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一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1、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2、能運用這一規(guī)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能夠應用這一規(guī)律計算小數乘除法。
教學課件“小數點搬家”、數字卡片。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三張卡片(出示三張寫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適當位置添上小數點,使這個數最大嗎?(100.0)最小呢?(1.00)還可以是多少?(10.0)小數點位置不一樣,它們的大小也就不一樣了。是呀,小數點真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有關小數點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點搬家)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山羊快餐廳。
1、出示三張情境圖:同學們,請看屏幕,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講述,老師隨機板書:4.00元、0.40元、0.04元。
2、提問(1)這些小數的實際價格是多少?生說,師板書。(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4.00、0.40、0.04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它們的大小又有什么變化?請你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吧。
3、小組匯報:
匯報交流,師適時板書:
小數點大小變化
向左移動一位縮小10倍(縮小到原來的)
向左移動二位縮小100倍(縮小到原來的)
向左移動三位縮小1000倍(縮小到原來的)
4、來了這么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家,請想一想: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小組討論后完成課本40頁“試一試”。
小組合作討論之后,全班交流。
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二
1、填空。
1時=()分1分=()秒
1時=()秒240分=()時
1分25秒=()秒82分=()時()分
2、提問:
(1)時、分、秒都是什么單位?(時間單位)
(2)關于時間單位你還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紀等)
(3)那么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想知道些什么?
3、導入新課
講述: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就是一年,月亮繞地球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大約就是一個月,同時,地球自己也在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問:以前我們用鐘、表來研究時、分、秒,那么年、月、日我們可以用什么來研究呢?(年歷卡)
(2)觀察手中的年歷卡,看看這是哪一年的年歷。
(3)分別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
提問: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申奧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請同學們在年歷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別是星期幾。
(5)合作探究。
觀察: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6)討論交流。
教師根究學生的回答內容,板書:
年月日
一年12個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29天或28天
(7)質疑:你們每人手中的年歷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這幾個月呢?(是)對!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這幾個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數都是30天。(是)
(8)認識大月、小月。
講述:通過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我們已經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這7個月都是31天,4、6、9、11這4個月都是30天,它們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我們把每月天數都是31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數都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個月的天數有變化呢?(2月)從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數比大月、小月的天數要少,所以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
2、鞏固。
3、記住大月、小月。
教材上介紹了一種左拳記憶法,應該怎么數呢?
(1)出示左拳圖。
(2)講清相應部位所表示的每個月的天數。
(3)根據圖,全體一起記憶。
(4)指著自己左拳再次記憶。
(5)再介紹一首兒歌,加強記憶。
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觀察今年的年歷。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兒童節(jié)是星期()。
(3)四月份有()個星期零()天。
四、思維訓練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幾月幾日?
五、板書設計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三
通過對被研究對象的放縮估計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做放縮法。放縮法靈活、巧妙,但有賴于知識的拓展能力及其想象能力。
例16.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數。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一般的方法是“短除式”方法,它是根據這兩個數的質因數情況來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的。但也有兩個典型方法:一是“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么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它們的乘積”;二是“如果大數是小數的倍數,那么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大數”?,F在我們根據典型方法二,進行擴展運用,放大“大數”來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數。
12不是9的倍數,就把它放大2倍,得24,仍然不是9的倍數,放大3倍,得36,36是9的倍數,那么,12和9的最小公倍數就是36。這種方法的關鍵點在于,如果大數不是小數的倍數,就把大數翻倍,但一定從2倍開始,如果一下子擴大6倍,得數是它們的公倍數,而不是最小的了。
思路一:“放大”。通過觀察發(fā)現,語、數、外三科成績在題目中各出現兩次,我們求197+199+196的和,這個和是“語數外成績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績之和,再減去任意兩科的成績,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績。
思路二:“縮小”。我們用語數成績的和減去語外的成績,199-197=2(分),這是數學減英語成績的差。數學和英語的和是196分,再求數學的分數就不難了。
放縮法有時運用在估算和驗算上。
例18.檢驗下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1)18.7×6.9=137.3;(2)17485÷6.6=3609.
對于(1)用總體估計,放大至19×7=133,估計得數要小于133,所以本題結果錯誤。對于(2)用最高位估計,把17看作18,把6.6看作6,18÷6=3,顯然答數的最高位不會是3,故本題結果也不正確。
例19.把雞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個頭,114只足,問雞、兔各有幾只。
這是一道雞兔同籠的典型問題,我們也用放縮法,不妨把雞和兔的足數縮小2倍,那么,雞的足數和它的頭數一樣,而兔的足數是它的只數的2倍。所以,總的足數縮小2倍后,雞和兔的總足數與它們的總只數相差數就是兔的只數。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四
1、關注學生的對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感受時間。教學時,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對事件與時間關系的體驗,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構建知識的活動和思考空間。
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是在時、分、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但是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的過程。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教材內容在設計時著重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構建知識的平臺。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和組織探索性的學校活動。如觀察年歷時,讓學生思考“一年有幾個月“等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鐘面探索外圈和內圈的關系等。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來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和24時計時法。
3、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fā)揮鐘表模型等教具、學具的作用。
由于學生平時很少使用24時計時法,因此在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幾時,學生往往感到不太習慣。教學時,應使用鐘表模型等教具或學具,加強對鐘面的觀察操作,引導學生觀察一整天時針正好走兩圈,體會鐘表外圈與內圈的數的關系,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理解24時計時法。在教學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從出發(fā)時刻開始,轉到到達時刻,把直觀觀察和路線圖對應起來,并口算出經過的時間。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五
設計意圖:
數字在孩子的生活中是經常碰到的,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孩子剛剛進小班,對數字的概念有些模糊,但認識數字的興趣很高.因此我選了有趣的“0”,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孩子真正了解沒有就可以用“0”來表示,從中也初步讓孩子了解了1、2。教師始終是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引發(fā)幼兒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在學中樂,樂中學。
活動目標:
1、認識“0”,知道“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
2、在游戲中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0”“1”“2”數字卡片、一個空盒子、音樂磁帶、一張圖片
活動過程:
師:有一位數字寶寶要到我們小一班來做客,(老師出示一個盒子),它就藏在這盒子里,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想)
教師打開盒子:咦,盒子里有什么東西嗎?(沒有),沒有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呢?(沒有就用數字”0”來表示),”0”寶寶來了!
圓圓的象什么呢?(幼兒自由發(fā)揮)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小朋友把兩只小手舉起來,藏起來一只,再藏起來一只,現在小手還看的見嗎?(看不見,沒有了)師:對了,沒有了我們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呢?(游戲再進行一次)
師:現在“0”寶寶要和小朋友做游戲,我們看見一個“0”寶寶,小朋友就點點頭,看見兩個“0”寶寶就招招手,看見三個“0”寶寶就扭扭扭。
教師再出示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樣東西,師:現在盒子里有什么呢?有幾本書?(一本)那么現在能不能用“0”寶寶表示呢?(不能,要用1來表示)出示字卡“1”。再放一樣東西,,師:現在要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呢?(“2”寶寶來表示)出示字卡“2”。
師:(出示圖片)“0”寶寶帶來了很多朋友,要和小朋友玩捉謎藏的游戲,小朋友看看,“0”寶寶都躲在哪里?我們把它們找出來貼在身上,一起和“0”寶寶跳舞,好嗎?(放音樂)老師與幼兒共舞。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六
1、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能從扇形統(tǒng)汁圖讀出必要的信息,為決策服務。
2、結合教學滲透理想主義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使學生感受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對數據的科學分析,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能從扇形統(tǒng)汁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結合統(tǒng)汁圖正確進行數據分析,為決策服務。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生1:我喜歡跳繩。
生2:我喜歡足球。
生3:我喜歡打乒乓球。
生4:我喜歡短跑。
生1:制成統(tǒng)計表
生2: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2、提出學習目標
(1)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
(2)從扇形統(tǒng)汁圖能讀出什么樣的信息。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學生獨立自學教科書第106~107頁上的內容和做一做(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2.全班展示(以小組為單位)
(1)匯報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
(2)從扇形統(tǒng)汁圖能讀出什么樣的信息?
(生自由說)
(3)牛奶中的數學問題。
看圖,并計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補充營養(yǎng)成分各多少克?
(4)錯例展示。
(每一小組在展示過程中,其它小組均能進行質疑。)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
邊展示邊引發(fā)知識的沖突,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進行思考:
1.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四、拓展知識外延
1、生活中的數學。
(1)、練習二十五第1題:自主看圖,說一說李明同學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從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引導學生說說怎樣安排時間才合理,才能做到勞逸結合)
(2)、練習二十五第2題:自主看圖,說一說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對自己的愛,激發(fā)學生對父母、對家庭的愛)
2、小小統(tǒng)計員
(1)統(tǒng)計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費支出情況,根據所學知識試著制作成扇形統(tǒng)汁圖。
(2)進行數據分析,為家庭開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議。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七
1、能在記錄表上用多種方式記錄豌豆的數量,會手口一致的點數10以內的物體,并說出總數。
2、感受數字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豌豆莢若干、記錄筆、小盒子、筆。
一、感知、認識豌豆。
師:你們看一看桌上的小盒子里有什么?豌豆莢是什么樣的?(給幼兒觀察)
師:豌豆莢里面藏的什么?(豌豆)
二、討論記錄豌豆數量的方法。
1、教師出示盒子。
師:這是盒子,我剝的豌豆應該放進哪個盒子里?
2、教師出示記錄表,討論記錄方法。
師:除了用點子記錄表示豌豆的數量外,還可以用什么表示?
三、操作活動:“數豌豆”,并記錄其數量。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四、找出最多和最少的。
師:今天,你們今天剝的最多的是幾粒?最少是幾粒?
師:我們回家后,如果家里也吃豌豆,就來數一數,看看還有沒有比3粒更少的,比9粒更多的。
今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為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八
1、設計理念:
數學學習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所以有效的學習更應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fā)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fā)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幫助他通過現實與尋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2、教學策略:
設置懸念——自主探究——應用拓展
3、教法學法:
我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選擇與創(chuàng)設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奧運會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課學生學習新知的主要方法。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采取“引導—探索—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觀察發(fā)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并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優(yōu)化教學,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同時,將運用激勵性語言、肢體語言等多元化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九
1、知識目標: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算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中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和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在與他人的討論交流中,培養(yǎng)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筆算。
1、在乘法這一單元里,我們已經學習了
(1)口算。哪類題目可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3)估算。估算的時候我們一般把兩位數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數來估算的。估算允許存在一定的誤差。
2、關于乘法,我們這一課要學什么,有誰知道嗎?
板書課題:末尾有0的乘法
1、其實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們前面口算中出現的.那類題,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筆算。
(1)、談話:今天我們仍然到奶牛場去參觀,看看奶牛場一天能生產多少牛奶。(出示主題圖)
(2)、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問題:今天擠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讓學生說出算式后板書:2530=
2、學生用已有的筆算知識列出豎式計算
交流:板書:30或25
觀察兩個豎式,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師的豎式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板書:
問: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沒有和什么數位對齊)
猜: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在算的時候先不要考慮它)
遮去0,現在的豎式變成幾乘幾?(25乘3)
一起來算一算:75。
好了嗎?(沒有,還要添上0,得數是750)
把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比一比,你更喜歡哪個豎式?為什么?
說說這種簡便豎式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實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時訓練。
想想做做1。
獨立計算,指名板演,學生計算時,注意提醒學生積的末尾0的處理。
說說做這樣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怎樣算簡便?
5、學這個簡便寫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來看這道題:3804500
這是一道三位數乘四位數,你能不能用新學的辦法來計算?
隨學生回答并板書,結合板書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兩位數乘兩位數,這樣就會了,不過最后還要加上3個0。
看來學了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我們可以用它來解決一些更難的計算。
1、想想做做3
問:題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樣比較第一組中的兩道題?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組里說說怎樣比較第二組、第三組的兩道題。
2、想想做做4
看圖說說圖意,再列式計算,說說是怎樣列式的,又該怎樣進行估算。提
醒學生用約等號連接估算結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場景圖,讓學生說說收集到哪些信息,獨立計算后,再指名說說算
式,如果學生獨立計算有困難,教師重點提問:20人正好租4條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后,先觀察平面圖,找到方向標,確定圖中的方向,再
明確題目要求解決的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何收獲?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以及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教學的.
例題先讓學生按照豎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結果,然后介紹簡便的筆算方法,這樣安排可以減少計算的錯誤,并使學生產生學習筆算簡便方法的需求.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十
1、鞏固復習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游戲中對圖形進行簡單的分類。
2、樂于助圖形寶寶和雞媽媽,體驗成功的快樂。
1、圖形寶寶(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圖形寶寶的家
3、各種圖形鈕扣(形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筐子盒子若干。
4、貓媽媽貓寶寶胸飾。
一、教師演貓媽媽,幼兒演小貓,引起幼兒的興趣。
放音樂《貓小貓》,貓媽媽帶領小貓們聽《貓小貓》音樂做動作進入教室。
二、送圖形寶寶回家,復習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播放哭聲錄音:
提問:寶寶們,誰在哭呀?貓媽媽尋找哭聲的來源,原來是圖形寶寶在哭,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寶寶嗎?引導幼兒說說。(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原來是圖形寶寶迷路了找不到家,寶寶們能他們嗎?愿意助圖形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嗎?(出示三幢房子)
3、圓形寶寶說,他家房子的窗戶是圓圓的。
(寶寶們找找看,哪個房子是圓形寶寶的家,請你把他送回家。)
三角形寶寶說,他們家的房子的窗戶是三角形的。
(誰愿意送三角形寶寶回家?)
正方形寶寶說,他家的房子的窗戶是正方形的。
(教師和幼兒共同送正方形形寶寶回家)
4、師:我們把圖形寶寶送回了家,圖形寶寶說要謝謝我們,小貓們應該怎么說呀?(不用謝)你們真是愛助人的好寶寶。
三、幼兒操作雞媽媽分鈕扣
1、貓媽媽在家突然電話響了,貓媽媽接電話。
師:剛才“雞媽媽打電話過來,說她的紐扣廠工作太忙了,想請我們小貓去紐扣廠忙,你們愿意嗎?”
2、雞媽媽廠里生產的紐扣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都混在了一起,寶寶們愿意去雞媽媽把紐扣按形狀分一分嗎?那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些鈕扣。(引導幼兒說出:圓形鈕扣、三角形鈕扣、正方形鈕扣)
3、教師示范:什么形狀的小筐放什么形狀的紐扣。
4、幼兒操作:幼兒6人一組,一個桌子上6個盒子,3個小筐,雞媽媽把紐扣送入盒中,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進行分類。
5、貓媽媽檢驗講評
寶寶們看這是我們剛才雞媽媽分的紐扣,誰愿意上來看看,我們有沒有分對啊?(請一名幼兒上前檢驗)
寶寶們真棒,雞媽媽正確的分好了紐扣。雞媽媽要謝謝你們,你們該怎么說啊?(不用謝)
三、結束部分:
2、帶小貓跟著音樂離開教室,結束活動。
看,我們把圖形寶寶送回了家。
我們正在雞媽媽分鈕扣呢!看我們認真分得多認真!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一
1.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調查、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搜集、整理與分析能力。
3.對學生進行不挑食的思想品德教育,樹立學生們的健康生活意識。
利用前邊所學小數乘除法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小數乘除法。
一、出示兩份午餐
你喜歡吃哪份午餐?為什么?
其實我們的午餐也很有學問,你們想不悳知道到底有什么秘?
二、分析比較
請同學們看一個11歲左右的兒童,午餐大約需要蛋白質33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以及維生素等其他營養(yǎng)成分。
你有什么想法?
讓我們看一看我們所吃的食物當中各個成分的含量是多少?
出示:每100克食物中各種成分的含量
三、計算兩份午餐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比較一下哪份午餐達到了標準?
那么怎樣計算呢?請你說一說。
動筆計算。
四、總結
看來我們真的不要小看我們的午餐,要想健康的成長就不要挑食,要合理營養(yǎng)配餐。
五、作業(yè)
計算自己的午餐,向家里提出合理化建議。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二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
二、適當多做題,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復習時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應盡量回憶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guī)律。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tài)。
三、調整心態(tài),正確對待考試。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絕大部分是基礎題目,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后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zhèn)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對于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下;對于一些所謂的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fā)揮。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一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1、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2、能運用這一規(guī)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能夠應用這一規(guī)律計算小數乘除法。
教學課件“小數點搬家”、數字卡片。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三張卡片(出示三張寫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適當位置添上小數點,使這個數最大嗎?(100.0)最小呢?(1.00)還可以是多少?(10.0)小數點位置不一樣,它們的大小也就不一樣了。是呀,小數點真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有關小數點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點搬家)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山羊快餐廳。
1、出示三張情境圖:同學們,請看屏幕,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講述,老師隨機板書:4.00元、0.40元、0.04元。
2、提問(1)這些小數的實際價格是多少?生說,師板書。(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4.00、0.40、0.04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它們的大小又有什么變化?請你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吧。
3、小組匯報:
匯報交流,師適時板書:
小數點大小變化
向左移動一位縮小10倍(縮小到原來的)
向左移動二位縮小100倍(縮小到原來的)
向左移動三位縮小1000倍(縮小到原來的)
4、來了這么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家,請想一想: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小組討論后完成課本40頁“試一試”。
小組合作討論之后,全班交流。
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二
1、填空。
1時=()分1分=()秒
1時=()秒240分=()時
1分25秒=()秒82分=()時()分
2、提問:
(1)時、分、秒都是什么單位?(時間單位)
(2)關于時間單位你還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紀等)
(3)那么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想知道些什么?
3、導入新課
講述: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就是一年,月亮繞地球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大約就是一個月,同時,地球自己也在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問:以前我們用鐘、表來研究時、分、秒,那么年、月、日我們可以用什么來研究呢?(年歷卡)
(2)觀察手中的年歷卡,看看這是哪一年的年歷。
(3)分別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
提問: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申奧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請同學們在年歷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別是星期幾。
(5)合作探究。
觀察: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6)討論交流。
教師根究學生的回答內容,板書:
年月日
一年12個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29天或28天
(7)質疑:你們每人手中的年歷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這幾個月呢?(是)對!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這幾個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數都是30天。(是)
(8)認識大月、小月。
講述:通過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我們已經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這7個月都是31天,4、6、9、11這4個月都是30天,它們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我們把每月天數都是31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數都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個月的天數有變化呢?(2月)從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數比大月、小月的天數要少,所以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
2、鞏固。
3、記住大月、小月。
教材上介紹了一種左拳記憶法,應該怎么數呢?
(1)出示左拳圖。
(2)講清相應部位所表示的每個月的天數。
(3)根據圖,全體一起記憶。
(4)指著自己左拳再次記憶。
(5)再介紹一首兒歌,加強記憶。
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觀察今年的年歷。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兒童節(jié)是星期()。
(3)四月份有()個星期零()天。
四、思維訓練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幾月幾日?
五、板書設計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三
通過對被研究對象的放縮估計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做放縮法。放縮法靈活、巧妙,但有賴于知識的拓展能力及其想象能力。
例16.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數。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一般的方法是“短除式”方法,它是根據這兩個數的質因數情況來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的。但也有兩個典型方法:一是“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么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它們的乘積”;二是“如果大數是小數的倍數,那么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大數”?,F在我們根據典型方法二,進行擴展運用,放大“大數”來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數。
12不是9的倍數,就把它放大2倍,得24,仍然不是9的倍數,放大3倍,得36,36是9的倍數,那么,12和9的最小公倍數就是36。這種方法的關鍵點在于,如果大數不是小數的倍數,就把大數翻倍,但一定從2倍開始,如果一下子擴大6倍,得數是它們的公倍數,而不是最小的了。
思路一:“放大”。通過觀察發(fā)現,語、數、外三科成績在題目中各出現兩次,我們求197+199+196的和,這個和是“語數外成績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績之和,再減去任意兩科的成績,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績。
思路二:“縮小”。我們用語數成績的和減去語外的成績,199-197=2(分),這是數學減英語成績的差。數學和英語的和是196分,再求數學的分數就不難了。
放縮法有時運用在估算和驗算上。
例18.檢驗下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1)18.7×6.9=137.3;(2)17485÷6.6=3609.
對于(1)用總體估計,放大至19×7=133,估計得數要小于133,所以本題結果錯誤。對于(2)用最高位估計,把17看作18,把6.6看作6,18÷6=3,顯然答數的最高位不會是3,故本題結果也不正確。
例19.把雞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個頭,114只足,問雞、兔各有幾只。
這是一道雞兔同籠的典型問題,我們也用放縮法,不妨把雞和兔的足數縮小2倍,那么,雞的足數和它的頭數一樣,而兔的足數是它的只數的2倍。所以,總的足數縮小2倍后,雞和兔的總足數與它們的總只數相差數就是兔的只數。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四
1、關注學生的對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感受時間。教學時,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對事件與時間關系的體驗,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構建知識的活動和思考空間。
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是在時、分、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但是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的過程。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教材內容在設計時著重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構建知識的平臺。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和組織探索性的學校活動。如觀察年歷時,讓學生思考“一年有幾個月“等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鐘面探索外圈和內圈的關系等。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來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和24時計時法。
3、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fā)揮鐘表模型等教具、學具的作用。
由于學生平時很少使用24時計時法,因此在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幾時,學生往往感到不太習慣。教學時,應使用鐘表模型等教具或學具,加強對鐘面的觀察操作,引導學生觀察一整天時針正好走兩圈,體會鐘表外圈與內圈的數的關系,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理解24時計時法。在教學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從出發(fā)時刻開始,轉到到達時刻,把直觀觀察和路線圖對應起來,并口算出經過的時間。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五
設計意圖:
數字在孩子的生活中是經常碰到的,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孩子剛剛進小班,對數字的概念有些模糊,但認識數字的興趣很高.因此我選了有趣的“0”,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孩子真正了解沒有就可以用“0”來表示,從中也初步讓孩子了解了1、2。教師始終是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引發(fā)幼兒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在學中樂,樂中學。
活動目標:
1、認識“0”,知道“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
2、在游戲中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0”“1”“2”數字卡片、一個空盒子、音樂磁帶、一張圖片
活動過程:
師:有一位數字寶寶要到我們小一班來做客,(老師出示一個盒子),它就藏在這盒子里,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想)
教師打開盒子:咦,盒子里有什么東西嗎?(沒有),沒有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呢?(沒有就用數字”0”來表示),”0”寶寶來了!
圓圓的象什么呢?(幼兒自由發(fā)揮)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小朋友把兩只小手舉起來,藏起來一只,再藏起來一只,現在小手還看的見嗎?(看不見,沒有了)師:對了,沒有了我們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呢?(游戲再進行一次)
師:現在“0”寶寶要和小朋友做游戲,我們看見一個“0”寶寶,小朋友就點點頭,看見兩個“0”寶寶就招招手,看見三個“0”寶寶就扭扭扭。
教師再出示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樣東西,師:現在盒子里有什么呢?有幾本書?(一本)那么現在能不能用“0”寶寶表示呢?(不能,要用1來表示)出示字卡“1”。再放一樣東西,,師:現在要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呢?(“2”寶寶來表示)出示字卡“2”。
師:(出示圖片)“0”寶寶帶來了很多朋友,要和小朋友玩捉謎藏的游戲,小朋友看看,“0”寶寶都躲在哪里?我們把它們找出來貼在身上,一起和“0”寶寶跳舞,好嗎?(放音樂)老師與幼兒共舞。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六
1、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能從扇形統(tǒng)汁圖讀出必要的信息,為決策服務。
2、結合教學滲透理想主義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使學生感受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對數據的科學分析,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能從扇形統(tǒng)汁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結合統(tǒng)汁圖正確進行數據分析,為決策服務。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生1:我喜歡跳繩。
生2:我喜歡足球。
生3:我喜歡打乒乓球。
生4:我喜歡短跑。
生1:制成統(tǒng)計表
生2: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2、提出學習目標
(1)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
(2)從扇形統(tǒng)汁圖能讀出什么樣的信息。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學生獨立自學教科書第106~107頁上的內容和做一做(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2.全班展示(以小組為單位)
(1)匯報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
(2)從扇形統(tǒng)汁圖能讀出什么樣的信息?
(生自由說)
(3)牛奶中的數學問題。
看圖,并計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補充營養(yǎng)成分各多少克?
(4)錯例展示。
(每一小組在展示過程中,其它小組均能進行質疑。)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
邊展示邊引發(fā)知識的沖突,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進行思考:
1.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四、拓展知識外延
1、生活中的數學。
(1)、練習二十五第1題:自主看圖,說一說李明同學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從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引導學生說說怎樣安排時間才合理,才能做到勞逸結合)
(2)、練習二十五第2題:自主看圖,說一說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對自己的愛,激發(fā)學生對父母、對家庭的愛)
2、小小統(tǒng)計員
(1)統(tǒng)計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費支出情況,根據所學知識試著制作成扇形統(tǒng)汁圖。
(2)進行數據分析,為家庭開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議。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七
1、能在記錄表上用多種方式記錄豌豆的數量,會手口一致的點數10以內的物體,并說出總數。
2、感受數字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豌豆莢若干、記錄筆、小盒子、筆。
一、感知、認識豌豆。
師:你們看一看桌上的小盒子里有什么?豌豆莢是什么樣的?(給幼兒觀察)
師:豌豆莢里面藏的什么?(豌豆)
二、討論記錄豌豆數量的方法。
1、教師出示盒子。
師:這是盒子,我剝的豌豆應該放進哪個盒子里?
2、教師出示記錄表,討論記錄方法。
師:除了用點子記錄表示豌豆的數量外,還可以用什么表示?
三、操作活動:“數豌豆”,并記錄其數量。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四、找出最多和最少的。
師:今天,你們今天剝的最多的是幾粒?最少是幾粒?
師:我們回家后,如果家里也吃豌豆,就來數一數,看看還有沒有比3粒更少的,比9粒更多的。
今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為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八
1、設計理念:
數學學習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所以有效的學習更應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fā)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fā)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幫助他通過現實與尋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2、教學策略:
設置懸念——自主探究——應用拓展
3、教法學法:
我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選擇與創(chuàng)設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奧運會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課學生學習新知的主要方法。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采取“引導—探索—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觀察發(fā)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并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優(yōu)化教學,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同時,將運用激勵性語言、肢體語言等多元化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九
1、知識目標: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算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中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和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在與他人的討論交流中,培養(yǎng)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筆算。
1、在乘法這一單元里,我們已經學習了
(1)口算。哪類題目可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3)估算。估算的時候我們一般把兩位數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數來估算的。估算允許存在一定的誤差。
2、關于乘法,我們這一課要學什么,有誰知道嗎?
板書課題:末尾有0的乘法
1、其實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們前面口算中出現的.那類題,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筆算。
(1)、談話:今天我們仍然到奶牛場去參觀,看看奶牛場一天能生產多少牛奶。(出示主題圖)
(2)、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問題:今天擠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讓學生說出算式后板書:2530=
2、學生用已有的筆算知識列出豎式計算
交流:板書:30或25
觀察兩個豎式,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師的豎式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板書:
問: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沒有和什么數位對齊)
猜: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在算的時候先不要考慮它)
遮去0,現在的豎式變成幾乘幾?(25乘3)
一起來算一算:75。
好了嗎?(沒有,還要添上0,得數是750)
把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比一比,你更喜歡哪個豎式?為什么?
說說這種簡便豎式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實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時訓練。
想想做做1。
獨立計算,指名板演,學生計算時,注意提醒學生積的末尾0的處理。
說說做這樣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怎樣算簡便?
5、學這個簡便寫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來看這道題:3804500
這是一道三位數乘四位數,你能不能用新學的辦法來計算?
隨學生回答并板書,結合板書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兩位數乘兩位數,這樣就會了,不過最后還要加上3個0。
看來學了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我們可以用它來解決一些更難的計算。
1、想想做做3
問:題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樣比較第一組中的兩道題?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組里說說怎樣比較第二組、第三組的兩道題。
2、想想做做4
看圖說說圖意,再列式計算,說說是怎樣列式的,又該怎樣進行估算。提
醒學生用約等號連接估算結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場景圖,讓學生說說收集到哪些信息,獨立計算后,再指名說說算
式,如果學生獨立計算有困難,教師重點提問:20人正好租4條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后,先觀察平面圖,找到方向標,確定圖中的方向,再
明確題目要求解決的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何收獲?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以及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教學的.
例題先讓學生按照豎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結果,然后介紹簡便的筆算方法,這樣安排可以減少計算的錯誤,并使學生產生學習筆算簡便方法的需求.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十
1、鞏固復習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游戲中對圖形進行簡單的分類。
2、樂于助圖形寶寶和雞媽媽,體驗成功的快樂。
1、圖形寶寶(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圖形寶寶的家
3、各種圖形鈕扣(形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筐子盒子若干。
4、貓媽媽貓寶寶胸飾。
一、教師演貓媽媽,幼兒演小貓,引起幼兒的興趣。
放音樂《貓小貓》,貓媽媽帶領小貓們聽《貓小貓》音樂做動作進入教室。
二、送圖形寶寶回家,復習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播放哭聲錄音:
提問:寶寶們,誰在哭呀?貓媽媽尋找哭聲的來源,原來是圖形寶寶在哭,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寶寶嗎?引導幼兒說說。(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原來是圖形寶寶迷路了找不到家,寶寶們能他們嗎?愿意助圖形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嗎?(出示三幢房子)
3、圓形寶寶說,他家房子的窗戶是圓圓的。
(寶寶們找找看,哪個房子是圓形寶寶的家,請你把他送回家。)
三角形寶寶說,他們家的房子的窗戶是三角形的。
(誰愿意送三角形寶寶回家?)
正方形寶寶說,他家的房子的窗戶是正方形的。
(教師和幼兒共同送正方形形寶寶回家)
4、師:我們把圖形寶寶送回了家,圖形寶寶說要謝謝我們,小貓們應該怎么說呀?(不用謝)你們真是愛助人的好寶寶。
三、幼兒操作雞媽媽分鈕扣
1、貓媽媽在家突然電話響了,貓媽媽接電話。
師:剛才“雞媽媽打電話過來,說她的紐扣廠工作太忙了,想請我們小貓去紐扣廠忙,你們愿意嗎?”
2、雞媽媽廠里生產的紐扣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都混在了一起,寶寶們愿意去雞媽媽把紐扣按形狀分一分嗎?那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些鈕扣。(引導幼兒說出:圓形鈕扣、三角形鈕扣、正方形鈕扣)
3、教師示范:什么形狀的小筐放什么形狀的紐扣。
4、幼兒操作:幼兒6人一組,一個桌子上6個盒子,3個小筐,雞媽媽把紐扣送入盒中,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進行分類。
5、貓媽媽檢驗講評
寶寶們看這是我們剛才雞媽媽分的紐扣,誰愿意上來看看,我們有沒有分對啊?(請一名幼兒上前檢驗)
寶寶們真棒,雞媽媽正確的分好了紐扣。雞媽媽要謝謝你們,你們該怎么說啊?(不用謝)
三、結束部分:
2、帶小貓跟著音樂離開教室,結束活動。
看,我們把圖形寶寶送回了家。
我們正在雞媽媽分鈕扣呢!看我們認真分得多認真!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一
1.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調查、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搜集、整理與分析能力。
3.對學生進行不挑食的思想品德教育,樹立學生們的健康生活意識。
利用前邊所學小數乘除法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小數乘除法。
一、出示兩份午餐
你喜歡吃哪份午餐?為什么?
其實我們的午餐也很有學問,你們想不悳知道到底有什么秘?
二、分析比較
請同學們看一個11歲左右的兒童,午餐大約需要蛋白質33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以及維生素等其他營養(yǎng)成分。
你有什么想法?
讓我們看一看我們所吃的食物當中各個成分的含量是多少?
出示:每100克食物中各種成分的含量
三、計算兩份午餐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比較一下哪份午餐達到了標準?
那么怎樣計算呢?請你說一說。
動筆計算。
四、總結
看來我們真的不要小看我們的午餐,要想健康的成長就不要挑食,要合理營養(yǎng)配餐。
五、作業(yè)
計算自己的午餐,向家里提出合理化建議。
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二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
二、適當多做題,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復習時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應盡量回憶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guī)律。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tài)。
三、調整心態(tài),正確對待考試。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絕大部分是基礎題目,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后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zhèn)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對于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下;對于一些所謂的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