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人生的一大積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錘煉頑強拼搏的意志,更能豐富課外知識與大腦的智慧積累,它可能影響我們新一代的一生。一個不重視讀書的學生,是一個難有發(fā)展的學生;一個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那么,您和寶貝閱讀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為您精心整理了親子閱讀感言,供您參考。
親子閱讀感言(一)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親子活動是少之再少,大多是父母長期工作,工作下班后又給料理飯菜,而孩子放學就是做作業(yè),根本沒有一點時間來陪孩子,更不要說在一齊學習讀書了,所以這次學校組織親子共讀,我們要好好珍惜。
讀書,是人生的一大積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錘煉頑強拼搏的意志,更能豐富課外知識與大腦的智慧積累,它可能影響我們新一代的一生。一個不重視讀書的學生,是一個難有發(fā)展的學生;一個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并不能做到每一天陪兒子共讀,但我每星期至少能陪孩子兩次共讀自從開始親子共讀,在與兒子的一同閱讀、一同學習中,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種美妙與神奇,每次親子共讀都是樂在其中,回味無窮!
我們在讀《魯濱孫漂流記》的故事時,一齊享受書中人物的喜怒與哀樂,一齊感受到主人公頑強不息的精神和超強的生存潛力,給孩子講解碰到困難時,要象魯濱孫在困難環(huán)境中頑強不息的精神,不能夠遇到困難就逃避,而是想方設法的去克服解決它。
我在欣賞孩子的成長中也收獲了快樂,書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靈上的塵埃,讓我有幸走進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親近這些純真的天使。
20xx年,新的一年新的起點,樂在其中的我會將親子共讀進行到底,讓孩子和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精彩無比!
親子閱讀感言(二)
每一天晚上睡覺前半小時,陪女兒讀書是每一天必做的功課。初的親子共讀只是為了敷衍女兒,因為女兒開始不肯獨睡,于是就答應她每一天睡覺前陪她半小時,但是這半小時務必是互相讀故事給對方聽。就這樣和女兒開始了“共讀”的征程。日子就這樣悄悄無聲地在我們身邊溜走了,和孩子一齊讀過的書也悄悄增加著。我漸漸感到,從起初的敷衍到此刻的每一天習慣竟然是這樣的順其自然。我驚喜的發(fā)現(xiàn)“親子共讀”正發(fā)揮著她獨有的神奇力量。女兒寫日記不像開始的時候為了湊字數(shù)而寫,也變得情真意切了。老師布置的短文也能自己獨立的完成。
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十分重視培養(yǎng)她讀書的興趣,因為本人在書店工作的原因,平時能留意到很多好書,那時就給她買了很多適合她的書,雖然有時候可能還看不太明白,而且也撕壞了很多書,但是在撕書的過程中也學習了上面的知識。盡管從沒刻意教她認讀漢字,但在不知不覺中她已經能認識很多漢字,而且幼兒園就能獨立讀簡短的故事書。之后我也把這種方法傳教了很多來選購書的年輕父母。
如今女兒已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從幼兒園畢業(yè)那天起就每一天堅持寫日記。從初的每一天由我給她題材到此刻每一天獨立完成的習慣都離不開每一天“親子共讀”的功勞。
此刻,我是如此幸福,我正和我的孩子共同經歷著書藉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情緒讓我的孩子貼的更近,彼此沒有隔閡,像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能夠零距離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以便于及時調整方式方法,更好的為孩子創(chuàng)造家庭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讓她快樂健康地成長。
紀伯倫在他的《致孩子》中這樣寫道:“你能夠給他們愛,卻不能夠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能夠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BR> 是啊,那就讓我們給孩子一生的好書,陪他們共讀閱讀經典,閱讀生命吧!讓幸福的種子在書中萌動吧!
親子閱讀感言(三)
這天,我和兒子讀了《學與問》這篇文章,從中我明白了“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因為學和問是相輔相成的,“學”是老師向孩子們灌輸知識,是吸取、是積累?!皢枴笔谴蜷_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是質疑、是提高。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我認為孩子們要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老師、同學、朋友和別人。只要他能給孩子們啟發(fā)和幫忙,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能夠成為孩子們的老師。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讀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這件事也挺投入。我覺得老師展開這樣的活動很有好處,不僅僅能夠增長孩子們的知識,還能夠讓家長對孩子們學習有更多地了解。
親子閱讀感言(四)
幾天來我認真欣賞完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小豆豆》一書,每次合書是我豆要閉眼享受般的回書里一個個難忘又好笑的鏡頭……
我想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關鍵在于你的愛孩子是否需要?在實施愛的過程中是否也同時扼殺這孩子的同真?《窗邊的小豆豆》之所以能引起無數(shù)人共鳴,個性是在兒童教育方式上,為我們帶給了深刻的啟示。
首先,童真是世界上可、善良、寶貴的品質,因為童真包含著無價的善心、尊嚴及可貴的情感。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生的時侯,都具有優(yōu)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huán)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yōu)美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發(fā)現(xiàn)這些優(yōu)良品質把孩子培養(yǎng)成富有個性的人。小豆豆在一年級因為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巴學園”的小學。因為小林校長的愛護與引導,小豆豆能夠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夠隨心所欲地說自己想說的話,發(fā)揮想象力。
看完這本書,我想沒有不羨慕小豆豆的,很多像我們一樣的成年人,長大后回首看似荒唐的童年往事,恰恰是終生難忘的快樂。所以,我們要早早的把孩子培養(yǎng)成富有個性的人不要硬把孩子塞進我們設計好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無拒無束,因為孩子的夢想遠比我們計劃的要遠大。
我們要做一個像小豆豆媽媽那樣聰明的家長,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讓他在快樂中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