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一
金鎖記是一部富有啟發(fā)和溫情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讀完之后,我被深深地感動和思考。這本書以嬰兒小傻為主角,講述了他在金鎖婆婆的關(guān)愛下,經(jīng)歷了一系列冒險和成長的故事。通過讀金鎖記,我領(lǐng)悟到了許多人生的哲理,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在這本書中,金鎖婆婆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她疼愛和呵護著小傻,像自己的孫子一樣。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guī)椭∩?,教?dǎo)他如何從困境中解脫。金鎖婆婆對小傻的愛和關(guān)心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力量,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家人的陪伴和關(guān)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同時也是我們在困難時可以依賴的支持。通過金鎖婆婆的形象,我明白了親情的珍貴,并深深感到了家人對我的愛和關(guān)心。
金鎖記還告訴了我們在生活中應(yīng)該如何面對困難和逆境。在一次次的冒險中,小傻不斷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和危險。但他從未退縮,勇敢地面對每一個困境,并從中學(xué)到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這讓我想起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人生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和困境。但是,只有勇敢面對并努力克服困難,我們才能取得成長和進步。金鎖記教會了我堅持、勇氣和無畏的重要性。
除了家庭和困境的成長,金鎖記還告訴了我們?nèi)松恼嬷B和價值觀。在小傻與飛天鯉魚的相識中,作者傳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保護。金鎖記給我們營造了一個關(guān)于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和諧場景。我意識到了自然界對我們的重要性,并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美好,也更加關(guān)注環(huán)境的保護。通過金鎖記,我開始思考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也對我自己的行為作出了反省。
最后,在金鎖記中,我還看到了友情的力量。小傻和木女兒之間的友誼始于一次偶然的相遇,從此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們在一起度過了一次次冒險,并一起成長。這段友情讓我感觸良多,我也想起了自己身邊的朋友。朋友是我們在平凡生活中的堅強后盾,是我們分享悲喜的伙伴,更是我們一生的財富。通過金鎖記,我再次認識到了友誼的珍貴,并決心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和維護友情。
讀完金鎖記后,我的心情充滿了感動和思考。這本書不僅讓我看到了人生的真諦和價值觀,也給了我許多思考和啟發(fā)。通過金鎖婆婆的愛、小傻的成長、自然界的美好以及友情的珍貴,我在心中種下了一顆顆關(guān)愛、勇敢、珍惜和友善的種子。我相信,當(dāng)這些種子孕育,長大時,它們將指引我走向光明的未來,成為我一生的指南。謝謝《金鎖記》給我?guī)淼拿篮皿w驗。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二
曾有人說過,張愛玲筆下的女子都帶了些許戾氣,但又蒼涼而無奈。黃金枷鎖,困住女子一生,七巧又有什么錯呢?她只是一個被命運玩弄的女子,奮力掙扎而不得的女子。
這篇小說記錄了一個發(fā)生在19世紀初舊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為了攀附權(quán)貴,把她嫁給了當(dāng)?shù)氐囊粦舸髴羧思摇移咔傻恼煞驈男【褪菤埣病F咔傻臑槿耸譂娎?、刻薄,再加上嫁了個廢人,便特別不招姜人待見。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這樣她在別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過了幾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繼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脫離了這個封建大家庭,帶著兒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沒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過得十分悲哀:三爺姜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騙錢的把戲,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兒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兒媳,她把兒媳活活氣死了;女兒在30多歲的時候好不容易找了個人家,她偏從中攪和,斷送了女兒的一段好姻緣……最后,這個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在這篇小說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凄涼的象征。月亮的變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內(nèi)心的變遷。開場時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下去……”這預(yù)示著一個沒落時代的一個沒落的家族;“模糊的狀月,像石印的圖畫”,這是七巧女兒長安眼中的月;“彰影綽綽的烏云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是七巧眼中的月;“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云,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個白太陽”,是七巧兒媳眼中的月。
張愛玲永遠都喜歡給筆下的女子割開一道傷,只流血不結(jié)痂,汩汩鮮血,是對他人的報復(fù),也是對自己的殘忍。明知季澤不是個好人,明知沒有結(jié)果,依然義無反顧,投身其中,吃了多少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墒情L久的壓抑與枷鎖換來的榮華不允許自己裝糊涂。斥退了季澤,也破碎了自己多年編織的夢。苦了太久,鮮血漸漸凝固,最想擁抱的還是有形的物質(zhì),而非虛妄的理想,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那些只懂夢幻愛情不知貧賤事哀的,只是現(xiàn)今狗血的偶像劇。
三十年前的人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被命運捉弄的又何止七巧一個?無論是十里洋場,紙醉金迷的摩登女郎,還是偏僻鄉(xiāng)村逆來順受的勞作著的婦女,那個時代的女子總是被任意支配與戲弄。當(dāng)女子的青春漸漸蒸發(fā),美人遲暮,似落花,散落天涯。
眼角的一滴淚,懶怠去揩拭,漸漸也就自己干了。
幸福的人不應(yīng)責(zé)怪七巧,因為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她的屈辱與不平,天真的說教蒼白無力。不幸的人更不應(yīng)責(zé)怪她,同是沉淪苦海,更應(yīng)理解她的不易。很多人總喜歡對別人苛刻挑剔,從道德上挖苦諷刺,不如去感知七巧的痛苦,設(shè)身處地為她想想。
讀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覺不是厭惡,更多的是同情與可憐。生活在那樣一個沒落的時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選擇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三
一個人要經(jīng)過多少次折磨,才會對所有人都懷有惡意;一個人要經(jīng)歷過多少次失望,才會對世界充滿絕望;一個人要經(jīng)過多少人欺辱,才會變成一個欺辱別人的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七巧便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從人變成惡魔的人,可憐、可嘆又可恨,正如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所寫“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故事——不問也罷!”
七巧是小商人家庭出身,嫁給了姜家的殘疾少爺,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和情欲的壓迫下,她的心靈終于變得扭曲,行為變得乖戾。她為了錢財可以拒絕季澤,將渴望了幾十年的愛情推開;她用輕描淡寫的一句“她再抽一兩筒就下來了。”便毀了女兒長安的愛情;她設(shè)計留住兒子長白,在外人面前高聲談笑兒子與兒媳之間的床第之事,終致兒子婚姻破裂。初讀這篇文章,看到這位七巧,便令人不禁感慨這世界的殘酷。我覺得正是這世界的殘酷,才導(dǎo)致這世人的殘酷,但若心如磐石,即使外界諸多干擾,也不會轉(zhuǎn)移。七巧若是在分家后好好教導(dǎo)一雙兒女,在晚年也未必不會享天倫之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顛簸不破的'名言,是對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句勸告。七巧遭遇了不公待遇,她厭惡這個世界,對周圍的人惡語相向。因此,她不滿別人過得比她好,尤其是她的兒女,她更要將他們牢牢掌握在手中。這世界千變?nèi)f幻,形形色色的人,半真半假的話,我們一生喜怒哀樂,在死后,這些情緒也都隨風(fēng)而逝,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因此勿將自己不愿做的事加諸到別人身上,待人真誠,等死后,也還有這份真誠的心意。不要像七巧一樣,最后死時只有一個冷冰冰的的金鐲子戴在手上,周圍人都厭惡。生命易逝,真情難變。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四
七巧
“她到了窗前,揭開了那邊上綴有小絨球的墨綠洋式窗簾。季澤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長襯衫搭在肩上,晴天的風(fēng)像一群白鴿子鉆進他的紡綢褂里去,哪兒都鉆到了,飄飄拍著翅子?!?BR> 高中時,在同學(xué)的摘抄本上看到這段話,以為是張愛玲在描寫她自己的愛情,場景迅速在腦海里構(gòu)建:她那時是一個正值芳華的女子,住在上海的一座老房子里,站在陽臺上目送心愛的人,心里亦有小小的期盼,他,是否會有些留戀,是否會有一剎那的停步回望。我想象中的季澤,是一個風(fēng)度翩翩的男人,有些才情,有瀟灑的姿態(tài)。
然而,那只不過是有些花癡的幻想?,F(xiàn)實的作用就是毫不留情的打碎它。事實上,“她”指的是七巧,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兒,之所以能嫁到姜公館,是因為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錢。嫁入姜家后,受到各種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得尊重。在這樣得環(huán)境下,她的心理畸形,愈加口無遮攔,瘋瘋癲癲,招人討厭。就連尋花問柳的小叔子季澤,也只限于和她開開玩笑。七巧,卻覺得自己是愛季澤的。至少她恍惚的認為——“當(dāng)初嫁到姜家來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要和季澤相愛?!?BR> 如果換一種場景,也許會是一個浪漫的想法。
在我看來,季澤并無甚過人之處,游手好閑,沾花惹草。小說中的他,“是個結(jié)實小伙子,偏于胖的一方面,腦后拖一根三脫油松大辮,生的天圓地方,鮮紅的腮頰,往下墜著一點,有濕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遠透著三分不耐煩。"這樣一個俗人,為什么七巧會喜歡他?話說回來,七巧又何嘗不是一個俗人,這俗世中的事,誰又能說清楚呢。
七巧是制度的受害者,從未得到一個女人應(yīng)得得幸福。而同時,她也用利刃,傷害了很多人,比如,長安。
長安
“有時在公園里遇著了雨,長安撐起了傘,世舫為她擎著。隔著半透明的藍綢傘,千萬粒雨珠閃著光,像一天的星?!?BR> 幸福都是相似的,它們的背景溫馨浪漫。而長安這個名字,總會讓我想到漢代的長街,長長的,平和中有些神秘。
長安的記憶里,永遠保留著與世舫相遇的這一頁罷。她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愛。
謠言說長安后來和一個男子在街上一同走,我卻希望不是謠言,我希望那個男子是世舫,或者是,可以給她家的溫暖的人。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五
前幾天到網(wǎng)上找書單的時候看到推薦這本張愛玲的《金鎖記》,想著從沒看過張愛玲的小說于是準(zhǔn)備翻翻看。
最初對張愛玲的了解是看了一個關(guān)于張愛玲和前夫胡蘭成的紀錄片,覺得這是一個有才華卻很悲情的女子,因為從小缺乏家庭的關(guān)愛,胡蘭成就問了一句她的收入情況如何,她就覺得胡蘭成是在關(guān)心她了,付出了所有卻還是難逃被拋棄的下場,可能是她原生家庭的原因,她讓人覺得很陰郁,她寫的這本《金鎖記》也是個很悲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七巧的女子,她是一個小商販家的女兒,在當(dāng)時門第觀念深刻的時候原是不可能嫁到官宦人家當(dāng)太太的,但是因為姜家二公子天生是個病秧子,其他門當(dāng)戶對人家的小姐不可能嫁給她,老太太為了讓人死心塌地的跟著二兒子,就取了七巧。
故事一開場就是兩個丫鬟在討論七巧的身份,足見七巧在家里地位是很低的,可能七巧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會被瞧不起,所以把自己保護在硬硬的殼里,在待人處事方面無比尖酸刻薄,處處使壞,實在不是一個讓人喜歡的角色。
七巧有個哥哥,應(yīng)該也是個不爭氣的,他總想從七巧身上撈點好處。七巧嘴里罵著哥哥,但心里卻希望哥哥能夠關(guān)心和支持他,一邊罵一邊給哥哥錢物,她在娘家其實也是沒有任何依仗的。
丈夫和老太太相繼去世,分家產(chǎn)的時候到了,起初對家產(chǎn)的分配七巧是萬分不滿的,但是發(fā)現(xiàn)撒潑沒用后,也只得接受現(xiàn)實,帶著兒子女兒租房度日,但因有田地在,日子應(yīng)是過得不差的。
倘使分家后七巧好好培養(yǎng)一對兒女,在離開了那個壓抑的大家庭后,她的日子應(yīng)該也是很好過的,但她繼續(xù)挑事,不好好管教兒子導(dǎo)致兒子出去鬼混,怕兒子鬼混又急急忙忙給兒子娶妻,兒子娶妻回來她又經(jīng)常從兒子口中打聽他們夫妻的私事然后到處宣揚,兒媳氣病之后兒子又出去鬼混,她就挑選身邊的丫鬟塞給兒子當(dāng)姨太太,為了不讓兒子出去還帶著兒子抽鴉片,簡直不能更壞了。
如果說對兒子的教育失敗,那么對女兒的教育就更加失敗,在不需要裹腳的年代,她硬是逼著女兒裹腳,女兒出去讀書本來可以脫離她的魔掌了,她又硬生生把女兒關(guān)在家里讓女兒一起抽鴉片,致使女兒快三十歲還未結(jié)婚,三太太給女兒介紹了一個對象,本來兩人相處得很好,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女兒也堅定的戒掉了鴉片準(zhǔn)備重新開始了,七巧又從中作梗讓女兒的婚姻告吹,女兒又開始墮落抽鴉片。
最后七巧病死了,女兒和兒子都搬走了,結(jié)尾說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應(yīng)該預(yù)示著持續(xù)在兒子女兒身上的悲劇還將繼續(xù)。七巧是可恨的,為人尖酸刻薄還拉著兒子女兒陪她一起墮落,同時,她也是可悲的,在臨死前她覺得自己三十年來一直帶著黃金的枷鎖,倘若當(dāng)初沒有為了錢嫁進姜家,而是嫁給了隔壁肉鋪里的小哥或者她哥哥的拜把子兄弟,生活也許清貧,但應(yīng)該還是安穩(wěn)的。
關(guān)于婚姻
老話一直說婚嫁要“門當(dāng)戶對”,這里的“門當(dāng)戶對”不一定是指的家里的官階財產(chǎn)相當(dāng),更重要的是兩家人的三觀要合,在那個年代,門第觀念是非常強烈的,七巧只是一個小商戶人家的女兒,根本是不可能進入大戶人家的,所以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她在姜家的悲劇。
七巧的個性應(yīng)該是很要強的,為了不被別人欺負和看不起,她層層武裝自己,讓自己尖酸刻薄,但是這樣也沒有逃離她被瞧不起的事實,隨便一個下人都可以在背后議論她,她的強勢也僅僅停留在表面,分家產(chǎn)時不公平,在抗?fàn)師o果之后就接受了現(xiàn)實,明明知道哥哥很不靠譜,她還是在心里期望哥哥能夠關(guān)心她。
關(guān)于教育
曾今百家講壇里有一段很火的話,你恨誰就把自己的女兒培養(yǎng)得很壞,然后把女兒嫁給他,然后他們家起碼三代不得太平。雖是稍顯夸張的玩笑話,但是卻也不無道理。
在大多數(shù)中國的家庭,母親對子女教育上的影響遠遠比父親大得多,其實在搬出姜家的時候,七巧完全可以重新開始,好好教育子女,樂享天倫,然而她卻一步步把子女推向深淵,自己也因為抽太多的鴉片病死了。
無論是前陣子看陳果《最好的孤獨》還是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精彩》都講了心靈的富足的重要性,逃避現(xiàn)實或者偽裝堅強都不能讓自己真正的強大,要讓外界都傷害不了你,自己正真強大才是正解。
七巧
“她到了窗前,揭開了那邊上綴有小絨球的墨綠洋式窗簾。季澤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長襯衫搭在肩上,晴天的風(fēng)像一群白鴿子鉆進他的紡綢褂里去,哪兒都鉆到了,飄飄拍著翅子?!?BR> 高中時,在同學(xué)的摘抄本上看到這段話,以為是張愛玲在描寫她自己的愛情,場景迅速在腦海里構(gòu)建:她那時是一個正值芳華的女子,住在上海的一座老房子里,站在陽臺上目送心愛的人,心里亦有小小的期盼,他,是否會有些留戀,是否會有一剎那的停步回望。我想象中的季澤,是一個風(fēng)度翩翩的男人,有些才情,有瀟灑的姿態(tài)。
然而,那只不過是有些花癡的幻想?,F(xiàn)實的作用就是毫不留情的打碎它。事實上,“她”指的是七巧,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兒,之所以能嫁到姜公館,是因為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錢。嫁入姜家后,受到各種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得尊重。在這樣得環(huán)境下,她的心理畸形,愈加口無遮攔,瘋瘋癲癲,招人討厭。就連尋花問柳的小叔子季澤,也只限于和她開開玩笑。七巧,卻覺得自己是愛季澤的。至少她恍惚的認為——“當(dāng)初嫁到姜家來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要和季澤相愛?!?BR> 如果換一種場景,也許會是一個浪漫的想法。
在我看來,季澤并無甚過人之處,游手好閑,沾花惹草。小說中的他,“是個結(jié)實小伙子,偏于胖的一方面,腦后拖一根三脫油松大辮,生的天圓地方,鮮紅的腮頰,往下墜著一點,有濕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遠透著三分不耐煩。"這樣一個俗人,為什么七巧會喜歡他?話說回來,七巧又何嘗不是一個俗人,這俗世中的事,誰又能說清楚呢。
七巧是制度的受害者,從未得到一個女人應(yīng)得得幸福。而同時,她也用利刃,傷害了很多人,比如,長安。
長安
“有時在公園里遇著了雨,長安撐起了傘,世舫為她擎著。隔著半透明的藍綢傘,千萬粒雨珠閃著光,像一天的星。”
幸福都是相似的,它們的背景溫馨浪漫。而長安這個名字,總會讓我想到漢代的長街,長長的,平和中有些神秘。
長安的記憶里,永遠保留著與世舫相遇的這一頁罷。她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愛。
謠言說長安后來和一個男子在街上一同走,我卻希望不是謠言,我希望那個男子是世舫,或者是,可以給她家的溫暖的人。
我是不喜歡曹七巧的,最開始的時候。因著她,讀完金鎖記的時候,我覺得如此瘋狂,這個世界。是她把她身邊的人——她兒子、女兒都帶入悲涼的境地,我是不諒解她的,那樣的拖累人。再讀一遍,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她是典型的封建社會底下的女子,因著喜愛三爺季澤,她在姜家做了一個殘疾人的妻子30年。最初,她是當(dāng)壚賣酒的女子,和一般的酒家女一樣有著如花的心事,卻在財欲與情欲的迫害下,性格扭曲,行為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
我最終諒解了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苦,她大哥為了攀附權(quán)貴把她嫁入沒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個自小就臥病在床的廢人。她失去了愛情,親情。她只是沒有在受到封建家桎梏——那把金鎖時和其他人一樣沉淪而已,她有何錯。
只是我依舊不能喜愛她,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謹慎和機智”,為了報復(fù)曾經(jīng)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tài)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她終究把她的家變成了煉獄,里面的受盡折磨,外面的人看著逃之夭夭。又報復(fù)了誰?徒留下讀者的無奈罷了。
這樣的故事曾發(fā)生過,并且曾一直發(fā)生?!叭昵暗脑铝猎缫殉亮讼氯?,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有完——完不了。”的確封建制度的壓迫,只要封建思想還存在就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七巧存在,上演一個又一個的金鎖記。那應(yīng)該是張愛玲寫作所想傳達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人生在世上,從來是充滿磨難的。如金鎖記里的曹七巧,如斯嘉麗經(jīng)歷的家破人亡。但人活在這世上,不應(yīng)是沉淪在苦難中,與苦難一起成為苦難,而是向著一點希冀的光亮,勇敢而堅定地前行。曹七巧沒有錯,不能說我一定做得比她好,但我覺得放下才是解脫,永遠存著希望,生活才會在陽光底下熠熠發(fā)光。
有些人說,亦舒是一個熱血傳奇,她寫盡了上海灘的生離死別,所有喜怒哀樂。最開始是那一道白色玫瑰與紅色玫瑰的始終沒有答案的單選題。再之后,就是硝煙彌漫中絲帶和柳原的傾城之戀,清香卻厚重的第一爐沉香屑,及其苦卻難以忘懷的茉莉香片。每一個小故事都令我有感而發(fā)。而最喜歡的就是那讀過千萬遍的《金鎖記》。
“年青的人惦記著三十年前的月兒應(yīng)是銅幣大的一個修神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老舊而糊涂。老人追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兒是歡愛的,比眼下的月兒大、圓、白;殊不知隔著三十年的艱辛路望回放,再好的月光也免不了帶點蒼涼”。
她是一個被罪孽蒙騙的美少女,被一個封建社會的舊家中和一個殘疾的男生可憐的奪走了一個女人最珍貴的的青春年少,可她仍無法得到乃至是一個婢女的認清。因此,開朗動人的天性在失落中室息成一種乖戾,轉(zhuǎn)變成一種粗暴與蠻橫。她在一個浮華背后奢侈浪費綺麗的舊家中,也是一個舊時代中的縫隙中艱辛存活,惱怒到乏力。分戶是她最終的一點點期待,可運勢仍不作罷。
擺脫大家族,她總算還有機會去追求完美自身的幸福快樂,可針對她早就動了情弦的季澤,她仍惶恐不安的擔(dān)憂著他的用意。內(nèi)心的惡在她心里奠定了深深地的印記,她自己也是被運勢的金子網(wǎng)絲纏的難以擺脫。她強大的罵跑了季澤,心里卻確是那樣苦悶無奈;因此,她愈發(fā)癲狂了起來,可又誰知道,她僅僅在掩蓋心里最乏力的敏感?!八笾陨淼哪_,想到了想她錢的一個男人;卻又嗤笑了起來…”
她自將沉淪,卻把運勢的可怕噩夢又帶來了她的閨女;她原是一個善解人意而又怯懦的女性,可在宏偉的宗法觀念倫理道德架構(gòu)中存儲著惡,實習(xí)著惡,只等時間一到便朝著更年輕一代的女生噴撒。她的閨女就是不幸的持續(xù)。應(yīng)對深愛的世舫,北京長安是期盼幸福快樂的,可她卻乏力掌握幸??鞓?,亦不敢去承擔(dān)這一份幸福快樂;她向媽媽妥協(xié)了,向這一丑惡的社會發(fā)展妥協(xié)了,僅僅將自身的友情與愛情青春年少,又交給了曹七巧式的運勢。在她的假想中,或許七巧會由于她的獻身精神這一“漂亮滄桑的手式”而感覺打動、開心,因此她便在這里苦悶的幻想中得到了一種凄切的清甜味。
人的內(nèi)心就好像一面鏡子,歪曲的內(nèi)心總是映襯出一個歪曲的全球。
七巧的內(nèi)心便是一面被錯亂的社會發(fā)展歪曲的浴室鏡子,映襯出那時候中國時新的物品卻也是舊時代最腐爛凝滯的殘渣。錢財所帶來她的抽象性的、虛報的考慮從沒讓她真實開心,反倒更刻骨銘心地讓她覺得到恐怖的苦悶。這時候錢財唯一能臨時地減輕她心里痛楚的功效,就是變成她奴隸摧殘他人也是自身的專用工具?!捌咔伤扑撬瘷M在煙鋪平。三十年來她戴著金子的枷。她用那厚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未死的也送了小命。”
“三十年前的月兒早就沉下來,三十年前的人也去世了,殊不知三十年前的小故事還不?!瓴簧?。”
七巧人性的扭曲與黑喑早就被時代瞬息萬變的的浪潮埋藏,可也是時期造就了這一切。時期在發(fā)展趨勢,殊不知人的本性這部善也是惡的書還未念完——完不上。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yīng)該是銅錢大的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著凄涼?!?BR> 的確,張愛玲筆下,月亮是最為常見的意象,無論是在小說還是散文。那片皎潔的月光,寒冷、光明、朦朧而又感懷,總能隱隱的觸動人心中最為溫?zé)岬牡胤健:泼焐n涼,仿佛張愛玲本身,細膩而又倔強。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一定要伴著她的散文一塊讀。只有這樣,才能真真的體悟到那種蒼涼下的美,才能感受到那份不二的永恒與感性。張愛玲的作品并不寬廣也不深厚,卻常常入人心,讀著她的書,感覺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腦海里浮現(xiàn)出那些市井、那些瑣碎、心里竟會不禁泛起漣漪。時間悄悄的消逝在她筆下那細微的生活中,靜靜地,很雋永,心里仿佛被細密的雨滴淋著;又會感覺像是在一個閑適的午后,慵懶的看著空氣下的塵埃,安靜的品味著生活,任憑思緒飛來飛去。當(dāng)你從書中抽回眼,也許已過了小半天,透窗而望,看見的是一輪銀色的月亮,很圓,也很美。
讀張愛玲的書,你會發(fā)現(xiàn)她的文章離不開生活,甚至有時讓人覺得很世俗。但是細品這些世俗,你會發(fā)現(xiàn)她的入俗背后有著很深的文化與底蘊——細膩而又精致。讀她的作品,你會感覺那么的自然流暢,娓娓道來,那樣的自由,無拘無束,使人心里很舒服,既不做作也不煽情,真實,而且豐滿。你會想到那個時期上海市井魚龍混雜,充斥著油煙和喧囂的生活;會想到車水馬龍,燈紅酒綠,以及小市民家的柴米油鹽和無奈繁瑣。即便是如此庸俗和物質(zhì)的畫面,夜幕下卻仍舊懸著一輪皓月,以無限的蒼涼做底色,純凈簡出,而又是那樣的敏感細致。
有時,你會感覺張愛玲是一個絕對的悲觀主義者,有著“嚴肅而悲劇式”的人生觀。就像她自己所說:“長的是苦難,短的是人生”。出生于顯赫的人家,到她這一代卻已經(jīng)是最后的絕響。陰暗的童年,混亂的時代,不幸的愛情,促成了張愛玲悲觀而又現(xiàn)實的性格。正因如此,她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是實實在在的,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沒有無病呻吟,有的是人生的積淀和厚重。人們常說,能寫出好的文章的作家必定有著百態(tài)的經(jīng)歷。張愛玲有著很深的人生體悟,她小說中的女主角,永遠不是至純至善的完美女人,她們會有小小的自私,會有城府,很堅強,很倔強,有血有肉,也很現(xiàn)實,讓人又愛又恨。人物在她筆下,有了真正的生命。就是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蒼涼的味道,反復(fù)地提醒著我們所有現(xiàn)今的文明終會消逝,只有人性的弱點得以長存于人間。深色的夜幕做背景,月亮總是像個玉盤一樣高懸,透過那些那一個個鮮活人物淚眼,月亮卻又是“大而模糊,銀色的,有著綠的光棱”,仁慈而又在冷笑著。
“自從煤貴了之后,熱水汀早成了純粹的裝飾品……梅雨時節(jié),門前積水最深。街道上完全干了。我們還得花錢雇黃包車渡過那白茫茫的護城河……屋頂花園里常常有孩子們溜冰,咕滋咕滋銼過來又銼過去,聽得我們一粒粒牙齒在牙仁里發(fā)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會掉下來”。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在張愛玲的小說和散文中有很多很多。細細回味,又會覺得張愛玲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她的成功不單單是因為她對文字那種特殊的感覺,更多的是因為她把生活和藝術(shù)完美的結(jié)合在一起。時而她很幽默,“時間就是金錢。女人站在鏡子前的時間越長,那么她花費的金錢就越多”。時而她又很溫婉,“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靈魂,飛回來尋找她前世的影子”。更多的時候,她在抱怨中體味瑣碎的樂趣,“下了一黃昏的雨,出去的時候忘了關(guān)窗戶,回來一開門,一房的風(fēng)聲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藍的瀟瀟的夜?!彼淖髌房偸且嘌乓嗨?,讓人如醉如癡。
每次讀完張愛玲的作品,總感覺像是從一個畫展中走出來,她總是可以把事物的顏色形容的生動而又恰當(dāng)。在她的文章里,生命和生活也是有了色彩的,所有的抽象幾乎都成了有顏色的具體,是如此的奇特與細致?!拔也幌矚g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大于啟發(fā)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她像蔥綠陪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睂⒚佬g(shù)與文學(xué)如此完美的結(jié)合,是因為她對色彩和文字的敏感,更是因為她細膩的內(nèi)心。翻閱她的書,你會感覺自己的身上也沾上了那種染料的味道,生活成了一個調(diào)色盤,周圍的一切都浸在了或深或淺的顏色中。也許,有些東西不能用詞語準(zhǔn)確的描述,但是卻可以用色彩勾勒出真實。那種厚重的,濃墨重彩的感覺,就好比時而混沌的月光,些許的昏黃濁色,卻又是那樣的耐人尋味。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六
有人說,沒有面包的愛情是寒酸的,沒有愛情的面包是索然無味的,當(dāng)兩者不可兼得的時候,許多人選擇了面包。在她們的眼里,愛情是卑微的,所謂“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是也。民國才女張愛玲的《金鎖記》,把金錢與愛情的關(guān)系,演繹到了極致。
姜公館的二少奶奶曹七巧,原是開麻油店的女兒,嫁給了姜公館殘廢的二少爺。為了等著公婆和丈夫死后分家產(chǎn),她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苦熬時光。常年的性壓抑,使她的性格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先是說話不分輕重,隨口亂說。比如早上去向老太太請安,她因為抽煙去晚了,倒說:“怎怪我不遲到摸著黑梳的頭!誰叫我的窗戶沖著后院子呢?單單就派了那么間房給我,橫豎我們那位是活不長的,我們凈等著做孤兒寡婦了不欺負我們,欺負誰?”看到未出嫁的小姑,也不放過:“大嫂你來看看,云妹妹的確瘦多了,小姐莫不是有了心事了?”然后竄托“老太太寫信,叫他們早早把云妹妹娶過去吧”。滿口無遮攔的抱怨,不當(dāng)?shù)难赞o,家里上上下下都不喜歡她。
即便如此,那時她的性格還沒有完全被扭曲,性情中還有柔軟的一面。她愛著三少爺季澤,在他面前毫不掩飾地流淚,那是真情流露。見了她哥哥,“嘴里雖然硬著,熬不住那嗚咽的聲音,一聲響似一聲,憋了一上午的滿腔幽恨,借著這因由盡情發(fā)泄了出來?!币环矫婧薷绺鐬榱烁吲剩炎约杭藿o了這么一個廢人,另一方面又金的銀的接濟娘家人。
好容易熬到了公婆謝世,丈夫也死了,可以分家自己支配財產(chǎn)。她知道這份家私來得不容易,是她拿青春換來的,所以特別看重,對誰都提防,曹七巧,自己給自己用金子造了一副枷鎖。盡管深愛季澤,因為疑心他貪圖自己的家產(chǎn),她不惜又一次犧牲自己的“愛情”,把季澤趕出門去。不僅如此,她的行為更加變本加厲,干涉起孩子的生活和婚姻來。為了限制女兒長安的行動,她給長安裹腳。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民國,不時興裹腳了,她仍然反其道而行之。后來為了面子,送女兒進學(xué)堂,“不上半年,臉色也紅潤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可是,上學(xué)堂之事,因為她的無理取鬧,結(jié)果不了了之。長期不正常的生活,使長安越來越來像她了“漸漸放棄了一切上進的思想,安分守己起來。學(xué)會了挑事非、使小壞、干涉家里的行政她單叉著褲子,岔開了兩腿坐著,兩只手按在胯間露出的凳子上,歪著頭,下巴擱在心口上凄凄慘慘瞅住了對面的人說道:‘一家有一家的苦處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處!’”七巧因為害怕別人圖謀她的錢,長安的婚事被高不成低不就地耽誤了下來,到了近三十歲時,好容易有人看上了她,七巧從中百般干擾,罵出極難聽的話,最后使女兒長安的婚事告吹了;她的兒子呢?在外面賭錢、捧戲子,后來竟逛起窯子來,只好手忙腳亂地替他娶親。剛?cè)⒒貋淼男孪眿D,七巧竟當(dāng)面挖苦,說出的話極是難聽:“你新嫂子這兩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當(dāng)著姑娘們,我也不便多說但愿咱們白哥兒這條命別送在她手里?!毖韵轮?,說新娘子性欲強。作為婆婆,竟能說出如此不堪的話?她還到處向人訴說著新媳婦如何如何笨,百般侮辱。為了折磨新媳婦,她讓兒子整夜給自己燒煙,當(dāng)著丫頭、老媽子的面,盤問兒子和媳婦之間的秘事,再說給別人聽。好好的兒媳婦,忍受不了這樣不正常的生活,很快就死了,之后,她把兒子的妾扶了正,不上一年也自殺了。從此,兒子長白不敢再娶了,女兒也斷了結(jié)婚的念頭。
七巧“三十年來帶著黃金的伽,她用那沉重的伽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蔽覀冊诤匏耐瑫r,也會為她流下眼淚。這是金錢統(tǒng)治下的又一個犧牲品,曾經(jīng)是那么一個活生生的、天真潑辣的女人,“十八、九歲做姑娘的時候,高高挽起了大鑲大滾的藍夏布衫袖,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去,喜歡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祿,她哥哥的結(jié)拜兄弟丁玉根、張少泉還有沈裁縫的兒子”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一步一步被變成了“鬼”,無情的.社會,給我們開了一個真實的玩笑。
如果說,曹七巧為了金錢嫁入“豪門”,是被逼無奈的,那么今天,在金錢成了女孩擇偶的首要條件下,有多少女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惜犧牲自己的愛情和尊嚴?當(dāng)年只有二十多歲的張愛玲,用細膩辛辣的筆觸,為我們塑造了曹七巧這樣一個典型的文學(xué)形象。相信這個形象,永遠不會因為時代的發(fā)展而泯滅,因為,越來越物質(zhì)化的世界,造就著越來越物質(zhì)化的女人。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七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
這是金鎖記的開頭,故事發(fā)生在有著每個人都道不完的傳奇的上海。
在人物的塑造上,張愛玲把七巧的特點描述得淋淋盡致。我對于七巧的印象首先來自于她的仆人小雙對三少奶的仆人鳳簫的聊天內(nèi)容。鳳簫問小雙“你也是她陪嫁過來的么?”小雙冷笑道“她也配!”連仆人也對她不尊重,可想而知她的為人是怎樣的差了。張愛玲借仆人的口,說出了七巧在姜家的低下地位,也為故事的開展墊下了厚重的背景。
在我看來,七巧是一個心理極度扭曲的一個悲慘的婦女。故事寫到七巧勾引姜季澤,但是姜季澤卻不和她亂來。七巧那樣做是因為她看到三奶奶蘭仙和姜季澤的甜蜜生活而心生妒忌,進而上升為變態(tài)的痛恨。她自己一直抱怨沒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她也不能忍受別人得到幸福。到后來分家后,姜季澤竟利用她對他的曾經(jīng)的`愛意想騙她賣掉她的田地??杀 K龑λ呐畠旱幕橐龅膽B(tài)度上也是如此。長安和世舫已經(jīng)訂婚了,她還罵長安說“不害臊,你是肚子里有了擱不住的東西是怎么著?”試想作為女兒,聽到自己的母親這樣侮辱自己,你會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她親生的。然后悲劇又發(fā)生到她的兒子跟兒媳身上。七巧故意整夜叫長白幫她弄煙,好讓她的兒媳生氣。兒媳對她的痛恨反而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故事寫到這里,七巧的形象基本清晰了,封建主義社會里一個貪婪的魔婦,極度的拜金主義者。從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學(xué)角度來講,情欲的壓抑是曹七巧個體心理變異的動因,丈夫早逝,家人的冷漠,對她變態(tài)的性格有著很大影響。
故事中寫到“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七巧的拜金主義毀了她自己,也毀了她的兒女。從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拜金主義之風(fēng)是如此的猖狂。然而,現(xiàn)在的社會,拜金主義之風(fēng)絲毫沒減?;蛘呶覀冋f是現(xiàn)實主義。女孩子結(jié)婚要有車有房,也就是有錢。這可以說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停滯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現(xiàn)實主義的出現(xiàn)凸顯了社會激烈競爭的日趨明顯。要是對方能使你衣食無憂,誰還愿意去拼個焦頭爛額的啊?我想很少有人愿意。是殘酷的現(xiàn)實讓我們現(xiàn)實。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八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曹七巧,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也說不透。她給我的感覺,像是走在淫雨霏霏的秋天,空氣灰暗,路牙子七零八落的樣子像是被狗啃過,潮潮的綠苔膩在上邊。一只巨手像爛熟的蘋果,罩著一股悶氣,無邊無際伸過來,壓在頭頂,也壓在心上。偶有幾絲微光從指縫中泄出,也像是閃爍不定的鬼火,讓人分不清是曙光還是黃昏。七巧拖著她尖銳的影子,沒于這蒙灰的道路。
“七巧,何以成為七巧?”
七巧最美的模樣或許就停留在她跌跌撞撞沖上樓,從窗戶中再看一眼她愛過的季澤時?!岸嗌倩亓耍瑸榱艘茨退约?,她迸得全身的筋骨與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錯。他不是個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裝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壞。她為什么要戳穿他?”那可能是她唯一一次為愛沖動。不用像個提線木偶控制自己,不用被世俗的規(guī)矩纏住,不用在調(diào)情時壓抑欲望。但是也是那一次,她主動失掉了愛情。愛一個人就是明明看透了他的壞,明明有按捺不住的恨,卻終究離不得。但是她已經(jīng)不是那個麻油店的巧姐兒,她是姜家的二奶奶,一個擔(dān)不起情欲,情欲卻在內(nèi)心膨脹;渴求著金錢,金錢卻將她埋葬的清醒的瘋子。于是,故事在她美到極致,痛到極點時,換了方向。
之前的七巧,潑辣瘋癲,不招待見;至此之后的七巧,更像是一個怨婦,不擇手段。
她也曾單純過。單純的時候,她還在麻油鋪子,踩著碎石子街走路,拿著大大小小的鐵勺子。一陣風(fēng)吹過,她做了姨太太,一個沒有生命的肉體的夫人。做姨太太,是娘家人給的悲哀;愛上姜季澤,是姜季澤給的悲哀;為了那金錢,是整個姜家給的悲哀??墒?,折磨自己的兒女,是她自己將悲哀盛滿放進碗里。和兒女單過后,情欲和金錢欲交織著把一家人推向深淵。她發(fā)了瘋,見不得別人的生活有一絲亮光,從靈魂深處迸出的嫉妒不斷地纏繞身邊的人。她要讓她的孩子和她一樣活在沒有光的世界。她以“保護”的名義引誘他們吸毒,逼死了兒子兩任妻子,用刻薄的謊言打碎女兒的愛情。
她在報復(fù)??墒撬ㄒ徊辉摰模菍⒓湘i套在下一代身上。
那個伴著昏黃月亮的時刻,瘦小蒼老的七巧腮上掛著一滴不愿擦干的淚,或許懶怠,或許不愿。七巧仿佛置身于一個個有月亮的場景,看著自己,也在角落里看著同樣的親人,帶著黃金的枷鎖,一生就這樣如電影般過去。
對于張愛玲老師,我是久聞大名的,但一直沒有讀過她的東西。讀《金鎖記》也是因為瘋狂的愛上了電視劇《金鎖記》。
起初讀覺得有點空洞,應(yīng)該是受了電視劇的影響。而且,語言上有點《紅樓夢》的味道,顯的與當(dāng)時的背景格格不入。好在大致的情節(jié)還是和電視劇一樣的。
細讀下來才發(fā)現(xiàn),張愛玲老師的文筆是真的好。開場就用兩個丫頭的偷偷對話,把該交代的都交代了。不費筆墨,不重濃彩,更懶得絮煩。而七巧的一出場就把她的性格和家庭的矛盾,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
大方向來說,《金鎖記》的電視劇和書,所表現(xiàn)的中心不同。雖然都是通過一個封建家庭的興衰寫了一個愛情故事,除了七巧的人物性格沒變,其它的人物都變了。
電視劇中,我看到的,是封建社會對愛情的摧殘,是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抹殺,是對封建社會的抨擊。而書中的《金鎖記》,我看到的,是人性最本來的面目,他們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人性最原始的一面。那么,之所以要把它改成電視劇那樣,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個齷齪的姜季澤讓我覺得七巧可憐、可悲、可嘆;而一個癡情的姜季澤讓我覺得可惜、可感、可痛。書中的《金鎖記》,找不到一個正面角色,所有的人,都以反面的表現(xiàn)為主。連主人公七巧也是從弱點出發(fā)去描寫的。給全書增加了悲劇色彩。
從文學(xué)藝術(shù)的角度上來看,《金鎖記》書版有更高的藝術(shù)價值,有推陳出新的另類味道。從感情的角度上來看,《金鎖記》電視劇版有更高的論說性,反映了大方向的社會問題。各中滋味,就只有自己細細品味了。
人畢竟是感情動物,我個人比較偏愛電視劇版,不是說書版不好。只是我覺得,人性的優(yōu)點比人性的弱點更值得宣揚。
正如易中天老師所說:“人文學(xué)科的東西,它沒有一個終極真理,也沒有什么標(biāo)準(zhǔn)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每個人的看法,每個人都可以有每個人的方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讀法,結(jié)論不重要。”
同樣都是很好的愛情故事,都樣都是很不幸的結(jié)局,給我?guī)淼恼鸷硡s截然不同。也許,這正是這本書的不同之處?!霸瓉砦膶W(xué)藝術(shù)也可以這樣的。”要看你怎么去塑造。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那句話:“冷靜的締結(jié)人生,客觀寫實的描寫著灰色卑瑣世界?!?BR> 我所能學(xué)到的,是張愛玲老師想表現(xiàn)的東西,和她的寫作手法。
《金鎖記》是一個殘忍的故事,每一個字眼都洋溢著糜爛腐敗如同死尸一般的氣息以及血腥厚重的壓迫感。而整篇文章從頭讀到尾無不感覺到壓抑,就宛如一條巨蟒扼住你的咽喉扼住你的脾臟扼住你的神經(jīng)潛入你情感中的可怕壓抑感。
在我看來,《金鎖記》鎖住的是那個在封建社會悲凄可憐的女人曹七巧以及同在那個時代下飽受精神摧殘與社會無形虐待下的廣大女性。
曹七巧開始也是溫潤的也是同每個姑娘一樣初生美好的。她也會高高的挽起了大鑲大滾的藍夏布衫袖,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她也對愛情充滿了憧憬與向往。她也只是想找一個喜歡她的人生兒育女平平凡凡的生活下去。我想當(dāng)時七巧也一定不會料到他會被哥嫂嫁到上海的富商姜家做了一個正牌的二少奶奶。更何況這是一個身患癆病生命萎縮的新姑爺。欲愛不能愛。從一開始這就是一段錯誤與畸形的婚姻。
在一個深淺冷暖的大家族生存下來是很不容易的。沒有娘家的仗勢沒有夫婿的疼愛沒有金錢的倚仗七巧怎么存活?她只好像個丑旦到處討好可她不是從小生活在城府里的,他話不得體行不得人心處處碰壁。她的潑辣要強搬弄是非更是令人看不起他。七巧只好在內(nèi)心封閉自己變態(tài)自己折磨自己。她像個行尸走肉一樣在姜家過了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里金錢物質(zhì)占據(jù)了他的內(nèi)心。對他而言金錢是最重要的是他的依賴是他生活的滿足他虛榮他專橫的守著他的金錢。終于分了家。他拿著用自己的青春與婚姻換來的家產(chǎn)她擔(dān)心他害怕他以為會被人奪走掠走。三爺季澤的為了錢財接近他灌盡蜜語的時候他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女一切的甜言蜜語全盤接受可他一想起賣了自己一生的錢財分給別人他又頓然醒悟處處戒備。
嫉妒是一條通往哀默的橋。她乖戾的忍受情欲的'煎熬對男女之愛充滿嫉妒。他泯滅母性破壞長白長安婚姻折磨兒媳致死敗壞長安名聲即便。他甚至帶著兒女雙雙沾上毒癮只為有人陪她墮落陪她陪葬。最后七巧死了。這個帶著沉重的手銬腳鐐的卻人在肆意行走肆意折磨別人折磨自己的人死了。
曹七巧死了生活還在繼續(xù)。在這個社會生存的人還是只能哀默無奈的接受者社會給予的病態(tài)與畸形。那三十年前的月亮早落下來了,三十年前的人早死了可那故事的結(jié)局還沒有完,那你看到了嘛,那故事結(jié)局下的那一群群被那個社會帶著枷鎖手銬腳鐐茍且存活著的人們。
張愛玲的《金鎖記》給人的感覺是十分壓抑的,整篇小說讀下來,都很一種很沉很重的壓抑感和漆黑感。偶爾露出的一兩絲光,是黑夜中的螢光,冷冷冰冰的,斑駁離散,于無盡的黑暗中飄蕩。
“月光是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開始就渲染了一種昏暗陳舊冰冷的氣氛。
三十年過去了,月還是那個月,人過去了,事過不去。
七巧悲慘的生命從三十年前就注定了,嫁入姜家撥動了命運的轉(zhuǎn)輪,流年輪轉(zhuǎn),轉(zhuǎn)了三十年,依然舍不得止。轉(zhuǎn)輪滾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深的血印,有七巧自我的,也有其他人的,當(dāng)然,也少不了長安的。長安那朦朧的愛,也是她唯一的愛,被無情地輾碎了,滿地的碎片叮當(dāng)?shù)仨?,高亢而凄絕。
當(dāng)“童先生”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那裝在水晶瓶里的愛就開始碎了。世舫消失了,只剩下童先生。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世舫的水晶瓶也碎了,在七巧沉重的枷角劈殺下,輕呼一聲“姜小姐”便跌散落地。
長安和世舫,一個是渴望感情卻感情受挫漂泊多年的浪子,一個是深宅大院情竇初開不諳世事的千金小姐。他們的感情是那么的真,絢美華麗,熠熠生光。又那么假,冰冷得如螢火蟲的光亮,縱使好看,卻黯然神傷。
幸好,一切都在七巧的離去而有所改變,長安最后鼓起勇氣,轉(zhuǎn)動了自我的轉(zhuǎn)輪。三十年前的轉(zhuǎn)輪停了,而新的轉(zhuǎn)輪是否會滾出鮮紅的印痕,這誰能說得清,誰能說得完。
七巧是那個時代中悲催的人,雖然有認識到自我的悲哀,卻不想去改變也無力去改變。
長安是夾雜在新時代和舊時代的人,渴望新生活,也發(fā)奮嘗試去過新生活,但卻不敢也無力去反抗舊時代,能做的,只有等時刻的流逝,等時代的改變。也只有到了那一天,他們才有勇氣和潛質(zhì)去真正踏入新時代的門檻,迎接新的生活。
世舫也是夾雜在新舊時代的人,發(fā)奮去領(lǐng)悟新時代的知識,過新時代的生活。但在新時代中飽受挫折便想到了舊時代,幻想著舊時代的好,想重新去接納舊時代的價值觀,到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只是幻想,舊時代的價值觀已經(jīng)不適合他們了。徘徊在新舊價值觀之間,舊時代土崩瓦解才重新邁向新時代。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
這是金鎖記的開頭,故事發(fā)生在有著每個人都道不完的傳奇的上海。
在人物的塑造上,張愛玲把七巧的特點描述得淋淋盡致。我對于七巧的印象首先來自于她的仆人小雙對三少奶的仆人鳳簫的聊天內(nèi)容。鳳簫問小雙“你也是她陪嫁過來的么?”小雙冷笑道“她也配!”連仆人也對她不尊重,可想而知她的為人是怎樣的差了。張愛玲借仆人的口,說出了七巧在姜家的低下地位,也為故事的開展墊下了厚重的背景。
在我看來,七巧是一個心理極度扭曲的一個悲慘的婦女。故事寫到七巧勾引姜季澤,但是姜季澤卻不和她亂來。七巧那樣做是因為她看到三奶奶蘭仙和姜季澤的甜蜜生活而心生妒忌,進而上升為變態(tài)的痛恨。她自己一直抱怨沒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她也不能忍受別人得到幸福。到后來分家后,姜季澤竟利用她對他的曾經(jīng)的愛意想騙她賣掉她的田地??杀 K龑λ呐畠旱幕橐龅膽B(tài)度上也是如此。長安和世舫已經(jīng)訂婚了,她還罵長安說“不害臊,你是肚子里有了擱不住的東西是怎么著?”試想作為女兒,聽到自己的母親這樣侮辱自己,你會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她親生的。然后悲劇又發(fā)生到她的兒子跟兒媳身上。七巧故意整夜叫長白幫她弄煙,好讓她的兒媳生氣。兒媳對她的痛恨反而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故事寫到這里,七巧的形象基本清晰了,封建主義社會里一個貪婪的魔婦,極度的拜金主義者。從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學(xué)角度來講,情欲的壓抑是曹七巧個體心理變異的動因,丈夫早逝,家人的冷漠,對她變態(tài)的性格有著很大影響。
故事中寫到“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逼咔傻陌萁鹬髁x毀了她自己,也毀了她的兒女。從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拜金主義之風(fēng)是如此的猖狂。然而,現(xiàn)在的社會,拜金主義之風(fēng)絲毫沒減?;蛘呶覀冋f是現(xiàn)實主義。女孩子結(jié)婚要有車有房,也就是有錢。這可以說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停滯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現(xiàn)實主義的出現(xiàn)凸顯了社會激烈競爭的日趨明顯。要是對方能使你衣食無憂,誰還愿意去拼個焦頭爛額的啊?我想很少有人愿意。是殘酷的現(xiàn)實讓我們現(xiàn)實。
故事中的主角七巧,因丈夫是殘疾,夫家不得已選了她做媳婦,卻又認為她的家世背景低下,不屑與其往來,對她冷朝熱諷,為了保護自己,七巧變得越來越尖酸刻薄,說話和刀子一樣鋒利,成天對人嫌?xùn)|嫌西,在別人的眼中,或許七巧是個愛惹事端,蠻橫無理的女人,但是,在我眼中,七巧卻是最令人感到可憐的人。
她不能決定生在哪個家,她也不能決定要不要嫁給一殘疾的人,父母也完全不考慮她的想法,就將她嫁給一個他不認識陌生人,她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制度下典型的受害人,對于別人的冷朝熱諷,她只能默默的吞下,她一生都在追求金錢與利益,那看似能讓她擺脫命運枷鎖的唯一解藥,他用尖酸刻薄的話語偽裝,偽裝她柔弱易碎的心,當(dāng)鎖越來越緊,偽裝越來越深,她用力掙扎,卻不小心砸到旁邊的人,她只把偽裝合理化,越陷越深,變得越來越讓人嫌棄。
然而,七巧也可以不用變成這樣的七巧,若是她能夠堅強一些,拋開他人歧視的眼光,做好自己應(yīng)有的本分,或許,那個被兒女恨毒了的七巧、被婆家的人恨的七巧、被娘家的人恨的七巧、被大家棄嫌的七巧就不會出現(xiàn)了。
對于子女的教育,七巧看似疼愛,其實是深深的傷害,自己染上吸食 的惡習(xí)竟然也讓兒子吸食 ,同意兒子拈花惹草,而逼死媳婦,又阻礙女兒的婚姻,在那個年代,女人叁十歲還不結(jié)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七巧卻由不段地替她找尋對象到阻礙女兒的婚姻,且也讓她吸食 ,我想這大概是得不到幸福的七巧對于別人能得到幸福都特別的忌妒不能忍受吧。
時代的更迭,觀念的改變,我慶幸自己活在這個時代,不需受身分地位的拘束,不需因金錢利益嫁給自己不愛的人,如果我是七巧,我不會任命的嫁給我不愛的人,我不會因旁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我不會為自己的家世背景感到慚愧,但是,若真嫁給我不愛的人,我也會盡本分照顧好丈夫、兒女,分家后,盡心盡力撫養(yǎng)孩子,回歸正常生活,在當(dāng)了婆婆之后,以將心比心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媳婦,而不是成天埋怨,活在過去的陰影,這些都是無意義的,不能夠改變事實的。
七巧因身分地位而受人瞧不起,是那個時代的社會觀念,雖然結(jié)局是不好的,但是,作者如此貼切的反映當(dāng)時社會的面貌以及價值觀念,對于人性的觀察之細微,更讓我們看見人性丑陋的一面,并且用他們的價值觀提醒著我們,我們是否也矇蔽了自己的雙眼,犯了同樣的錯誤,是否也用一個人的家世背景來斷定一個人,是否為別人的眼光讓自己感到難過,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一
金鎖記是一部富有啟發(fā)和溫情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讀完之后,我被深深地感動和思考。這本書以嬰兒小傻為主角,講述了他在金鎖婆婆的關(guān)愛下,經(jīng)歷了一系列冒險和成長的故事。通過讀金鎖記,我領(lǐng)悟到了許多人生的哲理,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在這本書中,金鎖婆婆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她疼愛和呵護著小傻,像自己的孫子一樣。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guī)椭∩?,教?dǎo)他如何從困境中解脫。金鎖婆婆對小傻的愛和關(guān)心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力量,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家人的陪伴和關(guān)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同時也是我們在困難時可以依賴的支持。通過金鎖婆婆的形象,我明白了親情的珍貴,并深深感到了家人對我的愛和關(guān)心。
金鎖記還告訴了我們在生活中應(yīng)該如何面對困難和逆境。在一次次的冒險中,小傻不斷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和危險。但他從未退縮,勇敢地面對每一個困境,并從中學(xué)到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這讓我想起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人生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和困境。但是,只有勇敢面對并努力克服困難,我們才能取得成長和進步。金鎖記教會了我堅持、勇氣和無畏的重要性。
除了家庭和困境的成長,金鎖記還告訴了我們?nèi)松恼嬷B和價值觀。在小傻與飛天鯉魚的相識中,作者傳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保護。金鎖記給我們營造了一個關(guān)于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和諧場景。我意識到了自然界對我們的重要性,并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美好,也更加關(guān)注環(huán)境的保護。通過金鎖記,我開始思考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也對我自己的行為作出了反省。
最后,在金鎖記中,我還看到了友情的力量。小傻和木女兒之間的友誼始于一次偶然的相遇,從此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們在一起度過了一次次冒險,并一起成長。這段友情讓我感觸良多,我也想起了自己身邊的朋友。朋友是我們在平凡生活中的堅強后盾,是我們分享悲喜的伙伴,更是我們一生的財富。通過金鎖記,我再次認識到了友誼的珍貴,并決心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和維護友情。
讀完金鎖記后,我的心情充滿了感動和思考。這本書不僅讓我看到了人生的真諦和價值觀,也給了我許多思考和啟發(fā)。通過金鎖婆婆的愛、小傻的成長、自然界的美好以及友情的珍貴,我在心中種下了一顆顆關(guān)愛、勇敢、珍惜和友善的種子。我相信,當(dāng)這些種子孕育,長大時,它們將指引我走向光明的未來,成為我一生的指南。謝謝《金鎖記》給我?guī)淼拿篮皿w驗。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二
曾有人說過,張愛玲筆下的女子都帶了些許戾氣,但又蒼涼而無奈。黃金枷鎖,困住女子一生,七巧又有什么錯呢?她只是一個被命運玩弄的女子,奮力掙扎而不得的女子。
這篇小說記錄了一個發(fā)生在19世紀初舊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為了攀附權(quán)貴,把她嫁給了當(dāng)?shù)氐囊粦舸髴羧思摇移咔傻恼煞驈男【褪菤埣病F咔傻臑槿耸譂娎?、刻薄,再加上嫁了個廢人,便特別不招姜人待見。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這樣她在別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過了幾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繼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脫離了這個封建大家庭,帶著兒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沒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過得十分悲哀:三爺姜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騙錢的把戲,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兒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兒媳,她把兒媳活活氣死了;女兒在30多歲的時候好不容易找了個人家,她偏從中攪和,斷送了女兒的一段好姻緣……最后,這個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在這篇小說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凄涼的象征。月亮的變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內(nèi)心的變遷。開場時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下去……”這預(yù)示著一個沒落時代的一個沒落的家族;“模糊的狀月,像石印的圖畫”,這是七巧女兒長安眼中的月;“彰影綽綽的烏云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是七巧眼中的月;“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云,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個白太陽”,是七巧兒媳眼中的月。
張愛玲永遠都喜歡給筆下的女子割開一道傷,只流血不結(jié)痂,汩汩鮮血,是對他人的報復(fù),也是對自己的殘忍。明知季澤不是個好人,明知沒有結(jié)果,依然義無反顧,投身其中,吃了多少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墒情L久的壓抑與枷鎖換來的榮華不允許自己裝糊涂。斥退了季澤,也破碎了自己多年編織的夢。苦了太久,鮮血漸漸凝固,最想擁抱的還是有形的物質(zhì),而非虛妄的理想,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那些只懂夢幻愛情不知貧賤事哀的,只是現(xiàn)今狗血的偶像劇。
三十年前的人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被命運捉弄的又何止七巧一個?無論是十里洋場,紙醉金迷的摩登女郎,還是偏僻鄉(xiāng)村逆來順受的勞作著的婦女,那個時代的女子總是被任意支配與戲弄。當(dāng)女子的青春漸漸蒸發(fā),美人遲暮,似落花,散落天涯。
眼角的一滴淚,懶怠去揩拭,漸漸也就自己干了。
幸福的人不應(yīng)責(zé)怪七巧,因為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她的屈辱與不平,天真的說教蒼白無力。不幸的人更不應(yīng)責(zé)怪她,同是沉淪苦海,更應(yīng)理解她的不易。很多人總喜歡對別人苛刻挑剔,從道德上挖苦諷刺,不如去感知七巧的痛苦,設(shè)身處地為她想想。
讀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覺不是厭惡,更多的是同情與可憐。生活在那樣一個沒落的時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選擇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三
一個人要經(jīng)過多少次折磨,才會對所有人都懷有惡意;一個人要經(jīng)歷過多少次失望,才會對世界充滿絕望;一個人要經(jīng)過多少人欺辱,才會變成一個欺辱別人的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七巧便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從人變成惡魔的人,可憐、可嘆又可恨,正如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所寫“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故事——不問也罷!”
七巧是小商人家庭出身,嫁給了姜家的殘疾少爺,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和情欲的壓迫下,她的心靈終于變得扭曲,行為變得乖戾。她為了錢財可以拒絕季澤,將渴望了幾十年的愛情推開;她用輕描淡寫的一句“她再抽一兩筒就下來了。”便毀了女兒長安的愛情;她設(shè)計留住兒子長白,在外人面前高聲談笑兒子與兒媳之間的床第之事,終致兒子婚姻破裂。初讀這篇文章,看到這位七巧,便令人不禁感慨這世界的殘酷。我覺得正是這世界的殘酷,才導(dǎo)致這世人的殘酷,但若心如磐石,即使外界諸多干擾,也不會轉(zhuǎn)移。七巧若是在分家后好好教導(dǎo)一雙兒女,在晚年也未必不會享天倫之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顛簸不破的'名言,是對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句勸告。七巧遭遇了不公待遇,她厭惡這個世界,對周圍的人惡語相向。因此,她不滿別人過得比她好,尤其是她的兒女,她更要將他們牢牢掌握在手中。這世界千變?nèi)f幻,形形色色的人,半真半假的話,我們一生喜怒哀樂,在死后,這些情緒也都隨風(fēng)而逝,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因此勿將自己不愿做的事加諸到別人身上,待人真誠,等死后,也還有這份真誠的心意。不要像七巧一樣,最后死時只有一個冷冰冰的的金鐲子戴在手上,周圍人都厭惡。生命易逝,真情難變。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四
七巧
“她到了窗前,揭開了那邊上綴有小絨球的墨綠洋式窗簾。季澤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長襯衫搭在肩上,晴天的風(fēng)像一群白鴿子鉆進他的紡綢褂里去,哪兒都鉆到了,飄飄拍著翅子?!?BR> 高中時,在同學(xué)的摘抄本上看到這段話,以為是張愛玲在描寫她自己的愛情,場景迅速在腦海里構(gòu)建:她那時是一個正值芳華的女子,住在上海的一座老房子里,站在陽臺上目送心愛的人,心里亦有小小的期盼,他,是否會有些留戀,是否會有一剎那的停步回望。我想象中的季澤,是一個風(fēng)度翩翩的男人,有些才情,有瀟灑的姿態(tài)。
然而,那只不過是有些花癡的幻想?,F(xiàn)實的作用就是毫不留情的打碎它。事實上,“她”指的是七巧,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兒,之所以能嫁到姜公館,是因為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錢。嫁入姜家后,受到各種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得尊重。在這樣得環(huán)境下,她的心理畸形,愈加口無遮攔,瘋瘋癲癲,招人討厭。就連尋花問柳的小叔子季澤,也只限于和她開開玩笑。七巧,卻覺得自己是愛季澤的。至少她恍惚的認為——“當(dāng)初嫁到姜家來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要和季澤相愛?!?BR> 如果換一種場景,也許會是一個浪漫的想法。
在我看來,季澤并無甚過人之處,游手好閑,沾花惹草。小說中的他,“是個結(jié)實小伙子,偏于胖的一方面,腦后拖一根三脫油松大辮,生的天圓地方,鮮紅的腮頰,往下墜著一點,有濕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遠透著三分不耐煩。"這樣一個俗人,為什么七巧會喜歡他?話說回來,七巧又何嘗不是一個俗人,這俗世中的事,誰又能說清楚呢。
七巧是制度的受害者,從未得到一個女人應(yīng)得得幸福。而同時,她也用利刃,傷害了很多人,比如,長安。
長安
“有時在公園里遇著了雨,長安撐起了傘,世舫為她擎著。隔著半透明的藍綢傘,千萬粒雨珠閃著光,像一天的星?!?BR> 幸福都是相似的,它們的背景溫馨浪漫。而長安這個名字,總會讓我想到漢代的長街,長長的,平和中有些神秘。
長安的記憶里,永遠保留著與世舫相遇的這一頁罷。她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愛。
謠言說長安后來和一個男子在街上一同走,我卻希望不是謠言,我希望那個男子是世舫,或者是,可以給她家的溫暖的人。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五
前幾天到網(wǎng)上找書單的時候看到推薦這本張愛玲的《金鎖記》,想著從沒看過張愛玲的小說于是準(zhǔn)備翻翻看。
最初對張愛玲的了解是看了一個關(guān)于張愛玲和前夫胡蘭成的紀錄片,覺得這是一個有才華卻很悲情的女子,因為從小缺乏家庭的關(guān)愛,胡蘭成就問了一句她的收入情況如何,她就覺得胡蘭成是在關(guān)心她了,付出了所有卻還是難逃被拋棄的下場,可能是她原生家庭的原因,她讓人覺得很陰郁,她寫的這本《金鎖記》也是個很悲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七巧的女子,她是一個小商販家的女兒,在當(dāng)時門第觀念深刻的時候原是不可能嫁到官宦人家當(dāng)太太的,但是因為姜家二公子天生是個病秧子,其他門當(dāng)戶對人家的小姐不可能嫁給她,老太太為了讓人死心塌地的跟著二兒子,就取了七巧。
故事一開場就是兩個丫鬟在討論七巧的身份,足見七巧在家里地位是很低的,可能七巧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會被瞧不起,所以把自己保護在硬硬的殼里,在待人處事方面無比尖酸刻薄,處處使壞,實在不是一個讓人喜歡的角色。
七巧有個哥哥,應(yīng)該也是個不爭氣的,他總想從七巧身上撈點好處。七巧嘴里罵著哥哥,但心里卻希望哥哥能夠關(guān)心和支持他,一邊罵一邊給哥哥錢物,她在娘家其實也是沒有任何依仗的。
丈夫和老太太相繼去世,分家產(chǎn)的時候到了,起初對家產(chǎn)的分配七巧是萬分不滿的,但是發(fā)現(xiàn)撒潑沒用后,也只得接受現(xiàn)實,帶著兒子女兒租房度日,但因有田地在,日子應(yīng)是過得不差的。
倘使分家后七巧好好培養(yǎng)一對兒女,在離開了那個壓抑的大家庭后,她的日子應(yīng)該也是很好過的,但她繼續(xù)挑事,不好好管教兒子導(dǎo)致兒子出去鬼混,怕兒子鬼混又急急忙忙給兒子娶妻,兒子娶妻回來她又經(jīng)常從兒子口中打聽他們夫妻的私事然后到處宣揚,兒媳氣病之后兒子又出去鬼混,她就挑選身邊的丫鬟塞給兒子當(dāng)姨太太,為了不讓兒子出去還帶著兒子抽鴉片,簡直不能更壞了。
如果說對兒子的教育失敗,那么對女兒的教育就更加失敗,在不需要裹腳的年代,她硬是逼著女兒裹腳,女兒出去讀書本來可以脫離她的魔掌了,她又硬生生把女兒關(guān)在家里讓女兒一起抽鴉片,致使女兒快三十歲還未結(jié)婚,三太太給女兒介紹了一個對象,本來兩人相處得很好,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女兒也堅定的戒掉了鴉片準(zhǔn)備重新開始了,七巧又從中作梗讓女兒的婚姻告吹,女兒又開始墮落抽鴉片。
最后七巧病死了,女兒和兒子都搬走了,結(jié)尾說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應(yīng)該預(yù)示著持續(xù)在兒子女兒身上的悲劇還將繼續(xù)。七巧是可恨的,為人尖酸刻薄還拉著兒子女兒陪她一起墮落,同時,她也是可悲的,在臨死前她覺得自己三十年來一直帶著黃金的枷鎖,倘若當(dāng)初沒有為了錢嫁進姜家,而是嫁給了隔壁肉鋪里的小哥或者她哥哥的拜把子兄弟,生活也許清貧,但應(yīng)該還是安穩(wěn)的。
關(guān)于婚姻
老話一直說婚嫁要“門當(dāng)戶對”,這里的“門當(dāng)戶對”不一定是指的家里的官階財產(chǎn)相當(dāng),更重要的是兩家人的三觀要合,在那個年代,門第觀念是非常強烈的,七巧只是一個小商戶人家的女兒,根本是不可能進入大戶人家的,所以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她在姜家的悲劇。
七巧的個性應(yīng)該是很要強的,為了不被別人欺負和看不起,她層層武裝自己,讓自己尖酸刻薄,但是這樣也沒有逃離她被瞧不起的事實,隨便一個下人都可以在背后議論她,她的強勢也僅僅停留在表面,分家產(chǎn)時不公平,在抗?fàn)師o果之后就接受了現(xiàn)實,明明知道哥哥很不靠譜,她還是在心里期望哥哥能夠關(guān)心她。
關(guān)于教育
曾今百家講壇里有一段很火的話,你恨誰就把自己的女兒培養(yǎng)得很壞,然后把女兒嫁給他,然后他們家起碼三代不得太平。雖是稍顯夸張的玩笑話,但是卻也不無道理。
在大多數(shù)中國的家庭,母親對子女教育上的影響遠遠比父親大得多,其實在搬出姜家的時候,七巧完全可以重新開始,好好教育子女,樂享天倫,然而她卻一步步把子女推向深淵,自己也因為抽太多的鴉片病死了。
無論是前陣子看陳果《最好的孤獨》還是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精彩》都講了心靈的富足的重要性,逃避現(xiàn)實或者偽裝堅強都不能讓自己真正的強大,要讓外界都傷害不了你,自己正真強大才是正解。
七巧
“她到了窗前,揭開了那邊上綴有小絨球的墨綠洋式窗簾。季澤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長襯衫搭在肩上,晴天的風(fēng)像一群白鴿子鉆進他的紡綢褂里去,哪兒都鉆到了,飄飄拍著翅子?!?BR> 高中時,在同學(xué)的摘抄本上看到這段話,以為是張愛玲在描寫她自己的愛情,場景迅速在腦海里構(gòu)建:她那時是一個正值芳華的女子,住在上海的一座老房子里,站在陽臺上目送心愛的人,心里亦有小小的期盼,他,是否會有些留戀,是否會有一剎那的停步回望。我想象中的季澤,是一個風(fēng)度翩翩的男人,有些才情,有瀟灑的姿態(tài)。
然而,那只不過是有些花癡的幻想?,F(xiàn)實的作用就是毫不留情的打碎它。事實上,“她”指的是七巧,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兒,之所以能嫁到姜公館,是因為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錢。嫁入姜家后,受到各種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得尊重。在這樣得環(huán)境下,她的心理畸形,愈加口無遮攔,瘋瘋癲癲,招人討厭。就連尋花問柳的小叔子季澤,也只限于和她開開玩笑。七巧,卻覺得自己是愛季澤的。至少她恍惚的認為——“當(dāng)初嫁到姜家來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要和季澤相愛?!?BR> 如果換一種場景,也許會是一個浪漫的想法。
在我看來,季澤并無甚過人之處,游手好閑,沾花惹草。小說中的他,“是個結(jié)實小伙子,偏于胖的一方面,腦后拖一根三脫油松大辮,生的天圓地方,鮮紅的腮頰,往下墜著一點,有濕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遠透著三分不耐煩。"這樣一個俗人,為什么七巧會喜歡他?話說回來,七巧又何嘗不是一個俗人,這俗世中的事,誰又能說清楚呢。
七巧是制度的受害者,從未得到一個女人應(yīng)得得幸福。而同時,她也用利刃,傷害了很多人,比如,長安。
長安
“有時在公園里遇著了雨,長安撐起了傘,世舫為她擎著。隔著半透明的藍綢傘,千萬粒雨珠閃著光,像一天的星。”
幸福都是相似的,它們的背景溫馨浪漫。而長安這個名字,總會讓我想到漢代的長街,長長的,平和中有些神秘。
長安的記憶里,永遠保留著與世舫相遇的這一頁罷。她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愛。
謠言說長安后來和一個男子在街上一同走,我卻希望不是謠言,我希望那個男子是世舫,或者是,可以給她家的溫暖的人。
我是不喜歡曹七巧的,最開始的時候。因著她,讀完金鎖記的時候,我覺得如此瘋狂,這個世界。是她把她身邊的人——她兒子、女兒都帶入悲涼的境地,我是不諒解她的,那樣的拖累人。再讀一遍,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她是典型的封建社會底下的女子,因著喜愛三爺季澤,她在姜家做了一個殘疾人的妻子30年。最初,她是當(dāng)壚賣酒的女子,和一般的酒家女一樣有著如花的心事,卻在財欲與情欲的迫害下,性格扭曲,行為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
我最終諒解了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苦,她大哥為了攀附權(quán)貴把她嫁入沒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個自小就臥病在床的廢人。她失去了愛情,親情。她只是沒有在受到封建家桎梏——那把金鎖時和其他人一樣沉淪而已,她有何錯。
只是我依舊不能喜愛她,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謹慎和機智”,為了報復(fù)曾經(jīng)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tài)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她終究把她的家變成了煉獄,里面的受盡折磨,外面的人看著逃之夭夭。又報復(fù)了誰?徒留下讀者的無奈罷了。
這樣的故事曾發(fā)生過,并且曾一直發(fā)生?!叭昵暗脑铝猎缫殉亮讼氯?,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有完——完不了。”的確封建制度的壓迫,只要封建思想還存在就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七巧存在,上演一個又一個的金鎖記。那應(yīng)該是張愛玲寫作所想傳達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人生在世上,從來是充滿磨難的。如金鎖記里的曹七巧,如斯嘉麗經(jīng)歷的家破人亡。但人活在這世上,不應(yīng)是沉淪在苦難中,與苦難一起成為苦難,而是向著一點希冀的光亮,勇敢而堅定地前行。曹七巧沒有錯,不能說我一定做得比她好,但我覺得放下才是解脫,永遠存著希望,生活才會在陽光底下熠熠發(fā)光。
有些人說,亦舒是一個熱血傳奇,她寫盡了上海灘的生離死別,所有喜怒哀樂。最開始是那一道白色玫瑰與紅色玫瑰的始終沒有答案的單選題。再之后,就是硝煙彌漫中絲帶和柳原的傾城之戀,清香卻厚重的第一爐沉香屑,及其苦卻難以忘懷的茉莉香片。每一個小故事都令我有感而發(fā)。而最喜歡的就是那讀過千萬遍的《金鎖記》。
“年青的人惦記著三十年前的月兒應(yīng)是銅幣大的一個修神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老舊而糊涂。老人追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兒是歡愛的,比眼下的月兒大、圓、白;殊不知隔著三十年的艱辛路望回放,再好的月光也免不了帶點蒼涼”。
她是一個被罪孽蒙騙的美少女,被一個封建社會的舊家中和一個殘疾的男生可憐的奪走了一個女人最珍貴的的青春年少,可她仍無法得到乃至是一個婢女的認清。因此,開朗動人的天性在失落中室息成一種乖戾,轉(zhuǎn)變成一種粗暴與蠻橫。她在一個浮華背后奢侈浪費綺麗的舊家中,也是一個舊時代中的縫隙中艱辛存活,惱怒到乏力。分戶是她最終的一點點期待,可運勢仍不作罷。
擺脫大家族,她總算還有機會去追求完美自身的幸福快樂,可針對她早就動了情弦的季澤,她仍惶恐不安的擔(dān)憂著他的用意。內(nèi)心的惡在她心里奠定了深深地的印記,她自己也是被運勢的金子網(wǎng)絲纏的難以擺脫。她強大的罵跑了季澤,心里卻確是那樣苦悶無奈;因此,她愈發(fā)癲狂了起來,可又誰知道,她僅僅在掩蓋心里最乏力的敏感?!八笾陨淼哪_,想到了想她錢的一個男人;卻又嗤笑了起來…”
她自將沉淪,卻把運勢的可怕噩夢又帶來了她的閨女;她原是一個善解人意而又怯懦的女性,可在宏偉的宗法觀念倫理道德架構(gòu)中存儲著惡,實習(xí)著惡,只等時間一到便朝著更年輕一代的女生噴撒。她的閨女就是不幸的持續(xù)。應(yīng)對深愛的世舫,北京長安是期盼幸福快樂的,可她卻乏力掌握幸??鞓?,亦不敢去承擔(dān)這一份幸福快樂;她向媽媽妥協(xié)了,向這一丑惡的社會發(fā)展妥協(xié)了,僅僅將自身的友情與愛情青春年少,又交給了曹七巧式的運勢。在她的假想中,或許七巧會由于她的獻身精神這一“漂亮滄桑的手式”而感覺打動、開心,因此她便在這里苦悶的幻想中得到了一種凄切的清甜味。
人的內(nèi)心就好像一面鏡子,歪曲的內(nèi)心總是映襯出一個歪曲的全球。
七巧的內(nèi)心便是一面被錯亂的社會發(fā)展歪曲的浴室鏡子,映襯出那時候中國時新的物品卻也是舊時代最腐爛凝滯的殘渣。錢財所帶來她的抽象性的、虛報的考慮從沒讓她真實開心,反倒更刻骨銘心地讓她覺得到恐怖的苦悶。這時候錢財唯一能臨時地減輕她心里痛楚的功效,就是變成她奴隸摧殘他人也是自身的專用工具?!捌咔伤扑撬瘷M在煙鋪平。三十年來她戴著金子的枷。她用那厚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未死的也送了小命。”
“三十年前的月兒早就沉下來,三十年前的人也去世了,殊不知三十年前的小故事還不?!瓴簧?。”
七巧人性的扭曲與黑喑早就被時代瞬息萬變的的浪潮埋藏,可也是時期造就了這一切。時期在發(fā)展趨勢,殊不知人的本性這部善也是惡的書還未念完——完不上。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yīng)該是銅錢大的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著凄涼?!?BR> 的確,張愛玲筆下,月亮是最為常見的意象,無論是在小說還是散文。那片皎潔的月光,寒冷、光明、朦朧而又感懷,總能隱隱的觸動人心中最為溫?zé)岬牡胤健:泼焐n涼,仿佛張愛玲本身,細膩而又倔強。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一定要伴著她的散文一塊讀。只有這樣,才能真真的體悟到那種蒼涼下的美,才能感受到那份不二的永恒與感性。張愛玲的作品并不寬廣也不深厚,卻常常入人心,讀著她的書,感覺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腦海里浮現(xiàn)出那些市井、那些瑣碎、心里竟會不禁泛起漣漪。時間悄悄的消逝在她筆下那細微的生活中,靜靜地,很雋永,心里仿佛被細密的雨滴淋著;又會感覺像是在一個閑適的午后,慵懶的看著空氣下的塵埃,安靜的品味著生活,任憑思緒飛來飛去。當(dāng)你從書中抽回眼,也許已過了小半天,透窗而望,看見的是一輪銀色的月亮,很圓,也很美。
讀張愛玲的書,你會發(fā)現(xiàn)她的文章離不開生活,甚至有時讓人覺得很世俗。但是細品這些世俗,你會發(fā)現(xiàn)她的入俗背后有著很深的文化與底蘊——細膩而又精致。讀她的作品,你會感覺那么的自然流暢,娓娓道來,那樣的自由,無拘無束,使人心里很舒服,既不做作也不煽情,真實,而且豐滿。你會想到那個時期上海市井魚龍混雜,充斥著油煙和喧囂的生活;會想到車水馬龍,燈紅酒綠,以及小市民家的柴米油鹽和無奈繁瑣。即便是如此庸俗和物質(zhì)的畫面,夜幕下卻仍舊懸著一輪皓月,以無限的蒼涼做底色,純凈簡出,而又是那樣的敏感細致。
有時,你會感覺張愛玲是一個絕對的悲觀主義者,有著“嚴肅而悲劇式”的人生觀。就像她自己所說:“長的是苦難,短的是人生”。出生于顯赫的人家,到她這一代卻已經(jīng)是最后的絕響。陰暗的童年,混亂的時代,不幸的愛情,促成了張愛玲悲觀而又現(xiàn)實的性格。正因如此,她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是實實在在的,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沒有無病呻吟,有的是人生的積淀和厚重。人們常說,能寫出好的文章的作家必定有著百態(tài)的經(jīng)歷。張愛玲有著很深的人生體悟,她小說中的女主角,永遠不是至純至善的完美女人,她們會有小小的自私,會有城府,很堅強,很倔強,有血有肉,也很現(xiàn)實,讓人又愛又恨。人物在她筆下,有了真正的生命。就是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蒼涼的味道,反復(fù)地提醒著我們所有現(xiàn)今的文明終會消逝,只有人性的弱點得以長存于人間。深色的夜幕做背景,月亮總是像個玉盤一樣高懸,透過那些那一個個鮮活人物淚眼,月亮卻又是“大而模糊,銀色的,有著綠的光棱”,仁慈而又在冷笑著。
“自從煤貴了之后,熱水汀早成了純粹的裝飾品……梅雨時節(jié),門前積水最深。街道上完全干了。我們還得花錢雇黃包車渡過那白茫茫的護城河……屋頂花園里常常有孩子們溜冰,咕滋咕滋銼過來又銼過去,聽得我們一粒粒牙齒在牙仁里發(fā)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會掉下來”。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在張愛玲的小說和散文中有很多很多。細細回味,又會覺得張愛玲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她的成功不單單是因為她對文字那種特殊的感覺,更多的是因為她把生活和藝術(shù)完美的結(jié)合在一起。時而她很幽默,“時間就是金錢。女人站在鏡子前的時間越長,那么她花費的金錢就越多”。時而她又很溫婉,“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靈魂,飛回來尋找她前世的影子”。更多的時候,她在抱怨中體味瑣碎的樂趣,“下了一黃昏的雨,出去的時候忘了關(guān)窗戶,回來一開門,一房的風(fēng)聲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藍的瀟瀟的夜?!彼淖髌房偸且嘌乓嗨?,讓人如醉如癡。
每次讀完張愛玲的作品,總感覺像是從一個畫展中走出來,她總是可以把事物的顏色形容的生動而又恰當(dāng)。在她的文章里,生命和生活也是有了色彩的,所有的抽象幾乎都成了有顏色的具體,是如此的奇特與細致?!拔也幌矚g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大于啟發(fā)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她像蔥綠陪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睂⒚佬g(shù)與文學(xué)如此完美的結(jié)合,是因為她對色彩和文字的敏感,更是因為她細膩的內(nèi)心。翻閱她的書,你會感覺自己的身上也沾上了那種染料的味道,生活成了一個調(diào)色盤,周圍的一切都浸在了或深或淺的顏色中。也許,有些東西不能用詞語準(zhǔn)確的描述,但是卻可以用色彩勾勒出真實。那種厚重的,濃墨重彩的感覺,就好比時而混沌的月光,些許的昏黃濁色,卻又是那樣的耐人尋味。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六
有人說,沒有面包的愛情是寒酸的,沒有愛情的面包是索然無味的,當(dāng)兩者不可兼得的時候,許多人選擇了面包。在她們的眼里,愛情是卑微的,所謂“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是也。民國才女張愛玲的《金鎖記》,把金錢與愛情的關(guān)系,演繹到了極致。
姜公館的二少奶奶曹七巧,原是開麻油店的女兒,嫁給了姜公館殘廢的二少爺。為了等著公婆和丈夫死后分家產(chǎn),她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苦熬時光。常年的性壓抑,使她的性格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先是說話不分輕重,隨口亂說。比如早上去向老太太請安,她因為抽煙去晚了,倒說:“怎怪我不遲到摸著黑梳的頭!誰叫我的窗戶沖著后院子呢?單單就派了那么間房給我,橫豎我們那位是活不長的,我們凈等著做孤兒寡婦了不欺負我們,欺負誰?”看到未出嫁的小姑,也不放過:“大嫂你來看看,云妹妹的確瘦多了,小姐莫不是有了心事了?”然后竄托“老太太寫信,叫他們早早把云妹妹娶過去吧”。滿口無遮攔的抱怨,不當(dāng)?shù)难赞o,家里上上下下都不喜歡她。
即便如此,那時她的性格還沒有完全被扭曲,性情中還有柔軟的一面。她愛著三少爺季澤,在他面前毫不掩飾地流淚,那是真情流露。見了她哥哥,“嘴里雖然硬著,熬不住那嗚咽的聲音,一聲響似一聲,憋了一上午的滿腔幽恨,借著這因由盡情發(fā)泄了出來?!币环矫婧薷绺鐬榱烁吲剩炎约杭藿o了這么一個廢人,另一方面又金的銀的接濟娘家人。
好容易熬到了公婆謝世,丈夫也死了,可以分家自己支配財產(chǎn)。她知道這份家私來得不容易,是她拿青春換來的,所以特別看重,對誰都提防,曹七巧,自己給自己用金子造了一副枷鎖。盡管深愛季澤,因為疑心他貪圖自己的家產(chǎn),她不惜又一次犧牲自己的“愛情”,把季澤趕出門去。不僅如此,她的行為更加變本加厲,干涉起孩子的生活和婚姻來。為了限制女兒長安的行動,她給長安裹腳。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民國,不時興裹腳了,她仍然反其道而行之。后來為了面子,送女兒進學(xué)堂,“不上半年,臉色也紅潤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可是,上學(xué)堂之事,因為她的無理取鬧,結(jié)果不了了之。長期不正常的生活,使長安越來越來像她了“漸漸放棄了一切上進的思想,安分守己起來。學(xué)會了挑事非、使小壞、干涉家里的行政她單叉著褲子,岔開了兩腿坐著,兩只手按在胯間露出的凳子上,歪著頭,下巴擱在心口上凄凄慘慘瞅住了對面的人說道:‘一家有一家的苦處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處!’”七巧因為害怕別人圖謀她的錢,長安的婚事被高不成低不就地耽誤了下來,到了近三十歲時,好容易有人看上了她,七巧從中百般干擾,罵出極難聽的話,最后使女兒長安的婚事告吹了;她的兒子呢?在外面賭錢、捧戲子,后來竟逛起窯子來,只好手忙腳亂地替他娶親。剛?cè)⒒貋淼男孪眿D,七巧竟當(dāng)面挖苦,說出的話極是難聽:“你新嫂子這兩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當(dāng)著姑娘們,我也不便多說但愿咱們白哥兒這條命別送在她手里?!毖韵轮?,說新娘子性欲強。作為婆婆,竟能說出如此不堪的話?她還到處向人訴說著新媳婦如何如何笨,百般侮辱。為了折磨新媳婦,她讓兒子整夜給自己燒煙,當(dāng)著丫頭、老媽子的面,盤問兒子和媳婦之間的秘事,再說給別人聽。好好的兒媳婦,忍受不了這樣不正常的生活,很快就死了,之后,她把兒子的妾扶了正,不上一年也自殺了。從此,兒子長白不敢再娶了,女兒也斷了結(jié)婚的念頭。
七巧“三十年來帶著黃金的伽,她用那沉重的伽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蔽覀冊诤匏耐瑫r,也會為她流下眼淚。這是金錢統(tǒng)治下的又一個犧牲品,曾經(jīng)是那么一個活生生的、天真潑辣的女人,“十八、九歲做姑娘的時候,高高挽起了大鑲大滾的藍夏布衫袖,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去,喜歡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祿,她哥哥的結(jié)拜兄弟丁玉根、張少泉還有沈裁縫的兒子”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一步一步被變成了“鬼”,無情的.社會,給我們開了一個真實的玩笑。
如果說,曹七巧為了金錢嫁入“豪門”,是被逼無奈的,那么今天,在金錢成了女孩擇偶的首要條件下,有多少女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惜犧牲自己的愛情和尊嚴?當(dāng)年只有二十多歲的張愛玲,用細膩辛辣的筆觸,為我們塑造了曹七巧這樣一個典型的文學(xué)形象。相信這個形象,永遠不會因為時代的發(fā)展而泯滅,因為,越來越物質(zhì)化的世界,造就著越來越物質(zhì)化的女人。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七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
這是金鎖記的開頭,故事發(fā)生在有著每個人都道不完的傳奇的上海。
在人物的塑造上,張愛玲把七巧的特點描述得淋淋盡致。我對于七巧的印象首先來自于她的仆人小雙對三少奶的仆人鳳簫的聊天內(nèi)容。鳳簫問小雙“你也是她陪嫁過來的么?”小雙冷笑道“她也配!”連仆人也對她不尊重,可想而知她的為人是怎樣的差了。張愛玲借仆人的口,說出了七巧在姜家的低下地位,也為故事的開展墊下了厚重的背景。
在我看來,七巧是一個心理極度扭曲的一個悲慘的婦女。故事寫到七巧勾引姜季澤,但是姜季澤卻不和她亂來。七巧那樣做是因為她看到三奶奶蘭仙和姜季澤的甜蜜生活而心生妒忌,進而上升為變態(tài)的痛恨。她自己一直抱怨沒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她也不能忍受別人得到幸福。到后來分家后,姜季澤竟利用她對他的曾經(jīng)的`愛意想騙她賣掉她的田地??杀 K龑λ呐畠旱幕橐龅膽B(tài)度上也是如此。長安和世舫已經(jīng)訂婚了,她還罵長安說“不害臊,你是肚子里有了擱不住的東西是怎么著?”試想作為女兒,聽到自己的母親這樣侮辱自己,你會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她親生的。然后悲劇又發(fā)生到她的兒子跟兒媳身上。七巧故意整夜叫長白幫她弄煙,好讓她的兒媳生氣。兒媳對她的痛恨反而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故事寫到這里,七巧的形象基本清晰了,封建主義社會里一個貪婪的魔婦,極度的拜金主義者。從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學(xué)角度來講,情欲的壓抑是曹七巧個體心理變異的動因,丈夫早逝,家人的冷漠,對她變態(tài)的性格有著很大影響。
故事中寫到“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七巧的拜金主義毀了她自己,也毀了她的兒女。從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拜金主義之風(fēng)是如此的猖狂。然而,現(xiàn)在的社會,拜金主義之風(fēng)絲毫沒減?;蛘呶覀冋f是現(xiàn)實主義。女孩子結(jié)婚要有車有房,也就是有錢。這可以說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停滯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現(xiàn)實主義的出現(xiàn)凸顯了社會激烈競爭的日趨明顯。要是對方能使你衣食無憂,誰還愿意去拼個焦頭爛額的啊?我想很少有人愿意。是殘酷的現(xiàn)實讓我們現(xiàn)實。
金鎖記閱讀心得篇八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曹七巧,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也說不透。她給我的感覺,像是走在淫雨霏霏的秋天,空氣灰暗,路牙子七零八落的樣子像是被狗啃過,潮潮的綠苔膩在上邊。一只巨手像爛熟的蘋果,罩著一股悶氣,無邊無際伸過來,壓在頭頂,也壓在心上。偶有幾絲微光從指縫中泄出,也像是閃爍不定的鬼火,讓人分不清是曙光還是黃昏。七巧拖著她尖銳的影子,沒于這蒙灰的道路。
“七巧,何以成為七巧?”
七巧最美的模樣或許就停留在她跌跌撞撞沖上樓,從窗戶中再看一眼她愛過的季澤時?!岸嗌倩亓耍瑸榱艘茨退约?,她迸得全身的筋骨與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錯。他不是個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裝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壞。她為什么要戳穿他?”那可能是她唯一一次為愛沖動。不用像個提線木偶控制自己,不用被世俗的規(guī)矩纏住,不用在調(diào)情時壓抑欲望。但是也是那一次,她主動失掉了愛情。愛一個人就是明明看透了他的壞,明明有按捺不住的恨,卻終究離不得。但是她已經(jīng)不是那個麻油店的巧姐兒,她是姜家的二奶奶,一個擔(dān)不起情欲,情欲卻在內(nèi)心膨脹;渴求著金錢,金錢卻將她埋葬的清醒的瘋子。于是,故事在她美到極致,痛到極點時,換了方向。
之前的七巧,潑辣瘋癲,不招待見;至此之后的七巧,更像是一個怨婦,不擇手段。
她也曾單純過。單純的時候,她還在麻油鋪子,踩著碎石子街走路,拿著大大小小的鐵勺子。一陣風(fēng)吹過,她做了姨太太,一個沒有生命的肉體的夫人。做姨太太,是娘家人給的悲哀;愛上姜季澤,是姜季澤給的悲哀;為了那金錢,是整個姜家給的悲哀??墒?,折磨自己的兒女,是她自己將悲哀盛滿放進碗里。和兒女單過后,情欲和金錢欲交織著把一家人推向深淵。她發(fā)了瘋,見不得別人的生活有一絲亮光,從靈魂深處迸出的嫉妒不斷地纏繞身邊的人。她要讓她的孩子和她一樣活在沒有光的世界。她以“保護”的名義引誘他們吸毒,逼死了兒子兩任妻子,用刻薄的謊言打碎女兒的愛情。
她在報復(fù)??墒撬ㄒ徊辉摰模菍⒓湘i套在下一代身上。
那個伴著昏黃月亮的時刻,瘦小蒼老的七巧腮上掛著一滴不愿擦干的淚,或許懶怠,或許不愿。七巧仿佛置身于一個個有月亮的場景,看著自己,也在角落里看著同樣的親人,帶著黃金的枷鎖,一生就這樣如電影般過去。
對于張愛玲老師,我是久聞大名的,但一直沒有讀過她的東西。讀《金鎖記》也是因為瘋狂的愛上了電視劇《金鎖記》。
起初讀覺得有點空洞,應(yīng)該是受了電視劇的影響。而且,語言上有點《紅樓夢》的味道,顯的與當(dāng)時的背景格格不入。好在大致的情節(jié)還是和電視劇一樣的。
細讀下來才發(fā)現(xiàn),張愛玲老師的文筆是真的好。開場就用兩個丫頭的偷偷對話,把該交代的都交代了。不費筆墨,不重濃彩,更懶得絮煩。而七巧的一出場就把她的性格和家庭的矛盾,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
大方向來說,《金鎖記》的電視劇和書,所表現(xiàn)的中心不同。雖然都是通過一個封建家庭的興衰寫了一個愛情故事,除了七巧的人物性格沒變,其它的人物都變了。
電視劇中,我看到的,是封建社會對愛情的摧殘,是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抹殺,是對封建社會的抨擊。而書中的《金鎖記》,我看到的,是人性最本來的面目,他們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人性最原始的一面。那么,之所以要把它改成電視劇那樣,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個齷齪的姜季澤讓我覺得七巧可憐、可悲、可嘆;而一個癡情的姜季澤讓我覺得可惜、可感、可痛。書中的《金鎖記》,找不到一個正面角色,所有的人,都以反面的表現(xiàn)為主。連主人公七巧也是從弱點出發(fā)去描寫的。給全書增加了悲劇色彩。
從文學(xué)藝術(shù)的角度上來看,《金鎖記》書版有更高的藝術(shù)價值,有推陳出新的另類味道。從感情的角度上來看,《金鎖記》電視劇版有更高的論說性,反映了大方向的社會問題。各中滋味,就只有自己細細品味了。
人畢竟是感情動物,我個人比較偏愛電視劇版,不是說書版不好。只是我覺得,人性的優(yōu)點比人性的弱點更值得宣揚。
正如易中天老師所說:“人文學(xué)科的東西,它沒有一個終極真理,也沒有什么標(biāo)準(zhǔn)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每個人的看法,每個人都可以有每個人的方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讀法,結(jié)論不重要。”
同樣都是很好的愛情故事,都樣都是很不幸的結(jié)局,給我?guī)淼恼鸷硡s截然不同。也許,這正是這本書的不同之處?!霸瓉砦膶W(xué)藝術(shù)也可以這樣的。”要看你怎么去塑造。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那句話:“冷靜的締結(jié)人生,客觀寫實的描寫著灰色卑瑣世界?!?BR> 我所能學(xué)到的,是張愛玲老師想表現(xiàn)的東西,和她的寫作手法。
《金鎖記》是一個殘忍的故事,每一個字眼都洋溢著糜爛腐敗如同死尸一般的氣息以及血腥厚重的壓迫感。而整篇文章從頭讀到尾無不感覺到壓抑,就宛如一條巨蟒扼住你的咽喉扼住你的脾臟扼住你的神經(jīng)潛入你情感中的可怕壓抑感。
在我看來,《金鎖記》鎖住的是那個在封建社會悲凄可憐的女人曹七巧以及同在那個時代下飽受精神摧殘與社會無形虐待下的廣大女性。
曹七巧開始也是溫潤的也是同每個姑娘一樣初生美好的。她也會高高的挽起了大鑲大滾的藍夏布衫袖,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她也對愛情充滿了憧憬與向往。她也只是想找一個喜歡她的人生兒育女平平凡凡的生活下去。我想當(dāng)時七巧也一定不會料到他會被哥嫂嫁到上海的富商姜家做了一個正牌的二少奶奶。更何況這是一個身患癆病生命萎縮的新姑爺。欲愛不能愛。從一開始這就是一段錯誤與畸形的婚姻。
在一個深淺冷暖的大家族生存下來是很不容易的。沒有娘家的仗勢沒有夫婿的疼愛沒有金錢的倚仗七巧怎么存活?她只好像個丑旦到處討好可她不是從小生活在城府里的,他話不得體行不得人心處處碰壁。她的潑辣要強搬弄是非更是令人看不起他。七巧只好在內(nèi)心封閉自己變態(tài)自己折磨自己。她像個行尸走肉一樣在姜家過了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里金錢物質(zhì)占據(jù)了他的內(nèi)心。對他而言金錢是最重要的是他的依賴是他生活的滿足他虛榮他專橫的守著他的金錢。終于分了家。他拿著用自己的青春與婚姻換來的家產(chǎn)她擔(dān)心他害怕他以為會被人奪走掠走。三爺季澤的為了錢財接近他灌盡蜜語的時候他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女一切的甜言蜜語全盤接受可他一想起賣了自己一生的錢財分給別人他又頓然醒悟處處戒備。
嫉妒是一條通往哀默的橋。她乖戾的忍受情欲的'煎熬對男女之愛充滿嫉妒。他泯滅母性破壞長白長安婚姻折磨兒媳致死敗壞長安名聲即便。他甚至帶著兒女雙雙沾上毒癮只為有人陪她墮落陪她陪葬。最后七巧死了。這個帶著沉重的手銬腳鐐的卻人在肆意行走肆意折磨別人折磨自己的人死了。
曹七巧死了生活還在繼續(xù)。在這個社會生存的人還是只能哀默無奈的接受者社會給予的病態(tài)與畸形。那三十年前的月亮早落下來了,三十年前的人早死了可那故事的結(jié)局還沒有完,那你看到了嘛,那故事結(jié)局下的那一群群被那個社會帶著枷鎖手銬腳鐐茍且存活著的人們。
張愛玲的《金鎖記》給人的感覺是十分壓抑的,整篇小說讀下來,都很一種很沉很重的壓抑感和漆黑感。偶爾露出的一兩絲光,是黑夜中的螢光,冷冷冰冰的,斑駁離散,于無盡的黑暗中飄蕩。
“月光是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開始就渲染了一種昏暗陳舊冰冷的氣氛。
三十年過去了,月還是那個月,人過去了,事過不去。
七巧悲慘的生命從三十年前就注定了,嫁入姜家撥動了命運的轉(zhuǎn)輪,流年輪轉(zhuǎn),轉(zhuǎn)了三十年,依然舍不得止。轉(zhuǎn)輪滾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深的血印,有七巧自我的,也有其他人的,當(dāng)然,也少不了長安的。長安那朦朧的愛,也是她唯一的愛,被無情地輾碎了,滿地的碎片叮當(dāng)?shù)仨?,高亢而凄絕。
當(dāng)“童先生”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那裝在水晶瓶里的愛就開始碎了。世舫消失了,只剩下童先生。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世舫的水晶瓶也碎了,在七巧沉重的枷角劈殺下,輕呼一聲“姜小姐”便跌散落地。
長安和世舫,一個是渴望感情卻感情受挫漂泊多年的浪子,一個是深宅大院情竇初開不諳世事的千金小姐。他們的感情是那么的真,絢美華麗,熠熠生光。又那么假,冰冷得如螢火蟲的光亮,縱使好看,卻黯然神傷。
幸好,一切都在七巧的離去而有所改變,長安最后鼓起勇氣,轉(zhuǎn)動了自我的轉(zhuǎn)輪。三十年前的轉(zhuǎn)輪停了,而新的轉(zhuǎn)輪是否會滾出鮮紅的印痕,這誰能說得清,誰能說得完。
七巧是那個時代中悲催的人,雖然有認識到自我的悲哀,卻不想去改變也無力去改變。
長安是夾雜在新時代和舊時代的人,渴望新生活,也發(fā)奮嘗試去過新生活,但卻不敢也無力去反抗舊時代,能做的,只有等時刻的流逝,等時代的改變。也只有到了那一天,他們才有勇氣和潛質(zhì)去真正踏入新時代的門檻,迎接新的生活。
世舫也是夾雜在新舊時代的人,發(fā)奮去領(lǐng)悟新時代的知識,過新時代的生活。但在新時代中飽受挫折便想到了舊時代,幻想著舊時代的好,想重新去接納舊時代的價值觀,到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只是幻想,舊時代的價值觀已經(jīng)不適合他們了。徘徊在新舊價值觀之間,舊時代土崩瓦解才重新邁向新時代。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
這是金鎖記的開頭,故事發(fā)生在有著每個人都道不完的傳奇的上海。
在人物的塑造上,張愛玲把七巧的特點描述得淋淋盡致。我對于七巧的印象首先來自于她的仆人小雙對三少奶的仆人鳳簫的聊天內(nèi)容。鳳簫問小雙“你也是她陪嫁過來的么?”小雙冷笑道“她也配!”連仆人也對她不尊重,可想而知她的為人是怎樣的差了。張愛玲借仆人的口,說出了七巧在姜家的低下地位,也為故事的開展墊下了厚重的背景。
在我看來,七巧是一個心理極度扭曲的一個悲慘的婦女。故事寫到七巧勾引姜季澤,但是姜季澤卻不和她亂來。七巧那樣做是因為她看到三奶奶蘭仙和姜季澤的甜蜜生活而心生妒忌,進而上升為變態(tài)的痛恨。她自己一直抱怨沒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她也不能忍受別人得到幸福。到后來分家后,姜季澤竟利用她對他的曾經(jīng)的愛意想騙她賣掉她的田地??杀 K龑λ呐畠旱幕橐龅膽B(tài)度上也是如此。長安和世舫已經(jīng)訂婚了,她還罵長安說“不害臊,你是肚子里有了擱不住的東西是怎么著?”試想作為女兒,聽到自己的母親這樣侮辱自己,你會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她親生的。然后悲劇又發(fā)生到她的兒子跟兒媳身上。七巧故意整夜叫長白幫她弄煙,好讓她的兒媳生氣。兒媳對她的痛恨反而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故事寫到這里,七巧的形象基本清晰了,封建主義社會里一個貪婪的魔婦,極度的拜金主義者。從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學(xué)角度來講,情欲的壓抑是曹七巧個體心理變異的動因,丈夫早逝,家人的冷漠,對她變態(tài)的性格有著很大影響。
故事中寫到“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逼咔傻陌萁鹬髁x毀了她自己,也毀了她的兒女。從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拜金主義之風(fēng)是如此的猖狂。然而,現(xiàn)在的社會,拜金主義之風(fēng)絲毫沒減?;蛘呶覀冋f是現(xiàn)實主義。女孩子結(jié)婚要有車有房,也就是有錢。這可以說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停滯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現(xiàn)實主義的出現(xiàn)凸顯了社會激烈競爭的日趨明顯。要是對方能使你衣食無憂,誰還愿意去拼個焦頭爛額的啊?我想很少有人愿意。是殘酷的現(xiàn)實讓我們現(xiàn)實。
故事中的主角七巧,因丈夫是殘疾,夫家不得已選了她做媳婦,卻又認為她的家世背景低下,不屑與其往來,對她冷朝熱諷,為了保護自己,七巧變得越來越尖酸刻薄,說話和刀子一樣鋒利,成天對人嫌?xùn)|嫌西,在別人的眼中,或許七巧是個愛惹事端,蠻橫無理的女人,但是,在我眼中,七巧卻是最令人感到可憐的人。
她不能決定生在哪個家,她也不能決定要不要嫁給一殘疾的人,父母也完全不考慮她的想法,就將她嫁給一個他不認識陌生人,她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制度下典型的受害人,對于別人的冷朝熱諷,她只能默默的吞下,她一生都在追求金錢與利益,那看似能讓她擺脫命運枷鎖的唯一解藥,他用尖酸刻薄的話語偽裝,偽裝她柔弱易碎的心,當(dāng)鎖越來越緊,偽裝越來越深,她用力掙扎,卻不小心砸到旁邊的人,她只把偽裝合理化,越陷越深,變得越來越讓人嫌棄。
然而,七巧也可以不用變成這樣的七巧,若是她能夠堅強一些,拋開他人歧視的眼光,做好自己應(yīng)有的本分,或許,那個被兒女恨毒了的七巧、被婆家的人恨的七巧、被娘家的人恨的七巧、被大家棄嫌的七巧就不會出現(xiàn)了。
對于子女的教育,七巧看似疼愛,其實是深深的傷害,自己染上吸食 的惡習(xí)竟然也讓兒子吸食 ,同意兒子拈花惹草,而逼死媳婦,又阻礙女兒的婚姻,在那個年代,女人叁十歲還不結(jié)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七巧卻由不段地替她找尋對象到阻礙女兒的婚姻,且也讓她吸食 ,我想這大概是得不到幸福的七巧對于別人能得到幸福都特別的忌妒不能忍受吧。
時代的更迭,觀念的改變,我慶幸自己活在這個時代,不需受身分地位的拘束,不需因金錢利益嫁給自己不愛的人,如果我是七巧,我不會任命的嫁給我不愛的人,我不會因旁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我不會為自己的家世背景感到慚愧,但是,若真嫁給我不愛的人,我也會盡本分照顧好丈夫、兒女,分家后,盡心盡力撫養(yǎng)孩子,回歸正常生活,在當(dāng)了婆婆之后,以將心比心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媳婦,而不是成天埋怨,活在過去的陰影,這些都是無意義的,不能夠改變事實的。
七巧因身分地位而受人瞧不起,是那個時代的社會觀念,雖然結(jié)局是不好的,但是,作者如此貼切的反映當(dāng)時社會的面貌以及價值觀念,對于人性的觀察之細微,更讓我們看見人性丑陋的一面,并且用他們的價值觀提醒著我們,我們是否也矇蔽了自己的雙眼,犯了同樣的錯誤,是否也用一個人的家世背景來斷定一個人,是否為別人的眼光讓自己感到難過,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