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一
好讀書,是上學時候養(yǎng)成的習慣,但是不得不承認,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量和生活壓力的增多,年少時候那種單純的安心的讀書的心境難以追回,每天可以有一段長的讀書時間就顯的彌足珍貴,所以,我因工作特點使我在讀書上不得不養(yǎng)成自己的習慣,那就是讀書必然是直接或間接為了我們工作、生活服務的,這就是讀書的目的性。
讀書是要用的。讀書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澆灌了很多,但是長不出嬌艷的玫瑰。讀書可以死讀,但千萬不能讀死,所以讀書應該是要結合自己有選擇的讀,有目的的讀。讓書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前進的階梯。
大家都在讀書,但是,每個人讀書的方法、感受和收獲是不一樣的。通過開展此活動,我的心得總結起來,應該是“三開”。
開心養(yǎng)氣。我在讀書之中,收獲的開心,快樂分四個層次。一是最為簡單直接的快樂,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個精采絕倫的比喻,一個構思精妙,啞然失笑的結尾……這些都會讓我怡然自樂,欣然發(fā)笑。二是讀書讓心靈安寧,拋開煩惱的快樂。這時候讀書已經深入其中,忘記身邊的種種事情,溶入到書的世界里。這時候讀書,因為書的世界不同,會有激情如火,也會有沉靜似水,也會有百般無奈,感慨嘆氣。這種在書的世界中暢游,與書的內容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就是讀書的第二層快樂。三是獨立思考,對話交流的快樂。這時候讀書不是讀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尋梅……總之是在契合兩歡的氛圍下的對話、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讀書有用。這種快樂就不在讀書之中了,而是在讀書之后的一種反饋。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書到用時不恨少”,能夠信手拈來,娓娓道來,能夠自信大方,舉止得體。這樣,快樂自然而來了。
修身養(yǎng)性,怡悅身心,幾乎是眾多讀書人對讀書作用的一致性評價。許多人把讀書弄墨說成是附庸風雅,這句含有貶義的話卻道出了一個事實,讀書對一個人的修養(yǎng),氣質有很大的塑造力,這種塑造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但又是實實在在、明顯改觀的。
開闊視野。書籍是向上的臺階和平臺,是望遠鏡也是顯微鏡。因為書籍我們能夠擺脫地域的限制,視野的狹隘,從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廣、看的更遠、看的更深。有句說:視野決定事業(yè)。我們要走出大山,跳出峽谷,目的就是為了開闊視野,學習外面先進的科技,成功的經驗和高效的方法。而我認為,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讀書無疑是最為便捷,最為經濟,最為高效的方法??墒?,機遇和希望也同樣的實實在在,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必須用力加速向前跑,必須“率先”沖在前,不是大吃小,而是快贏慢。
開拓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解放思想、革新觀念,是我們事業(yè)成功與否的關鍵。書是先賢們智慧的濃縮,是其他人、其他地方的先進、成功經驗的總結。
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二
在工作之余讀《職責比潛質更重要》這本書,感觸頗深,此書運用形象生動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深入淺出的闡釋了職責是人類的生存基礎,能夠說沒有職責人類就難以存在,職責心是人生中最用心的態(tài)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每個人只有做一個有職責心的人,社會才能進步,每個人只有做一個有職責心的人,社會才能和諧的道理。
職責到底是什么?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生活中飾演不一樣的主角,無論擔任何種職務,做什么樣的工作,他都對他人負有職責,這是社會法則,這是道德法則,這還是心靈法則。從某種程度上說,對主角飾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對職責的完成。職責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職責是永恒的職業(yè)精神,如果潛質像金子一樣珍重,那么勇于負責的精神更為可貴;缺乏勇于負職責的精神,就沒有期望;一個組織不負職責,就會作繭自縛,一個人不負職責,就會被人輕視,失去信任,碌碌無為。
對于每個人而言,只有選取職責、承擔職責、堅守職責,才能真正增強內控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于一名基層服務人員來說,職責就意味著忠于黨,忠于人民,意味著務必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系百姓,情牽民生,讓自己的工作得民心、順民意,踏踏實實為民辦事,真真切切為民服務。
國家稅收事業(yè)發(fā)展的成果,是我們承擔職責的體現。從我們本單位而言,最近幾年收入規(guī)模由小到大,隊伍素質由弱到強,各項管理逐步規(guī)范,社會地位日益提高。我們地稅事業(yè)的發(fā)展主要得益于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但與大批勇于承擔職責、堅守職責的干部職工的團結拼搏和敬業(yè)奉獻是分不開的。
當前,我們的工作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對我們的發(fā)展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但客觀地說,我們履職盡責方面還存在不少與發(fā)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一是激情不再。有些干部職工只愛崗不敬業(yè),只講待遇不講工作,不愛學習,能不干就不干,混一天算一天。二是執(zhí)行不力。工作做不到位,不注重細節(jié),馬虎了事,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有的檢查只是走形式,不能及時發(fā)現問題,有的問題屢查屢見,就是得不到整改。三是不敢擔責。少數干部職工遇事能躲則躲,能拖則拖,盡可能少干事或不干事,怕出事、怕擔責。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們日常的發(fā)展極為不利。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教育引導,營造愿意承擔職責、敢于承擔職責的環(huán)境,讓每個人都樹立強烈的職責意識,如果每一位同志都能堅守崗位,恪盡職守,勤奮敬業(yè),扎實工作,把工作當事業(yè)干,把事業(yè)當學問來做,發(fā)奮干到最優(yōu)最佳,那么我們的各項工作必將能夠大發(fā)展大繁榮!
職責勝于潛質,不是說潛質不重要,而是正因職責比潛質更重要,潛質或許能夠讓你勝任工作,但是職責卻能夠讓人創(chuàng)造奇跡。作為一名地稅征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圍繞組織收入,發(fā)揮地方稅收職能作用,做好各項征管基礎性的工作,沒有什么驚天大事,有的只是具體的小事,但如果想把平凡的、具體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追求卓越,就需要有強烈的職責心,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把心思真正用到做好工作上來,把上級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使納稅人的合理需求真正得到滿足,從而體現自己的價值。正如一本書中寫到:“如果你能真正釘好一枚紐扣,這就應比你縫制出一件粗糙濫造的衣服更有價值”。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彼赋隽讼氤删鸵环聵I(yè),務必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在這天,隨著現代化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yè)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因此,要擔負起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從細節(jié)做起,從我們征管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起,從每個工作不足改起,不斷總結經驗,克服不足,持續(xù)改善工作。作為一名地稅干部,做好工作,履行職責,就是要從調查每一個納稅人、寫好每一個通知,耐心準確答復一個涉稅咨詢,制作好一份稅務文書、收集完整一份征管檔案等基礎的事情做起,把這些工作做細,做到無差錯。
職責勝于潛質,不是說潛質不重要,是正因職責感的缺失比潛質不足的后果更嚴重。一顆道釘足以傾覆一列火車,一個煙頭足以毀掉一片森林,一次決策失誤可能給國家?guī)戆偃f千萬的損失。在稅收征管工作中,對稅收政策的一次不經意的錯誤解釋往往會使我們失去納稅人的信任,一次馬馬虎虎的稅務檢查,往往讓疑點擦肩而過,使國家稅收利益受到損失。職責勝于潛質,并非潛質不重要,而是正因潛質永遠承載于職責,職責心強,潛質不足,能夠透過加強學習,用心主動的工作使?jié)撃艿玫匠浞职l(fā)揮,而潛質強,缺乏職責意識則使?jié)撡|失去了用武之地,甚至能讓精明干練的棟梁之才變成國家的蛀蟲,人民的罪人!
《職責勝于潛質》這本書還告訴我們:職責源于忠誠。一個人,只有對他所從事的工作充滿職責感,他才能做到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忠誠。有人把忠誠看作管理者愚弄下屬的工具,認為向員工灌輸忠誠和敬業(yè)思想的受益者是單位和管理者。其實不然,忠誠并不僅僅僅有益于單位和管理者,其最終和最大的受益者是干部自己。你忠誠于你的單位和崗位,單位才會發(fā)展的更好,才會給你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反過來說即使你有驚世之才,即使你潛質超群,但你并不忠誠于你的職業(yè),你的單位,誰會把重要的崗位交給一個朝三暮四、疏乎大意的干部呢?誰敢把一個關聯到單位形象的崗位交給一個沒有忠誠度的人呢?作為一名地稅干部,怎樣做到忠誠,我認為,一是要忠誠于國家稅法,透過我們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與服務措施把國家的稅收政策落實到每個具體行業(yè)、每個納稅人,真正發(fā)揮稅收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調節(jié)收入等職能作用。二是要忠誠于納稅人,牢固樹立征納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務理念,帶著真情,認真傾聽納稅人呼聲,準確把握納稅人合理需求,真心為納稅人服務,加大稅法宣傳廣度和深度,讓納稅人真正明白稅法,避免稅收風險,提高納稅滿意度和稅法遵從度。
這是個要負責的新時代,這個時代不是逃避職責,而是要擁抱職責!我們的單位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讓單位更有凝聚力。我們的單位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讓單位更有戰(zhàn)斗力和競爭力。我們的社會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能夠讓社會平安、穩(wěn)健地發(fā)展。我們的家庭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讓家庭充滿愛。只要我們勇敢地扛起職責的大旗,無論所處的是什么工作崗位,從此刻開始承擔起職責,為單位各項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做出應用的貢獻。
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三
曾經,有人和我說,當你有一天讀懂了《西游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的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人生真諦。這不就是佛的真諦嗎?《西游記》四大名著之一,在我而言,可排居首位,并且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此剖谴蜓Ч砉?,其實是告訴我們世人如何戰(zhàn)勝我們的心魔。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著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zhàn)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
《西游記》中的唐僧、孫悟空、沙和尚、豬八戒、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其實就是一個人。為什么要這么說?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沙和尚是人的本性,豬八戒是人的情欲,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斜月是一勾,而三星正是三點,組合就是一顆心。所以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獄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愣嚴經》上說”心有七十二相“孫悟空也就有七十二變。延伸至世人,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間七十二變?!饵S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所以金箍棒是氣。而對于悟空能夠上至天庭,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則如繡花針,這就是人的氣度。
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反而能讓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著心眼明亮了。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壓住悟空,象征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著佛學中的”貪、嗔、癡、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世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
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離“貪、嗔、癡”,只因不了解“貪、嗔、癡”的本質。五行山后為兩界山,過了這一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于跳出三界了。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正好是靈山的距離。而這又蘊含著很大的哲理,靈山再遠也就一個念頭!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可成佛,一念亦可成魔。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捉打妖怪,其實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是一個修心的過程。而真正的靈山,就在心中。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對唐僧說的那句話:“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碧粕畡傞_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并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而唐僧卻聽不懂啥意思,最后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后,他才明白。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
“定心真言”緊箍咒能定心、約束心,讓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后,也就歸正了那顆七十二變的心。孫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在原著中,六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就是六根。悟空打死了六根,說明六根清凈乃取經之本。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收伏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后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最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
西天路上,悟空化齋前經常在地上劃一個圈,這是心給人定的界限,但唐僧的身體總是會被豬八戒的欲望牽著走。于是師徒幾個就容易離開悟空設定的界限,于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種種心魔妖怪。悟空引領著師徒幾個不斷前進,一路上悟空降妖,說的就是心去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而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
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戰(zhàn)勝心魔。例如,黑熊怪是心魔,悟空的嗔念使他催火燒了觀音禪院,于是出現了阻礙他成佛的心魔,于是黑熊怪就來了。牛魔王也是悟空心魔所變,紅孩兒、牛魔王、火焰山都是心頭上的火焰。牛魔王與悟空為結拜兄弟,又勢均力敵,所以發(fā)火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鹧嫔叫纬稍蚴窃缒陮O悟空踢下一塊火磚,火焰山大火正是悟空出八卦爐后為出一口惡氣而放的,到頭來卻燒傷了自己。火焰山這一難是由孫悟空早年頑空之心所生,所以說“牛王本是心猿變”,要“打破頑空參佛面”,在這里孫悟空剪除了頑空之心。紅孩兒象征著仇恨之火,一個人活在仇恨中,到頭來只會燒傷自己的心。
此外,紅孩兒還象征著“赤子”,我們要保住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燒毀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薩保住了。黃風怪會吹三昧神風,他代表社會風氣,社會風氣能使人心迷失方向。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愛、欲,心將它們全部打死,說明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愛、欲,不要讓其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此外,白骨精也象征人皮面具,人皮面具能引出人的本能欲望,所以豬八戒開始挑撥離間;使人迷失了自己的內心,所以唐僧把孫悟空趕走了。人總是會被世間種種美麗表象所迷。金錢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難以逃脫。作者將這個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用幌金繩把孫悟空捆住了,用紫金葫蘆把孫悟空封住了。后面在小西天,冒充佛祖的那個黃眉怪用金鐃把孫悟空封住了,金鐃這個法寶也象征金錢,金錢能把心困住。七個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就像蜘蛛結的網一樣,能把人困住。世人因思生情,被情絲纏繞。蜈蚣精身上有千只眼睛,乃是人眼所見的各種物質欲望的象征。蝎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蝎子一樣會勾人,所以師徒幾個都敵不過她。
孫悟空代表的只是世人之心,又如何打得過已成圣的九靈元圣。師徒在寇員外家里借宿,遭遇打劫,寇員外被強盜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獄。寇員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盜,因為善惡不過是一念間。最后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后,離真理也就不遠了。對唐僧師徒而言,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于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
一個人,若在經歷世間一切事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顆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堅定不移,寓為金剛,既然心已成金剛,那么心頭上的金剛箍便不必存在了。佛之經典,正為《唫剛經》。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讀同一段文字,他的體會是不一樣的。比如《西游記》,同一個人在十幾歲時讀和三十幾歲讀,他的體會是不同的。再等幾年、十幾年、二十年后回頭再去演讀,體會又將是質的跨越。
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一
好讀書,是上學時候養(yǎng)成的習慣,但是不得不承認,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量和生活壓力的增多,年少時候那種單純的安心的讀書的心境難以追回,每天可以有一段長的讀書時間就顯的彌足珍貴,所以,我因工作特點使我在讀書上不得不養(yǎng)成自己的習慣,那就是讀書必然是直接或間接為了我們工作、生活服務的,這就是讀書的目的性。
讀書是要用的。讀書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澆灌了很多,但是長不出嬌艷的玫瑰。讀書可以死讀,但千萬不能讀死,所以讀書應該是要結合自己有選擇的讀,有目的的讀。讓書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前進的階梯。
大家都在讀書,但是,每個人讀書的方法、感受和收獲是不一樣的。通過開展此活動,我的心得總結起來,應該是“三開”。
開心養(yǎng)氣。我在讀書之中,收獲的開心,快樂分四個層次。一是最為簡單直接的快樂,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個精采絕倫的比喻,一個構思精妙,啞然失笑的結尾……這些都會讓我怡然自樂,欣然發(fā)笑。二是讀書讓心靈安寧,拋開煩惱的快樂。這時候讀書已經深入其中,忘記身邊的種種事情,溶入到書的世界里。這時候讀書,因為書的世界不同,會有激情如火,也會有沉靜似水,也會有百般無奈,感慨嘆氣。這種在書的世界中暢游,與書的內容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就是讀書的第二層快樂。三是獨立思考,對話交流的快樂。這時候讀書不是讀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尋梅……總之是在契合兩歡的氛圍下的對話、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讀書有用。這種快樂就不在讀書之中了,而是在讀書之后的一種反饋。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書到用時不恨少”,能夠信手拈來,娓娓道來,能夠自信大方,舉止得體。這樣,快樂自然而來了。
修身養(yǎng)性,怡悅身心,幾乎是眾多讀書人對讀書作用的一致性評價。許多人把讀書弄墨說成是附庸風雅,這句含有貶義的話卻道出了一個事實,讀書對一個人的修養(yǎng),氣質有很大的塑造力,這種塑造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但又是實實在在、明顯改觀的。
開闊視野。書籍是向上的臺階和平臺,是望遠鏡也是顯微鏡。因為書籍我們能夠擺脫地域的限制,視野的狹隘,從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廣、看的更遠、看的更深。有句說:視野決定事業(yè)。我們要走出大山,跳出峽谷,目的就是為了開闊視野,學習外面先進的科技,成功的經驗和高效的方法。而我認為,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讀書無疑是最為便捷,最為經濟,最為高效的方法??墒?,機遇和希望也同樣的實實在在,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必須用力加速向前跑,必須“率先”沖在前,不是大吃小,而是快贏慢。
開拓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解放思想、革新觀念,是我們事業(yè)成功與否的關鍵。書是先賢們智慧的濃縮,是其他人、其他地方的先進、成功經驗的總結。
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二
在工作之余讀《職責比潛質更重要》這本書,感觸頗深,此書運用形象生動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深入淺出的闡釋了職責是人類的生存基礎,能夠說沒有職責人類就難以存在,職責心是人生中最用心的態(tài)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每個人只有做一個有職責心的人,社會才能進步,每個人只有做一個有職責心的人,社會才能和諧的道理。
職責到底是什么?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生活中飾演不一樣的主角,無論擔任何種職務,做什么樣的工作,他都對他人負有職責,這是社會法則,這是道德法則,這還是心靈法則。從某種程度上說,對主角飾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對職責的完成。職責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職責是永恒的職業(yè)精神,如果潛質像金子一樣珍重,那么勇于負責的精神更為可貴;缺乏勇于負職責的精神,就沒有期望;一個組織不負職責,就會作繭自縛,一個人不負職責,就會被人輕視,失去信任,碌碌無為。
對于每個人而言,只有選取職責、承擔職責、堅守職責,才能真正增強內控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于一名基層服務人員來說,職責就意味著忠于黨,忠于人民,意味著務必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系百姓,情牽民生,讓自己的工作得民心、順民意,踏踏實實為民辦事,真真切切為民服務。
國家稅收事業(yè)發(fā)展的成果,是我們承擔職責的體現。從我們本單位而言,最近幾年收入規(guī)模由小到大,隊伍素質由弱到強,各項管理逐步規(guī)范,社會地位日益提高。我們地稅事業(yè)的發(fā)展主要得益于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但與大批勇于承擔職責、堅守職責的干部職工的團結拼搏和敬業(yè)奉獻是分不開的。
當前,我們的工作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對我們的發(fā)展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但客觀地說,我們履職盡責方面還存在不少與發(fā)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一是激情不再。有些干部職工只愛崗不敬業(yè),只講待遇不講工作,不愛學習,能不干就不干,混一天算一天。二是執(zhí)行不力。工作做不到位,不注重細節(jié),馬虎了事,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有的檢查只是走形式,不能及時發(fā)現問題,有的問題屢查屢見,就是得不到整改。三是不敢擔責。少數干部職工遇事能躲則躲,能拖則拖,盡可能少干事或不干事,怕出事、怕擔責。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們日常的發(fā)展極為不利。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教育引導,營造愿意承擔職責、敢于承擔職責的環(huán)境,讓每個人都樹立強烈的職責意識,如果每一位同志都能堅守崗位,恪盡職守,勤奮敬業(yè),扎實工作,把工作當事業(yè)干,把事業(yè)當學問來做,發(fā)奮干到最優(yōu)最佳,那么我們的各項工作必將能夠大發(fā)展大繁榮!
職責勝于潛質,不是說潛質不重要,而是正因職責比潛質更重要,潛質或許能夠讓你勝任工作,但是職責卻能夠讓人創(chuàng)造奇跡。作為一名地稅征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圍繞組織收入,發(fā)揮地方稅收職能作用,做好各項征管基礎性的工作,沒有什么驚天大事,有的只是具體的小事,但如果想把平凡的、具體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追求卓越,就需要有強烈的職責心,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把心思真正用到做好工作上來,把上級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使納稅人的合理需求真正得到滿足,從而體現自己的價值。正如一本書中寫到:“如果你能真正釘好一枚紐扣,這就應比你縫制出一件粗糙濫造的衣服更有價值”。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彼赋隽讼氤删鸵环聵I(yè),務必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在這天,隨著現代化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yè)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因此,要擔負起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從細節(jié)做起,從我們征管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起,從每個工作不足改起,不斷總結經驗,克服不足,持續(xù)改善工作。作為一名地稅干部,做好工作,履行職責,就是要從調查每一個納稅人、寫好每一個通知,耐心準確答復一個涉稅咨詢,制作好一份稅務文書、收集完整一份征管檔案等基礎的事情做起,把這些工作做細,做到無差錯。
職責勝于潛質,不是說潛質不重要,是正因職責感的缺失比潛質不足的后果更嚴重。一顆道釘足以傾覆一列火車,一個煙頭足以毀掉一片森林,一次決策失誤可能給國家?guī)戆偃f千萬的損失。在稅收征管工作中,對稅收政策的一次不經意的錯誤解釋往往會使我們失去納稅人的信任,一次馬馬虎虎的稅務檢查,往往讓疑點擦肩而過,使國家稅收利益受到損失。職責勝于潛質,并非潛質不重要,而是正因潛質永遠承載于職責,職責心強,潛質不足,能夠透過加強學習,用心主動的工作使?jié)撃艿玫匠浞职l(fā)揮,而潛質強,缺乏職責意識則使?jié)撡|失去了用武之地,甚至能讓精明干練的棟梁之才變成國家的蛀蟲,人民的罪人!
《職責勝于潛質》這本書還告訴我們:職責源于忠誠。一個人,只有對他所從事的工作充滿職責感,他才能做到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忠誠。有人把忠誠看作管理者愚弄下屬的工具,認為向員工灌輸忠誠和敬業(yè)思想的受益者是單位和管理者。其實不然,忠誠并不僅僅僅有益于單位和管理者,其最終和最大的受益者是干部自己。你忠誠于你的單位和崗位,單位才會發(fā)展的更好,才會給你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反過來說即使你有驚世之才,即使你潛質超群,但你并不忠誠于你的職業(yè),你的單位,誰會把重要的崗位交給一個朝三暮四、疏乎大意的干部呢?誰敢把一個關聯到單位形象的崗位交給一個沒有忠誠度的人呢?作為一名地稅干部,怎樣做到忠誠,我認為,一是要忠誠于國家稅法,透過我們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與服務措施把國家的稅收政策落實到每個具體行業(yè)、每個納稅人,真正發(fā)揮稅收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調節(jié)收入等職能作用。二是要忠誠于納稅人,牢固樹立征納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務理念,帶著真情,認真傾聽納稅人呼聲,準確把握納稅人合理需求,真心為納稅人服務,加大稅法宣傳廣度和深度,讓納稅人真正明白稅法,避免稅收風險,提高納稅滿意度和稅法遵從度。
這是個要負責的新時代,這個時代不是逃避職責,而是要擁抱職責!我們的單位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讓單位更有凝聚力。我們的單位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讓單位更有戰(zhàn)斗力和競爭力。我們的社會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能夠讓社會平安、穩(wěn)健地發(fā)展。我們的家庭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讓家庭充滿愛。只要我們勇敢地扛起職責的大旗,無論所處的是什么工作崗位,從此刻開始承擔起職責,為單位各項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做出應用的貢獻。
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三
曾經,有人和我說,當你有一天讀懂了《西游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的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人生真諦。這不就是佛的真諦嗎?《西游記》四大名著之一,在我而言,可排居首位,并且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此剖谴蜓Ч砉?,其實是告訴我們世人如何戰(zhàn)勝我們的心魔。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著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zhàn)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
《西游記》中的唐僧、孫悟空、沙和尚、豬八戒、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其實就是一個人。為什么要這么說?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沙和尚是人的本性,豬八戒是人的情欲,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斜月是一勾,而三星正是三點,組合就是一顆心。所以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獄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愣嚴經》上說”心有七十二相“孫悟空也就有七十二變。延伸至世人,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間七十二變?!饵S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所以金箍棒是氣。而對于悟空能夠上至天庭,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則如繡花針,這就是人的氣度。
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反而能讓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著心眼明亮了。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壓住悟空,象征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著佛學中的”貪、嗔、癡、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世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
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離“貪、嗔、癡”,只因不了解“貪、嗔、癡”的本質。五行山后為兩界山,過了這一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于跳出三界了。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正好是靈山的距離。而這又蘊含著很大的哲理,靈山再遠也就一個念頭!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可成佛,一念亦可成魔。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捉打妖怪,其實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是一個修心的過程。而真正的靈山,就在心中。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對唐僧說的那句話:“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碧粕畡傞_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并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而唐僧卻聽不懂啥意思,最后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后,他才明白。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
“定心真言”緊箍咒能定心、約束心,讓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后,也就歸正了那顆七十二變的心。孫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在原著中,六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就是六根。悟空打死了六根,說明六根清凈乃取經之本。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收伏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后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最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
西天路上,悟空化齋前經常在地上劃一個圈,這是心給人定的界限,但唐僧的身體總是會被豬八戒的欲望牽著走。于是師徒幾個就容易離開悟空設定的界限,于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種種心魔妖怪。悟空引領著師徒幾個不斷前進,一路上悟空降妖,說的就是心去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而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
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戰(zhàn)勝心魔。例如,黑熊怪是心魔,悟空的嗔念使他催火燒了觀音禪院,于是出現了阻礙他成佛的心魔,于是黑熊怪就來了。牛魔王也是悟空心魔所變,紅孩兒、牛魔王、火焰山都是心頭上的火焰。牛魔王與悟空為結拜兄弟,又勢均力敵,所以發(fā)火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鹧嫔叫纬稍蚴窃缒陮O悟空踢下一塊火磚,火焰山大火正是悟空出八卦爐后為出一口惡氣而放的,到頭來卻燒傷了自己。火焰山這一難是由孫悟空早年頑空之心所生,所以說“牛王本是心猿變”,要“打破頑空參佛面”,在這里孫悟空剪除了頑空之心。紅孩兒象征著仇恨之火,一個人活在仇恨中,到頭來只會燒傷自己的心。
此外,紅孩兒還象征著“赤子”,我們要保住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燒毀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薩保住了。黃風怪會吹三昧神風,他代表社會風氣,社會風氣能使人心迷失方向。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愛、欲,心將它們全部打死,說明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愛、欲,不要讓其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此外,白骨精也象征人皮面具,人皮面具能引出人的本能欲望,所以豬八戒開始挑撥離間;使人迷失了自己的內心,所以唐僧把孫悟空趕走了。人總是會被世間種種美麗表象所迷。金錢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難以逃脫。作者將這個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用幌金繩把孫悟空捆住了,用紫金葫蘆把孫悟空封住了。后面在小西天,冒充佛祖的那個黃眉怪用金鐃把孫悟空封住了,金鐃這個法寶也象征金錢,金錢能把心困住。七個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就像蜘蛛結的網一樣,能把人困住。世人因思生情,被情絲纏繞。蜈蚣精身上有千只眼睛,乃是人眼所見的各種物質欲望的象征。蝎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蝎子一樣會勾人,所以師徒幾個都敵不過她。
孫悟空代表的只是世人之心,又如何打得過已成圣的九靈元圣。師徒在寇員外家里借宿,遭遇打劫,寇員外被強盜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獄。寇員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盜,因為善惡不過是一念間。最后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后,離真理也就不遠了。對唐僧師徒而言,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于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
一個人,若在經歷世間一切事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顆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堅定不移,寓為金剛,既然心已成金剛,那么心頭上的金剛箍便不必存在了。佛之經典,正為《唫剛經》。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讀同一段文字,他的體會是不一樣的。比如《西游記》,同一個人在十幾歲時讀和三十幾歲讀,他的體會是不同的。再等幾年、十幾年、二十年后回頭再去演讀,體會又將是質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