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荀子
2、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禮儀越周到越保險。——托·卡萊爾
3、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松蘇內(nèi)吉
4、利益,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愚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愛默生
5、仁之發(fā)處自是愛。——朱熹
6、人們最看重的是特權(quán),哪怕是主持葬禮的特權(quán)——詹·拉·洛威爾
7、一個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觀察的活動,我相信,他一定會在靈車上發(fā)現(xiàn)最愉快的表情——喬·斯威夫特
8、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yīng)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
9、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yīng)該特別小心地養(yǎng)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洛克
10、禮貌是一種回收有禮貌的尊重的愿望。——拉羅什福科
11、文明的真正驗證不是人口統(tǒng)計數(shù)字,不是城市規(guī)模,也不是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而是一個國家能造就出怎樣的人。——愛默生
12、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荀況
13、文明就是造就文明人。——羅斯金
14、如果把語言看成是一面鏡子,那它倒映出來的應(yīng)是人的靈魂。——王力
15、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鄒韜奮
16、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察爾
17、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18、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19、文明者,有形質(zhì)焉,有精神焉。求形質(zhì)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難。精神既具,則形質(zhì)自生;精神不存,則形質(zhì)無附。然則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梁啟超
20、知識使人變得文雅,而交際使人變得完善。——喬·富勒
21、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22、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盧梭
23、謙恭有禮,人人歡迎。——托馬斯·福特
24、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禮記
25、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26、親善產(chǎn)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27、道德的事實現(xiàn)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夸美紐斯
28、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子貢
29、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諸葛亮
30、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31、禮,天之經(jīng)也,民之行也。——左傳
32、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
33、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顏元
34、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么都值錢。——塞萬提斯
35、夫子溫良恭儉讓。——孔子
36、禮義生于富足,盜竊起于貧窮——王符
37、禮貌是有教養(yǎng)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赫拉克利特
38、應(yīng)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
39、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yǎng)其心。——許衡
40、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張載仁
41、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
4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
43、知恥近乎勇。——孔丘
44、脾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yīng)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45、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
2、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禮儀越周到越保險。——托·卡萊爾
3、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松蘇內(nèi)吉
4、利益,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愚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愛默生
5、仁之發(fā)處自是愛。——朱熹
6、人們最看重的是特權(quán),哪怕是主持葬禮的特權(quán)——詹·拉·洛威爾
7、一個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觀察的活動,我相信,他一定會在靈車上發(fā)現(xiàn)最愉快的表情——喬·斯威夫特
8、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yīng)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
9、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yīng)該特別小心地養(yǎng)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洛克
10、禮貌是一種回收有禮貌的尊重的愿望。——拉羅什福科
11、文明的真正驗證不是人口統(tǒng)計數(shù)字,不是城市規(guī)模,也不是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而是一個國家能造就出怎樣的人。——愛默生
12、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荀況
13、文明就是造就文明人。——羅斯金
14、如果把語言看成是一面鏡子,那它倒映出來的應(yīng)是人的靈魂。——王力
15、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鄒韜奮
16、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察爾
17、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18、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19、文明者,有形質(zhì)焉,有精神焉。求形質(zhì)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難。精神既具,則形質(zhì)自生;精神不存,則形質(zhì)無附。然則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梁啟超
20、知識使人變得文雅,而交際使人變得完善。——喬·富勒
21、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22、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盧梭
23、謙恭有禮,人人歡迎。——托馬斯·福特
24、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禮記
25、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26、親善產(chǎn)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27、道德的事實現(xiàn)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夸美紐斯
28、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子貢
29、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諸葛亮
30、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31、禮,天之經(jīng)也,民之行也。——左傳
32、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
33、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顏元
34、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么都值錢。——塞萬提斯
35、夫子溫良恭儉讓。——孔子
36、禮義生于富足,盜竊起于貧窮——王符
37、禮貌是有教養(yǎng)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赫拉克利特
38、應(yīng)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
39、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yǎng)其心。——許衡
40、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張載仁
41、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
4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
43、知恥近乎勇。——孔丘
44、脾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yīng)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45、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