也可生成Fe3Cl8、Fe3Br8,他們可以看作是氯化物或溴化物用化學表示為FeCl3•2FeCl3、FeBr2•2FeBr3,當把鐵粉和碘粉混合一起研磨時,生成相當于Fe3I8的產(chǎn)物,則在此產(chǎn)物中鐵的化合價是_______,若把改寫成常見碘化物的形式,其化學式為___________.
四、實驗題
21.(9分)下圖所示裝置可用來制取Fe(OH)2和觀察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時的顏色變化。實驗時必須使用鐵屑、6mol/L硫酸溶液,其他試劑任選。填寫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應預先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開始時應先將活塞E________(填“打開”或“關閉”),在C中收到的氣體主要為________________。
(3)簡述生成Fe(OH)2的操作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拔去裝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氣進入,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4分)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先生發(fā)明的“侯氏制堿法”,因原料利用率高.并能進行連續(xù)生產(chǎn),從而享譽中外.“侯氏制堿法”的基本做法是向飽和食鹽水中通入氨氣和二氧化碳,獲得碳酸氫鈉晶體,再將所得碳酸氫鈉晶體加熱分解后即可得到純堿.它的反應原理可用下列化學方程式表示:
NaCl(飽和)+NH3+CO2+H2O=NaHCO3↓+NH4Cl
某課外興趣小組同學,按照“侯氏制堿法”原理,設計了如下一套實驗裝置實驗室可選藥品有濃氨水、純堿、大理石、稀鹽酸、稀硫酸、熟石灰、氯化銨,氯化鈉.
(1)選用合適的試劑的名稱A__________;D___________
(2)本實驗具體操作過程中,應先通_________氣體,再通_________氣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該裝置的至少兩處
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改進裝置后,該同學進行了實驗,實驗所用的飽和NaCl溶液中含溶質(zhì)58.5g,實驗后得到無水碳酸鈉26g,則其產(chǎn)率為_________;該同學針對其實驗結果,認真分析了造成損失的原因,發(fā)現(xiàn)其操作步驟并沒有錯誤,則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在“侯氏制堿法”的工業(yè)生產(chǎn)中,原料的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成本.請問本實驗中哪些物質(zhì)可重復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斷題
23.(10分)已知A、B、C均為常見的單質(zhì),其中A為金屬,B、C為非金屬,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反應條件和部分產(chǎn)物已省略).
請回答:
(1)若常溫下B、C均為氣體,D為黑色晶體,E的化學式為______,A和E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D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2)若常溫下B為氣體,C為黑色固體,則構成金屬A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E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A和E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D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24.(7分)現(xiàn)有濃度均為1mol•L-1的FeCl3、FeCl2、CuCl2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鐵粉,按下列情況填空.
(1)反完畢后,鐵粉有剩余:
①反應完畢后,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陽離子,為______mol,一定沒有________陽離子;
②固體物質(zhì)干燥后,其中一定有_______,與反應前加入鐵粉質(zhì)量相比(填“多”或“少”)__________g.
(2)反應完畢后,有銅生成,鐵粉無剩余.則反應完畢后溶液一定含有________陽離子,該陽離子在溶液中的物質(zhì)的量的范圍是_________.
六、計算題(共14分)
25.向30.0mL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鋁粉.待充分反應后,再向其中加入2.00mol/L燒堿溶液,至沉淀不再減少,消耗燒堿溶液210mL,且收集到氣體0.672L(標準狀況).據(jù)此計算:
(1)加入鋁粉的質(zhì)量.
(2)原硫酸銅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26.將70gNa2O2和Na2O混合物與98g水充分反應,所得溶液恰好能被250mL4mol/L的H2SO4中和.求:
(1)原混合物Na2O2和Na2O質(zhì)量分別為多少克?
(2)所得NaOH溶液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5分)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目前加碘食鹽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
B.日常生活中無水乙醇常用于殺菌消毒
C.綠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學物質(zhì)的食品
D.在空氣質(zhì)量日報中CO2含量屬于空氣污染指數(shù)
解析A項中加碘食鹽中就是添加了碘酸鉀,正確;B項中常用于殺菌消毒的乙醇,也就是醫(yī)用酒精,其質(zhì)量分數(shù)為75%,不是無水乙醇,錯誤;C項中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按照特定生產(chǎn)方式生產(chǎn),經(jīng)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無污染的安全、優(yōu)質(zhì)營養(yǎng)類食品的總稱。它是未來農(nóng)業(yè)和食品發(fā)展的一種新興主導食品。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學物質(zhì)組成的,錯誤;D項中空氣質(zhì)量日報中主要涉及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五種大氣污染物,其中不包括二氧化碳。
答案A
2.N2是空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科學家依據(jù)蒸汽機的原理,設計制造出液氮蒸汽機,即利用液態(tài)氮的蒸發(fā)來驅(qū)動機車,從而達到環(huán)境保護的目的,其原理主要依據(jù)是()
A.液氮的沸點為-195.8℃,遠低于常溫
B.N2在空氣中燃燒放熱
C.N2的化學性質(zhì)很穩(wěn)定
D.N2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shù)為78%
解析液態(tài)氮的沸點低,常溫下易汽化,體積膨脹對外做功。
答案A
3.能實現(xiàn)下列物質(zhì)間直接轉(zhuǎn)化的元素是()
單質(zhì)――→+O2氧化物――→+H2O酸或堿――→NaOH或HCl鹽
A.鎂B.硫
C.銅D.鐵
解析題給4種單質(zhì)都可與O2反應生成氧化物,所生成的氧化物中只有SO2能與H2O反應。
答案B
4.在下列物質(zhì)中,受熱能放出某氣體A,并將所得殘渣與鹽酸反應又能生成氣體A的化合物是()
A.NH4HCO3B.K2CO3
C.NaHCO3D.KClO3
解析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
答案C
5.3.2g銅與過量HNO3(8mol•L-1,30mL)充分反應,HNO3的還原產(chǎn)物為NO2和NO,反應后溶液中所含H+為amol,則此時溶液中所含的NO-3為()
A.amolB.(0.24-a)mol
C.(0.1+a)molD.(0.14+a)mol
解析反應后溶液中剩余H+amol,表明剩余HNO3amol,而生成Cu(NO3)2的NO-3為2×3.2g64g•mol-1=0.1mol,故此時溶液中所含的NO-3為(0.1+a)mol。
答案C
6.關于二氧化硫,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淡黃色的固體②易燃燒③能使溴水退色④具有氧化性和還原性⑤水溶液具有酸性⑥能使品紅溶液退色
A.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D(zhuǎn).③④⑤⑥
解析SO2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不能燃燒,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可被O2氧化成SO3,①②錯誤,其余正確。
答案D
7.將CO2通入100mL某濃度的石灰水中,所得沉淀質(zhì)量與通入CO2體積(標準狀況下)的關系如圖所示。則石灰水濃度為()
A.0.03mol•L-1B.0.015mol•L-1
C.0.025mol•L-1D.0.0125mol•L-1
解析當生成的CaCO3沉淀恰好溶解時,消耗CO256mL,此時恰好發(fā)生反應:Ca(OH)2+2CO2===Ca(HCO3)2,n[Ca(OH)2]=0.056L22.4L•mol-1×12=1.25×10-3mol,則該石灰水的濃度為:
c[Ca(OH)2]=1.25×10-3mol0.1L=0.0125mol•L-1。
答案D
8.為了檢驗Na2SO3中是否混有Na2SO4,應選用的試劑是()
A.BaCl2溶液B.BaCl2溶液和稀鹽酸
C.BaCl2溶液和稀硝酸D.BaCl2溶液和稀硫酸
解析A項中BaSO3也不溶于水;C項中HNO3會把BaSO3氧化生成BaSO4;D項中H2SO4和BaCl2反應生成BaSO4。
答案B
9.物質(zhì)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不僅與物質(zhì)的結構有關,還與物質(zhì)的濃度和反應溫度等有關。下列各組物質(zhì):
①Cu與HNO3溶液②Cu與FeCl3溶液③Zn與H2SO4溶液④Fe與HCl溶液
由于濃度不同而能發(fā)生不同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①③④
解析Cu與濃硝酸反應生成Cu(NO3)2、NO2和H2O,與稀硝酸反應生成Cu(NO3)2、NO和H2O;Cu與FeCl3反應時與濃度無關;Zn與濃硫酸反應時生成ZnSO4、SO2和水,與稀硫酸反應時生成ZnSO4和H2,F(xiàn)e與HCl溶液反應與濃度無關。
答案A
10.下列有關Cl、N、S等非金屬元素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為次氯酸鈣
B.實驗室可用濃硫酸干燥氨氣
C.實驗室可用NaOH溶液處理NO2和HCl廢氣
D.Al2(SO4)3可除去堿性廢水及酸性廢水中的懸浮顆粒
解析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和Ca(ClO)2等,有效成分是Ca(ClO)2,A項錯;硫酸能與NH3反應生成(NH4)2SO4,B項錯;Al2(SO4)3凈水是利用了其水解生成的Al(OH)3膠體的吸附性,堿性或酸性廢水均能溶解Al(OH)3膠體,因而達不到凈水的作用,D項錯。
答案C
11.下列符合化學實驗“綠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實驗中,將CCl4萃取溴水改為CCl4萃取碘水②在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中,將銅片改為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銅絲③將實驗室的廢酸與廢堿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化學實驗“綠色化”的含義是指節(jié)約試劑、操作簡便、安全實用、減少或避免有害物質(zhì)排放等,因此①②③都符合。
答案D
12.某溶液可能含有I-、Cl-、SO2-3。向該溶液中加入溴水發(fā)生反應后溶液呈無色,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Cl-
C.肯定含有Cl-D.肯定含SO2-3
解析SO2-3的還原性大于I-的還原性,故加入溴水先與SO2-3反應生成無色溶液,過量時才能與I-反應生成有顏色的單質(zhì)碘,本題沒有說明溴水的量,故無法確定是否含I-。
答案D
13.將相同質(zhì)量的銅分別和過量濃硝酸、稀硝酸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反應速率:兩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應生成氣體的顏色:前者淺,后者深
D.反應中轉(zhuǎn)移的電子總數(shù):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銅與濃硝酸、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由反應方程式可知,等質(zhì)量的銅分別與濃硝酸、稀硝酸完全反應時,耗酸量前者多;前者的還原產(chǎn)物NO2為紅棕色氣體,后者的還原產(chǎn)物NO為無色氣體;而氧化產(chǎn)物都為Cu(NO3)2,反應過程中兩者轉(zhuǎn)移的電子總數(shù)相等。故選B項。
答案B
14.空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資源,為改善空氣質(zhì)量而啟動的“藍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藍天工程”建設的是()
A.推廣使用燃煤脫硫技術,防治SO2污染
B.實施綠化工程,防治揚塵污染
C.研制開發(fā)燃料電池汽車,消除機動車尾氣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開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應量
解析城市空氣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碳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懸浮顆粒、含氯化合物、放射性物質(zhì)等。因此A、B、C項均有利于“藍天工程”。而D項加大石油、煤炭的開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應量,則會加劇大氣污染。
答案D
15.某同學為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見的四種無機離子,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其中檢驗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由該實驗能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離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離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離子
解析第一步引入了具有強氧化性的HNO3,因此無法通過后續(xù)實驗判斷是否一定含有SO2-4和Fe3+,也可能含有SO2-3和Fe2+,第一步引入了Cl-,無法判斷是否一定有Cl-,與堿反應能生成氣體的一定是NH+4。
答案B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道題,共55分)
16.(9分)在已經(jīng)提取氯化鈉、溴、鎂等化學物質(zhì)的富碘鹵水中,采用下圖所示的工藝流程生產(chǎn)單質(zhì)碘:
(1)步驟③加Fe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步驟④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生產(chǎn)流程中,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副產(chǎn)物是_______。
(4)操作⑤的名稱是________,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_。
解析反應原理為:I-――→AgNO3AgI――→FeFeI2――→Cl2I2――→CCl4萃取提純I2,整個過程中單質(zhì)Ag可以循環(huán)利用。
答案(1)使碘化銀轉(zhuǎn)化成碘化亞鐵(FeI2)和單質(zhì)銀(或?qū)㈦y溶的碘化銀轉(zhuǎn)化成可溶的碘化亞鐵)
(2)2Fe2++4I-+3Cl2===2I2+2Fe3++6Cl-
(3)Ag
(4)萃取、分液CCl4
17.(10分)下圖為各物質(zhì)的反應轉(zhuǎn)化關系圖,其中部分產(chǎn)物已略去。常溫下,G為固體單質(zhì),B、I為液體,其余都為氣體。A為化合物,I的濃溶液與G在加熱條件下生成F、B和C。H可用工業(yè)上冶煉金屬的還原劑。
請按要求填空: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寫出A→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G和I的濃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題意:固體單質(zhì)G與I的濃溶液,在加熱條件下生成F、B和C。猜測I為濃H2SO4或HNO3,而A+E――→催化劑加熱D,又D+E―→F,知D不可能為SO3,即I不為濃H2SO4,應為濃HNO3。
答案(1)NH3H2OCO2
(2)4NH3+5O2=====催化劑△4NO+6H2O
(3)C+4HNO3(濃)=====△CO2↑+4NO2↑+2H2O
18.(9分)將一支盛有amLNO和bmLNO2氣體的試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amLO2,問:
(1)若a=b,則充分反應后試管內(nèi)氣體體積為__________mL。
(2)若a
(3)若a>b,則充分反應后試管內(nèi)氣體體積為__________mL。
解析amLNO和bmLNO2溶于水后轉(zhuǎn)化成(a+b3)mLNO,通入amL氧氣反應為4NO+3O2+2H2O===4HNO3。
(1)a=b時,V(NO)=43a,V(O2)=a,反應后氣體為0mL。
(2)a
(3)a>b時,O2剩余,V(O2)剩余=a-a+b34×3=a-b4mL。
答案(1)0
(2)b-a3
(3)a-b4
19.(13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跟濃硫酸的反應,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有關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D中試管口放置的棉花應浸一種液體,這種液體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B的作用是貯存多余的氣體。當D處有明顯的現(xiàn)象后,關閉活塞K,移去酒精燈,但由于余熱的作用,A處仍有氣體產(chǎn)生,此時B中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應放置的液體是________(填選項字母)。
a.水b.酸性KMnO4溶液
c.濃溴水d.飽和NaHSO3溶液
(4)實驗中,取一定質(zhì)量的銅片和一定體積18mol•L-1的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直到反應完畢,發(fā)現(xiàn)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該小組學生根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認為還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銅片完全溶解,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藥品中能用來證明反應結束后的燒瓶中確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選項字母)。
a.鐵粉b.BaCl2溶液
c.銀d.Na2CO3溶液
解析(2)反應生成的SO2氣體,能污染空氣,棉花所浸液體是為了吸收SO2,應為堿液。
(3)B瓶起貯氣作用,故該試劑不能與SO2反應,選d,由于關閉K后,瓶內(nèi)氣壓增大,將瓶中液體壓入長頸漏斗,因此,瓶內(nèi)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
(4)①反應開始后,濃H2SO4逐漸消耗,后變稀,Cu與稀H2SO4不反應;②根據(jù)Fe或Na2CO3與稀H2SO4反應都有氣泡逸出判斷有硫酸剩余。
答案(1)Cu+2H2SO4(濃)=====△CuSO4+SO2↑+2H2O
(2)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氣
(3)試劑瓶中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d
(4)①反應過程中濃H2SO4被消耗,逐漸變稀,而Cu不與稀H2SO4反應②ad
20.(14分)取50.0mL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過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用過量稀硝酸處理后沉淀量減少到4.66g,并有氣體放出。
(1)用稀硝酸處理后的不溶物為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寫出整個過程中所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混合溶液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3)產(chǎn)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2)后剩余沉淀為BaSO4
n(Na2SO4)=n(BaSO4)=4.66g233g•mol=0.02mol
c(Na2SO4)=0.02mol0.05L=0.4mol•L-1
n(Na2CO3)=n(BaCO3)=14.51g-4.66g197g•mol-1=0.05mol
c(Na2CO3)=0.05mol0.05L=1mol•L-1
(3)V(CO2)=0.05mol×22.4L•mol-1=1.12L。
答案(1)BaSO4
CO2-3+Ba2+===BaCO3↓
SO2-4+Ba2+===BaSO4↓
BaCO3+2H+===Ba2++H2O+CO2↑
(2)0.4mol•L-1
1.0mol•L-1
(3)1.12L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2分,共16分)
1.在一些高檔茶葉、點心等食品的包裝盒中有一個小袋,將小袋打開,可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變成棕褐色.將灰黑色粉末溶于鹽酸,取上層清液,滴入幾滴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馬上出現(xiàn)血紅色.以下結論不正確的是
A.該灰黑色粉末作抗氧化劑
B.該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C.小袋中原來裝有鐵粉
D.小袋中原來裝有Fe2O3
2.人的胃液是一種強酸性液體,pH在0.9~1.5之間,氫氧化鋁是一種治療胃液過多的胃藥的主要成分.目前這種胃藥已不常用,原因主要是
A.長期攝人鋁元素不利于人體健康
B.它不能中和胃液
C.它不易溶于胃液
D.它的療效太差
3.向某溶液中投入鋁片后有大量H2放出,則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離子是
A.Cl-B.H+C.OH-D.HCO3-
4.將一小粒鈉投入下列溶液中,能產(chǎn)生氣體和沉淀的是
A.NaClB.BaCl2C.H2SO4D.CuCl2
5.將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A.有白色沉淀生成
B.有紅棕色沉淀生成
C.沒有沉淀生成
D.既有紅棕色沉淀生成又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
6.下列關于“焰色反應”的理解正確的是
A.只有金屬單質(zhì)才有焰色反應
B.只有金屬化合物才有焰色反應
C.只有某些金屬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應
D.只有金屬離子才有焰色反應
7.用下列材料制成的容器中,不能用來裝運濃H2SO4或濃HNO3的是
A.銅B.鐵C.陶瓷D.鋁
8.分別與FeCl2、CuSO4、NaCl、Fe2(SO4)3、MgSO4等溶液混合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各不相同的是
A.鹽酸B.氨水C.氯化鋇溶液D.硫酸鈉溶液
二、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2分,共20分)
9.相同條件下將干燥的88gCO2通過裝有Na2O2的干燥管后,氣體質(zhì)量變?yōu)?0g,則反應后的氣體中CO2的質(zhì)量為()
A.24gB.34gC.44gD.54g
10.某溶液由相同物質(zhì)的量的CuCl2、FeCl3、AlCl3混合而成,向該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攪拌后振蕩,鐵粉仍有剩余,則溶液中存在較多的陽離子是()
A.Fe3+、Cu2+B.Fe2+、Al3+
C.Fe3+、Al3+D.Fe2+、Fe3+
11.等體積、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放在甲、乙兩燒杯中,各加等質(zhì)量的鋁,生成氫氣的體積比為5︰6,則甲、乙兩燒杯中的反應情況可能分別是()
A.甲、乙中都是鋁過量
B.甲中鋁過量、乙中堿過量
C.甲中酸過量、乙中鋁過量
D.甲中酸過量、乙中堿過量
12.將物質(zhì)的量相等的硫酸鋁和硫酸銨溶于水,形成VmL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氫氧化鈉的溶液(其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混合溶液中兩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和),直至過量,下列表示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的體積(X)與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關系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13.由鋅、鐵、鋁、鎂四種金屬中的兩種組成的混合物10g,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產(chǎn)生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為11.2L,則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
A.鋅B.鐵C.鋁D.鎂
14.在硫酸鐵溶液中,加入ag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g鐵,充分反應后得到cg殘余固體,且a>c,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殘余固體可能為鐵和銅的混合物
B.后得到的溶液可能含有Fe3+
C.殘余固體是鐵,溶液中一定不含Cu2+
D.殘余固體全部是銅
15.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確定某化工廢液的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向少量樣品廢液中加入過量鹽酸時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過量氨水使溶液呈堿性時,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小蘇打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該廢液中可能含有的離子是()
A.Ag+、Ca2+、Mg2+B.AlO2-、Ba2+、Mg2+
C.Ag+、Mg2+、Na+D.Ag+、Na+、Ba2+
16.某學生用NaHCO3和KHCO3組成的某混合物進行實驗,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確的是()
50mL鹽酸50mL鹽酸50mL鹽酸
m(混合物)9.2g15.7g27.6g
V(CO2)2.24L3.36L3.36L
A.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3.0mol•L-1
B.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
C.加入混合物9.2g時鹽酸過量
D.15.7g混合物恰好與鹽酸完全反應
17.現(xiàn)有4mol鋁及足量稀鹽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若使鋁完全轉(zhuǎn)化為Al(OH)3,所需HCl和NaOH的物質(zhì)的量之和小的是()
A.4molB.6molC.8molD.16mol
18.完全溶解28.4g碳酸銅和氫氧化銅的混合物需要消耗1mol/L的鹽酸500mL.若灼燒相同質(zhì)量的上述混合物,能得到氧化銅的質(zhì)量為()
A.40gB.30gC.20gD.16g
三、填空題(10分),
19.Na2O是色固體,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制取Na2O通常采用的方法是2NaNO2+6Na4Na2O+N2↑,不采用鈉在氧氣中燃燒而采用此法是因為。新課標第一網(wǎng)
20.金屬鐵分別與單質(zhì)Cl2和Br2反應可制得無水氯化鐵和溴化鐵,也可生成Fe3Cl8、Fe3Br8,他們可以看作是氯化物或溴化物用化學表示為FeCl3•2FeCl3、FeBr2•2FeBr3,當把鐵粉和碘粉混合一起研磨時,生成相當于Fe3I8的產(chǎn)物,則在此產(chǎn)物中鐵的化合價是_______,若把改寫成常見碘化物的形式,其化學式為___________.
四、實驗題
21.(9分)下圖所示裝置可用來制取Fe(OH)2和觀察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時的顏色變化。實驗時必須使用鐵屑、6mol/L硫酸溶液,其他試劑任選。填寫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應預先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開始時應先將活塞E________(填“打開”或“關閉”),在C中收到的氣體主要為________________。
(3)簡述生成Fe(OH)2的操作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拔去裝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氣進入,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4分)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先生發(fā)明的“侯氏制堿法”,因原料利用率高.并能進行連續(xù)生產(chǎn),從而享譽中外.“侯氏制堿法”的基本做法是向飽和食鹽水中通入氨氣和二氧化碳,獲得碳酸氫鈉晶體,再將所得碳酸氫鈉晶體加熱分解后即可得到純堿.它的反應原理可用下列化學方程式表示:
NaCl(飽和)+NH3+CO2+H2O=NaHCO3↓+NH4Cl
某課外興趣小組同學,按照“侯氏制堿法”原理,設計了如下一套實驗裝置實驗室可選藥品有濃氨水、純堿、大理石、稀鹽酸、稀硫酸、熟石灰、氯化銨,氯化鈉.
(1)選用合適的試劑的名稱A__________;D___________
(2)本實驗具體操作過程中,應先通_________氣體,再通_________氣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該裝置的至少兩處
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改進裝置后,該同學進行了實驗,實驗所用的飽和NaCl溶液中含溶質(zhì)58.5g,實驗后得到無水碳酸鈉26g,則其產(chǎn)率為_________;該同學針對其實驗結果,認真分析了造成損失的原因,發(fā)現(xiàn)其操作步驟并沒有錯誤,則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在“侯氏制堿法”的工業(yè)生產(chǎn)中,原料的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成本.請問本實驗中哪些物質(zhì)可重復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斷題
23.(10分)已知A、B、C均為常見的單質(zhì),其中A為金屬,B、C為非金屬,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反應條件和部分產(chǎn)物已省略).
請回答:
(1)若常溫下B、C均為氣體,D為黑色晶體,E的化學式為______,A和E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D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2)若常溫下B為氣體,C為黑色固體,則構成金屬A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E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A和E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D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24.(7分)現(xiàn)有濃度均為1mol•L-1的FeCl3、FeCl2、CuCl2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鐵粉,按下列情況填空.
(1)反完畢后,鐵粉有剩余:
①反應完畢后,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陽離子,為______mol,一定沒有________陽離子;
②固體物質(zhì)干燥后,其中一定有_______,與反應前加入鐵粉質(zhì)量相比(填“多”或“少”)__________g.
(2)反應完畢后,有銅生成,鐵粉無剩余.則反應完畢后溶液一定含有________陽離子,該陽離子在溶液中的物質(zhì)的量的范圍是_________.
六、計算題(共14分)
25.向30.0mL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鋁粉.待充分反應后,再向其中加入2.00mol/L燒堿溶液,至沉淀不再減少,消耗燒堿溶液210mL,且收集到氣體0.672L(標準狀況).據(jù)此計算:
(1)加入鋁粉的質(zhì)量.
(2)原硫酸銅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26.將70gNa2O2和Na2O混合物與98g水充分反應,所得溶液恰好能被250mL4mol/L的H2SO4中和.求:
(1)原混合物Na2O2和Na2O質(zhì)量分別為多少克?
(2)所得NaOH溶液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