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又熄了幾盞燈,只剩幾顆孤星與我相伴。揉揉惺忪的睡眼,按按發(fā)熱的太陽穴,幾乎難敵又一股倦意的來襲。對了,扔下作業(yè),塞上耳機,趕緊沖茶,一杯上好的濃茶。
呵呵,其實也沒什么,只是普通的黃山毛尖。龍井片兒多了些富貴之氣,只有這小芽兒才更貼近咱終日勞苦的老百姓的口味。瞧那棕黃的毛尖在燈光下微微透出淡綠,狹長的嫩葉經(jīng)過加工后更顯得精神,周身覆著纖細茸毛又仿佛片片輕靈的羽毛。輕輕拈起一片,脆,脆到隨便一口氣幾乎可以將它吹碎;香,香到隔著紙袋都有淡淡的茶青味悠悠溢出。捻上一小搓,放入玻璃杯中,注上開水。頓時,收縮的葉芽遇水而開,慢慢舒展,上下浮沉,輕輕飄逸,宛若幽蘭初綻,又似翠竹爭奇。整個杯身晶瑩剔透,有如翡翠,令人賞心悅目;杯口茶霧裊裊,如絲如縷,叫人心曠神怡。
小心抿進一點茶水,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蕩漾開來,縈繞于唇齒。過了一陣,竟覺出絲絲清甜,接著,裊裊余香,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切的疲憊與沮喪。敏感的味蕾頓時激活了我酷愛浮想的神經(jīng),思緒也漫無邊際地暢游起來。
對于飲茶,歷來有三種人。第一種人,因怕觸到苦澀,寧愿放棄,故不愿品嘗;第二種人,只圖解渴,不談品味,只重結果,無視過程,于是一飲而盡,第三種人,能在澀澀苦香中細細品味,所以自得其樂,非外人能解也。
沒錯,其實人生也如品茶。人生,有太多的苦難與誘惑,阻擋或纏繞了你匆匆前進的腳步,但那正是苦難、困惑到幸福、自由的過渡期。只要直面生活,奮發(fā)進取,學會在苦痛中享受快樂,甘泉終會汩汩涌來。
耳機里再次傳來那鏗鏘的《命運》,每一次聆聽,都像被堅硬的音符撞擊柔弱的心靈。今天卻又忽的讓我對這位歐洲的古典音樂家與中國的古老茶藝產生了奇妙的組合聯(lián)想。貝多芬不就是品茶的行家嗎?他的人生不也像我手中的這杯濃茶嗎?貝多芬從童年開始,生活對于他就是一場悲壯的戰(zhàn)斗。童年里,他缺少家庭溫暖,父親充滿暴力的訓練差點讓他恨死了音樂。中年里,他個性張揚的創(chuàng)作,招致貴族階層的不滿與排擠。晚年里,他貧困潦倒,耳疾復發(fā),生活陷入窘迫艱難。面對命運之神一次又一次的殘酷打擊,他毫不屈服,越挫越勇,用他的生命作曲,用他的靈魂演奏,終于以卓越的藝術成就征服了全世界。于是,明白了流行音樂為何總如過眼云煙,而古典精華卻往往歷久彌新。因為貝多芬留下的不僅是藝術,還有藝術的靈魂——精神。有如喝茶,苦盡甘來,也許正是茶圣最初的命意。有些東西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似乎注定了永恒,無法被取代。茶與飲料當屬兩種不同的人生。
人生都是一杯好茶,只不過品味過程有些漫長。人生之道亦如茶道,需要精心沖泡,耐心等待,更需要細心品味。這樣,你才能從看似無奇的人生之茶中透過幾口苦澀,品出淡淡香甜。
品茗之獲,苦盡甘來而已。我提起筆來,繼續(xù)沉入題海,做今晚最后的潛游。
評:構思精巧,主題深刻。比如貝多芬的例證,在學生習作中往往屢見不鮮,讓人蹙眉,但作者化用于此卻妥帖自然,原因應該是用“茶”在自己深夜苦學與貝多芬坎坷經(jīng)歷中找到了一種三位一體的精神契合,苦盡甘來,而這正是全文的主旨所系。
在作者清新流暢的文字中,小小毛尖竟變得如此色香味形俱佳,令人賞心悅目,;并抒發(fā)出茶與人生相通的一些哲思:茶水清淺的苦澀過后是絲絲清甜,人生在苦難、困惑中崛起才能品嘗到到幸福、自由。不得不嘆服于此文構思之精妙。
呵呵,其實也沒什么,只是普通的黃山毛尖。龍井片兒多了些富貴之氣,只有這小芽兒才更貼近咱終日勞苦的老百姓的口味。瞧那棕黃的毛尖在燈光下微微透出淡綠,狹長的嫩葉經(jīng)過加工后更顯得精神,周身覆著纖細茸毛又仿佛片片輕靈的羽毛。輕輕拈起一片,脆,脆到隨便一口氣幾乎可以將它吹碎;香,香到隔著紙袋都有淡淡的茶青味悠悠溢出。捻上一小搓,放入玻璃杯中,注上開水。頓時,收縮的葉芽遇水而開,慢慢舒展,上下浮沉,輕輕飄逸,宛若幽蘭初綻,又似翠竹爭奇。整個杯身晶瑩剔透,有如翡翠,令人賞心悅目;杯口茶霧裊裊,如絲如縷,叫人心曠神怡。
小心抿進一點茶水,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蕩漾開來,縈繞于唇齒。過了一陣,竟覺出絲絲清甜,接著,裊裊余香,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切的疲憊與沮喪。敏感的味蕾頓時激活了我酷愛浮想的神經(jīng),思緒也漫無邊際地暢游起來。
對于飲茶,歷來有三種人。第一種人,因怕觸到苦澀,寧愿放棄,故不愿品嘗;第二種人,只圖解渴,不談品味,只重結果,無視過程,于是一飲而盡,第三種人,能在澀澀苦香中細細品味,所以自得其樂,非外人能解也。
沒錯,其實人生也如品茶。人生,有太多的苦難與誘惑,阻擋或纏繞了你匆匆前進的腳步,但那正是苦難、困惑到幸福、自由的過渡期。只要直面生活,奮發(fā)進取,學會在苦痛中享受快樂,甘泉終會汩汩涌來。
耳機里再次傳來那鏗鏘的《命運》,每一次聆聽,都像被堅硬的音符撞擊柔弱的心靈。今天卻又忽的讓我對這位歐洲的古典音樂家與中國的古老茶藝產生了奇妙的組合聯(lián)想。貝多芬不就是品茶的行家嗎?他的人生不也像我手中的這杯濃茶嗎?貝多芬從童年開始,生活對于他就是一場悲壯的戰(zhàn)斗。童年里,他缺少家庭溫暖,父親充滿暴力的訓練差點讓他恨死了音樂。中年里,他個性張揚的創(chuàng)作,招致貴族階層的不滿與排擠。晚年里,他貧困潦倒,耳疾復發(fā),生活陷入窘迫艱難。面對命運之神一次又一次的殘酷打擊,他毫不屈服,越挫越勇,用他的生命作曲,用他的靈魂演奏,終于以卓越的藝術成就征服了全世界。于是,明白了流行音樂為何總如過眼云煙,而古典精華卻往往歷久彌新。因為貝多芬留下的不僅是藝術,還有藝術的靈魂——精神。有如喝茶,苦盡甘來,也許正是茶圣最初的命意。有些東西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似乎注定了永恒,無法被取代。茶與飲料當屬兩種不同的人生。
人生都是一杯好茶,只不過品味過程有些漫長。人生之道亦如茶道,需要精心沖泡,耐心等待,更需要細心品味。這樣,你才能從看似無奇的人生之茶中透過幾口苦澀,品出淡淡香甜。
品茗之獲,苦盡甘來而已。我提起筆來,繼續(xù)沉入題海,做今晚最后的潛游。
評:構思精巧,主題深刻。比如貝多芬的例證,在學生習作中往往屢見不鮮,讓人蹙眉,但作者化用于此卻妥帖自然,原因應該是用“茶”在自己深夜苦學與貝多芬坎坷經(jīng)歷中找到了一種三位一體的精神契合,苦盡甘來,而這正是全文的主旨所系。
在作者清新流暢的文字中,小小毛尖竟變得如此色香味形俱佳,令人賞心悅目,;并抒發(fā)出茶與人生相通的一些哲思:茶水清淺的苦澀過后是絲絲清甜,人生在苦難、困惑中崛起才能品嘗到到幸福、自由。不得不嘆服于此文構思之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