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東北抗聯(lián)有感篇一
這一年的冬季特別嚴寒,敵人對于天放小分隊的圍剿也特別殘酷血腥,敵人四處張貼告示,懸賞10萬元捉拿于天放。為避開敵人的“討伐”“圍剿”,小分隊放棄老金溝后方基地,進入靠近綏棱張家灣東南的原始森林,在原密營南的8公里處又建起一座新營。兩個密營分別由于天放和孫國棟領導。他們以此為活動基地,秘密發(fā)展抗日救會組織,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
然而,就在小分隊積極開展活動時,由于叛徒告密,這年底的12月11日凌晨,日偽“討伐”隊悄悄摸到新營,正好孫國棟出屋解手,埋伏的敵人開槍打傷他左臂。孫國棟見此,急忙組織戰(zhàn)士突圍,老董頭等5名分隊戰(zhàn)士中彈犧牲,兩名戰(zhàn)士被俘。為及時通知老營,孫國棟穿著單衣,趟著沒膝深的積雪,在天亮前趕到老營。于天放當即決定撤離密營向中蘇邊境轉移。
當他們趕到邊界時,發(fā)現(xiàn)敵人在這里密集設卡,嚴密堵截,無法過江越界,只好又轉移到綏棱分水山一帶,在這里筑雪為營。到此時,小分隊糧食已消耗殆盡,饑餓威脅著戰(zhàn)士的生命。他們四處尋找糧食,后在拉山農(nóng)民幫助下,獲得一點糧食,度過最艱難的時日。
于天放為解決小分隊吃糧,給綏棱縣四井村偽村長寫過一封信,奉勸他要有愛國之心,幫助解決些糧食,可這個喪盡天良的家伙卻把信交給了日寇。敵人如獲至寶,立即組織討伐隊前去圍剿。于天放對此早有防備,讓敵人撲了個空。于天放估計敵人可能在分水山駐扎,及時派孫國棟、于蘭閣重回分水山偷襲敵人。他們乘著夜色,向敵人帳篷發(fā)起進攻,手榴彈轟然爆炸,子彈像雨點般射向敵營,使敵軍數(shù)十人喪命,取得大捷。
遠在蘇聯(lián)“野營”的東北抗聯(lián)領導周保中、李兆麟十分關心于天放小分隊,他們指示北滿省委書記金策派人回國接回小分隊。張瑞麟受命帶領6名戰(zhàn)士,于1944年3月底,起程回國。他們在蘇聯(lián)邊防軍的幫助下,越過日軍封鎖線,直奔于天放的活動區(qū)域老金溝。按照約定聯(lián)系辦法,于天放應把活動地點寫在紙上裝到玻璃瓶內(nèi),埋到一棵大松樹下。但找到了那棵松樹,挖遍了樹下周圍,卻沒找到瓶子,聯(lián)系線索中斷了。張瑞麟決定擴大尋找區(qū)域,但在漫無邊際的北國大地找到一支十幾人的小分隊,無疑等于大海撈針。況且又是在糧食斷絕、敵人嚴密封鎖的狀況下進行。這期間,幾次同敵人遭遇,先后犧牲2名戰(zhàn)士,“野營”領導通過電臺指示張瑞麟小分隊返回蘇聯(lián),兩個多月的艱苦尋找,到此告一段落。
其實這時的于天放小分隊陷入了艱險的危困之中。由于日偽軍頻繁“討伐”,敵特分子四處偵查、叛徒漢奸助紂為虐,他們在密林中的活動受到極大限制。于天放在老金溝密營主持召開會議決定走出大山,發(fā)展抗日力量。1944年1月29日,他們與進山拉木頭的綏棱縣宋萬金屯農(nóng)民張錄取得了聯(lián)系,張錄聽說他們是抗聯(lián)小分隊,回屯動員親戚、鄰居,籌集到小米、米查子1000多斤,豬肉200斤,酸菜2桶,兩日后秘密送到山上。
經(jīng)過縝密調(diào)查,于天放認為張錄老實厚道,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便與張錄關系密切起來,張家成了小分隊的活動據(jù)點。于天放帶領小分隊在這里廣泛接近貧苦群眾,熱情宣傳共產(chǎn)黨的抗日主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于天放還編寫《農(nóng)民四季嘆》歌詞,由孫國棟譜上曲子,教農(nóng)民傳唱。同時在群眾中秘密發(fā)展抗日救國會員,嚴懲作惡多端的偽警偽軍,鼓舞群眾斗爭士氣。
1944年6月,于天放利用張錄的關系,帶領小分隊轉移到宋萬金屯,以雇工名義開展活動。在這里于天放介紹小學教員王明德、獸醫(yī)劉文祥等人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了由7人組成的抗日救國會。
于天放住進宋萬金屯之后,特別是張錄家突然來了4名雇工,引起日偽當局注意。敵人為放長線釣大魚,在宋萬金屯收買了一個叫于山東子的人,以及經(jīng)常到這一帶打獵的王山東子。二人偽裝積極,多次為抗聯(lián)買過東西,騙取了小分隊信任。
1944年12月19日,于天放在宋萬金小學正同教師王明德交談,叛徒夏振華帶領眾特務沖進來,槍口對準于天放,雖展開一場搏斗,但終因寡不敵眾,于天放被捕。在于天放被捕之時,小分隊成員于蘭閣正從壕南場院往回趕,發(fā)現(xiàn)敵人包圍了屯子,撤腿調(diào)頭往壕南跑,當行至小紅營林場時,誤入特務據(jù)點,也遭逮捕。就在他們被捕的當天夜里,孫國棟在綏化九井子、杜希剛在綏棱小五部屯也先后被捕。至此,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先后有6名小分隊主要成員被捕,幾乎造成小分隊全部覆滅。
于天放的被捕敵人如獲至寶,想從他嘴里得到抗聯(lián)小分隊宿營地址,敵人用盡種種酷刑,但他寧死不屈,不吐露一字。后被押解到北安日本特務機關。這里全部由日軍雙崗輪流看守,可謂鋼墻鐵壁。但于天放具有超常的斗爭意志,也能夠在絕望中找到出路,他聯(lián)合早期被捕的抗聯(lián)戰(zhàn)士趙忠良,抓住敵人單人看守的絕好時機,設計擊斃了日軍看守,成功越獄。著名作家劉白羽曾寫過名篇《牢籠脫險記》記述這段奇跡,稱是“老天放于天放一條生路”。然而小分隊成員孫國棟卻沒有這么幸運。1945年4月敵人把孫國棟押送到哈爾濱水道街日本刑務分署監(jiān)獄,放風時他見到了被捕的戰(zhàn)友杜希剛、于蘭閣、閻繼哲和趙文友。他們醞釀了越獄計劃。但后來情況發(fā)生突變,敵人在5月份把孫國棟押解到南崗高等警察廳,暴動計劃沒能得以實施。1945年8月8日蘇軍派出150萬重兵對東北日軍發(fā)起強大進攻,引起日軍的極度恐慌,決定提前殺害孫國棟。8月14日下午3時,也就是東北光復前的10個小時,民族英雄孫國棟被日軍秘密絞殺。
于天放、孫國棟小分隊主要成員被捕以后,駐扎在老金溝的其他小分隊成員沒被敵人的血腥鎮(zhèn)壓所嚇倒,仍在老金溝一帶堅持斗爭,成為堅持到抗戰(zhàn)勝利的最后一支抗聯(lián)小分隊。
讀東北抗聯(lián)有感篇二
無后方支援,與中央失去聯(lián)絡,以草根樹皮為食,以林海雪原為家,在白山黑水間,抗戰(zhàn)14年,牽制日軍數(shù)十萬。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播出的46集電視連續(xù)劇《東北抗日聯(lián)軍》,氣壯山河,蕩氣回腸,令人難忘。激蕩于胸中的民族尊嚴和對英雄的崇拜敬仰的圣火再次點燃。
忘不了那身體柔弱、文靜自信、意志如鋼,不,應該說比鋼還要強百倍的女英雄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受傷被捕后,敵人對她用盡了聞所未聞、想都想不到的種種酷刑:把竹簽一根一根地扎進指(趾)甲縫內(nèi),再一根一根拔出來,換成更粗更長的簽子再一根一根扎進指(趾)甲縫內(nèi),再改用鐵簽,燒紅后扎進一個個指(趾)甲縫內(nèi);灌辣椒水摻著小米和汽油一起灌,而且是熱辣椒水和涼汽油交替著往喉管和鼻孔里灌;燒紅的烙鐵直接摁在乳房上烙燙……
當各種酷刑試遍仍不奏效,日本人啟用了最新刑具――電刑,對其全身各敏感部位進行電擊,甚至電擊時間長達7個小時。盡管如此,敵人還是失敗了。
酷刑之下,一個鮮活的生命只剩下一絲微弱的氣息,肉體被摧殘成了"廢墟",多處傷口潰爛露出白骨;大小便失禁;多處器官撕裂、炭化、粘連、壞死;由于大量使用強心針和樟腦酊,致使全身中毒……這種殘無人道的酷刑和摧殘,前后長達9個月。忘不了戰(zhàn)斗英雄楊靖宇。有時一個冬季要進行上百次的戰(zhàn)斗,別說吃口熱飯、喝口熱水,就連睡上一個踏實覺都是一種奢望。最后,在冰天雪地里只身與敵人周旋戰(zhàn)斗五天五夜后壯烈犧牲。
圍困在零下近四十攝氏度沒膝大雪的深山里,沒吃沒喝,完全斷糧五天五夜,究竟靠什么生存?為解開謎團,敵人殘忍地將他的遺體解剖。當發(fā)現(xiàn)他的胃餓得嚴重變形,里面一粒糧食也沒有,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樹皮與棉絮時,就連敵人也不得不驚嘆,這是一個真正的英雄。當時偽滿《協(xié)和》雜志的記者這樣報道:當日軍指揮官西谷等聽說楊靖宇被害的消息后,"一點沒有感到快樂",反而"嗚嗚地哭了起來".偽通化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郎自殺前寫遺書說"中國擁有像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忘不了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英雄趙尚志。()因傷勢過重昏迷被捕后,敵人運用種種酷刑對其進行審訊,他絲毫不泄露任何機密,甚至一聲也不呻吟。當敵人說:"只要你說出一點兒秘密,我們就給你治療"時,他用微弱而低沉的聲音怒斥道:"我怕玷污了我的身體。"
忘不了冷云等8名女兵為掩護主力突圍,彈盡力竭,寧死不屈,最后手牽著手全部投入寒冷刺骨的滾滾江河中。她們中年齡最長的冷云才有23歲,最小的僅僅13歲,有的已做了母親,有的自己還是個孩子……
讓我們記住英雄們犧牲時的年齡,趙一曼31歲,楊靖宇35歲,趙尚志34歲……讓我們記住東北抗聯(lián)的這些英雄們,趙一曼、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馮仲云、羅登賢……
戰(zhàn)聲遠去,硝煙散盡,英雄長眠,精神不朽。英雄們的錚錚鐵骨是民族的堅實脊梁!他們以生命作引信點燃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曙光,他們以鮮血作彩墨抒寫了中華民族的壯麗詩篇。
他們"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愛國奉獻精神和堅貞不屈精神,把我們這個民族所經(jīng)受的全部苦難和堅忍都化為不滅的"基因",深深地嵌入到了我們的情感和生命之中。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理由不永遠銘記那些舍身成仁的英雄,沒有理由不把他們安放在我們內(nèi)心最神圣的位置,就像安放我們自己的靈魂。
處在信息爆炸、網(wǎng)絡發(fā)達、不同思想觀念激烈交鋒當下的我們,越是在復雜環(huán)境和各種圖謀面前,越要頭腦清醒、保持定力,不能忘記歷史、虛無歷史,不能詆毀英雄、淡化崇高。而是要汲取歷史教訓,記取民族苦難,發(fā)奮圖強,努力工作,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讀東北抗聯(lián)有感篇一
這一年的冬季特別嚴寒,敵人對于天放小分隊的圍剿也特別殘酷血腥,敵人四處張貼告示,懸賞10萬元捉拿于天放。為避開敵人的“討伐”“圍剿”,小分隊放棄老金溝后方基地,進入靠近綏棱張家灣東南的原始森林,在原密營南的8公里處又建起一座新營。兩個密營分別由于天放和孫國棟領導。他們以此為活動基地,秘密發(fā)展抗日救會組織,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
然而,就在小分隊積極開展活動時,由于叛徒告密,這年底的12月11日凌晨,日偽“討伐”隊悄悄摸到新營,正好孫國棟出屋解手,埋伏的敵人開槍打傷他左臂。孫國棟見此,急忙組織戰(zhàn)士突圍,老董頭等5名分隊戰(zhàn)士中彈犧牲,兩名戰(zhàn)士被俘。為及時通知老營,孫國棟穿著單衣,趟著沒膝深的積雪,在天亮前趕到老營。于天放當即決定撤離密營向中蘇邊境轉移。
當他們趕到邊界時,發(fā)現(xiàn)敵人在這里密集設卡,嚴密堵截,無法過江越界,只好又轉移到綏棱分水山一帶,在這里筑雪為營。到此時,小分隊糧食已消耗殆盡,饑餓威脅著戰(zhàn)士的生命。他們四處尋找糧食,后在拉山農(nóng)民幫助下,獲得一點糧食,度過最艱難的時日。
于天放為解決小分隊吃糧,給綏棱縣四井村偽村長寫過一封信,奉勸他要有愛國之心,幫助解決些糧食,可這個喪盡天良的家伙卻把信交給了日寇。敵人如獲至寶,立即組織討伐隊前去圍剿。于天放對此早有防備,讓敵人撲了個空。于天放估計敵人可能在分水山駐扎,及時派孫國棟、于蘭閣重回分水山偷襲敵人。他們乘著夜色,向敵人帳篷發(fā)起進攻,手榴彈轟然爆炸,子彈像雨點般射向敵營,使敵軍數(shù)十人喪命,取得大捷。
遠在蘇聯(lián)“野營”的東北抗聯(lián)領導周保中、李兆麟十分關心于天放小分隊,他們指示北滿省委書記金策派人回國接回小分隊。張瑞麟受命帶領6名戰(zhàn)士,于1944年3月底,起程回國。他們在蘇聯(lián)邊防軍的幫助下,越過日軍封鎖線,直奔于天放的活動區(qū)域老金溝。按照約定聯(lián)系辦法,于天放應把活動地點寫在紙上裝到玻璃瓶內(nèi),埋到一棵大松樹下。但找到了那棵松樹,挖遍了樹下周圍,卻沒找到瓶子,聯(lián)系線索中斷了。張瑞麟決定擴大尋找區(qū)域,但在漫無邊際的北國大地找到一支十幾人的小分隊,無疑等于大海撈針。況且又是在糧食斷絕、敵人嚴密封鎖的狀況下進行。這期間,幾次同敵人遭遇,先后犧牲2名戰(zhàn)士,“野營”領導通過電臺指示張瑞麟小分隊返回蘇聯(lián),兩個多月的艱苦尋找,到此告一段落。
其實這時的于天放小分隊陷入了艱險的危困之中。由于日偽軍頻繁“討伐”,敵特分子四處偵查、叛徒漢奸助紂為虐,他們在密林中的活動受到極大限制。于天放在老金溝密營主持召開會議決定走出大山,發(fā)展抗日力量。1944年1月29日,他們與進山拉木頭的綏棱縣宋萬金屯農(nóng)民張錄取得了聯(lián)系,張錄聽說他們是抗聯(lián)小分隊,回屯動員親戚、鄰居,籌集到小米、米查子1000多斤,豬肉200斤,酸菜2桶,兩日后秘密送到山上。
經(jīng)過縝密調(diào)查,于天放認為張錄老實厚道,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便與張錄關系密切起來,張家成了小分隊的活動據(jù)點。于天放帶領小分隊在這里廣泛接近貧苦群眾,熱情宣傳共產(chǎn)黨的抗日主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于天放還編寫《農(nóng)民四季嘆》歌詞,由孫國棟譜上曲子,教農(nóng)民傳唱。同時在群眾中秘密發(fā)展抗日救國會員,嚴懲作惡多端的偽警偽軍,鼓舞群眾斗爭士氣。
1944年6月,于天放利用張錄的關系,帶領小分隊轉移到宋萬金屯,以雇工名義開展活動。在這里于天放介紹小學教員王明德、獸醫(yī)劉文祥等人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了由7人組成的抗日救國會。
于天放住進宋萬金屯之后,特別是張錄家突然來了4名雇工,引起日偽當局注意。敵人為放長線釣大魚,在宋萬金屯收買了一個叫于山東子的人,以及經(jīng)常到這一帶打獵的王山東子。二人偽裝積極,多次為抗聯(lián)買過東西,騙取了小分隊信任。
1944年12月19日,于天放在宋萬金小學正同教師王明德交談,叛徒夏振華帶領眾特務沖進來,槍口對準于天放,雖展開一場搏斗,但終因寡不敵眾,于天放被捕。在于天放被捕之時,小分隊成員于蘭閣正從壕南場院往回趕,發(fā)現(xiàn)敵人包圍了屯子,撤腿調(diào)頭往壕南跑,當行至小紅營林場時,誤入特務據(jù)點,也遭逮捕。就在他們被捕的當天夜里,孫國棟在綏化九井子、杜希剛在綏棱小五部屯也先后被捕。至此,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先后有6名小分隊主要成員被捕,幾乎造成小分隊全部覆滅。
于天放的被捕敵人如獲至寶,想從他嘴里得到抗聯(lián)小分隊宿營地址,敵人用盡種種酷刑,但他寧死不屈,不吐露一字。后被押解到北安日本特務機關。這里全部由日軍雙崗輪流看守,可謂鋼墻鐵壁。但于天放具有超常的斗爭意志,也能夠在絕望中找到出路,他聯(lián)合早期被捕的抗聯(lián)戰(zhàn)士趙忠良,抓住敵人單人看守的絕好時機,設計擊斃了日軍看守,成功越獄。著名作家劉白羽曾寫過名篇《牢籠脫險記》記述這段奇跡,稱是“老天放于天放一條生路”。然而小分隊成員孫國棟卻沒有這么幸運。1945年4月敵人把孫國棟押送到哈爾濱水道街日本刑務分署監(jiān)獄,放風時他見到了被捕的戰(zhàn)友杜希剛、于蘭閣、閻繼哲和趙文友。他們醞釀了越獄計劃。但后來情況發(fā)生突變,敵人在5月份把孫國棟押解到南崗高等警察廳,暴動計劃沒能得以實施。1945年8月8日蘇軍派出150萬重兵對東北日軍發(fā)起強大進攻,引起日軍的極度恐慌,決定提前殺害孫國棟。8月14日下午3時,也就是東北光復前的10個小時,民族英雄孫國棟被日軍秘密絞殺。
于天放、孫國棟小分隊主要成員被捕以后,駐扎在老金溝的其他小分隊成員沒被敵人的血腥鎮(zhèn)壓所嚇倒,仍在老金溝一帶堅持斗爭,成為堅持到抗戰(zhàn)勝利的最后一支抗聯(lián)小分隊。
讀東北抗聯(lián)有感篇二
無后方支援,與中央失去聯(lián)絡,以草根樹皮為食,以林海雪原為家,在白山黑水間,抗戰(zhàn)14年,牽制日軍數(shù)十萬。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播出的46集電視連續(xù)劇《東北抗日聯(lián)軍》,氣壯山河,蕩氣回腸,令人難忘。激蕩于胸中的民族尊嚴和對英雄的崇拜敬仰的圣火再次點燃。
忘不了那身體柔弱、文靜自信、意志如鋼,不,應該說比鋼還要強百倍的女英雄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受傷被捕后,敵人對她用盡了聞所未聞、想都想不到的種種酷刑:把竹簽一根一根地扎進指(趾)甲縫內(nèi),再一根一根拔出來,換成更粗更長的簽子再一根一根扎進指(趾)甲縫內(nèi),再改用鐵簽,燒紅后扎進一個個指(趾)甲縫內(nèi);灌辣椒水摻著小米和汽油一起灌,而且是熱辣椒水和涼汽油交替著往喉管和鼻孔里灌;燒紅的烙鐵直接摁在乳房上烙燙……
當各種酷刑試遍仍不奏效,日本人啟用了最新刑具――電刑,對其全身各敏感部位進行電擊,甚至電擊時間長達7個小時。盡管如此,敵人還是失敗了。
酷刑之下,一個鮮活的生命只剩下一絲微弱的氣息,肉體被摧殘成了"廢墟",多處傷口潰爛露出白骨;大小便失禁;多處器官撕裂、炭化、粘連、壞死;由于大量使用強心針和樟腦酊,致使全身中毒……這種殘無人道的酷刑和摧殘,前后長達9個月。忘不了戰(zhàn)斗英雄楊靖宇。有時一個冬季要進行上百次的戰(zhàn)斗,別說吃口熱飯、喝口熱水,就連睡上一個踏實覺都是一種奢望。最后,在冰天雪地里只身與敵人周旋戰(zhàn)斗五天五夜后壯烈犧牲。
圍困在零下近四十攝氏度沒膝大雪的深山里,沒吃沒喝,完全斷糧五天五夜,究竟靠什么生存?為解開謎團,敵人殘忍地將他的遺體解剖。當發(fā)現(xiàn)他的胃餓得嚴重變形,里面一粒糧食也沒有,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樹皮與棉絮時,就連敵人也不得不驚嘆,這是一個真正的英雄。當時偽滿《協(xié)和》雜志的記者這樣報道:當日軍指揮官西谷等聽說楊靖宇被害的消息后,"一點沒有感到快樂",反而"嗚嗚地哭了起來".偽通化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郎自殺前寫遺書說"中國擁有像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忘不了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英雄趙尚志。()因傷勢過重昏迷被捕后,敵人運用種種酷刑對其進行審訊,他絲毫不泄露任何機密,甚至一聲也不呻吟。當敵人說:"只要你說出一點兒秘密,我們就給你治療"時,他用微弱而低沉的聲音怒斥道:"我怕玷污了我的身體。"
忘不了冷云等8名女兵為掩護主力突圍,彈盡力竭,寧死不屈,最后手牽著手全部投入寒冷刺骨的滾滾江河中。她們中年齡最長的冷云才有23歲,最小的僅僅13歲,有的已做了母親,有的自己還是個孩子……
讓我們記住英雄們犧牲時的年齡,趙一曼31歲,楊靖宇35歲,趙尚志34歲……讓我們記住東北抗聯(lián)的這些英雄們,趙一曼、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馮仲云、羅登賢……
戰(zhàn)聲遠去,硝煙散盡,英雄長眠,精神不朽。英雄們的錚錚鐵骨是民族的堅實脊梁!他們以生命作引信點燃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曙光,他們以鮮血作彩墨抒寫了中華民族的壯麗詩篇。
他們"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愛國奉獻精神和堅貞不屈精神,把我們這個民族所經(jīng)受的全部苦難和堅忍都化為不滅的"基因",深深地嵌入到了我們的情感和生命之中。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理由不永遠銘記那些舍身成仁的英雄,沒有理由不把他們安放在我們內(nèi)心最神圣的位置,就像安放我們自己的靈魂。
處在信息爆炸、網(wǎng)絡發(fā)達、不同思想觀念激烈交鋒當下的我們,越是在復雜環(huán)境和各種圖謀面前,越要頭腦清醒、保持定力,不能忘記歷史、虛無歷史,不能詆毀英雄、淡化崇高。而是要汲取歷史教訓,記取民族苦難,發(fā)奮圖強,努力工作,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