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小板凳》這篇課文講了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老師檢查作業(yè)的第一天,愛因斯坦沒有上交作業(yè),到了第二天交上來一只難看的小板凳,當老師說世界上沒有比這更難看的小板凳時,小愛因斯坦又從抽屜里拿來了兩只更難看的小板凳。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原文
上課了,老師將學生的手工作品都放在講臺上。瞧,泥鴨子、布娃娃、蠟水果……
突然,老師拿出一只小板凳,問:“你們見過比這還丑的小板凳嗎?”學生們都笑著說:“沒有?!边@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有的?!彼换挪幻Φ啬贸鰞芍恍“宓剩e起左手的那只說:“這是我第做的?!彼峙e起右手的那只說:“這是我第二次做的。老師那里的,是我第三次做的。雖然它還不能讓人滿意,但總比前兩只強一些?!?BR> 老師和同學們聽后,都為他鼓掌。
這個小學生是誰呢?他就是后來聞名世界的科學家愛因斯坦?!?BR>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重點: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愛因斯坦”小時候的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愛因斯坦,課文講了愛因斯坦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就是《三只小板凳》。(師板書課題)
3、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愛因斯坦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要求: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3、學生分四人小組學習本課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如果身邊有小朋友不會讀,就幫幫他。)
4、檢查生字詞。(學生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開火車讀,形式多樣。)
三、活動引路,讀文識字
1、“闖關”總動員。講清方法及規(guī)則,共設三關:字音關(讀準字音)、句子關(讀通句子)、感情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座兩人互為“闖關員”與“守關員”。每闖一關得一面小旗。
2、自主讀書,做“闖關”準備。
3、同座分別闖關,沒闖過關者可以練習后再“闖關”。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己識記生字“作”。
(2)指名生分析“作”字的字形結構。
(3)仔細觀察“作”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一說在書寫時應注意哪些地方?
(4)師作示范指導,學生自己練寫生字,再與范字作比較。
(5)師選出寫得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二、開展讀書“展示會”活動
1、“我會認”。卡片抽讀生字詞。
2、“我會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了解讀書情況,相機糾正字音。
3、“我想讀”。誰想讀誰就站起來讀。(側重指導對話的朗讀。)
三、朗讀課文,感悟交流
1、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
2、學生自讀自悟:愛因斯坦為什么做了三個小板凳?
3、交流討論。
(1)“我來告訴你!”學生將自己找的答案和閱讀感受講給同學聽,同時解疑。
(2)“我要請教你!”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同學幫忙解決的?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4、分角色朗讀,表現(xiàn)人物。
(1)小組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愛因斯坦和老師的對話該怎樣讀,然后分角色朗讀,并互相評議。
(2)比一比哪一組讀得好。
四、指導書寫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詞。
2、指導生字書寫。
教學重、難點:
正確掌握本課生字,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學生自學生字。(先說它是什么結構,是什么和什么組成的(獨體字除外),它的筆順是什么,共有幾筆,組詞是什么。
3、學生交流如何記憶字形。
三、指導書寫
1、指名說記字的方法。
2、教師范寫。
3、學生描紅。
指導寫字,看清每一筆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寫排頭字。
4、作業(yè)展示。
四、復習鞏固
1、朗讀全文。
2、完成課后第二題。
五、拓展練習,引導實踐
1、摘抄本課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人聽。
3、收集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三只小板凳》,與學生初讀課文后以課后思考題提問:“愛因斯坦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學生回答不出來,于是和學生再逐步讀課文。結果總感覺學生學得心不在焉,小愛因斯坦的形象也沒有樹立起來。下課后好好想了下,不需要按常規(guī)要求一段一段教學,而應該和學生想象愛因斯坦做三只小板凳的過程,體會愛因斯坦的內心世界。在想象體會的過程中扣住文章具體語言文字朗讀!具體教學設計是在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時候,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一找從哪里看出愛因斯坦做了三只小板凳?找到具體語句后讀一讀,讀出愛因斯坦的不慌不忙,想象情境,愛因斯坦怎么做小板凳的?要選木料,要量尺寸,要挖窟窿,要組裝。先感受做小板凳的不容易再思考:做了第一個小板凳之后,愛因斯坦心里怎么想?做第二只小板凳時愛因斯坦有什么注意改進的?第二只小板凳做好了為什么愛因斯坦還要做第三只?把這些愛因斯坦內心的想法具體話,學生才能深刻理解愛因斯坦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原文
上課了,老師將學生的手工作品都放在講臺上。瞧,泥鴨子、布娃娃、蠟水果……
突然,老師拿出一只小板凳,問:“你們見過比這還丑的小板凳嗎?”學生們都笑著說:“沒有?!边@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有的?!彼换挪幻Φ啬贸鰞芍恍“宓剩e起左手的那只說:“這是我第做的?!彼峙e起右手的那只說:“這是我第二次做的。老師那里的,是我第三次做的。雖然它還不能讓人滿意,但總比前兩只強一些?!?BR> 老師和同學們聽后,都為他鼓掌。
這個小學生是誰呢?他就是后來聞名世界的科學家愛因斯坦?!?BR>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重點: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愛因斯坦”小時候的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愛因斯坦,課文講了愛因斯坦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就是《三只小板凳》。(師板書課題)
3、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愛因斯坦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要求: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3、學生分四人小組學習本課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如果身邊有小朋友不會讀,就幫幫他。)
4、檢查生字詞。(學生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開火車讀,形式多樣。)
三、活動引路,讀文識字
1、“闖關”總動員。講清方法及規(guī)則,共設三關:字音關(讀準字音)、句子關(讀通句子)、感情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座兩人互為“闖關員”與“守關員”。每闖一關得一面小旗。
2、自主讀書,做“闖關”準備。
3、同座分別闖關,沒闖過關者可以練習后再“闖關”。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己識記生字“作”。
(2)指名生分析“作”字的字形結構。
(3)仔細觀察“作”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一說在書寫時應注意哪些地方?
(4)師作示范指導,學生自己練寫生字,再與范字作比較。
(5)師選出寫得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二、開展讀書“展示會”活動
1、“我會認”。卡片抽讀生字詞。
2、“我會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了解讀書情況,相機糾正字音。
3、“我想讀”。誰想讀誰就站起來讀。(側重指導對話的朗讀。)
三、朗讀課文,感悟交流
1、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
2、學生自讀自悟:愛因斯坦為什么做了三個小板凳?
3、交流討論。
(1)“我來告訴你!”學生將自己找的答案和閱讀感受講給同學聽,同時解疑。
(2)“我要請教你!”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同學幫忙解決的?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4、分角色朗讀,表現(xiàn)人物。
(1)小組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愛因斯坦和老師的對話該怎樣讀,然后分角色朗讀,并互相評議。
(2)比一比哪一組讀得好。
四、指導書寫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詞。
2、指導生字書寫。
教學重、難點:
正確掌握本課生字,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學生自學生字。(先說它是什么結構,是什么和什么組成的(獨體字除外),它的筆順是什么,共有幾筆,組詞是什么。
3、學生交流如何記憶字形。
三、指導書寫
1、指名說記字的方法。
2、教師范寫。
3、學生描紅。
指導寫字,看清每一筆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寫排頭字。
4、作業(yè)展示。
四、復習鞏固
1、朗讀全文。
2、完成課后第二題。
五、拓展練習,引導實踐
1、摘抄本課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人聽。
3、收集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三只小板凳》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三只小板凳》,與學生初讀課文后以課后思考題提問:“愛因斯坦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學生回答不出來,于是和學生再逐步讀課文。結果總感覺學生學得心不在焉,小愛因斯坦的形象也沒有樹立起來。下課后好好想了下,不需要按常規(guī)要求一段一段教學,而應該和學生想象愛因斯坦做三只小板凳的過程,體會愛因斯坦的內心世界。在想象體會的過程中扣住文章具體語言文字朗讀!具體教學設計是在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時候,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一找從哪里看出愛因斯坦做了三只小板凳?找到具體語句后讀一讀,讀出愛因斯坦的不慌不忙,想象情境,愛因斯坦怎么做小板凳的?要選木料,要量尺寸,要挖窟窿,要組裝。先感受做小板凳的不容易再思考:做了第一個小板凳之后,愛因斯坦心里怎么想?做第二只小板凳時愛因斯坦有什么注意改進的?第二只小板凳做好了為什么愛因斯坦還要做第三只?把這些愛因斯坦內心的想法具體話,學生才能深刻理解愛因斯坦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