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考生們提供了2023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市政實務科目基礎考點合集。通過學習這些基礎考點,考生們可以更好地掌握市政實務科目的知識,提升考試成績。還提供了豐富的真題和模擬試題,幫助考生們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為考試做好充分準備。

1.2023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市政實務科目基礎考點合集 篇一
1、按橋梁多孔跨徑總長L(m),可分為特大橋(L>1000)、大橋(1000≥L≥100)、中橋(100>L>30)、小橋(30≥L≥8)。注:凡是多孔跨徑全長不到8m和單孔跨徑不到5m的泄水結構物,均稱為涵洞。
2、驗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抗傾覆穩(wěn)定時,各施工階段的穩(wěn)定系數(shù)均不得小于1.3。
3、支架立柱高度在5m以內(nèi)時,水平撐不得少于兩道,立柱高于5m時,水平撐間距不得大于2m,并應在兩橫撐之間加雙向剪刀撐。
4、非承重側模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結構棱角不損壞時方可拆除,混凝土強度宜為2.5MPa及以上。
5、漿砌石、混凝土砌塊拱橋應在砂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強度后卸落拱架,設計未規(guī)定時,砂漿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值得80%以上。
2.2023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市政實務科目基礎考點合集 篇二
1、充填法是在下部混凝土澆筑到適當高度,清除浮漿后再用無收縮或微膨脹的混凝土或砂漿充填,充填的高度,用混凝土充填為1.0m;用砂漿充填為0.3m。
2、在地質(zhì)條件較差和拱部孤度較平緩時,10~12m斷面仍宜采用CD法。
3、按常規(guī)荷載設計的地鐵車站站臺區(qū)的柱距一般取6~8m。
4、地下水控制水位應滿足基礎施工要求,基坑范圍內(nèi)地下水位應降至基礎墊層以下不小于0.5m。
5、面狀降水工程降水井點宜沿降水區(qū)域周邊呈封閉狀均勻布置,距開挖上口邊線不宜小于1m。
3.2023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市政實務科目基礎考點合集 篇三
1、給水與污水處理廠試運行單機試車,一般空車試運行不少于2h。全廠聯(lián)機運行應不少于24h。處理設備及泵房單機組累計運行達到72h。連續(xù)試運行期間,開機、停機不少于3次。
2、對跨度不小于4m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3、金屬止水帶接頭應按其厚度分別采用折疊咬接或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須采用雙面焊接。
4、無粘結預應力筋錨固肋數(shù)量和布置,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應保證張拉段無粘結預應力筋長不超過50m,且錨固肋數(shù)量為雙數(shù)。
5、張拉段無粘結預應力筋長度小于25m時,宜采用一端張拉;張拉段無粘結預應力筋長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時,宜采用兩端張拉;張拉段無粘結預應力筋長度大于50m時,宜采用分段張拉和錨固。

1.2023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市政實務科目基礎考點合集 篇一
1、按橋梁多孔跨徑總長L(m),可分為特大橋(L>1000)、大橋(1000≥L≥100)、中橋(100>L>30)、小橋(30≥L≥8)。注:凡是多孔跨徑全長不到8m和單孔跨徑不到5m的泄水結構物,均稱為涵洞。
2、驗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抗傾覆穩(wěn)定時,各施工階段的穩(wěn)定系數(shù)均不得小于1.3。
3、支架立柱高度在5m以內(nèi)時,水平撐不得少于兩道,立柱高于5m時,水平撐間距不得大于2m,并應在兩橫撐之間加雙向剪刀撐。
4、非承重側模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結構棱角不損壞時方可拆除,混凝土強度宜為2.5MPa及以上。
5、漿砌石、混凝土砌塊拱橋應在砂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強度后卸落拱架,設計未規(guī)定時,砂漿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值得80%以上。
2.2023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市政實務科目基礎考點合集 篇二
1、充填法是在下部混凝土澆筑到適當高度,清除浮漿后再用無收縮或微膨脹的混凝土或砂漿充填,充填的高度,用混凝土充填為1.0m;用砂漿充填為0.3m。
2、在地質(zhì)條件較差和拱部孤度較平緩時,10~12m斷面仍宜采用CD法。
3、按常規(guī)荷載設計的地鐵車站站臺區(qū)的柱距一般取6~8m。
4、地下水控制水位應滿足基礎施工要求,基坑范圍內(nèi)地下水位應降至基礎墊層以下不小于0.5m。
5、面狀降水工程降水井點宜沿降水區(qū)域周邊呈封閉狀均勻布置,距開挖上口邊線不宜小于1m。
3.2023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市政實務科目基礎考點合集 篇三
1、給水與污水處理廠試運行單機試車,一般空車試運行不少于2h。全廠聯(lián)機運行應不少于24h。處理設備及泵房單機組累計運行達到72h。連續(xù)試運行期間,開機、停機不少于3次。
2、對跨度不小于4m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3、金屬止水帶接頭應按其厚度分別采用折疊咬接或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須采用雙面焊接。
4、無粘結預應力筋錨固肋數(shù)量和布置,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應保證張拉段無粘結預應力筋長不超過50m,且錨固肋數(shù)量為雙數(shù)。
5、張拉段無粘結預應力筋長度小于25m時,宜采用一端張拉;張拉段無粘結預應力筋長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時,宜采用兩端張拉;張拉段無粘結預應力筋長度大于50m時,宜采用分段張拉和錨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