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工具,也是組織和安排教學的基本依據(jù)。教案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以下是一些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的教案問題和解決方案,供大家參考。
語文微課教案篇一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系、發(fā)展他們友誼的紐帶。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于,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們表現(xiàn)出的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向往,去朗讀這篇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同學們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們的閱讀實踐?!彼员菊n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同學們在讀中悟。
2、充分尊重同學們的感受,體驗。尊重和相信是實現(xiàn)平等對話的前提。在課堂學習中,要實現(xiàn)與同學們平等的對話交流,首先要尊重同學們,而尊重同學們首先要相信孩子學習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一、談話導入:
1、每個人都會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發(fā)生過爭吵嗎?有過不愉快的事情嗎?指名述說。(同學們各抒己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兩個好朋友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誰愿意讀課題。(風箏的箏要讀輕聲。)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要求: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劃出難讀的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同學們朗讀時可能有困難的句子,課件出示,重點指導。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風箏。
b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著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著:“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檢查同學們識記生字的情況。
課件出示:扎、壞、抓、莓、幸福、受、吵
具體操作:指名同學們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三、學習課文,感悟體會
1、學習1——6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1——6自然段,然后按照——當我讀到()時,我覺得很(),因為()。
(2)同學們交流讀后的感受,隨機進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讀指導。
具體操作:借助課件讓同學們體會小熊和松鼠快樂的心情,再指導朗讀,并理解詞語“樂壞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引導同學們小結。課件演示過程。
師: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們樂壞了,那我們就在音樂中去體會快樂吧!挺起腰來,看誰讀得最幸福、最快樂。
生在音樂伴奏下齊讀1——6自然段。
過渡: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時,這快樂卻沒有了,因為他們吵了一架,從此,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2、學習7——11自然段
(1)這時,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樣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匯報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樣?你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機指導第7自然段的朗讀(讀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指導讀11自然段。
(4)(課件出示)此時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紙船,心里就會默默對小熊說上一句話,他會說些什么呢?(指名說)
三、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關鍵筆畫。(重點指導“幸”。)
2、寫好后沖寫得滿意的字笑一笑。
語文微課教案篇二
1、自學生字新詞。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受。
2、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3、學習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
體會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和作者的感受。
1、學生初瀆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注意字詞的讀音。
2、學生認讀字詞(課件演示)
(徘徊愜意要旨無奈沉淀幾多不為過客找不到北馱)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作者回憶了北京老人的哪幾件事,他有什么感受?
3、學生小組讀書、討論、交流。
4、全班討論、交流。
(作者回憶了兩件小事: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并主動把“我”送到車站,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表達了作者對北京老人的感激之請。)
1、默瀆課文,回答問題。
2、提問:這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請你試著說一說。
(第一自然段: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在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動把“我”送到車站。
第二自然段:寫“我”在公共汽車上連續(xù)三次讓座后,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使“我”感動。
第三自然段:概括寫在北京經(jīng)常能感受到北京老人的關心照顧,贊揚北京老人具有關愛他人的品質。寫自己堅持從小事做起,像北京老人那樣關愛他人。)
3、學生重點理解:“……猶如一頭霧水般不得要旨……”
“……他終于灰心的說……”
那個美麗的秋日,冷風吹的感覺也是如此的愜意。
……被記憶中關于老人的火溫暖著。
……那是被人理解的喜悅和被認可的'感動。
1、同學們學完這篇課文,你了解了北京老人了嗎?你還知道北京老人那些優(yōu)良的品質,說給大家聽一聽。
2、欣賞圖片(課件)
語文微課教案篇三
一、復習,鞏固字詞
1.讀上節(jié)課學過的字:雷、澡、軟、梢、梳、醒、耍、枝
2.開火車形式讀詞:打雷雷雨
二、研讀,自主探究(3—5小節(jié))
1.自由讀,說說你想解決哪些問題?(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指派組長匯報。)
2.各小組提出問題,師生整理問題,達成共識。
(1)柳梢為什么綠了?
(2)春燕跟柳樹捉迷藏,小柳絮怎么飛了?
(3)柳樹是怎樣跟小朋友玩耍的?
3.引導學生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含義,可以用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的方式學習)。
4.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5.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1)學生匯報“柳梢為什么綠了?”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從“春風給柳樹梳頭”這一句體會,春風輕柔的為柳枝涂上綠色,引導學生帶著情感讀第三節(jié)。
(2)學生匯報“柳絮怎么飛了?”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掌握柳絮特點,可以用實物演示,學生觀察,品讀體會第四節(jié)。
(3)學生匯報,“小朋友們是怎樣跟柳樹玩耍的?”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里,小朋友們快樂的心情,引導學生多讀幾遍最后小節(jié),在讀中加深體會。
三、比賽,背誦課文
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評一評誰背得好,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四、領悟,課外延伸
1.夸夸柳樹的5個好朋友。
2.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
3.用各種形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讀課文、編兒歌、畫畫、唱歌、跳舞等)
五、觀察,正確書寫
1.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每個字的特點。
2.教師范寫,邊寫邊提醒注意的筆畫,“春”字的書寫,關鍵是上半部分:三個橫不宜長:撇、捺要伸展開,蓋住下面的“日”字?!案摺弊稚闲∠麓?,不要寫得太長。
3.書寫“朋、友”兩個字,可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再提示大家寫時應注意什么。
六、小結:柳樹醒了,小朋友們也醒了,一年之季在于春,讓我們利用好這美好春光,抓緊時間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吧!
語文微課教案篇四
一、知識的新授階段
1、呈現(xiàn)新教學內容
(1)呈現(xiàn)課文題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師講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學
(1)呈現(xiàn)文中的生字、詞
(2)一個學生拼讀生字,老師在旁糾正錯誤;指出注意翹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師范讀,全體學生跟讀。擦掉拼音后再認讀。
(3)教寫生字
學生先書空7個生字、詞。請兩位學生板書。老師糾正錯誤之處。
提供記憶策略: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4)運用生字、詞
非常是什么意思?(參考答案:十分、很、極)
用“非?!边@個詞造句。老師提示:老師獎給我一面紅旗,我()高興。
二、鞏固與檢測
根據(jù)課后習題三,區(qū)分不同動詞的意義,并會在適當?shù)恼Z言情景下運用。
讀“掰”“抱”“扔”“摘”“扛”“捧”;
學生表演這六個動作(有錯誤之處及時糾正)
學生做習題,校對。
三、作業(yè)
抄寫生字,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與這堂課有關的原因知識
1、全體學生朗讀字詞。
2、請一位學生朗讀整篇文章。
3、提問習題四。
二、開始新授課教學
(聽了某同學的朗讀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嗎?今天我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大家討論一下。)
1、提問: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發(fā)現(xiàn)小猴子摘了什么?(參考答案:玉米)
提問: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參考答案:桃子)
提問:它的玉米呢?(參考答案:扔了)
提問: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參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問: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參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問:結果呢?(參考答案:沒追到,所以什么也沒有了)
問:小猴子這樣做好不好?(參:不好)
問:為什么?大家討論一下。請幾位學生回答。
綜合那么多的同學的意見,我們覺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終,不能三心二意;不應該像小猴子一樣。
2、呈現(xiàn)“小猴子下山”的掛圖,請幾位用學看著掛圖講一講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語文微課教案篇五
活動設計背景
蔬菜是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為了使幼兒了解更多的蔬菜特征及營養(yǎng),知道多 吃蔬菜有利于身體健康。教育幼兒多吃蔬菜,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我設計了《我愛吃蔬菜》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蔬菜,幼兒知道吃的是蔬菜的那部分及蔬菜的功用。
2.教育幼兒多吃蔬菜,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概括力。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各種蔬菜,了解它們的特征。
活動準備
1.實物:西紅柿、蘿卜、白菜、大蒜、土豆、菠菜、芹菜等若干。
2.幾種常見的蔬菜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1)猜一猜,它們是誰?
又紅又圓像蘋果,酸酸甜甜營養(yǎng)多,既能當菜吃,又能當水果。(西紅柿)
兄弟七八個,抱著柱子過,聽說要分家,衣服都扯破。(蒜)
一個胖娃蛙,埋在地底下,頭頂綠巾穿紅褂,夏天播種冬天拔,我們人人都夸它。(蘿卜)
二.基本部分:
(一)觀察講述
1.師出示實物,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自己看到的蔬菜寶寶叫什么?
2.引導幼兒從形狀、顏色、味道等觀察蔬菜的特征。
(二)經(jīng)驗分享
提問:1.你最喜歡吃的蔬菜是什么?為什么?
2.你知道吃蔬菜的哪一部分?
(1)小組交流
(2)師小結
蔬菜的種類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葉、有的吃莖、有的吃花、有的吃果實。
三.實踐應用
1.蔬菜是我們每天都吃的食物,吃蔬菜的好處很多,你能光吃就自己喜歡的蔬菜嗎?
2.聽故事《挑食的豆豆》
3.幼兒交流。啟發(fā)幼兒討論我們要和蔬菜做朋友,我們離不開蔬菜。
四.游戲《找朋友》
師做蔬菜國王,小朋友戴頭飾扮蔬菜寶寶。1.找顏色相同的蔬菜寶寶。
2.找可以吃葉的蔬菜寶寶。3.找自己喜歡的蔬菜寶寶。
五.活動結束
小結:蔬菜寶寶有各種豐富的營養(yǎng)我們和蔬菜做朋友會使我們健康成長。
六.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活動區(qū)玩《開蔬菜商店》的游戲。
語文微課教案篇六
1、出示春景圖動畫,學生欣賞后,談談自己的感受。板書題目,學生書空“絕”,在生字本上書寫一遍。
2、出示課件,了解“絕句”含義?!督^句》屬于七絕。3、出示課件,了解杜甫。
二、朗讀并感悟古詩
1、認讀生字:鳴、柳、嶺、泊、吳、含、窗、鷺
學生認讀,老師指導;說說你記住哪些字,如何記住的;給生字組詞。
2、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3、指導讀詩出詩的節(jié)奏:
出示課件中劃出節(jié)奏的古詩,老師打著節(jié)拍范讀;學生試著打節(jié)拍讀詩;個別學生打節(jié)拍讀詩;齊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
4、理解詩意后熟讀:
出示課件第一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齊讀這兩句詩。出示課件第二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窗含西嶺千秋雪”,釋義“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積雪)。齊讀這句詩。
出示課件第三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門泊東吳萬里船”,釋義“泊”(停泊)。齊讀這句詩。
5、感悟詩境,背誦古詩:
(1)老師從第一句詩中找出兩種事物“黃鸝,翠柳”,學生在二、三、四句詩中劃出“白鷺、青天、西嶺、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體會顏色美。
(3)出示課件“配樂詩朗誦”,個別學生讀詩,其他學生閉眼想象,交流腦海中的畫面。
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句》,當我們被這首詩所吸引時我們禁不住要背下來這首詩。
6、拓展環(huán)節(jié):
欣賞《絕句·遲日江山麗》,背誦這首詩。
7、總結:
今天學習了杜甫的《絕句》,欣賞了《絕句·遲日江山麗》,感受到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妙,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我們去積累更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吧!
三、家庭作業(yè)
1、給家長背一背《絕句》、《絕句·遲日江山麗》。
2、喜歡畫畫的同學,給《絕句》畫一幅畫。
語文微課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詩中的圃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背誦。
2.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大意。
3.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
小組討論,借助工具書自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中初秋的景色美麗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秋天漸漸來了,說說初秋時節(jié),你都見到過哪些景色?
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描寫初秋的詩,板書課題及作者,請生談談對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學古詩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 讀準字音
2.指句朗讀,正音
3.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古詩的學習有哪些方法?
4.各小組自學古詩,老師輔導
5.小組匯報結果:古詩大意: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詩人在園子里散步,這時,太陽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說這快落下的太陽,真是又是無情,又是有情,園里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里一片蟬叫聲。蟬的叫聲好像就在身邊,可是你卻無法找到他們,因為,當你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好像知道你來了,鳴叫聲立即停止了。
三、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朗讀
小組比賽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意境
四、板書:
初 秋 行 圃
(宋)楊萬里
落 日 無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萬 樹 暮 蟬 鳴。
聽 來 咫 尺 無 尋 處,
尋 到 旁 邊 不 作 聲。
語文微課教案篇八
擴句是給句子“添枝加葉”,使句子表達得更清楚、具體、生動。
是寫作中把句子寫具體、生動的一種練習,更是一種表達方法。
因此在小學語文擴句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擴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從而提高擴句準確率。
1、掌握擴句要求和常用的擴句技巧。
2、通過歸納學習,能正確熟練地擴寫句子。
:掌握擴句要領,能按要求正確擴充句子。
:ppt
一課時
同學們,看到這光禿禿的樹干和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你更喜歡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學都會和老師一樣,更喜歡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課件出示)同樣,為了讓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加完整、具體、生動,我們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葉”,這就是擴句。
擴句就是在原來句子的主干詞語前后添加適當?shù)男揎椩~語。(課件出示)
(一)不能改變原意。
(二)不能改變句型。
(三)修飾詞語搭配得當。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舉病句:
1、我們熱愛家鄉(xiāng)。
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的田野。
2、大地是個寶庫。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個寶庫??!
注:第一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礎上擴充,原句的意思是“我們熱愛家鄉(xiāng)。”但是擴充后改為“我們熱愛田野?!备淖冊涞幕疽馑肌K赃@樣的擴句是不正確的。
第二組例句中,擴充的詞語“地大物博”與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當,而且原句是陳述句,擴充后卻成了感嘆句,改變了句型,所以在擴句時任意加詞,最后弄巧成拙,產(chǎn)生病句。
同時有的題目要求照例子擴句,所以要擴句前,首先要明確例句的要求,明確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詞語。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擴充。
第二步:想一想,加上哪些修飾詞語。
第三步:讀一讀,擴充后句子是否通順。
重點:第二步:想一想,加上修飾詞語的方法。
1、在句子的主干詞語前添加合適的修飾詞語,修飾詞語可以是一處或多處。
如擴句:孩子們看書。
主干詞語“孩子們”前可以加上“可愛”來描寫孩子們,還可以加上表示數(shù)量的詞語“一群”。
主干詞語“看書”前可以加上表示狀況的詞語“認真地”,還可以加上表示地點的詞語“在教室里”。
擴句后: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在教室里認真地看書。
2、主干詞語后面還可能添加補充說明的成分。
如擴句:孩子們高興。
主干詞語“高興”后面可以添加補充說明孩子們高興得怎么樣。
擴句后:孩子們高興得手舞足蹈。
總的來說,擴句要根據(jù)表達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只要我們遵循擴句的原則,按照擴句的方法,相信同學們自然也就明白了如何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枝葉,把話說得更明白,更生動,更具體。
語文微課教案篇九
1、感知斑羚飛渡的過程,體悟飛渡場面的悲壯。
2、反思人類行為,學習斑羚在飛渡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
3、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愛生命,學會感恩。
情景教學法、有情朗讀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聯(lián)想拓展法。
培養(yǎng)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
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關愛生命,學會感恩的情感。
一、聯(lián)想想象, 創(chuàng)設情景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近沈石溪的《斑羚飛渡》,在這個神奇的世界里,一群生性溫順的斑羚,在面臨種群滅絕的生死關頭,為我們上演了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壯舉。那一群悲壯的生靈讓我們震撼,那一個個隕落的身軀,讓我們淚流滿面,那一幕生死的抉擇,將永駐你我心間。”
二、經(jīng)典朗讀, 鎖定飛渡
溫馨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第9段。
1、圈畫動詞,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斑羚飛渡的畫面。
半大斑羚 朝前(飛奔),同時,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懸崖邊緣,半大斑羚縱身(一躍),朝山澗對面(跳)去,老年斑羚(緊跟)在后面,頭一(鉤),也從懸崖上(躥躍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墜的身體也再 度(升 高),輕巧地(落)在對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則筆直(墜落)山崖.
2、圈畫動詞,發(fā)揮想象,畫出飛渡的情景。(我參與,我展示)
3、試著利用手勢比劃飛渡的情景。(結合文字,嘗試動手,同伴交流,體驗 快樂)(我比劃,我快樂)
三、分析形象, 突破重點(老斑羚的形象)
我們現(xiàn)在根據(jù)文意,完成這樣一個比喻:(我仿寫,我接龍)
老斑羚像跳板,助同伴跨越了死亡之崖;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四、聯(lián)想拓展, 激活情感
本文中的斑羚已經(jīng)不再是自然意義上的斑羚,而是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的化身。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斑羚”?請向同伴講述你所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我講述,我聆聽)
五、回味暢想,盤點收獲
在甘萍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中結束。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 自學生字新詞。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受。
2、 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3、 學習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體會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和作者的感受。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二、 學生自瀆課文,認讀字詞
1、 學生初瀆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注意字詞的讀音。
2、 學生認讀字詞(課件演示)
(徘徊 愜意 要旨 無奈 沉淀 幾多 不為 過客 找不到北 馱)
三、 讀課文,思考問題。
1、 指名讀課文。
2、 思考:作者回憶了北京老人的哪幾件事,他有什么感受?
3、 學生小組讀書、討論、交流。
4、 全班討論、交流。
(作者回憶了兩件小事: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并主動把“我”送到車站,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表達了作者對北京老人的感激之請。)
四、 分析課文,理解難句
1、 默瀆課文,回答問題。
2、 提問:這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請你試著說一說。
(第一自然段: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在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動把“我”送到車站。
第二自然段:寫“我”在公共汽車上連續(xù)三次讓座后,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使“我”感動。
第三自然段:概括寫在北京經(jīng)常能感受到北京老人的關心照顧,贊揚北京老人具有關愛他人的品質。寫自己堅持從小事做起,像北京老人那樣關愛他人。)
3、學生重點理解:“……猶如一頭霧水般不得要旨……”
“……他終于灰心的說……”
那個美麗的秋日,冷風吹的感覺也是如此的愜意。
……被記憶中關于老人的火溫暖著。
……那是被人理解的喜悅和被認可的感動。
五、 熟讀課文,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和作者的感受。
六、 摘錄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
七、 小結
1、 同學們學完這篇課文,你了解了北京老人了嗎?你還知道北京老人那些優(yōu)良的品質,說給大家聽一聽。
2、 欣賞圖片(課件)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準備好演講稿,做到材料合適,觀點明確。
2.演講時要做到語氣、語調適當,姿態(tài)大方。
3.演講時要注意感情恰當,增強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寫好演講稿,讓演講有說服力。
難點:
(1)根據(jù)題目,選擇合適的材料,例舉生動的故事。
(2)注意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增強演講的表現(xiàn)力。
教學準備:
名人演講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講的視頻。
2.學生交流體會或感悟。
3.導入口語交際——演講。
二、師生交流。
1.出示演講的題目。
科學讀書鍛煉身體健康飲食
2.請選擇一個話題進行演講,怎樣才能演講更精彩呢?請大家交流觀點。
3.學生交流,老師提煉觀點。
(1)演講的內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語言要真摯等。
(2)演講的水平高超——態(tài)度要和藹、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輔以動作等。
4.出示一段演講稿,學生評析。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睍侨祟惥竦募Z食。
我是在讀書中享受藝術美,享受其帶來的無窮樂趣。我可以暢游在書的海洋里,坐著輕舟在三峽中勇進,去感受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廣漠的草原之上,去領略王維所點燃的直沖云霄的孤煙,欣賞那動人且讓人流連忘返的“長河落日圓”,還可以欣賞“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如此壯闊的岳陽樓。
5.學生交流演講稿的特色之處。
(1)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讓人感受到演講稿的深刻內涵。
(3)觀點明確,事例較多,有說服力!
三、準備演講稿。
1.分小組進行。
2.各人整理演講稿的內容與提綱。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現(xiàn)場演講。
1.每小組選取一人進行演講。
2.設立評委打分。
3.評委點評演講者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
4.公布演講比賽的成績。
五、教師總結。
1.生活中離不開演講,演講能夠讓陳述的觀點更加明確,讓表達的意思更加鮮明。
2.演講時的注意點。
(1)語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書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夠讓聽眾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氣氛,強化感情,引起聽眾的共鳴。
(4)服飾要整潔,不要五顏六色。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二
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主題為《獻給母親的歌》,這一個學期適逢母親節(jié),正是開展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最好時機。
“母親”是古往今來眾多作家寫不完的一個主題,本單元也收錄了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一文。我認為在活動過程中,應該帶領學生多讀一些以“母親”為主題的作品,更深刻的感悟母愛。
選擇推薦琦君《母親的金手表》這部作品,原因有三:一、本書是一部散文集,以記錄作者的童年往事為主,由此引出她對母親的描寫與懷念,這種題材比較貼近初中學生的生活,容易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二、琦君的文字通俗易懂、樸實真摯,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三、本冊書收錄了琦君的另一篇文章——《春酒》,有了這部作品的閱讀經(jīng)驗,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感受會更深,收獲會更多。
一,導入
說起關于“母親”的文學作品,你會想到什么?是詩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抑或是胡適《我的母親》中那位“慈母兼任嚴父”的民國女子?!澳赣H”是古往今來眾多作家一個寫不完的主題,今天你是否有興趣再來認識一位母親呢?她就是臺灣著名作家琦君的母親。
二,結識母親,引出作品
琦君的母親有一雙巧手,會繡花、穿花球、編草鞋等各種手工絕活。就說“穿花球”吧,那是“采摘院子里墻腳邊的小小牽?;ā眮碜龅??;ā耙弥㈤_時摘下,要連花萼一起摘。仔細地剝起花托,就出現(xiàn)一粒綠色小珠子,珠上一條細絲就是花蕊正中間那一根。把珠子輕輕往后抽,珠子就垂下來了,這樣一朵朵抽好以后,再用一根針線,把花繞圈兒穿起來,穿成一個球形,四面八方的珠子掛下來蕩來蕩去,非常美麗” ??梢韵胂螅辶鶜q的小琦君拿著如此精致的“花球”,穿梭在小伙伴中,肯定引來眾多羨慕的目光。
琦君母親的這雙巧手還能做出各種精致的美食:玉蘭酥、紅豆糕、桂花鹵、桂花茶等等,光看名字就令人垂涎三尺了。我們不如透過作者的文字來“品嘗”一下當中的玉蘭酥吧——“白玉蘭的開放,都在中秋前后。那時母親每天都到院子里抬頭看看、聞聞花香。只開一朵花,當然不能采下來。直等它一瓣瓣自然謝落了,母親連忙拾起,深怕花瓣著土就爛了。因為白玉蘭花瓣是可以做餅吃的。母親把它先放在干凈的籃子里,也不能用水洗,一洗香味就走了。等水分略干后,就用手指輕輕剝碎(也不能用刀切,怕有鐵腥味)。剝碎后和入面粉雞蛋中拌勻,只加少許白糖,用大匙兜了放在淺油鍋里,文火半煎半烤,等兩面微黃,就可以吃了,既香又軟又不膩口?!边@玉蘭酥體現(xiàn)的不僅是母親的溫柔賢惠,更是一個母親對子女的愛護照料。
這樣的一位母親,你想了解得更多嗎?那么你一定要讀讀《母親的金手表》這部作品。
三,簡介作品,激發(fā)興趣
第三卷“異國的仙桃”則是作者在異鄉(xiāng)的生活隨筆,《小黑人與一毛錢》 、 《小鎮(zhèn)溫情》等故事把隨處可見的人間美善娓娓道來。
四,結語
古往今來,母親是個很平凡的詞,又是一個偉大的詞,眾多的作家寫了無數(shù)的母親,“母親”也成為寫不盡的主題。琦君一生都在書寫自己的母親,留下了許多關于母親的散文,她對母親的感情,宛如涓涓細流,讓人慢慢地于點滴清涼之中被悄悄感染,從而得到內心的安寧。她以溫柔動人的筆觸回憶童年、故鄉(xiāng)以及自己成為妻子、母親之后的海外生活,感動了無數(shù)讀者。假如你讀過冰心,請再認真地讀讀琦君吧,尋回自己童年的記憶,細味母愛的溫暖。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三
(1)金豆才七歲,頭發(fā)披散著,垂到脖子邊,見人就羞得把頭低下去,或者跑開了又悄悄地望著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覺時猛然叫一聲來嚇唬你。
(2)她大概叫瑯瑯,一頭柔軟的卷發(fā),凸額頭、塌鼻梁,穿一件紅底白點小罩衣,總是不聲不響,像個靜默的小哲學家似的。
(3)女兒長得像她娘,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
總結:抓住特點的外貌描寫能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從以上三個片段我們發(fā)現(xiàn)金豆是個怕羞但天真、活潑的小女孩;瑯瑯則是個非常文靜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應該非常聰明。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四
化州市合江鎮(zhèn)大埡小學 李春霞
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反問句改陳述句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掌握反問句改陳述句的方法,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是小學語文中常見的句子訓練內容,也是一個難以掌握的的內容,有不少同學都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而常常做錯。今天老師來教大家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學會!
二.認識陳述句與反問句
1.首先我們先學會分辨陳述句與反問句這兩個不同的句子。
2.出示幻燈片(陳述句與反問句)
反問句表面上看,是疑問句;實際上說話者是在強調某種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問。比如: “難道我會不知道?” 陳述句是用來說明事實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號表示,語調一般是平的。
像“小樹長高了。” “他沒有參加聚會。” 其次,通過趣味練習幫助理解 情境表演,讓學生扮演說話者、聽話者、進行現(xiàn)場表演,更加直觀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改寫句子:說它貪玩兒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說話者:說它貪玩兒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聽話者:說它貪玩兒吧,的確是啊,要不不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又如:我們怎能忘記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 說話者:我們怎能忘記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 聽話者:我們不能忘記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
三.學會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的方法
1.出示幻燈片(例句1)
2.下面我們來學習怎樣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反問句改為陳述句首先將句子中的肯定詞改成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成肯定詞。
3.請看例句1 反問句:“難道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
4.首先這個句子中有否定詞“不是”,我們把它改成肯定詞“是”。然后看句子中的反問語氣詞是“難道”,句末的疑問助詞是“嗎”,把這兩個詞去掉。接著把問號改成句號,最后把其他內容照抄下來。改成陳述句為“這是偉大的奇觀?!?BR> 7.這個句子中有肯定詞“能”,我們將它改成否定詞“不能”。然后把反問語氣詞“怎么”和句末的疑問助詞“呢”去掉。接著把問號改成句號,把其他內容照抄下來。這樣改成陳述句為“我們遇到困難,不能退縮?!?BR> 三.小結方法:
1.同學們,你們學得真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總結反問句改成陳述句的方法
2.出示幻燈片:反問改為陳述句的方法
第一步:將反問句中的肯定詞改為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為肯定詞。
第二步:將反問句中的反問語氣詞(怎、怎么、難道等)和將句末的疑問助詞(呢、嗎等)去掉。
第三步:句末的問號改為句號,其他內容照抄。
3.同學們,只要你們掌握了方法,反問句改為陳述句這種題型就能做得更好了。最后我們編成童謠幫助記: 反問變陳述,有否去否,沒否加否,“難道”“嗎”全走開,問號變句號。
(童謠中”否”代表否定詞,“難道”“嗎”代表疑問詞。)今天,我們的學習到這里結束了。謝謝大家!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五
除夕晚上,兒子、孫子都來到她身邊,她滿臉皺紋都舒展開了,就像盛開的菊花瓣,每根皺紋里都洋溢著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兒病倒了,她臉上珠網(wǎng)般的皺紋更深了,兩道眉毛擰成的疙瘩鎖到一塊兒了。
她望著老伴兒的遺像,嘴唇微微抖動著,刀刻般的皺紋里,流淌著串串淚珠。
總結:人物的外貌描寫不僅能體人物的性格特點,還能反映人物的內心情感。仔細欣賞一下三個片段。你能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嗎?(微點評:選取了表現(xiàn)人物性格明顯的片段,讓學生知道外貌描寫不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與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體現(xiàn)出更深的層次。)
方法三:妙用修辭手法
片段對比,突出運用修辭的優(yōu)勢。
運用前:你也帶孩子,人家也帶孩子,你帶的孩子又臟又瘦,人家?guī)У暮⒆佑职子峙帧?BR> 運用后:你也帶孩子,人家也帶孩子,怎么你帶的就跟才從垃圾堆揀出來的似的,人家?guī)У木拖癫艅儦さ碾u蛋心子,又白又光鮮。
總結: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更生動形象、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微點評:讓學習者知道,適當運用修辭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學目的明確,片段的選取有針對性。)
方法四:積累詞語
出示描寫人物各部分特點的成語,有描寫臉部、頭發(fā)、身材等,為學生提供參考。(微點評:不僅能給學習者提供適當?shù)馁Y源,也讓他們能積累一定的學習素材。)
三、歸納提煉
希望你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個性的眼睛去觀察生活,有一支神筆去描繪生活,都有一顆盲人似的心靈去感悟生活,這樣我們的文章就會多姿多彩形象生動。(微點評:用鼓勵的話語結束本次微課學習,希望學習者能以積極的、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習作當中,掌握描寫人物的基本技巧。)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六
1、熟練掌握學過的聲母和6個單韻母,能正確區(qū)別形近字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能正確拼讀帶調音節(jié),認識事物,并把音節(jié)和圖畫正確連起來。
3、能正確認讀學過的字,口頭造句,把認字和學習語言結合起來。
教學重點:
能正確理解題意,完成練習。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識字加油站
1、認識課程表
2、認讀生字:文、數(shù)、學、音、樂
3、認識自己班級的課程表。
二、用拼音
1、按聲母順序連線,看看圖畫是什么?
2、出示聲母表,學生認讀,背會這張表。
3、說說怎樣用生活中的事物擺字母。
4、出示圖畫,拼讀音節(jié)。區(qū)分形近聲母。指導區(qū)別b—d,f—t,p—q。說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5、拼讀音節(jié),做出相應的動作。
6、拼讀音節(jié),把同類的詞涂上顏色。
第二課時
一、字詞句運用
1、認字,連線。
2、進行拓展
3、讀詞語,在圖中找一找。
二、和大人一起讀
1、老師帶領讀兒歌《剪窗花》。
2、生自由讀兒歌。
三、作業(yè)布置
1、讀書
2、完成語練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七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簡介東方明珠。
2、出示課題。指名讀題,注意正音。
二、看圖,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映出東方明珠的畫面。
2、教師在配樂中敘述: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上海黃浦江邊,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東方明珠。
3、欣賞配樂朗讀。
三、初讀指導
1、讓學生借助拼音大聲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
(2)畫出遇到的生字,多讀幾遍。
(3)把不理解的詞圈出來。
(4)標出自然段序號。
2、出示生字新詞。
3、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四、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點名讀,說說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一下上海廣播電視塔的位置及名字?
(4)你喜歡這座塔嗎?為什么?
(5)指導用喜愛的語氣讀第一自然段。
2、嘗試背誦。
3、小結。
五、指導寫字
1、記憶字形,提醒注意。
2、照筆順在書上描紅。
3、指導在田字格中書寫。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二、繼續(xù)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映示東方明珠。
(1)指導看圖,學習第一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東方明珠的樣子。指名說??凑n文是怎么說的。
(2)出示:這座塔,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指名讀。說說怎樣的人才是“巨人”?點名讀,集體評價。
(3)看圖聯(lián)想,學習第二句。
出示句子:夜晚,塔上的燈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點名讀。想象美麗的夜景。直到朗讀。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小游客們,看到這里,你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什么感嘆?
(2)出示句子:上海廣播電視塔,真是一顆美麗的東方明珠。
(3)指導讀出贊美的語氣。
3、嘗試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三、鞏固
1、小導游介紹東方明珠。
2、想象一下,當那些外國游客看到這美麗的東方明珠,他們會怎么說?
四、指導寫字
1、認讀。
2、指導書寫。
3、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描紅、仿影,臨寫。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八
《玲玲的畫》微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感悟玲玲心情的變化。
2、品味爸爸的話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喜歡畫畫嗎?這是一位叫玲玲的小姑娘畫的畫,她的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品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在干什么?
2、再讀課文,找出描寫玲玲心情的語句。(1)玲玲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
(2)就在這時,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3)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玲玲的心情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是誰幫助了她呢?
4、再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你感到什么?
三、總結:
很多事情,有時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糟。看,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jīng)沒有時間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fā)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增添了幾分家的溫馨。第二天,玲玲的畫在校園美術大賽上獲得一等獎。生活就是這樣,只要善于思考,肯動腦筋,劣勢也可能轉化為優(yōu)勢。
四、教師寄語: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讓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吧。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九
湖北省黃梅縣第三小學
王愷
教學目標:
1、認識什么是外貌描寫。
2、了解外貌描寫的種類。
3、掌握外貌描寫的方法和注意要點。教學重點:掌握外貌描寫的方法。教學重點:明晰外貌描寫的注意要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羊和狼兩組圖片的對比引導學生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
二、介紹外貌描寫的定義。
簡單來講就是人的樣子。具體來說即是人物的體貌特征,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
三、外貌描寫的種類。
通過圖片和優(yōu)秀描寫例文來展示: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tài)等,一般包括神態(tài)描寫與肖像描寫兩部分。
四、外貌描寫的注意事項和要點。
1、抓住外貌特征有選擇,有順序地描寫。
2、外貌描寫應突出人物性格。
3、善用修辭。
五、實踐訓練。
1、寫一寫。
2、評一評。
六、結束。
語文微課教案篇二十
活動內容:《夏天的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夏天的美。2.利用圖譜,學念、并熟記詩歌?;顒舆^程:
大家好,我的微課內容是中班語言活動《夏天的歌》
一、感知夏天里的聲音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對了,夏天可美了,夏天還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夏天的歌真好聽!你聽到了哪些動物在唱歌?它們又是怎樣唱的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聽一聽吧!
二、完整欣賞兒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在我們樂呵呵的笑聲里。
三、理解兒歌內容
小朋友,夏天里是誰在唱歌呢?
對了,是:蟈蟈、知了、青蛙。(幼兒自主回答)它們是怎樣唱歌的?(幼兒模仿)
真棒!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跋X蟈蟈,知了、知了,咕呱、咕呱,”
它們在什么地方唱歌?真聰明!“在綠綠的草叢中,在高高的大樹上,在清清的池塘里”。
四、幼兒學念兒歌
孩子們夏天的歌除了在這些地方,還在我們樂呵呵地笑聲里呢?好了,讓我們看著圖再來說一說吧!
“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肮具?、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五、創(chuàng)編兒歌
小朋友,想一想,夏天的歌還會在哪里呢?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找吧,找到了,也把它們編進我們的兒歌里吧。
語文微課教案篇一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系、發(fā)展他們友誼的紐帶。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于,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們表現(xiàn)出的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向往,去朗讀這篇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同學們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們的閱讀實踐?!彼员菊n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同學們在讀中悟。
2、充分尊重同學們的感受,體驗。尊重和相信是實現(xiàn)平等對話的前提。在課堂學習中,要實現(xiàn)與同學們平等的對話交流,首先要尊重同學們,而尊重同學們首先要相信孩子學習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一、談話導入:
1、每個人都會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發(fā)生過爭吵嗎?有過不愉快的事情嗎?指名述說。(同學們各抒己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兩個好朋友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誰愿意讀課題。(風箏的箏要讀輕聲。)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要求: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劃出難讀的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同學們朗讀時可能有困難的句子,課件出示,重點指導。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風箏。
b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著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著:“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檢查同學們識記生字的情況。
課件出示:扎、壞、抓、莓、幸福、受、吵
具體操作:指名同學們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三、學習課文,感悟體會
1、學習1——6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1——6自然段,然后按照——當我讀到()時,我覺得很(),因為()。
(2)同學們交流讀后的感受,隨機進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讀指導。
具體操作:借助課件讓同學們體會小熊和松鼠快樂的心情,再指導朗讀,并理解詞語“樂壞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引導同學們小結。課件演示過程。
師: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們樂壞了,那我們就在音樂中去體會快樂吧!挺起腰來,看誰讀得最幸福、最快樂。
生在音樂伴奏下齊讀1——6自然段。
過渡: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時,這快樂卻沒有了,因為他們吵了一架,從此,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2、學習7——11自然段
(1)這時,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樣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匯報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樣?你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機指導第7自然段的朗讀(讀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指導讀11自然段。
(4)(課件出示)此時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紙船,心里就會默默對小熊說上一句話,他會說些什么呢?(指名說)
三、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關鍵筆畫。(重點指導“幸”。)
2、寫好后沖寫得滿意的字笑一笑。
語文微課教案篇二
1、自學生字新詞。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受。
2、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3、學習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
體會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和作者的感受。
1、學生初瀆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注意字詞的讀音。
2、學生認讀字詞(課件演示)
(徘徊愜意要旨無奈沉淀幾多不為過客找不到北馱)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作者回憶了北京老人的哪幾件事,他有什么感受?
3、學生小組讀書、討論、交流。
4、全班討論、交流。
(作者回憶了兩件小事: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并主動把“我”送到車站,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表達了作者對北京老人的感激之請。)
1、默瀆課文,回答問題。
2、提問:這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請你試著說一說。
(第一自然段: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在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動把“我”送到車站。
第二自然段:寫“我”在公共汽車上連續(xù)三次讓座后,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使“我”感動。
第三自然段:概括寫在北京經(jīng)常能感受到北京老人的關心照顧,贊揚北京老人具有關愛他人的品質。寫自己堅持從小事做起,像北京老人那樣關愛他人。)
3、學生重點理解:“……猶如一頭霧水般不得要旨……”
“……他終于灰心的說……”
那個美麗的秋日,冷風吹的感覺也是如此的愜意。
……被記憶中關于老人的火溫暖著。
……那是被人理解的喜悅和被認可的'感動。
1、同學們學完這篇課文,你了解了北京老人了嗎?你還知道北京老人那些優(yōu)良的品質,說給大家聽一聽。
2、欣賞圖片(課件)
語文微課教案篇三
一、復習,鞏固字詞
1.讀上節(jié)課學過的字:雷、澡、軟、梢、梳、醒、耍、枝
2.開火車形式讀詞:打雷雷雨
二、研讀,自主探究(3—5小節(jié))
1.自由讀,說說你想解決哪些問題?(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指派組長匯報。)
2.各小組提出問題,師生整理問題,達成共識。
(1)柳梢為什么綠了?
(2)春燕跟柳樹捉迷藏,小柳絮怎么飛了?
(3)柳樹是怎樣跟小朋友玩耍的?
3.引導學生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含義,可以用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的方式學習)。
4.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5.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1)學生匯報“柳梢為什么綠了?”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從“春風給柳樹梳頭”這一句體會,春風輕柔的為柳枝涂上綠色,引導學生帶著情感讀第三節(jié)。
(2)學生匯報“柳絮怎么飛了?”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掌握柳絮特點,可以用實物演示,學生觀察,品讀體會第四節(jié)。
(3)學生匯報,“小朋友們是怎樣跟柳樹玩耍的?”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里,小朋友們快樂的心情,引導學生多讀幾遍最后小節(jié),在讀中加深體會。
三、比賽,背誦課文
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評一評誰背得好,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四、領悟,課外延伸
1.夸夸柳樹的5個好朋友。
2.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
3.用各種形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讀課文、編兒歌、畫畫、唱歌、跳舞等)
五、觀察,正確書寫
1.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每個字的特點。
2.教師范寫,邊寫邊提醒注意的筆畫,“春”字的書寫,關鍵是上半部分:三個橫不宜長:撇、捺要伸展開,蓋住下面的“日”字?!案摺弊稚闲∠麓?,不要寫得太長。
3.書寫“朋、友”兩個字,可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再提示大家寫時應注意什么。
六、小結:柳樹醒了,小朋友們也醒了,一年之季在于春,讓我們利用好這美好春光,抓緊時間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吧!
語文微課教案篇四
一、知識的新授階段
1、呈現(xiàn)新教學內容
(1)呈現(xiàn)課文題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師講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學
(1)呈現(xiàn)文中的生字、詞
(2)一個學生拼讀生字,老師在旁糾正錯誤;指出注意翹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師范讀,全體學生跟讀。擦掉拼音后再認讀。
(3)教寫生字
學生先書空7個生字、詞。請兩位學生板書。老師糾正錯誤之處。
提供記憶策略: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4)運用生字、詞
非常是什么意思?(參考答案:十分、很、極)
用“非?!边@個詞造句。老師提示:老師獎給我一面紅旗,我()高興。
二、鞏固與檢測
根據(jù)課后習題三,區(qū)分不同動詞的意義,并會在適當?shù)恼Z言情景下運用。
讀“掰”“抱”“扔”“摘”“扛”“捧”;
學生表演這六個動作(有錯誤之處及時糾正)
學生做習題,校對。
三、作業(yè)
抄寫生字,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與這堂課有關的原因知識
1、全體學生朗讀字詞。
2、請一位學生朗讀整篇文章。
3、提問習題四。
二、開始新授課教學
(聽了某同學的朗讀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嗎?今天我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大家討論一下。)
1、提問: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發(fā)現(xiàn)小猴子摘了什么?(參考答案:玉米)
提問: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參考答案:桃子)
提問:它的玉米呢?(參考答案:扔了)
提問: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參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問: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參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問:結果呢?(參考答案:沒追到,所以什么也沒有了)
問:小猴子這樣做好不好?(參:不好)
問:為什么?大家討論一下。請幾位學生回答。
綜合那么多的同學的意見,我們覺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終,不能三心二意;不應該像小猴子一樣。
2、呈現(xiàn)“小猴子下山”的掛圖,請幾位用學看著掛圖講一講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語文微課教案篇五
活動設計背景
蔬菜是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為了使幼兒了解更多的蔬菜特征及營養(yǎng),知道多 吃蔬菜有利于身體健康。教育幼兒多吃蔬菜,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我設計了《我愛吃蔬菜》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蔬菜,幼兒知道吃的是蔬菜的那部分及蔬菜的功用。
2.教育幼兒多吃蔬菜,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概括力。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各種蔬菜,了解它們的特征。
活動準備
1.實物:西紅柿、蘿卜、白菜、大蒜、土豆、菠菜、芹菜等若干。
2.幾種常見的蔬菜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1)猜一猜,它們是誰?
又紅又圓像蘋果,酸酸甜甜營養(yǎng)多,既能當菜吃,又能當水果。(西紅柿)
兄弟七八個,抱著柱子過,聽說要分家,衣服都扯破。(蒜)
一個胖娃蛙,埋在地底下,頭頂綠巾穿紅褂,夏天播種冬天拔,我們人人都夸它。(蘿卜)
二.基本部分:
(一)觀察講述
1.師出示實物,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自己看到的蔬菜寶寶叫什么?
2.引導幼兒從形狀、顏色、味道等觀察蔬菜的特征。
(二)經(jīng)驗分享
提問:1.你最喜歡吃的蔬菜是什么?為什么?
2.你知道吃蔬菜的哪一部分?
(1)小組交流
(2)師小結
蔬菜的種類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葉、有的吃莖、有的吃花、有的吃果實。
三.實踐應用
1.蔬菜是我們每天都吃的食物,吃蔬菜的好處很多,你能光吃就自己喜歡的蔬菜嗎?
2.聽故事《挑食的豆豆》
3.幼兒交流。啟發(fā)幼兒討論我們要和蔬菜做朋友,我們離不開蔬菜。
四.游戲《找朋友》
師做蔬菜國王,小朋友戴頭飾扮蔬菜寶寶。1.找顏色相同的蔬菜寶寶。
2.找可以吃葉的蔬菜寶寶。3.找自己喜歡的蔬菜寶寶。
五.活動結束
小結:蔬菜寶寶有各種豐富的營養(yǎng)我們和蔬菜做朋友會使我們健康成長。
六.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活動區(qū)玩《開蔬菜商店》的游戲。
語文微課教案篇六
1、出示春景圖動畫,學生欣賞后,談談自己的感受。板書題目,學生書空“絕”,在生字本上書寫一遍。
2、出示課件,了解“絕句”含義?!督^句》屬于七絕。3、出示課件,了解杜甫。
二、朗讀并感悟古詩
1、認讀生字:鳴、柳、嶺、泊、吳、含、窗、鷺
學生認讀,老師指導;說說你記住哪些字,如何記住的;給生字組詞。
2、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3、指導讀詩出詩的節(jié)奏:
出示課件中劃出節(jié)奏的古詩,老師打著節(jié)拍范讀;學生試著打節(jié)拍讀詩;個別學生打節(jié)拍讀詩;齊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
4、理解詩意后熟讀:
出示課件第一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齊讀這兩句詩。出示課件第二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窗含西嶺千秋雪”,釋義“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積雪)。齊讀這句詩。
出示課件第三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門泊東吳萬里船”,釋義“泊”(停泊)。齊讀這句詩。
5、感悟詩境,背誦古詩:
(1)老師從第一句詩中找出兩種事物“黃鸝,翠柳”,學生在二、三、四句詩中劃出“白鷺、青天、西嶺、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體會顏色美。
(3)出示課件“配樂詩朗誦”,個別學生讀詩,其他學生閉眼想象,交流腦海中的畫面。
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句》,當我們被這首詩所吸引時我們禁不住要背下來這首詩。
6、拓展環(huán)節(jié):
欣賞《絕句·遲日江山麗》,背誦這首詩。
7、總結:
今天學習了杜甫的《絕句》,欣賞了《絕句·遲日江山麗》,感受到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妙,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我們去積累更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吧!
三、家庭作業(yè)
1、給家長背一背《絕句》、《絕句·遲日江山麗》。
2、喜歡畫畫的同學,給《絕句》畫一幅畫。
語文微課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詩中的圃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背誦。
2.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大意。
3.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
小組討論,借助工具書自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中初秋的景色美麗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秋天漸漸來了,說說初秋時節(jié),你都見到過哪些景色?
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描寫初秋的詩,板書課題及作者,請生談談對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學古詩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 讀準字音
2.指句朗讀,正音
3.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古詩的學習有哪些方法?
4.各小組自學古詩,老師輔導
5.小組匯報結果:古詩大意: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詩人在園子里散步,這時,太陽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說這快落下的太陽,真是又是無情,又是有情,園里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里一片蟬叫聲。蟬的叫聲好像就在身邊,可是你卻無法找到他們,因為,當你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好像知道你來了,鳴叫聲立即停止了。
三、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朗讀
小組比賽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意境
四、板書:
初 秋 行 圃
(宋)楊萬里
落 日 無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萬 樹 暮 蟬 鳴。
聽 來 咫 尺 無 尋 處,
尋 到 旁 邊 不 作 聲。
語文微課教案篇八
擴句是給句子“添枝加葉”,使句子表達得更清楚、具體、生動。
是寫作中把句子寫具體、生動的一種練習,更是一種表達方法。
因此在小學語文擴句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擴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從而提高擴句準確率。
1、掌握擴句要求和常用的擴句技巧。
2、通過歸納學習,能正確熟練地擴寫句子。
:掌握擴句要領,能按要求正確擴充句子。
:ppt
一課時
同學們,看到這光禿禿的樹干和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你更喜歡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學都會和老師一樣,更喜歡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課件出示)同樣,為了讓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加完整、具體、生動,我們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葉”,這就是擴句。
擴句就是在原來句子的主干詞語前后添加適當?shù)男揎椩~語。(課件出示)
(一)不能改變原意。
(二)不能改變句型。
(三)修飾詞語搭配得當。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舉病句:
1、我們熱愛家鄉(xiāng)。
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的田野。
2、大地是個寶庫。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個寶庫??!
注:第一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礎上擴充,原句的意思是“我們熱愛家鄉(xiāng)。”但是擴充后改為“我們熱愛田野?!备淖冊涞幕疽馑肌K赃@樣的擴句是不正確的。
第二組例句中,擴充的詞語“地大物博”與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當,而且原句是陳述句,擴充后卻成了感嘆句,改變了句型,所以在擴句時任意加詞,最后弄巧成拙,產(chǎn)生病句。
同時有的題目要求照例子擴句,所以要擴句前,首先要明確例句的要求,明確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詞語。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擴充。
第二步:想一想,加上哪些修飾詞語。
第三步:讀一讀,擴充后句子是否通順。
重點:第二步:想一想,加上修飾詞語的方法。
1、在句子的主干詞語前添加合適的修飾詞語,修飾詞語可以是一處或多處。
如擴句:孩子們看書。
主干詞語“孩子們”前可以加上“可愛”來描寫孩子們,還可以加上表示數(shù)量的詞語“一群”。
主干詞語“看書”前可以加上表示狀況的詞語“認真地”,還可以加上表示地點的詞語“在教室里”。
擴句后: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在教室里認真地看書。
2、主干詞語后面還可能添加補充說明的成分。
如擴句:孩子們高興。
主干詞語“高興”后面可以添加補充說明孩子們高興得怎么樣。
擴句后:孩子們高興得手舞足蹈。
總的來說,擴句要根據(jù)表達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只要我們遵循擴句的原則,按照擴句的方法,相信同學們自然也就明白了如何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枝葉,把話說得更明白,更生動,更具體。
語文微課教案篇九
1、感知斑羚飛渡的過程,體悟飛渡場面的悲壯。
2、反思人類行為,學習斑羚在飛渡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
3、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愛生命,學會感恩。
情景教學法、有情朗讀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聯(lián)想拓展法。
培養(yǎng)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
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關愛生命,學會感恩的情感。
一、聯(lián)想想象, 創(chuàng)設情景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近沈石溪的《斑羚飛渡》,在這個神奇的世界里,一群生性溫順的斑羚,在面臨種群滅絕的生死關頭,為我們上演了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壯舉。那一群悲壯的生靈讓我們震撼,那一個個隕落的身軀,讓我們淚流滿面,那一幕生死的抉擇,將永駐你我心間。”
二、經(jīng)典朗讀, 鎖定飛渡
溫馨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第9段。
1、圈畫動詞,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斑羚飛渡的畫面。
半大斑羚 朝前(飛奔),同時,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懸崖邊緣,半大斑羚縱身(一躍),朝山澗對面(跳)去,老年斑羚(緊跟)在后面,頭一(鉤),也從懸崖上(躥躍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墜的身體也再 度(升 高),輕巧地(落)在對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則筆直(墜落)山崖.
2、圈畫動詞,發(fā)揮想象,畫出飛渡的情景。(我參與,我展示)
3、試著利用手勢比劃飛渡的情景。(結合文字,嘗試動手,同伴交流,體驗 快樂)(我比劃,我快樂)
三、分析形象, 突破重點(老斑羚的形象)
我們現(xiàn)在根據(jù)文意,完成這樣一個比喻:(我仿寫,我接龍)
老斑羚像跳板,助同伴跨越了死亡之崖;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四、聯(lián)想拓展, 激活情感
本文中的斑羚已經(jīng)不再是自然意義上的斑羚,而是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的化身。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斑羚”?請向同伴講述你所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我講述,我聆聽)
五、回味暢想,盤點收獲
在甘萍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中結束。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 自學生字新詞。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受。
2、 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3、 學習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體會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和作者的感受。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二、 學生自瀆課文,認讀字詞
1、 學生初瀆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注意字詞的讀音。
2、 學生認讀字詞(課件演示)
(徘徊 愜意 要旨 無奈 沉淀 幾多 不為 過客 找不到北 馱)
三、 讀課文,思考問題。
1、 指名讀課文。
2、 思考:作者回憶了北京老人的哪幾件事,他有什么感受?
3、 學生小組讀書、討論、交流。
4、 全班討論、交流。
(作者回憶了兩件小事: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并主動把“我”送到車站,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表達了作者對北京老人的感激之請。)
四、 分析課文,理解難句
1、 默瀆課文,回答問題。
2、 提問:這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請你試著說一說。
(第一自然段: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在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動把“我”送到車站。
第二自然段:寫“我”在公共汽車上連續(xù)三次讓座后,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使“我”感動。
第三自然段:概括寫在北京經(jīng)常能感受到北京老人的關心照顧,贊揚北京老人具有關愛他人的品質。寫自己堅持從小事做起,像北京老人那樣關愛他人。)
3、學生重點理解:“……猶如一頭霧水般不得要旨……”
“……他終于灰心的說……”
那個美麗的秋日,冷風吹的感覺也是如此的愜意。
……被記憶中關于老人的火溫暖著。
……那是被人理解的喜悅和被認可的感動。
五、 熟讀課文,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和作者的感受。
六、 摘錄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
七、 小結
1、 同學們學完這篇課文,你了解了北京老人了嗎?你還知道北京老人那些優(yōu)良的品質,說給大家聽一聽。
2、 欣賞圖片(課件)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準備好演講稿,做到材料合適,觀點明確。
2.演講時要做到語氣、語調適當,姿態(tài)大方。
3.演講時要注意感情恰當,增強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寫好演講稿,讓演講有說服力。
難點:
(1)根據(jù)題目,選擇合適的材料,例舉生動的故事。
(2)注意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增強演講的表現(xiàn)力。
教學準備:
名人演講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講的視頻。
2.學生交流體會或感悟。
3.導入口語交際——演講。
二、師生交流。
1.出示演講的題目。
科學讀書鍛煉身體健康飲食
2.請選擇一個話題進行演講,怎樣才能演講更精彩呢?請大家交流觀點。
3.學生交流,老師提煉觀點。
(1)演講的內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語言要真摯等。
(2)演講的水平高超——態(tài)度要和藹、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輔以動作等。
4.出示一段演講稿,學生評析。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睍侨祟惥竦募Z食。
我是在讀書中享受藝術美,享受其帶來的無窮樂趣。我可以暢游在書的海洋里,坐著輕舟在三峽中勇進,去感受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廣漠的草原之上,去領略王維所點燃的直沖云霄的孤煙,欣賞那動人且讓人流連忘返的“長河落日圓”,還可以欣賞“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如此壯闊的岳陽樓。
5.學生交流演講稿的特色之處。
(1)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讓人感受到演講稿的深刻內涵。
(3)觀點明確,事例較多,有說服力!
三、準備演講稿。
1.分小組進行。
2.各人整理演講稿的內容與提綱。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現(xiàn)場演講。
1.每小組選取一人進行演講。
2.設立評委打分。
3.評委點評演講者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
4.公布演講比賽的成績。
五、教師總結。
1.生活中離不開演講,演講能夠讓陳述的觀點更加明確,讓表達的意思更加鮮明。
2.演講時的注意點。
(1)語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書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夠讓聽眾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氣氛,強化感情,引起聽眾的共鳴。
(4)服飾要整潔,不要五顏六色。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二
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主題為《獻給母親的歌》,這一個學期適逢母親節(jié),正是開展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最好時機。
“母親”是古往今來眾多作家寫不完的一個主題,本單元也收錄了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一文。我認為在活動過程中,應該帶領學生多讀一些以“母親”為主題的作品,更深刻的感悟母愛。
選擇推薦琦君《母親的金手表》這部作品,原因有三:一、本書是一部散文集,以記錄作者的童年往事為主,由此引出她對母親的描寫與懷念,這種題材比較貼近初中學生的生活,容易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二、琦君的文字通俗易懂、樸實真摯,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三、本冊書收錄了琦君的另一篇文章——《春酒》,有了這部作品的閱讀經(jīng)驗,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感受會更深,收獲會更多。
一,導入
說起關于“母親”的文學作品,你會想到什么?是詩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抑或是胡適《我的母親》中那位“慈母兼任嚴父”的民國女子?!澳赣H”是古往今來眾多作家一個寫不完的主題,今天你是否有興趣再來認識一位母親呢?她就是臺灣著名作家琦君的母親。
二,結識母親,引出作品
琦君的母親有一雙巧手,會繡花、穿花球、編草鞋等各種手工絕活。就說“穿花球”吧,那是“采摘院子里墻腳邊的小小牽?;ā眮碜龅??;ā耙弥㈤_時摘下,要連花萼一起摘。仔細地剝起花托,就出現(xiàn)一粒綠色小珠子,珠上一條細絲就是花蕊正中間那一根。把珠子輕輕往后抽,珠子就垂下來了,這樣一朵朵抽好以后,再用一根針線,把花繞圈兒穿起來,穿成一個球形,四面八方的珠子掛下來蕩來蕩去,非常美麗” ??梢韵胂螅辶鶜q的小琦君拿著如此精致的“花球”,穿梭在小伙伴中,肯定引來眾多羨慕的目光。
琦君母親的這雙巧手還能做出各種精致的美食:玉蘭酥、紅豆糕、桂花鹵、桂花茶等等,光看名字就令人垂涎三尺了。我們不如透過作者的文字來“品嘗”一下當中的玉蘭酥吧——“白玉蘭的開放,都在中秋前后。那時母親每天都到院子里抬頭看看、聞聞花香。只開一朵花,當然不能采下來。直等它一瓣瓣自然謝落了,母親連忙拾起,深怕花瓣著土就爛了。因為白玉蘭花瓣是可以做餅吃的。母親把它先放在干凈的籃子里,也不能用水洗,一洗香味就走了。等水分略干后,就用手指輕輕剝碎(也不能用刀切,怕有鐵腥味)。剝碎后和入面粉雞蛋中拌勻,只加少許白糖,用大匙兜了放在淺油鍋里,文火半煎半烤,等兩面微黃,就可以吃了,既香又軟又不膩口?!边@玉蘭酥體現(xiàn)的不僅是母親的溫柔賢惠,更是一個母親對子女的愛護照料。
這樣的一位母親,你想了解得更多嗎?那么你一定要讀讀《母親的金手表》這部作品。
三,簡介作品,激發(fā)興趣
第三卷“異國的仙桃”則是作者在異鄉(xiāng)的生活隨筆,《小黑人與一毛錢》 、 《小鎮(zhèn)溫情》等故事把隨處可見的人間美善娓娓道來。
四,結語
古往今來,母親是個很平凡的詞,又是一個偉大的詞,眾多的作家寫了無數(shù)的母親,“母親”也成為寫不盡的主題。琦君一生都在書寫自己的母親,留下了許多關于母親的散文,她對母親的感情,宛如涓涓細流,讓人慢慢地于點滴清涼之中被悄悄感染,從而得到內心的安寧。她以溫柔動人的筆觸回憶童年、故鄉(xiāng)以及自己成為妻子、母親之后的海外生活,感動了無數(shù)讀者。假如你讀過冰心,請再認真地讀讀琦君吧,尋回自己童年的記憶,細味母愛的溫暖。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三
(1)金豆才七歲,頭發(fā)披散著,垂到脖子邊,見人就羞得把頭低下去,或者跑開了又悄悄地望著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覺時猛然叫一聲來嚇唬你。
(2)她大概叫瑯瑯,一頭柔軟的卷發(fā),凸額頭、塌鼻梁,穿一件紅底白點小罩衣,總是不聲不響,像個靜默的小哲學家似的。
(3)女兒長得像她娘,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
總結:抓住特點的外貌描寫能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從以上三個片段我們發(fā)現(xiàn)金豆是個怕羞但天真、活潑的小女孩;瑯瑯則是個非常文靜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應該非常聰明。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四
化州市合江鎮(zhèn)大埡小學 李春霞
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反問句改陳述句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掌握反問句改陳述句的方法,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是小學語文中常見的句子訓練內容,也是一個難以掌握的的內容,有不少同學都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而常常做錯。今天老師來教大家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學會!
二.認識陳述句與反問句
1.首先我們先學會分辨陳述句與反問句這兩個不同的句子。
2.出示幻燈片(陳述句與反問句)
反問句表面上看,是疑問句;實際上說話者是在強調某種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問。比如: “難道我會不知道?” 陳述句是用來說明事實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號表示,語調一般是平的。
像“小樹長高了。” “他沒有參加聚會。” 其次,通過趣味練習幫助理解 情境表演,讓學生扮演說話者、聽話者、進行現(xiàn)場表演,更加直觀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改寫句子:說它貪玩兒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說話者:說它貪玩兒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聽話者:說它貪玩兒吧,的確是啊,要不不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又如:我們怎能忘記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 說話者:我們怎能忘記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 聽話者:我們不能忘記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前輩。
三.學會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的方法
1.出示幻燈片(例句1)
2.下面我們來學習怎樣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反問句改為陳述句首先將句子中的肯定詞改成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成肯定詞。
3.請看例句1 反問句:“難道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
4.首先這個句子中有否定詞“不是”,我們把它改成肯定詞“是”。然后看句子中的反問語氣詞是“難道”,句末的疑問助詞是“嗎”,把這兩個詞去掉。接著把問號改成句號,最后把其他內容照抄下來。改成陳述句為“這是偉大的奇觀?!?BR> 7.這個句子中有肯定詞“能”,我們將它改成否定詞“不能”。然后把反問語氣詞“怎么”和句末的疑問助詞“呢”去掉。接著把問號改成句號,把其他內容照抄下來。這樣改成陳述句為“我們遇到困難,不能退縮?!?BR> 三.小結方法:
1.同學們,你們學得真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總結反問句改成陳述句的方法
2.出示幻燈片:反問改為陳述句的方法
第一步:將反問句中的肯定詞改為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為肯定詞。
第二步:將反問句中的反問語氣詞(怎、怎么、難道等)和將句末的疑問助詞(呢、嗎等)去掉。
第三步:句末的問號改為句號,其他內容照抄。
3.同學們,只要你們掌握了方法,反問句改為陳述句這種題型就能做得更好了。最后我們編成童謠幫助記: 反問變陳述,有否去否,沒否加否,“難道”“嗎”全走開,問號變句號。
(童謠中”否”代表否定詞,“難道”“嗎”代表疑問詞。)今天,我們的學習到這里結束了。謝謝大家!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五
除夕晚上,兒子、孫子都來到她身邊,她滿臉皺紋都舒展開了,就像盛開的菊花瓣,每根皺紋里都洋溢著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兒病倒了,她臉上珠網(wǎng)般的皺紋更深了,兩道眉毛擰成的疙瘩鎖到一塊兒了。
她望著老伴兒的遺像,嘴唇微微抖動著,刀刻般的皺紋里,流淌著串串淚珠。
總結:人物的外貌描寫不僅能體人物的性格特點,還能反映人物的內心情感。仔細欣賞一下三個片段。你能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嗎?(微點評:選取了表現(xiàn)人物性格明顯的片段,讓學生知道外貌描寫不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與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體現(xiàn)出更深的層次。)
方法三:妙用修辭手法
片段對比,突出運用修辭的優(yōu)勢。
運用前:你也帶孩子,人家也帶孩子,你帶的孩子又臟又瘦,人家?guī)У暮⒆佑职子峙帧?BR> 運用后:你也帶孩子,人家也帶孩子,怎么你帶的就跟才從垃圾堆揀出來的似的,人家?guī)У木拖癫艅儦さ碾u蛋心子,又白又光鮮。
總結: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更生動形象、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微點評:讓學習者知道,適當運用修辭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學目的明確,片段的選取有針對性。)
方法四:積累詞語
出示描寫人物各部分特點的成語,有描寫臉部、頭發(fā)、身材等,為學生提供參考。(微點評:不僅能給學習者提供適當?shù)馁Y源,也讓他們能積累一定的學習素材。)
三、歸納提煉
希望你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個性的眼睛去觀察生活,有一支神筆去描繪生活,都有一顆盲人似的心靈去感悟生活,這樣我們的文章就會多姿多彩形象生動。(微點評:用鼓勵的話語結束本次微課學習,希望學習者能以積極的、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習作當中,掌握描寫人物的基本技巧。)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六
1、熟練掌握學過的聲母和6個單韻母,能正確區(qū)別形近字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能正確拼讀帶調音節(jié),認識事物,并把音節(jié)和圖畫正確連起來。
3、能正確認讀學過的字,口頭造句,把認字和學習語言結合起來。
教學重點:
能正確理解題意,完成練習。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識字加油站
1、認識課程表
2、認讀生字:文、數(shù)、學、音、樂
3、認識自己班級的課程表。
二、用拼音
1、按聲母順序連線,看看圖畫是什么?
2、出示聲母表,學生認讀,背會這張表。
3、說說怎樣用生活中的事物擺字母。
4、出示圖畫,拼讀音節(jié)。區(qū)分形近聲母。指導區(qū)別b—d,f—t,p—q。說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5、拼讀音節(jié),做出相應的動作。
6、拼讀音節(jié),把同類的詞涂上顏色。
第二課時
一、字詞句運用
1、認字,連線。
2、進行拓展
3、讀詞語,在圖中找一找。
二、和大人一起讀
1、老師帶領讀兒歌《剪窗花》。
2、生自由讀兒歌。
三、作業(yè)布置
1、讀書
2、完成語練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七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簡介東方明珠。
2、出示課題。指名讀題,注意正音。
二、看圖,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映出東方明珠的畫面。
2、教師在配樂中敘述: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上海黃浦江邊,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東方明珠。
3、欣賞配樂朗讀。
三、初讀指導
1、讓學生借助拼音大聲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
(2)畫出遇到的生字,多讀幾遍。
(3)把不理解的詞圈出來。
(4)標出自然段序號。
2、出示生字新詞。
3、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四、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點名讀,說說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一下上海廣播電視塔的位置及名字?
(4)你喜歡這座塔嗎?為什么?
(5)指導用喜愛的語氣讀第一自然段。
2、嘗試背誦。
3、小結。
五、指導寫字
1、記憶字形,提醒注意。
2、照筆順在書上描紅。
3、指導在田字格中書寫。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二、繼續(xù)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映示東方明珠。
(1)指導看圖,學習第一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東方明珠的樣子。指名說??凑n文是怎么說的。
(2)出示:這座塔,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指名讀。說說怎樣的人才是“巨人”?點名讀,集體評價。
(3)看圖聯(lián)想,學習第二句。
出示句子:夜晚,塔上的燈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點名讀。想象美麗的夜景。直到朗讀。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小游客們,看到這里,你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什么感嘆?
(2)出示句子:上海廣播電視塔,真是一顆美麗的東方明珠。
(3)指導讀出贊美的語氣。
3、嘗試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三、鞏固
1、小導游介紹東方明珠。
2、想象一下,當那些外國游客看到這美麗的東方明珠,他們會怎么說?
四、指導寫字
1、認讀。
2、指導書寫。
3、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描紅、仿影,臨寫。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八
《玲玲的畫》微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感悟玲玲心情的變化。
2、品味爸爸的話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喜歡畫畫嗎?這是一位叫玲玲的小姑娘畫的畫,她的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品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在干什么?
2、再讀課文,找出描寫玲玲心情的語句。(1)玲玲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
(2)就在這時,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3)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玲玲的心情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是誰幫助了她呢?
4、再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你感到什么?
三、總結:
很多事情,有時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糟。看,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jīng)沒有時間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fā)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增添了幾分家的溫馨。第二天,玲玲的畫在校園美術大賽上獲得一等獎。生活就是這樣,只要善于思考,肯動腦筋,劣勢也可能轉化為優(yōu)勢。
四、教師寄語: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讓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吧。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九
湖北省黃梅縣第三小學
王愷
教學目標:
1、認識什么是外貌描寫。
2、了解外貌描寫的種類。
3、掌握外貌描寫的方法和注意要點。教學重點:掌握外貌描寫的方法。教學重點:明晰外貌描寫的注意要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羊和狼兩組圖片的對比引導學生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
二、介紹外貌描寫的定義。
簡單來講就是人的樣子。具體來說即是人物的體貌特征,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
三、外貌描寫的種類。
通過圖片和優(yōu)秀描寫例文來展示: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tài)等,一般包括神態(tài)描寫與肖像描寫兩部分。
四、外貌描寫的注意事項和要點。
1、抓住外貌特征有選擇,有順序地描寫。
2、外貌描寫應突出人物性格。
3、善用修辭。
五、實踐訓練。
1、寫一寫。
2、評一評。
六、結束。
語文微課教案篇二十
活動內容:《夏天的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夏天的美。2.利用圖譜,學念、并熟記詩歌?;顒舆^程:
大家好,我的微課內容是中班語言活動《夏天的歌》
一、感知夏天里的聲音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對了,夏天可美了,夏天還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夏天的歌真好聽!你聽到了哪些動物在唱歌?它們又是怎樣唱的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聽一聽吧!
二、完整欣賞兒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在我們樂呵呵的笑聲里。
三、理解兒歌內容
小朋友,夏天里是誰在唱歌呢?
對了,是:蟈蟈、知了、青蛙。(幼兒自主回答)它們是怎樣唱歌的?(幼兒模仿)
真棒!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跋X蟈蟈,知了、知了,咕呱、咕呱,”
它們在什么地方唱歌?真聰明!“在綠綠的草叢中,在高高的大樹上,在清清的池塘里”。
四、幼兒學念兒歌
孩子們夏天的歌除了在這些地方,還在我們樂呵呵地笑聲里呢?好了,讓我們看著圖再來說一說吧!
“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肮具?、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五、創(chuàng)編兒歌
小朋友,想一想,夏天的歌還會在哪里呢?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找吧,找到了,也把它們編進我們的兒歌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