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感悟,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一
取一杯清茶,在靜謐的的午后或夜晚翻開書本細(xì)細(xì)品讀,如同品一杯香茗一般,感受書中的寧靜或洶涌,感受它帶給我們的震撼……我想《目送》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值得我 們慢慢地品讀。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像而求,咫尺千里”,我們所相信的,所不相信的,都將成為老生常談,很多永恒不滅的東西也都不一定會長存不滅,就像地球和太陽終會歸于塵埃一樣。我們能做的只是在變化的世界中堅持自己所認(rèn)為對的東西。相信于不相信,其實是我們?nèi)松凶钏矫艿臇|西,也是我們?yōu)橹Щ蟮臇|西,在行走的路上,相信什么,不相信 什么唯心而已。是否相信也僅僅取決于你自己而已。但溫暖的世界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是嗎?希望我們不要再僅僅將信任的基礎(chǔ)建立在利益的`基礎(chǔ)之上,而是對這個世界多一點信任。
每一代子女和父母之間也許都在尋找更好的溝通和相處方式,像安德烈和龍應(yīng)臺之間,像龍應(yīng)臺和她媽媽之間,也許像龍應(yīng)臺所說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但,我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矛盾缺越來越多總想著離開他們的視野范圍,可同時我們陪伴他們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何妨不多和他們溝通一下。而不是等到他們老了才后悔。莫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才后悔。
金門的地雷,中東的戰(zhàn)亂,……有時候,時代太殘酷了。你閉上眼,不忍注視。那些愛好和平的人們,無論犧牲了多少生命也換喚不醒為了權(quán)勢而制造戰(zhàn)亂的人。我們常說熱愛和平,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對生命不漠視呢?是倒地的老人,落水的小孩,還是待宰的珍稀動物,生命,需要的不是喊聲如雷的口號,而是真正的關(guān)注和行動。讓我們行動起來用雙手和可見的行動去踐行這個愿望。
每一本書都能引起我們的思考,也能給我們以啟迪。但愿你如品一杯清茶一般,擁有澄凈的心靈。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與不美好,去感受人性的真實。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二
《目送》記敘了逝、老、離、牽掛和攜手共進。龍應(yīng)臺的文字,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時溫柔婉轉(zhuǎn),如微風(fēng)過麥田。把書中的一個個故事描繪的淋漓盡致。用魯迅的一句詩句來形容,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翻開書,第一篇散文就是《目送》,文章通過寫送華安去機場的事反映了當(dāng)今子女們排斥父母的現(xiàn)象。“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弊x到這兒,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幅幅和父母告別時的畫面。那時,我是否也是這樣的?也許,那時,他們正在心里悄悄的流淚。“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們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边@幾句短短的話語,透露出當(dāng)時作者內(nèi)心淡淡的憂傷。父母含辛茹苦培養(yǎng)我們,大半輩子時間都花在我們身上,告別時控制不住的感情,卻被我們排斥、漠視。他們想得到的,不是金錢,不是權(quán)利,更不是什么榮華富貴的東西;他們希望得到一個擁抱,渴望聽到我們說幾句溫暖人心的話語,更想得到告別時的回頭一瞥,回眸一笑。這些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往往是最可貴的。等我們長大以后,告別,也許意味著一兩年都見不到,而不是一兩天。告別時父母內(nèi)心的不舍之情,或許比較夸張,但我們必須接受,因為他們是辛辛苦苦撫養(yǎng)我們長大的父母。
記得和同學(xué)們?nèi)ト齺喭娴哪且淮?,到了機場,和同學(xué)們會面后,和爸爸媽媽說了再見,又強忍著聽了幾句媽媽的叮囑,立刻玩了起來。好像監(jiān)獄里的犯人被囚禁了十年后獲釋了一樣?!拔衣?、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蔽覀冊诤透改傅绖e時的不耐煩,他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流淚。我們留給他們的,只有背影。告別時,父母內(nèi)心深處的不舍、憂傷只能通過目送我們的背影來緩解。
處在叛逆期的我們,渴望自由的飛翔,不想再想溫室里的花朵一樣。離開父母的同時,也許,心里正在暗暗的竊喜:終于可以自由生活了!但是,不論我們走到海角天涯,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父母;最掛念我們的,也一定是父母。告別時給他們的回頭一瞥,回眸一笑,就能讓他們一顆懸掛的心立馬放下,對我們一萬個放心。
告別時,我們不能讓父母目送我們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我們要用行動告訴他們,我們在外面不會有事的,讓他們對我們的出行一萬個放心。不管怎樣,請做到:勿留背影!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三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十三年前的谷雨這天,我來到了這個溫馨的家庭,媽媽成了我溫暖的港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媽媽憑著那份對生命的熱愛,為我描繪了一幅幅動人的圖畫,鼓勵我揚起生命的風(fēng)帆,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小時候,母愛是舒適的肩頭。“媽媽,我想睡覺!”我稚嫩的聲音在車廂內(nèi)響起。每次出去旅游,我都會說這句話,媽媽就會讓我靠在她的肩頭,熟睡。每次都在朦朧之中,感到身上多了一件衣服。睡著了,我原本故意放松的頭就漸漸變重了,那時的我不知道媽媽有多難受,只管安心地睡覺,有時車子很顛簸,我還很埋怨,她只好努力保持鎮(zhèn)定。長大些,母愛是甘甜的水果。現(xiàn)在,母愛是鼓勵的眼神。“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凡是出于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人們都說:“母愛是無私的,父愛是無言的?!币苍S很多人和我一樣,在深深體會到母愛的同時,卻忽略了無言的父愛。爸爸是一名中學(xué)教師,記憶中,他總是一副嚴(yán)肅的神情。小時候,我很調(diào)皮搗蛋,做事總是馬馬虎虎,不拘小節(jié),學(xué)習(xí)上這樣,做人也一樣。有一件事讓我難忘。一年級時,老師剛剛教我們握筆寫字,我沒有好好學(xué),字寫得歪七扭八,還出奇得大。在被批評過后還不悔改的情況下,老師打電話跟爸爸說了我的情況。回到家后,他拎起我就狠狠地揍了一頓,我嚎啕大哭。事后,媽媽跟我說,爸爸打你,你覺得委屈,那難道爸爸不愛你嗎?他為什么要打你,還不是為你好,讓你把字寫漂亮!媽媽那時的話,一下子把我喚醒了,對爸爸的怨恨也煙消云散,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無言的父愛。直到現(xiàn)在,不知過了多少個日夜,他總是不厭其煩地重復(fù)同一句話:“注意握筆姿勢!”
愛心滿懷,靜等花開……
“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還是短的?一條河里的水,是新的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時間是一直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這些都是兒時的事,現(xiàn)在,我已14歲,父母的愛只有當(dāng)歲月走過,你才能漸漸明白其中的寓意, 品出那淡淡的清香。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四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越來越喜歡龍應(yīng)臺了。透過一本本凝聚著她在生命中不同時刻不同心態(tài)的書,一點一滴地觸碰到,她豐富細(xì)膩的內(nèi)涵。
《野火集》中的她,是那樣桀驁而犀利,用鋒茫畢露的文字,呼吁國人為保護環(huán)境而努力,為社會腐敗而憤怒。
《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她,是那樣慈愛而溫柔,用一個母親的赤誠愛意,溫暖孩子成長過程的每一步,給安德烈和飛利浦一個沒有遺憾的童年。
《親愛的安德烈》中的她,是那樣小心翼翼,在安德烈步入青春叛逆期時,用理性的頭腦,謹(jǐn)慎的文字傳達(dá)自己的關(guān)切,為他分擔(dān)成長的煩惱。
而今的龍應(yīng)臺,在《目送》中,有了更加豐富多變的內(nèi)涵。
這是一本記錄她生活點滴的散文。在這本書中,她用優(yōu)美的文字記錄了自己做為一個母親在對待日益成長的孩子時所遭遇的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記錄了自己做為一個女兒在面對日益蒼老的父母時耐心溫柔的守候;記錄了自己做為一個采訪者所悉心付出的那份親切;記錄了她做為一個敏感細(xì)膩的女人在面朝大海耳聞杜鵑時感受到的那份凄楚和傷痛。
翻開這一本《目送》,竟然能讓我從頭到尾都保持眼睛酸楚的感覺——仿佛一個飽滿欲滴的石榴果,輕輕擠一擠,眼淚就要往下掉了。
《目送》,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撫過了父母、子女的親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周圍世界的植物、動物、風(fēng)景……用那最細(xì)膩柔軟的筆觸,寫盡了幽微處最動人心弦的那種種感覺。讀起來,便連呼吸,也充滿了共鳴的激動。
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有最柔軟的時刻。當(dāng)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她的憂傷卻與日俱增。昔日為了孩子,她辭去文化局長的官職,拋開博士高官的美麗光環(huán),毅然離開,重歸學(xué)者作家的生活,僅僅是因為她突然之間的反思:“會不會你贏得了全世界,但你失去了你的孩子?”
她是這樣優(yōu)秀清醒的女人,明確地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有著怎樣的責(zé)任,知道生命的意義,不僅僅是事業(yè)的成功和虛浮的掌聲,所有的精彩,在繁華落盡時,也許留下的不過是永遠(yuǎn)無法彌補的一份遺憾。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象她這樣清楚地獲知生命的本象。
在面對孩子時,優(yōu)雅知性的她,和所有平凡的母親一樣,困惑而挫敗。不同的是,她聰明和懂得控制的頭腦,使得她在面對孩子的獨立和疏遠(yuǎn)時,懂得用壓抑自我的方法去尊重他們做為一個獨立的人所理應(yīng)擁有的自由和尊重。而她的驕傲和銳氣,在洶涌的母愛面前,也只能委屈地選擇讓步?!赌赣H節(jié)》,原本以為會是一個溫暖感人的故事,沒想到透過安德烈寄來的一封電郵,讓人在一篇既凸顯了母親的瑣碎,又記錄了母親的無奈的幽默小文中,讀到她心底深處那份無從說起的寂寞。
她的文字,如冬日晨曦中沾滿露珠的青草,帶著輕微的潮氣和清新,撲面而來。
她的文字,如黑暗海面上綻放微光的燈塔,散發(fā)溫暖的光茫和明亮,照進心房。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五
書的封面是淺綠色和深綠色的交融,給人大自然清新的感覺。我一眼就愛上了它。
一種淺吟低唱的母性,盡顯溫柔婉轉(zhuǎn)。卻并不妨礙她那種一針見血的穿透心靈之感,彷佛直抵你的心靈深處,將你想了很久很久卻難以表達(dá)的情感盡述筆端,有了讓人想流淚的感動。只是生活中極不起眼的一個詞語,一聲鳥鳴,一只百足蟲,便造就了一篇篇毫不矯揉的、隨感而發(fā)的散文,充滿著作者對生活、對生命的嶄新認(rèn)知以及深刻的哲理。
《目送》有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撫過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這些人世間的情感常常讓人有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之感”,而龍應(yīng)臺卻將這些“難以言傳”寫到了極致。
可愛的母親啊,她們的親情永遠(yuǎn)是甜膩膩的,可是我們做孩子的,有能讀懂多少呢?這本書其實說的是龍應(yīng)臺女士做母親和女兒兩個角色的感受。當(dāng)她的孩子小的時候,第一天去上幼兒園,一步三回頭,舍不得母親走;后來長大了,上學(xué)無需母親接送,即使搭了母親的車,耳朵里也是塞滿了音樂,顧不得和母親交流。再后來,要出國了,在機場告別的時候,而是連擁抱母親似乎都覺得多余,走進檢票口時的回頭自然也被省略了。這時,龍應(yīng)臺是一個目送者。然后,她回過頭想起了自己被目送的時候:那時她去外地求學(xué),父親開了輛“破”車送她去,在離學(xué)校不遠(yuǎn)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停下了,抱歉的告訴女兒怕破車丟了女兒的臉。那個時候,龍應(yīng)臺是被目送的人。后來,父親大病一場走了,龍應(yīng)臺又成了目送他上路的人。
“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毙翖壖驳脑娋涫刮腋用靼住松?,好比這場目送。
也許是年歲增長,人心越發(fā)容易感傷。曾經(jīng)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覺中,也已在心中烙下深深印記。開始在意父母逐日增長的皺紋,開始在意生活中那一點一滴細(xì)微的觸動。
所以,這樣動人的文字,才令人心痛起來。
時光前進的速度著實不慢?,F(xiàn)在的我盡管很享受初中的美好日子,但仍會時不時想起小學(xué)的老師、同學(xué)記憶那個可愛的校園。其實不是人總看不清近處的幸福,而是無論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在回憶的加工下都能在腦海里熠熠生輝,引人回望,可是那些都回不去了,那段大家一起的時光只屬于那時。在龍應(yīng)臺作為母親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苦苦想要追到過去,可時光的列車仍是在飛速前進,不容掙扎。我們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還好,我們都擁有美好的回憶。
而且,還要明白,有些事啊,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啊,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還是彼此珍重的好。
有人把這部書評為二十一世紀(jì)的《背影》,我完全同意。這部跨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用流暢的筆法寫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寫進了悲歡離合,讓那個每個人都產(chǎn)生內(nèi)心的共鳴,讓每個人都有所感悟。
結(jié)尾處用書中的一句話結(jié)尾:再多的遺憾都只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xiàn)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和釋懷與生命的和解。請,各自珍重。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六
《目送》被譽為二十一世紀(jì)的《背影》。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目送
讀書筆記
,希望您喜歡!
這是一本奇妙的書。淡淡的文字,平淡的語調(diào),細(xì)膩的感受,完全沒有華麗的影子,也沒什么大悲大喜。但卻能讓人很認(rèn)真地讀下去,在無形間凈化著我們那被塵埃腐蝕的心靈。
這是一次關(guān)于親情的坦言?!拔衣亍⒙亓私獾?,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倍嗝礃銓嵉奈淖?,卻觸動了我內(nèi)心最脆弱的地方。
仔細(xì)想想,好像也真的是這樣。年幼時的我們,總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個,向著朝陽邁去,而順著我們的背影一直倒退回去就會發(fā)現(xiàn),在那個最隱蔽的角落里,總有一個或兩個人,他們的眼神,從我們出現(xiàn)在這世界上時,就從未離開過。他們或許期待,或許渴望我們的一回眸,一絲觀注,但我們一直沒給過。即便如此,每一次看他們的眼神時,那里總是帶著說不清的深情與期盼。
這是一個關(guān)于時間的記載。隨著時間的流逝,當(dāng)我們也成為那個望背影的人時,才會真切的體會到父母那份痛楚與沉默。小時候父母把我們當(dāng)孩子,父母老了我們把他們當(dāng)成孩子。我們會懊悔,懊悔曾經(jīng)的無知,但時間不留給我們一點機會,我們想告訴自己的孩子這一切的感受,可被時間悄聲無息地?fù)踝×?。時間讓我們變了,讓我們懂得了一切,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
真的是這樣,有些感受只能一個人體會,有些眼淚只能一個人掉,有些痛苦只能一個人承擔(dān),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真的只能一個人走。明白了這些,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成長了吧。
這是一個人生命的歷程。不管是時間也好,親情、愛情、友情也好,該經(jīng)歷的會經(jīng)歷,該遺失的會遺失。生命是一條無法回轉(zhuǎn)的軌道,我們必須按照這軌道上的路標(biāo)走,經(jīng)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赌克汀愤@個光陰歲月的故事是屬于別人的,但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在時光消逝中成長度過,我們的皮膚會由光滑到粗糙,我們的背影會由高大到佝僂,我們曾經(jīng)擁有的也都會一一消失。這看起來是一場永恒的遺憾,但我們卻能從這一次次的目送中提煉出最純凈的心靈,最溫馨的回憶。
龍應(yīng)臺的文字是我最欣賞的,它如清晨的雨露,清新朝氣,如黑暗的火焰,溫暖明亮,帶給我一種很平靜的感覺。在喧囂吵鬧的課間讀她的書,我的世界竟也莫名的變得安詳了。
對于生命,最好的態(tài)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
——題記
初識龍先生是她的《野火集》,那犀利,一針見血的筆桿子給我以公民意識的啟蒙。而《目送》與野火大不相同,少了那種犀利,多了柔情,親切與含蓄,令人感嘆。《目送》共有七十三篇
散文
,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字里行間,寫盡悲歡離合,令人動容,感同身受。這部跨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用流暢的筆法寫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全書以時間為軸,以親情角色為卷,作者游走于“女兒”與“母親”的雙重角色,用細(xì)膩的情感之筆勾勒出每寸光陰中觸動自己的“背影”。
有人說《目送》就是二十一世界的《背影》?!侗秤啊烦霈F(xiàn)在初中的課本里,只是那時年少,無法體會那感受,而今讀《目送》,卻心下一動,酸楚涌上心頭。一次次目送,一個個背影,我們總被悲喜交加的情感淹沒。
歲月讓我們歷練成長,也讓我們面對離別,我們總避免不了不斷的目送,被目送,徒留下一個個孤零零的背影。反觀父母,他們既為子女出人頭地而欣慰,也因子女的獨立而落寞。讀到龍應(yīng)臺描寫兒子安德烈的片段時,我總會想起當(dāng)初執(zhí)意不讓父母送我去大學(xué),父母臉上那種莫名的失落。父母看我消失在車站的背影與龍先生看安德烈消失在登機口背影又有何不同呢,他們的感受又有何不同呢。送我上大學(xué)對我來說可能沒什么,但是對父母來說,這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與兒子結(jié)婚生子沒什么區(qū)別,可是現(xiàn)在才領(lǐng)悟為時已晚。做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我們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淚看著我們漸行漸遠(yuǎn)。
閉上眼,想想自己站在父母的立場上:兒子漸漸長大,羽翼漸豐,能自己擔(dān)待所有,對父母的依戀會越來越少,家里兒子的痕跡在一點一點消失,心中泛起的是酸楚而又心存喜悅的無奈?!坝兔撞覃}一肩挑的母親,在她成為母親之前,也是個躲在書房里的大小姐吧。”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母,那時的我們會是怎樣的呢?也會目送兒子消失在拐角吧。似乎有些東西像注定般輪回,某個場景排山倒海地從記憶深處浮現(xiàn),只是我們的角色悄然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BR> 以后每隔十年都要看一次《目送》,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每隔十年都重寫一篇讀后感,寫為人子為人父的感受。對于生命,最好的態(tài)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畢竟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這本書讓我認(rèn)識了龍應(yīng)臺。這是一本散文集,里面的七十三篇散文滿滿的都是寫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這本書三代人可以共讀。它的用詞很樸實,沒有多少華麗的詞組。龍應(yīng)臺從一件件極為渺小的事中,悟出了一個個人生道理。《目送》還被譽為二十一世紀(jì)的《背影》。
《目送》中的七十三篇散文,書寫了父親、母親、兒子、朋友和兄弟;記敘了逝、老、離、牽掛和攜手共進。龍應(yīng)臺的文字,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時溫柔婉轉(zhuǎn),如微風(fēng)過麥田。把書中的一個個故事描繪的淋漓盡致。用魯迅的一句詩句來形容,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BR> 翻開書,第一篇散文就是《目送》,文章通過寫送華安去機場的事反映了當(dāng)今子女們排斥父母的現(xiàn)象?!拔乙恢痹诘群颍群蛩暗幕仡^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弊x到這兒,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幅幅和父母告別時的畫面。那時,我是否也是這樣的?也許,那時,他們正在心里悄悄的流淚?!澳阏驹谛÷返倪@一端,看著他們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幾句短短的話語,透露出當(dāng)時作者內(nèi)心淡淡的憂傷。父母含辛茹苦培養(yǎng)我們,大半輩子時間都花在我們身上,告別時控制不住的感情,卻被我們排斥、漠視。他們想得到的,不是金錢,不是權(quán)利,更不是什么榮華富貴的東西;他們希望得到一個擁抱,渴望聽到我們說幾句溫暖人心的話語,更想得到告別時的回頭一瞥,回眸一笑。這些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往往是最可貴的。等我們長大以后,告別,也許意味著一兩年都見不到,而不是一兩天。告別時父母內(nèi)心的不舍之情,或許比較夸張,但我們必須接受,因為他們是辛辛苦苦撫養(yǎng)我們長大的父母。
記得和同學(xué)們?nèi)ト齺喭娴哪且淮?,到了機場,和同學(xué)們會面后,和爸爸媽媽說了再見,又強忍著聽了幾句媽媽的叮囑,立刻玩了起來。好像監(jiān)獄里的犯人被囚禁了十年后獲釋了一樣?!拔衣?、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我們在和父母道別時的不耐煩,他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流淚。我們留給他們的,只有背影。告別時,父母內(nèi)心深處的不舍、憂傷只能通過目送我們的背影來緩解。
處在叛逆期的我們,渴望自由的飛翔,不想再想溫室里的花朵一樣。離開父母的同時,也許,心里正在暗暗的竊喜:終于可以自由生活了!但是,不論我們走到海角天涯,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父母;最掛念我們的,也一定是父母。告別時給他們的回頭一瞥,回眸一笑,就能讓他們一顆懸掛的心立馬放下,對我們一萬個放心。
告別時,我們不能讓父母目送我們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我們要用行動告訴他們,我們在外面不會有事的,讓他們對我們的出行一萬個放心。不管怎樣,請做到:勿留背影!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七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光陰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自己也慢慢地變成了別人眼里的背影。
翻開《目送》,一本記錄龍應(yīng)臺生活點滴的散文。她用優(yōu)美的文字記錄了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在對待日益成長的孩子時所遭遇的種。種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記錄了自己作為一個女兒在面對日益蒼老的父母時耐心溫柔的守候;記錄了自己作為一個敏感細(xì)膩的女子在面朝大海、耳聞杜鵑時感受到的傷感和彷徨。她用最細(xì)膩柔軟的筆觸,寫盡了幽微處動人心弦的種。種感悟。讀起來,連呼吸也充滿了與之共鳴的渴望。
她,擁有著不凡的驕傲和銳氣,然而在洶涌的母愛面前,也心甘情愿地作出了讓步。在浮華的萬千世界中,她常常這樣反思:“會不會你贏得了全世界,但你卻失去了你的孩子?”因此,她辭去了文化局局長的官職,拋開了博士高官的耀眼光環(huán),重歸學(xué)者作家清新淡雅的樸素生活。素雅如她,淡然如她,她明白在虛浮和掌聲過后,在繁華落盡之時,留下的也許只是一份永遠(yuǎn)無法彌補的遺憾。她用淳淳的真情,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細(xì)膩的母愛;她的優(yōu)雅知性,也使孩子擁有了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理應(yīng)得到的尊重和自由。
也許是隨著歲月的增長,人的心也變得容易憂傷罷,曾經(jīng)視若無睹的東西,不知不覺間也在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跡。我們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也開始擔(dān)憂起孩子越走越遠(yuǎn)的腳步。所以,書中的一字一句仿佛踩在我們最柔軟的心房上,讓人流下暖暖的淚來。
人生是一趟旅程,每分每秒,我們的旅伴都可能在前方的轉(zhuǎn)角消失。有的人懂得珍惜,能與親愛的人相伴走完整個旅程;然而,有的人只顧著留意峭壁上那叢艷麗的花,等突然驚覺四下闃然無聲時,卻早已“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了。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八
在朋友家小聚,在其書房看到龍應(yīng)臺女士所著的《孩子你慢慢來》,為其所寫的溫情的親情和坦率的詞匯所感染,于是果斷借閱,讀后意猶未盡,發(fā)現(xiàn)這是她系列人生書作的第一冊。于是四處尋找第二冊、第三冊,偶然在一個高鐵站等車時在車站書店發(fā)現(xiàn)了龍應(yīng)臺女士所著之人生三書《目送》,于是欣喜之中果斷買下。
這本書共有散文七十三篇,有人曾認(rèn)為它就是二十一實際的《背影》,作者以獨特的、深邃的視角對父母之情,兄弟朋友之愛,對兒子之念進行闡述和描寫。在她的筆下,寫到她的父親用廉價的小貨車送她第一次去大學(xué)任教時因羞于自己的小貨車掉頭而去的背景,愧于父親癱瘓時因忙于工作而未能在醫(yī)院伺奉父親而留下父親低垂的背影,以及對父親的去世,她目送父親的棺木在推入火葬場的背景;對于她的母親的逐漸老去,甚至已經(jīng)不太記得她的女兒的名字和容貌,作者陪著她母親去陽明山旅游,第一次帶她去坐了捷運快車,看著她母親坐在凳子上拍照時時亮卻迷離的眼睛,她看到了旁邊另外一個老人的背影,母親的形象變得更加嫻靜,更加清晰,也更加孤單,作者于是花了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她日益衰老的母親;更是陷入母親坐火車時記掛著“家”而嚷著“天黑我要回家”凄然聲音的深思:母親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對于孩子,作者如世間的萬萬母親一樣,目送著兒子的背影慢慢長大,目送著兒子的背影從蹣跚學(xué)步到步入學(xué)堂、從兒子剛?cè)雽W(xué)堂時的怯怯眼神而不斷回望到十六七歲時埋怨母親管束太多而毅然離去留下不再回頭的背影,到上了大學(xué)之后,甚至是連同坐一臺車時兒子也是戴著耳機聽著只有他一個人呢能聽的音樂,留下他高高瘦瘦的背景在公交車開走前的公交站臺。于是,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她的緣分今生今世就是在不斷的目送他的背景漸行漸遠(yuǎn)。父母永遠(yuǎn)都是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對于幸福,她說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幸福就是你早上看著她的背影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安安的`回來了;幸福就是你還有時間等著頭發(fā)白了、背已駝了、用放大鏡艱辛讀報的父母,他們還能走到街角買兩副燒餅油條回家再叫你起床。所以,時間,總是無法停留,就如數(shù)不清沙漏里邊的沙子還有多少粒,也聽不見沙漏流沙的速度能否不在加快,但是唯一可以百分百確定的是,那沙漏不停的在漏、不停的在漏。
是的,生活的壓力,壓得我們有了逃避回家冠冕堂皇的理由,對于我們?nèi)諠u老去的雙親,我們真正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又有多少時間和精力,我們能夠給予的往往只有逢年過節(jié)的回去聚首,甚至是偶爾的幾通電話,父母給予我們的卻是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無窮無盡的牽掛。孝道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立人之本,莫要等“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莫等閑,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想想父母送你出去讀書時因揮別而吃吃不能放下的手臂,想想父母在你毅然決然轉(zhuǎn)身離開時隱蘊在眼眶中的淚水,多陪陪父母,因為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對于孩子,我們?nèi)缱约旱母改敢粯?,開始注視這孩子成長的背影或歡欣或憂傷,我們能交給他們的也是自己逐漸逝去的時光,所以,教育孩子,善待父母,以身作則,從心做起......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一
取一杯清茶,在靜謐的的午后或夜晚翻開書本細(xì)細(xì)品讀,如同品一杯香茗一般,感受書中的寧靜或洶涌,感受它帶給我們的震撼……我想《目送》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值得我 們慢慢地品讀。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像而求,咫尺千里”,我們所相信的,所不相信的,都將成為老生常談,很多永恒不滅的東西也都不一定會長存不滅,就像地球和太陽終會歸于塵埃一樣。我們能做的只是在變化的世界中堅持自己所認(rèn)為對的東西。相信于不相信,其實是我們?nèi)松凶钏矫艿臇|西,也是我們?yōu)橹Щ蟮臇|西,在行走的路上,相信什么,不相信 什么唯心而已。是否相信也僅僅取決于你自己而已。但溫暖的世界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是嗎?希望我們不要再僅僅將信任的基礎(chǔ)建立在利益的`基礎(chǔ)之上,而是對這個世界多一點信任。
每一代子女和父母之間也許都在尋找更好的溝通和相處方式,像安德烈和龍應(yīng)臺之間,像龍應(yīng)臺和她媽媽之間,也許像龍應(yīng)臺所說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但,我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矛盾缺越來越多總想著離開他們的視野范圍,可同時我們陪伴他們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何妨不多和他們溝通一下。而不是等到他們老了才后悔。莫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才后悔。
金門的地雷,中東的戰(zhàn)亂,……有時候,時代太殘酷了。你閉上眼,不忍注視。那些愛好和平的人們,無論犧牲了多少生命也換喚不醒為了權(quán)勢而制造戰(zhàn)亂的人。我們常說熱愛和平,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對生命不漠視呢?是倒地的老人,落水的小孩,還是待宰的珍稀動物,生命,需要的不是喊聲如雷的口號,而是真正的關(guān)注和行動。讓我們行動起來用雙手和可見的行動去踐行這個愿望。
每一本書都能引起我們的思考,也能給我們以啟迪。但愿你如品一杯清茶一般,擁有澄凈的心靈。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與不美好,去感受人性的真實。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二
《目送》記敘了逝、老、離、牽掛和攜手共進。龍應(yīng)臺的文字,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時溫柔婉轉(zhuǎn),如微風(fēng)過麥田。把書中的一個個故事描繪的淋漓盡致。用魯迅的一句詩句來形容,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翻開書,第一篇散文就是《目送》,文章通過寫送華安去機場的事反映了當(dāng)今子女們排斥父母的現(xiàn)象。“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弊x到這兒,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幅幅和父母告別時的畫面。那時,我是否也是這樣的?也許,那時,他們正在心里悄悄的流淚。“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們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边@幾句短短的話語,透露出當(dāng)時作者內(nèi)心淡淡的憂傷。父母含辛茹苦培養(yǎng)我們,大半輩子時間都花在我們身上,告別時控制不住的感情,卻被我們排斥、漠視。他們想得到的,不是金錢,不是權(quán)利,更不是什么榮華富貴的東西;他們希望得到一個擁抱,渴望聽到我們說幾句溫暖人心的話語,更想得到告別時的回頭一瞥,回眸一笑。這些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往往是最可貴的。等我們長大以后,告別,也許意味著一兩年都見不到,而不是一兩天。告別時父母內(nèi)心的不舍之情,或許比較夸張,但我們必須接受,因為他們是辛辛苦苦撫養(yǎng)我們長大的父母。
記得和同學(xué)們?nèi)ト齺喭娴哪且淮?,到了機場,和同學(xué)們會面后,和爸爸媽媽說了再見,又強忍著聽了幾句媽媽的叮囑,立刻玩了起來。好像監(jiān)獄里的犯人被囚禁了十年后獲釋了一樣?!拔衣?、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蔽覀冊诤透改傅绖e時的不耐煩,他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流淚。我們留給他們的,只有背影。告別時,父母內(nèi)心深處的不舍、憂傷只能通過目送我們的背影來緩解。
處在叛逆期的我們,渴望自由的飛翔,不想再想溫室里的花朵一樣。離開父母的同時,也許,心里正在暗暗的竊喜:終于可以自由生活了!但是,不論我們走到海角天涯,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父母;最掛念我們的,也一定是父母。告別時給他們的回頭一瞥,回眸一笑,就能讓他們一顆懸掛的心立馬放下,對我們一萬個放心。
告別時,我們不能讓父母目送我們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我們要用行動告訴他們,我們在外面不會有事的,讓他們對我們的出行一萬個放心。不管怎樣,請做到:勿留背影!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三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十三年前的谷雨這天,我來到了這個溫馨的家庭,媽媽成了我溫暖的港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媽媽憑著那份對生命的熱愛,為我描繪了一幅幅動人的圖畫,鼓勵我揚起生命的風(fēng)帆,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小時候,母愛是舒適的肩頭。“媽媽,我想睡覺!”我稚嫩的聲音在車廂內(nèi)響起。每次出去旅游,我都會說這句話,媽媽就會讓我靠在她的肩頭,熟睡。每次都在朦朧之中,感到身上多了一件衣服。睡著了,我原本故意放松的頭就漸漸變重了,那時的我不知道媽媽有多難受,只管安心地睡覺,有時車子很顛簸,我還很埋怨,她只好努力保持鎮(zhèn)定。長大些,母愛是甘甜的水果。現(xiàn)在,母愛是鼓勵的眼神。“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凡是出于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人們都說:“母愛是無私的,父愛是無言的?!币苍S很多人和我一樣,在深深體會到母愛的同時,卻忽略了無言的父愛。爸爸是一名中學(xué)教師,記憶中,他總是一副嚴(yán)肅的神情。小時候,我很調(diào)皮搗蛋,做事總是馬馬虎虎,不拘小節(jié),學(xué)習(xí)上這樣,做人也一樣。有一件事讓我難忘。一年級時,老師剛剛教我們握筆寫字,我沒有好好學(xué),字寫得歪七扭八,還出奇得大。在被批評過后還不悔改的情況下,老師打電話跟爸爸說了我的情況。回到家后,他拎起我就狠狠地揍了一頓,我嚎啕大哭。事后,媽媽跟我說,爸爸打你,你覺得委屈,那難道爸爸不愛你嗎?他為什么要打你,還不是為你好,讓你把字寫漂亮!媽媽那時的話,一下子把我喚醒了,對爸爸的怨恨也煙消云散,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無言的父愛。直到現(xiàn)在,不知過了多少個日夜,他總是不厭其煩地重復(fù)同一句話:“注意握筆姿勢!”
愛心滿懷,靜等花開……
“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還是短的?一條河里的水,是新的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時間是一直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這些都是兒時的事,現(xiàn)在,我已14歲,父母的愛只有當(dāng)歲月走過,你才能漸漸明白其中的寓意, 品出那淡淡的清香。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四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越來越喜歡龍應(yīng)臺了。透過一本本凝聚著她在生命中不同時刻不同心態(tài)的書,一點一滴地觸碰到,她豐富細(xì)膩的內(nèi)涵。
《野火集》中的她,是那樣桀驁而犀利,用鋒茫畢露的文字,呼吁國人為保護環(huán)境而努力,為社會腐敗而憤怒。
《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她,是那樣慈愛而溫柔,用一個母親的赤誠愛意,溫暖孩子成長過程的每一步,給安德烈和飛利浦一個沒有遺憾的童年。
《親愛的安德烈》中的她,是那樣小心翼翼,在安德烈步入青春叛逆期時,用理性的頭腦,謹(jǐn)慎的文字傳達(dá)自己的關(guān)切,為他分擔(dān)成長的煩惱。
而今的龍應(yīng)臺,在《目送》中,有了更加豐富多變的內(nèi)涵。
這是一本記錄她生活點滴的散文。在這本書中,她用優(yōu)美的文字記錄了自己做為一個母親在對待日益成長的孩子時所遭遇的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記錄了自己做為一個女兒在面對日益蒼老的父母時耐心溫柔的守候;記錄了自己做為一個采訪者所悉心付出的那份親切;記錄了她做為一個敏感細(xì)膩的女人在面朝大海耳聞杜鵑時感受到的那份凄楚和傷痛。
翻開這一本《目送》,竟然能讓我從頭到尾都保持眼睛酸楚的感覺——仿佛一個飽滿欲滴的石榴果,輕輕擠一擠,眼淚就要往下掉了。
《目送》,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撫過了父母、子女的親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周圍世界的植物、動物、風(fēng)景……用那最細(xì)膩柔軟的筆觸,寫盡了幽微處最動人心弦的那種種感覺。讀起來,便連呼吸,也充滿了共鳴的激動。
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有最柔軟的時刻。當(dāng)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她的憂傷卻與日俱增。昔日為了孩子,她辭去文化局長的官職,拋開博士高官的美麗光環(huán),毅然離開,重歸學(xué)者作家的生活,僅僅是因為她突然之間的反思:“會不會你贏得了全世界,但你失去了你的孩子?”
她是這樣優(yōu)秀清醒的女人,明確地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有著怎樣的責(zé)任,知道生命的意義,不僅僅是事業(yè)的成功和虛浮的掌聲,所有的精彩,在繁華落盡時,也許留下的不過是永遠(yuǎn)無法彌補的一份遺憾。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象她這樣清楚地獲知生命的本象。
在面對孩子時,優(yōu)雅知性的她,和所有平凡的母親一樣,困惑而挫敗。不同的是,她聰明和懂得控制的頭腦,使得她在面對孩子的獨立和疏遠(yuǎn)時,懂得用壓抑自我的方法去尊重他們做為一個獨立的人所理應(yīng)擁有的自由和尊重。而她的驕傲和銳氣,在洶涌的母愛面前,也只能委屈地選擇讓步?!赌赣H節(jié)》,原本以為會是一個溫暖感人的故事,沒想到透過安德烈寄來的一封電郵,讓人在一篇既凸顯了母親的瑣碎,又記錄了母親的無奈的幽默小文中,讀到她心底深處那份無從說起的寂寞。
她的文字,如冬日晨曦中沾滿露珠的青草,帶著輕微的潮氣和清新,撲面而來。
她的文字,如黑暗海面上綻放微光的燈塔,散發(fā)溫暖的光茫和明亮,照進心房。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五
書的封面是淺綠色和深綠色的交融,給人大自然清新的感覺。我一眼就愛上了它。
一種淺吟低唱的母性,盡顯溫柔婉轉(zhuǎn)。卻并不妨礙她那種一針見血的穿透心靈之感,彷佛直抵你的心靈深處,將你想了很久很久卻難以表達(dá)的情感盡述筆端,有了讓人想流淚的感動。只是生活中極不起眼的一個詞語,一聲鳥鳴,一只百足蟲,便造就了一篇篇毫不矯揉的、隨感而發(fā)的散文,充滿著作者對生活、對生命的嶄新認(rèn)知以及深刻的哲理。
《目送》有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撫過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這些人世間的情感常常讓人有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之感”,而龍應(yīng)臺卻將這些“難以言傳”寫到了極致。
可愛的母親啊,她們的親情永遠(yuǎn)是甜膩膩的,可是我們做孩子的,有能讀懂多少呢?這本書其實說的是龍應(yīng)臺女士做母親和女兒兩個角色的感受。當(dāng)她的孩子小的時候,第一天去上幼兒園,一步三回頭,舍不得母親走;后來長大了,上學(xué)無需母親接送,即使搭了母親的車,耳朵里也是塞滿了音樂,顧不得和母親交流。再后來,要出國了,在機場告別的時候,而是連擁抱母親似乎都覺得多余,走進檢票口時的回頭自然也被省略了。這時,龍應(yīng)臺是一個目送者。然后,她回過頭想起了自己被目送的時候:那時她去外地求學(xué),父親開了輛“破”車送她去,在離學(xué)校不遠(yuǎn)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停下了,抱歉的告訴女兒怕破車丟了女兒的臉。那個時候,龍應(yīng)臺是被目送的人。后來,父親大病一場走了,龍應(yīng)臺又成了目送他上路的人。
“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毙翖壖驳脑娋涫刮腋用靼住松?,好比這場目送。
也許是年歲增長,人心越發(fā)容易感傷。曾經(jīng)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覺中,也已在心中烙下深深印記。開始在意父母逐日增長的皺紋,開始在意生活中那一點一滴細(xì)微的觸動。
所以,這樣動人的文字,才令人心痛起來。
時光前進的速度著實不慢?,F(xiàn)在的我盡管很享受初中的美好日子,但仍會時不時想起小學(xué)的老師、同學(xué)記憶那個可愛的校園。其實不是人總看不清近處的幸福,而是無論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在回憶的加工下都能在腦海里熠熠生輝,引人回望,可是那些都回不去了,那段大家一起的時光只屬于那時。在龍應(yīng)臺作為母親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苦苦想要追到過去,可時光的列車仍是在飛速前進,不容掙扎。我們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還好,我們都擁有美好的回憶。
而且,還要明白,有些事啊,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啊,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還是彼此珍重的好。
有人把這部書評為二十一世紀(jì)的《背影》,我完全同意。這部跨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用流暢的筆法寫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寫進了悲歡離合,讓那個每個人都產(chǎn)生內(nèi)心的共鳴,讓每個人都有所感悟。
結(jié)尾處用書中的一句話結(jié)尾:再多的遺憾都只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xiàn)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和釋懷與生命的和解。請,各自珍重。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六
《目送》被譽為二十一世紀(jì)的《背影》。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目送
讀書筆記
,希望您喜歡!
這是一本奇妙的書。淡淡的文字,平淡的語調(diào),細(xì)膩的感受,完全沒有華麗的影子,也沒什么大悲大喜。但卻能讓人很認(rèn)真地讀下去,在無形間凈化著我們那被塵埃腐蝕的心靈。
這是一次關(guān)于親情的坦言?!拔衣亍⒙亓私獾?,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倍嗝礃銓嵉奈淖?,卻觸動了我內(nèi)心最脆弱的地方。
仔細(xì)想想,好像也真的是這樣。年幼時的我們,總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個,向著朝陽邁去,而順著我們的背影一直倒退回去就會發(fā)現(xiàn),在那個最隱蔽的角落里,總有一個或兩個人,他們的眼神,從我們出現(xiàn)在這世界上時,就從未離開過。他們或許期待,或許渴望我們的一回眸,一絲觀注,但我們一直沒給過。即便如此,每一次看他們的眼神時,那里總是帶著說不清的深情與期盼。
這是一個關(guān)于時間的記載。隨著時間的流逝,當(dāng)我們也成為那個望背影的人時,才會真切的體會到父母那份痛楚與沉默。小時候父母把我們當(dāng)孩子,父母老了我們把他們當(dāng)成孩子。我們會懊悔,懊悔曾經(jīng)的無知,但時間不留給我們一點機會,我們想告訴自己的孩子這一切的感受,可被時間悄聲無息地?fù)踝×?。時間讓我們變了,讓我們懂得了一切,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
真的是這樣,有些感受只能一個人體會,有些眼淚只能一個人掉,有些痛苦只能一個人承擔(dān),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真的只能一個人走。明白了這些,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成長了吧。
這是一個人生命的歷程。不管是時間也好,親情、愛情、友情也好,該經(jīng)歷的會經(jīng)歷,該遺失的會遺失。生命是一條無法回轉(zhuǎn)的軌道,我們必須按照這軌道上的路標(biāo)走,經(jīng)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赌克汀愤@個光陰歲月的故事是屬于別人的,但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在時光消逝中成長度過,我們的皮膚會由光滑到粗糙,我們的背影會由高大到佝僂,我們曾經(jīng)擁有的也都會一一消失。這看起來是一場永恒的遺憾,但我們卻能從這一次次的目送中提煉出最純凈的心靈,最溫馨的回憶。
龍應(yīng)臺的文字是我最欣賞的,它如清晨的雨露,清新朝氣,如黑暗的火焰,溫暖明亮,帶給我一種很平靜的感覺。在喧囂吵鬧的課間讀她的書,我的世界竟也莫名的變得安詳了。
對于生命,最好的態(tài)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
——題記
初識龍先生是她的《野火集》,那犀利,一針見血的筆桿子給我以公民意識的啟蒙。而《目送》與野火大不相同,少了那種犀利,多了柔情,親切與含蓄,令人感嘆。《目送》共有七十三篇
散文
,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字里行間,寫盡悲歡離合,令人動容,感同身受。這部跨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用流暢的筆法寫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全書以時間為軸,以親情角色為卷,作者游走于“女兒”與“母親”的雙重角色,用細(xì)膩的情感之筆勾勒出每寸光陰中觸動自己的“背影”。
有人說《目送》就是二十一世界的《背影》?!侗秤啊烦霈F(xiàn)在初中的課本里,只是那時年少,無法體會那感受,而今讀《目送》,卻心下一動,酸楚涌上心頭。一次次目送,一個個背影,我們總被悲喜交加的情感淹沒。
歲月讓我們歷練成長,也讓我們面對離別,我們總避免不了不斷的目送,被目送,徒留下一個個孤零零的背影。反觀父母,他們既為子女出人頭地而欣慰,也因子女的獨立而落寞。讀到龍應(yīng)臺描寫兒子安德烈的片段時,我總會想起當(dāng)初執(zhí)意不讓父母送我去大學(xué),父母臉上那種莫名的失落。父母看我消失在車站的背影與龍先生看安德烈消失在登機口背影又有何不同呢,他們的感受又有何不同呢。送我上大學(xué)對我來說可能沒什么,但是對父母來說,這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與兒子結(jié)婚生子沒什么區(qū)別,可是現(xiàn)在才領(lǐng)悟為時已晚。做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我們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淚看著我們漸行漸遠(yuǎn)。
閉上眼,想想自己站在父母的立場上:兒子漸漸長大,羽翼漸豐,能自己擔(dān)待所有,對父母的依戀會越來越少,家里兒子的痕跡在一點一點消失,心中泛起的是酸楚而又心存喜悅的無奈?!坝兔撞覃}一肩挑的母親,在她成為母親之前,也是個躲在書房里的大小姐吧。”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母,那時的我們會是怎樣的呢?也會目送兒子消失在拐角吧。似乎有些東西像注定般輪回,某個場景排山倒海地從記憶深處浮現(xiàn),只是我們的角色悄然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BR> 以后每隔十年都要看一次《目送》,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每隔十年都重寫一篇讀后感,寫為人子為人父的感受。對于生命,最好的態(tài)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畢竟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這本書讓我認(rèn)識了龍應(yīng)臺。這是一本散文集,里面的七十三篇散文滿滿的都是寫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這本書三代人可以共讀。它的用詞很樸實,沒有多少華麗的詞組。龍應(yīng)臺從一件件極為渺小的事中,悟出了一個個人生道理。《目送》還被譽為二十一世紀(jì)的《背影》。
《目送》中的七十三篇散文,書寫了父親、母親、兒子、朋友和兄弟;記敘了逝、老、離、牽掛和攜手共進。龍應(yīng)臺的文字,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時溫柔婉轉(zhuǎn),如微風(fēng)過麥田。把書中的一個個故事描繪的淋漓盡致。用魯迅的一句詩句來形容,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BR> 翻開書,第一篇散文就是《目送》,文章通過寫送華安去機場的事反映了當(dāng)今子女們排斥父母的現(xiàn)象?!拔乙恢痹诘群颍群蛩暗幕仡^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弊x到這兒,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幅幅和父母告別時的畫面。那時,我是否也是這樣的?也許,那時,他們正在心里悄悄的流淚?!澳阏驹谛÷返倪@一端,看著他們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幾句短短的話語,透露出當(dāng)時作者內(nèi)心淡淡的憂傷。父母含辛茹苦培養(yǎng)我們,大半輩子時間都花在我們身上,告別時控制不住的感情,卻被我們排斥、漠視。他們想得到的,不是金錢,不是權(quán)利,更不是什么榮華富貴的東西;他們希望得到一個擁抱,渴望聽到我們說幾句溫暖人心的話語,更想得到告別時的回頭一瞥,回眸一笑。這些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往往是最可貴的。等我們長大以后,告別,也許意味著一兩年都見不到,而不是一兩天。告別時父母內(nèi)心的不舍之情,或許比較夸張,但我們必須接受,因為他們是辛辛苦苦撫養(yǎng)我們長大的父母。
記得和同學(xué)們?nèi)ト齺喭娴哪且淮?,到了機場,和同學(xué)們會面后,和爸爸媽媽說了再見,又強忍著聽了幾句媽媽的叮囑,立刻玩了起來。好像監(jiān)獄里的犯人被囚禁了十年后獲釋了一樣?!拔衣?、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我們在和父母道別時的不耐煩,他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流淚。我們留給他們的,只有背影。告別時,父母內(nèi)心深處的不舍、憂傷只能通過目送我們的背影來緩解。
處在叛逆期的我們,渴望自由的飛翔,不想再想溫室里的花朵一樣。離開父母的同時,也許,心里正在暗暗的竊喜:終于可以自由生活了!但是,不論我們走到海角天涯,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父母;最掛念我們的,也一定是父母。告別時給他們的回頭一瞥,回眸一笑,就能讓他們一顆懸掛的心立馬放下,對我們一萬個放心。
告別時,我們不能讓父母目送我們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我們要用行動告訴他們,我們在外面不會有事的,讓他們對我們的出行一萬個放心。不管怎樣,請做到:勿留背影!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七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光陰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自己也慢慢地變成了別人眼里的背影。
翻開《目送》,一本記錄龍應(yīng)臺生活點滴的散文。她用優(yōu)美的文字記錄了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在對待日益成長的孩子時所遭遇的種。種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記錄了自己作為一個女兒在面對日益蒼老的父母時耐心溫柔的守候;記錄了自己作為一個敏感細(xì)膩的女子在面朝大海、耳聞杜鵑時感受到的傷感和彷徨。她用最細(xì)膩柔軟的筆觸,寫盡了幽微處動人心弦的種。種感悟。讀起來,連呼吸也充滿了與之共鳴的渴望。
她,擁有著不凡的驕傲和銳氣,然而在洶涌的母愛面前,也心甘情愿地作出了讓步。在浮華的萬千世界中,她常常這樣反思:“會不會你贏得了全世界,但你卻失去了你的孩子?”因此,她辭去了文化局局長的官職,拋開了博士高官的耀眼光環(huán),重歸學(xué)者作家清新淡雅的樸素生活。素雅如她,淡然如她,她明白在虛浮和掌聲過后,在繁華落盡之時,留下的也許只是一份永遠(yuǎn)無法彌補的遺憾。她用淳淳的真情,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細(xì)膩的母愛;她的優(yōu)雅知性,也使孩子擁有了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理應(yīng)得到的尊重和自由。
也許是隨著歲月的增長,人的心也變得容易憂傷罷,曾經(jīng)視若無睹的東西,不知不覺間也在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跡。我們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也開始擔(dān)憂起孩子越走越遠(yuǎn)的腳步。所以,書中的一字一句仿佛踩在我們最柔軟的心房上,讓人流下暖暖的淚來。
人生是一趟旅程,每分每秒,我們的旅伴都可能在前方的轉(zhuǎn)角消失。有的人懂得珍惜,能與親愛的人相伴走完整個旅程;然而,有的人只顧著留意峭壁上那叢艷麗的花,等突然驚覺四下闃然無聲時,卻早已“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了。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八
在朋友家小聚,在其書房看到龍應(yīng)臺女士所著的《孩子你慢慢來》,為其所寫的溫情的親情和坦率的詞匯所感染,于是果斷借閱,讀后意猶未盡,發(fā)現(xiàn)這是她系列人生書作的第一冊。于是四處尋找第二冊、第三冊,偶然在一個高鐵站等車時在車站書店發(fā)現(xiàn)了龍應(yīng)臺女士所著之人生三書《目送》,于是欣喜之中果斷買下。
這本書共有散文七十三篇,有人曾認(rèn)為它就是二十一實際的《背影》,作者以獨特的、深邃的視角對父母之情,兄弟朋友之愛,對兒子之念進行闡述和描寫。在她的筆下,寫到她的父親用廉價的小貨車送她第一次去大學(xué)任教時因羞于自己的小貨車掉頭而去的背景,愧于父親癱瘓時因忙于工作而未能在醫(yī)院伺奉父親而留下父親低垂的背影,以及對父親的去世,她目送父親的棺木在推入火葬場的背景;對于她的母親的逐漸老去,甚至已經(jīng)不太記得她的女兒的名字和容貌,作者陪著她母親去陽明山旅游,第一次帶她去坐了捷運快車,看著她母親坐在凳子上拍照時時亮卻迷離的眼睛,她看到了旁邊另外一個老人的背影,母親的形象變得更加嫻靜,更加清晰,也更加孤單,作者于是花了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她日益衰老的母親;更是陷入母親坐火車時記掛著“家”而嚷著“天黑我要回家”凄然聲音的深思:母親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對于孩子,作者如世間的萬萬母親一樣,目送著兒子的背影慢慢長大,目送著兒子的背影從蹣跚學(xué)步到步入學(xué)堂、從兒子剛?cè)雽W(xué)堂時的怯怯眼神而不斷回望到十六七歲時埋怨母親管束太多而毅然離去留下不再回頭的背影,到上了大學(xué)之后,甚至是連同坐一臺車時兒子也是戴著耳機聽著只有他一個人呢能聽的音樂,留下他高高瘦瘦的背景在公交車開走前的公交站臺。于是,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她的緣分今生今世就是在不斷的目送他的背景漸行漸遠(yuǎn)。父母永遠(yuǎn)都是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對于幸福,她說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幸福就是你早上看著她的背影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安安的`回來了;幸福就是你還有時間等著頭發(fā)白了、背已駝了、用放大鏡艱辛讀報的父母,他們還能走到街角買兩副燒餅油條回家再叫你起床。所以,時間,總是無法停留,就如數(shù)不清沙漏里邊的沙子還有多少粒,也聽不見沙漏流沙的速度能否不在加快,但是唯一可以百分百確定的是,那沙漏不停的在漏、不停的在漏。
是的,生活的壓力,壓得我們有了逃避回家冠冕堂皇的理由,對于我們?nèi)諠u老去的雙親,我們真正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又有多少時間和精力,我們能夠給予的往往只有逢年過節(jié)的回去聚首,甚至是偶爾的幾通電話,父母給予我們的卻是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無窮無盡的牽掛。孝道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立人之本,莫要等“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莫等閑,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想想父母送你出去讀書時因揮別而吃吃不能放下的手臂,想想父母在你毅然決然轉(zhuǎn)身離開時隱蘊在眼眶中的淚水,多陪陪父母,因為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對于孩子,我們?nèi)缱约旱母改敢粯?,開始注視這孩子成長的背影或歡欣或憂傷,我們能交給他們的也是自己逐漸逝去的時光,所以,教育孩子,善待父母,以身作則,從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