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打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動仗篇一
當前,意識形態(tài)問題是一個備受關注,又極具爭議性的政治概念和話題,不同的國家和政黨都根據自身的利益需求對意識形態(tài)作出不同的闡釋,并高度自覺進行意識形態(tài)構建。做好新形勢下意識形態(tài)工作,必須科學分析與看待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一)從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特征看,它是階級和政黨維護其核心價值和利益的集中體現。首先,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特征是階級性,總是從屬于特定的階級,為特定的階級和利益集團服務,任何時候也不可能有非階級的或超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思想體系。其次,意識形態(tài)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體系,集中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關于自身根本利益的理論認知,以及維護、擴大其根本利益的現實要求,既是統(tǒng)治階級的指導思想,又是其政治綱領和目標訴求的理論表達,對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發(fā)揮著服務功能、維護功能與宣傳教化功能。第三,意識形態(tài)具有鮮明的目標指向性和實踐性,它以明確的社會理想和政治主張,旗幟鮮明地指向現實,具有進入和指導實踐的強烈意向。
(二)從世界政黨建設發(fā)展的興衰歷史看,意識形態(tài)工作關系到政黨的生死存亡。世界政黨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經驗教訓表明:一個政黨的群眾基礎和執(zhí)政基礎在于“物質”也在于“精神”,二者不可偏廢。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沒有實實在在的發(fā)展成果,空談精神文明顯然靠不?。坏绻粋€執(zhí)政黨放棄了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導權,甚至失去了對有害意識形態(tài)的識別和抵御能力,后果也是極其嚴重的。
西方各國尤其重視加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其主要做法是以法律手段強化意識形態(tài)、以政府主導掌控意識形態(tài)、以思想教育引導意識形態(tài)、以宗教形式塑造意識形態(tài)、以各種組織推廣意識形態(tài)等,表現出不斷擴大意識形態(tài)包容性、增強意識形態(tài)實用性、模糊意識形態(tài)階級性、強調意識形態(tài)普適性等特征。例如,美國政府或直接出資建立新聞媒體機構,或通過參與制作節(jié)目、發(fā)布新聞影響輿論,在塑造政府形象的同時隱瞞、掩蓋不利于政策實施和政府形象的資訊。美國還將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滲透于它的政治、外交、軍事、經濟和貿易政策之中。同時,美國極為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宗教,歷屆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中都有喚起民眾愛國主義精神的格言警句;聯(lián)邦教育部“2002-2007年工作要點”重申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強化“美國意識”??梢哉f,美國的霸權,不僅反映在軍事上侵略、經濟上掠奪,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上滲透、價值觀上輸出、意識形態(tài)上霸權,所謂的民主自由不過是一個愰子,在意識形態(tài)上根本沒有什么自由而言。
對西方政黨加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經驗我們應當吸納借鑒,對另一些國家和政黨的深刻教訓我們更應引以為戒。例如,蘇共在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以后,逐漸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放任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崇尚哲學的抽象人道主義、經濟學的新自由主義、歷史的虛無主義、文學的自由批判主義,導致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甚囂塵上,這是導致蘇共亡黨、蘇聯(lián)解體的重要原因。隨之而來的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垮臺,近年來的西亞北非顏色革命,無不是從執(zhí)政黨放棄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掌控開始的。
(三)從黨的建設發(fā)展的光輝歷程看,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優(yōu)勢。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高度重視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與“左”傾教條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斗爭的過程中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主張喚起了被壓迫階級的革命熱情,動員并組織起各革命階級、革命力量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歷經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經歷了正確與錯誤相互交織、相互滲透的曲折發(fā)展態(tài)勢。通過開展大規(guī)模的思想改造運動和學習宣傳活動,確立起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導致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遭受巨大挫折。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日益鞏固和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社會上掀起一股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自由化分子宣揚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自由,進行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活動,進而在1989年春夏之交演變成學潮和暴亂。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經濟工作搞不好要出大問題,意識形態(tài)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問題,必須做到經濟工作與意識形態(tài)工作兩手抓。
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意識形態(tài)領域情況復雜多變、斗爭尖銳嚴峻,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滲透影響、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
(一)意識形態(tài)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首先,西方反華勢力對我西化分化的現實危險不可低估。他們利用話語權優(yōu)勢,大力推行西式民主、自由、人權價值觀,惡意攻擊黨的領導、企圖瓦解黨的執(zhí)政基礎,圖謀在中國復制“顏色革命”;一些反華勢力內外勾連、相互借重,千方百計拉攏和扶持藏獨、臺獨、東突、民運、法輪功等勢力,企圖培植戰(zhàn)略內應力量;抓住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熱點問題,大肆渲染社會主義失敗論、文明沖突論、人權高于主權論,蓄意炒作中國經濟威脅論、中國發(fā)展威脅論、中國能源威脅論、中國軍事威脅論,對我顛覆遏制、戰(zhàn)略圍堵的險惡用心越來越昭然若揭。
其次,多元思想文化對主流價值取向的侵蝕不可低估。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民粹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呈現出新的態(tài)勢,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受市場經濟影響,社會上一些文化行業(y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有所滋長蔓延,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抬頭,有些文藝作品調侃崇高、戲說歷史、膜拜西方。例如,當今中國文學的“新概念化”傾向,已經成為現代西方各種哲學命題的注腳。一些作家使用外來的哲學、社會學、文化學思想資源和已有的現代化經驗,以西方現代化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問題為參照系,來觀察中國社會生活,使諸多西方現代化語境下的概念成為進入中國生活敘事預設性主題,演繹人生痛苦與無聊、世界荒誕、人性險惡與無中心、無權威、無整體等消極、頹廢的精神基調,渲染社會轉型必然發(fā)生相應的社會現象和精神狀況,與西方現代人生哲學諸多概念相互交織、滲透一處,催生了一批病態(tài)文學人物,對人們特別是新生代青年帶來嚴重消極影響。
第三,民生熱點問題對社會政治穩(wěn)定的沖擊不可低估。當前,我國既處于戰(zhàn)略機遇期,也處于矛盾凸顯期,各種經濟社會熱點問題相互疊加,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矛盾相互交織,不可避免地對人們思想帶來沖擊和影響。特別是近年來住房、醫(yī)療、環(huán)境、食品安全等問題引發(fā)的信任危機,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房價物價居高不下,貪污腐敗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食品藥品和交通煤礦等公共安全事故頻發(fā),群體性事件呈明顯增多趨勢,對社會思想穩(wěn)定造成極大的沖擊。
第四,網絡負面信息對共同理想信念的蠱惑不可低估?;ヂ?lián)網、手機等新媒體迅猛發(fā)展,使國際間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更趨直接便捷、更顯“短兵相接”。盡管我國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42%,網民已達5.64億,但互聯(lián)網信息80%是美國提供的,90%以上是英語,我國的信息輸出量不到全球信息量的1%,網絡話語權“西強我弱”的被動格局非常突出。西方國家利用網絡霸權地位,培植和指使一些網絡“異見人士”、“意見領袖”惡意炒作涉黨涉政涉軍輿情,炮制大量負面流言、謠言和虛假信息,詆毀黨和政府形象。一段時間以來,輿論場有一種怪象,就是誰發(fā)表正面言論,誰發(fā)表支持黨和政府的言論,誰駁斥那些攻擊、污蔑黨和政府的言論,誰就會遭到嘲諷、受到圍攻,甚至罵黨和政府似乎成為時尚。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因此被蒙蔽和誘導,聽風就是雨,對堅定共同信念、凝聚社會共識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
第五,社會轉型深刻變化帶來思想行為多樣性不可低估。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人們思想行為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排斥性、對立性傾向進一步凸顯。特別是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一步推進,城市改造、房屋拆遷、土地占用、下崗失業(yè)、進城務工、社會保障不完善、社會管理跟不上、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個別公職人員行政不作為等,使各種社會矛盾錯綜復雜,相互交織,人民內部矛盾呈現多發(fā)、頻發(fā)態(tài)勢,社會轉型中出現許多不和諧的雜音、噪音。
(二)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挑戰(zhàn)的鮮明特點。一是目的更為明確。敵對勢力的險惡用心就是把矛頭直指我們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企圖讓老百姓對政治“淡化”,讓干部在西方拜金主義影響下“腐化”,傳播各種流言把領袖“丑化”,通過意識形態(tài)滲透使馬克思主義“溶化”,最終達到理想信念“弱化”,達到推翻共產黨的領導、顛覆社會主義政權之目的。
二是內容更具蠱惑性。大多打著“普世價值”的幌子,鼓吹多黨制、三權分立和輪流執(zhí)政,在宣揚“司法獨立”、“民主憲政”等觀點的同時,更加注重利用社會凸顯的矛盾問題炒作渲染,提出的一些所謂政見主張、運動口號,具有極強的蠱惑性、煽動性。
三是渠道更呈多樣。通過交流合作、學術研討、網絡站點、影視大片等多種途徑宣揚西方價值觀念,通過人際交往和非法聚集、金錢收買等各種手段拉攏腐蝕我政府公職人員,通過發(fā)動所謂“顏色革命”、鼓動“街頭抗爭”來侵蝕黨的執(zhí)政基礎,滲透破壞手段不斷變異翻新。
四是手段更顯隱匿。采取公開掩護秘密、合法掩護非法、文化掩護西化等手段,特別重視發(fā)揮網絡傳播滲透自由、快捷、海量等特點,進行政治策反、價值影響和腐蝕拉攏,其滲透性、隱蔽性和欺騙性越來越強。
五是影響更為廣泛。從過去拉攏腐蝕所謂的高層“精英”,擴展到如今在“草根”階層中培植代理人、“異見分子”和“意見領袖”;從過去單一滲透方式,到現在多維立體滲透,特別是運用傳統(tǒng)載體與新興媒體交互影響、覆蓋式宣傳,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全民攻擊”。
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說到底是要不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交鋒,是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兩大話語體系”的角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較量。因此,我們要清醒認識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清醒認識一些錯誤思潮和觀點的本質及其政治危害,清醒認識西方反華勢力對我施壓促變的立場不會改變、勢頭不會改變,清醒認識在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上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更加扎實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打好主動仗,掌握主動權。
面對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嚴峻形勢和挑戰(zhàn),我們必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確保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一)在強化政治責任中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黨管思想、黨管媒體是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重要原則和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關鍵是堅持黨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的領導地位不動搖,強化各級黨組織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使命責任。
一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和方向。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根本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斷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才能統(tǒng)一思想、凝聚人心,并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團結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認識水平的人們?yōu)閳猿趾桶l(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要切實肩負起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歷史責任,把它作為黨的命脈來堅守、重要陣地來捍衛(wèi),下功夫掌握它、虔誠信奉它、忠誠捍衛(wèi)它,并以此改造思想、塑造靈魂,成為指導行動的根本指南。
二要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抓住了這個“價值體系”,就找準了領導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關鍵點和突破口。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制度設計、法規(guī)制訂、文明創(chuàng)建和社會管理之中,為培育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滋養(yǎng)條件和土壤環(huán)境。要切實增強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的說服力和戰(zhàn)斗力,充分發(fā)揮其提升價值認同、協(xié)調利益整合、強化力量凝聚、抑制不良思想和行為的重要作用,堅持不懈地“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柱。
三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要求。實現這個要求,決定著意識形態(tài)各方面工作的理念、原則和方向。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就是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切實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堅持以全體人民整體、長遠、根本利益為工作原則,大力宣傳闡釋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性、人民利益的科學概念、科學觀點,不被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所誤導、所左右。
(二)在規(guī)范運行機制中履行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管理權。當前,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就要有效履行意識形態(tài)工作管理權,必須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
一要統(tǒng)好力量“管”。既要統(tǒng)好各級宣傳、情報、信息、安監(jiān)、公安、司法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從行政職能上理清關系、區(qū)分責任;又要著力構建管的合力,切實形成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xié)調、有關部門和地方分工負責的工作格局,為做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既要發(fā)揮傳統(tǒng)主流媒體在政府支持、品牌積累、編采實力等方面的巨大優(yōu)勢,牽引整合和培植多元主體力量和新興媒體資源,促使其從單一走向多元的融合轉變;又要通過經濟、法律、行政和技術等手段的綜合運用,保證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渠道的暢通,不給任何反動話語提供輿論生存空間。
二要建強隊伍“管”。既要按照黨性、職業(yè)敏感性和專業(yè)性相統(tǒng)一的要求,選準選好宣傳文化系統(tǒng)領導班子隊伍和社科理論隊伍,配齊配強新聞媒體工作隊伍和基層文化隊伍,又要著眼形勢任務需要,建好用好輿情管理員隊伍、引導員隊伍和新聞發(fā)言人隊伍;既要建好傳統(tǒng)媒體隊伍,又要建好懂新媒體的管理團隊、專業(yè)隊伍;同時還要大力培養(yǎng)一批政治可靠、為黨和人民所用的網絡輿論“意見領袖”,培養(yǎng)更多代表黨和人民立場意愿的名人引導員、“草根”評論員、微博微信人氣王,使黨的思想主張宣傳更接地氣聚人氣、更富實效。
三要完善法規(guī)“管”。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關鍵是要用制度、機制來保障,使之常態(tài)保持、規(guī)范有序、高效運行。要建立健全監(jiān)測采集機制,定期對輿情信息進行監(jiān)測采集,搞好梳理匯總、分析研判、風險評估和預警防范,對一些苗頭和傾向性輿情前移預警關口、前置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危機處置機制,加強組織指揮、綜合協(xié)調、應急保障、輿論引導和處置反饋的研究演練,確保一旦有事能夠迅捷反應、穩(wěn)妥處置;建立健全意識形態(tài)工作法規(guī)體系,加快推進意識形態(tài)管理的立法工作,積極推進新聞、出版、網絡管理法律制度建立和行政法規(guī)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地方相關立法工作,促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特別是高度重視對網絡等新媒體的管理,堅定新媒體可管可控的決心和信心,采取經濟、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建立健全新媒體從業(yè)人員準入制度,全面推進網絡、微博、微信等實名制,加強對網站輿論導向的關注和有效管理。
四要綜合施策“管”。管好意識形態(tài),要堅持辯證分析、正確對待不同情況,采取“一分為三”的方法,把正面引導輿論、善待誠懇批評、打擊破壞勢力有機結合,有理有力有節(jié)地搞好管控。突出弘揚主旋律,對正面的輿論要敢于發(fā)聲;寬容寬待各種善意的批評意見,勇于糾治解決問題;建立健全依法查究機制,堅決打擊各種捏造事實、造謠傳謠、惡意誹謗等行為。
(三)要在把握特點規(guī)律中提高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話語權。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對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話語權提出了新挑戰(zhàn),一方面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為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提供了新的舞臺,另一方面它極易被敵對勢力利用,給各種謠言、反動言論提供傳播渠道。能不能建設好、運用好、管理好新媒體,已經成為我們能不能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話語權的關鍵,也是對我們黨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的重大考驗。要深入研究把握新媒體發(fā)展與管理、新媒體輿情演變與處置、主流輿論場建設與新媒體法治等規(guī)律,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積極動員廣大黨員、青年團員、社科專家、媒體工作者、人民群眾、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輿論引導,有理有利有節(jié)開展輿論斗爭,牢牢掌握輿論的主導權。
一要搶占陣地、把握導向。思想陣地,真理不去占領,就會雜草叢生;輿論導向,你不去主導,就會被別人掌控。要著力建好用活新聞陣地、社科陣地、文化陣地和網上陣地,加強新聞出版、學術交流、文化活動以及網上輿論生態(tài)建設等管理,決不能讓敵對勢力在我們的陣地上發(fā)聲,使思想陣地始終不游離于黨的領導之外。要善于用好新媒體這個資源,納入我們黨的執(zhí)政資源,為我所用,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引領,把抓導向、造聲勢的要求體現在每一塊版面、每一面熒屏、每一個網頁,旗幟鮮明地“亮劍”、理直氣壯地發(fā)聲、有理有據地批判,在搶占陣地中確保話語權始終為我所用。
二要前瞻研判、快速反應。增強話語權,必須把搶占輿論先機作為重要策略,快速甄別事實、深度研判情況、及時處置化解,必要時“先斬后奏”,確保先入為主、掌握主動。要采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人工搜索與技術檢測、綜合分析與專題分析等相結合的方法,準確分析思想輿情狀況,科學預測輿情發(fā)展走勢,增強處置工作的前瞻性。要深入剖析輿情特別是負面輿情問題背后深層次問題,弄清楚哪些是我們工作紕漏造成的、哪些是群眾好心辦壞事導致的,哪些是意見領袖和“屌絲”群體推波助瀾的,哪些是敵對分子扭曲炒作的,第一時間拿出針對性的處置辦法,避免出現“謠言面前,真相也投降”的被動局面。
三要積極回應、有效引導。事實表明,一些公共事件的醞釀擴大,往往是不夠陽光使然。特別是網絡時代多元快捷的信息獲取方式,任何試圖“瞞”和“捂”的舉動只會適得其反。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對一些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具體意見,對由現實利益問題引發(fā)的不滿,對因社會變革沖擊而產生的非理性心態(tài),通過建立健全信息發(fā)布機制和政策解讀機制,及時發(fā)出權威聲音,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疏解情緒,化解矛盾。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引導工作,對涉及敵我斗爭的,要及時應對和駁斥;對屬于人民內部矛盾的極端訴求,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刪堵不良信息,配合有關部門化解矛盾;對涉及個體利益的合理訴求,該引導的發(fā)布正面信息,該回應的給予合理解釋,嚴防別有用心的人借機炒作。
四要創(chuàng)新形式、靈活應對。以互聯(lián)網、手機等為主的新興媒體興起打破時空界限,輿論傳播的自主性、即時性、互動性特點明顯增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必須主動適應革新,防止和克服“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巧辦法不善用”的情況發(fā)生。要講究宣傳規(guī)律和宣傳藝術,用更容易讓社會接受的方式方法,以清新之風發(fā)布黨和政府的正面聲音。要高度重視信息網絡等新興媒體的建設運用,在話語體系、表達方式、傳播手段等方面主動求新求變,著力打造融通中外、雅俗共賞、易于為大眾接受的話語,使黨的聲音更富時代特色、為群眾喜聞樂見。要充分弘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自身的吐故納新功能以及整合、引領和對話能力,努力構建起以主旋律統(tǒng)攝多樣化、以多樣化滋養(yǎng)主旋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氛圍。
打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動仗篇二
當今世界,在叢林法則主導的國際秩序下,在西強我弱的輿論格局下,爭取話語權尤其是國際話語權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必須進行長期而艱巨的輿論斗爭。
長期以來,西方媒體擁有近乎絕對的話語權,在國際輿論斗爭中占據明顯優(yōu)勢。美聯(lián)社、路透社、法新社三大通訊社幾乎占據全世界國際新聞發(fā)稿量的80%,全世界國際新聞供稿量90%以上由西方媒體提供。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強大的西方媒體還搞強強聯(lián)合,在重大國際問題與全球議題上,特別是在對付非西方、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議題上,協(xié)同配合,常常保持一個語氣一個聲音一個腔調。正因如此,西方國家在當今世界擁有近乎絕對的話語權,非西方國家在國際輿論場上很難發(fā)聲、發(fā)出聲來往往也沒人關注。很多研究資料都曾提到,在海灣戰(zhàn)爭中,全世界都在傳播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拍攝的畫面,cnn創(chuàng)始人特納夸下???“cnn的鏡頭搖到哪里,安理會的議程就討論到哪里?!迸c此相對應,伊拉克完全被消音了,國家無限悲慘,人民不受苦難,而作為對伊實施武力討伐借口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盡管后來被證明是美國情報機構與西方媒體聯(lián)手撒下了彌天大謊,也無法追究他們的責任。
話語強權,早就是國際政治與世界秩序的常態(tài)。近代以來,西方強權憑借經濟、軍事實力確立起以自己為核心、以廣大亞非拉地區(qū)為外圍的世界同心圓體系。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話語強權,除了一般性的鼓動宣傳外,還不斷向外圍的發(fā)展中國家兜售“好政策”和“好制度”。冷戰(zhàn)結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執(zhí)意輸出自由民主、輸出所謂“普世價值”,將一些國家折騰得不成樣子,或動蕩不堪,或戰(zhàn)火紛飛,或四分五裂。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這些國家就是典型。深入考察歷史可以發(fā)現,一些所謂的“好政策”和“好制度”,在發(fā)達國家的歷史發(fā)展早期,或沒有很好地用過,或根本就沒有用過。以近期輿論關注的自由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為例,當今的發(fā)達國家尚處于經濟追趕階段時,都竭力用高關稅保護自己的基礎工業(yè),從先進國家走私機器,頻繁從事商業(yè)間諜活動,甚至直接獵取先進國家的技術工人,侵犯他國的知識產權。而當這些國家先進與發(fā)達之后,便搖身一變,轉而大肆宣揚維護自由貿易、保護知識產權等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與好處,盜伐者變成了護林人,小偷變成了警察,大盜變成了國王。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東方文明大國。作為東方國家的非西方性,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具有的反對階級剝削、主張公平正義性,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具有的反對民族壓迫、主張平等合理性,作為負責任的國家具有的主持公道、主張發(fā)展共享性與安全共同性,這些特質決定了中國無論在客觀上還是主觀上、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歷史上與現實上,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有著較大甚至顯著差異。所以美國等西方國家輿論斗爭越來越聚焦中國,“和平演變”與“顏色革命”越來越針對中國,企圖西化分化中國。如果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來剪裁我們的實踐,用西方資本主義評價體系來衡量我國的發(fā)展,符合西方標準就行,不符合西方標準就是落后的陳舊的,就要批判、攻擊,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正在努力把自己的經濟實力不斷轉化為話語優(yōu)勢,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話語權上的強大存量以及慣性力量,使得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話語優(yōu)勢加緊打壓中國的態(tài)勢短期內難以改變,但是西方國家的資本集團尤其是跨國壟斷資本從中國快速發(fā)展中獲取經濟利益的策略短期內也難以改變。有鑒于此,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必然持矛盾心態(tài),矛盾心態(tài)必然帶來對華矛盾政策,即既捧又打,在“灌小米湯”忽悠中國、捧殺中國的同時,不時“掄狼牙棒”敲打中國、棒殺中國。西方對華或捧或打,邊捧邊打,捧打結合,究其實質,都是為了盡可能遏制或延緩中國的發(fā)展與民族復興進程。
熱衷搞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少數西方國家,說一套做一套,對自己一套對別國又是一套,珍視自己國家主權,卻往往無視他國國家主權。這種雙重乃至多重標準在思想輿論宣傳領域表現得十分明顯。少數西方國家將針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傳媒,稱之為“破城槌”,用以破除發(fā)展中國家保護國家利益的主權屏障。侵犯與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是少數西方強權國家與非西方國家、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輿論斗爭中的核心矛盾。美國等西方國家憑借其強大的宣傳機器,干涉發(fā)展中國家的內政,侵犯發(fā)展中國家主權。多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對中國的輿論宣傳中,不斷制造、炒作、利用相關議題與問題,如新疆問題、西藏問題、香港問題、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經貿問題、軍售問題,等等,挑起事端,歪曲攻擊,否定或侵犯中國國家主權。
西方對華輿論斗爭非常注重策略,他們認為,上乘的宣傳是“看不見的宣傳”,即看起來要像從未進行過一樣,要讓被宣傳對象沿著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卻認為是自己在選擇方向。美國沒有宣傳部,而且一再貶低“宣傳”一詞,但是,美國統(tǒng)治者高度重視宣傳工作。除了美國新聞署以公開身份負責管理輿論宣傳外,龐大復雜且無孔不入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所謂的文化合作項目,一直在積極從事輿論宣傳的“隱蔽行動”(如通過各種基金會物色海外代理人等方式),美國國會、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以及海陸空三軍等都有自己的宣傳機構。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全球近乎絕對的話語優(yōu)勢,首先與他們對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巨大投入緊密相關。
高度重視,巨大投入,隱蔽行動,加上各類宣傳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使用一些靈活方式技巧,使得西方在國際輿論斗爭中長期占據主動優(yōu)勢。表面上看,西方媒體也有很多負面報道,但仔細分析,這些負面報道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對其他國家的負面報道,一類是對丑聞、色情、血腥、暴力、名人、隱私等報道,一類是一些小題大做、“小罵大幫忙”的報道,而涉及資本主義制度根本的嚴肅話題報道和討論微乎其微。
面對中國日新月異的巨大成就以及蹄疾步穩(wěn)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一些西方國家的焦慮感逐步上升,必然會千方百計對我國發(fā)展進行牽制和遏制。因此,中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之間的博弈日趨尖銳,意識形態(tài)、輿論宣傳的斗爭日趨激烈,中國面臨的“和平演變”“顏色革命”的壓力日趨增大。前些年,西方國家在一些地區(qū)和國家搞所謂的“玫瑰革命”“橙色革命”“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等都得手了,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在中國搞出一點什么事來,所以明里暗里加緊了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zhàn)略。這方面的較量,看似不動刀槍、不見硝煙,但實質上是沒有退讓余地的斗爭。
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就是要堅持黨性原則,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即黨媒姓黨。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tài)。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就是要深入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深入宣傳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行的奮斗和取得的成就,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把全黨全國人民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朝著黨中央確定的宏偉目標團結一心向前進。中國共產黨的本質特性決定了中國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決定輿論導向,輿論導向牽引受眾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與工作志向,影響輿論傳播的時度效。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輿論的力量絕不能小覷。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
其次,要注重宣傳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舉旗幟,就是要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馬克思主義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蘊藏著巨大的科學與革命的能量。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是進行思想輿論斗爭的關鍵。歷史經驗一再表明,能夠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就能夠敢于斗爭;能夠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就能夠善于斗爭。因此,馬克思主義不能丟,丟了就失去了根本。
善于斗爭,要提高斗爭成效,就必須全面細致地掌握輿論傳播的規(guī)律,依照規(guī)律科學地進行斗爭。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要把“道”貫通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要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要抓住民主人權、民族宗教、反腐倡廉等西方對我們存在“認知錯位”的關鍵問題,深入研究、各個突破。要統(tǒng)籌好內宣外宣工作,對內報道要有外宣意識,考慮國際影響;對外報道要有內宣意識,兼顧國內受眾感受。
要充分認識思想輿論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要創(chuàng)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研究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使中國故事更多為國際社會和海外受眾所認同。
第三,做好網上意識形態(tài)工作。網絡世界是與現實世界相平行的虛擬世界,網絡輿論是與傳統(tǒng)媒體輿論相交織的新興輿論,發(fā)展勢頭迅猛,影響不斷擴大,對特定群體如年輕人的影響遠遠超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輿論場輿論斗爭尖銳,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互聯(lián)網輿論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lián)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增量。
在思想輿論斗爭中,必須實施積極的進攻,進攻才是最有效的防守。要想贏得思想輿論斗爭的勝利,就必須抓輿論隊伍建設,以“能打仗,打勝仗”為宗旨,激活、整合、調動龐大的資源,針對不同的輿論斗爭,靈活地組織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陣地戰(zhàn),讓正能量名副其實地成為主旋律、主基調、主心骨。
打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動仗篇三
當今世界,在叢林法則主導的國際秩序下,在西強我弱的輿論格局下,爭取話語權尤其是國際話語權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必須進行長期而艱巨的輿論斗爭。
長期以來,西方媒體擁有近乎絕對的話語權,在國際輿論斗爭中占據明顯優(yōu)勢。美聯(lián)社、路透社、法新社三大通訊社幾乎占據全世界國際新聞發(fā)稿量的80%,全世界國際新聞供稿量90%以上由西方媒體提供。
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強大的西方媒體還搞強強聯(lián)合,在重大國際問題與全球議題上,特別是在對付非西方、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議題上,協(xié)同配合,常常保持一個語氣一個聲音一個腔調。正因如此,西方國家在當今世界擁有近乎絕對的話語權,非西方國家在國際輿論場上很難發(fā)聲、發(fā)出聲來往往也沒人關注。
很多研究資料都曾提到,在海灣戰(zhàn)爭中,全世界都在傳播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拍攝的畫面,cnn創(chuàng)始人特納夸下海口:“cnn的鏡頭搖到哪里,安理會的議程就討論到哪里?!迸c此相對應,伊拉克完全被消音了,國家無限悲慘,人民不受苦難,而作為對伊實施武力討伐借口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盡管后來被證明是美國情報機構與西方媒體聯(lián)手撒下了彌天大謊,也無法追究他們的責任。
話語強權,早就是國際政治與世界秩序的常態(tài)。近代以來,西方強權憑借經濟、軍事實力確立起以自己為核心、以廣大亞非拉地區(qū)為外圍的世界同心圓體系。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話語強權,除了一般性的鼓動宣傳外,還不斷向外圍的發(fā)展中國家兜售“好政策”和“好制度”。冷戰(zhàn)結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執(zhí)意輸出自由民主、輸出所謂“普世價值”,將一些國家折騰得不成樣子,或動蕩不堪,或戰(zhàn)火紛飛,或四分五裂。
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這些國家就是典型。深入考察歷史可以發(fā)現,一些所謂的“好政策”和“好制度”,在發(fā)達國家的歷史發(fā)展早期,或沒有很好地用過,或根本就沒有用過。以近期輿論關注的自由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為例,當今的發(fā)達國家尚處于經濟追趕階段時,都竭力用高關稅保護自己的基礎工業(yè),從先進國家走私機器,頻繁從事商業(yè)間諜活動,甚至直接獵取先進國家的技術工人,侵犯他國的知識產權。而當這些國家先進與發(fā)達之后,便搖身一變,轉而大肆宣揚維護自由貿易、保護知識產權等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與好處,盜伐者變成了護林人,小偷變成了警察,大盜變成了國王。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東方文明大國。作為東方國家的非西方性,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具有的反對階級剝削、主張公平正義性,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具有的反對民族壓迫、主張平等合理性,作為負責任的國家具有的主持公道、主張發(fā)展共享性與安全共同性,這些特質決定了中國無論在客觀上還是主觀上、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歷史上與現實上,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有著較大甚至顯著差異。
所以美國等西方國家輿論斗爭越來越聚焦中國,“和平演變”與“顏色革命”越來越針對中國,企圖西化分化中國。如果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來剪裁我們的實踐,用西方資本主義評價體系來衡量我國的發(fā)展,符合西方標準就行,不符合西方標準就是落后的陳舊的,就要批判、攻擊,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正在努力把自己的經濟實力不斷轉化為話語優(yōu)勢,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話語權上的強大存量以及慣性力量,使得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話語優(yōu)勢加緊打壓中國的態(tài)勢短期內難以改變,但是西方國家的資本集團尤其是跨國壟斷資本從中國快速發(fā)展中獲取經濟利益的策略短期內也難以改變。
有鑒于此,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必然持矛盾心態(tài),矛盾心態(tài)必然帶來對華矛盾政策,即既捧又打,在“灌小米湯”忽悠中國、捧殺中國的同時,不時“掄狼牙棒”敲打中國、棒殺中國。西方對華或捧或打,邊捧邊打,捧打結合,究其實質,都是為了盡可能遏制或延緩中國的發(fā)展與民族復興進程。
熱衷搞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少數西方國家,說一套做一套,對自己一套對別國又是一套,珍視自己國家主權,卻往往無視他國國家主權。這種雙重乃至多重標準在思想輿論宣傳領域表現得十分明顯。少數西方國家將針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傳媒,稱之為“破城槌”,用以破除發(fā)展中國家保護國家利益的主權屏障。侵犯與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是少數西方強權國家與非西方國家、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輿論斗爭中的核心矛盾。
美國等西方國家憑借其強大的宣傳機器,干涉發(fā)展中國家的內政,侵犯發(fā)展中國家主權。多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對中國的輿論宣傳中,不斷制造、炒作、利用相關議題與問題,如新疆問題、西藏問題、香港問題、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經貿問題、軍售問題,等等,挑起事端,歪曲攻擊,否定或侵犯中國國家主權。
西方對華輿論斗爭非常注重策略,他們認為,上乘的宣傳是“看不見的宣傳”,即看起來要像從未進行過一樣,要讓被宣傳對象沿著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卻認為是自己在選擇方向。
美國沒有宣傳部,而且一再貶低“宣傳”一詞,但是,美國統(tǒng)治者高度重視宣傳工作。除了美國新聞署以公開身份負責管理輿論宣傳外,龐大復雜且無孔不入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所謂的文化合作項目,一直在積極從事輿論宣傳的“隱蔽行動”(如通過各種基金會物色海外代理人等方式),美國國會、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以及海陸空三軍等都有自己的宣傳機構。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全球近乎絕對的話語優(yōu)勢,首先與他們對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巨大投入緊密相關。
高度重視,巨大投入,隱蔽行動,加上各類宣傳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使用一些靈活方式技巧,使得西方在國際輿論斗爭中長期占據主動優(yōu)勢。表面上看,西方媒體也有很多負面報道,但仔細分析,這些負面報道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對其他國家的負面報道,一類是對丑聞、色情、血腥、暴力、名人、隱私等報道,一類是一些小題大做、“小罵大幫忙”的報道,而涉及資本主義制度根本的嚴肅話題報道和討論微乎其微。
面對中國日新月異的巨大成就以及蹄疾步穩(wěn)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一些西方國家的焦慮感逐步上升,必然會千方百計對我國發(fā)展進行牽制和遏制。因此,中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之間的博弈日趨尖銳,意識形態(tài)、輿論宣傳的斗爭日趨激烈,中國面臨的“和平演變”“顏色革命”的壓力日趨增大。
前些年,西方國家在一些地區(qū)和國家搞所謂的“玫瑰革命”“橙色革命”“茉莉花gm”“阿拉伯之春”等都得手了,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在中國搞出一點什么事來,所以明里暗里加緊了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zhàn)略。這方面的較量,看似不動刀槍、不見硝煙,但實質上是沒有退讓余地的斗爭。
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正確的輿論導向。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就是要堅持黨性原則,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即黨媒姓黨。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tài)。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就是要深入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深入宣傳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行的奮斗和取得的成就,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把全黨全國人民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朝著黨中央確定的宏偉目標團結一心向前進。中國共產黨的本質特性決定了中國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決定輿論導向,輿論導向牽引受眾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與工作志向,影響輿論傳播的時度效。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輿論的力量絕不能小覷。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
其次,要注重宣傳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舉旗幟,就是要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馬克思主義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蘊藏著巨大的科學與革命的能量。
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是進行思想輿論斗爭的關鍵。歷史經驗一再表明,能夠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就能夠敢于斗爭;能夠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就能夠善于斗爭。因此,馬克思主義不能丟,丟了就失去了根本。
善于斗爭,要提高斗爭成效,就必須全面細致地掌握輿論傳播的規(guī)律,依照規(guī)律科學地進行斗爭。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要把“道”貫通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要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要抓住民主人權、民族宗教、反腐倡廉等西方對我們存在“認知錯位”的關鍵問題,深入研究、各個突破。要統(tǒng)籌好內宣外宣工作,對內報道要有外宣意識,考慮國際影響;對外報道要有內宣意識,兼顧國內受眾感受。
要充分認識思想輿論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要創(chuàng)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研究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使中國故事更多為國際社會和海外受眾所認同。
第三,做好網上意識形態(tài)工作。
網絡世界是與現實世界相平行的虛擬世界,網絡輿論是與傳統(tǒng)媒體輿論相交織的新興輿論,發(fā)展勢頭迅猛,影響不斷擴大,對特定群體如年輕人的影響遠遠超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輿論場輿論斗爭尖銳,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互聯(lián)網輿論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lián)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增量。
在思想輿論斗爭中,必須實施積極的進攻,進攻才是最有效的防守。要想贏得思想輿論斗爭的勝利,就必須抓輿論隊伍建設,以“能打仗,打勝仗”為宗旨,激活、整合、調動龐大的資源,針對不同的輿論斗爭,靈活地組織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陣地戰(zhàn),讓正能量名副其實地成為主旋律、主基調、主心骨。
打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動仗篇一
當前,意識形態(tài)問題是一個備受關注,又極具爭議性的政治概念和話題,不同的國家和政黨都根據自身的利益需求對意識形態(tài)作出不同的闡釋,并高度自覺進行意識形態(tài)構建。做好新形勢下意識形態(tài)工作,必須科學分析與看待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一)從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特征看,它是階級和政黨維護其核心價值和利益的集中體現。首先,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特征是階級性,總是從屬于特定的階級,為特定的階級和利益集團服務,任何時候也不可能有非階級的或超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思想體系。其次,意識形態(tài)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體系,集中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關于自身根本利益的理論認知,以及維護、擴大其根本利益的現實要求,既是統(tǒng)治階級的指導思想,又是其政治綱領和目標訴求的理論表達,對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發(fā)揮著服務功能、維護功能與宣傳教化功能。第三,意識形態(tài)具有鮮明的目標指向性和實踐性,它以明確的社會理想和政治主張,旗幟鮮明地指向現實,具有進入和指導實踐的強烈意向。
(二)從世界政黨建設發(fā)展的興衰歷史看,意識形態(tài)工作關系到政黨的生死存亡。世界政黨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經驗教訓表明:一個政黨的群眾基礎和執(zhí)政基礎在于“物質”也在于“精神”,二者不可偏廢。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沒有實實在在的發(fā)展成果,空談精神文明顯然靠不?。坏绻粋€執(zhí)政黨放棄了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導權,甚至失去了對有害意識形態(tài)的識別和抵御能力,后果也是極其嚴重的。
西方各國尤其重視加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其主要做法是以法律手段強化意識形態(tài)、以政府主導掌控意識形態(tài)、以思想教育引導意識形態(tài)、以宗教形式塑造意識形態(tài)、以各種組織推廣意識形態(tài)等,表現出不斷擴大意識形態(tài)包容性、增強意識形態(tài)實用性、模糊意識形態(tài)階級性、強調意識形態(tài)普適性等特征。例如,美國政府或直接出資建立新聞媒體機構,或通過參與制作節(jié)目、發(fā)布新聞影響輿論,在塑造政府形象的同時隱瞞、掩蓋不利于政策實施和政府形象的資訊。美國還將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滲透于它的政治、外交、軍事、經濟和貿易政策之中。同時,美國極為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宗教,歷屆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中都有喚起民眾愛國主義精神的格言警句;聯(lián)邦教育部“2002-2007年工作要點”重申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強化“美國意識”??梢哉f,美國的霸權,不僅反映在軍事上侵略、經濟上掠奪,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上滲透、價值觀上輸出、意識形態(tài)上霸權,所謂的民主自由不過是一個愰子,在意識形態(tài)上根本沒有什么自由而言。
對西方政黨加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經驗我們應當吸納借鑒,對另一些國家和政黨的深刻教訓我們更應引以為戒。例如,蘇共在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以后,逐漸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放任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崇尚哲學的抽象人道主義、經濟學的新自由主義、歷史的虛無主義、文學的自由批判主義,導致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甚囂塵上,這是導致蘇共亡黨、蘇聯(lián)解體的重要原因。隨之而來的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垮臺,近年來的西亞北非顏色革命,無不是從執(zhí)政黨放棄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掌控開始的。
(三)從黨的建設發(fā)展的光輝歷程看,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優(yōu)勢。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高度重視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與“左”傾教條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斗爭的過程中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主張喚起了被壓迫階級的革命熱情,動員并組織起各革命階級、革命力量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歷經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經歷了正確與錯誤相互交織、相互滲透的曲折發(fā)展態(tài)勢。通過開展大規(guī)模的思想改造運動和學習宣傳活動,確立起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導致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遭受巨大挫折。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日益鞏固和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社會上掀起一股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自由化分子宣揚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自由,進行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活動,進而在1989年春夏之交演變成學潮和暴亂。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經濟工作搞不好要出大問題,意識形態(tài)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問題,必須做到經濟工作與意識形態(tài)工作兩手抓。
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意識形態(tài)領域情況復雜多變、斗爭尖銳嚴峻,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滲透影響、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
(一)意識形態(tài)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首先,西方反華勢力對我西化分化的現實危險不可低估。他們利用話語權優(yōu)勢,大力推行西式民主、自由、人權價值觀,惡意攻擊黨的領導、企圖瓦解黨的執(zhí)政基礎,圖謀在中國復制“顏色革命”;一些反華勢力內外勾連、相互借重,千方百計拉攏和扶持藏獨、臺獨、東突、民運、法輪功等勢力,企圖培植戰(zhàn)略內應力量;抓住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熱點問題,大肆渲染社會主義失敗論、文明沖突論、人權高于主權論,蓄意炒作中國經濟威脅論、中國發(fā)展威脅論、中國能源威脅論、中國軍事威脅論,對我顛覆遏制、戰(zhàn)略圍堵的險惡用心越來越昭然若揭。
其次,多元思想文化對主流價值取向的侵蝕不可低估。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民粹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呈現出新的態(tài)勢,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受市場經濟影響,社會上一些文化行業(y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有所滋長蔓延,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抬頭,有些文藝作品調侃崇高、戲說歷史、膜拜西方。例如,當今中國文學的“新概念化”傾向,已經成為現代西方各種哲學命題的注腳。一些作家使用外來的哲學、社會學、文化學思想資源和已有的現代化經驗,以西方現代化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問題為參照系,來觀察中國社會生活,使諸多西方現代化語境下的概念成為進入中國生活敘事預設性主題,演繹人生痛苦與無聊、世界荒誕、人性險惡與無中心、無權威、無整體等消極、頹廢的精神基調,渲染社會轉型必然發(fā)生相應的社會現象和精神狀況,與西方現代人生哲學諸多概念相互交織、滲透一處,催生了一批病態(tài)文學人物,對人們特別是新生代青年帶來嚴重消極影響。
第三,民生熱點問題對社會政治穩(wěn)定的沖擊不可低估。當前,我國既處于戰(zhàn)略機遇期,也處于矛盾凸顯期,各種經濟社會熱點問題相互疊加,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矛盾相互交織,不可避免地對人們思想帶來沖擊和影響。特別是近年來住房、醫(yī)療、環(huán)境、食品安全等問題引發(fā)的信任危機,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房價物價居高不下,貪污腐敗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食品藥品和交通煤礦等公共安全事故頻發(fā),群體性事件呈明顯增多趨勢,對社會思想穩(wěn)定造成極大的沖擊。
第四,網絡負面信息對共同理想信念的蠱惑不可低估?;ヂ?lián)網、手機等新媒體迅猛發(fā)展,使國際間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更趨直接便捷、更顯“短兵相接”。盡管我國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42%,網民已達5.64億,但互聯(lián)網信息80%是美國提供的,90%以上是英語,我國的信息輸出量不到全球信息量的1%,網絡話語權“西強我弱”的被動格局非常突出。西方國家利用網絡霸權地位,培植和指使一些網絡“異見人士”、“意見領袖”惡意炒作涉黨涉政涉軍輿情,炮制大量負面流言、謠言和虛假信息,詆毀黨和政府形象。一段時間以來,輿論場有一種怪象,就是誰發(fā)表正面言論,誰發(fā)表支持黨和政府的言論,誰駁斥那些攻擊、污蔑黨和政府的言論,誰就會遭到嘲諷、受到圍攻,甚至罵黨和政府似乎成為時尚。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因此被蒙蔽和誘導,聽風就是雨,對堅定共同信念、凝聚社會共識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
第五,社會轉型深刻變化帶來思想行為多樣性不可低估。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人們思想行為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排斥性、對立性傾向進一步凸顯。特別是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一步推進,城市改造、房屋拆遷、土地占用、下崗失業(yè)、進城務工、社會保障不完善、社會管理跟不上、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個別公職人員行政不作為等,使各種社會矛盾錯綜復雜,相互交織,人民內部矛盾呈現多發(fā)、頻發(fā)態(tài)勢,社會轉型中出現許多不和諧的雜音、噪音。
(二)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挑戰(zhàn)的鮮明特點。一是目的更為明確。敵對勢力的險惡用心就是把矛頭直指我們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企圖讓老百姓對政治“淡化”,讓干部在西方拜金主義影響下“腐化”,傳播各種流言把領袖“丑化”,通過意識形態(tài)滲透使馬克思主義“溶化”,最終達到理想信念“弱化”,達到推翻共產黨的領導、顛覆社會主義政權之目的。
二是內容更具蠱惑性。大多打著“普世價值”的幌子,鼓吹多黨制、三權分立和輪流執(zhí)政,在宣揚“司法獨立”、“民主憲政”等觀點的同時,更加注重利用社會凸顯的矛盾問題炒作渲染,提出的一些所謂政見主張、運動口號,具有極強的蠱惑性、煽動性。
三是渠道更呈多樣。通過交流合作、學術研討、網絡站點、影視大片等多種途徑宣揚西方價值觀念,通過人際交往和非法聚集、金錢收買等各種手段拉攏腐蝕我政府公職人員,通過發(fā)動所謂“顏色革命”、鼓動“街頭抗爭”來侵蝕黨的執(zhí)政基礎,滲透破壞手段不斷變異翻新。
四是手段更顯隱匿。采取公開掩護秘密、合法掩護非法、文化掩護西化等手段,特別重視發(fā)揮網絡傳播滲透自由、快捷、海量等特點,進行政治策反、價值影響和腐蝕拉攏,其滲透性、隱蔽性和欺騙性越來越強。
五是影響更為廣泛。從過去拉攏腐蝕所謂的高層“精英”,擴展到如今在“草根”階層中培植代理人、“異見分子”和“意見領袖”;從過去單一滲透方式,到現在多維立體滲透,特別是運用傳統(tǒng)載體與新興媒體交互影響、覆蓋式宣傳,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全民攻擊”。
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說到底是要不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交鋒,是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兩大話語體系”的角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較量。因此,我們要清醒認識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清醒認識一些錯誤思潮和觀點的本質及其政治危害,清醒認識西方反華勢力對我施壓促變的立場不會改變、勢頭不會改變,清醒認識在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上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更加扎實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打好主動仗,掌握主動權。
面對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嚴峻形勢和挑戰(zhàn),我們必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確保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一)在強化政治責任中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黨管思想、黨管媒體是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重要原則和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關鍵是堅持黨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的領導地位不動搖,強化各級黨組織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使命責任。
一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和方向。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根本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斷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才能統(tǒng)一思想、凝聚人心,并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團結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認識水平的人們?yōu)閳猿趾桶l(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要切實肩負起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歷史責任,把它作為黨的命脈來堅守、重要陣地來捍衛(wèi),下功夫掌握它、虔誠信奉它、忠誠捍衛(wèi)它,并以此改造思想、塑造靈魂,成為指導行動的根本指南。
二要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抓住了這個“價值體系”,就找準了領導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關鍵點和突破口。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制度設計、法規(guī)制訂、文明創(chuàng)建和社會管理之中,為培育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滋養(yǎng)條件和土壤環(huán)境。要切實增強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的說服力和戰(zhàn)斗力,充分發(fā)揮其提升價值認同、協(xié)調利益整合、強化力量凝聚、抑制不良思想和行為的重要作用,堅持不懈地“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柱。
三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要求。實現這個要求,決定著意識形態(tài)各方面工作的理念、原則和方向。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就是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切實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堅持以全體人民整體、長遠、根本利益為工作原則,大力宣傳闡釋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性、人民利益的科學概念、科學觀點,不被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所誤導、所左右。
(二)在規(guī)范運行機制中履行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管理權。當前,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就要有效履行意識形態(tài)工作管理權,必須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
一要統(tǒng)好力量“管”。既要統(tǒng)好各級宣傳、情報、信息、安監(jiān)、公安、司法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從行政職能上理清關系、區(qū)分責任;又要著力構建管的合力,切實形成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xié)調、有關部門和地方分工負責的工作格局,為做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既要發(fā)揮傳統(tǒng)主流媒體在政府支持、品牌積累、編采實力等方面的巨大優(yōu)勢,牽引整合和培植多元主體力量和新興媒體資源,促使其從單一走向多元的融合轉變;又要通過經濟、法律、行政和技術等手段的綜合運用,保證主流意識形態(tài)傳播渠道的暢通,不給任何反動話語提供輿論生存空間。
二要建強隊伍“管”。既要按照黨性、職業(yè)敏感性和專業(yè)性相統(tǒng)一的要求,選準選好宣傳文化系統(tǒng)領導班子隊伍和社科理論隊伍,配齊配強新聞媒體工作隊伍和基層文化隊伍,又要著眼形勢任務需要,建好用好輿情管理員隊伍、引導員隊伍和新聞發(fā)言人隊伍;既要建好傳統(tǒng)媒體隊伍,又要建好懂新媒體的管理團隊、專業(yè)隊伍;同時還要大力培養(yǎng)一批政治可靠、為黨和人民所用的網絡輿論“意見領袖”,培養(yǎng)更多代表黨和人民立場意愿的名人引導員、“草根”評論員、微博微信人氣王,使黨的思想主張宣傳更接地氣聚人氣、更富實效。
三要完善法規(guī)“管”。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關鍵是要用制度、機制來保障,使之常態(tài)保持、規(guī)范有序、高效運行。要建立健全監(jiān)測采集機制,定期對輿情信息進行監(jiān)測采集,搞好梳理匯總、分析研判、風險評估和預警防范,對一些苗頭和傾向性輿情前移預警關口、前置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危機處置機制,加強組織指揮、綜合協(xié)調、應急保障、輿論引導和處置反饋的研究演練,確保一旦有事能夠迅捷反應、穩(wěn)妥處置;建立健全意識形態(tài)工作法規(guī)體系,加快推進意識形態(tài)管理的立法工作,積極推進新聞、出版、網絡管理法律制度建立和行政法規(guī)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地方相關立法工作,促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特別是高度重視對網絡等新媒體的管理,堅定新媒體可管可控的決心和信心,采取經濟、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建立健全新媒體從業(yè)人員準入制度,全面推進網絡、微博、微信等實名制,加強對網站輿論導向的關注和有效管理。
四要綜合施策“管”。管好意識形態(tài),要堅持辯證分析、正確對待不同情況,采取“一分為三”的方法,把正面引導輿論、善待誠懇批評、打擊破壞勢力有機結合,有理有力有節(jié)地搞好管控。突出弘揚主旋律,對正面的輿論要敢于發(fā)聲;寬容寬待各種善意的批評意見,勇于糾治解決問題;建立健全依法查究機制,堅決打擊各種捏造事實、造謠傳謠、惡意誹謗等行為。
(三)要在把握特點規(guī)律中提高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話語權。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對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話語權提出了新挑戰(zhàn),一方面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為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提供了新的舞臺,另一方面它極易被敵對勢力利用,給各種謠言、反動言論提供傳播渠道。能不能建設好、運用好、管理好新媒體,已經成為我們能不能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話語權的關鍵,也是對我們黨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的重大考驗。要深入研究把握新媒體發(fā)展與管理、新媒體輿情演變與處置、主流輿論場建設與新媒體法治等規(guī)律,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積極動員廣大黨員、青年團員、社科專家、媒體工作者、人民群眾、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輿論引導,有理有利有節(jié)開展輿論斗爭,牢牢掌握輿論的主導權。
一要搶占陣地、把握導向。思想陣地,真理不去占領,就會雜草叢生;輿論導向,你不去主導,就會被別人掌控。要著力建好用活新聞陣地、社科陣地、文化陣地和網上陣地,加強新聞出版、學術交流、文化活動以及網上輿論生態(tài)建設等管理,決不能讓敵對勢力在我們的陣地上發(fā)聲,使思想陣地始終不游離于黨的領導之外。要善于用好新媒體這個資源,納入我們黨的執(zhí)政資源,為我所用,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引領,把抓導向、造聲勢的要求體現在每一塊版面、每一面熒屏、每一個網頁,旗幟鮮明地“亮劍”、理直氣壯地發(fā)聲、有理有據地批判,在搶占陣地中確保話語權始終為我所用。
二要前瞻研判、快速反應。增強話語權,必須把搶占輿論先機作為重要策略,快速甄別事實、深度研判情況、及時處置化解,必要時“先斬后奏”,確保先入為主、掌握主動。要采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人工搜索與技術檢測、綜合分析與專題分析等相結合的方法,準確分析思想輿情狀況,科學預測輿情發(fā)展走勢,增強處置工作的前瞻性。要深入剖析輿情特別是負面輿情問題背后深層次問題,弄清楚哪些是我們工作紕漏造成的、哪些是群眾好心辦壞事導致的,哪些是意見領袖和“屌絲”群體推波助瀾的,哪些是敵對分子扭曲炒作的,第一時間拿出針對性的處置辦法,避免出現“謠言面前,真相也投降”的被動局面。
三要積極回應、有效引導。事實表明,一些公共事件的醞釀擴大,往往是不夠陽光使然。特別是網絡時代多元快捷的信息獲取方式,任何試圖“瞞”和“捂”的舉動只會適得其反。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對一些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具體意見,對由現實利益問題引發(fā)的不滿,對因社會變革沖擊而產生的非理性心態(tài),通過建立健全信息發(fā)布機制和政策解讀機制,及時發(fā)出權威聲音,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疏解情緒,化解矛盾。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引導工作,對涉及敵我斗爭的,要及時應對和駁斥;對屬于人民內部矛盾的極端訴求,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刪堵不良信息,配合有關部門化解矛盾;對涉及個體利益的合理訴求,該引導的發(fā)布正面信息,該回應的給予合理解釋,嚴防別有用心的人借機炒作。
四要創(chuàng)新形式、靈活應對。以互聯(lián)網、手機等為主的新興媒體興起打破時空界限,輿論傳播的自主性、即時性、互動性特點明顯增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必須主動適應革新,防止和克服“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巧辦法不善用”的情況發(fā)生。要講究宣傳規(guī)律和宣傳藝術,用更容易讓社會接受的方式方法,以清新之風發(fā)布黨和政府的正面聲音。要高度重視信息網絡等新興媒體的建設運用,在話語體系、表達方式、傳播手段等方面主動求新求變,著力打造融通中外、雅俗共賞、易于為大眾接受的話語,使黨的聲音更富時代特色、為群眾喜聞樂見。要充分弘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自身的吐故納新功能以及整合、引領和對話能力,努力構建起以主旋律統(tǒng)攝多樣化、以多樣化滋養(yǎng)主旋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氛圍。
打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動仗篇二
當今世界,在叢林法則主導的國際秩序下,在西強我弱的輿論格局下,爭取話語權尤其是國際話語權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必須進行長期而艱巨的輿論斗爭。
長期以來,西方媒體擁有近乎絕對的話語權,在國際輿論斗爭中占據明顯優(yōu)勢。美聯(lián)社、路透社、法新社三大通訊社幾乎占據全世界國際新聞發(fā)稿量的80%,全世界國際新聞供稿量90%以上由西方媒體提供。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強大的西方媒體還搞強強聯(lián)合,在重大國際問題與全球議題上,特別是在對付非西方、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議題上,協(xié)同配合,常常保持一個語氣一個聲音一個腔調。正因如此,西方國家在當今世界擁有近乎絕對的話語權,非西方國家在國際輿論場上很難發(fā)聲、發(fā)出聲來往往也沒人關注。很多研究資料都曾提到,在海灣戰(zhàn)爭中,全世界都在傳播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拍攝的畫面,cnn創(chuàng)始人特納夸下???“cnn的鏡頭搖到哪里,安理會的議程就討論到哪里?!迸c此相對應,伊拉克完全被消音了,國家無限悲慘,人民不受苦難,而作為對伊實施武力討伐借口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盡管后來被證明是美國情報機構與西方媒體聯(lián)手撒下了彌天大謊,也無法追究他們的責任。
話語強權,早就是國際政治與世界秩序的常態(tài)。近代以來,西方強權憑借經濟、軍事實力確立起以自己為核心、以廣大亞非拉地區(qū)為外圍的世界同心圓體系。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話語強權,除了一般性的鼓動宣傳外,還不斷向外圍的發(fā)展中國家兜售“好政策”和“好制度”。冷戰(zhàn)結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執(zhí)意輸出自由民主、輸出所謂“普世價值”,將一些國家折騰得不成樣子,或動蕩不堪,或戰(zhàn)火紛飛,或四分五裂。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這些國家就是典型。深入考察歷史可以發(fā)現,一些所謂的“好政策”和“好制度”,在發(fā)達國家的歷史發(fā)展早期,或沒有很好地用過,或根本就沒有用過。以近期輿論關注的自由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為例,當今的發(fā)達國家尚處于經濟追趕階段時,都竭力用高關稅保護自己的基礎工業(yè),從先進國家走私機器,頻繁從事商業(yè)間諜活動,甚至直接獵取先進國家的技術工人,侵犯他國的知識產權。而當這些國家先進與發(fā)達之后,便搖身一變,轉而大肆宣揚維護自由貿易、保護知識產權等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與好處,盜伐者變成了護林人,小偷變成了警察,大盜變成了國王。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東方文明大國。作為東方國家的非西方性,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具有的反對階級剝削、主張公平正義性,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具有的反對民族壓迫、主張平等合理性,作為負責任的國家具有的主持公道、主張發(fā)展共享性與安全共同性,這些特質決定了中國無論在客觀上還是主觀上、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歷史上與現實上,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有著較大甚至顯著差異。所以美國等西方國家輿論斗爭越來越聚焦中國,“和平演變”與“顏色革命”越來越針對中國,企圖西化分化中國。如果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來剪裁我們的實踐,用西方資本主義評價體系來衡量我國的發(fā)展,符合西方標準就行,不符合西方標準就是落后的陳舊的,就要批判、攻擊,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正在努力把自己的經濟實力不斷轉化為話語優(yōu)勢,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話語權上的強大存量以及慣性力量,使得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話語優(yōu)勢加緊打壓中國的態(tài)勢短期內難以改變,但是西方國家的資本集團尤其是跨國壟斷資本從中國快速發(fā)展中獲取經濟利益的策略短期內也難以改變。有鑒于此,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必然持矛盾心態(tài),矛盾心態(tài)必然帶來對華矛盾政策,即既捧又打,在“灌小米湯”忽悠中國、捧殺中國的同時,不時“掄狼牙棒”敲打中國、棒殺中國。西方對華或捧或打,邊捧邊打,捧打結合,究其實質,都是為了盡可能遏制或延緩中國的發(fā)展與民族復興進程。
熱衷搞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少數西方國家,說一套做一套,對自己一套對別國又是一套,珍視自己國家主權,卻往往無視他國國家主權。這種雙重乃至多重標準在思想輿論宣傳領域表現得十分明顯。少數西方國家將針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傳媒,稱之為“破城槌”,用以破除發(fā)展中國家保護國家利益的主權屏障。侵犯與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是少數西方強權國家與非西方國家、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輿論斗爭中的核心矛盾。美國等西方國家憑借其強大的宣傳機器,干涉發(fā)展中國家的內政,侵犯發(fā)展中國家主權。多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對中國的輿論宣傳中,不斷制造、炒作、利用相關議題與問題,如新疆問題、西藏問題、香港問題、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經貿問題、軍售問題,等等,挑起事端,歪曲攻擊,否定或侵犯中國國家主權。
西方對華輿論斗爭非常注重策略,他們認為,上乘的宣傳是“看不見的宣傳”,即看起來要像從未進行過一樣,要讓被宣傳對象沿著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卻認為是自己在選擇方向。美國沒有宣傳部,而且一再貶低“宣傳”一詞,但是,美國統(tǒng)治者高度重視宣傳工作。除了美國新聞署以公開身份負責管理輿論宣傳外,龐大復雜且無孔不入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所謂的文化合作項目,一直在積極從事輿論宣傳的“隱蔽行動”(如通過各種基金會物色海外代理人等方式),美國國會、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以及海陸空三軍等都有自己的宣傳機構。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全球近乎絕對的話語優(yōu)勢,首先與他們對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巨大投入緊密相關。
高度重視,巨大投入,隱蔽行動,加上各類宣傳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使用一些靈活方式技巧,使得西方在國際輿論斗爭中長期占據主動優(yōu)勢。表面上看,西方媒體也有很多負面報道,但仔細分析,這些負面報道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對其他國家的負面報道,一類是對丑聞、色情、血腥、暴力、名人、隱私等報道,一類是一些小題大做、“小罵大幫忙”的報道,而涉及資本主義制度根本的嚴肅話題報道和討論微乎其微。
面對中國日新月異的巨大成就以及蹄疾步穩(wěn)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一些西方國家的焦慮感逐步上升,必然會千方百計對我國發(fā)展進行牽制和遏制。因此,中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之間的博弈日趨尖銳,意識形態(tài)、輿論宣傳的斗爭日趨激烈,中國面臨的“和平演變”“顏色革命”的壓力日趨增大。前些年,西方國家在一些地區(qū)和國家搞所謂的“玫瑰革命”“橙色革命”“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等都得手了,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在中國搞出一點什么事來,所以明里暗里加緊了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zhàn)略。這方面的較量,看似不動刀槍、不見硝煙,但實質上是沒有退讓余地的斗爭。
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就是要堅持黨性原則,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即黨媒姓黨。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tài)。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就是要深入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深入宣傳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行的奮斗和取得的成就,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把全黨全國人民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朝著黨中央確定的宏偉目標團結一心向前進。中國共產黨的本質特性決定了中國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決定輿論導向,輿論導向牽引受眾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與工作志向,影響輿論傳播的時度效。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輿論的力量絕不能小覷。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
其次,要注重宣傳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舉旗幟,就是要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馬克思主義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蘊藏著巨大的科學與革命的能量。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是進行思想輿論斗爭的關鍵。歷史經驗一再表明,能夠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就能夠敢于斗爭;能夠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就能夠善于斗爭。因此,馬克思主義不能丟,丟了就失去了根本。
善于斗爭,要提高斗爭成效,就必須全面細致地掌握輿論傳播的規(guī)律,依照規(guī)律科學地進行斗爭。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要把“道”貫通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要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要抓住民主人權、民族宗教、反腐倡廉等西方對我們存在“認知錯位”的關鍵問題,深入研究、各個突破。要統(tǒng)籌好內宣外宣工作,對內報道要有外宣意識,考慮國際影響;對外報道要有內宣意識,兼顧國內受眾感受。
要充分認識思想輿論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要創(chuàng)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研究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使中國故事更多為國際社會和海外受眾所認同。
第三,做好網上意識形態(tài)工作。網絡世界是與現實世界相平行的虛擬世界,網絡輿論是與傳統(tǒng)媒體輿論相交織的新興輿論,發(fā)展勢頭迅猛,影響不斷擴大,對特定群體如年輕人的影響遠遠超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輿論場輿論斗爭尖銳,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互聯(lián)網輿論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lián)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增量。
在思想輿論斗爭中,必須實施積極的進攻,進攻才是最有效的防守。要想贏得思想輿論斗爭的勝利,就必須抓輿論隊伍建設,以“能打仗,打勝仗”為宗旨,激活、整合、調動龐大的資源,針對不同的輿論斗爭,靈活地組織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陣地戰(zhàn),讓正能量名副其實地成為主旋律、主基調、主心骨。
打好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動仗篇三
當今世界,在叢林法則主導的國際秩序下,在西強我弱的輿論格局下,爭取話語權尤其是國際話語權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必須進行長期而艱巨的輿論斗爭。
長期以來,西方媒體擁有近乎絕對的話語權,在國際輿論斗爭中占據明顯優(yōu)勢。美聯(lián)社、路透社、法新社三大通訊社幾乎占據全世界國際新聞發(fā)稿量的80%,全世界國際新聞供稿量90%以上由西方媒體提供。
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強大的西方媒體還搞強強聯(lián)合,在重大國際問題與全球議題上,特別是在對付非西方、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議題上,協(xié)同配合,常常保持一個語氣一個聲音一個腔調。正因如此,西方國家在當今世界擁有近乎絕對的話語權,非西方國家在國際輿論場上很難發(fā)聲、發(fā)出聲來往往也沒人關注。
很多研究資料都曾提到,在海灣戰(zhàn)爭中,全世界都在傳播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拍攝的畫面,cnn創(chuàng)始人特納夸下海口:“cnn的鏡頭搖到哪里,安理會的議程就討論到哪里?!迸c此相對應,伊拉克完全被消音了,國家無限悲慘,人民不受苦難,而作為對伊實施武力討伐借口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盡管后來被證明是美國情報機構與西方媒體聯(lián)手撒下了彌天大謊,也無法追究他們的責任。
話語強權,早就是國際政治與世界秩序的常態(tài)。近代以來,西方強權憑借經濟、軍事實力確立起以自己為核心、以廣大亞非拉地區(qū)為外圍的世界同心圓體系。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話語強權,除了一般性的鼓動宣傳外,還不斷向外圍的發(fā)展中國家兜售“好政策”和“好制度”。冷戰(zhàn)結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執(zhí)意輸出自由民主、輸出所謂“普世價值”,將一些國家折騰得不成樣子,或動蕩不堪,或戰(zhàn)火紛飛,或四分五裂。
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這些國家就是典型。深入考察歷史可以發(fā)現,一些所謂的“好政策”和“好制度”,在發(fā)達國家的歷史發(fā)展早期,或沒有很好地用過,或根本就沒有用過。以近期輿論關注的自由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為例,當今的發(fā)達國家尚處于經濟追趕階段時,都竭力用高關稅保護自己的基礎工業(yè),從先進國家走私機器,頻繁從事商業(yè)間諜活動,甚至直接獵取先進國家的技術工人,侵犯他國的知識產權。而當這些國家先進與發(fā)達之后,便搖身一變,轉而大肆宣揚維護自由貿易、保護知識產權等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與好處,盜伐者變成了護林人,小偷變成了警察,大盜變成了國王。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東方文明大國。作為東方國家的非西方性,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具有的反對階級剝削、主張公平正義性,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具有的反對民族壓迫、主張平等合理性,作為負責任的國家具有的主持公道、主張發(fā)展共享性與安全共同性,這些特質決定了中國無論在客觀上還是主觀上、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歷史上與現實上,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有著較大甚至顯著差異。
所以美國等西方國家輿論斗爭越來越聚焦中國,“和平演變”與“顏色革命”越來越針對中國,企圖西化分化中國。如果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體系來剪裁我們的實踐,用西方資本主義評價體系來衡量我國的發(fā)展,符合西方標準就行,不符合西方標準就是落后的陳舊的,就要批判、攻擊,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正在努力把自己的經濟實力不斷轉化為話語優(yōu)勢,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話語權上的強大存量以及慣性力量,使得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話語優(yōu)勢加緊打壓中國的態(tài)勢短期內難以改變,但是西方國家的資本集團尤其是跨國壟斷資本從中國快速發(fā)展中獲取經濟利益的策略短期內也難以改變。
有鑒于此,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必然持矛盾心態(tài),矛盾心態(tài)必然帶來對華矛盾政策,即既捧又打,在“灌小米湯”忽悠中國、捧殺中國的同時,不時“掄狼牙棒”敲打中國、棒殺中國。西方對華或捧或打,邊捧邊打,捧打結合,究其實質,都是為了盡可能遏制或延緩中國的發(fā)展與民族復興進程。
熱衷搞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少數西方國家,說一套做一套,對自己一套對別國又是一套,珍視自己國家主權,卻往往無視他國國家主權。這種雙重乃至多重標準在思想輿論宣傳領域表現得十分明顯。少數西方國家將針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傳媒,稱之為“破城槌”,用以破除發(fā)展中國家保護國家利益的主權屏障。侵犯與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是少數西方強權國家與非西方國家、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輿論斗爭中的核心矛盾。
美國等西方國家憑借其強大的宣傳機器,干涉發(fā)展中國家的內政,侵犯發(fā)展中國家主權。多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對中國的輿論宣傳中,不斷制造、炒作、利用相關議題與問題,如新疆問題、西藏問題、香港問題、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經貿問題、軍售問題,等等,挑起事端,歪曲攻擊,否定或侵犯中國國家主權。
西方對華輿論斗爭非常注重策略,他們認為,上乘的宣傳是“看不見的宣傳”,即看起來要像從未進行過一樣,要讓被宣傳對象沿著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卻認為是自己在選擇方向。
美國沒有宣傳部,而且一再貶低“宣傳”一詞,但是,美國統(tǒng)治者高度重視宣傳工作。除了美國新聞署以公開身份負責管理輿論宣傳外,龐大復雜且無孔不入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所謂的文化合作項目,一直在積極從事輿論宣傳的“隱蔽行動”(如通過各種基金會物色海外代理人等方式),美國國會、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以及海陸空三軍等都有自己的宣傳機構。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全球近乎絕對的話語優(yōu)勢,首先與他們對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巨大投入緊密相關。
高度重視,巨大投入,隱蔽行動,加上各類宣傳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使用一些靈活方式技巧,使得西方在國際輿論斗爭中長期占據主動優(yōu)勢。表面上看,西方媒體也有很多負面報道,但仔細分析,這些負面報道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對其他國家的負面報道,一類是對丑聞、色情、血腥、暴力、名人、隱私等報道,一類是一些小題大做、“小罵大幫忙”的報道,而涉及資本主義制度根本的嚴肅話題報道和討論微乎其微。
面對中國日新月異的巨大成就以及蹄疾步穩(wěn)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一些西方國家的焦慮感逐步上升,必然會千方百計對我國發(fā)展進行牽制和遏制。因此,中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之間的博弈日趨尖銳,意識形態(tài)、輿論宣傳的斗爭日趨激烈,中國面臨的“和平演變”“顏色革命”的壓力日趨增大。
前些年,西方國家在一些地區(qū)和國家搞所謂的“玫瑰革命”“橙色革命”“茉莉花gm”“阿拉伯之春”等都得手了,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在中國搞出一點什么事來,所以明里暗里加緊了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zhàn)略。這方面的較量,看似不動刀槍、不見硝煙,但實質上是沒有退讓余地的斗爭。
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正確的輿論導向。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就是要堅持黨性原則,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即黨媒姓黨。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tài)。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就是要深入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深入宣傳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行的奮斗和取得的成就,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把全黨全國人民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朝著黨中央確定的宏偉目標團結一心向前進。中國共產黨的本質特性決定了中國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決定輿論導向,輿論導向牽引受眾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與工作志向,影響輿論傳播的時度效。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輿論的力量絕不能小覷。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
其次,要注重宣傳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舉旗幟,就是要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馬克思主義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蘊藏著巨大的科學與革命的能量。
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是進行思想輿論斗爭的關鍵。歷史經驗一再表明,能夠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就能夠敢于斗爭;能夠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就能夠善于斗爭。因此,馬克思主義不能丟,丟了就失去了根本。
善于斗爭,要提高斗爭成效,就必須全面細致地掌握輿論傳播的規(guī)律,依照規(guī)律科學地進行斗爭。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要把“道”貫通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要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要抓住民主人權、民族宗教、反腐倡廉等西方對我們存在“認知錯位”的關鍵問題,深入研究、各個突破。要統(tǒng)籌好內宣外宣工作,對內報道要有外宣意識,考慮國際影響;對外報道要有內宣意識,兼顧國內受眾感受。
要充分認識思想輿論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要創(chuàng)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研究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使中國故事更多為國際社會和海外受眾所認同。
第三,做好網上意識形態(tài)工作。
網絡世界是與現實世界相平行的虛擬世界,網絡輿論是與傳統(tǒng)媒體輿論相交織的新興輿論,發(fā)展勢頭迅猛,影響不斷擴大,對特定群體如年輕人的影響遠遠超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輿論場輿論斗爭尖銳,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互聯(lián)網輿論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lián)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增量。
在思想輿論斗爭中,必須實施積極的進攻,進攻才是最有效的防守。要想贏得思想輿論斗爭的勝利,就必須抓輿論隊伍建設,以“能打仗,打勝仗”為宗旨,激活、整合、調動龐大的資源,針對不同的輿論斗爭,靈活地組織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陣地戰(zhàn),讓正能量名副其實地成為主旋律、主基調、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