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下面是分享其中幾句經(jīng)典的句子的解析。歡迎閱讀!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一】
【拼音】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解釋】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啟示】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學業(yè)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注釋】竇燕山:五代后晉人,名禹鈞。傳說他教子有方,使五個兒子齊登科甲,有侍郎馮道贈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
養(yǎng)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二】
【拼音】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解釋】僅僅是供養(yǎng)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啟示】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注釋】不教:不加以教導?!∵^:過錯。 師:老師。 惰:怠惰,這里指失職。
【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做的強盜,在他做盡壞事后,終于被衙門的捕快捉了起來。由于他犯了許多不可原諒的罪,所以縣太爺判了他死罪。臨刑前,縣太爺問他有什么要求,強盜說:“我想見我母親最后一面?!笨h太爺命人把他母親請來,當他們母子一見面,母親很悲痛的抱者兒子大哭。誰知道,那個強盜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并且傷心地說:“我好恨娘在我犯錯時,從來不教訓我,現(xiàn)在我后悔也來不及了。”這強盜的母親,要對強盜的下場負一半的責任啊!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三】
【拼音】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解釋】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啟示】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總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注釋】子:是為人之子?!〔粚W:是不肯讀書。 宜:應該,適當?!∮祝褐负诎l(fā)年少時?!±希褐搁L大成年以后?!『螢椋褐覆荒苡凶鳛椤?BR> 【故事】清朝時,大將左宗棠的部下張曜,立了許多功勞,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許多不服氣的人,便以張曜沒有念過書為理由,不給他官做。張曜知道因為自己的不識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難過,于是發(fā)奮苦讀,終于憑著他的學識,把官給爭了回來。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四】
【拼音】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解釋】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啟示】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qū)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jīng)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注釋】玉:美玉?!∽粒旱褡痢!∑鳎褐钙魑铩!×x:義理、道理。
【故事】從前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于是他便把這玉石呈現(xiàn)給當時的楚厲王。沒想到,宮里的玉匠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厲王死后,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運。卞和失望的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fā)現(xiàn)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庇蛇@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xiàn)出它的價值,所以人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一】
【拼音】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解釋】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啟示】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學業(yè)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注釋】竇燕山:五代后晉人,名禹鈞。傳說他教子有方,使五個兒子齊登科甲,有侍郎馮道贈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
養(yǎng)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二】
【拼音】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解釋】僅僅是供養(yǎng)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啟示】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注釋】不教:不加以教導?!∵^:過錯。 師:老師。 惰:怠惰,這里指失職。
【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做的強盜,在他做盡壞事后,終于被衙門的捕快捉了起來。由于他犯了許多不可原諒的罪,所以縣太爺判了他死罪。臨刑前,縣太爺問他有什么要求,強盜說:“我想見我母親最后一面?!笨h太爺命人把他母親請來,當他們母子一見面,母親很悲痛的抱者兒子大哭。誰知道,那個強盜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并且傷心地說:“我好恨娘在我犯錯時,從來不教訓我,現(xiàn)在我后悔也來不及了。”這強盜的母親,要對強盜的下場負一半的責任啊!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三】
【拼音】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解釋】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啟示】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總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注釋】子:是為人之子?!〔粚W:是不肯讀書。 宜:應該,適當?!∮祝褐负诎l(fā)年少時?!±希褐搁L大成年以后?!『螢椋褐覆荒苡凶鳛椤?BR> 【故事】清朝時,大將左宗棠的部下張曜,立了許多功勞,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許多不服氣的人,便以張曜沒有念過書為理由,不給他官做。張曜知道因為自己的不識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難過,于是發(fā)奮苦讀,終于憑著他的學識,把官給爭了回來。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四】
【拼音】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解釋】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啟示】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qū)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jīng)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注釋】玉:美玉?!∽粒旱褡痢!∑鳎褐钙魑铩!×x:義理、道理。
【故事】從前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于是他便把這玉石呈現(xiàn)給當時的楚厲王。沒想到,宮里的玉匠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厲王死后,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運。卞和失望的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fā)現(xiàn)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庇蛇@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xiàn)出它的價值,所以人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