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開展教學活動而制定的一種工作計劃。教案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問題。針對某一教學主題,小編總結了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理解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3.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感受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詞中對歷代帝王的評論。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分析上闋,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熟背上闋。
課前預習:1.熟讀詩歌。2.完成作業(yè)本的積累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
二、解題: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梢月?lián)系以前學過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天凈沙.秋思》等進一步明確這一知識點。
三、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jié)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請學生談談初讀體會。
教師適時補充背景: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他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3、聽教師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nèi)容呢?
上闋寫北國雪景,下闋評論英雄人物。
四、研讀賞析:
1、齊讀上闋,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結合相關的字、詞或句說一說。
(在學生回答中,教師可適時進行以下提問)。
(1)哪些句子總寫北方的雪景?這些句子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冰天雪地,廣袤無垠。
寫景時,既有靜景,又有動景,分別用了哪兩個字?
冰封、雪飄。
(2)作者望見了什么?
長城內(nèi)外……欲與天公試比高。
(3)齊讀“望”字統(tǒng)領的句子,你覺得那些詞用得最好?說說你的體會。(可結合修辭等進行賞析,特別是“山舞銀蛇……試比高”)。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有什么表達效果?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
表達效果結合修辭進行賞析。
(5)加上你的想象,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作業(yè)本第8題)。
2、詞的上闋抒發(fā)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過描寫北方雪景,贊美祖國壯麗山河,大氣磅礴,曠達豪邁。
3、齊讀上闋。
4、當堂背誦上闋。
五、作業(yè):1、完成作業(yè)本的`4、7及同步練的積累運用。2、弄懂下闋的字面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能夠背誦下闋。
2、理解詞中對歷代帝王的評論。
3、體會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和壯志豪情。
一、復習引入:
1、抽背上闋(個別背、齊背)。
2、找一找,全詩中哪一句概括了上闋內(nèi)容。(江山如此多嬌)。
二、賞讀下闋。
1、下闋開頭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
2、什么叫“競折腰”?哪些英雄為之折腰呢?
明確:折腰的意思為鞠躬、傾倒,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為之折腰。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作者在贊揚他們長于武功的同時,又很婉轉的指出了他們?nèi)鄙傥闹蔚娜觞c。
4、作者批評的措詞極有分寸,還可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5、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6、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8、背誦下闋。
三、課內(nèi)延伸:
2、積累你所了解的古詩詞中表達作者抱負的詩句。
3、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可投影)。
思考(1)詞的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
(2)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提出的“問蒼茫大地,誰住沉?。俊?,今天我們在《沁園春雪》中是否找到了答案呢?(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四、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的剩余練習及同步練的5-14。
2、課外摘抄毛澤東的詩詞,如《沁園春.長沙》、《詠梅》等。
3、準備好早自修的默寫。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講解法、朗誦、合作研討。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lián)系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3、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nèi)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nèi)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思路。
了解詞的知識,提供文字,聲像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聽錄音,以各種形式反復朗誦課文,師生研讀詞的上闋。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查閱資料即寫作背景、作者生平。
教學資料剪貼、摘抄。
介紹詞的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diào)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背景介紹: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了解毛澤東。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著名詞作《沁園春雪》。
【板題】: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三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教學設計:。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
1.讀,讀正確,讀出感情.
2.說,說說詞中表達的感情,。
3.背,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學習過程:。
一熟讀感悟。
1.教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聽朗讀帶,給生字詞注音.
3.齊讀,讀準字詞.
4.點名讀,讀出感情.
5.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6.再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7.男女生分別讀.體會感情.
二體悟交流。
1.讓學生自讀,整理自己的感悟.
2.請同學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3.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比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4.讓學生有充分的發(fā)言機會.廣泛交流.
三背誦默寫。
1.展開競賽,積極背誦.
2.仔細分析字形,找出易寫錯的字.
3.當堂默寫.
4.視頻展示幾位同學的默寫,集體訂正.
四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鞏固背誦默寫。
2.完成同步練習.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齊背。
2.點名背誦。
3.說說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熟讀白雪歌送武判官尋京。
1.齊讀。
2.點名讀。
3.請學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體交流討論.
三比較異同。
1.教師指導比較的角度.如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的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寫景的角度與方法等.
2.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3.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語文本上.
四交流體會。
1.指名回答,談談自己的想法.
2.師生討論學生的發(fā)言.教師要作好點拔總結工作.
3.讓學生再次修改補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白雪歌送武判寫歸京。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四
安工大附中霍光武
教學目標
1、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2、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教學難點
1、從意象的角度了解關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學的描寫。
2、領會浪遏飛舟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1、語言品讀法。通過朗讀、品讀、誦讀,體會詞中意象,把握詞作情感。
2、比較法。如對《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的比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他是領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
二、背景介紹
1911-1925年,毛澤東在長沙學習、生活、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三年,這期間發(fā)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和共產(chǎn)黨成立等,他與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創(chuàng)立新民學會,領導長沙學生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建立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誦讀欣賞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2、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誦讀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后要稍停頓,突出領字作用?!翱础弊炙I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出徹悟、慨嘆之情?!扒 弊炙I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抓住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力求背誦全篇。
(二)整體感知
1、思考: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
討論、明確:
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四、再讀課文,詩歌鑒賞
(一)寫壯景,抒豪情
1、研習“湘江秋景”圖(“看”字所領的7句)
提問: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描繪眼前這大好秋色的呢?
明確:遠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靜)
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靜、動)
仰視:鷹擊長空(動)俯瞰:魚翔淺底(動)
總寫:萬類霜天競自由
小結:遠近結合,總分有序,動靜交錯,紅綠輝映,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
2、研習“中流擊水”圖(最后三句)
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闋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
(二)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
1、“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
2、“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
3、“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與明處對比
4、“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三)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xiàn)力。
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的表現(xiàn)了鷹的矯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當?shù)拿枥L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tài)。
(四)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沁園春雪》上闕描繪北國風光,下闕評古論今,抒發(fā)壯志豪情。
這首詞上闕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有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xiàn)了詩人與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敢于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
(五)比較分析
明確:《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是指才華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肚邎@春長沙》中的包括詞人在內(nèi)的'“同學少年”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意氣風發(fā),風華正茂,關心國家命運,富有斗爭精神,正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中流砥柱”。詞下闕通過寫意氣風發(fā)、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藝術地回答了上闕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這樣,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2、分析毛澤東《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討論、明確:這首詩寫出了毛澤東年輕時期的雄心壯志,表現(xiàn)了他主宰國家命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五、結束語
朗讀《詩人領袖》
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一行。常于馬背上構思,便具有了戰(zhàn)略家的目光。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時瀟灑地抽煙,抬頭望斷南飛雁,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shù)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diào)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六、作業(yè)與練習
賞析《重陽》《北戴河》
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圖獨立寒秋橘子洲頭景
遠眺萬山紅遍中
層林盡染靜寓
湘江秋景圖近觀漫江碧透情
百舸爭流
仰視鷹擊長空動情
俯瞰魚翔淺底中
崢嶸歲月圖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顯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志
中流擊水圖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安徽省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
ahmashgwhgw@
作者郵箱:ahmashgwhgw@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五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讀,讀正確,讀出感情。
2、說,說說詞中表達的感情,
3、背,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1、教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聽朗讀帶,給生字詞注音。
3、齊讀,讀準字詞。
4、點名讀,讀出感情。
5、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6、再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7、男女生分別讀。體會感情。
1、讓學生自讀,整理自己的感悟。
2、請同學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3、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比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4、讓學生有充分的發(fā)言機會。廣泛交流。
1、展開競賽,積極背誦。
2、仔細分析字形,找出易寫錯的字。
3、當堂默寫。
4、視頻展示幾位同學的默寫,集體訂正。
1、繼續(xù)鞏固背誦默寫。
2、完成同步練習。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六
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2、揣摩、品味詞的凝煉、貼切的語言;
3、正確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導入課文。
二、朗讀,整體感知。
教師示范讀,學生讀。
理解這首詞的上下兩闋,各寫什么?
(上闋:描寫北國雪景;下闋:縱論歷代英雄,抒發(fā)詩人的抱負。)。
三、生成——探究。
預計學生生成問題:(可參見《讀寫導航》的“探究與體驗”)。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闕中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景觀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詩人是如何來表現(xiàn)這些景象的?
(對偶、比喻等修辭;以動寫靜,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須睛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寫景與前面的詩句有何不同?
(前面是寫實,這里是想象的虛景。)。
5、發(fā)揮想像,用自已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并談談此時你的感受。
(廣闊、壯麗的北國雪景風光,令人感受到詩人豪邁胸懷,雄偉氣迫,以及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6、詩人如何從上闋描寫北國雪景轉入下闋縱論歷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作用。)。
7、作者用一個“惜”字統(tǒng)領全文、評價歷史人物,包含著什么樣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評不足。)。
8、怎樣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抒發(fā)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
四、拓展欣賞(比較閱讀)。
1、閱讀課后詩《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并比較兩首詞的異同點。
2、課后比較閱讀《沁園春·長沙》,重點比較和體會詞在情感、表現(xiàn)手法上與課文的相似點。(見《讀寫導航》)。
五、反復朗誦課文并能達到熟練成誦。
六、作業(yè)。
1、課外閱讀鑒賞毛澤東詩詞,并選擇自已最喜歡的一首在班里朗頌交流。
2、背誦課文。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七
沁園春長沙
【教學目標】
一、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二、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重、難點)
三、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難點)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收集有關詞的文學知識
2復習《沁園春雪》
3反復誦讀《沁園春長沙》,讀準字音
二課堂活動
(一)交流有關詞的文學知識
詞:詞興起于唐,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guī)格。
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3、介紹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
(二)研習全文
1.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革命豪情。
2.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并說說各領起哪幾句。
上闋“看”字;領起七句。
下闋“憶”字;領起八句。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4、煉字煉意(體會下列詞句中彩色字的好處。
(1)獨立寒秋
“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層林盡染
“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鷹擊長空
“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魚翔淺底
“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4.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畫;近看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shù)船只爭相行駛。仰視,雄鷹在升空展翅高飛;俯看,魚兒在江水中輕快地暢游。宇宙中的萬物都在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準備了氣氛。
5.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6.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一個“恰”字,統(tǒng)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談論。經(jīng)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討惡揚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tǒng)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隨堂練習:
1.詞的上片意象密集,說說作者是怎樣借。
2.這首詞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簡析其作用。
參考答案;
1.寫樂景,寫豪情。詞中寫的雖然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diào),詩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萬山紅如烈火,魚兒自由自在,雄鷹奮力搏擊長空。山河的壯麗,越發(fā)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詩人正是從中突出了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強烈的革命精神。
2.對比手法的運用。詞中含有多種對比,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候”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通過對比使描繪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既而引出對民族命運的思考,抒發(fā)胸懷天下,指點江山的豪情。
同步練習
1.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膭釉~,并說明理由。
虎--深山,魚--潭底,駝--大漠,雁--長空
奔擊行嘯翔游鳴走排藏
2.吟誦《沁園春雪》,完成后面問題。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nèi)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shù)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問題1:仔細分析這首詞同《沁園春長沙》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點?
問題2:這首詞中作者是怎樣寫景抒懷的?
參考答案:
問題1.字數(shù)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
雙調(diào),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現(xiàn)出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
問題2.詞中所寫雖然是冰天雪地,卻毫無悲涼肅殺,連綿的山如舞動的銀蛇,白雪覆蓋下的高原如同奔馳的大象,化靜為動,有雄渾的力量感;陽光下,無邊的雪景更是分外妖嬈。此景基調(diào)高昂,體現(xiàn)了作者“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贊揚了今天人民大眾無往不勝的力量。
相關資料:
1.詞:詞興起于唐,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guī)格。
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2。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
3.毛澤東詩詞鑒賞
毛澤東詩詞是懷著巨大的詩的激情,按照寫詩的藝術規(guī)律,運用形象思維創(chuàng)造出來的。著名詩人賀敬之評述毛澤東詩詞時曾這樣說:“毛澤東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優(yōu)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創(chuàng)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思想、豪華精美的韻調(diào)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tài)的詩美,這種瑰奇的詩美熔鑄了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人格和個性。在漫長的歲月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是風靡了整個革命詩壇,吸引并熏陶了幾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BR> 毛澤東要求文藝家“用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觀點去觀察世界,觀察社會,觀察文學藝術?!泵珴蓶|詩詞正是運用這樣的世界觀分析和表現(xiàn)社會生活的光輝的典范。比如在《西江月井岡山》中,毛澤東高度評價了軍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戰(zhàn)勝敵人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是他對群眾力量無比信任的群眾觀點的強烈表現(xiàn)。相信群眾,熱愛群眾的思想,就像一條紅線貫穿于毛澤東詩詞之中。
毛澤東詩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镀呗扇嗣窠夥跑娬碱I南京》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边@就是說,宇宙間無窮無盡的事物都要經(jīng)歷產(chǎn)生--發(fā)展--消亡的過程,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人類社會同樣是如此。滄海與桑田總是更迭著的,新生也總是戰(zhàn)勝腐朽。正是“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
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主義者,他在詩詞中熱情地謳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贊美為實現(xiàn)理想而進行的壯麗的斗爭?!镀呗砷L征》是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詩歌典范。它既寫出了紅軍長征所經(jīng)歷的千難萬險,又把紅軍為了實現(xiàn)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礙,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發(fā)揮到極致,達到了內(nèi)容和形式完美的統(tǒng)一,可以稱之為藝術精品,千古絕唱。詩的題材是從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斗爭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但是詩人并沒有刻意渲染戰(zhàn)爭的殘酷與犧牲,而是集中筆力表現(xiàn)了長征取得勝利,實現(xiàn)了革命理想的喜悅和對于艱難困苦的蔑視。
在毛澤東詩詞中謳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戰(zhàn)勝困難的警句,時時出現(xiàn),美不勝收。如“不到長城非好漢”、“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欲與天公試比高”、“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埃”、“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等等。在那月沒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這種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燒的火炬,照耀著人民前進的道路;在那電閃雷鳴、暴風雨來臨的時候,這種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喚著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勢力沖擊;在那硝煙迷漫、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這個革命理想像嘹亮的號角,鼓舞著人民去奮勇殺敵;在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歷史階段,這個革命理想則像振奮人心的金鼓,催促著人民去乘風破浪,銳意改革,創(chuàng)造奇跡。
毛澤東1928年在井岡山創(chuàng)作的《西江月井岡山》,連同他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采桑子重陽》、《如夢令元旦》、《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清平樂會昌》等九篇精品構成了一組氣勢雄偉,筆力千鈞的井岡山道路的勝利凱歌。這一組意境超拔,詩采飛揚的詞,多是“在馬背上哼成的”。它們是偉大革命領袖的戰(zhàn)斗豪情與杰出詩人的創(chuàng)作激情渾然一體結成的革命詩詞的奇葩。
毛澤東詩詞在讀者心靈里鑄造美的殿堂。毛澤東詩詞中的美是對自然與社會生活中的美的概括與升華。它表現(xiàn)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社會美的內(nèi)容。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八
1、背誦默寫本詞。
2、品味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并用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仿寫句子。
3、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品味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
2、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以及其中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感悟毛澤東宏大氣魄的精神境界。
1、查找資料,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2、毛澤東的相關資料:
3、給下列字正音,解釋下列重點詞語。
正音:分、嬈、遜、數(shù)、汗。
解詞:惟余、競、折腰、紅裝素裹、風騷。
(一)朗讀詞作,合作學習,完成下列幾個問題:
1、上闋分幾層意思?每一層各寫什么?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后回答:
分三層。
第一層(前三句):總寫北國雪景,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第二層(中間七句):具體寫北國雪景。氣勢磅礴,生機盎然;
第三層(后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艷麗多姿。
2、下闋分幾層,每一層寫什么?
學生合作學習,討論后回答:
分三層。
第一層(前兩句):過渡句,承上啟下;
第二層(中間七句):評論古代英雄;
第三層(后三句):贊頌當代英雄。
3、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結合詞作談一談。
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闕重在寫景。寫景部分,嚴寒的冬天沒有一點凄涼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樂觀使北國冬天的風光雄壯樸素美麗動人,令人心氣豪爽,精神奮發(fā),雖然句句寫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濃重。下闕評論人物,不流于枯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理有情,極有分寸。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4、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學生討論后回答。
詞人在下闋著力評古論今。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zhàn)功,也指出了他們?nèi)鄙傥闹巍⑽膶W才華不足的弱點。三個字結束評古,其用意很明顯,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氣勢逼人。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帮L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xiàn)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yè)、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此詞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1、背誦本詞。
2、體會本詞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色。
這四個問題都可以讓大家在反復誦讀詞作的過程中,在學生的合作下順利完成。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詞作內(nèi)容和主題的理解,對其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教學教程中,學生可能會對評古論今目的理解不到位,尤其是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這時最好讓學生查找此時的歷史背景和毛澤東個人經(jīng)歷。這樣會幫助大家的理解。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掌握此種一些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3、掌握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
(二)能力目標:
1、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系,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xiàn)力。
(三)情感目標:
1、認識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激發(fā)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2、感受偉人的豪邁氣魄,樹立建設祖國的偉大理想和抱負。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nèi)容和強烈感情。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作者寫這首詞的背景導入。
二、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1、詞又稱為長短句,詞的一段叫做一闋,兩段分別叫做上闋,下闋。
2、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叫詞譜,詞譜的名稱叫做詞牌。
3、讓學生指出本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
三、整體感知。
(一)朗讀。
1、聽視頻朗讀,注意聽準字音、語速、節(jié)奏和韻律。
2、提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找出問題并作以評價。
3、檢查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
4、結合前面指出的問題,再聽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二)疏通詞意。
1、學生自讀,并結合注釋疏通詞意,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內(nèi)合作解決。
2、檢查重點詞義的理解情況,并作以明確。
3、指名學生疏解詞意,其他同學及老師糾正。
四、深入理解。
齊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及情感: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上闋)。
2、上闋哪些句子總寫雪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3、對雪景的具體描繪,由哪個詞引起?(望)。
4、作者望見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點?(長城內(nèi)外、黃河上下、山、原)(顏色:白色)。
5、上闋除了寫望到的'這些景物,再有沒有寫其他景物?(須晴日……)。
6、這些景物是不是作者看到的?(不是,想象、聯(lián)想到的)。
總結:詞的上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通過對北國風光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7、詞中的哪句話可以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江山如此多嬌)。
8、這句話是對上闋的一個總結,是一個承上句,有沒有啟下句?(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9、作者引出了哪些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0、對這些歷史人物作者用一個字作了評價,請找出來(惜)。
11、惜如何理解?(惜中有褒,惜中有貶,惜中有)。
12、既然作者惋惜這些千古帝王都在文治方面有所不足,那么有沒有在武功和文治方面都有卓越貢獻的人?(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總結:詞的下闋通過對歷代帝王的評價,表達出當今無產(chǎn)階級空前偉大的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念。
五、藝術特色。
1、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
2、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
1.反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3.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重點。
1.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教學難點。
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投影儀。
教學設計。
2課時。
板書。
毛澤東。
寫景:
北國風光長城內(nèi)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實寫。
萬里雪飄山。
原
看須晴日虛寫。
(總體寫)(具體寫)。
抒情:江山如此多嬌!
議論: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導入。
毛主席在我們的印象里,他是我國杰出的軍事家??赡阒绬??他還是一位。
著名的詩人。今天,我們就將一同學習他的詩詞---《沁園春雪》。
二.結合注釋,把握形象。
三.聆聽范讀,感受形象。
1.標題為“沁園春雪”,詞中究竟寫出了怎樣的雪呢?請聽配樂朗讀《沁園春雪》。
明確節(jié)奏、重音:
望/長城內(nèi)外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惟余莽莽頓失滔滔。
分外/妖嬈。
2.詞中的雪形象如何?
討論明確:
北國的雪景,壯闊、富有氣勢的。
3.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里描寫的北國的雪景?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薄巴L城內(nèi)外”“大河上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BR> 四.反復誦讀,體會形象。
五.質疑討論,明確形象。
1.北國的雪景特點如何?
討論明確:
豪邁、壯闊、富有氣勢。
2.詞中哪些語句,總體概括了北國雪景的特點?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討論明確:
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比喻修辭),舞銀蛇;原(比喻修辭)馳蠟象。
齊讀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讀出北國雪景豪邁的氣勢。
4.須晴日,雪景又當如何呢?這景與上文詩人所見的景色有何不同?
討論明確:
虛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BR> 5.如此美妙的北國雪景,你覺得如何?
討論明確:
六.結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默寫并背誦詞的上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沁園春雪》的上闋,感受到了北國之雪的風姿。(生齊背回味)同時,同學也暢談了自己的審美感受。那作者對自己筆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下面讓我們一同在下闋中尋找答案。
二.反復誦讀,感受情懷。
三.質疑討論,把握主旨。
1.面對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評價?
討論明確:
面對祖國壯麗山河,作者發(fā)出了“江山如此多嬌”的贊美。
2.由此景,作者聯(lián)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評價他們?這些人有什么共同點?
討論明確:
聯(lián)想到無數(shù)競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漢武、稍遜風騷的唐宗宋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點:都是中國歷史上曾建功立業(yè)、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的人,作者對他們都作了委婉的批評,并以一“惜”字總領對他們的批評。
3.作者這樣評價英雄,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
以委婉的批評作鋪墊,引出“今朝風流之人物”,這種寫法類似杜牧的《赤壁》中貶周言志的寫法。
4.結合背景,如何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風流人物”?
討論明確:
本詞寫于1936年2月,當時遵義會議剛剛結束,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當時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率領紅一方面軍渡黃河開赴河北抗日前線。適逢一場大雪,雪后毛澤東揮毫寫下了本詞。詞中詩人抒寫了作為革命家的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詞中“風流人物”可理解為毛澤東本人,但更應理解成廣大的人民群眾。
四.比較閱讀,加深理解。
比較詩人同樣寫雪的詞《減字木蘭花》,談談與《沁園春雪》的異同。
討論明確:
相同,都寫雪,都氣勢雄壯,風格豪邁。
不同,《沁園春》,借景抒懷,抒寫革命者的壯志豪情;《減字木蘭花》,寫景為敘事,襯托紅軍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沁園春》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減字木蘭花》寫景、敘事相結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過程與方法:1、采用先學后教的洋思模式。2、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著原野、山村、村莊、道路。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詩興大發(fā)。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展示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讀出感情并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2、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文體特點。
3、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5、感受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以及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三、自學指導1。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四、合作展示1。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是虛景。
4、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惜”
6、本文的主旨: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自學指導2: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六、合作展示2。
2、“江山……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的寓意是: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七、當堂訓練: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根據(jù)自己的印象,寫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數(shù)不限。
八、課堂小結: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寫歷史人物,最后深化開掘。整首詞始終洋溢著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
板書設計:
繪雪景。
贊北國風光,抒革命情懷。
論英雄。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二
一、學習目標。
1、掌握學習詩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學習詩歌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3、感受詩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并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二、學法指導。
1、將作者用文字所描繪出來的`的景物形象化,在頭腦中轉變成一幅幅圖畫。
2、反復朗讀,在讀中悟,讀中感,讀中生情。
三、課前熱身。
1、選詞填空:
(1)(饒、嬈、撓)分外妖()美麗富()不屈不()。
(2)(嬌、矯、驕)戒()戒躁()小玲瓏步履()健。
2、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數(shù)見不鮮()妖嬈()莽莽()謙遜()數(shù)九寒冬()風騷()分別()可汗()不計其數(shù)()。
3、動手查資料:
對于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這首詞的呢?請將你所搜集到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
4、反復朗讀這首詞,體會: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呢?
四、課堂學習。
(一)導入。
(二)交流預習情況,并讓同學展示預習成果。
(三)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jié)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聽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nèi)容呢?
(四)研讀上闋。
2、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字引起?它統(tǒng)攝的句子是哪幾句?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字可以看出?
5、詞的上闋抒發(fā)詞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研讀下闋。
1、開頭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的相同點是什么?對于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個字作了評價,是哪個字?這個字有什么具體含義?(分小組討論)。
3、詞的下闋表達了詞作者怎樣的偉大政治抱負?
(六)研讀探究。
(七)揣摩運用。
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
五、拓展練習。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思考:
1、根據(jù)你的理解,讀這首詞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看”和“憶”字各領起哪幾句?
3、試著分別概括這首詞上、下兩闋的內(nèi)容。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三
1、掌握學習詩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學習詩歌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3、感受詩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并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1、將作者用文字所描繪出來的的景物形象化,在頭腦中轉變成一幅幅圖畫。
2、反復朗讀,在讀中悟,讀中感,讀中生情。
1選詞填空:
(1)分外妖(??)?美麗富(??)?不屈不(??)[饒、嬈、撓]。
(2)戒(?)戒躁??(?)小玲瓏??步履(?)健[嬌、矯、驕]。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分外(??)?分別(??)?妖嬈(??)?謙遜(??)。
莽莽()?風騷(??)?可汗(??)數(shù)九寒冬(??)。
不計其數(shù)(??)??數(shù)見不鮮(???)。
3、動手查資料:
對于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這首詞的呢?請將你所搜集到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
4、反復朗讀這首詞,體會: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呢?
一、導入??。
二、交流預習情況,并讓同學展示預習成果。
三、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jié)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聽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nèi)容呢?
四、研讀上闋:
2、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字引起?它統(tǒng)攝的句子是哪幾句?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字可以看出?
5、詞的上闋抒發(fā)詞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研讀下闋:
1、開頭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的相同點是什么?對于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個字作了評價,是哪個字?這個字有什么具體含義?(分小組討論)。
3、詞的下闋表達了詞作者怎樣的偉大政治抱負?
六、研讀探究:
七、揣摩運用:
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四
1.了解詩歌的一般常識,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特點。
2.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
3.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預習導學】。
1.查字典,給生字詞注音,并讀一讀。
2.自查資料或網(wǎng)上搜索關于毛澤東的資料,整理歸納后寫在下面。
3.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雪景圖,并談談你的感受。
[來源:中.考.資.源.網(wǎng)]。
4.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閱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自主探究】。
1.自讀課文,大聲朗讀課文,思考:這首詞的上下兩闋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合作探究,分組討論。
(1)詞的上闕中作者用“望”字領起了哪幾句?
(2)上闕中運用比喻、對偶化靜為動的句子是哪句?
(3)“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了什么作用?
(4)怎樣認識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
3.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找出課文中三至五個你認為精彩的語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4.歸納總結。請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談出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練習反饋】。
1.《沁園春?雪》的體裁是________,其中“沁園春”叫________,“雪”是________。上下闋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全詞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闋中具體寫景時,運用比喻、對偶化靜為動的句子是________??????????????????????。
2、欣逢母校百年校慶,一位海外歸來的老學者回顧了母校百年滄桑之后,又對滿堂青年學子深情地說“????????????????,???????????????”。
3、閱讀詞的下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詩句“稍遜風騷”中“風騷”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拓展延伸】。
沁園春?長沙???一九二五年。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五
1、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欣賞能力。
2、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心。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在學之前我們先欣賞一下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多媒體展示,放錄音。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沁園春·長沙》。這時毛澤東同志正在苦苦尋求一條救國之路,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二、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出示幻燈片。
一、給加線字注音:
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數(shù)()風流人物今朝()。
二、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折腰——。
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diào)、重音、停頓、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三、分析重、難點: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很明顯,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在上下兩闋之間有一過渡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這一過渡句。(學生作答)。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學生作答,并將這一過渡句標出,作用記在書上)。
“江山如此多嬌”是承接上闋來寫的,在這里用到一個嬌字,是褒是貶?
是褒義,是贊揚。
那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看題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國的什么地方?
在祖國的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這里用到一種修辭方法是互文,實際指整個的北方冰封、雪飄,這是總寫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兩個字封、飄。(“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下面有一望字領起,望到了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望字領起下文,從“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都是望字統(tǒng)領。
“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讓學生思考、交流: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指導:長城內(nèi)外,長城東西走向,長城內(nèi)外實指長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實指黃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動寫靜,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
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現(xiàn)在天還沒有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現(xiàn)在我們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想像、交流,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
上闋寫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
學生齊讀上闋一遍。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
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么呢?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至此,我們回頭看“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學生齊讀下闋一遍。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的思想發(fā)展規(guī)跡。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跡。
[板書設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六
1.反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3.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1.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投影儀
2課時
板書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寫景:
北國風光長城內(nèi)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實寫
萬里雪飄山
原
看須晴日虛寫
(總體寫)(具體寫)
抒情:江山如此多嬌!
議論: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主席在我們的印象里,他是我國杰出的軍事家。可你知道嗎?他還是一位
著名的詩人。今天,我們就將一同學習他的詩詞---《沁園春·雪》
1.標題為“沁園春·雪”,詞中究竟寫出了怎樣的雪呢?請聽配樂朗讀《沁園春·雪》。
明確節(jié)奏、重音:
望/長城內(nèi)外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惟余莽莽頓失滔滔
分外/妖嬈
2.詞中的雪形象如何?
討論明確:
北國的雪景,壯闊、富有氣勢的。
3.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里描寫的北國的雪景?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薄巴L城內(nèi)外”“大河上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BR> 1.北國的雪景特點如何?
討論明確:
豪邁、壯闊、富有氣勢。
2.詞中哪些語句,總體概括了北國雪景的特點?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R> 討論明確:
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比喻修辭),舞銀蛇;原(比喻修辭)馳蠟象。
齊讀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讀出北國雪景豪邁的氣勢。
4.須晴日,雪景又當如何呢?這景與上文詩人所見的景色有何不同?
討論明確:
虛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BR> 5.如此美妙的北國雪景,你覺得如何?
討論明確: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默寫并背誦詞的上片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沁園春·雪》的上闋,感受到了北國之雪的風姿。(生齊背回味)同時,同學也暢談了自己的審美感受。那作者對自己筆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下面讓我們一同在下闋中尋找答案。
1.面對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評價?
討論明確:
面對祖國壯麗山河,作者發(fā)出了“江山如此多嬌”的贊美。
2.由此景,作者聯(lián)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評價他們?這些人有什么共同點?
討論明確:
聯(lián)想到無數(shù)競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漢武、稍遜風騷的唐宗宋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點:都是中國歷史上曾建功立業(yè)、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的人,作者對他們都作了委婉的批評,并以一“惜”字總領對他們的批評。
3.作者這樣評價英雄,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
以委婉的批評作鋪墊,引出“今朝風流之人物”,這種寫法類似杜牧的《赤壁》中貶周言志的寫法。
4.結合背景,如何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風流人物”?
討論明確:
本詞寫于1936年2月,當時遵義會議剛剛結束,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當時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率領紅一方面軍渡黃河開赴河北抗日前線。適逢一場大雪,雪后毛澤東揮毫寫下了本詞。詞中詩人抒寫了作為革命家的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詞中“風流人物”可理解為毛澤東本人,但更應理解成廣大的人民群眾。
比較詩人同樣寫雪的詞《減字木蘭花》,談談與《沁園春雪》的異同。
討論明確:
相同,都寫雪,都氣勢雄壯,風格豪邁。
不同,《沁園春》,借景抒懷,抒寫革命者的壯志豪情;《減字木蘭花》,寫景為敘事,襯托紅軍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沁園春》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減字木蘭花》寫景、敘事相結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七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課《沁園春雪》。
教材分析。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的一首杰出的詞作。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設計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學生實際,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介,通過具體、直觀材料,調(diào)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注重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介作者毛澤東的主要事跡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3、掌握課下注釋中列出的重點詞語的字形及含義。
能力目標。
1、能夠準確熟練地背誦全詩。
2、揣摩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
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學討論法、閱讀理解法、自主評價法。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課外資料。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培養(yǎng)興趣,強化動機。
1、投影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調(diào)歌頭讀毛主席詩詞》: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萬兵。
眼底六洲風雨,
筆下有雷聲。
細檢詩壇李杜,
詞苑蘇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師略作解釋,請學生發(fā)表意見。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毛澤東的代表作《沁園春雪》。
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對毛澤東詩詞進行了高度評價,同學們通過高亨的這首詞,對毛澤東的詩詞會有初步的認識。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新課學習。
教學意圖。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資料略)。
欣賞視頻材料,對毛澤東同志的生平與寫作背景進行深一步的理解。
為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首詞的內(nèi)涵作準備。
三、配樂朗誦。
事先制作教學軟件:選一些雪景圖片,包括高山、大河、長城等雪景圖片,疊加自下而上移動的《沁園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讀錄音。
觀看視頻材料,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掃除文字障礙,感受詩歌的意境。
四、深入閱讀,理解思想和藝術。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寫雪的?
2、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國雪景?這些詞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什么意境?
3、賞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試加以分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上闋。
2、前三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
3、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化動為靜的寫法;寫出了山的連,原的高。
4、虛景。從“須”可以看出。
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啟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yǎng)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由眼前的景色聯(lián)想到哪些內(nèi)容?
2、作者對詞中杰出的歷史人物進行的總體評價是?
3、誰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下闋。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批評他們?nèi)狈ξ膶W才華。
3、新時代的人民群眾。
五、分角色指導朗讀。
1、再次欣賞配樂朗誦;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六、小結。
指導學生小結全文。
《沁園春雪》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八
1.抓住關鍵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詞寫景和議論的特點。
理解文章內(nèi)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體會作者的胸懷、思想感情。
1.導入:由毛主席的嗜好導入。板書課題。
教法、學法:激發(fā)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明確任務:學生歸納學習任務,教師幫助確定。投影出示。
3.導學過程:
a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
2.學生邊聽邊想。
(1)從氣魄上,整首詞給你怎樣的印象?找出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詞語。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雄偉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國風貌。
(2)內(nèi)容。將上下闋內(nèi)容各用一個字概括。
板書:上闋物————江山。
下闋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請用書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引)。
江山為何令英雄崇敬?面對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態(tài)?
師生分析:上闋繪雪景之嬌,縱橫千萬里,下闋論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達方式:上闋:描寫下闋:議論抒情。
(3)講解過渡句的作用。
教法、學法:教師范讀,學生聽、思考,教師放映宇航員拍攝的長城、山脈照片,精講點撥,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寫?怎樣議論?
1.指名讀上闋。
(1)毛主席不僅會寫詩作詞,還會畫畫。他大筆一揮,展示給我們幾幅畫面?明確:三幅。一位同學讀原句,另三名同學說說想到的畫面。
提問:主席是怎樣用筆的?
回答:先總寫,再具體寫,后小結。先實寫,后虛寫。板書體現(xiàn)。
女生齊讀上闋。
教法、學乏:體味意境。
(2)質疑:“望”的位置在哪里?何以有這樣的氣魄?
(3)你怎么看出后三句是虛寫?從“望”到“看”,視覺上有變化嗎?
2.讀下闋。
(1)詩人評說歷史人物,貫穿一個“惜”字?!跋А睆暮蝸??
(2)誰是風流人物?明確: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插入對毛主席其人、時代背景的介紹。男生齊讀下闋。
出示人民大會堂巨幅國畫,配樂,放錄音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教師講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現(xiàn)在,你對“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有新的感受嗎?舉例深入體會。
d.比較體驗:
出示題板。
e.總結:鑒賞詩詞的思路。
f.再品詞的意境。放錄音。
作業(yè)。
總體回顧,發(fā)散思維。
展開聯(lián)想,鼓勵求異:你由雪想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總實。
上闋物——江山分描寫。
總虛。
下闋人——英雄。
贊今抒情。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九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后一句。)。
3、提出問題。(補充在后邊,此略。)。
三、局部品味: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2”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實———————虛。
總———————分秦皇漢武…略輸。
北國風光長城、黃河(靜)|。
冰封…雪飄|(惜)。
望|看……嬌—引:唐宗宋祖…稍遜———往…今…|。
山舞、原馳(動)|成吉思汗…只識。
描寫———————抒情。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并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2)、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3)、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4)、按以上的板書內(nèi)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數(shù)()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二十
小組比賽,看哪組同學能把本文背誦得又好又流暢,然后全班齊背。
二、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本詞雖為詠雪,實際上它不僅僅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更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上闕寫景,即景生情;下闕抒情,寓情于景。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結合,語言形象、精警、優(yōu)美,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二)四邊互動:
1、這首詞表現(xiàn)了白雪皚皚的一個銀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詞來表現(xiàn)潔白的?
明確:冰雪銀蠟素。
2、這首詞有哪些詞用得準確精煉、極富形象、飽含感情,聯(lián)系具體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動詞-飄舞馳封形容詞-莽莽滔滔-惟頓略稍。
3、本文運用了多種修辭,請在文中找出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明確:“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边\用夸張,寫出了北國冬季寒威之烈?!俺杉己怪蛔R彎弓射大雕?!币砸粋€特征性的動作代指軍事武功,具體可感,并增添了對人物的戲謔之意。“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庇帽扔鳎刃蜗笥衷黾恿藙痈?。
4、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聯(lián)系前面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上闕寫景部分,嚴寒的冬天沒有一點凄涼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樂觀使北國冬天的風光雄壯樸素美麗動人,令人心氣豪爽,精神奮發(fā),雖然句句寫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濃重。下闕評論人物,不流于枯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理有情,極有分寸。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三、比較閱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為《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diào)上有什么不同?(學生思考后回答)。
明確: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xiàn),內(nèi)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群、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四、作業(yè)。
1、學習這首詞的意境和優(yōu)美的語言,請你也試著用詩樣的語言給各科老師寫賀卡。
例:給語文老師:凝神處,思想與現(xiàn)實碰撞出七彩的火花,輕落在我們身上,燃成一片燎原之勢!老師,祝您節(jié)日快樂!3、請寫出四句寫“雪”的古詩。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二十一
3、比較中理解詞的知識并試著填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句話同學們熟悉嗎?
學生:不熟悉!
老師介紹寫作背景。
二、自由朗讀全文。
學生讀文,并能結合文章談自己的理解。
畫面一:繪北國壯麗雪景。
畫面二:評歷史人物,贊當代英雄。
三、觀察畫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讀文章。
1、放片斷。
2、學生自由朗讀并對需處理的字、詞做好標記。
四、個性創(chuàng)作(大組誦讀)。
五、活學活用。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做小詞人,以《沁園春*勤中》為題,填一首詞。
當堂交流,課后潤色。
附1:學生作品。
七(1)班邵凱。
勤中初建,
震懾四方。
賞紅磚綠瓦,
金碧輝煌;
弧形樓宇,
環(huán)抱學子。
殘陽西沉,
紅樓斜影,
欲與名校比高低。
須寒冬,
看銀裝素裹,
格外清幽。
勤中如此多嬌,
引常州學子盡折腰。
觀藝術教育,
首屈一指;
創(chuàng)新理念,
獨一無二;
馳名老校,
東南西北。
只可仰嘆拜下風。
喜人矣,
尋明日之星,
就在勤中。
毛澤東。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沁園春。
詠北大百年。
楊河。
戊戌流年,
沙灘路斷,
紅樓初建。
望紫禁深宮,
殘陽西沉;
白塔斜影,
折線孤雁。
八旗煙云,
燕山空晚,
清風無力百草怨。
途茫茫,
惜荷塘寒月,
圓明斷垣。
五四鐘聲風雨,
引主義文章乾坤換,淘博雅清泉,
未名春滿;
仰觀星宇,
俯究人間。
砥礪德業(yè),
道說長短,
爭鳴自由問必然。
路漫漫,
覽天下長卷,
理論河山。
佚名。
首都北京,
千里病風,
萬里菌飄。
望長城內(nèi)外,
人心慌慌,
京城上下,
頓失吵鬧。
吃板藍根,
服維生素,
欲與sars試比高。
無寧日,
看口罩手套,
分外妖嬈。
病毒如此多焦,
引無辜良民競折腰。
惜胸透b超,
略輸文采,
西醫(yī)中藥,
稍遜風騷,
一代庸醫(yī),
齊聚華夏,
喪心病狂亂開藥。
具枉矣,
究病源何如,
待看明朝。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理解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3.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感受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詞中對歷代帝王的評論。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分析上闋,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熟背上闋。
課前預習:1.熟讀詩歌。2.完成作業(yè)本的積累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
二、解題: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梢月?lián)系以前學過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天凈沙.秋思》等進一步明確這一知識點。
三、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jié)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請學生談談初讀體會。
教師適時補充背景: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他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3、聽教師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nèi)容呢?
上闋寫北國雪景,下闋評論英雄人物。
四、研讀賞析:
1、齊讀上闋,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結合相關的字、詞或句說一說。
(在學生回答中,教師可適時進行以下提問)。
(1)哪些句子總寫北方的雪景?這些句子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冰天雪地,廣袤無垠。
寫景時,既有靜景,又有動景,分別用了哪兩個字?
冰封、雪飄。
(2)作者望見了什么?
長城內(nèi)外……欲與天公試比高。
(3)齊讀“望”字統(tǒng)領的句子,你覺得那些詞用得最好?說說你的體會。(可結合修辭等進行賞析,特別是“山舞銀蛇……試比高”)。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有什么表達效果?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
表達效果結合修辭進行賞析。
(5)加上你的想象,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作業(yè)本第8題)。
2、詞的上闋抒發(fā)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過描寫北方雪景,贊美祖國壯麗山河,大氣磅礴,曠達豪邁。
3、齊讀上闋。
4、當堂背誦上闋。
五、作業(yè):1、完成作業(yè)本的`4、7及同步練的積累運用。2、弄懂下闋的字面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能夠背誦下闋。
2、理解詞中對歷代帝王的評論。
3、體會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和壯志豪情。
一、復習引入:
1、抽背上闋(個別背、齊背)。
2、找一找,全詩中哪一句概括了上闋內(nèi)容。(江山如此多嬌)。
二、賞讀下闋。
1、下闋開頭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
2、什么叫“競折腰”?哪些英雄為之折腰呢?
明確:折腰的意思為鞠躬、傾倒,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為之折腰。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作者在贊揚他們長于武功的同時,又很婉轉的指出了他們?nèi)鄙傥闹蔚娜觞c。
4、作者批評的措詞極有分寸,還可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5、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6、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8、背誦下闋。
三、課內(nèi)延伸:
2、積累你所了解的古詩詞中表達作者抱負的詩句。
3、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可投影)。
思考(1)詞的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
(2)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提出的“問蒼茫大地,誰住沉?。俊?,今天我們在《沁園春雪》中是否找到了答案呢?(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四、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的剩余練習及同步練的5-14。
2、課外摘抄毛澤東的詩詞,如《沁園春.長沙》、《詠梅》等。
3、準備好早自修的默寫。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講解法、朗誦、合作研討。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作者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懂得詩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lián)系詞中的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3、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nèi)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nèi)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思路。
了解詞的知識,提供文字,聲像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聽錄音,以各種形式反復朗誦課文,師生研讀詞的上闋。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查閱資料即寫作背景、作者生平。
教學資料剪貼、摘抄。
介紹詞的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diào)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背景介紹: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了解毛澤東。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著名詞作《沁園春雪》。
【板題】: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三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教學設計:。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
1.讀,讀正確,讀出感情.
2.說,說說詞中表達的感情,。
3.背,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學習過程:。
一熟讀感悟。
1.教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聽朗讀帶,給生字詞注音.
3.齊讀,讀準字詞.
4.點名讀,讀出感情.
5.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6.再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7.男女生分別讀.體會感情.
二體悟交流。
1.讓學生自讀,整理自己的感悟.
2.請同學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3.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比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4.讓學生有充分的發(fā)言機會.廣泛交流.
三背誦默寫。
1.展開競賽,積極背誦.
2.仔細分析字形,找出易寫錯的字.
3.當堂默寫.
4.視頻展示幾位同學的默寫,集體訂正.
四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鞏固背誦默寫。
2.完成同步練習.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齊背。
2.點名背誦。
3.說說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熟讀白雪歌送武判官尋京。
1.齊讀。
2.點名讀。
3.請學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體交流討論.
三比較異同。
1.教師指導比較的角度.如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的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寫景的角度與方法等.
2.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3.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語文本上.
四交流體會。
1.指名回答,談談自己的想法.
2.師生討論學生的發(fā)言.教師要作好點拔總結工作.
3.讓學生再次修改補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白雪歌送武判寫歸京。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四
安工大附中霍光武
教學目標
1、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2、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教學難點
1、從意象的角度了解關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學的描寫。
2、領會浪遏飛舟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1、語言品讀法。通過朗讀、品讀、誦讀,體會詞中意象,把握詞作情感。
2、比較法。如對《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的比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他是領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
二、背景介紹
1911-1925年,毛澤東在長沙學習、生活、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三年,這期間發(fā)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和共產(chǎn)黨成立等,他與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創(chuàng)立新民學會,領導長沙學生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建立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誦讀欣賞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2、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誦讀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后要稍停頓,突出領字作用?!翱础弊炙I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出徹悟、慨嘆之情?!扒 弊炙I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抓住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力求背誦全篇。
(二)整體感知
1、思考: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
討論、明確:
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四、再讀課文,詩歌鑒賞
(一)寫壯景,抒豪情
1、研習“湘江秋景”圖(“看”字所領的7句)
提問: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描繪眼前這大好秋色的呢?
明確:遠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靜)
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靜、動)
仰視:鷹擊長空(動)俯瞰:魚翔淺底(動)
總寫:萬類霜天競自由
小結:遠近結合,總分有序,動靜交錯,紅綠輝映,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
2、研習“中流擊水”圖(最后三句)
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闋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
(二)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
1、“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
2、“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
3、“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與明處對比
4、“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三)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xiàn)力。
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的表現(xiàn)了鷹的矯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當?shù)拿枥L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tài)。
(四)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沁園春雪》上闕描繪北國風光,下闕評古論今,抒發(fā)壯志豪情。
這首詞上闕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有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xiàn)了詩人與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敢于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
(五)比較分析
明確:《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是指才華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肚邎@春長沙》中的包括詞人在內(nèi)的'“同學少年”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意氣風發(fā),風華正茂,關心國家命運,富有斗爭精神,正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中流砥柱”。詞下闕通過寫意氣風發(fā)、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藝術地回答了上闕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這樣,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2、分析毛澤東《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討論、明確:這首詩寫出了毛澤東年輕時期的雄心壯志,表現(xiàn)了他主宰國家命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五、結束語
朗讀《詩人領袖》
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一行。常于馬背上構思,便具有了戰(zhàn)略家的目光。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時瀟灑地抽煙,抬頭望斷南飛雁,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shù)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diào)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六、作業(yè)與練習
賞析《重陽》《北戴河》
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圖獨立寒秋橘子洲頭景
遠眺萬山紅遍中
層林盡染靜寓
湘江秋景圖近觀漫江碧透情
百舸爭流
仰視鷹擊長空動情
俯瞰魚翔淺底中
崢嶸歲月圖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顯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志
中流擊水圖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安徽省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
ahmashgwhgw@
作者郵箱:ahmashgwhgw@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五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讀,讀正確,讀出感情。
2、說,說說詞中表達的感情,
3、背,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1、教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聽朗讀帶,給生字詞注音。
3、齊讀,讀準字詞。
4、點名讀,讀出感情。
5、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6、再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7、男女生分別讀。體會感情。
1、讓學生自讀,整理自己的感悟。
2、請同學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3、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比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4、讓學生有充分的發(fā)言機會。廣泛交流。
1、展開競賽,積極背誦。
2、仔細分析字形,找出易寫錯的字。
3、當堂默寫。
4、視頻展示幾位同學的默寫,集體訂正。
1、繼續(xù)鞏固背誦默寫。
2、完成同步練習。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六
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2、揣摩、品味詞的凝煉、貼切的語言;
3、正確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導入課文。
二、朗讀,整體感知。
教師示范讀,學生讀。
理解這首詞的上下兩闋,各寫什么?
(上闋:描寫北國雪景;下闋:縱論歷代英雄,抒發(fā)詩人的抱負。)。
三、生成——探究。
預計學生生成問題:(可參見《讀寫導航》的“探究與體驗”)。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闕中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景觀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詩人是如何來表現(xiàn)這些景象的?
(對偶、比喻等修辭;以動寫靜,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須睛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寫景與前面的詩句有何不同?
(前面是寫實,這里是想象的虛景。)。
5、發(fā)揮想像,用自已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并談談此時你的感受。
(廣闊、壯麗的北國雪景風光,令人感受到詩人豪邁胸懷,雄偉氣迫,以及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6、詩人如何從上闋描寫北國雪景轉入下闋縱論歷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作用。)。
7、作者用一個“惜”字統(tǒng)領全文、評價歷史人物,包含著什么樣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評不足。)。
8、怎樣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抒發(fā)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
四、拓展欣賞(比較閱讀)。
1、閱讀課后詩《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并比較兩首詞的異同點。
2、課后比較閱讀《沁園春·長沙》,重點比較和體會詞在情感、表現(xiàn)手法上與課文的相似點。(見《讀寫導航》)。
五、反復朗誦課文并能達到熟練成誦。
六、作業(yè)。
1、課外閱讀鑒賞毛澤東詩詞,并選擇自已最喜歡的一首在班里朗頌交流。
2、背誦課文。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七
沁園春長沙
【教學目標】
一、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二、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重、難點)
三、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難點)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收集有關詞的文學知識
2復習《沁園春雪》
3反復誦讀《沁園春長沙》,讀準字音
二課堂活動
(一)交流有關詞的文學知識
詞:詞興起于唐,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guī)格。
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3、介紹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
(二)研習全文
1.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革命豪情。
2.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并說說各領起哪幾句。
上闋“看”字;領起七句。
下闋“憶”字;領起八句。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4、煉字煉意(體會下列詞句中彩色字的好處。
(1)獨立寒秋
“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層林盡染
“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鷹擊長空
“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魚翔淺底
“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4.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畫;近看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shù)船只爭相行駛。仰視,雄鷹在升空展翅高飛;俯看,魚兒在江水中輕快地暢游。宇宙中的萬物都在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準備了氣氛。
5.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6.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一個“恰”字,統(tǒng)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談論。經(jīng)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討惡揚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tǒng)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隨堂練習:
1.詞的上片意象密集,說說作者是怎樣借。
2.這首詞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簡析其作用。
參考答案;
1.寫樂景,寫豪情。詞中寫的雖然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diào),詩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萬山紅如烈火,魚兒自由自在,雄鷹奮力搏擊長空。山河的壯麗,越發(fā)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詩人正是從中突出了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強烈的革命精神。
2.對比手法的運用。詞中含有多種對比,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候”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通過對比使描繪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既而引出對民族命運的思考,抒發(fā)胸懷天下,指點江山的豪情。
同步練習
1.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膭釉~,并說明理由。
虎--深山,魚--潭底,駝--大漠,雁--長空
奔擊行嘯翔游鳴走排藏
2.吟誦《沁園春雪》,完成后面問題。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nèi)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shù)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問題1:仔細分析這首詞同《沁園春長沙》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點?
問題2:這首詞中作者是怎樣寫景抒懷的?
參考答案:
問題1.字數(shù)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
雙調(diào),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現(xiàn)出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
問題2.詞中所寫雖然是冰天雪地,卻毫無悲涼肅殺,連綿的山如舞動的銀蛇,白雪覆蓋下的高原如同奔馳的大象,化靜為動,有雄渾的力量感;陽光下,無邊的雪景更是分外妖嬈。此景基調(diào)高昂,體現(xiàn)了作者“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贊揚了今天人民大眾無往不勝的力量。
相關資料:
1.詞:詞興起于唐,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guī)格。
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2。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
3.毛澤東詩詞鑒賞
毛澤東詩詞是懷著巨大的詩的激情,按照寫詩的藝術規(guī)律,運用形象思維創(chuàng)造出來的。著名詩人賀敬之評述毛澤東詩詞時曾這樣說:“毛澤東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優(yōu)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創(chuàng)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思想、豪華精美的韻調(diào)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tài)的詩美,這種瑰奇的詩美熔鑄了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人格和個性。在漫長的歲月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是風靡了整個革命詩壇,吸引并熏陶了幾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BR> 毛澤東要求文藝家“用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觀點去觀察世界,觀察社會,觀察文學藝術?!泵珴蓶|詩詞正是運用這樣的世界觀分析和表現(xiàn)社會生活的光輝的典范。比如在《西江月井岡山》中,毛澤東高度評價了軍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戰(zhàn)勝敵人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是他對群眾力量無比信任的群眾觀點的強烈表現(xiàn)。相信群眾,熱愛群眾的思想,就像一條紅線貫穿于毛澤東詩詞之中。
毛澤東詩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镀呗扇嗣窠夥跑娬碱I南京》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边@就是說,宇宙間無窮無盡的事物都要經(jīng)歷產(chǎn)生--發(fā)展--消亡的過程,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人類社會同樣是如此。滄海與桑田總是更迭著的,新生也總是戰(zhàn)勝腐朽。正是“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
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主義者,他在詩詞中熱情地謳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贊美為實現(xiàn)理想而進行的壯麗的斗爭?!镀呗砷L征》是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詩歌典范。它既寫出了紅軍長征所經(jīng)歷的千難萬險,又把紅軍為了實現(xiàn)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礙,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發(fā)揮到極致,達到了內(nèi)容和形式完美的統(tǒng)一,可以稱之為藝術精品,千古絕唱。詩的題材是從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斗爭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但是詩人并沒有刻意渲染戰(zhàn)爭的殘酷與犧牲,而是集中筆力表現(xiàn)了長征取得勝利,實現(xiàn)了革命理想的喜悅和對于艱難困苦的蔑視。
在毛澤東詩詞中謳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戰(zhàn)勝困難的警句,時時出現(xiàn),美不勝收。如“不到長城非好漢”、“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欲與天公試比高”、“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埃”、“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等等。在那月沒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這種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燒的火炬,照耀著人民前進的道路;在那電閃雷鳴、暴風雨來臨的時候,這種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喚著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勢力沖擊;在那硝煙迷漫、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這個革命理想像嘹亮的號角,鼓舞著人民去奮勇殺敵;在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歷史階段,這個革命理想則像振奮人心的金鼓,催促著人民去乘風破浪,銳意改革,創(chuàng)造奇跡。
毛澤東1928年在井岡山創(chuàng)作的《西江月井岡山》,連同他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采桑子重陽》、《如夢令元旦》、《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清平樂會昌》等九篇精品構成了一組氣勢雄偉,筆力千鈞的井岡山道路的勝利凱歌。這一組意境超拔,詩采飛揚的詞,多是“在馬背上哼成的”。它們是偉大革命領袖的戰(zhàn)斗豪情與杰出詩人的創(chuàng)作激情渾然一體結成的革命詩詞的奇葩。
毛澤東詩詞在讀者心靈里鑄造美的殿堂。毛澤東詩詞中的美是對自然與社會生活中的美的概括與升華。它表現(xiàn)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社會美的內(nèi)容。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八
1、背誦默寫本詞。
2、品味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并用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仿寫句子。
3、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品味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
2、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以及其中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感悟毛澤東宏大氣魄的精神境界。
1、查找資料,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2、毛澤東的相關資料:
3、給下列字正音,解釋下列重點詞語。
正音:分、嬈、遜、數(shù)、汗。
解詞:惟余、競、折腰、紅裝素裹、風騷。
(一)朗讀詞作,合作學習,完成下列幾個問題:
1、上闋分幾層意思?每一層各寫什么?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后回答:
分三層。
第一層(前三句):總寫北國雪景,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第二層(中間七句):具體寫北國雪景。氣勢磅礴,生機盎然;
第三層(后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艷麗多姿。
2、下闋分幾層,每一層寫什么?
學生合作學習,討論后回答:
分三層。
第一層(前兩句):過渡句,承上啟下;
第二層(中間七句):評論古代英雄;
第三層(后三句):贊頌當代英雄。
3、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結合詞作談一談。
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闕重在寫景。寫景部分,嚴寒的冬天沒有一點凄涼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樂觀使北國冬天的風光雄壯樸素美麗動人,令人心氣豪爽,精神奮發(fā),雖然句句寫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濃重。下闕評論人物,不流于枯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理有情,極有分寸。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4、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學生討論后回答。
詞人在下闋著力評古論今。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zhàn)功,也指出了他們?nèi)鄙傥闹巍⑽膶W才華不足的弱點。三個字結束評古,其用意很明顯,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氣勢逼人。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帮L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xiàn)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yè)、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此詞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1、背誦本詞。
2、體會本詞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色。
這四個問題都可以讓大家在反復誦讀詞作的過程中,在學生的合作下順利完成。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詞作內(nèi)容和主題的理解,對其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教學教程中,學生可能會對評古論今目的理解不到位,尤其是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這時最好讓學生查找此時的歷史背景和毛澤東個人經(jīng)歷。這樣會幫助大家的理解。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掌握此種一些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3、掌握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
(二)能力目標:
1、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系,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xiàn)力。
(三)情感目標:
1、認識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激發(fā)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2、感受偉人的豪邁氣魄,樹立建設祖國的偉大理想和抱負。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nèi)容和強烈感情。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作者寫這首詞的背景導入。
二、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1、詞又稱為長短句,詞的一段叫做一闋,兩段分別叫做上闋,下闋。
2、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叫詞譜,詞譜的名稱叫做詞牌。
3、讓學生指出本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
三、整體感知。
(一)朗讀。
1、聽視頻朗讀,注意聽準字音、語速、節(jié)奏和韻律。
2、提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找出問題并作以評價。
3、檢查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
4、結合前面指出的問題,再聽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二)疏通詞意。
1、學生自讀,并結合注釋疏通詞意,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內(nèi)合作解決。
2、檢查重點詞義的理解情況,并作以明確。
3、指名學生疏解詞意,其他同學及老師糾正。
四、深入理解。
齊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及情感: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上闋)。
2、上闋哪些句子總寫雪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3、對雪景的具體描繪,由哪個詞引起?(望)。
4、作者望見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點?(長城內(nèi)外、黃河上下、山、原)(顏色:白色)。
5、上闋除了寫望到的'這些景物,再有沒有寫其他景物?(須晴日……)。
6、這些景物是不是作者看到的?(不是,想象、聯(lián)想到的)。
總結:詞的上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通過對北國風光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7、詞中的哪句話可以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江山如此多嬌)。
8、這句話是對上闋的一個總結,是一個承上句,有沒有啟下句?(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9、作者引出了哪些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0、對這些歷史人物作者用一個字作了評價,請找出來(惜)。
11、惜如何理解?(惜中有褒,惜中有貶,惜中有)。
12、既然作者惋惜這些千古帝王都在文治方面有所不足,那么有沒有在武功和文治方面都有卓越貢獻的人?(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總結:詞的下闋通過對歷代帝王的評價,表達出當今無產(chǎn)階級空前偉大的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念。
五、藝術特色。
1、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
2、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
1.反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3.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重點。
1.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教學難點。
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投影儀。
教學設計。
2課時。
板書。
毛澤東。
寫景:
北國風光長城內(nèi)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實寫。
萬里雪飄山。
原
看須晴日虛寫。
(總體寫)(具體寫)。
抒情:江山如此多嬌!
議論: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導入。
毛主席在我們的印象里,他是我國杰出的軍事家??赡阒绬??他還是一位。
著名的詩人。今天,我們就將一同學習他的詩詞---《沁園春雪》。
二.結合注釋,把握形象。
三.聆聽范讀,感受形象。
1.標題為“沁園春雪”,詞中究竟寫出了怎樣的雪呢?請聽配樂朗讀《沁園春雪》。
明確節(jié)奏、重音:
望/長城內(nèi)外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惟余莽莽頓失滔滔。
分外/妖嬈。
2.詞中的雪形象如何?
討論明確:
北國的雪景,壯闊、富有氣勢的。
3.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里描寫的北國的雪景?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薄巴L城內(nèi)外”“大河上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BR> 四.反復誦讀,體會形象。
五.質疑討論,明確形象。
1.北國的雪景特點如何?
討論明確:
豪邁、壯闊、富有氣勢。
2.詞中哪些語句,總體概括了北國雪景的特點?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討論明確:
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比喻修辭),舞銀蛇;原(比喻修辭)馳蠟象。
齊讀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讀出北國雪景豪邁的氣勢。
4.須晴日,雪景又當如何呢?這景與上文詩人所見的景色有何不同?
討論明確:
虛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BR> 5.如此美妙的北國雪景,你覺得如何?
討論明確:
六.結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默寫并背誦詞的上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沁園春雪》的上闋,感受到了北國之雪的風姿。(生齊背回味)同時,同學也暢談了自己的審美感受。那作者對自己筆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下面讓我們一同在下闋中尋找答案。
二.反復誦讀,感受情懷。
三.質疑討論,把握主旨。
1.面對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評價?
討論明確:
面對祖國壯麗山河,作者發(fā)出了“江山如此多嬌”的贊美。
2.由此景,作者聯(lián)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評價他們?這些人有什么共同點?
討論明確:
聯(lián)想到無數(shù)競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漢武、稍遜風騷的唐宗宋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點:都是中國歷史上曾建功立業(yè)、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的人,作者對他們都作了委婉的批評,并以一“惜”字總領對他們的批評。
3.作者這樣評價英雄,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
以委婉的批評作鋪墊,引出“今朝風流之人物”,這種寫法類似杜牧的《赤壁》中貶周言志的寫法。
4.結合背景,如何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風流人物”?
討論明確:
本詞寫于1936年2月,當時遵義會議剛剛結束,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當時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率領紅一方面軍渡黃河開赴河北抗日前線。適逢一場大雪,雪后毛澤東揮毫寫下了本詞。詞中詩人抒寫了作為革命家的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詞中“風流人物”可理解為毛澤東本人,但更應理解成廣大的人民群眾。
四.比較閱讀,加深理解。
比較詩人同樣寫雪的詞《減字木蘭花》,談談與《沁園春雪》的異同。
討論明確:
相同,都寫雪,都氣勢雄壯,風格豪邁。
不同,《沁園春》,借景抒懷,抒寫革命者的壯志豪情;《減字木蘭花》,寫景為敘事,襯托紅軍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沁園春》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減字木蘭花》寫景、敘事相結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過程與方法:1、采用先學后教的洋思模式。2、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著原野、山村、村莊、道路。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詩興大發(fā)。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展示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讀出感情并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2、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文體特點。
3、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5、感受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以及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三、自學指導1。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四、合作展示1。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是虛景。
4、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惜”
6、本文的主旨: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自學指導2: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六、合作展示2。
2、“江山……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的寓意是: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七、當堂訓練: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根據(jù)自己的印象,寫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數(shù)不限。
八、課堂小結: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寫歷史人物,最后深化開掘。整首詞始終洋溢著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
板書設計:
繪雪景。
贊北國風光,抒革命情懷。
論英雄。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二
一、學習目標。
1、掌握學習詩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學習詩歌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3、感受詩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并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二、學法指導。
1、將作者用文字所描繪出來的`的景物形象化,在頭腦中轉變成一幅幅圖畫。
2、反復朗讀,在讀中悟,讀中感,讀中生情。
三、課前熱身。
1、選詞填空:
(1)(饒、嬈、撓)分外妖()美麗富()不屈不()。
(2)(嬌、矯、驕)戒()戒躁()小玲瓏步履()健。
2、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數(shù)見不鮮()妖嬈()莽莽()謙遜()數(shù)九寒冬()風騷()分別()可汗()不計其數(shù)()。
3、動手查資料:
對于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這首詞的呢?請將你所搜集到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
4、反復朗讀這首詞,體會: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呢?
四、課堂學習。
(一)導入。
(二)交流預習情況,并讓同學展示預習成果。
(三)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jié)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聽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nèi)容呢?
(四)研讀上闋。
2、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字引起?它統(tǒng)攝的句子是哪幾句?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字可以看出?
5、詞的上闋抒發(fā)詞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研讀下闋。
1、開頭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的相同點是什么?對于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個字作了評價,是哪個字?這個字有什么具體含義?(分小組討論)。
3、詞的下闋表達了詞作者怎樣的偉大政治抱負?
(六)研讀探究。
(七)揣摩運用。
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
五、拓展練習。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思考:
1、根據(jù)你的理解,讀這首詞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看”和“憶”字各領起哪幾句?
3、試著分別概括這首詞上、下兩闋的內(nèi)容。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三
1、掌握學習詩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學習詩歌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3、感受詩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并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1、將作者用文字所描繪出來的的景物形象化,在頭腦中轉變成一幅幅圖畫。
2、反復朗讀,在讀中悟,讀中感,讀中生情。
1選詞填空:
(1)分外妖(??)?美麗富(??)?不屈不(??)[饒、嬈、撓]。
(2)戒(?)戒躁??(?)小玲瓏??步履(?)健[嬌、矯、驕]。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分外(??)?分別(??)?妖嬈(??)?謙遜(??)。
莽莽()?風騷(??)?可汗(??)數(shù)九寒冬(??)。
不計其數(shù)(??)??數(shù)見不鮮(???)。
3、動手查資料:
對于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這首詞的呢?請將你所搜集到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
4、反復朗讀這首詞,體會: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呢?
一、導入??。
二、交流預習情況,并讓同學展示預習成果。
三、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jié)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聽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nèi)容呢?
四、研讀上闋:
2、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字引起?它統(tǒng)攝的句子是哪幾句?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字可以看出?
5、詞的上闋抒發(fā)詞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研讀下闋:
1、開頭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的相同點是什么?對于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個字作了評價,是哪個字?這個字有什么具體含義?(分小組討論)。
3、詞的下闋表達了詞作者怎樣的偉大政治抱負?
六、研讀探究:
七、揣摩運用:
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四
1.了解詩歌的一般常識,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特點。
2.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
3.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預習導學】。
1.查字典,給生字詞注音,并讀一讀。
2.自查資料或網(wǎng)上搜索關于毛澤東的資料,整理歸納后寫在下面。
3.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雪景圖,并談談你的感受。
[來源:中.考.資.源.網(wǎng)]。
4.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閱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自主探究】。
1.自讀課文,大聲朗讀課文,思考:這首詞的上下兩闋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合作探究,分組討論。
(1)詞的上闕中作者用“望”字領起了哪幾句?
(2)上闕中運用比喻、對偶化靜為動的句子是哪句?
(3)“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了什么作用?
(4)怎樣認識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
3.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找出課文中三至五個你認為精彩的語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4.歸納總結。請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談出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練習反饋】。
1.《沁園春?雪》的體裁是________,其中“沁園春”叫________,“雪”是________。上下闋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全詞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闋中具體寫景時,運用比喻、對偶化靜為動的句子是________??????????????????????。
2、欣逢母校百年校慶,一位海外歸來的老學者回顧了母校百年滄桑之后,又對滿堂青年學子深情地說“????????????????,???????????????”。
3、閱讀詞的下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詩句“稍遜風騷”中“風騷”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拓展延伸】。
沁園春?長沙???一九二五年。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五
1、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欣賞能力。
2、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心。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在學之前我們先欣賞一下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多媒體展示,放錄音。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沁園春·長沙》。這時毛澤東同志正在苦苦尋求一條救國之路,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二、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出示幻燈片。
一、給加線字注音:
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數(shù)()風流人物今朝()。
二、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折腰——。
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diào)、重音、停頓、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三、分析重、難點: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很明顯,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在上下兩闋之間有一過渡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這一過渡句。(學生作答)。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學生作答,并將這一過渡句標出,作用記在書上)。
“江山如此多嬌”是承接上闋來寫的,在這里用到一個嬌字,是褒是貶?
是褒義,是贊揚。
那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看題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國的什么地方?
在祖國的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這里用到一種修辭方法是互文,實際指整個的北方冰封、雪飄,這是總寫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兩個字封、飄。(“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下面有一望字領起,望到了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望字領起下文,從“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都是望字統(tǒng)領。
“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讓學生思考、交流: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指導:長城內(nèi)外,長城東西走向,長城內(nèi)外實指長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實指黃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動寫靜,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
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現(xiàn)在天還沒有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現(xiàn)在我們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想像、交流,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
上闋寫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
學生齊讀上闋一遍。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
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么呢?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至此,我們回頭看“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學生齊讀下闋一遍。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的思想發(fā)展規(guī)跡。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跡。
[板書設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六
1.反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3.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1.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投影儀
2課時
板書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寫景:
北國風光長城內(nèi)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實寫
萬里雪飄山
原
看須晴日虛寫
(總體寫)(具體寫)
抒情:江山如此多嬌!
議論: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主席在我們的印象里,他是我國杰出的軍事家。可你知道嗎?他還是一位
著名的詩人。今天,我們就將一同學習他的詩詞---《沁園春·雪》
1.標題為“沁園春·雪”,詞中究竟寫出了怎樣的雪呢?請聽配樂朗讀《沁園春·雪》。
明確節(jié)奏、重音:
望/長城內(nèi)外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惟余莽莽頓失滔滔
分外/妖嬈
2.詞中的雪形象如何?
討論明確:
北國的雪景,壯闊、富有氣勢的。
3.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里描寫的北國的雪景?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薄巴L城內(nèi)外”“大河上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BR> 1.北國的雪景特點如何?
討論明確:
豪邁、壯闊、富有氣勢。
2.詞中哪些語句,總體概括了北國雪景的特點?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R> 討論明確:
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比喻修辭),舞銀蛇;原(比喻修辭)馳蠟象。
齊讀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讀出北國雪景豪邁的氣勢。
4.須晴日,雪景又當如何呢?這景與上文詩人所見的景色有何不同?
討論明確:
虛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BR> 5.如此美妙的北國雪景,你覺得如何?
討論明確: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默寫并背誦詞的上片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沁園春·雪》的上闋,感受到了北國之雪的風姿。(生齊背回味)同時,同學也暢談了自己的審美感受。那作者對自己筆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下面讓我們一同在下闋中尋找答案。
1.面對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評價?
討論明確:
面對祖國壯麗山河,作者發(fā)出了“江山如此多嬌”的贊美。
2.由此景,作者聯(lián)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評價他們?這些人有什么共同點?
討論明確:
聯(lián)想到無數(shù)競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漢武、稍遜風騷的唐宗宋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點:都是中國歷史上曾建功立業(yè)、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的人,作者對他們都作了委婉的批評,并以一“惜”字總領對他們的批評。
3.作者這樣評價英雄,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
以委婉的批評作鋪墊,引出“今朝風流之人物”,這種寫法類似杜牧的《赤壁》中貶周言志的寫法。
4.結合背景,如何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風流人物”?
討論明確:
本詞寫于1936年2月,當時遵義會議剛剛結束,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當時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率領紅一方面軍渡黃河開赴河北抗日前線。適逢一場大雪,雪后毛澤東揮毫寫下了本詞。詞中詩人抒寫了作為革命家的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詞中“風流人物”可理解為毛澤東本人,但更應理解成廣大的人民群眾。
比較詩人同樣寫雪的詞《減字木蘭花》,談談與《沁園春雪》的異同。
討論明確:
相同,都寫雪,都氣勢雄壯,風格豪邁。
不同,《沁園春》,借景抒懷,抒寫革命者的壯志豪情;《減字木蘭花》,寫景為敘事,襯托紅軍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沁園春》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減字木蘭花》寫景、敘事相結合。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七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課《沁園春雪》。
教材分析。
《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的一首杰出的詞作。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設計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學生實際,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介,通過具體、直觀材料,調(diào)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注重學生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介作者毛澤東的主要事跡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3、掌握課下注釋中列出的重點詞語的字形及含義。
能力目標。
1、能夠準確熟練地背誦全詩。
2、揣摩詩歌中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寫景、
情感目標。
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學討論法、閱讀理解法、自主評價法。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課外資料。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培養(yǎng)興趣,強化動機。
1、投影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調(diào)歌頭讀毛主席詩詞》: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萬兵。
眼底六洲風雨,
筆下有雷聲。
細檢詩壇李杜,
詞苑蘇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師略作解釋,請學生發(fā)表意見。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毛澤東的代表作《沁園春雪》。
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高亨對毛澤東詩詞進行了高度評價,同學們通過高亨的這首詞,對毛澤東的詩詞會有初步的認識。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新課學習。
教學意圖。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資料略)。
欣賞視頻材料,對毛澤東同志的生平與寫作背景進行深一步的理解。
為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首詞的內(nèi)涵作準備。
三、配樂朗誦。
事先制作教學軟件:選一些雪景圖片,包括高山、大河、長城等雪景圖片,疊加自下而上移動的《沁園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讀錄音。
觀看視頻材料,讀準“莽”、“遜”、“嬈”、“騷”、“朝”、“分”、“汗”等詞的字音。
掃除文字障礙,感受詩歌的意境。
四、深入閱讀,理解思想和藝術。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寫雪的?
2、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國雪景?這些詞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什么意境?
3、賞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試加以分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上闋。
2、前三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
3、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化動為靜的寫法;寫出了山的連,原的高。
4、虛景。從“須”可以看出。
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啟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yǎng)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由眼前的景色聯(lián)想到哪些內(nèi)容?
2、作者對詞中杰出的歷史人物進行的總體評價是?
3、誰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
1、詞的下闋。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批評他們?nèi)狈ξ膶W才華。
3、新時代的人民群眾。
五、分角色指導朗讀。
1、再次欣賞配樂朗誦;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六、小結。
指導學生小結全文。
《沁園春雪》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八
1.抓住關鍵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詞寫景和議論的特點。
理解文章內(nèi)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體會作者的胸懷、思想感情。
1.導入:由毛主席的嗜好導入。板書課題。
教法、學法:激發(fā)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明確任務:學生歸納學習任務,教師幫助確定。投影出示。
3.導學過程:
a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
2.學生邊聽邊想。
(1)從氣魄上,整首詞給你怎樣的印象?找出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詞語。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雄偉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國風貌。
(2)內(nèi)容。將上下闋內(nèi)容各用一個字概括。
板書:上闋物————江山。
下闋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請用書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引)。
江山為何令英雄崇敬?面對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態(tài)?
師生分析:上闋繪雪景之嬌,縱橫千萬里,下闋論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達方式:上闋:描寫下闋:議論抒情。
(3)講解過渡句的作用。
教法、學法:教師范讀,學生聽、思考,教師放映宇航員拍攝的長城、山脈照片,精講點撥,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寫?怎樣議論?
1.指名讀上闋。
(1)毛主席不僅會寫詩作詞,還會畫畫。他大筆一揮,展示給我們幾幅畫面?明確:三幅。一位同學讀原句,另三名同學說說想到的畫面。
提問:主席是怎樣用筆的?
回答:先總寫,再具體寫,后小結。先實寫,后虛寫。板書體現(xiàn)。
女生齊讀上闋。
教法、學乏:體味意境。
(2)質疑:“望”的位置在哪里?何以有這樣的氣魄?
(3)你怎么看出后三句是虛寫?從“望”到“看”,視覺上有變化嗎?
2.讀下闋。
(1)詩人評說歷史人物,貫穿一個“惜”字?!跋А睆暮蝸??
(2)誰是風流人物?明確: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插入對毛主席其人、時代背景的介紹。男生齊讀下闋。
出示人民大會堂巨幅國畫,配樂,放錄音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教師講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現(xiàn)在,你對“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有新的感受嗎?舉例深入體會。
d.比較體驗:
出示題板。
e.總結:鑒賞詩詞的思路。
f.再品詞的意境。放錄音。
作業(yè)。
總體回顧,發(fā)散思維。
展開聯(lián)想,鼓勵求異:你由雪想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總實。
上闋物——江山分描寫。
總虛。
下闋人——英雄。
贊今抒情。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十九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后一句。)。
3、提出問題。(補充在后邊,此略。)。
三、局部品味: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2”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實———————虛。
總———————分秦皇漢武…略輸。
北國風光長城、黃河(靜)|。
冰封…雪飄|(惜)。
望|看……嬌—引:唐宗宋祖…稍遜———往…今…|。
山舞、原馳(動)|成吉思汗…只識。
描寫———————抒情。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并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2)、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3)、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4)、按以上的板書內(nèi)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數(shù)()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二十
小組比賽,看哪組同學能把本文背誦得又好又流暢,然后全班齊背。
二、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本詞雖為詠雪,實際上它不僅僅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更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上闕寫景,即景生情;下闕抒情,寓情于景。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結合,語言形象、精警、優(yōu)美,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二)四邊互動:
1、這首詞表現(xiàn)了白雪皚皚的一個銀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詞來表現(xiàn)潔白的?
明確:冰雪銀蠟素。
2、這首詞有哪些詞用得準確精煉、極富形象、飽含感情,聯(lián)系具體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動詞-飄舞馳封形容詞-莽莽滔滔-惟頓略稍。
3、本文運用了多種修辭,請在文中找出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明確:“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边\用夸張,寫出了北國冬季寒威之烈?!俺杉己怪蛔R彎弓射大雕?!币砸粋€特征性的動作代指軍事武功,具體可感,并增添了對人物的戲謔之意。“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庇帽扔鳎刃蜗笥衷黾恿藙痈?。
4、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聯(lián)系前面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上闕寫景部分,嚴寒的冬天沒有一點凄涼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樂觀使北國冬天的風光雄壯樸素美麗動人,令人心氣豪爽,精神奮發(fā),雖然句句寫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濃重。下闕評論人物,不流于枯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理有情,極有分寸。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三、比較閱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為《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diào)上有什么不同?(學生思考后回答)。
明確: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xiàn),內(nèi)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群、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四、作業(yè)。
1、學習這首詞的意境和優(yōu)美的語言,請你也試著用詩樣的語言給各科老師寫賀卡。
例:給語文老師:凝神處,思想與現(xiàn)實碰撞出七彩的火花,輕落在我們身上,燃成一片燎原之勢!老師,祝您節(jié)日快樂!3、請寫出四句寫“雪”的古詩。
沁園春雪教學設計課時教案篇二十一
3、比較中理解詞的知識并試著填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句話同學們熟悉嗎?
學生:不熟悉!
老師介紹寫作背景。
二、自由朗讀全文。
學生讀文,并能結合文章談自己的理解。
畫面一:繪北國壯麗雪景。
畫面二:評歷史人物,贊當代英雄。
三、觀察畫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讀文章。
1、放片斷。
2、學生自由朗讀并對需處理的字、詞做好標記。
四、個性創(chuàng)作(大組誦讀)。
五、活學活用。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做小詞人,以《沁園春*勤中》為題,填一首詞。
當堂交流,課后潤色。
附1:學生作品。
七(1)班邵凱。
勤中初建,
震懾四方。
賞紅磚綠瓦,
金碧輝煌;
弧形樓宇,
環(huán)抱學子。
殘陽西沉,
紅樓斜影,
欲與名校比高低。
須寒冬,
看銀裝素裹,
格外清幽。
勤中如此多嬌,
引常州學子盡折腰。
觀藝術教育,
首屈一指;
創(chuàng)新理念,
獨一無二;
馳名老校,
東南西北。
只可仰嘆拜下風。
喜人矣,
尋明日之星,
就在勤中。
毛澤東。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沁園春。
詠北大百年。
楊河。
戊戌流年,
沙灘路斷,
紅樓初建。
望紫禁深宮,
殘陽西沉;
白塔斜影,
折線孤雁。
八旗煙云,
燕山空晚,
清風無力百草怨。
途茫茫,
惜荷塘寒月,
圓明斷垣。
五四鐘聲風雨,
引主義文章乾坤換,淘博雅清泉,
未名春滿;
仰觀星宇,
俯究人間。
砥礪德業(yè),
道說長短,
爭鳴自由問必然。
路漫漫,
覽天下長卷,
理論河山。
佚名。
首都北京,
千里病風,
萬里菌飄。
望長城內(nèi)外,
人心慌慌,
京城上下,
頓失吵鬧。
吃板藍根,
服維生素,
欲與sars試比高。
無寧日,
看口罩手套,
分外妖嬈。
病毒如此多焦,
引無辜良民競折腰。
惜胸透b超,
略輸文采,
西醫(yī)中藥,
稍遜風騷,
一代庸醫(yī),
齊聚華夏,
喪心病狂亂開藥。
具枉矣,
究病源何如,
待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