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一高二不同之處在于,此時復習力學部分知識是為了更好的與高考考綱相結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此時需要進行查漏補缺,但也需要同時提升能力,填補知識、技能的空白。高三頻道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助你金榜題名!
1.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
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jié)內容。《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節(jié),首先在節(jié)的引言中,明確指出自然界的生物體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選擇地從無機自然界中獲得的,沒有一種元素是細胞特有的。但細胞與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這部分內容較為淺顯,但是結論非常重要,對于學生了解生物的物質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知道為什么碳元素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標:學會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
(1)通過對C元素的分析,說明有機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組成細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過對不同化合物的質量分數(shù)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認同生命的物質性;認同生物界在物質組成上的統(tǒng)一性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教學難點:
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jié)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基于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講述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地球上的環(huán)境千變萬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質組成,比如地殼表面的水、巖石以及空氣,那么這些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這些生物從環(huán)境中獲取物質,那么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組成?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lián)、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組成細胞的元素: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鋅導致DNA復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進行,胰島素里有兩個鋅;缺鐵會貧血;碘、硒甲狀腺激素不可少)。提出問題:在兩個統(tǒng)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大的?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中的地位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指導學生完成討論題
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以問題引導:你的實驗材料選擇了什么?你預測你的實驗材料含有什么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么?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幻燈片展示本課的要點: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組成細胞重要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檢測糖類等物質的方法(包括試劑、操作、反應結果)
4、板書設計
5、布置作業(yè)。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2.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
一、說教材。
本章是高中生物必修3的第五章,前面一章是《種群和群落》,是這一章的學習基礎。平時學生也接觸一些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如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等,所以本章的學習過程既是對已有經(jīng)驗進行解釋的過程,又是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建構新概念的過程。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jié)內容既要在原有經(jīng)驗基礎上復習鞏固,又要建構新概念,且提高學生建構概念模型的能力。所以確定目標是:
1.明確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
2.討論某一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3.城市建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模型。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建構模型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教高,但又是提高學生概括能力,培養(yǎng)整體觀點的好方法、途徑。所以本節(jié)重點和難點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模型的建立、分析、理解。
四、說教學方法。
問題--à學習--à嘗試--à討論--à修正--à完成構建
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模型的建立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因此采用上述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1.引入:復習種群、群落,引出生態(tài)系統(tǒng)概念、建立三者關系的模型。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①列表分析圖5-1的各成分的聯(lián)系、區(qū)別
②建立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的四者相互聯(lián)系的模型。
3.食物鏈、食物網(wǎng)。
學生分析,并交流數(shù)食物鏈的方法。
重點是方法的建立,后教師指出注意事項,如
①三級消費者與第三營養(yǎng)級的區(qū)別。
②食物鏈中起點是生產(chǎn)者,重點是不被捕食的消費者。
③生物的種間關系會重疊,如既是捕食又是競爭。
④一種生物可能占多個營養(yǎng)級等等。
3.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________單元,第_______章,第_______節(jié)。在此之前,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jié)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判斷、辯認活動中培養(yǎng)學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2)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xiàn)“啟發(fā)式”的理念,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采取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取一下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fā)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fā)現(xiàn)知識,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第三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第四環(huán)節(jié):練習鞏固
4.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
各位評委,老師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說課內容包括說課標,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作業(yè)設計和說板書,后簡單說一下教學反思。
一、說課標
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jù),課標對本節(jié)的知識點表達為: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案攀觥睂儆诶斫馑?,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應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難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說教材
第一,本節(jié)在教材中的作用。
蛋白質生物說課稿必修1整體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其中蛋白質知識是重點部分。本節(jié)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為后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做鋪墊。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著重要作用,為必修2關于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本文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我計劃利用2課時來完成。
第二,教學重點、難點和三維目標。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知識目標為: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能力目標:教材中并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關于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本節(jié)內容恰好說明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方面──許多生命活動是靠蛋白質來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就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是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創(chuàng)造的奇跡。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的又一項大規(guī)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是我國科學家第領銜國際重大科研協(xié)作計劃??茖W史話和科學前沿分別介紹了這兩項重大科研成果,讓學生在了解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說學生
第一,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高一學生還沒有學習有機化學,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而細胞的分子組成是微觀、抽象的內容??紤]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編入了聯(lián)系生活的內容。如:“大頭娃娃”、“三鹿”奶粉事件、“皮革奶”;有關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如果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教學,有助于增加教學內容的親和力。
第二,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蛋白質的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內容比較多。在學習時介紹甲烷的結構式,從甲烷的分子式進行推導分析出α—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心理,從易到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脫水縮合反應。再由結構到功能循序漸進,從而逐步理解掌握。第三,學生個性發(fā)展和群體提高。
四、說教法
本節(jié)課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的過程,抽象難懂,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仔細設計教學過程,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尤其是分析圖中的關鍵信息的能力,另外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做法:
第一,設計問題情境,層層設疑。
第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時展示動畫過程,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第三,將抽象復雜的過程及時進行比較、歸納和總結。
五、說學法
利用學案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知識及知識點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正確閱讀和分析圖表,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第一、課前準備。
因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布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jié)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chǎn)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jié)知識的重點。
第二,導入新課。
提供素材:2004年阜陽市出現(xiàn)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xiàn)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癥狀。劣質奶粉除生產(chǎn)過程中毫無衛(wèi)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為低下;2008年又出現(xiàn)“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質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嬰幼兒出現(xiàn)病癥。
提問:同學們如何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呢?從我們人體生理方面出發(fā)能得到什么結論呢?參考:我們的食物中應該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物質等。(學生也可能得出關于法制、道德問題)
引出本節(jié)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P20的思考與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伸開雙手,兩腳并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后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抽出三位同學板演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并加以點評。
通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提問:我們的左右手分別代表什么?參考:一個是氨基,一個是羧基。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濕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只手拿著,當一個學生手握著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脫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么產(chǎn)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么?參考:水、肽鍵。
提問:什么是二肽呢?三肽、多肽、肽鏈呢?
7個同學手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脫去多少水分子呢?12個同學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脫去多少水分子呢?要求同學們總結歸納出P22的旁欄思考題。
參考:n-1,n-1,n-m。
通過現(xiàn)象直觀的模擬,學生非常容易掌握計算方法和規(guī)律。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huán)狀的分子,脫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結合學案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為什么蛋白質有那么多功能呢?根據(jù)我們學習生物學的經(jīng)驗可知道:生物的結構決定功能。再要求剛才的那四個同學上臺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可以由學生總結)
第七,教學評價。
由于只有一節(jié)課時間,課堂上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解析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的深度,因此盡管學生課堂反應熱烈,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也達到了預期的要求,但在做課后練習時,也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所以傳統(tǒng)的講練結合還是要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本節(jié)內容需要2課時來完成。
七、說作業(yè)設計
我印發(fā)了本節(jié)課的學案。學案既包括主干知識的網(wǎng)絡圖,也包括基礎題和一般提升題。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5.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
一、說教材
《群落的結構》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種群與群落》中的第三節(jié)。這節(jié)分為兩課時,第2課時是探究活動——《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我所講的是第1課時,這節(jié)課內容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群落的物種組成、種間關系和群落的空間結構等內容。教材貫徹了種群和群落是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tǒng)這一思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種的生物集合體,在更高層次、范圍更廣的角度來研究生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種群問題研究的深化,也是學習群落演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礎,因此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群落的結構》在課程標準中的具體內容標準為“描述群落的結構特征”,該條內容標準屬于了解水平。依據(jù)課標,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識別群落,說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2)說出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及什么是豐富度
(3)舉例說出群落中不同生物種群間的種間關系,識別數(shù)量坐標圖所表示的種間關系
(4)描述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說出群落中動植物垂直分層分布的原因和意義,水平分布的原因。
2.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培養(yǎng)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憑借概念對具體的生物學現(xiàn)象作出判斷和推理,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群落結構特征的學習,懂得合理開發(fā)利用生物資源、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環(huán)保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
1.種間關系。
2.群落的空間結構
教學難點
1.種間關系。
2.群落的空間結構
四、說教法
基于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素材,使學生獲得直觀、感性的認識,從而對抽象的概念、生物學術語能更快、更準確的理解。例如: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中,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群落的空間結構中動物的分層現(xiàn)象等,有時不容易觀察到,通過課件展示圖片可以讓學生看到這些生物現(xiàn)象;也可以通過課件展示本地沒有的多種生物群落,如熱帶雨林群落,凍原群落等,為學生運用概念解決未知的群落問題提供素材。
2.討論法
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獲取信息、解開疑惑,培養(yǎng)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3.講練結合法
對于一些專業(yè)性較強、學生討論難以解決的問題,還需要老師進行深入、詳細地講解。學完一個知識點后立即進行對應的練習,可以鞏固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五、說學法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不斷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進行自主合作學習,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群落概念的學習中,讓學生結合圖片小組討論,理解概念的內涵,然后再由學生嘗試歸納概念,教師再進行糾正。通過觀察圖片,小組討論,分析歸納,學習種間關系和空間結構。
1.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
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jié)內容。《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節(jié),首先在節(jié)的引言中,明確指出自然界的生物體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選擇地從無機自然界中獲得的,沒有一種元素是細胞特有的。但細胞與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這部分內容較為淺顯,但是結論非常重要,對于學生了解生物的物質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知道為什么碳元素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標:學會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
(1)通過對C元素的分析,說明有機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組成細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過對不同化合物的質量分數(shù)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認同生命的物質性;認同生物界在物質組成上的統(tǒng)一性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教學難點:
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jié)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基于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講述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地球上的環(huán)境千變萬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質組成,比如地殼表面的水、巖石以及空氣,那么這些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這些生物從環(huán)境中獲取物質,那么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組成?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lián)、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組成細胞的元素: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鋅導致DNA復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進行,胰島素里有兩個鋅;缺鐵會貧血;碘、硒甲狀腺激素不可少)。提出問題:在兩個統(tǒng)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大的?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中的地位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指導學生完成討論題
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以問題引導:你的實驗材料選擇了什么?你預測你的實驗材料含有什么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么?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幻燈片展示本課的要點: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組成細胞重要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檢測糖類等物質的方法(包括試劑、操作、反應結果)
4、板書設計
5、布置作業(yè)。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2.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
一、說教材。
本章是高中生物必修3的第五章,前面一章是《種群和群落》,是這一章的學習基礎。平時學生也接觸一些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如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等,所以本章的學習過程既是對已有經(jīng)驗進行解釋的過程,又是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建構新概念的過程。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jié)內容既要在原有經(jīng)驗基礎上復習鞏固,又要建構新概念,且提高學生建構概念模型的能力。所以確定目標是:
1.明確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
2.討論某一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3.城市建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模型。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建構模型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教高,但又是提高學生概括能力,培養(yǎng)整體觀點的好方法、途徑。所以本節(jié)重點和難點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模型的建立、分析、理解。
四、說教學方法。
問題--à學習--à嘗試--à討論--à修正--à完成構建
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模型的建立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因此采用上述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1.引入:復習種群、群落,引出生態(tài)系統(tǒng)概念、建立三者關系的模型。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
①列表分析圖5-1的各成分的聯(lián)系、區(qū)別
②建立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的四者相互聯(lián)系的模型。
3.食物鏈、食物網(wǎng)。
學生分析,并交流數(shù)食物鏈的方法。
重點是方法的建立,后教師指出注意事項,如
①三級消費者與第三營養(yǎng)級的區(qū)別。
②食物鏈中起點是生產(chǎn)者,重點是不被捕食的消費者。
③生物的種間關系會重疊,如既是捕食又是競爭。
④一種生物可能占多個營養(yǎng)級等等。
3.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________單元,第_______章,第_______節(jié)。在此之前,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jié)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判斷、辯認活動中培養(yǎng)學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2)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xiàn)“啟發(fā)式”的理念,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采取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取一下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fā)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fā)現(xiàn)知識,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第三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第四環(huán)節(jié):練習鞏固
4.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
各位評委,老師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說課內容包括說課標,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作業(yè)設計和說板書,后簡單說一下教學反思。
一、說課標
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jù),課標對本節(jié)的知識點表達為: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案攀觥睂儆诶斫馑?,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應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難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說教材
第一,本節(jié)在教材中的作用。
蛋白質生物說課稿必修1整體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其中蛋白質知識是重點部分。本節(jié)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為后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做鋪墊。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著重要作用,為必修2關于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本文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我計劃利用2課時來完成。
第二,教學重點、難點和三維目標。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知識目標為: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能力目標:教材中并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關于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本節(jié)內容恰好說明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方面──許多生命活動是靠蛋白質來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就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是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創(chuàng)造的奇跡。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的又一項大規(guī)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是我國科學家第領銜國際重大科研協(xié)作計劃??茖W史話和科學前沿分別介紹了這兩項重大科研成果,讓學生在了解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說學生
第一,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高一學生還沒有學習有機化學,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而細胞的分子組成是微觀、抽象的內容??紤]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編入了聯(lián)系生活的內容。如:“大頭娃娃”、“三鹿”奶粉事件、“皮革奶”;有關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如果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教學,有助于增加教學內容的親和力。
第二,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蛋白質的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內容比較多。在學習時介紹甲烷的結構式,從甲烷的分子式進行推導分析出α—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心理,從易到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脫水縮合反應。再由結構到功能循序漸進,從而逐步理解掌握。第三,學生個性發(fā)展和群體提高。
四、說教法
本節(jié)課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的過程,抽象難懂,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仔細設計教學過程,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尤其是分析圖中的關鍵信息的能力,另外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做法:
第一,設計問題情境,層層設疑。
第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時展示動畫過程,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第三,將抽象復雜的過程及時進行比較、歸納和總結。
五、說學法
利用學案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知識及知識點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正確閱讀和分析圖表,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第一、課前準備。
因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布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jié)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chǎn)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jié)知識的重點。
第二,導入新課。
提供素材:2004年阜陽市出現(xiàn)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xiàn)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癥狀。劣質奶粉除生產(chǎn)過程中毫無衛(wèi)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為低下;2008年又出現(xiàn)“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質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嬰幼兒出現(xiàn)病癥。
提問:同學們如何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呢?從我們人體生理方面出發(fā)能得到什么結論呢?參考:我們的食物中應該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物質等。(學生也可能得出關于法制、道德問題)
引出本節(jié)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P20的思考與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伸開雙手,兩腳并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后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抽出三位同學板演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并加以點評。
通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提問:我們的左右手分別代表什么?參考:一個是氨基,一個是羧基。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濕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只手拿著,當一個學生手握著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脫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么產(chǎn)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么?參考:水、肽鍵。
提問:什么是二肽呢?三肽、多肽、肽鏈呢?
7個同學手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脫去多少水分子呢?12個同學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脫去多少水分子呢?要求同學們總結歸納出P22的旁欄思考題。
參考:n-1,n-1,n-m。
通過現(xiàn)象直觀的模擬,學生非常容易掌握計算方法和規(guī)律。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huán)狀的分子,脫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結合學案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為什么蛋白質有那么多功能呢?根據(jù)我們學習生物學的經(jīng)驗可知道:生物的結構決定功能。再要求剛才的那四個同學上臺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可以由學生總結)
第七,教學評價。
由于只有一節(jié)課時間,課堂上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解析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的深度,因此盡管學生課堂反應熱烈,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也達到了預期的要求,但在做課后練習時,也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所以傳統(tǒng)的講練結合還是要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本節(jié)內容需要2課時來完成。
七、說作業(yè)設計
我印發(fā)了本節(jié)課的學案。學案既包括主干知識的網(wǎng)絡圖,也包括基礎題和一般提升題。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5.高三生物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
一、說教材
《群落的結構》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種群與群落》中的第三節(jié)。這節(jié)分為兩課時,第2課時是探究活動——《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我所講的是第1課時,這節(jié)課內容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群落的物種組成、種間關系和群落的空間結構等內容。教材貫徹了種群和群落是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tǒng)這一思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種的生物集合體,在更高層次、范圍更廣的角度來研究生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種群問題研究的深化,也是學習群落演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礎,因此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群落的結構》在課程標準中的具體內容標準為“描述群落的結構特征”,該條內容標準屬于了解水平。依據(jù)課標,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識別群落,說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2)說出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及什么是豐富度
(3)舉例說出群落中不同生物種群間的種間關系,識別數(shù)量坐標圖所表示的種間關系
(4)描述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說出群落中動植物垂直分層分布的原因和意義,水平分布的原因。
2.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培養(yǎng)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憑借概念對具體的生物學現(xiàn)象作出判斷和推理,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群落結構特征的學習,懂得合理開發(fā)利用生物資源、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環(huán)保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
1.種間關系。
2.群落的空間結構
教學難點
1.種間關系。
2.群落的空間結構
四、說教法
基于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素材,使學生獲得直觀、感性的認識,從而對抽象的概念、生物學術語能更快、更準確的理解。例如: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中,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群落的空間結構中動物的分層現(xiàn)象等,有時不容易觀察到,通過課件展示圖片可以讓學生看到這些生物現(xiàn)象;也可以通過課件展示本地沒有的多種生物群落,如熱帶雨林群落,凍原群落等,為學生運用概念解決未知的群落問題提供素材。
2.討論法
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獲取信息、解開疑惑,培養(yǎng)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3.講練結合法
對于一些專業(yè)性較強、學生討論難以解決的問題,還需要老師進行深入、詳細地講解。學完一個知識點后立即進行對應的練習,可以鞏固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五、說學法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不斷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進行自主合作學習,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群落概念的學習中,讓學生結合圖片小組討論,理解概念的內涵,然后再由學生嘗試歸納概念,教師再進行糾正。通過觀察圖片,小組討論,分析歸納,學習種間關系和空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